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树龄

找到约6,124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一杯就能喝出树龄?是时候撕碎大师们的面具了!

偶然有空闲就和朋友约了茶,席间遇到一位喝茶“大师”。

声称可以喝出每一款普洱生茶的原料树龄。

先喝了一款树龄大约在200年的景迈古树生茶,才品了1杯,就肃然说:

“这茶肯定是小树茶,而且涩极重,树龄也就23年。”

说完后,茶桌一时静默无声。

其实,在没有什么茶品信息下要喝出树龄,且只凭1杯茶汤就有定论,本身就是一件十分不靠谱的事情。

喝完景迈,又喝了一泡老班章古树春茶,因为是两个不同地域的茶,这款茶滋味明显要重于上一款,且涩感很低。

但他又说:

“这茶苦涩重,苦的让人难受。树龄也就60年。”

听他说完,大家都不搭话,各自喝茶。

布朗山的茶,滋味上整体是要偏重的,喝的这茶还是掌柜亲自去古茶园看过,试品对比十多款,才终于选定茶王树地块、挑大古茶树制作的茶。

之后又喝了几款,但没有一款是被他说树龄超过100年的,每一款他都能挑出毛病。

大家忍不住好奇,其中一个朋友便问什么样的茶才能够符合他的标准。

原来是他口味清淡,喝不了有苦涩的茶,所以平时他多喝滋味淡的茶。

问及他判断树龄的标准,对方很傲的说“全靠经验”。

到这里,总算明白为什么朋友介绍他是喝茶大师的时候,是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临走的时候还拿了一泡他私藏的说是有300年的古树春茶,也不好推辞,大柒就接下了。

过几天,大柒邀请朋友们一起品那泡300年的古树春茶。当时大家的样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就这?”。

也终于弄清楚,为什么这个大师能够如此自信。就像你拿着一个A货的劳力士,却不自知,然后去制作劳力士的一群人面前,炫耀你的A货。

制作劳力士的那群人,因为知道能够拥有1个A货已是十分不易的事情,所以也就不忍心说破。

对于茶树来说,树龄越大的越稀有,所制成的茶品当然也就越贵。

像那棵锦绣茶王树,如果真活了3200多年,从西周到现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那它的价值早已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了。

“3200”——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无可考证,只有推断,或者说猜测而已,信则有不信则无。

但像“23”、“70”、“100”这些数字能够精确到个位数,最简单的一个方式是茶农从所种下茶树的那年就记下,比如这一片茶园是1990年种下的,那到现在里面的茶树就有31年,当代人记当代事还是误差不大的。

树龄约800年的景迈古茶树

还有一种,茶园是家族管理式的,这一片茶园从你祖爷爷那辈就在,到你这里那就是四代,按平均60年来算,那也是300多年了。但要具体到301、322这种,是不可能的,它只能有一个近似的值域。

茶树的树龄测量需要牺牲茶树,任何外力测量茶树的方式都会加速这棵茶树的死亡。那些历经几百年、几千年生长的古茶树,因为要被测树龄就无端逝去生命,但凡对自然敬畏、珍惜林木的,都不会去干这样的事。

当然如果你硬是要杠——我就是要知道哪里哪里的茶树它是不是200年、是不是500年,那也可以,你不用再追求古树普洱了,没人能够满足你,建议你喝水就好。

说完了古茶树的树龄相关问题,我们再回到“到底能不能喝出树龄?”这个问题上。

NANMINGJIAREN

到底能不能喝出树龄?

1、在完全不知道茶品的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喝茶的时候能够喝出的是——树龄大不大,是不是古树,生长环境是不是原始森林,工艺好不好。

2、你说能够喝出这款茶是200年还是300年,有一个前提是你已经知道了这款来自哪个古茶园,这个古茶园的历史可追溯,再结合茶农的相关信息,综合后得出较为接近的答案。

3、你的品鉴水平在高级以上。你已经在古树茶里品了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你的味蕾已经能够轻易就分辨出茶汤的厚薄、协调性好坏、茶韵的强弱等。

当你具备了上面的能力,也就同时避免了会买到名不副实的年份茶。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浑水摸鱼的情况,普洱茶市场也不例外。

经常会看到售卖600多块的900年古树春茶;也会看到200块的500年老班章;甚至还有几十块标了800年的古树茶……

如果你还没有辨别能力,这些茶碰都不要碰,碰了要么会后悔,要么会对自己日后的品茶造成不良的影响,就像“大师”一样,因为一直喝的都是一些树龄非常小的“古树茶”,导致其一旦品到超出自己认知的茶品就全盘否定。

这不是瞎说。

因为之前就有茶友一直喝着市面上不知哪里来的,所谓最纯正的“老班章古树茶”,导致其在喝到真正的老班章古树茶时觉得这是假的。真的是令人痛心疾首,好好的一张白纸硬是被黑墨染上了,往后想擦掉得尝试各种办法。

更有甚者,一旦听到这茶只有100年,只有200、300年,就说“哎呀,我平时都喝的是500年、7/800年的古树茶,这不喝。”遇到这样的,既无奈也惋惜。

古树茶的树龄已经被神话了,仿佛你喝的茶要是不带树龄大的,就很丢面,就不是好茶。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急需扪心自问,喝茶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一旦你带着别样的目的去喝一个茶,它就会闹脾气,所以那句“茶性亦是人性”值得深思。

最后,普洱古树茶的树龄是可以喝出一二的,但不是说可以喝出200、300年、500年这样,而是你可以通过它的茶汤厚度、茶香层次丰富度、茶滋味的留存度、是否有茶韵、茶韵是否持久等方面去综合判断出这个茶是不是古树茶,工艺是不是好,有没有存储潜力。

通俗来讲,用生长在同样的山场环境,同样的生态气候、土壤结构下的古茶树、小茶树鲜叶所制成的茶品,在茶汤的厚度、茶香层次丰富度、茶滋味的留存度、茶韵的劲道、茶汤的协调性方面,一定是古树茶要好于小树茶的。

冰岛古树茶嫩叶

那为什么要强调是同一山场?

举个最突出的例子——对比品鉴曼松王子山的小树茶和背阴山的古树茶,会发现王子山的小树茶在甜度、香气的纯粹度、茶韵上都要较背阴山古树茶优秀。最核心的因素便是二者的山场存在较大差异。

曼松王子山茶园实拍

最后愿你喝茶开心,开心喝茶,也不要忘了你喝茶的初衷~

普洱茶,是不是树龄越老茶越好?

  普洱茶是不是树龄越老茶就越好,这个问题要辩证的来看:

  从表面上看茶树树龄越长茶越好是似乎是对的。因为茶树龄越长,茶树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从光和作用吸收能量就越多,茶树积累的内含物质就越多,茶气茶味就越足,但这种说法有片面性。

  第一,茶叶品质除了与树龄有关外,还与茶种、海拔、纬度、气温、光照、土壤、生态环境等有关。如果在各方面生长条件同等情况下,例如:同一片区、同一茶种的茶树,树龄长茶质相对而言是会更好,前提是"各方面条件相同"。

  其原因在于:

  1、就算在同一片区,也会因为生长在向阳坡或背阴坡有光照差异;

  2、生长在山顶或山沟有水分供给的差异;

  3、更明显的还有茶种差异:例如倚邦等山头,大叶小叶种共生于同一片区,大叶的内质明显高于小叶;再比如老班章、老曼娥等茶区,苦茶甜茶并存,口感滋味明显有别。

  在现实中,不同茶区的茶叶品质和茶叶口感滋味的对比中,经常有树龄小的片区的茶比树龄老的片区的茶品质更好,口感滋味更好的情况。

  第二,作为植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过程。茶树的生长也要经历从幼嫩到成熟强壮,再到衰老死亡的过程。

  目前能证实的最老的古茶树是已经死亡的南糯山茶王树,死后数过年轮证实有800年。(至于其他宣称有上千年,几千年的茶树的可信度存疑。)因此从实践中看,树龄50年以内的茶树,茶叶的内质和茶气茶味是有所不足的,而接近百年或上百年的茶树其内质和茶气茶味已经很好了。而已经明显呈衰败现象的茶树,其茶叶的内质是不会很好的。

  所以不能片面追求树龄,更重要的是要看内质和口感滋味。

《纸上谈茶》之九:树龄的诱惑2(修正版)

今天来讲讲茶商与茶农有关古树茶的一些故事。

“那个老奶奶,看见没?”村长指着一个不远处坐在屋门口晒太阳昏昏欲睡的老奶奶继续说道,“那个老奶奶说,我们村的古树茶她小时候就是这样大,她也搞不清楚有多少年。我们估摸着怎么也有几百年了吧”

在一知名茶山某村,村长对广东茶商黄先生这样介绍他们村的古茶树树龄。后来黄先生和村长二十来岁的儿子混熟了,村长儿子一次酒后对黄先生讲,那些古茶树都是他爸爸——也就是村长小时候种的,现在也才是三十几年的“古茶树”

我听到过此类故事的多个版本,讲者脸上多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但热爱古树茶的“他们”由于个人喜欢古树茶和做生意的双重需求,要继续在云南各地找寻古树茶,越来越多茶商走进大山深处,如刮风寨、铜箐河等。这些地方需要骑摩托车去,山路实在骑不了了,要再步行一小时去茶地。他们认为大山深处无人迹就是自然,认为好茶会说话,认为这些茶是真的。于是众多爱茶之人,守在路口,争抢鲜叶,价格那自然是一路攀升。据传不少当地农民背一背篓鲜叶绕行上山,再大摇大摆走出来,很快就赚了几万块,当然这也是听说而已。

茶农溯溪去茶树的路上(早前朋友圈存的图,忘记是谁的,抱歉)

茶农溯溪去茶树的路上(早前朋友圈存的图,忘记是谁的,抱歉)


茶农溯溪去茶树的路上(早前朋友圈存的图,忘记是谁的,抱歉)

高杆茶树采茶(早前朋友圈存的图,忘记是谁的,抱歉)

实话实说的茶农也很多,听得最多的是这个版本:很多茶农说关于古茶树的树龄,在他们自己心里本来就搞不清楚也不知道其重要性的,上一辈人并没有告诉他们这些树有多少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树龄竟然可以溢价这么多。最初大家都是一样卖,混到其他小树茶里面。后来有很多茶商进山来看茶树,指定只买这些大树的茶叶,告诉他们这些大树是很老很老的,有的一百多年,有的说是三百年以上,甚至有说上千年的。茶农才开始关心自己的茶树的树龄,刚开始也是一头雾水,随茶商说去,只要来买茶就好了;后面来的人越来越多,茶农就会慢慢加以区隔,一些茶商认为长的大的茶树,茶农就开始卖贵。再后面就会有人带头,村长大人组织大家统一定价。不少靠水源近的茶农们能说的清楚他们茶树的树龄,而且那些茶树看起来确实也很大,然后就立马升级为古树、大茶树,卖的价格就是和那些搞不清楚树龄的茶树价格一样了。

如果你今年4月上老班章,你会发现不少人守在茶树底下,一边盯着茶农采茶,一边聊着天,指挥茶农那棵树不要,要采这棵。不然就是抓拍这些照片发朋友圈。我就去守过,和几个朋友一起守采古树茶鲜叶。后来我们分析讨论了半天,也觉得没有更好的办法做纯古树。因为古树旁长着不少生态小树,顺手摘小树是水到渠成般的自然。关于鲜叶的传说就更多了,有人说树上藏鲜叶,有人说加工萎凋时换掉鲜叶,于是就有了守采,就有了把鲜叶带走自己做,这就是费时费力的老班章新模式。当然,那也是传说和听说,不能当真的。我们也只是去守了鲜叶,没有把鲜叶带走加工。

商人逐利,高买高卖;茶农逐利,高卖养家;消费者为好东西付出更高的价格;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真实的现状并不完全是这样。来听听其他的声音怎么说。

茶农说很多人上山就是来拍照吃饭的。刚到就要去看大茶树,到了大茶树就开始各种自拍,站在树下、抱树干、爬树上、做采鲜叶状等,如果有网络在山上就能看到他们开始发朋友圈,说已经到了知名茶山,茶树有多大多大,我们已经开始了合作之类的。附庸风雅者还诗兴大发赋诗一首(笔者注:说这好像有点像我)。回到家里开始吃饭,茶农好客一般宰鸡备酒,又开始拍照发朋友圈,吃原生态的农家饭。吃完饭,茶农要开始杀青,手机、相机更是拍个不停,经常有人还要卷起袖子上阵炒茶,演示一番主要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后面就没有再上这个茶山、寨子,也没有再联系。但茶农经常能看到他们发自己村茶的信息,到货的照片目测几百公斤,茶农以为从其他家买了茶,问一圈下来,就十几户人家,都没卖过给他,都说这么大的订单没见过也没听过,几百公斤要好几家联合供应才够数量的。

老班章茶王树前合影(茶山游已经比较火,我们第二款众筹茶众筹伙伴茶山行其中有一站就是老班章)

一茶商今年春天在老班章定了200公斤老班章古树茶,付了一半的定金60万,说只要纯古树,混采的都不要。三天后茶农就打电话说都做好了,带尾款来拉货。茶商伙同几个朋友一起去接货,其中一个朋友后来说这件事情,他说那个茶商看着一堆装着他们要的老班章古树茶的纸箱,连问几句要不要拆纸箱,后来还是没敢拆箱验货就付了尾款拉走了茶。要知道那个时候老班章古树茶才刚发,就算整个寨子3天时间恐怕也凑不齐这么多古树茶。

丽江谢方分享的超市卖的老班章

老班章茶王树已成为旅游景点

老班章茶王树旁的路塞车中

我第一次上古茶山是去景迈,2011年春,那时候我就听到一个信息,官方统计景迈山全年纯古树的量是20多吨,但不完全统计市场上一年景迈山古树茶的量超过2800吨。现在景迈山很多森林覆盖的小树茶也都当作古树茶在卖,20吨的古树茶数字肯定远远超过的,我也没心肠追问这个数据。2011年的景迈山古树茶市场现状就这么乱,现在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经常追问人,茶农,茶商,学者,古树茶有什么好。下面这个回答是做多的。

古茶树是茶树大,树干高,但根系更发达,进入泥土很深,四通八达,能吸收到很多的养分,这种茶汤喝起来就别有一番韵味。小树茶根本就做不出这种滋味的,如同菜市场的鸡永远做不出茶山鸡的滋味。

鸡我吃得多,也对比得出来。确实如此。

文章原创、部分图片网络整理,作者吕建锋,就职于51普洱网,后月众筹茶



找到约5,97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找到约15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