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照江北绿茶

找到约9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日照银山绿茶的保健功效与作用

正宗日照绿茶    江北第一茶


日照银山绿茶由于生长环境特殊,因此,孕育了银山绿茶色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内含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都是其他茶叶的10倍以上,所以,日照银山绿茶的保健功效与作用是其他绿茶的2倍以上,甚至更多……




山水适宜     茶品优质

汤色嫩绿     清澈透亮

滋味鲜爽     清香鲜醇

日照银山绿茶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病虫害措施,杜绝使用农药,所产绿茶绿色健康,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好评和赞誉。具有预防脑心血管疾病、提神健胃、降压利尿、消食醒酒、免疫防癌、减肥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眼下正是新茶上市的季节。品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而且有利于养生保健。


今年是建国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种植绿茶、弘扬文化、传递健康,银山茶厂从未停止自己前进的脚步,如果你需要,请联系我们。

江北绿茶第一镇:“茶二代”们念起“新茶经”

5月1日起,日照露天春茶开始批量开采上市。在有着55年种茶史的“江北绿茶第一镇”岚山区巨峰镇,茶农们也迎来了一年中最饱蘸希望的时节。

5月1日上午9点半,巨峰镇辛庄村茶农李绪仕拎着一袋鲜叶来到南北山鲜叶交易市场。瞅也没瞅市场上一字摆开的茶贩们,他径直走进市场西边的一处简易房。屋内,迎接他的是三位村合作社成员。

定级、过秤、刷卡、开票,“11.2斤,一百九十块零四毛。”村妇联主席兼党支部成员吕珍秀边开票边笑道,“明天中午12点前‘红票子’到账,留意点短信提醒。”“懂!”李绪仕干脆回道。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采摘的鲜叶卖给谁?自家茶园能不能打药?从今年起,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后,李绪仕家的一亩三分茶园,他自己说了不算了:虽然自己名下的茶园仍归自个儿种植,但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专门有人监督,不准村民背着喷雾器进茶园;采摘了鲜叶,也只能到南北山鲜叶交易市场交由村合作社成员定级、过秤。

但“受人管”的李绪仕,却欢喜得很。“现在化肥农药都不用自己管了,鲜叶保价回收给企业,一亩茶园一年能再多收入两三千元。”李绪仕补充道,“这是净的!我们茶农都很感谢赵总。”

“赵总”就是生于1982年的日照茶仓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会会,正是她发起了这一新型茶园托管模式。

去年9月底,在日照一家知名茶企干了将近十个年头、有丰富的茶叶营销经验的她,抱着“歇一段时间”的想法辞职,却因缘际会被巨峰镇村两级干部的邀请打动,开始到巨峰镇创业。

做茶,薄家口茶叶标准化加工示范区里的茶叶加工车间是现成的,正好还有几个车间等待招租。但茶园哪里来?从头打造有机茶叶种植基地,需要流转土地,需要种植、采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父亲是日照第一批制茶师,家里也曾种过几亩茶园,自己也在茶产业中浸淫多年,赵会会深知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种茶的“隐痛”:有些茶农用心侍弄自家的一亩三分茶园,茶叶品质高,但单打独斗,没有打出品牌,好茶卖不上好价钱;有的茶农用药不规范,茶叶加工工艺水平不高,茶叶质量参差不齐。

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

既然如此,何不两相结合、去弊存优?茶园“半托管”模式就这样在赵会会的脑海中逐渐成型。于是,赵会会创办的“日照茶仓”与茶叶专业村辛庄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签订茶园流转协议,合作社又与流转茶园的茶农签订了104亩茶园的托管协议。协议签订后,赵会会的公司负责提供茶园的有机生物叶面肥料、喷施作业服务、物联网溯源、包装设计、平台销售;村合作社负责组织社员进行茶园灌溉、除草等日常茶园种植管理,监督区域内社员不得擅自使用影响茶叶品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产品,茶农可分红“日照茶仓”提供给合作社的监管服务费;到鲜叶采摘季,茶农采摘的鲜叶由村合作社统一收购,“日照茶仓”以高于市场价的5%回收。

“这样一方面可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因原料质量把控不严格,产品工艺水平不高导致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可让企业有安全可靠的原料基地,无需耗费巨大的人力,降低了管理成本。企业可以专心打通上下游,结合本地特色进行茶叶品牌化运营。”赵会会说,“日照茶仓”的角色,就像一个“调配仓”,把茶农的优质鲜叶入仓,然后再把优质好茶输出给茶企、客户。

“这种模式下,‘散户也能家家种出有机茶、炒出标准茶、卖出好价钱’,有望从设想变成现实。”薄家口村党总支书记、驻辛庄村“第一书记”童晓强对这一模式高度评价。

正是看到了这一模式给茶产业高品质发展带来的重要示范效应,《日照市岚山区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2021—2025年)》中,专门列出了一项针对“日照茶仓”的扶持政策:设立日照茶仓建设扶持基金200万元,采取市场化模式,专项用于支持日照茶仓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前期给予基金性资金扶持200万元,项目建成并正常运转后,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基金性扶持资金转为奖补资金,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再给予奖补资金50万元。

“春茶开采到现在,每天能收500多斤鲜叶,每一批次入仓茶叶都有检验报告,13批入仓茶叶全部检测合格,我们现在成了很多茶商货源的新选择。”赵会会干劲儿满满,“茶农们越来越重视质量安全,我们的茶就会卖得越来越好,今年年销售额破2000万元,我们有信心。”

童晓强介绍,目前薄家口村40岁以下在村种茶、炒茶、开茶厂的年轻人有二十余人,这两年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在不断增加。

“每天出干茶150斤左右,余货不多,询价来呀”。在这个忙碌的采茶季,1997年出生的“茶二代”张文超的“战场”,不在茶园,而在手机里——一天不仅微信朋友圈要发五六条视频,抖音、淘宝也保持在线。2018年,22岁的张文超从山东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选择回乡卖茶。去年,他卖出干茶5万多斤,货值七八百万元。而往年,家里一年顶多卖出干茶三四千斤。“一样的茶叶,不一样的卖法。年轻人,脑瓜子就是灵!”现如今,村里人都这样夸他。张文超说,有一定积累之后,他打算扩大茶园规模,做一片有机茶种植基地,然后做出品牌。“这样可能会辛苦一些,但做高端茶走的路会比较长远一些。”张文超目光笃定而自信。

编辑:晓林

来源:大众日报 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照绿茶:一“叶”观“岚”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每年谷雨前后,“日照绿茶”春茶开采。在日照市岚山区,采茶不仅是一场农事,更是一种打开春天的方式。采茶人头戴斗笠,身挎茶篓,穿梭在绿意连绵的茶山梯田,宛若绿浪中跳动的音符。

江北绿茶看日照,日照绿茶看岚山。作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日照绿茶的主产区,岚山区锤炼日照绿茶品质品牌,延伸茶产业链条,让“南方之嘉木”长成“江北第一茶”,形成富民产业,化作美好“丰”景。


岚山区一望无际的茶田。受访者供图

“南方之嘉木”长成“江北第一茶”

每到春茶采摘季节,老茶人周立全都会在岚山区北门外社区官山半阳坡的茶园里伫立良久。思绪回到1966年,周立全仿佛又变回那个因茶树成活而喜出望外的年轻人。1966年,茶树就在这片半阳坡引种成功,并从这里延伸至更加广阔的地域。

又是一年春茶季。岚山区多地齐办绿茶开园节,开启第一波露天春茶采摘,新一年的日照绿茶生产随之拉开帷幕。在岚山区巨峰镇杨家庄,有着三十多年炒茶经验、江北最早获得“制茶大师”称号的炒茶人杨现明已经炒制好第一锅春茶。近日,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公布,岚山区手工制茶名列其中。


岚山区茶农们在采茶。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资料图)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北方早年并不产茶。日照位于鲁东南沿海,气候相对湿润,上世纪50年代,成为山东“南茶北引”最初确定的试种范围之一。岚山区自1966年引种茶树成功至今,种茶历史接近六十年。

岚山区独特的海岸环境,赋予了茶叶“叶片厚、滋味浓、黄绿汤、板栗香”的优良特质,年轻的日照绿茶因此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绿茶新贵”“江北第一茶”。

历经多年发展,岚山茶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从优到特的精彩变迁。近年来,岚山区大力支持和培育茶叶种植、生产、销售新模式,建立了甲子山、北垛山等八大流域,涵盖8个乡镇街道、257个行政村的茶叶产业格局。全区目前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茶农28000余户,鲜茶产量5.5万吨,年干茶产量1.1万吨。如今的岚山区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茶主产区、北方茶叶产业先行示范区。


岚山区巨峰镇薄家口茶叶交易市场,茶农在卖鲜叶。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以品质铸品牌让“绿叶”变“金叶”

新一季的干茶还没开始炒制,日照茶仓茶业有限公司的订单已经有厚厚一沓。

为推动日照绿茶品牌突围,茶仓茶业在岚山区创新建立的“企业+村办合作社+农户”茶园托管“茶仓模式”已在日照市重点推广。这一模式中,协议茶园不直接流转,仍由茶农管理;合作社负责监督社员茶农按照茶仓的技术规程及标准对茶园进行日常管理;企业负责提供科学种植、采摘管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标准化服务,并通过合作社将协议茶园的鲜叶以高于市场价5%—10%价格收购。

“能进仓的茶叶意味着农残检验是合格的,这样的茶叶推向市场后,更能让‘日照绿茶’品牌获得关注和支持。”茶仓茶业负责人赵会会认为,茶仓模式通过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一方面可以解决家庭作坊式茶叶生产导致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的问题,既保障了干茶品质,也实现了助农增收;另一方面,企业降低了基地管理成本,可以专心打通上下游,进行品牌化运营。


岚山区茶农在炒制春茶。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资料图)

在岚山,做大做响茶产业品牌,微观主体不断努力,顶层设计更是加紧布局——

岚山区先后建成了5处茶叶良种繁育推广基地,形成了绿、红、黑、青、白、黄、花等全系列茶叶产品。研发的“多根无性茶苗扦插快繁技术”将茶树育苗时间缩短至60天,实现无性系品种快速建园。

启动了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器人项目,开展茶园人工智能采摘。通过物联网设施将茶园管理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推动各类茶叶企业实施“溯源秤+惠农卡”模式的茶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开启“鲜叶户户检+干茶批批检”模式,实现检验结果双向追溯。

“绿叶”正成为富民兴区的“金叶”。数据显示,2022年岚山区茶叶种植业年产值13.75亿元,平均亩产值超过860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8.8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体验采茶。受访者供图

延伸产业链七彩茶乡“丰”景无限

在位于巨峰镇的康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款以日照绿茶为原材料生产的茶汤直供一线城市。公司总经理刘华伟介绍,茶汤的销量每年可达二百余吨。

同在巨峰镇的山东经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机器繁忙作业,碾茶被制成抹茶及抹茶护肤品、抹茶益生菌饮品。公司经理张蓝兮说,今年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建成后,经世生物将扩大生产经营空间,抹茶年产量将提升至100吨,产值提升至5000万元。

从单一的绿茶到形态丰富的茶产品,岚山区“日照绿茶”家族品类不断扩充,茶产业链不断延长,以茶为生的产业集群不断坚挺。目前,岚山区拥有各类茶叶企业30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


“茶起岚山”2023中国·日照海岸绿茶春季开园节活动。受访者供图

茶产业既是富民产业,也是生态产业。岚山区深挖“海、茶、山”三大特色资源,积极推动“茶产业+文化+旅游”全域融合发展,致力打造“七彩茶乡”。

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岚山区高水平打造“百里绿茶产业带”和“盐茶古道”旅游路线,高标准建设江北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南茶北引”展览馆。圣谷山等茶企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吃上“旅游饭”,开启了“茶+研学”“茶+体育”等新业态。

茶香氤氲,岚山“丰”景正好。

出品: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办公室、新w宣传中心

来源:新华网济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