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茶叶算红茶

找到约389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喝红茶一天喝多少好,什么时候喝红茶好

  每天应该喝多少茶才算适量呢?一般而言,3-4杯红茶每天通常是适量的。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需要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那么什么时候喝红茶好?

  喝红茶一天喝多少好

  喝茶的适量并不是一刀切的,因为个体差异会影响到每个人的需求。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年龄:年轻人通常可以饮用更多的茶,因为他们的新陈代谢较快,更容易排除多余的咖啡因。而老年人则可能需要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健康状况:如果您有特定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等,您可能需要限制某些类型的茶叶,或咖啡因的摄入。

  个人耐受性:某些人对咖啡因更敏感,可能会在饮用少量茶叶后感到不适。这些人需要更小心控制咖啡因摄入。

  饮用茶叶的目的:如果您主要是为了享受茶叶的风味,那么适量的饮用通常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您希望通过茶叶获得特定的健康效益,可能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什么时候喝红茶好

  1、如果患者属于寒性体质,早上饮用红茶比较好。因为人在睡了一夜之后,身体往往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喝红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能够祛除体内的寒气,让大脑供血充分,所以体寒患者可以选择在早上喝红茶。

  2、如果患者消化功能不好,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喝红茶好。饭后一小时左右喝红茶,能够促进胃酸分泌,从而达到促进消化和胃肠道蠕动的效果,也能帮助肠道尽快代谢食物,缓解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的现象。

  3、如果患者免疫力比较差,可以选择在下午1~3点左右饮用红茶。该时段喝红茶可以调节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很大。此外还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缓解困乏的作用,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

  4、如果患者属于肥胖体质。可以选择在运动前或饭后一小时饮用红茶。这个时段喝茶,红茶中的提取物可以让红茶提取物作用更加明显,可以降低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


什么茶叶便宜又好喝

  市场上便宜且好喝的茶叶还是很多的,不管是什么茶叶,都有满足大众人群品饮的产品,比如日常家庭饮用的绿茶,一公斤也就一两百元,这样的茶喝起来滋味也非常不错。比如一两百内的红茶,喝着也很舒服。这种日常百姓家的口粮茶,算得上是好喝又便宜吧!

  便宜又好喝的茶叶推荐

  2021年天地人倒生根一头大象乔木熟饼熟茶357克/饼1饼,市场价格68元一饼,选用云南勐海乔木茶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大堆发酵压制而成,一口料压制,茶饼松紧适度,干茶香浓,饼面显金毫,色泽红喝油润;开汤有很浓的熟茶焦糖香,汤色红浓透亮,似红酒色,纯净明亮,入口有很明显的甜感,喝完有淡淡的生津感,滋味醇厚饱满,顺滑,喝完喉咙有清甜感;叶底粗壮,肥嫩柔软!

  2022年天地人倒生根一头大象布朗山(典藏珍品)熟茶357克/饼1饼,市场价格78元一饼,选用云南勐海茶区布朗山毛茶为原料,传统工艺大堆发酵,压制成饼,饼面周正,色泽红褐明亮,条索粗壮显金毫,茶饼松紧适度;开汤后茶汤清澈明亮,陈香浓,入口甜度凸显,纯厚,润滑,有喉韵,滋味饱满,协调性好;叶底柔软,匀整。

  2022年一头大象大箐寨生茶357克/饼1饼,市场价格150元一饼,大箐寨位于澜沧县安康乡糯波村,大箐寨有很多600年以上古树,而且边片古树面积非常大,大箐寨的茶,它的辨识度还是比较高的,茶叶颜色很丰富,口感以高香,底苦涩为特点,转化特点是:初期口感比较淡,一年左右茶气变强,苦韵会变重。大箐寨的茶,它的辨识度还是比较高的,跟勐库大叶种茶还是有一点点区别,很少会有巴掌这么大的叶片,但是它的茶叶颜色很丰富,它有紫茶、白茶,还有青茶,它紫茶又分为好多种,做出来的干毛茶颜色,都会相对于下面海拔比较低的昔归、那罕,颜色会偏白、偏黄。

  2023年天地人茶叶一头大象大金罐冰岛产区生茶龙珠30颗/罐,市场价格280一大罐。本款大金罐原料为冰岛茶区非冰岛村的几个寨子的春茶拼配而成,口感甜、润、滑。是一款让茶友可以明白消费的、办公室放着喝大气的、出门旅行喝着方便的龙珠茶。包装为透明的玻璃罐体+竹盖子包装,端庄大气!每罐30颗,每颗8克,主打消费,卖价不高。

  天地人茶厂,倒生根、一头大象品牌简介:勐海县天地人茶叶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公司一致传承普洱茶古风,采用传统做法,生茶采用古法延续古方石磨压制,熟茶致力开发传统系列普洱茶,设有4个普洱茶加工紧压茶车间及6个初制所,产品选料上乘加工精细,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这是一个老厂,口碑很不错的茶厂,传承多年,值得茶友信赖。


算怪象还是妖风:你迷恋的到底是“老茶”还是“过期”茶

毫不客气的说,所谓的陈化,大部分都是给过期茶找了个很好的销售借口而已。

开篇有一个重要的定义,题目中谈及的过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场各种来路的老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年份,超过六大茶类人们认同的常规试饮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红茶,两年以上的绿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银针等。因为现在除了绿茶,其他茶类有着越来越老,就越被市场追捧的局面,我觉得稍微有点混乱的。

1、哪来的妖风?

其实以前,中国是个绿茶为主的环境,所以饮茶文化中并没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审美偏好。

如果非要说饮用陈茶的习惯,民间有,但是大都不是为了品饮其滋味,而是为了药用。

比如在黄山,有些家庭会存放一点点老的祁红,当作药物来使用,长辈们说可以消毒杀菌。这一点我稍微有歧义,在新茶相对多酚类没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杀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能有独到的地方,我们也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一股妖风,让老茶开始越来越走俏。

2、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带来一泡所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红茶,说是极其珍贵带来与众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陈味扑鼻而来,还带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头想看众人的表情时候,我看到分享者眉头皱了一下,但其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悦,只说了一句:“这个茶陈韵十足”。

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吧?

3、商业互捧下的假大师

来谈一下最近抖音较火的一位卖老茶的“大师”,梁某。

经常能够看到晒各种老茶的视频,从泡茶开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赐珍馐一样的美味,隔屏让你觉得喝茶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叶是否好喝姑且不论,但各种老白茶,乌龙茶,甚至还有红茶等,都统一归纳成香气突出,口感柔和,带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问,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如果仔细看过他视频的专业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个半吊子,条索粗大的岩茶,被其形容成紧结,乌黑的叶底被形容成叶底鲜活,连最基本的评茶术语都不懂,拉出来一堆带着享受时的评价,对于观众还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时候也能看到各位现存一些大师与其互动,甚至送各种茶样,指点一二。看似得到业界认可,实际上有人帮你处理那些没卖完剩下的库存,而且比新茶买的还贵,谁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业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收割你们这帮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过期茶,真的好喝吗?

写文章,总归要有一个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如果在这里还用所谓的“适口为珍”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来通读全文,我劝你就此打住,读下去没有意义了。

其实我一直都试图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会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购各类别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边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说,我几乎只认可类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砖之类的茶叶,其他的绝大部分各种老茶大部分都变得四不像,香气溃散,汤感淡薄的占大多数。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茶汤上,几乎都变得淡而发散,既没有原来的特点,喝起来也没有让人觉得符合茶应该有的愉悦体验。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没喝到好的这句话来打脸,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寄来各种你认为好的,我来者不拒,真好的话,我免费为你各渠道宣传。

5、只有找不出的缺点,没有形容不了的特点

他们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陈味——陈香

没有茶味——无味之味

香气无——香气沉稳

无法形容乱七八糟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看着恶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卖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点,没有他们形容不了的特点。

也许,因为爱,所以满眼都是优点吧。

6、标准的不标准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但是,在地方标准中,各个茶类大部分都只标注了标签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规定,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并没有写各类茶明确的保质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标准也写过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标准前提下,可以长期保存。

白茶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原国标GB/T 22291-2008中并没有指出白茶适合长期保存,而在新版国标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条件下,可以长期存储,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顺应市场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标准的混杂情况下,标准,也都看起来不那么标准了。

7、就算再乱,还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茶”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以专业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逻辑,但是奈何我专业知识体系不够,花了四天时间思考,也没有能力厘清茶叶存储转化的理化逻辑,所以在此就还是简单从体验角度去建议一个看待老茶的原则。在文末我会详细写一下我认为专业层面的转化概念,内容较为枯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和认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也欢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够厚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触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气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种层面可以视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喝一些有价值的陈化茶,至少要有足够的内质供其后期转化。否则进入到淡而无味,香气全无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无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认定的好喝

无论你怎么老,多么少见,得好喝吧?因为仓储和茶叶的品质和来源不确定性,那种尖酸,杂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诞生时期的,品饮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认为的好喝,至少还是能体现出茶叶本身该有的:甜,醇,香,爽,鲜,回甘生津各种使人愉悦的体验。

别杠,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基于生理判断的,别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体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还应该这样。至少在我个人经历上来说。

陈年绿茶失去了鲜爽和清香,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红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白毫银针失去了清鲜和多了陈味,喝起来是奇怪的。

陈年的乌龙茶失去了高香和丢掉了岩骨,我为什么不去喝红茶?

......

当然茶叶的变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说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4、适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对于茶叶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适当放置的后熟,确实经过一定时期合理存放的茶叶会变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龙井,在制作完成后,还会放入石灰缸进行一个星期的后熟。

岩茶,需要更长的时间褪去火气透发出茶叶的本香,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比如红茶经过适度存放后,因为醌类物质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条件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氧化,会发生可逆的变化,所以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内会存在一个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上升的一个过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汤会变得更好喝。但长期看,随着氧化的进一步深入,可溶物减小,品质还是下降的。

所以,无论是前人的智慧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适度的陈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当你喝到各种来路不明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茶的时候,你真的觉得那口茶汤好喝吗?

这并不需要答案,问自己就足够了。

以下是我对转化专业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为前面说了我目前也没有能力厘清专业逻辑,因为目前无论是大学教材,各种我们茶行业从业者(非专业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一个系统性关于茶叶老茶和陈茶转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包括茶叶质量与安全学中也明确指出,关于茶叶存储的很多变化路径,研究还不充分。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能力和资源,也只能研究到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转化路径

1、氧化路径

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达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绝空气所以茶叶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径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类物质,是茶汤浓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质。一方面会氧化缩合成高聚物,难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红茶因多酚氧化,初级产物会产生茶黄素,短期看又会增加茶汤的品质。部分介于多酚类物质和茶黄素之间不稳定的醌,有可能会因为很难进一步氧化而被还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质上升,长期氧化聚合整体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汤浓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变化

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组分发生变化。有益于茶汤滋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红茶里的氨基酸还可能会跟咖啡碱等进一步进入高聚物缩合。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新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茶叶,鲜爽度只会越来越差。

香气物质的变化

香气物质在氧化路径下,特别酯类的物质是氧化减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造成香气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质可能会氧化腐败,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会产生酸败,陈等不良气味。

2、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的转化目前研究资料其实非常少的,但我根据资料学习看法主要是这样,所有茶叶都不可能说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类因为有高温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较低,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而目前生普的晒青方式是可以明确有微生物着落的,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渥堆,所以我个人认为也不能明确是否有建立起优势菌种的过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转化路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黑茶类,因为经过高温渥堆,建立起了大量优势菌种,并且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那么后期转化就会进入一个微生物不断裂解大分子,让更多可溶物出现的情况,也会让茶叶变得汤感变厚,滋味变醇的情况。

另外多提及一点,因为茶叶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响,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极度缓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经过高温制成的茶叶,基本都会让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资料指出,酶依旧会有残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种注入氧化,过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点,一般茶叶的存储条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茶叶一般不太会超过13%这个含水率,否则茶叶会霉变。所以我认为就算有残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叶后期存储中受到抑制的。

其实,茶叶的后续可能存在常规转化可能主要就是这几条路径,所以专业上我认为关于茶叶的转化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确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仓储条件不一样,其实最怕的就是微生物(杂菌)带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存储条件下的老茶,我认为处于安全角度而言,尽量少喝。

——本文来自恋山堂,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37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