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坦洋工夫黄观音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世界名茶坦洋工夫是怎么诞生的?为何能如此火爆出圈?

坦洋工夫,可以说是红茶这一茶类里颇具传奇色彩的存在。

这款茶叶于百年之前创制,之后畅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与地区,彼时每年出口创收的茶银达百余万元。19世纪甚至流传这样一句话:“外国人可以不知道中国福建,但他不能不知道坦洋在何处。”

风靡世界的坦洋工夫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它的火爆之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7月15日,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走进说茶直播间,作了一场《坦洋工夫世界名茶》公益讲座,从诞生、传播、近年取得的荣誉,还有长盛不衰背后的原因等方面,带大家深入了解坦洋工夫的发展历程。

百年名茶坦洋工夫

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在红茶界“搅动风云”的世界名茶坦洋工夫,最开始诞生于福安白云山麓的一个小村庄坦洋,溪山秀美、草木丰茂的水土养育了这茶界的“传奇”。

△福安市第十六届“坦洋工夫”杯斗茶赛评审茶样

“1851年,坦洋村村民胡福四(又名胡进四),在小种红茶加工的基础上创制了工夫红茶坦洋工夫。”张方舟老师如是说。和小种红茶比起来,工夫红茶的特别之处,是去除了茶叶在萎凋和焙干制作中的两道熏烟过程。采用自然萎凋,并且焙干时不能有烟味。

很多茶友好奇坦洋工夫的花果香是怎么来的?张方舟老师解答,坦洋工夫花果香既是品种香也是工艺香。品种上,采用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工艺上,通过晒青、摇青等创新工艺应用,让花果香愈显。

张方舟老师还介绍说,传统的坦洋工夫具备花香,但不一定具备果香。而创新型的坦洋工夫茶既有花香也有果香,并且不同品种所作出的花果香也不同。譬如梅占醇厚带品种香、金牡丹具备水蜜桃香等,各有其特色所在。

再回到坦洋工夫的初始,这款茶创制之后,经福州、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一些茶商纷纷进山求茶,并设洋行,周边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声名鹊起。

1881年到1938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超500吨,其中1898年出口甚至达到了1500吨。彼时的坦洋,一公里的长街,茶行就达36家,工人3000余人,产量1000吨。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坦洋工夫远销海外,备受赞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首批坦洋工夫运抵英吉利,风靡英国上流社会。1915年,坦洋工夫与贵州茅台酒共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从而确立了坦洋工夫世界级名茶的地位。

此后,坦洋工夫在风雨沉浮中不断“向上”。

1988-1990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四进坦洋村视察调研提出:“坦洋要当领头羊,不断放大坦洋工夫品牌效应,因地制宜壮大茶叶经济”“一定要珍视、保护、发展、应用好这个品牌,让坦洋工夫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等要求。

而接下来,坦洋工夫茶的发展,也在不断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从福安到世界

蒸蒸日上的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在市场上持续享有着非常高的声誉和“茶名”,连带着把孕育出坦洋工夫的福安,也推到了聚光灯下。

据张方舟老师介绍,早在2001年,福安市即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称号。2003年,福安市坦洋工夫茶业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福安市举办首届坦洋工夫斗茶赛,以后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16届。同年,坦洋工夫地方标准出台。

近年来,坦洋工夫收获的奖章荣誉不计其数,是铺满整张纸都无法写尽的辉煌。

2006年,坦洋工夫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亮相人民大会堂,成为“中华名人特供茶”;

2007年,坦洋工夫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被确定为“中国申奥第一茶”;

2008年,“坦洋工夫”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坦洋工夫制作技艺工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坦洋工夫”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并在首届香港国际茶展荣获“我最喜爱的红茶”;

2010年,坦洋工夫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坦洋工夫商标获得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英国、俄罗斯等国家注册商标;

2011年,坦洋工夫国家标准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标准贡献一等奖。同年12月“坦洋工夫”再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3年,“坦洋工夫”再次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同年12月,坦洋工夫红茶获品牌金博奖·东方名茶大奖;

2015年,“坦洋工夫”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和“指定用茶”;

2016年,“坦洋工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2017年,“坦洋工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100+100”的中方地理标志产品清单;

2018年,福建福安获评“中国红茶之都”。“坦洋工夫”获福建省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9年,重达1851斤的坦洋工夫大茶饼入驻北京鸟巢奥林匹克塔;

2020年,全国工夫红茶加工技能大赛上,坦洋工夫选手郑国华、陈辉煌、黄振标分获第二、四、七名。

2021年,坦洋工夫加工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坦洋工夫鸟巢茶饼

张方舟老师提到,在“坦洋工夫”品牌的带动下,福安市蝉联“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市六家茶企获得“全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此地的茶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福安走出来的坦洋工夫,在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整个产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活力。

坦洋工夫为何会如此火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坦洋工夫为何能流行这么久?针对坦洋工夫爆红背后的缘由,张方舟老师从三个方面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剖析。

No.1

政府的支持与重视

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福安市政府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看重与扶持,是坦洋工夫得以飞速发展的根本。

福安有着30万余亩优质茶树品种和育苗基地。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近些年来新选育有8个国优高香型品种和12个省优良品种。譬如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茗科2号(黄观音)、瑞香、黄玫瑰…以此种优质品种为原料,奠定了传统坦洋工夫和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的品质基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基地

No.2

强大的茶叶科技队伍支撑

稳定发展的坦洋工夫,离不开力量雄厚的茶叶科技队伍支撑。

福安这个城市驻足了海量声名显赫的茶人。茶叶泰斗张天福长期在福安工作,茶界一代宗师吴觉农、李联标、陈缘、林桂堂、吴振铎等也都曾在此地工作。

1935年,张天福在福安创建福建省第一所茶叶学校(现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和第一所茶叶科研机构(现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福安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近年来,福安市茶叶局先后举办坦洋工夫加工技术、茶叶审评等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员5000多人次。

△茶叶局推广站长林鸿在培训班上课

福安坦洋工夫加工技艺,在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下,不断推陈出新,焕发出耀眼生机。科研成果的累积、技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技艺的发扬…培养出一批精锐的茶人队伍,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坦洋工夫得以发展的支撑。

No.3

精细的制茶工艺,用心的茶叶产品

坦洋工夫不论品种、加工工艺和产品都堪称一流。

制作工艺上,坦洋工夫在传承发扬传统制茶工艺的同时,不断研发新工艺、新产品。2009年,福建省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德市坦洋工夫研究所张方舟、刘锦灿、林鸿、黄振标、林小灵等成功试制出条索紧结匀直、花果香高锐持久的花果香型红茶——一泡红,得到消费者喜爱,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制茶技艺的不断求索、持续更新,正是坦洋工夫得以兴旺百年的诀窍所在。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发明专利证书

中国的坦洋工夫,正在势不可挡地走向世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坦洋工夫的发展历程,或是仍旧存在不解,可扫码回看张方舟老师的直播,其中解答了许多大家对于坦洋工夫茶的疑惑所在。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创新花果香型坦洋工夫亮相“国展”,百年工夫红茶再出发!

“亲爱的茶友们,你们现在品鉴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红茶——坦洋工夫,果香蜜韵、花香迷人……”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来自福建福安的坦洋工夫红茶大放异彩,吸引了无数茶客前来品鉴。

5月21日-25日,在中国杭州,上演了一场世界性的茶叶盛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成功举办。这场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权威、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吸引了超过1500家国内外茶企业参展。福建省福安市作为唯一的主宾县,组织了11家茶企参加了本届茶博会,向海内外客商推介坦洋工夫红茶。

△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宾县馆——福安馆

1、千锤百炼福安红

百年传承真工夫

坦洋工夫红茶创制于1851的福安坦洋村,被称为闽红工夫之首。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就曾获得金奖,风靡欧美王室贵族。

“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一句话语,道尽了坦洋工夫暖暖的茶情和受人喜爱的原因。历史上的坦洋工夫红茶试制成功后,经广州远销西欧,很受欢迎,成为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此后,坦洋工夫的名声就不胫而走,大批茶商接踵而至,入山求市。

5月21日下午,福安市人民政府在本届茶博会上主办了一场“福安红茶——坦洋工夫专场”推介会活动,向广大茶友集中介绍坦洋工夫红茶,展示坦洋工夫红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和畬家人的风土人情。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孙云介绍坦洋工夫红茶

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离不开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坦洋工夫研制至今已历经160多年,在福安茶人的努力下,其生产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型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活动上,两位坦洋工夫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坦洋工夫精制过程中的吊筛、抖筛、平筛、撩筛和跳筛等传统技艺。这几个工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讲究,可谓是坦洋工夫传承百年的文化精髓之一。

△坦洋工夫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展示坦洋工夫红茶精制环节的抖筛、撩筛等传统技艺

△体验坦洋工夫红茶精制环节的抖筛、撩筛等传统技艺

△体验坦洋工夫红茶精制环节的抖筛、撩筛等传统技艺

今年的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茶产业。福安馆以创新研发的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应八方宾客,向世界展示百年历史红茶的新风貌。

醇厚香甜的坦洋工夫红茶,受到了众多茶客的喜欢。凤鼎翔茶业参展茶企代表旭影表示,杭州的饮茶氛围很好,此次展会带来了不错的效果。

2、畲族茶艺亮相“大使品茶”现场

助力福安茶业拓展海外知名度

福安作为茶叶之乡,畲民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茶在畲族群众生活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婚丧嫁娶更离不开茶。

5月21日,在2021“国际茶日大使品茶暨晚宴”活动中,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和畲族茶艺精彩亮相,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2021“国际茶日·大使品茶”活动现场

△福安民俗茶艺《宝塔茶》

活动现场,福安市文化馆演职人员表演了民族特色的福安民俗茶艺演出《宝塔茶》(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郎新娘茶》,将畲族新娘浓浓的惜别之情、相思之情、骨肉之情、感恩之情、祝福之情充分展现。也用一杯红汤红叶的福安红茶,将山哈勤劳、孝道、智慧的精神代代传承。

△福安民俗茶艺《新郎新娘茶》

茶艺演出节目生动活跃,情趣盎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浓醇鲜爽、叶亮红明的坦洋工夫茶,也受到驻华使团及嘉宾的一致好评。

此次福安畲族茶文化多次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系列活动,不仅推动了福安畲族茶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也进一步打响了福安茶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

3、“活”产品亮相“国展”

“新、优、特”盘活福安茶产业

福安,不仅是“中国红茶之都”“坦洋工夫红茶的故乡”,也是“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与大多作为展位装饰或产品延伸而被搬到茶博会上的茶树品种不同的是,福安馆此次展出的数十种“活”产品——国优、省优良种茶苗,则成为展馆的一大亮点。

作为茶叶产品的源头,茶树品种的优化与推广意义重大。本次福安馆茶树品种展示区,集中展示了包括肉桂、黄旦、金观音、金牡丹、瑞香、黄玫瑰等数十种优良茶树品种,通过专人介绍让更多人了解茶树的育种过程、优特品种特性等。

据了解,福安拥有福建最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同时也孕育出了全国最早的“茶树品种王国”。福云6号、金观音、金牡丹、瑞香等21个茶树品种从这里走向全国。福安出产的茶苗,深受广西、江西、贵州、湖北、四川、陕西、浙江、广东等全国十多个省份客户的青睐。茶苗已成为福安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

△“说茶”主播云逛展,直播介绍福安馆展示的各个茶树品种

本届茶博会上,世界茶业共荣共享,欣欣向荣。坦洋工夫红茶及其福安优良茶苗不仅得到了广大客商的青睐和认可,更以其“独一无二”成为中国茶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一百多年来,坦洋工夫红茶虽几度沉浮,但也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如今在各方的努力下,福安市不断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创新制茶工艺,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培育龙头品牌,并在各大活动上积极推介坦洋工夫红茶,带领“坦洋工夫”走出去。

4、红色旅游赋能茶乡旅游

福安“红韵”香天下

福安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是闽东革命的中心,至今遗留下许多革命先进事迹,保存了众多较为完整的革命活动旧址。如今,昔日的革命摇篮已成为旅游胜地。同时,福安有着生产“坦洋工夫”茶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其境内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茶行(横楼)、炮楼、廊桥等清代风格建筑。

5月22日,第三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大会以“百年传承,多彩茶乡”为主题,围绕“茶乡旅游的融合发展与茶产业的振兴”进行探讨和案例分享,并发布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中国茶产业T20最美生态茶园。其中,福安“历史品牌红韵茶乡游”入选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

红色基因,灼灼其华。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福安融茶文化、古色乡村、绿色田园为一体的文旅产业,为茶乡振兴夯实产业基础、注入精神动力。

近年来,福安市也紧紧围绕茶旅融合发展,以茶促旅、以旅带茶,通过发展“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养生”“茶园+茶艺体验”“茶园+营地”“茶园+茶叶销售”等项目,不断延伸茶产业生态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品茗体验。

△福安茶园鸟瞰黄幼霞/摄

如今,“国际茶日”扩大了全球茶产业的影响力,促进了世界茶文化的交流。茶让世界飘香,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世界和平、美美与共的美好期盼。这一点上,与坦洋工夫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茶情,可以说是完美契合。

在曾经的辉煌历史与雄厚的基础之上,百年“坦洋工夫”定将再次发扬光大。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非遗档案,坦洋工夫:鲜纯清甘有“工夫”

今天,解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01世博同龄,百年沉浮

坦洋村,位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社口镇西北部的,是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产区遍及寿宁、周宁、霞浦、柘荣及浙江泰顺县,区域跨五县,方圆数百里。

古朴的坦洋村

在坦洋功夫问世以前,坦洋村以生产烘青绿茶为主,而且自带花香。据记载,村境内有座桂香山,八月桂花盛开,桂香弥漫,整个村庄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窨花车间”。家家户户制茶时,花熏茶香,“桂香茶”遂成坦洋村的一张金字招牌。

茶市风云变幻,桂香茶销量开始下滑,渐渐从抢手货变成了滞销货。茶卖不动,把茶商、茶农都逼入了窘境。直到1851年,才有新转机。那一年,一个闽北来的茶商,将红茶制法传入了坦洋村。

坦洋村里曾经繁荣一时的坦洋工夫大型作坊

从1881年~1966年,五十余年问年出口量均在两万箱左右(每箱六十五斤),约一万余担。其中一八九八年最盛,出口曾达五万余箱,约三万余担,每担售价高达十六两白银。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销路堵塞,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战后亦未能得到恢复,濒于绝境。

这个茶商也许只是为了拓宽原料供应渠道而来到坦洋村,却在无意中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流动。村中有个叫胡福四的茶商心领神会,他以坦洋菜茶为原料,经发酵红变后,创制了世上第一泡坦洋工夫。

紧细乌润的茶条,诱人饱满的甜香,鲜醇甘爽的滋味,再度让坦洋村从闽东山区走向了国际舞台。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坦洋工夫同祁门红茶、湖南红茶等名茶一起斩获了金奖,可谓是“华茶之光”。

为了发扬传统风格,改进质量,五十年代初期党和政府即在“坦洋工夫"茶区推广各种类型的制茶机械,并且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初制厂和福安茶厂,逐步以先进技术促进生产的发展。近年来还引进繁育了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良种,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基础。但在六十年末,产区改制绿茶之后,“坦洋工夫”仅保留少量生产,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解放后党和政府锐意经营,1950年产量即恢复到二万余担。此后十余年间,“坦洋工夫”产区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但质量有所改进,而且年产量也增加到四万余担。

昔日坦洋工夫生产景象(局部)

以福安县为中心的“坦洋工夫”产区,西北倚山,峻岭绵亘,寿宁、周宁所产茶叶香高味浓,条型肥壮;东南临海,丘陵起伏,霞浦一带所产茶叶鲜爽明亮,条形秀丽。“坦洋工夫”以之作为原料茶,取其所长,配制得宜,不但香味醇厚、汤色明亮,而且色泽乌黑油润、条形紧结匀整,内质外形并美,自成一格。

从2004年起,福安除栽植菜茶外,从茶科所引入了金牡丹、丹桂、金观音、黄观音等新品种。这些新秀的入列,打破了茶类的界限,也因此诞生了花果香型坦洋工夫。

02精制工艺,深见“工夫”

“坦洋工夫”产区以小叶种——坦洋菜茶有性群体为主要栽培品种,其特点在于抗寒、抗旱、耐瘠、适应性广,属中芽种,在一般条件下,三月中下旬萌芽,四月上中旬开始采摘,全年生长期200~220天,萌发4~5轮次。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

福安茶园 刘群力/ 摄

制作坦洋工夫,具有技术性强、工序复杂而花工大的特点,茶叶的产品质量成功与否关键在“工夫”两字。

制作工序由初制和精制组成,最终形成“色艳香浓,鲜纯清甘”的品质。外形紧细匀整、色泽乌黑油润、略带金毫、显锋苗,内质香气清鲜,汤色清澈红亮带金圈,滋味甜醇鲜爽,有特殊的桂圆香,叶底红亮软嫩。

林鸿,坦洋工夫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茶叶技术工作40年。在他看来,每道工序皆有诀窍,虽然部分工序现在由机器代替。但,传统工艺的核心仍是机械无法取代的。

“学做茶,先要学会做人。端端正正做人,就是要讲诚信,在质量上要有保证,做事情不可以跳跃,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把茶叶做好,把‘工夫’传下来。”

初制

采摘

按传统制法,需用当地菜茶品种(有性繁殖的群体种茶树),采单芽、一芽一叶至二叶。

萎凋

看天做茶,凭经验采取不同的萎凋方式,将茶青均匀摊于竹匾上,采用室内自然凉青(萎凋)或室内、室外复式萎凋。至青叶色泽转暗、青草气稍退、手握成团打开即散。

揉捻

晾青叶置于竹揉盘或竹萝、茶槁中,双手握叶,以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团团揉转或双手同进同回揉,力度掌握“先轻后重”,揉至茶叶成条部分叶脉、叶片泛黄即可。

发酵

将揉捻叶轻放于箩筐中,厚约10厘米,每30分钟翻拌一次,待叶转红铜色,有明显的花果香即可。

干燥

将发酵叶均匀撒入焙笼中,移置焙窟上烘焙,至焙笼上方有大量蒸汽出现时移出,翻拌后再烘焙至手握烘焙叶有刺手感,倒出摊晾后,再用文火烘至足干。

精制

精制加工是制作坦洋工夫茶的关键工艺,经吊筛、平筛、抖筛、撩筛、风扇、跳筛、簸扬、拣剔、拼和、焙火等十道工序,“抖、筛、撩、扇、漂、簸”是核心工艺。

分筛最费工费时,将茶置于2~8号筛,双手水平做圆周运动,筛下再用更小号筛层层分离长短。再将各筛号茶用相应的筛孔复筛,使茶叶长短保持一致,称撩筛。

拣剔,俗称“择茶”。筛分后的茶,拣去茶梗茶枝,即成净茶。

复火,为保证茶品干燥,装箱前再以细火补烘一次,为“复火”。

匀堆,按各筛号茶的粗细、长短、轻重,多次均匀拼和堆积。

由于产区辽阔,西北山区与东南丘陵地带小气候差异颇大,因此,初制工艺在高山地区十分重视加温发酵的技术处理,即在饱和湿度条件下提高发酵叶的温度,力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均匀发酵的要求,以避免叶底花青暗褐,失去高山茶浓厚高香的特征,而在丘陵地区则加倍注意萎凋适度和揉捻得宜,以求取得秀丽含毫的条形、鲜嫩愉快的滋味和红艳的叶底。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有规律地拼配取料,使“坦洋工夫”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规格,称誉于国内外市场。

03以茶为媒,文旅赋能

福安现有茶园30万亩,2021年全市毛茶产量2.81万吨,毛茶产值19.43亿元,综合产值100亿元。近40万人口涉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与茶叶密切相关。

2022年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成功申遗,为文化赋能福安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现如今,三产融合也在促进坦洋村走向新的发展,当地以坦洋村为中心,围绕茶主题开发了坦洋茶谷,主要有真武廊桥、横楼、坦洋古民居、坦洋茶场等旅游线路节点,涵盖历史文化及古建筑展示。

北门茶厂 黄幼霞 / 摄

例如廊桥的建造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用一根钉子,完全通过榫卯的方式建成。这座桥既是茶叶交易场所,也是乡民祭祀祈福的地方,成为坦洋村入口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在整个福安也有很多座,成为了与茶相关的另一个文化符号。在茶乡走走停停,若想住下,则有坦洋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在静静等候。

真武廊桥 罗南军/摄

如果你有机会去福安走一走,会发现这里的茶旅少了“商业气息”,更注重原汁原味。坦洋古民居具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风格,尤其是屋脊垂鱼,是坦洋民居的一大特色,寄托着老百姓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

有的看、有的住,还有的学。近些年,游学活动在当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参观茶博馆,体验采摘、制作工艺,学习冲泡技巧,一趟游学也是课程满满。浸染在茶香中,让生活和学习都慢下来,或许才能细品到坦洋的真滋味。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