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茶树树龄

找到约3,21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贺开六山一号古茶树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六山贺开一号古树茶,周围做了一个简单的防护,我们可以看到树干是很粗壮的,目前还没有发芽的情况。这里有一个牌子简单介绍了贺开一号古茶树,树龄达1400年,是西双版纳保护的第四株栽培型古茶树。

中国西南地区古茶树的分级

1、原始古茶林(唐代或唐代之前  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茶树林,茶树一般胸径大于50cm,胸围大于160cm,树高超过15m,树龄千年以上。主要有野生过渡型茶和野生型野生茶两个品种。茶树间距约20~50m,每亩约20~30株,亩产10~20kg,极其稀有。雨林中物种繁多,生态原始。


2、野化古茶园 (宋代  树龄500~1000年)



原始雨林间空地或雨林边缘,古人种植,后被抛荒数百年,无人看管,逐渐形成了野化趋势。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约10m,树龄500~1000年。茶树间距约8~15m,每亩约50~90株,亩产30~50kg,极为稀有。长期没有人工干预,生态及茶性特征逐渐野化。


3、原生态古茶园(明代  树龄300~500年)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保持完好,多数茶树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茶树间距约3~5m,每亩约120~220株,亩产约50~80kg,数量稀少。人工干预少,只进行适当采摘和修剪,不施肥、不打农药、不除草、不翻地。蕨类、地衣等多种热带雨林植物共生,生态环境优。


4、生态古茶园(清代  树龄100~200年)



古人种于村寨周围高山上,地表植物被除去,多数茶树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茶树间距约1.5~3.5m,每亩约190~400株,亩产约60~90kg,数量较少。一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农家肥、偶尔打农药,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态环境好。


5、近代茶园(民国  树龄60~100年)



1912-1949民国年间,茶树矮化前,按照传统方式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系茶园。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茶树间距约1.5~3m,每亩约200~400株,亩产约60~90kg。较多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施肥、有时打农药,除草、翻地。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生态环境较好。


6、现代茶园(1949~至今)



1949年以后,特别是1964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园。茶树树高60~90cm,每亩约3000~4000株,亩产约120~190kg。很强的人工干预,采摘、修剪、打农药,除草、翻地。地表土裸露,靠施化肥维持产量,多数现代茶园生态恶劣,物种稀少,近年有向生态化、有机化发展的趋势。




贰 茶树(按树龄分)


1、千年野生过渡型古茶树(唐代或唐代以前  树龄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过渡型古茶树,一般胸径大于50cm,胸围大于160cm,树高超过15m,树龄千年以上,极其稀有。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所制晒青茶,汤色淡金剔透,香气似老酒的醇香,带特有的雨林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注:人们通常所说的“茶”,在植物分类学里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系。茶组名为“Camelliaslnensis(L)O Ktze”,有37个茶种。目前世界各国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组里的一个“种”,其染体多为二倍体(2n=30)。科学意义上的“野生茶”或茶人们所说的“野生型野生茶”,是“茶系”以外的近缘茶树植物,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栽培,不是人类广泛利用和饮用的“茶”。能否饮用,需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野生型野生茶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或全无锯齿。叶片革质肥厚,主副叶脉粗壮明显,茶菁多呈墨绿色。野生型野生茶树龄不等,已知最大的为镇沅千家寨1号古茶树,树龄约2700年。


2、野放型古茶树(宋代  树龄500~1000年)



古人种植、无人看管情况下被抛荒数百年,逐渐恢复自然生长状态下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主干直立明显,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的大部分树型特征的古茶树。野放古茶树大多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约500~1000年之间。野放型古茶树树脂含量高,所制晒青茶有类似松脂的油香,口感厚重开阔,带些野生气,十分难得。


注:滇南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植株高大,主干直立明显,分枝部位高,成乔木状树姿,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大茶树一般都是栽培型古茶园里最老的几棵或树龄最大的茶树王,有时也指高大乔木姿态的野放茶树、野生过渡型茶树和野生型野生茶树。用大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茶叫做大树茶。


3、原生态栽培型古茶树(明代  树龄300~500年)



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所制晒青茶香气自然协调带老木香,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原生态古树茶比较难得。


4、生态栽培型古茶树(清代  树龄100~200年)



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所制晒青茶有古树茶的老枞香,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生态古树茶产量有限。


注:云南古树茶产量总和只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1.1%~2.7%。


5、老茶树(民国  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不够100年。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所制晒青茶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稍有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以区分。


6、小茶树(1949-1976年  树龄35~60年)



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芽叶不甚粗壮,所制晒青茶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7、台地茶树(1976-至今  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由于密植及施用化肥,产量大,生长周期快,所制晒青茶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叁 树形


1、乔木型



植株高大,主干直立明显的树型。乔木型茶树分枝部位高,主根发达。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达3~5米,野生茶树高达10米以上。如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茶,以及大部分野生大茶树等。(《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2、小乔木型



亦称“半乔木型”。植株高度中等,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主干较明显的树型。小乔木型茶树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树冠较高大,根系较发达。如郑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是中国栽培最广的茶树类型之一。(《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3、灌木型



植株矮小,自然生长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0m的树型。灌木型茶树近地面处枝干丛生,或从根颈处发出,分枝稠密。成年后无明显的主干。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如毛蟹、苔茶等。是中国栽培最广的茶树类型之一。(《中国茶叶大辞典》陈宗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289页)


4、乔木型灌木栽培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3页)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乔木型茶树条列式矮化密植以后,多数植株仅有60~2250px高,种植密度也从过去的300~500株一亩提高到每亩2000~3000株,实际并不具备高大的乔木树型外观,因此笔者认为这类茶树从实际出发应归为乔木型灌木栽培更为合适。


5、小乔木型灌木栽培



茶树植株在非人为控制(如剪、采等)条件下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3页)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的小乔木型茶树条列式矮化密植以后,多数植株仅有60~2250px高,种植密度也从过去的400~800株一亩提高到每亩2000~3000株,实际并不具备较高的小乔木树型外观,因此笔者认为这类茶树从实际出发应归为小乔木型灌木栽培更为合适。





肆 叶型


1、特大叶类



叶长大于14cm,叶宽大于5cm,叶面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上的为特大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2、大叶类



叶长10.1~14cm,叶宽4.1~5cm,叶面面积40~60平方厘米的为大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3、中叶类



叶长大于10cm,叶宽大于4cm,叶面面积20~40平方厘米的为中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4、小叶类



叶长小于10cm,叶宽小于4cm,叶面面积20平方厘米以下的为小叶类。(《中国茶经》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2005年11月第19次印刷56、282页)




伍 工艺


1、传统自然发酵工艺


佛海茶叶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茶叶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得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现加工成“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一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茶”。(勐海文史资料:李拂一1939年著《佛海茶叶概况》)


发酵工艺:晒青茶—少许水分回软—入篮—筑茶—分口堆存自然发酵,约需4~5个月,约15~30kg一篮。


现在很少有厂家有能力和技术按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传统工艺接近失传。


2、晒青茶工艺

即常见的普洱生茶。

工艺: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

3、渥堆发酵熟茶工艺

即常见的普洱熟茶

发酵工艺:晒青茶—湿水—渥堆—强制发酵,约需45天,一堆一般有数吨。

内幕:这是版纳茶区所有古茶树资源的数目(真相探秘)

让你大跌眼镜的是

古树茶真没那么多,树也没那么老。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古茶树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古茶树资源的数量、树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初步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为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资料支撑。

1、自然概况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地处99。56~101。50E,21。08一22。36N,属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区。全州总面积有I9582.45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l℃,年均降雨量在1200nq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2%一85%,植被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非常适于林木生长。

古茶树的界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界定:“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本次调查以西双版纳州内分布的古茶树、古茶树群为对象。

1.2.2调查方法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古茶树分布面积大、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采用线路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对于古茶树分布面积不大的古茶园区域,采用样地调查法,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40m×40m)进行调查。其中对古茶树种名有疑问或难以确定的,采集标本送上级专家鉴定,地理坐标采用卫星定位仪(GPS)定位,树龄主要根据文献、史料、传说、走访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推算确定,树高测定采用测高器、高竹杆和目测3种方法测定,胸径、冠幅用皮尺测定。

1.2.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古茶树的种类、数量、树龄、生长势、树高、基围(地围)、冠幅等;古茶树群落面积、四至界限、古茶树密度、郁闭度、平均树龄等;古茶树分布格局类型、所处的行政位置、地理坐标、海拔、地形、土壤等;古茶树的保护管理权属、保护管理单位或人、保护管理现状与建议、古茶树历史与传说等。

2、结果与分析

2.1古茶树种类组成

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和资料核实,表明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品种丰富,类型多样,有野生型、栽培型,有大叶类、小叶类,有乔木型、灌木型等多种类型。根据张宏达¨副山茶属分类系统,全州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即:普洱茶(Ca—melliaassamica.vat.sinensis)、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茶(Camelliasinensis)、勐腊茶(Camelliamanglaensis)、滇缅茶(Camelliairrawadiensis)、多萼茶(Camelliamuhisepala)和苦茶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kucha)。

对古茶树典型植株调查显示,其中普洱茶6O株,占调查总数的63.83%,大理茶15株,占调查总数的15.96%,茶、苦茶变种、勐腊茶和滇缅茶分别为8、6、2、2和1株,各占调查总数的8.51%、6.38%、2.13%、2.13%和1.06%。

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以普洱茶和大理茶为主,普洱茶是当地民族驯化出的优良树种。大理茶为本地树种,分布于原始森林中,以群落形式存在,长势强盛,在茶组植物演化方面属于较原始的五柱茶系类群引;滇缅茶和多萼茶则以单株散生,植株稀少,分布零散;茶种(倚邦小叶茶)的来源众说纷纭,是否为云南原生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2古茶树年龄结构状况

通过对西双版纳州1市2县古茶树的逐一现场“每木调查”,并根据文献、史料、传说以及走访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94株代表性古茶树的树龄,其中树龄超过1000a的有2株,占2.13%;树龄在500—1000a的有6株,占6.38%;树龄在300_~499a的有13株,占13.83%;树龄在100—299a的有73株,占76.66%。

按照全国古树保护级别划分,属一级保护的古茶树有8株,属二级保护的古茶树有l3株。所调查的古茶树都是各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植株,其中树龄最大的为野生型古茶树“巴达茶树王”,其树龄达1700多年,其次是栽培型古茶树“南糯山茶树王”,树龄达800余年。而古茶树群落的平均年龄在200年左右,即低龄级古茶树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整体而言,西双版纳州古茶树树龄越高,数量越少,呈金字塔型,反映出古茶树后续资源较丰富,如科学保护,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2.3古茶树维置指标状况

古茶树属于顺山坡、满天星式的种植,其树高、冠幅相差较大,从表3看出,西双版纳州古茶树树高一般在10.0m以下,占调查总数的75.53%,树高在20m以上的多为野生型古茶树,占的5.32%;古茶树基围在1.5m以下的较多,占77.65%,基围在2.5m以上的有3株,占3.19%;古茶树树冠直径集中在3.0~7.0m之间的范围内,占72.34%。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92.55%的古茶树生长势处于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少数树龄较大的古茶树植株枯梢多,树体残缺、有空洞等不良现状,如巴达l号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910m的森林中,古茶树基围达3.14m,距地面1m左右有紧密并生的一级分枝4枝,发现时树高32m,后被狂风所折,现高只有15m,而且树干有空洞,长势逐渐衰弱,有衰忘之虞;最早发现位于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的古茶树,发现时树高5.5m,基围1.38m,已于1994年枯死,现已无法核查。

2.4古茶树资源分布状况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分布范围广,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Ihm【1公顷=15亩=100㎡*100㎡】82410亩,比1950年(8666.7hm129990亩)减少了3172.6hm47580亩。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全州l8个乡,59个村(表4),勐海县古茶树资源面积最大,且分布集中,多以古茶山连片分布,共有2932.7hm43980亩,占全州的53.4%,分布于全县的11个乡镇37个村;其次是勐腊县,共1816.9hm,占全州的33.1%,主要分布于象明和易武2个乡镇的8个村;景洪市古茶树资源面积较少,分布零散,共744.5hm,占全州的13.6%,主要分布于基诺乡、勐龙镇和勐往乡的14个村。

从地理环境分布来看,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从海拔880m到2200m都有分布,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1800m的山区、丘陵地带,属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和黄壤,古茶树处于次森林中,以群落形式存在,呈块状分布,如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南糯山和布朗山等古茶山是古茶树资源的主要分布点,成为中国优质普洱茶主要产区。

野生茶树分布于海拔1800~1900m的森林中,处于自然保护区内,以群落状分布,如巴达野生茶树居群、格朗和野生茶树居群和勐宋野生茶树居群。

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当地民族(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等)有在村寨附近保留和种植古茶树的习惯,因此,少数古茶树以单株分布于村寨周围、风水林、路边和庭院内,形成古茶树与人、家禽共生的景象。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和半山区。

比如贺开曼迈村有4200亩,曼竜老寨1350亩,班盆村90亩古茶园,老班章4485亩,新班章村1380亩,老曼峨村3205亩。南糯山12000亩,易武倚邦2940亩……

表4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分布状况(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下图单位为公顷,1公顷=15亩=100米*100米

@本文资料源自百度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罗向前,李思颖 ,王家金,陈啸云,梁名志,周玉忠,蒋会兵。

 

找到约3,11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