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荼叶养身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傅传耀:喝茶这事儿,只有中国人玩出了美!

6月5日,贵阳观山湖区黔贵国际商务中心华彩文化大讲堂中茶香阵阵,诗词缭绕,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与大家共赏中国茶诗之美。

现将现场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

这个演讲是首长安排的,接不接受是态度问题,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希望大家原谅。

作为茶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有点儿惭愧,五六年前连茶都不会喝,后来接受这个任务以后,研究倒是谈不上,但是学习确实还是挺认真的。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茶与诗词,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怎样一路走来,准备去哪里,以及这个茶和诗都给我们讲述了些什么。

首先,我们看这首童谣。

《茶乡童谣》 (节选)

长的矮矮丫,开的白白花,

绿了千千岭,清醒万万家。

这首童谣是湄潭、遵义这些地方将它印入教材的,幼儿、小学、初中、茶学,教材里都有这一首诗。虽然短,但是说了三个特性:生物,生态,功能特性。所以这首童谣非常流行,还有一年,把它谱成了一首歌,参加了贵州歌曲创作大赛,还获得了三等奖。

那么,诗是什么时候和茶结缘的,茶又是什么时候走到诗里去了呢。首先,我们来看《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公元前11-6世纪的诗305篇,分为:风、雅、颂,运用赋、比、兴手法。孔子评价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风”讲的是林间,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全国各地唱山歌的那种;“雅”就是皇城周围的事,比如春游,郊游;“颂”就是宫廷里面祭祀用的。

1、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2、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国风·七月)

3、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风·东门)

“荼”有被译成小野茶,白毛根的,无论怎么理解翻译,只要贴近就行,我是将它译成茶。5000年前也有荼,即茶之说。

下面,我们来到汉代,最近我去了陕西一趟。汉代文景之治的皇帝刘启他的墓打开以后呀,里面找到了茶叶,是用罐子装的,并且罐子打开后茶叶就跟刚开封的一样,非常的新鲜。他们已经申报了吉尼斯纪录,这是最早的茶。汉代关于茶的诗很多,我们介绍一位叫左思的诗人。他这个人长得非常丑,个子又比较矮,形象不咋的,但是才华横溢。左思——曾作《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陆机辍笔。

《娇女诗》左思 (节选)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心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这首诗非常有趣,是写自家两个女儿的,诗人写诗不要去写遥远的地方,就写身边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事。他将两个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情态,淘气的性格,聪惠娇憨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就是唐朝。唐朝的茶文化,我们茶界有一句话“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这里面还有很多历史,最近我把它们都理清了,包括每一个朝代,都与茶有关。唐朝的茶文化,有三个标志性的事件。

1、入诗;数以千计。

2、《茶经》横空出世;陆羽一生为墨客,数代为茶仙,尤其对贵州茶推介词,妇孺能颂,老少皆知,现在仍然是教科书式的,所以称他为“茶圣”。世人评价他“一生为墨客,数代为茶仙”。

3、丝绸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到日本、韩国。日本和韩国现在的茶文化茶道就是当时唐朝和宋朝流传过去的。所以,唐朝的茶不仅影响中国,更影响了世界。

这里面有许多诗,我们先来说说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屡试不第,靠认识贺知章和玉真公主,出仕翰林成玄宗伴友,厌倦这种有名无实宦官生活,自醉自缢,呼不上朝,安史之乱为永王作诗,后被流夜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圣。有《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都是名篇。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茶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乱石当中,所以非常的好,采这样的茶喝了以后,皮肤都不用补水,肌骨也会很健康,这上面一段讲了玉泉山神话,它的茶和水都非常的好。

下一首,是元稹。“元·白”,新乐府诗人。

《一七令·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宝塔诗,从嫩芽开始一直到饮后感觉,骚客慕,和尚爱,红绫包,玉石碾,非常珍贵。煎出花心黄色,碗转生着小花,喝到深更,直饮到日出,谈尽人生烦恼还在喝,谁说茶不好,茶真的就非常好。

下面的这首诗很有趣,劝我们多喝茶,少喝酒。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驱赶瞌睡,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得道成仙,酒鬼毕卓丢人,笑陶潜已饮酒,崔候你崔刺史醉酒失态,颂道人,唯有丹丘子懂茶,讽酗酒,劝饮茶。这是写得非常生动的,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喝茶,少喝酒。

《七碗茶》这首诗是一定要仔细认真介绍的,因为卢仝他写的诗不多,这位老先生破屋几间,穷困潦倒,他的图书满架,终日苦读喜欢读书,都是靠和尚或者邻居赠米才能过日子,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途,人敬茶仙,“甘露之变”与王涯几位好友在宰相家喝酒,后来被人逮住诛杀。

《七碗茶》(节选)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很直白生动,把茶的功能描绘得淋漓尽致。

说了这些人,还有一个人给你们说一说,杜甫。他六七岁时就特别有思想,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也是终身无第,文凭都不高。他爹是知府,那时的他玩得很开心,游遍了北方的名山大川,有点不思进取了。最后呢,长于动乱当中,安史之乱这些对他都有影响。虽然他的职务不高,但是诗确实写得好。

《重过何氏五首》(节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这是一幅山水田园,恬淡悠闲的水墨画,非常美,非常漂亮。

现在,说过了杜甫,我们再说一个有重量级的人物一白居易。白居易他的父亲也是做官的,父亲担任过县令,他自己是个进士。后因敢于直言被贬谪,他也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喜欢喝茶养身,活到了78岁,算是那个时期年龄最大的诗人了。

《茶山境会亭欢宴》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他写的这首诗,有两种解,但是我觉得呢主要是我选取的这一种,是唐朝喝茶,开始斗茶,看你的茶好还是我的茶好。就像现在的斗茶赛,贵州这类活动就特别多,像秋季斗茶赛、春季斗茶赛等活动。他把当时茶艺表演、茶事活动以及斗茶的盛况写下来,让我们身临其境,很生动。

下一首呢,也是白居易的诗,选了几句,因为白居易他以茶为主题的诗有8首,涉及茶的有70多首,在这几个诗人当中他是写诗写得最多的。比如说《自题新昌居止》这一首:春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茶酒不分家,爱酒不弃茶。何其的洒脱舒适呀。

还有《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所以,这个写出了仪式感、祭祀感。喝茶本来就是很有仪式感的,现在清明节祭奠时还会倒一壶茶,庙上那些敬的都是茶而不是酒。唐朝关于这方面的诗很多,我就选取这几首给大家分享。

然后我们进入宋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巅峰,我们说宋朝,就是词。我们来看看词又是怎样描绘茶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陆游的,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爱国词人,出官宦之家,名门望族,其父宰相陆佃,游两仕应考,与秦桧有怨,未第。仕途不畅,后桧亡,升官至大理寺司直兼宗正薄,兼具浪漫与现实,诗好于词,重于词。兼具浪漫与现实主义。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与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这首词是在他落魄时所写,虽然调到四川工作,按照他们看来就是被贬谪啦。蜀越万里之遥,给家里信哪年哪月才能收到回信,我的兄弟家人何时能相聚,借茶消愁,夜不能寐,以茶相伴,两鬓染霜。

苏轼,进士,文笔很硬,晚年被贬,他很有特点,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独具风格。

《西江月(茶词)》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谷帘珍泉,北苑雪芽,这是举世无双的绝配。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西江双井茶,早于百草生,特别独芽,那是珍品,就连长安达官贵人喝了都赞不绝口,不是其它不好,人们喜欢弃旧宠新,建溪龙团凤饼,色、香、味都非常好。

还有一位老先生,黄庭坚,他是江西九江双井人,21岁进士从县尉到吏部员外郎,太平知州,书香门第,人才辈出,有30多位进士因铁龙爪治河直言,被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彭水)。他后来贬谪的范围就是贵州铜仁、道真这些地方,所以他对贵州特别了解。

《品令·茶词》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他还有一首《阮郎归》,专门写贵州茶,为贵州茶做的广告。

《阮郎归》黄庭坚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春天里黔中桃花时节,正是人们采茶时候,龙团凤饼是圆是方,碾好膏烘焙提香,用粽叶包裹,再用绛红色囊装,要品到高香,要到外江去。一阵光觥交错之后,都濡的春茶味道正,韵味长。

我今年花了许多功夫,整理了贵州茶的历史,从一百六十四万年拟到近代,贵州茶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其特点,说不谦虚一点,可能在全国都是非常好的。那为什么影响不大呢,因为我们大家传授得少,还有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家都觉得非常好,我们反而觉得不好。

宋词还有白玉蟾写得也非常好,他写的是怎么采茶。

《水调歌头·咏茶》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

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水、试将来,

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

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一阵春雷,一夜春雨,茶出芽了,还是建溪的早哇,采两叶一心,来不及等了,捣碎成紫云堆,用刚取井水来煮,砸了一口放下杯子,回味无穷,头脑清醒,睡魔逃盾,没有梦臆,两腋生风,直上蓬莱。他写的这个诗,就是对喝茶的一种感觉形式,这是白玉蟾。

那么接下来我们到了元朝了,元朝是元曲,元朝的曲,最流行的《刘行首》二折念白中是这样说的: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经成为现在的日常生活,这代表了宋朝茶的普及。

我跟朋友之前在北京去了马致远的故居,在半山腰上,有一个房子。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1207年向孛儿只斤·真金献诗获赠官员,且念己身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后真金亡故,到浙江做官。

《青衫泪》(节选)

遮莫他耳听春雷,茶吐枪旗。

着那厮正赶到五岭三湘建溪,干相思九万里。

《沉醉东风》(节选)

这茶呵采的是一旗半枪,来从五岭三湘。

泛一瓯瑞雪香,生两腋松风响,润不得七碗枯肠。

辜负一醉无忧老杜康,谁信您卢仝健忘。

五岭三湘一芽一叶茶好,还没有像卢仝七碗茶,酒也醒了,神亦清了,辜负了老酒杜康,正如李时珍说的益思健脑。所以喝茶不会有老年痴呆症,他会刺激我们的多巴胺,不断产生多巴胺然后更新新的,人就不会有老年痴呆症了,喝茶的人都不会有老年痴呆症,这就是喝茶的好处。

还有王实甫,写了《丽春堂》、《破窑记》啊,他是谈恋爱的专家,所以他写这些诗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丽春堂》(节选)

也无那采薪的樵子,耕种的农夫,往来的商贾,谈笑的鸿儒,做伴的茶药琴棋笔砚书。

不管你是樵夫、农民、商人、骚客,做为人生最好伴侣是茶、药、琴、棋、笔、砚、书。其中就有茶。

虞集他也有很多经典之作。

《题苏东坡墨迹》虞集(节选)

老却眉山长帽翁,茶烟轻飏鬓丝风。

锦囊旧赐龙团在,谁为分泉落月中。

下面,我们来到明朝。唐伯虎大家只记得她点秋香,其实他不仅仅是点秋香,他是书法家,是诗人,也是画家,画画得非常好。乡试解元,京师参试,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被贬为浙藩小吏,穷困潦倒,画笔墨细秀,布局疏朗,书法奇峭俊秀,洒脱飞逸。

《事茗图》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赏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无所事事,端碗嗨喝,两耳不闻窗外事,岁月逝去腮白发,头发都喝白了。

《咏惠山泉》文征明(节选)

少时阅茶经,水品谓能记。

如何百里间,惠泉曾未试。

大概意思就是:小时能记得陆羽茶经,怎么没有见过惠泉水呢,实在是很珍贵啊。

《和竹茶炉诗》祝枝山(节选)

仙掌分来自玉泉,呼童试向竹炉煎。

这又讲到了玉泉山,看来玉泉山的茶是真的好呀。来了玉泉,有仙人掌茶,叫小伙伴在竹炉上慢慢煮。

《茶烟》瞿佑(节选)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最开心的是什么?朋友咏诗后,有杯热茶,正好碰上。他是描写了品茶的这种感觉。

到了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特别出名,明清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喝茶的形式也融合在了一起。

我们先来看看乾隆,在位60年,实际63.4年,掌权最长,也最长寿89岁,与祖父、父亲创造康乾盛世,落日辉煌,文治武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但史治腐败,闭关锁国,名言是“为君不可一日无茶”。

我们来看看他《冬夜烹茶诗》这首诗。

《冬夜烹茶诗》

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阑膏冷。

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

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葵花玉銙旧标名,接笋峰头发新颖。

灯前手擘小龙团,磊落更觉头炯炯。

水递无劳待六一,汲取阶前清渠井。

阿童火候不深谙,自焚竹枝烹石鼎。

定州花瓷浸芳绿,细缀慢饮心自省。

饮罢长歌逸头谊,举首窗前月移影。

深夜月明星亮,点灯油脂膏清冷,深夜是用什么伴读书,只用比较苦的茶,武夷山葵花都非常好,小龙团喝起来,头脑更清醒,小伙伴不太懂烹茶,把竹枝炉都烧糊了。用青花瓷浸泡绿茶茶汤,慢慢品心情舒畅,乾隆爱茶、品茶非常专业,是喝茶健康长寿,益智的铁证。

《小廊》郑燮

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

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说的是家里面非常贫穷,只是有着煮熟的茶,茶并没有帮他解决掉孤闷。

曹雪芹是必不可说的,曹雪芹(1715年—1763年)出身豪门,时运不济却写成不朽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我总结了三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半盏清茗香。里面有五六十回写道茶,其中还有一个章节专门写茶。

《夏夜即事》(节选)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窗明麝月开官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讲的是茶普及到鹦鹉都叫倒茶,倒茶。家里比较讲究,檀香茶案上品,茶香。

《冬夜即事》(节选)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小姐们翠袖搓手还冷,公子们穿貂衣用酒也还未暖身,好在丫环侍女们到外面扫雪烹茶也很惬意。

最后,到了近代。

《咏铁观音茶》陈彬藩

铁色皱皮带志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

他提倡观型、品味、闻香是品茶三道程序,现在也很适用。

《吟茶诗》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卢仝七碗是至爱,一壶体会乾坤,对百千偈语设有理解真谛,不如去喝茶。

《煮茶品茗》无名氏

清池竹舞引高朋,玉树摇香翠笛笙。

一阵蛙鸣催雨落,茶烟缥缈送荷风。

湖边朋友聚会丝竹缭绕,蛙鸣雨下,茶缥荷风,一种万事皆空纯享受。

《煮茶》

设茗邀雨煮风尘,

瓯碗投云戚戚斟。

园外喧嚣名利过,

小楼嘉客赛茶神。

看淡红尘烟雨,朋友聚会赛过神仙。

苏步青(1902年—2003年)教育家、院士、数学之王,体现了大家博学。

《试新茶》

客中何处可相亲,碧瓦楼台绿水滨。

玉碗新承龙井露,冰瓷初泛武夷春。

皱漪雪浪纤纤叶,亏月云团细细尘。

最是轻烟悠扬里,鬓丝几缕未归人。

我们提倡的是贵州冲泡,只有茶汤,看不到茶叶。这个老人也是饮茶健康的形象大使,一百零一岁。

至此,古人就将喝茶的时间说得差不多了,简而言之,我建议大家每天10克茶,工作高效8小时,健康工作5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

其中,茶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太多了。首先,茶有:醒脑、提神、愉心怡志、润肤、健骨、祛湿、解毒等功能。古人是凭借感觉和印象,现在是有科学依据的。

说到这里,就算告了一个段落,贵州到处都在炒古茶树,贵州有200多万株古茶树,细说起来没有哪里的古茶树能有我们贵州省那么多。贵阳普安县就有5万多株,贵安新区一个小小的村就有8万多株。

《茶王自擂》

雄踞龙头上,立地破天窗,

环顾八万里,舍我敢称王。

在普定林场,龙头山上有古茶树,相传有3000多年历史。

那么哪里的茶早呢,水城春有一句话叫“万绿从中一翠芽,深藏贵州屋脊下。神州尚未闻惊雷,赢得东风第一把”水城春的茶非常甜,特别好喝。

《普安红茶》

艺出武夷正山宗,金汤回甘味爽浓。

茶客欲问哪杯好?仙家首推普安红。

贵州最好的红茶就是武夷山红茶。

最后,把一首《乡愁是一片茶叶》送给大家。

《乡愁是一片茶叶》(余光中原韵)

离家时,

乡愁是一座茶山,

采茶的山妹子在上头,

搓茶的老阿妈在下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个茶罐子,

滚烫的茶水在里头,

残缺的土碗在外头。

再后来,

乡愁是一碗茶汤,

欢笑挂在父亲的眉头,

说不完的故事飘荡在屋头。

现在呢,

乡愁是一片绿绿的茶叶,

游子的脚步在天涯那头,

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埋在心头。

尤其是远方的游子,远在他乡想起自己家乡时候的场景,这首诗是在“天下贵州人”一次演讲上的一首诗。当时,说好多人热泪盈眶,甚至还有一个人泪流满面,然后仰天长啸,说:“这也算诗吗?”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赵宇飞先生。

谢谢大家!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香四溢的湖北出了两件大事:产量跃居中国第二;有了自己的代言茶礼——还可读、可听

湖北恩施鹤峰县木耳山茶园

茶圣陆羽认为,当时的山南地区出产的茶中,以峡州产区的茶叶最为上乘。

无论是“南方”“山南”还是“峡州”,《茶经》中绕不开的好茶产地都有如今的湖北。

陆羽《茶经》

01

湖北因神农氏

而与茶最早结缘

湖北随州·神农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中华茶祖神农氏是最早的饮茶人,“荼”即是茶也。

湖北随州是神农故里,神农架即是神农“尝百草”和“得茶而解”的地方。由此,湖北神农架是最早就有茶的地方。

02

湖北诞生了世界茶圣

——陆羽

湖北天门·陆羽

茶圣陆羽,一生潜心茶事,其所著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一部专著,被国内外茶学者誉为“茶学百科全书”。

陆羽的故乡在今天的湖北天门。湖北从唐代的贡茶产地,到宋朝的榷茶中心,再到明清时期的商贸茶基地,千百年来一直茶事绵延、香飘万里。

因此,茶自被发现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下了湖北烙印

采花茶业青岗岭生态茶园基地

03

湖北自古

好山出好茶

湖北地处北纬29-33度,是世界公认的优良茶树生长黄金地带,境内既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又有层峦叠嶂的高峰峡谷——鄂东大别山、鄂南幕阜山、鄂西南武陵山、鄂西北秦巴山和鄂中大洪山,五大秀美茶山形成茶海,茶叶生产环境得天独厚,自古便有“中国名茶之乡”之称。

湖北恩施宣恩县伍家台茶园

在漫长的岁月中,湖北人将种茶融入自己生活,也把制种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宋、元、明、清时代,湖北都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区。而开启于17世纪的“万里茶道”,更是兴于湖北,名震欧亚。

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后,依靠发达的水系汇集长江中游各茶源地所产的茶,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出口集散地,被誉为“东方茶港”。此期,中国茶叶几乎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而汉口输出的茶叶,则占据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6成之多,对俄的茶叶出口量一度占据中国对俄出口总量的90%以上。

赤壁羊楼洞·万里茶道源头

湖北也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2021年,全省茶园面积、总产值均位居全国第四位;年产量超过30万吨,仅次于福建,首次位居全国第二。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湖北的灵山秀水与浪漫人文,生成一幅钟灵毓秀、瑰丽灿烂的荆楚画卷,也带来丰富多样的茶叶品种——“绿、红、黑、白、黄、青”六大茶类齐全。

2021年,湖北整合全省众多茶叶品牌,全力做强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襄阳高香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并于今年3月起亮相央视黄金时段。湖北茶叶迎来全面突围之势。

集荆楚12产区之力

打造湖北茶礼

萧氏茶业集团邓村乡王家垭生态茶园

《请你喝杯湖北茶》全媒体平台自2020年初上线伊始,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就站在推广宣传湖北茶叶的最前沿,也与全省各大茶叶主产区,34家头部茶企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为了把深藏在湖北各地的好茶呈现给世界,《请你喝杯湖北茶》团队历尽了一年时间,走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精选12地核心茶产区的11款新茶及1款红茶,倾力推出“鄂的茶”湖北茶礼。

“鄂的茶”湖北茶礼

这12款茶分别是:

恩施玉露

产地:恩施

恩施玉露是中国蒸青针形绿茶,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其茶具有“三绿”的品质特征,即:干茶翠绿、茶汤清绿、叶底嫩绿。

伍家台贡茶

产地:恩施宣恩县

伍家台茶叶于乾隆四十九年间得皇帝赐匾“皇恩宠锡”而名扬天下。伍家台贡茶条索紧细圆滑,挺直如松针;色泽苍翠润绿,外形白毫显露,完整匀净,清香味爽,叶底嫩绿匀整。

宜昌毛尖

产地:宜昌

宜昌毛尖产自古峡州茶传承而来的优良茶树品种“宜昌大叶种”。外形细直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在色、香、味、形上均具有独特个性,芽叶鲜嫩匀称,汤色嫩绿明亮,口感鲜爽难忘。

武当山茶

产地:十堰

武当山茶是湖北第一文化名茶,该茶“绿豆汤、清花香”,以形美、香高、味醇、有机茶的内在品质和养身、养心、养性、长寿茶的文化特质,成为中国绿茶的佼佼者。

英山云雾茶

产地:黄冈英山县

英山云雾茶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闻名,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享有“鄂土茶称圣,英茗味独珍”之美誉。条索紧细显毫,翠绿光润,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通城毫绿

产地:咸宁通城县

每年谷雨前,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制作工序制作而成的“通城毫绿”,成品细嫩芽尖明显,条索细紧,卷曲显毫,色泽润绿,汤色翠绿,滋味鲜醇,叶底完整。

赤壁松峰茶

产地:咸宁赤壁市

松峰茶由明洪武帝朱元璋赐名而来,其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以毫米计算,一斤茶约需十万五千个茶芽。制茶则要经过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方可成。

随州芽茶

产地:随州

产地的地理环境与小气候,让随州芽茶的生长发育更有利,香气更浓烈持久,滋味更加醇和。其茶多酚含量在11mg左右,既克服了南方光照强滋味苦涩,又避免了北方光照弱滋味平淡。

襄阳高香茶

产地:襄阳

襄阳高香茶外形纤秀,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爽口,叶底肥嫩耐冲泡。所含香气物质高达68种,还富含氨基酸、高香因子和多酚类成分,是全国所有茶中所含成分最多的茶叶之一。

大悟绿茶

产地:孝感大悟县

大悟绿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等成分较高。其条索紧细显毫,色泽翠绿,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叶底嫩绿匀齐。

新洲旧街白茶

产地:武汉新洲区

旧街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低温敏感型”茶叶。外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滋味鲜醇,汤色清澈,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含有一丝清泠如“淡竹积雪”的奇逸之香。

利川红

产地:恩施利川市

利川红茶的产区土壤富含硒等元素,海拔在800到1200米之间,坡度适中,诸多环境造就了利川红“兰花香、玛瑙红、冷后浑”的独特品质,也让它成为红茶中的翘楚。

05

湖北茶礼可读、可听,

还可讲,可看

“鄂的茶”湖北茶礼集结了湖北12处原产地的好茶,是为了让大家一次品尝到荆楚12地的春天。

每款茶均由来自当地的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制茶大师们以传统标准工艺制成,均通过国家相应标准检测,以品质与工艺为消费者提供双重保障。

湖北茶礼的每款茶既可放心饮用,也融合了中国当代的制茶匠人精神,代表着相应区域公共品牌的口感标杆。

湖北茶礼还是一款文创产品。它深挖12款茶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饮用方法,整理成精彩的图文,并结合最新的AI语音和大数据技术,大家在品茶时,还可以扫描每款茶罐盖上的二维码,即可以读,也可以听每款茶讲自己的事,也可以看每款茶的泡饮方法。

茶,可品,可读,可听;还可讲,可看,在湖北乃至全国应是首创。

以茶之名礼赞湖北

争做湖北的伴手礼

“鄂的茶”湖北茶礼设计精美,大气有质感,将中式礼仪和雅致品味融于其中。采用金属小罐分装,一罐10克装,可以2—3泡,日常收纳、饮用非常方便。同时,每罐上面均绘有茶叶原产地的地标风景,设计精美,极具识别性与观赏性。

湖北茶礼,送礼和自用两相宜。

品湖北茶礼,可以一次性领略到灵秀湖北各地的春色,这也是对湖北最好的礼赞。

茶是生活

更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茶是物质和精神的载体,也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爱茶,是中国人骨子里油然而生的天性,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灵秀湖北,好山好水出好茶。历时一年,寻找湖北各大原产地好茶,12地不同滋味的组合,只是为了向世界奉献一杯湖北茶。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我们在湖北茶礼12地滋味中,跨越时空品味精彩的湖北。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余悦:茶道养生的创新追求与科学思考

茶与健康,是茶文化的“元问题”。被誉为“茶圣”的唐代陆羽,写作《茶经》谈到茶史,开篇就是:“起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之事,则是“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经》作为中国也是世界的第一本茶书,具有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其之论影响所及,奠定了“茶与健康”这一“元问题”的牢固基石。并且,茶叶的发现与利用,经历过药用、食用、饮用三个阶段,也是来源于此。

以“神农时代”为起点,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据“药食同源”之说,有文字记载的将茶叶用于人类健康则历经两千来年。

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典籍和古代医书都有对茶叶药用价值和健身功效的论述。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辞典《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东汉出现的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也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代本草类书籍中的《新修本草》(苏敬等集体编著)、《本草拾遗》(陈藏器撰)等记载了茶叶的疗效,说明茶疗的理论与实践在此时期已逐渐成型。唐代的其他医药著作,如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孟诜所著《食疗本草》,郭稽中《妇人方》,李绛《兵部手集方》等,多有茶疗资料。此外,唐代医家王焘等编著的《外台秘要》卷三十一专门收载有“代茶新饮方”,较详尽地记载了茶疗方剂的制作和服用方法。

茶疗在宋代十分盛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由宋朝政府组织医学名家编著的《太平圣惠方》《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和《普济方》等医学巨著中,都有关于“药茶”的条目或相关的专篇介绍。如宋徽宗赵佶召集海内名医所编的《圣济总录》中记载,用茶末煎汤服,可治霍乱烦渴;王怀隐等编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有“药茶诸方”一节,列茶疗方八条,有茶、无茶各四条。

唐宋时期的茶疗,与汉魏六朝时期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采用方剂的不同。汉魏六朝时期,茶疗仅为单方应用,而至唐、宋已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而且复方之用多于单方。如《太平圣惠方》“药茶诸方”中记载,治伤寒头痛壮热用“葱鼓茶”,治疗伤寒、鼻塞、头痛、烦躁用“薄荷茶”等。二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唐宋时期茶疗的使用方法,由单一的煮饮法发展为多种形式。如孙思邈《摄养枕中方》所载疗积年瘘(即现代医学之骨关节结核、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有研末外敷之法,还有《兵部手集方》所载的茶清和醋调服、《妇人方》所载的茶丸剂、《普济方》所载的茶散剂等。

元明清时期茶疗的内容、应用范围、制作方法等,又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记载茶疗较多且较为详细的医籍颇多,如元代胡思慧的《饮膳正要》、孙允贤的《医方大成》、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喻朝言的《医方集论》、陈仕贤的《经验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梓的《本草通玄》、傅仁宇的《审视瑶函》;清代沈金鳌的《沈氏尊生书》、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钱守河的《词汇小编》、徐克昌等的《外科症治全书》、鲍相的《验方新编》、吴谦等的《医宗金鉴》、韦进德的《医药指南》等。清代宫廷中“代茶饮”之类十分盛行。陈可冀等所编《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即有平肝清热代茶饮、生津代茶饮等达15方之多。

较之唐宋,元明清期间还推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至今仍广为应用的“午时茶”、“天中茶”、“枸杞茶”、“八仙茶”、“仙药茶”、“珍珠茶”等,均系出自明清时代。茶疗的应用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内伤各科及养生保健等领域,茶疗的剂型也已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及药代茶饮等多种,服用方法也有饮服、调服、和服 、顿服、噙服、含漱、滴入、调敷、贴敷、擦、搽、涂、薰等多种方式。

在我国的传统中,茶既是饮料,又可用来养生、健身、防病、治病,融合药、食为一体,兼备两种功效,因而被人们誉为“万病之药”、“天赐恩物”。历代医家都认为,茶叶性凉而平和,欲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提神开胃,为茶最宜。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外科学家与医学界都极为关注、积极参与、长期研究茶叶功效和实际运用。例如:随着对茶叶内所含丰富化学成分的提取、研究和实验,茶叶的保健治疗作用尤其是其在抗癌和预防心脏病方面的功效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和科学界的日益重视。茶还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具有防止和消除有害辐射的功能,有“原子时代的饮料”之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茶这一健康饮品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享受,并且伴随着宇航员进入到太空,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饮品”。生活在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经常饮茶不仅是嗜好,而且是保健的需要,可谓“寓保健于品茗之中”。

更重要的是,现代科学为我们揭示了茶叶生津止渴、疗疾养生的奥秘。茶之所以有广泛的治病、养生作用,在于其所含的药用成分与营养成分。茶树由于自然条件和栽培管理方法不同,天然杂交变种又多,各种成分本身就变化各异,再加上加工技术不同,结构成分的差异就更大。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不仅外在形态不同,而且内质的化学组成差异明显。

人体是由无数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生命也靠这无数而复杂的化合物不断地循环代谢。任何化合物代谢不正常,就有可能发生疾病。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多酚、多种维生素等成分,其功能与作用各有特色。咖啡因有兴奋神经中枢、强化思维、强心活血、消毒杀菌、解热镇痛等功效,可对人体起到调控作用。

茶多酚的功效更为全面与强大,如对多种危害人体的病菌、病毒具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可解重金属离子和尼古丁对人体的毒害,对某些诱变剂损伤染色体有保护作用;还可延缓衰老,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含量、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低血脂;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预防微血管破裂而导致中风也有一定作用。

茶中还含有脂肪性叶绿素及多种维生素,能刺激组织,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溃疡的发炎,并治疗慢性骨髓炎和慢性溃疡。茶叶药用成分到了一定浓度,可抑制化脓链球菌的生长;能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正常机能,防治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多发性神经炎;增加肌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防治坏血病,促进创口愈合;治疗辐射伤害及提高白细胞功能,具有抗衰老效应。凡此种种,均说明茶叶所含药用成分与营养成分对人体机能具有多种调节作用。

经受几千年的历史洗礼,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探索,特别是传统茶疗与现代科学的不断结合,茶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践行越来越系统、全面,获得广泛的认知与丰硕的成果。在这探索与践行的队伍中,著名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是坚持不懈并富有成果的人士之一。1994年起,他辞任县处级行政职务,在全国广泛问茶,执着于茶艺之时,同时把茶与健康问题的探讨作为重点之一。早在2006年,林治先生就撰写并出版了《茶道养生》一书。如今,又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推出新作《茶道养生的是与非》,努力进行更为科学、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著作新意叠出,新风扑面,令人耳目一新。

茶与健康不仅是“元问题”,也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之所以说是“元问题”,基于茶叶的发现与利用;是“老问题”,由于历数千年而不衰;是“新问题”,鉴于新情况、新问题、新发现层出不穷。当代社会的新理念,就直接关系着茶与健康的探讨和茶道养生的践行。《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撰写,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石与现实需要:

一是现代的健康观。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二是“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国2030”战略,作为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适宜技术,以政府为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卫生问题的有效干预,确保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

三是茶界提出的“六茶共舞”。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称之为“六茶共舞”。这是立足于茶,又跨越茶叶,三产(一二三茶业)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发展新业态大茶业,适应时代多元消费新需求,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新发展的有力举措。正是从这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茶道养生的是与非》不仅介绍了“茶道养生”的实践,而且尽力使之科学化与体系化,达到新的高度与升华。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清代赵翼《论诗绝句》)古人的诗句,正好概括了《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特色。其要者,起码有三个方面:

【这是一本有追求的著作】

茶与健康问题,具有广泛性,既有基本理论问题,也用实践运用问题;不仅是茶文化、医药学问题,也是人类学、社会学问题。林治先生专门致力于“茶道养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他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认真梳理,深刻反思,对传统之说进行挑战,力图有所突破与发展。《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写作,就是缘起于“今是而昨非”的追求。该书的开篇提倡:“更新旧观念,重新认识茶”。在具体的论述之中,有多处颠覆性的观点:“多喝茶能健康长寿”,是“美丽的谎言”;“早上不宜空腹喝茶”,是“大众深信不疑的缪误”;“不可以边吃饭边喝茶”,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真理”;“要随四季变换喝不同的茶”,是“偷换了概念的结论”;“简单就是茶道”,是“高人的误导”。这些“雷人雷语”,不仅出现在目录,而且专节论述。当然,作者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期望创新茶道养生理论体系,“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把茶引进家庭,以茶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美好生活。

【这是一本有思考的著作】

《茶道养生的是与非》对于一些主流观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并非简单的标新立异,而是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认真的探讨。诸如:“会喝茶的人能创造生命奇迹”,不仅采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今长寿案例,而且介绍了一些自己拜访的长寿老人;“美好的一天——从一杯理想的早茶开始”,对于民间的早茶习俗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有茶处处是天堂,喝茶时时皆良辰”,对于不同时辰的喝茶提出了新的见解;“茶酒两生花,生活乐无涯”,一反传统的“茶酒争奇”,而是走向“茶酒和谐”。对于这些别具一格的思考与异彩纷呈的论述,您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折服于著作体现出的作者才情和勇于探索。对于茶艺的价值与作用,著作提出茶艺是“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的“抓手”,确是中肯之论、精当之说。特别是作者借用旧有的“三纲五常”,提出“新三纲五常”,即:以和为纲,以爱为纲,以美为纲;常觉得今是而昨非,常怀感恩之心处世,常以茶广结善缘,常用童心探索童趣,常仰望星空,叩问心灵,这种“旧瓶装新酒”,更是使茶事向茶理升华。

【这是一本有趣味的著作】

林治先生是著名茶文化专家,也是至情至性的诗人,对于茶情、爱情、亲情的一往情深,都成为他感人至深的诗歌的内容。林治先生还是激情四射的演说家,每年我们都有多次共同参加茶文化活动,对于他的演讲风格与神采,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演讲时常常妙语如珠,下笔时往往诗兴大发,林治先生的这种特点,也融入到该书的写作肌体。《茶道养生的是与非》一书,读来使人兴味盎然。之所以如此,一是思维活跃,匠心独运,多改陈说,吸引眼球。二是讲述风格,娓娓道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三是满怀激情,文采飞扬,丽词佳句,遍布全篇。理论的阐释,故事的讲述,数据的分析,诗歌的纳入,都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而且,作者还把茶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把茶艺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融汇,初学者与提升者都能从中获益。

当然,这也是一本值得推敲的著作,阅读时需要留意的著作。《茶道养生的是与非》虽然特色鲜明,非常好读,但也有值得商榷之处,阅读时应该辨析之点:

首先,如何使理论与结论相衔接?例如:作者认为:“与四时合序”是指人不但要顺应大自然的发展变化的节奏。在茶道养生方面,要做到四时有別,要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调整以茶养生的方法和养生的重点,而且要顺应每日二十四时的变化,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自己如何喝茶。但是,书中又对于“应该根据四季变换喝不同的茶类”的说法提出批评。虽有分析,却感科学依据不足。又如:对于早上不宜空腹喝茶的讨论,该书分析了早晨喝茶的益处,又指出不能空腹饮茶错在哪里,双向思维,确有启发。不过,如果能够更为深入,对于早茶时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员、使用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细分,在实践层面会更加精当。

其次,如何进行严谨文字表述?书中提出:“单纯依靠多喝茶并不能健康长寿”,观点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其依据与出发点是《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是我国各省人均寿命排名,是世界五大产茶国的人均寿命都低于80岁,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前前五名的国家,并非都是“长寿之国”。其实,寿命的长短,基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质强弱,后天的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心理因素等差异,个体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而且,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作者也认识到不同因素在健康中的占比,然而茶在健康中的占比,却缺少精准的大数据支撑。我们弱弱的问一句:世界五大产茶国、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名列前五名的国家,各种不同因素,在他们的健康中占比如何?假如没有茶,人均寿命又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依靠更多的数据,才更有说服力。

再次,如何看待与运用“药茶”?“药饮是当前茶艺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这也是该书的阐释要点。如前所述,药饮古已有之,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行,当今应该适应并且引领新时期的需要。书中提出:“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益寿延年的药饮三足鼎立,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茶艺理论新体系。”初看似乎有理,深究还可琢磨。“清饮”、“调饮”,是中国饮茶方式的两大体系。而“药饮”,则是以功能为视角的分类。很显然,三者是不同视角的观察。“清饮”、“调饮”,都可能具有“益寿延年的药饮”功效。更何况,“是药三分毒”,国家对于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茶艺界、茶艺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执行。正因为如此,《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明确规范:茶艺师提供的“茶健康服务”,仅仅局限于 “养生、预防、调理”,而“治疗”则必须有行医资质者才能进行。茶的“药饮”,只能在国家法律的范围内执行,无论研究与治疗都必须如此。

我们之所以对该书提出一些值得推敲的意见,是为了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对于阅读者进行提醒,是为了不至于误读与误用。林治先生是有影响力的茶文化专家,他的讲述与著作聆听和阅读者甚众。指出相关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与研究,当会使茶与健康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和完善。恰巧我对茶与健康问题也长期关注,不断研究,1999年主编《中华茶文化丛书》(10本)时,特邀请江西中医院叶义森主任医师撰写《茶饮康乐——中国茶疗的发展与运用》;2002年后,主编的《中国茶疗》《中国茶与茶疗》先后由三家出版社出版。

这次有幸率先拜读林治先生新作,正好结合心得,略陈己见,向他请益。更何况,林治先生再三邀请作序时,坦陈不必存在顾虑,完全可以直抒胸臆,希望提出不同意见,哪怕“拍砖”也行。他的这种深情厚谊与坦荡风尚,令人感动与感佩!我们是老友、挚友、诤友,对于不同观点虽有讨论,却真情实感依然如故,这次也自然实事求是、直率坦言了。当然,这样的再三推敲,甚至可以说“吹毛求疵”,丝毫不影响《茶道养生的是与非》一书的价值与作用,作者的孜孜追求、良苦用心、勇于思辨、才气情怀,都已融入到字里行间。

林治先生是茶人,也是诗人。作为《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首先阅读者,特把学习心得浓缩在“茶道养生,科学运用”的藏头诗中。文字虽有不协,为了不以词害意,只得任之。

茶饮齿颊留馨香,

道远知骥多气象。

养心安神乐闲适,

生花妙笔理红妆。

科察着力需思辨,

学海行舟共苍茫。

运斤成风再挥毫,

用智铺谋赋新章。

如今,我们正进入21世纪30年代。在这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激烈竞争与日新月异并存,高速效率与身心忙碌同在。

经历新冠疫情的日日夜夜,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

茶道养生在人类的身心健康、美好未来发挥着积极作用,前景不可限量!

让我们尽情享受茶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茶世界!(2020年12月8日于洪都旷达斋)

余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多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笔,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茶艺师》主编,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编写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茶艺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本文为林治新著《茶道养生的是与非》的序言。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