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太平茶

找到约1,926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太平茶产品

福安隆

太平吉象

熟茶 2020年

“神农得茶解毒”由来考述

(《吃茶去》杂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这是茶文化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出自成书于汉代、甚至战国的《神农本草经》,但未见出处,多是人云亦云。最近笔者对此作了研究,查到了最早引录该语的,是清代的著名类书——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引文来源可能是宋、元、明时代的笔记类稀缺版本,与流行的“神农得茶解毒”引语有所差别:

《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考述如下。

学术不能“莫须有”

将此说归为战国、汉代《神农本草经》的代表性著作有: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编著的《茶业通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年初版、2008年再版)第一章《茶的起源》:“我国战国时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就把口传的茶的起源记载下来。原文是这样说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虽然该书配有三幅《神农本草经三卷》古本书影,但看不出有该语的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蔡镇楚等3人编著的《茶祖神农》,该书2007年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以茶祖神农氏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被作为《神农本草经》引语,与《茶经》引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并列,醒目地印在该书封面上。但这本近25万字的专著,并未说明该语的出处。笔者曾致电请教蔡镇楚教授,含糊地回答说《四库全书》上可能有类似记载,但说不出是何种古籍。

中国茶叶博物馆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的《话说中国茶文化》,在插图《神农本草》古本书影的同时,也引用了该语:“据考证,距今五千年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的记述,是茶叶作为药用的最早记载。但由于《神农本草经》中的许多内容是后人根据传说的补记,其可靠性值得商榷。”虽然说可能是后人根据传说补记的,值得商榷,但前提还是《神农本草经》有此记载。

今年4月,笔者主编《科学饮茶益身心——2011`中国宁波 ‘茶与健康’研讨会》文集时,40篇来稿中,粗读就有7位专家、学者引用此说,可见影响之大。

其实,此说在任何版本的《神农本草经》,都是找不到出处的,因为该书根本就没有记载。笔者查阅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清代顾观光等著的《神农本草经》,该书被认为是现存较早的《神农本草经》版本,在该书记载的365种中草药中,不仅没有“神农得茶解毒”之语,连“茶”的词条都没有。很多茶文化书籍则将《茶经》引录的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引语“苦荼,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作为《神农本草经》引语。

如此看来,引用该语的专家、学者多是认为,此说在古本《神农本草经》上应该有的,可能有的,只是现在没发现,也许散佚了。众所周知,言之有据是学术研究的基本点,学术不能搞“莫须有”。

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有引录

最近,笔者在宁波图书馆分别查到了两种清代陈元龙编撰的著名类书《格致镜原》,分别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校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月的文渊阁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和光绪十四年(1888年)印刷的单行本《格致镜原》,两书《饮食类·茶》均有如下引录:

《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陈元龙(1652—1736),浙江海宁人。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累擢广西巡抚,在桂七年,吏畏民怀。所建陡河石堤及三十六陡门,尽复汉马援、唐李渤故迹。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诗,有《爱日堂》诗二十七卷,又辑有类书《格致镜原》,《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历十年而成的《格致镜原》,被誉为清代中国传统博物学官方类书的代表,最早校刊于雍正十三年(1735),即作者逝世前一年。该书广记一般博物之属,分一百卷三十大类,子目多至一千七百余条。内容涉天文、地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欣赏器物等,几乎无不具备。所谓博物之学,故名“格致”。又“格致”寓致知,即研究事物之意;“镜原”为探求本原,犹事物纪原之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采撷极博,而编次且有条理……体例秩然,首尾贯串,无诸家丛冗猥杂之病,亦庶几乎可称精核矣”,是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史的重要参考书。

《格致镜原·饮食类·茶》引录了大量茶事文献,此前,茶文化界未曾关注,除“神农得茶解毒”以外,可能还有其它独家引录的内容,有待详细研究。

两点细微差别,引于何种《本草》有待考证

仔细阅读《格致镜原》“神农得茶解毒”引文,可以发现与常见的《神农本草经》引文,除了结尾多了“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以外,另有两点细微差别:

一是“七十毒”非“七十二毒”。

“一日而遇七十毒”之说《淮南子·修务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 《格致镜原》引文原文作者是否由此而来,有待考证。

二是“茶”字非“荼”字。上述两种版本均为“茶”字,而非“荼”字。

虽然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一般说来,隋代之前多为“荼”字;隋、唐时代“荼”、“茶”并用,如成书于隋末的著名类书虞世南《北堂书钞》,已经列出“茶篇”;宋代以后则多用“茶”字。

《格致镜原》引录该语时,只注明是《本草》,未说明年代与作者,由于目前尚未发现其它文献引录该语,给后世留下了疑问。

中国历代《本草》类著作繁多,据北京大学博士、茶文化专家滕军女士转引日本冈西为人《本草概说》统计,中国隋代之前,已有《本草》类著作百种左右,唐代以后更多。

虽然《格致镜原》引文出于什么年代仍需考证,但笔者以为有两点可以确定:

一是此引文肯定出自《本草》原著,因为身为高官的陈元龙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严谨的学者,从他凡事究其原委的治学态度来看,他是看到该《本草》原著的。

二是可以排除引文出自《神农本草经》。除了最早的茶事文献《北堂书钞》、《茶经》未见《神农本草经》引文,今存《神农本草经》没有“茶”之词条外,从《格致镜原》引文使用“茶”字的信息,又附有“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句,说明该《本草》不会是唐以前的版本,而是宋、元、明时代刊印的笔记类稀缺版本,很可能是明代版本,因印刷甚少而散佚了,或尚有存世而未被发现,如清代稍晚于陈元龙的陆廷灿的著名茶书《续茶经》,也未见引录。

《新义录》记载可能源于《格致镜原》

关于“神农得茶解毒”的话题,《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早在1991、1994年就作过探讨,分别发表过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陈椽《〈“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赵天相《“神农得茶解毒”补考》三篇文章,可惜都没有说清楚,三文都把《格致镜原》书名错为“《格致镜源》”,把另一种记载“神农得茶解毒”的清代文献《新义录》作者孙璧文错为孙壁文,周树斌还颠倒了陈元龙与孙璧文的前后年代,说明他们均未查阅原著。陈椽所持观点也是“莫须有”的。

孙璧文在《新义录》中记载:

《本草》则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

孙璧文(?—1880),字玉塘, 安徽太平仙源(今黄山市黄山区,原治所为仙源)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一生淡荣利,爱读书,尤善经史,博闻强记,善鉴别,重考证,对人文地理,校勘目录,素有专长,尤对萧统《文选》颇有研究。光绪元年(1875),太平知县邹仲俊、教谕马鹿初,提倡文化,重振仙源书院,璧文募集资金,四出搜集图书,主要从江、浙、沪、湘、鄂、赣、闽、粤等江南诸省市及日本等地购书2150种,计2.74万卷,藏于仙源书院,连同先期邑人捐书,藏书达3.3万余卷。除《新义录》外,另有《仙源书院》续编四卷等。

孙璧文晚陈元龙100多年,一个是清末举人爱书者,一个是清初高官、大学者,《新义录》引文与《格致镜原》完全一样,亦未记载详细出处,笔者以为《新义录》引文可能源于《格致镜原》。

排除《神农本草经》之说并不影响神农的茶祖地位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笔者以为,确立神农氏茶祖地位的,是国人世世代代的传说,尤其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点睛之笔,“神农得茶解毒”之说是否出于《神农本草经》并不重要,排除该书“神农得茶解毒”之说,丝毫不影响神农的茶祖地位,而将找不到出处的说法,硬是“莫须有”地加于其上,无异于“皇帝的新装”。

附带一笔,因为《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查无出处,有心人不妨反证一下,此说究竟源于何时何处,这对当前茶文化界不重文史考证,人云亦云的现状,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文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竺济法)

茶界资讯播报第二期:2021部分春茶采摘已结束

饮茶静人心,听茶观天下。大家好,茶友网给您带来最新茶界播报。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报道,湄潭翠芽、洞庭山碧螺春、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大佛龙井、六安瓜片、五峰绿茶、太平猴魁、武夷岩茶-黄观音等多种茶类,春茶采摘工作已于近期结束。
今年的春茶您喝到了吗?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在《2020年度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20年,云南省茶园面积719.3万亩,比2019年增43.3万亩,增6.4%。茶叶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1.4亿元。成品茶价格增幅稳定,毛茶价格波动大,普洱茶单价有所增加,红茶价格较为稳定。其中,普洱茶平均单价139元/千克,红茶平均单价61.5元/千克,绿茶平均单价84元/千克。
2020年云南省绿色茶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增加,有机茶园认证面积81.8万亩,认证有机产品1014个,绿色茶园认证面积45.4万亩,有机认证面积及产品全国居前。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3月,中国茶叶出口量为27753吨,出口额为14756.3万美元。2021年1-3月,中国茶叶累计出口量为75951吨,累计出口额为41822.2万美元。
主要销售至中国香港、摩洛哥、越南、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等国。

本期播报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茶友网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从大白兔的逆袭,洞察茶企“品牌年轻化”的秘诀!

【兴茶网资讯】品牌年轻化是近两年茶行业无法绕过的营销话题,经过去年天猫国潮节的推进,国内一些快消行业品牌掀起了一阵国潮风,也引发了联名热,老干妈、大白兔、旺仔、等传统品牌以一种更年轻的品牌的面貌引发了社交话题的持续热议,而“品牌年轻化”成为了各大品牌营销中的重点课题。


在上文(点击阅读:60岁的大白兔“越来越年轻”,它给茶企品牌年轻化带来了哪些思考?)中,我们聊到了“大白兔”这个传统老品牌这几年积极求变,成功走上了品牌年轻化之路。今天,兴茶君和大家一起回顾大白兔”的逆袭之旅,继续探讨时下茶行业热切关注的品牌年轻化的课题。


年轻化道路上,产品创新是最核心的支撑点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中国,“大白兔”一跃成为了国民奢侈品。但是当下的是消费挑选品牌的需方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猎奇”和“尝新”的心理诉求逐步扩大,大白兔奶糖的软香经典原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大白兔”在产品上持续创新,从最初的原味到巧克力味、酸奶味、红豆味、玉米味和清凉味,甚至在今年大白兔品牌成立60周年之际,还推出了抹茶和冰淇淋新口味,这种顺应消费端需求的产品创新,颇受好评。


品牌年轻化是不少茶企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的问题,虽然大家对品牌年轻化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在兴茶君看来,最终还是品牌形象和营销的重塑,但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支撑点还是产品。至少,“大白兔”在品牌年轻化的路上,上也意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


品牌跨界玩出“新”营销


既然茶企品牌要年轻化,那么品牌宣传必须匹配新的用户沟通习惯。针对90后、00后这样深受移动互联网影响的一代,营销所输出的内容需要具有“网感”,要更加人格化、娱乐化,而跨界则是传统老牌的“宣传捷径”。


在营销上,大白兔的一系列跨界玩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它玩得很嗨,但跨得专业。


在太平洋咖啡25周年之际,“大白兔”与其携手合作推出“童年专属”新饮,在炎热夏季,一口一口把你带回童年。


“大白兔”和“美加净”两大传统国货品牌联手,结合彼此的产品特质,推出了全新的奶糖味润唇膏。无论是味道上海市产品的包装上,都延续了“大白兔”的经典元素。


在今年儿童节前夕,“大白兔”与“气味图书馆”跨界合作,推出了奶糖味香水及其周边产品——身体乳、沐浴乳、护手霜和车载香氛等“快乐童年香氛全系列”,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2019年太平鸟·LEDIN在上海举办时尚大秀,期间“大白兔”联名服饰系列也出现在T台上;红白蓝配色和经典兔子形象等元素,通过模特走秀惊艳地SHOW了一把。


而联名鞋可谓是“大白兔”进军时尚界的又一壮举,此次是与国内新锐设计品牌“Laber Three”合作,推出数款女鞋系列,主打毛绒元素,使消费者很容易关联到奶糖的“软甜”。


可见,大白兔在跨界上可不是简单的品牌联合和元素堆砌,在跨界营销上并够来带品牌效应的叠加,打破消费者原有的认知壁垒。


这也是茶企们最该回味的一点:品牌跨界最终要回归消费者本身。跨界是为了让消费者重新与品牌建立新的链接,来吸引更多主流消费人群,在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之间建立全新的品牌形象。


该不该全力推进品牌年轻化?


品牌年轻化、品牌升级已经成为近几年的茶行业的热门词汇,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品牌的打造方式、传播路径以及用户消费场景、文化语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是许多传统品牌茶企水土不服的原因所在。


“茶企往往是为了打动年轻人、抢占年轻消费群体而去推进品牌年轻化工作。”某品牌茶企营销负责人在与兴茶君交流这一话题时候曾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这听上去合情合理,但真实情况是,从企业内部可能就会遭到各种阻力,他们也会犹豫:年轻化能解决现在品牌面临的市场问题吗?


有的茶企担心自己的尝试会让客户改变看法,因为在一些品牌茶企眼里,他们面对的更像是To B的公司,重要的是要给传统渠道、老客户带来安全感、稳重感、信任感,要保持固有形象,让品牌年轻化的意义并不大。


但当下如果是把茶作为快消品来看的企业而言,品牌年轻化就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年轻化可以解决很多C端的流量获取、品牌感知甚至产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


客观的说,争夺消费市场中的年轻消费人群,已成为茶企品牌发展至关重要的战役。


当星巴克的猫爪杯被国内消费者哄抢,大白兔冰淇淋却在美国大受欢迎,这说明什么?中国需要传统老品牌,但对于当下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期待着传统老品牌能够顺应市场,焕发生机。


品牌会老去,这不是个例,是市场规律。但是规律从来都是要延续的,“老树发新芽”也是一种优势。那么传统品牌茶企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俘获现代年轻人的心?品牌年轻化的出路在哪?在下文中,兴茶君将与大家继续探讨。

找到约1,89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