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找到约305条结果 (用时 0.219 秒)

林治:关于茶艺的思考

  最近我国茶界对茶艺掀起了一场争鸣。好啊!我觉得这是一场非常及时非常有益的讨论。

  说它非常及时,是因为茶艺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复兴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褒贬越来越两极化,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现在到了大家该展开坦诚交流,认真总经经验与教训的时候了。

  说它有益,因为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茶艺理论说什么的都有,相当混乱,老茶客们感到痛心疾首,青少年爱茶者感到无所适从。理不辩不明,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理论上辩明是非,这样才能指导茶艺实践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的茶艺跨上新台阶,走向全世界。

  那么当前中国的茶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一些热衷于茶艺的人至今尚不懂得什么是茶艺

  茶艺是什么呢?茶艺既是传统的民间品茶艺术,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做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必然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目前的高校教材《中国茶艺学》对茶艺是这样论述的:“中国茶艺是在茶道精神和美学理论指导下的茶事实践,是一门生活艺术。”茶艺研究的对象是茶的内在美,茶艺的本质是通过优雅忘我地泡好一杯茶,符合礼仪地敬奉一杯茶,使大家身心愉悦地享受一杯茶。茶艺的研究任务是在深入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古法创新,新法承古,融汇东西方文化,引进时尚元素和相关的艺术,创编出多姿多彩,有实用价值,能受到当代各个阶层不同群体欢迎的喝茶方法。但是,许多茶艺爱好者甚至个别茶艺老师离开了茶艺的本质,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泡好茶,如何创新喝茶的方法,而热衷于用茶编故事。以茶为题材编故事并且表演出来那也是艺术,不过那是茶剧、茶小品、茶微电影而不是茶艺。如果把茶剧、茶舞、茶小品、茶微电影当做茶艺,那么势必会误导修习茶艺的人舍本求末,走上华而不实之路。当然,茶艺不是不可以和表演艺术相结合,但是必须以扎扎实实泡好茶为根本,其它艺术只能是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更不可喧宾夺主。

  二、不明确茶艺的特点

  我们对茶艺的定性是“茶艺是一门生活艺术”。艺术有不同的归类,为什么我们不把茶艺归为“表演艺术”而归为“生活艺术”呢?因为表演艺术重在视听效果,只要好看好听它就算是成功了。而生活艺术重在实用,它强调过程美与结果美相统一。茶艺的过程美包括根据主题营造品茗环境,根据所冲泡的茶类以及这套茶艺所反映的年代、民族、社会阶层来选配茶具,然后紧扣主题布席、着装、配背景音乐和解说,同时展示冲泡技巧。

  要达到茶艺的过程美必须学习茶艺美学,并能够根据茶艺主题正确应用茶艺美学法则。目前归纳出的茶艺美学简称“七无五有”。“七无”是用禅语概括的中日两国都常用的七条法则:不均齐美(无法)、自然美(无心)、简素美(无杂)、幽玄美(无底)、枯槁美(无位)、脱俗美(无碍)、静寂美(无动)。“五有”是我国古典美学在“七无”之外还强调的美学法则。即:有对称、有照应、有节奏、有韵律、有调和对比。通过上述法则的灵活运用,达到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多样统一的总体美。

  茶艺的“结果美”即落实到扎扎实实泡好(煮好)一壶茶。这看似简单,但是却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反复用心苦练基本功才能做到。泡茶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把控好投茶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三个变数。这里要特别强调是“变数”而非“常数”。“变数”要求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不做僵死的规定。但是很遗憾,据我所知有不少培训机构的老师在茶艺教学中强调泡茶要标准化,即所冲泡的茶选定之后要用多少度的水,投茶量应该是多少,浸泡多久出汤都有固定的常数。这些老师把茶叶审评法用于茶艺教学。殊不知茶叶审评要求标准化、规范化,讲常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茶艺是为不同的“上帝”泡茶,要满足“上帝”的爱好是茶艺师的天职,因此茶艺泡茶要因人而异、因天气而异、因品饮者的心情而异。不同年龄、不同茶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款茶的浓淡和温度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季节或不同的心情下对茶的浓淡冷热的喜好也不同。连老百姓都知道:“若要浓、酽、香就高温泡茶,若想鲜、爽、甜要低温泡茶。”并总结出了“冷水泡茶慢慢浓”的经验。我们在茶艺教学中切不可照搬照套茶叶感官审品的方法,更不可因循守旧,在训练茶艺实操时从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言察色、练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做到体贴入微,能根据“上帝”的喜好把控好投茶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三个变数,冲泡出最受客人喜爱的茶。

  茶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茶艺演示过程中泡茶者是绿叶而不是红花。茶艺的重点不是展示人之美,而是通过人去展示茶的色香味之美以及泡茶的程序和技巧之美。然而现在的茶艺比赛中有一些选手忽视了泡茶,而是竭力追求表现自己个人之美。更不堪的是有一些茶艺爱好者不懂得我

  国古典美学的两条最高原则:一是“美到极致是自然”,二是“至真至诚才能动人”。所以他们在演示茶艺时装模作样,矫情媚俗,夸张造作,不仅不美反而让人反感。

  当然,在茶艺美的六大要素(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中人之美列在首位,茶人之美包括仪表美(含形体美、服饰美、发型美)、风度美(含仪态美、神韵美)、语言美、心灵美,但是这些美都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在人茶合一的茶艺演示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表现为神情淡定从容、自信自然;举止言谈礼仪周全、气质高雅;待人接物自尊自爱、和蔼真诚。可以这样概括,茶人之美,男性坚毅如松,虚心如竹;女性淡雅如菊,气质如兰。

  三、“传承”要尊重史实

  在传承历史茶文化方面,我看过的茶艺节目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把当前影视中乱搞历史穿越的毛病引入到茶艺中。选定历史题材之后,不下苦功夫去研究所要反映的那段历史,比如,演绎唐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认真学习过陆羽的《茶经》,演绎宋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读过赵佶的《大观茶论》,演绎明代茶艺的可能没有认真研究过朱权的《茶谱》,更不要说去广泛搜集有关朝代的服装、音乐、家具、茶器及民俗文化了。不少仿古茶艺不是通过茶艺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而是乱搞“穿越”,把中国茶史搅成了一塘浑水,后人不知道要费多少力气才能澄清。

  四、茶艺的理论体系急待创新

  目前我国的饮茶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3%,即每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爱喝茶。我们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国的茶叶已开始大量压库,有人预测2020年的压库量将突破200万吨,这是严重阻碍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喝茶方式保守、单调、创新的阻力很大。我国汉族茶人习惯于清饮,即品茶时不加任何辅料或调味剂,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原汁原味。清饮固然很好,这种方法精细高雅,并且是鉴赏茶叶的必须手段,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儿童、青少年、妇女、少数民族的不同爱好。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我们的茶艺应当尽快建立起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养生健体的药饮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理论体系。

  在茶艺培训和推广时应当“四轮驱动”。即釆取对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分别培训的方法。用表演型茶艺宣传茶文化或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用生活型茶艺引导消费,促进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美好生活。用营销型茶艺解决卖茶难的“临门一脚”问题。养生型茶艺应当打破行业界限,主动联合医学界、营养学界、现代养生学界、佛教界、道教界和艺术界,集各方面之所长,创立以茶养生,以道养心,以艺悦人的茶道养生新方式,使人们可以在充分享受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的同时益寿延年。

  至于目前有些人在激辩的茶艺是当繁还是当简?是当返古还是当创新?是当热饮还是冷饮?我觉得这些“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因为喝茶是很自由、自在、自我的事,无须强求一致,只要能喝出健康,喝出好心情,就是好茶艺。另外,茶在中国既是一种生活,又是一种享受,还可以是一种修行。茶是一种生活,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个层面上饮茶讲究方便,简易,实惠。茶是一种享受,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在这个层面饮茶讲究温馨、浪漫、有趣。成功人士追求以茶享受多彩人生,这无可指责。若把茶做为修行的一种法门,那么遵循一些清规戒律,讲究仪式感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茶道最讲“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以包容之心来探讨茶艺,一切都好解决。

  朋友们,希望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茶艺的改革创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百花齐放的茶艺能够让中外茶友从一杯中国茶中品味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品味出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欢迎批评指正,相互交流。

 注:本文原创——林治茶文化工作室林治茶文化工作室

一带一路中国西部(西安)茶产业高峰论坛暨西商茶叶文化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隆重举办

       金风送爽,秋兰飘香。2019年8月20日,由西安市工商联西商茶叶文化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国西部(西安)茶产业高峰论坛暨西商茶叶文化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在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隆重举办。

  嘉宾云聚,共贺西部茶产业辉煌

  莅临本次活动现场的领导及嘉宾有:中共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王欢畅,共青团西安市委书记汪国栋,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区长王征,中共西安市市委统战部经联处处长周文龙,陕西省西咸新研究院综合处处长赵江,西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宏府集团总裁杨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浙茶集团董事长,国际茶标委联合秘书长毛立民,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屠幼英,注册财富管理规划师温冠麟,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刘俊光,陕西苍山秦茶集团董事长、西商茶叶文化协会荣誉会长纪晓明,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刚,鹤峰县常委、副县长王守红,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治,延安茶业协会会长郭娜,新疆茶叶协会会长潘晓妹,河南茶艺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迟奥京,青海茶叶协会会长马玉平,西商茶叶文化协会文化顾问毕晓军,双陈普洱董事长陈永堂,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玉泊,佰年尚普董事长邓国,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代传承人兼总经理谢明之,东卓茶业总裁吴锡辉,广云双宝陈皮茶叶公司总经理冯涛杰,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原秘书长、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锡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沐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坤,勐海天弘茶厂总经理林文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旭明,稀白活性白茶总经理刘桂男,岁月知味品牌营销总监李生奎,陈皮村陈皮投资项目部营销总监陈柳明等。

  来自全球各地区的政府领导、茶行业协会领导、资深专家学者、茶产业知名企业家、茶叶品牌代表、经销商代表、新闻媒体人等500余人嘉宾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西部茶产业新发展的辉煌时刻。

  中共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王欢畅致辞

  中共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王欢畅代表西安工商联合会到会致辞,对西安茶叶文化协会成立一周年表示祝贺,对以方会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在过去的一年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祝愿协会能够再接再厉,越办越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他指出:

  西安,古称长安,十三朝建都的历史名城,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我国的茶叶及茶文化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往世界各地。当前西安正处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大西安”建设等黄金机遇叠加期,在历史、区位、国防、科技、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天召开的“一带一路中国西部(西安)茶产业高峰论坛会”是一个向全国展示了我们西安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窗口。西安市西商茶叶文化协会成立短短一年来,在传承茶文化,促进西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希望商会借这次论坛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外地茶叶界同行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的创新发展,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绩。

  西安市青年联合会、西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西安市志愿者协会、西咸新区公羊会等全程关注与支持,搜狐、新浪、网易、西部网、今日头条、茶周刊、茶业复兴、普洱杂志、中国普洱茶网、亚太茶业全媒体、新茶网等35家知名媒体及行业媒体全程关注报道。

  智慧演讲,助力西部茶产业新发展

  本次“一带一路”中国西部(西安)茶产业高峰论坛会邀请到了中国农业部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刚、双陈普洱董事长陈永堂、浙茶集团董事长、国际茶标委联合秘书、浙江省茶叶行业商会会长毛立民分别发表了专题演讲,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了一部西部产业发展画卷,为西部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理念、新灵感、新能量。

  中国农业部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演讲主题:《茶叶质量与消费者的获得感》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食品质量问题非常重视。鲁成银就困扰消费者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与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并对茶叶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茶叶产品质量、营销以及茶叶产地、品质等问题向现场嘉宾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分享。

  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刚演讲主题:《陕西茶叶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陕茶历史源远流长,从陕茶的起源到生产发展,再到后来陕西茯茶的兴起,在整个陕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茶叶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目前茯茶市场状况,李刚认为,要促进陕西茶叶生产新发展就需要整合,除了整合品牌、建设品牌,整合生产、规范生产,还要整合市场、形成规模经济。

  双陈普洱董事长陈永堂演讲主题:《茶叶新型储存的思考》

  在茶叶仓储方面,陈永堂表示,通过自身二十几年的研究发现生态专业技术与精准的商业流通模式相结合是未来茶叶专业仓储的发展趋势,就普洱茶而言,茶叶的整个仓储环节、工艺水平,决定了普洱茶的饮用质量与流通价值,也影响着普洱茶行业市场价值。

  浙茶集团董事长、国际茶标委联合秘书、浙江省 茶叶行业商会会长毛立民演讲主题:《“一带一路”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展望》

  对于“一带一路”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展望提出了:从“古丝茶之路”到当今的“一带一路”,“丝路陕茶”销售创新路径又在哪?活动现场,毛立民会长就我国茶叶目前出口现状,从不同的角度对茶叶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解。

  大咖座谈,共谋茶产业发展未来

  西部茶产业发展离不开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政府、协会、专家、茶商以及茶友的关注与推动。现场论坛环节,嘉宾们站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至高点,深刻剖析了西部茶文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机遇,明晰了西部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格局、新机遇。

  马来西亚茶业商会会长刘俊光在论坛上分享《马来西亚茶产业概况,与中国茶产业的合作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要发展,就需要走出去。马来西亚,历史以来便是海上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茶饮文化氛围浓厚。对此,刘俊光表示,马来西亚是我国红茶主要进口国,马来西亚茶业商会在两国茶叶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马来西亚与中国实现了零关税,未来两之国间的贸易发展空间巨大。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屠幼英在论坛上分享《未来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与挑战》

  茶为国饮,如今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科学、健康饮茶。屠幼英以黑茶为例,针对黑茶产量大,消耗少问题,认为要扩大黑茶销售,需契合当代消费者需求,一方面可宣传品饮黑茶不影响睡眠特点,另一方面,建议开发健康饮品,如黑茶饮料,扩充产业链,对应更广泛地精准黑茶品饮人群。

  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陕西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晓明在论坛上分享《茯茶的发展与地位》

  作为黑茶类的一员——茯茶,其在过去的十年间快速发展,现今在“一带一路”的大形势下,将迎来美好时代。纪晓明表示,茯茶不仅是陕西名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继习主席提出振兴丝路之路后,西安作为起点城市,相信未来茯茶的发展值得期待。

  注册财富管理规划师温冠麟在论坛上分享《茶叶对于企业家未来资产配置中的占比》

  作为财富管理规划师,资产管理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如同喝茶,而茶叶,不仅具备品饮价值,也具备一定的升值价值。论坛上,温冠麟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企业家要做财富的规划与资产配置,并建议企业家如对配置实物资产管理,建议在整体资产的配置为5%-10%左右,而茶叶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标的物。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 究会常务理事西商茶叶文化协会顾问林治在论坛上分享《用茶文化优化丝路人文生态环境》

  经济是硬实力,文化则是软实力。继习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寄托着与沿线国家共创美好未来的希望。林治认为,中国的茶道文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从一杯茶中,能够品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了解56个民族的不同风情,了解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发扬我国茶道文化,增强我国软实力,任重而道远。

  共荣共济,提出新倡议开启新篇章

  本次盛会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指导,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为主旨,以探索西部茶产业发展新方向与新趋势、开启优势互补、开放发展的产业、文化之窗使命为,以贯彻西安市西商茶叶文化协会“组织架构的创新、经营模式的革新、服务形式的出新、行业发展的推新”为理念,以“立足西部,面向世界”为西部茶产业发展提出新的倡议、翻开新的篇章。

  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协会内外的交流合作,推进会员之间的业务交流,扩展经济创新思路,分享行业最新动态、成果,将全新的茶文化交流分享、产业融合、文化发展纪录典藏,西安市西商茶叶文化协会在此次高峰论坛呈上了《西商茶刊》的首发,对开展茶文化、茶行业发展的研讨、考察、培训、活动等全产业链融合交流,形成益于茶文化、茶产业发展的见证实录。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盛会召开期间,成立的西北国际茶仓占地7000平方米,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图书文化、展览品鉴、信息交流、询价拍卖、进出口贸易等混合经营为一体,改变传统茶仓管理和定价方式,创新出更先进、动态、实时、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构建服务完善、交易公平、手续便捷、价格合理的第三方茶叶仓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其先进的建仓理念,管理理念,跨界经营理念,均居首创。不仅填补了西部地区暂无国际化标准茶仓的空白,更是丰富和创新了全国茶产业的多样性。

  产业共谋,见证西商精神放眼未来

  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是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化的重要平台。

  在此背景下的西安市西商茶叶文化协会,将一如既往的坚持“致力于团结全球西商,整合西部茶叶和茶文化市场资源”为历史使命,以“新西商,新思路,新未来”的发展契机,不断深入挖掘西部茶区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新模式,努力推动西部茶产业品牌化运营,进一步拓宽西部茶行业市场宽度,力争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为西部乃至全国的茶产业及茶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一周年庆典晚宴大合照

  人们常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相信携手并进,务实前行,未来可期!

 ——原创:【亚太茶业】全媒体

“三茶”统筹瞭望,钱建民:学习“三茶”统筹发展的思考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市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作出了“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为中国茶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5月21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杭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交流会暨六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一次全体会长会议。

座谈交流会上,副会长王岳飞、肖伏清、宛晓春、姜仁华、姬霞敏紧密结合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实际和自身专长专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交流分享。钱建民、丁世明、张仲灿、林健东、尹祎、刘莉华、李安平、肖小余、余文权、周重旺、释光泉等副会长在会上也作了书面交流发言,就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三茶”统筹发展,谈体会思考,提对策建议。

本栏目将陆续刊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全国各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思考,以飨读者。

学习“三茶”统筹发展的思考

钱建民

总书记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茶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为中国茶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团体,更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此,就“三茶”统筹发展谈几点学习思考。

一、 本会“三茶”统筹工作部署具有前瞻性

本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研究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精神时,明确提出了研究会要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工作主线,并贯穿于研究会的全部工作之中;要以强引领、抓载体、树典型,研究、实践“三茶”统筹发展为工作重点;要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突破、“三茶”统筹理论研究有亮点为工作目标。今天的全体会长工作会议又以“三茶”统筹发展为主题,开展深入的学习交流、研究探讨,很有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会工作部署起点高、有新意、有深度,会议选题视野宽,有高度。这有利于引导研究会跳出茶文化去看茶文化,跳出茶文化去研究“三茶”统筹理论,将茶文化与茶产业、茶科技更好地相结合;有利于引导研究会成员,尤其是分管领导能跳出各自分管的范围来思考研究会的整体发展 、谋划研究会的全局工作,形成合力,推动研究会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 “三茶”统筹理论具有经典性和纲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度重视,巧妙运用茶和茶文化治国理政、协和万邦,还专门向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日活动发贺信,对中国茶和茶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新时代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如何统筹发展、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明了方向。茶,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阐述茶发展的方针,还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茶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新阶段,也为茶在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指导中国茶发展的总纲领,是中华茶文化的经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为我们的茶文化研究开辟了新境界。

三、 本会应聚焦“三茶”统筹发展研究

与以往相比,“三茶”统筹发展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性的改变,不但要研究“三茶”各自的特性,更要厘清“三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自的作用、地位、内涵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就“三茶”之间的关系而言,我们是否可以将三者看着一架喷气式飞机,茶产业是处于中心位置,起主体作用;茶文化处于机头位置,起引领作用;茶科技处于机尾,起推动作用。从茶的发展历程来看也有相似之处,人们首先在发现茶、利用茶的漫长过程中而逐渐认识茶,形成茶文化,再通过茶文化的作用不断指导和促进茶的实践,有的实践经验升华为茶科技,是茶的第一生产力。就茶文化在三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言,茶文化是属于形而上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是精神层面范畴。相对属于生产方式、物质层面范畴的茶产业而言,茶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已告别粗放的,求规模、求速度的时期。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原来的五加二,白加黑的生活方式也需相应地改变,更多的人能静下来,有喝杯茶的功夫,认真思考问题。如从经济角度看,茶文化是属于消费侧,茶产业、茶科技是属于供给侧,按照“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一般哲学原理,消费侧的改革可以推动供给侧的改革。所以,在“三茶”统筹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能动性,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更好地引领茶叶消费:一是要强化理念引领,大力推广茶为国饮、饮茶有利健康的时代新理念;二是要继续推动节庆等活动引领,积极组织参与世界茶日、全民饮茶日、中华茶奥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活动;三是要继续开辟路径引领,主动投身到“六茶共舞”“茶文化五进”等实践中去;四是要创新载体,探索组织、政策、制度引领的可行性。努力营造一种“君不可一日无茶”、科学饮茶的社会尚茶氛围,开创出“茶以文兴、文以茶扬”的良好局面。因此,可以说茶文化反作用于茶产业和茶科技的潜力是巨大的。

四、 “三茶”统筹工作政府应起主导作用

“三茶”统筹是总书记的指示,是新时代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三茶”统筹精神,切实抓好“三茶”统筹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形成以党政为主导,牵头抓落实,企业重实施,社会来参与的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尤其在当前,正是党政各部门落实“十四五”规划之际,相关部门应将“三茶”统筹项目列入乡村振兴规划之中,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一起规划、一起部署,要突出茶文化的重要性,对茶文化也应有目标任务、项目指标、措施方法等具体内容。

五、 “三茶”统筹发展应以企业为主体

“三茶”统筹涉及到但不限于茶文化链、茶产业链、茶科技链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茶产业的发展实践,企业历来是主角,“三茶”统筹发展更应如是。因此,我们认为茶业龙头企业是“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茶庄园是“三茶”统筹发展的天然载体和很好的实践地。

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步入了世界产茶大国和茶叶消费大国的行列,但还不是茶叶强国,还存在着文化引领不强,品牌影响不大,知名企业缺乏等短板,特别是缺少国有茶叶龙头企业,尤其是浙江省。若大型国有企业能介入茶产业,相对于其他茶叶企业而言,在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品牌建设、市场开发等方面可能更具优势,更有利于“三茶”统筹发展。于此,我们研究会可以先立足浙江,建议杭州市有关部门在西湖龙井茶区开展试点探索。

茶庄园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茶业新业态,具有以茶产业为主导,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科技、文化等为一体的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交通便捷,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特点。茶庄园能弘扬茶文化之优势,集聚茶“三产”之功能,展示茶科技之力量,彰显茶地域之特色,具有“三茶”统筹的丰富内涵。因此,我们需要形成共识,大声呼吁、大力推动茶庄园发展,将茶庄园建成“三茶统筹”的试验田、实践基地和展示平台。

来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0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