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山头普洱茶

找到约4,99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产区 山头 普洱茶玩出来的IP(下)

差异性是普洱茶

产区IP的最大特征

人们对产区或者山头的追捧,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也并不只是出现在普洱茶的身上。

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大茶类中说得上点名气的茶,放在前面的定语几乎都是代表着产区的地名。

但仔细观察这些茶就会发现,产区的面积太小了,植物多样性、气候和海拔差异、地理环境变化、茶树品种丰富度都很小,使得这些茗茶在风味差异上变化不大,茶客们只好在极致风味和品质上做文章。

往下追,似乎也只有村,只有坑,只有涧,比如西湖龙井的“狮、龙、云、虎、梅”,武夷岩茶的“三坑两涧”。

毫无疑问,他们都代表着一种极致的口感和风味,但对品饮者来说却欠缺风味上的差异性。

普洱茶就不同了,他在风味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差异性。

而这,与普洱茶产区的地域特征有关,无论是大产区还是小山头,都是一个丰富而又充满差异的地域。

这是由澜沧江中下游特殊的地理、气候、自然生态和区域环境造就的。

横断山脉阻断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使滇西南的古代气候成为最适合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大温室,为茶科植物的诞生演化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成了世界茶树起源与进化的中心地带。

在延绵不绝的横断山脉的庇护下,滇西南地区成了大地母亲最为眷顾的宠儿。

西部不太远的地方是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东部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西面来风温暖湿润,东面来风湿润温暖。

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不仅隔断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同时在这一带形成了巨大的负压带。

再加上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的“水汽通道”作用,犹如两台巨大的“加湿器”,把一个“舌状温湿带”向北拉动了足足4-7个纬度,生生把亚热带山地气候改变得具有热带气候特征,使这一地带全年四季如春、风调雨顺。

矗立的高山、深邃的河谷,又将这片土地分割成一个个相互贯通又相互独立的小区域,给普洱茶带来了丰富的风味。

普洱茶产区充沛的阳光照射、丰富的植物群落、优越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山川地理、特殊的制作工艺,让普洱茶在充满阳光味道的同时,也饱含着澎湃的自然气息。

阳光味道和自然气息的融合,让普洱茶或刚中带柔,或柔中带刚,或刚柔并济,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品饮感受。

再加上大叶种茶叶片大而肥厚,内含物质丰富,制成的普洱茶口感丰富,渗透力顺畅,滋味细腻绵长,香气深沉而厚重。

对于许多茶类来说,只有一种做法也只有一种风味。

比如,龙井茶讲究飘逸清爽,武夷岩茶注重焙火功夫,正山小种要的是熏香红浓,福鼎白茶取的是清雅秀丽……诸多茗茶虽然各具特色,但风味整体上都偏向单一,评判的标准无非是品质的优劣。

但普洱茶且不论生熟和后期陈化,单是风味上丰富的差异性,就给品饮者带来不同的香气、滋味、韵味,呈现给我们一个丰富的味觉空间。

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普洱茶产区被越来越细分,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

在普洱茶界有一句话是,即便是长在一起的两棵树,做出来的茶滋味都是不一样的。

这不是营销上的玄学,而是现实的存在。因为除了土壤、山川、海拔、光照、降水量、云雾、植被等地域特征外,还会受到品种、树龄等因素的影响。

当地域特性与茶树种群相结合,造就了山头茶独特的个性或者说是地域风味,比如说布朗山有点苦或者是苦的,南糯山甜柔但有涩感,易武是甜柔型的,景迈山兰花香馥郁,冰岛茶的香甜……这些都是明显的地域特性。

正是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茶树种群,造就了一山一味,百山百味,让不同产区的普洱茶有了明显的特征,明显的辨识度,使得这些年来普洱茶的微产区不断被发现,成为普洱茶界一个个被关注的热议话题。

山头IP反哺产区崛起

山头茶的兴起,在不断推动普洱茶市场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使普洱茶产区被切割得越来越碎片化,让产区价格变得极不协调。

知名产区的价格几乎年年攀高,一些具有稀缺性的产区更是令人感觉高不可攀。

对应的,许多茶区的价格依旧在低位盘旋,甚至在品质比较接近但产区知名度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毛茶价格会出现数倍的差距。

这种巨大价差的背后,是不同产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以及随之而来的以假乱真。

这种反思,并不是否定山头茶对普洱茶市场的贡献和作用,而是想探讨如何利用好山头茶IP,更好地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冰岛是勐库茶区最大的IP,但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未为外人所知的傣族村寨。

2006年,土生土长的俸健平创建了俸字号的前身“冰岛金木茶坊”。

在俸健平和茶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广下,冰岛从勐库十八寨中脱颖而出,成了勐库茶区的标杆。

打造“冰岛人自己的品牌”是俸健平的一个梦想,也是他正在实践并为之付出的事业。

2013年,俸健平正式启动了“俸字号”品牌。

在俸健平的高标准严要求下,现在俸字号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冰岛茶烙印,其出品的“冰岛王子”更是冰岛茶的标杆之作。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俸字号是山头茶走向品牌化的样板。

当山头茶概念越来越盛,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山头茶也出现了价格透明化,不同品牌间产品“同质化”,以及以假乱真的问题。

也因此,在山头茶蓬勃发展的同时,部分深耕一个或几个山头的品牌企业,正在以品牌的力量给山头茶背书,未来有望终结现阶段山头茶存在的一些乱象。

品牌企业深耕某些产区、某些山头,一方面是对产区IP进行打造,另一方面也将通过产区IP的成功打造,相互借势地塑造鲜明的企业现象。

俸字号并不是孤例,陈升号的老班章,健身茶叶的昔归,智德鸿昌的曼岗石生,澜沧古茶的景迈,岁月知味的易武等,都是得到市场认可的。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是山头与品牌的结合,而不只是山头的知名度。

山头IP将会成就一批品牌企业,前提是品牌企业要用心去做,将真实的山头风味呈现给消费者。

随着山头IP影响力的不断扩张,我们也高兴地看到,现在山头IP开始出现反哺产区崛起的趋势。

老班章对布朗山、邦崴对富东茶区、冰岛对勐库茶区、昔归对邦东茶区所起到的带动作用,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近年来,普洱市也积极借助知名山头,整合资源优势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产区“超级IP”,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产区的协调发展。

2016年,普洱市以景迈山为试点,启动了名山普洱茶品牌打造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名山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推动名山普洱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品牌集聚。

现在,普洱市已经推出了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无量山、景谷山、千家寨、江城号共7个普洱茶品牌,形成了七县七山普洱茶“全家福”,推动普洱市名山普洱茶联盟品牌向纵深发展。

名山普洱茶品牌打造工程,是普洱市为探索品牌打造的新路子,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的有益尝试。

所涉及的不仅是茶产区,还包括茶区茶农和品牌企业,可以说是在山头IP的基础上,聚合各方力量合力推动普洱茶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不仅当下对茶区茶农的脱贫攻坚具有现实意义,未来有望形成有品质保证、信誉背书的超级IP。

普洱茶产区IP的兴起,特别是山头IP的兴起,是由普洱茶丰富的差异性和特立独行的个性决定的,也是市场需求和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其对普洱茶在过去20年间的市场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山头IP已经被打造得差不多,也开始反哺山头所在大产区的崛起。

产区IP的下一步,特别是山头IP的下一步,预计将会与品牌开始逐步融合。

山头IP将为品牌企业提供发展的内因,品牌企业则将为山头IP背书,保护并促进产区IP的可持续发展。

节选自《普洱》杂志2020年9月刊

《产区 山头 普洱茶玩出来的IP》

撰稿_段兆顺/摄影_黄贞贞[除署名外]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产区 山头 普洱茶玩出来的IP(上)

大凡农产品,都脱离不了产区的概念。

因为主产区,尤其是核心产区,是农产品品质的保证,风味的象征。

咖啡、葡萄酒如此,蔬果、粮食如此,茶也毫不例外。

就中国茶来说,无论我们赋予他怎么样的符号,其实产区才是其最大的IP。

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

六大茶类中你能说得上点名气的茗茶,放在前面的定语几乎都是昭示着产区的地名。

而要论一个茶对产区IP的打造能力,谁也比不过普洱茶。

产区IP是普洱茶的价值再发现

跟茶友聊普洱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聊得最多的,还是产区的话题,从大产区到中产区到小产区再到微产区。

如果再往细处聊,还可以将其定位到某个寨子的某片茶地的某几棵树,甚至是一棵树。

当然,许多情况下聊到某个寨子后,我就没办法再往下聊了,只有做一个忠实听众的份。

但这丝毫阻碍不了话题的继续延展,谈论者津津有味,听众也是兴致盎然,尤其是在喝着一泡那棵树的时候。

对于不喝茶的人看来,普洱茶的这种玩法有些过于片面或者极端。

正如一些人的看法一样,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茶界的这种玩法也持保留意见。

10年前在下关的一家茶店,我遇到一位来自台湾的茶人。那晚他抱着一本彩打出来的厚厚资料,像个植物学家一样边翻边向我这个门外汉介绍着生长在临沧、普洱一带的一棵棵古茶树。

每一页纸上,都有一棵长得高大挺拔的古茶树的照片,以及树高、胸径、海拔、坐标等信息。

他介绍得津津有味,我听着索然无味。

当时,单株概念还没有流行开,听了半天我才搞明白,原来他是要把一棵树单独做成一个茶。

末了我静静地想,这家伙是不是吃多了没事干?现在想想,那时的不理解,多少显得自己对普洱茶的无知。

因为对普洱茶爱好者来说,这是对风味的极致追求。

为了差异细微的风味,为了极致的风味,他们每每“剑走偏锋”,在云南的大山里追寻着那一缕尚未被人发现的惊艳。

在我喝下一口老曼峨古树茶,喝下苦竹山上一棵单株时,我终于理解了这种偏执。

当别人表示看不懂的时候,他们早就沉浸在普洱茶的“一山一味”甚至“一山百味”中,玩味并享受着普洱茶带来的乐趣。

产区IP是普洱茶近10年来强势崛起的诱因之一,其背后则是普洱茶的价值再发现。

特别是古树茶和山头茶概念的兴起,让具有资源稀缺性的普洱茶声名大振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从大的范围来说,只要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的云南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都属于普洱茶产区。

实际市场实践中,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又成了普洱茶的三大主产区。

不过这个范围还是太过宽泛,于是普洱茶的产区概念被越分越细,最后被细分到了村寨地角。

普洱茶论山头,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进士檀萃的《滇海虞衡志》,首次提出了如今被一再说道的古六大茶山。

如果说古六大茶山还是大产区、大山头概念,清末民初时随着曼松名气的日渐兴起,微产区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山头概念开始出现了。

现代意义上的山头茶,其雏形大致出现2000年前后。

那时候现代普洱茶正处于厚积薄发的蓄势阶段,主要还以大产区、大山头概念为主,比如易武、景迈、布朗山、勐库、无量山等。

与此同时,以景迈、南糯、南峤、布朗、巴达为主的新六大茶山概念也开始出现。江北、江南,江内、江外,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成了普洱茶蓄势待发的第一批产区IP。

2007年普洱茶热潮退却后,伴随着古树茶热潮的兴起,2008年起山头的概念被越来越细分,越来越玩到极致。

刚开始是从大山头细分到寨子,比如易武被分出了落水洞、麻黑、丁家寨、刮风寨……山头的概念越来越精准。

这时期的山头茶群雄并起,几乎整个普洱茶区内,只要有古树茶且有一定产量、一定品质的寨子,都被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山头出现在市场上。

当村寨被挖掘得差不多时,随着薄荷塘的强势崛起,比村寨级别更细分的山头概念开始出现。

一扇磨、百花潭、多依树、凤凰窝等以茶地命名的山头不断出现,一片片茶地被越来越细分地挖掘出来。

比如刮风寨,被细分出了茶王树、白沙河、茶坪、黑水梁子四个山头。

山头概念的本质,是一个产区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一个大的山头理解为一个大的产区,比如景迈山、布朗山、南糯山,那么细分后的村寨就是微产区,从村寨里面再细分出来的茶地就是核心微产区。

普洱茶山头的不断细分和缩小,是山头茶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也是普洱茶的价值再发现。

节选自《普洱》杂志2020年9月刊

《产区 山头 普洱茶玩出来的IP》

撰稿_段兆顺/摄影_黄贞贞[除署名外]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喝一口茶就能迅速判断出山头出处?这样的神操作真的存在吗?

刚涉足普洱茶圈,常常能听到“普洱茶一寨一味、百山百味”的说法!慢慢的也形成了自己的茶友圈,谁手里有好茶,都要齐聚品饮一番。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品饮画面,茶友甲轻抿一口茶汤,喜上眉梢,啧了几声之后。

说出了自己的品饮体验:这茶香气高扬,蜜香浓郁,还伴有清幽的兰花香!

茶友乙呼呼入口,细细品饮,扬眉说:“这茶山野气韵强劲,细腻柔和中不乏筋骨感!众茶友纷纷端起茶杯想要喝出同样的感受!

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把一些茶的山头和出处喝出大概的,这些人多数是茶农、茶商、茶学专家或是喝遍百山百味的重度普洱茶痴

因为只有他们,有足够多的样品和时间来一一比对,对于普通茶客而言,即使对山头或是年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少有机会去比对实践。

想要喝出山头茶

前提是了解对应茶区的风格特点

云南各大山头的古茶树都是在远离污染、远离大工业生产的深山密林中肆意而缓慢的生长。

茶树与茶树混生,夹杂着大量其它植物,林木、茶树、碧草共存,昆虫菌种相依,形成了一个完整、优越的生态系统。

古茶树为了维持生长,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无机物转化成种类繁多且复杂的有机物,缩聚成自身的一部分,成就了一山一韵,百山百味。

想要喝出山头茶,首先需要了解各个茶区茶品风格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勐海苦、易武柔、临沧涩、思茅淡”

以易武茶为例,易武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具有茶香高扬、茶汤甜润、苦涩较轻、回甘较好、汤质细腻柔雅的口感特点。

香扬水柔虽然是易武茶的基本特点,但古茶树生长的环境不同,滋味又会有细微差别,单就香韵分布来说,就有花香带、蜜香带、原野香带、复合型香带之分!

易武花香带主要包括薄荷塘、草果地、哆依树、和凤凰窝等区域;易武蜜香带是以麻黑为中心点,向落水洞、荒田、曼秀等周边区域辐射。

易武原野香带以铜箐河和茶坪为主要区域;集齐花香带、蜜香带、原野香带的综合特征的还是茶王树

喝茶还是要回归品质

切勿一味追求山头背景

喝茶最终还是要回归口感、品质,诸如山头、年份……这些被市场热议的说法,

最多也就能为茶席间增加一些“盲猜、盲品”的乐趣,并不足以撑起一款好茶或是一位茶圈大神!

评审一款茶的综合素质还是要落实到茶品的外形、汤色、香气、口感(滋味)、叶底这五个维度,

辅之以科学全面的评审规则,才能全方位的将一款茶的底细摸透,品质高下立见!

同样,一位茶圈大神也需要对茶品的评审指标有着深刻的认识、丰富的实践、独立的感知!而不是一味靠绚烂华美的辞藻来堆砌!

所以说,喝茶,不要过分迷信山头、树龄,当下喝到的茶汤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轮到茶友丙了,不急不缓的举起刚倒好茶汤的茶杯,细细端详了一会儿,

再凑近闻了闻,整杯下肚,自信发言:“落水洞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茶”

一桌茶友纷纷投来羡慕崇拜的眼神,只想拜这位茶友为师,进阶成普洱大师,叱咤茶圈!

喝一口茶就能迅速判断出山头出处?这样的神操作真的存在吗?特定视频解说如约而至!

广阔的普洱茶圈里

真的有一口定山头的神人吗

讲真,喝一口茶就能确定这款茶品的山头和出处是非常困难的,大致能喝对各大茶区风格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找到约4,78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