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本静冈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旅融合”巨大发展潜力如何释放?日本“茶旅胜地”静冈这样做

编者荐语:

茶旅融合是近些年来的热词,但真正要做好茶旅融合,却不能仅凭一时头脑之热。现实中的茶旅融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来统筹考虑和务实推进,否则容易陷入“看景很美,做事很累,算账很苦,回顾很悔”的状况。

今年伴随着乡村振兴局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乡村发展的落实有了组织机构和法律的保障。而市场对乡村文旅度假产品的需求近年正呈井喷之势。因为在经历高速工业化经济发展后,返璞归真与回归自然成为市民摆脱城市牢笼的最爱之一,而乡村的淳朴文化与宁静的自然条件则是他们的首选。

乡村茶园 (图源:摄图网)

但囿于土地政策、基层治理、人才不足等多方面社会深层次原因,近年中国乡村文旅深陷低端化、同质化、城市化的泥潭,长期在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中挣扎,市场上成功的乡村文旅创业案例寥寥。其中在茶旅融合这一细分市场,在过去几年虽取得长足发展,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问题。

北京天下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增永对新旅界(LvJieMedia)指出,“茶旅融合要结合当地实际来推动,不能流于搞形象工程。茶企毕竟不是专业旅游企业,所以从茶企角度而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茶旅有机融入企业整体经营,比如,是作为独立盈利项目来运营?还是作为品牌推广窗口和招商手段?或者仅仅是希望卖点茶叶?”邓有二十余年食品与茶叶行业工作经历,曾先后担任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总经理、大益集团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日本静冈茶园 (图源:日本国家旅游局官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新旅界解剖了世界著名茶旅圣地——日本静冈茶园案例,其茶旅景观化产品化、销售组织化系统化和深加工产业链化,相信会对中国乡村文旅同行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茶旅力促老经济“发新枝”

静冈县位于日本中央部,地处东京和大阪之间,旅游可进入性强,气候温和适合四季旅游,以富士山和伊豆地区闻名,富士山、伊豆和绿茶已成为静冈旅游的三大吸引物。该县茶园面积近30万亩,占日本茶园面积42%以上,日本70%的茶叶销售在静冈县完成,⽇本主要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商和大型茶企也都聚集在静冈县。

在日本静冈茶园可以看见富士山 (图源:日本国家旅游局官微)

而自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静冈县“茶草场农法”认证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以来,经过长时间系统性的传承发展,至今静冈已经成为日本茶文化旅游的圣地,各类古老的茶文化元素都被运用到旅游开发中,传统经济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所谓“茶草场农法”,即是将茶埂附近的草、叶子等割下来铺在茶埂上,既能使茶叶地接受更好的阳光照耀,同时提高土壤肥沃度、保湿保温能力的耕作方法。这种农业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传统耕作方式不仅可增产和提高茶叶质量,还能保护环境,符合自然规律,代表着农耕文明和生态农业的沿袭。

静冈县产业振兴科代表世卓在接受爱奇艺视频采访时回忆,“事实上全世界95%的绿茶都产自中国,作为小量绿茶农业产地静冈县想在国际上生存,必须把‘农草场法’作为宣传重点,通过茶叶周边产品来开发拓展产业链 。”静冈县牧之原茶工厂代表屿崎治利补充,“早在2014年,从日本国内来看,年轻人已不再喝叶子茶,茶叶销量不断下降,于是我们考虑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从这一角度出发一点点增加项目,包括采茶、品茶、学习沏茶的方法……”

日本静冈茶园 (图源:日本国家旅游局官微)

如今置身静冈茶园,游客能享受到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首先,能看到景观化的绿茶种植,除了种植规模,静冈尤为重视种植的景观化,采用机械化种植,适用统一的模式,以保证种植的整齐美观。美丽的茶田成为静冈的绿色基底,改变了原有的景点式旅游,增加了静冈的整体魅力。据《茶周刊》记者杜海川实地考察看到,茶园确乎是静冈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乘坐新干线或在高速公路开车经过,常常被漫山遍野的大片茶园所吸引。邓增永在实地考察静冈茶园时也不胜惊叹静冈茶园之“曼妙”,而此种景观是建立在统一规划和适合机械化高效种植作业基础上,而中国茶园多是适合人工种植作业,在效率方面大相径庭。

其次,茶旅全方位融合,静冈工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产品系统、成熟。其中工业旅游上构建了三大工厂体验,包括:1、现代化茶叶工厂观光;2、专业化、趣味化的茶相关课程学习;3、创意性、精品化的茶及茶周边商品选购。而在乡村旅游上构建了六大农家体验,包括:1、茶园观光;2、茶叶采摘体验;3、日本茶道、茶艺学习;3、正宗的茶席体验;4、传统茶厂观光,学习日本茶传统的加工与制造顺序;6、住宿茶农家,特色美食品尝及制作,听茶农们讲过去的故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文旅产品的重要空间载体“茶叶博物馆”,于1994年由静冈县政府补助经费着手筹建,后在1998年开馆营运,占地18900平方米,分为停车场、展示楼、商业楼、茶室和日本庭院。其中,茶博馆还恢复建造了江户时代的大名茶人小掘远州的茶室和庭园。至今邓增永依然清晰记得,在参观静冈茶叶博物馆时,同行的同事几乎每个人都买了包括茶香皂、茶袜、茶毛巾等茶深加工商品。在邓看来,茶叶目前在日本人生活中的融入度要比中国高得多,其茶深加工产业发展得较早,目前已经形成完整且较成熟的产业链,而中国在深加工环节虽早有探索和一定深入,但就系统而言尚需持续的发育,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他建议,中国茶旅经营者要考虑清楚自己该类产品的本质定位是茶叶销售或品牌体验,还是旅游产品售卖,两者有着行业本质的截然不同。

游客在茶园品茶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至今,静冈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已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

第三,加强对新式茶饮的创造和传播,同时花大力气开发茶周边产品。与专家合作创新喝茶方式,使之适应现代西式饮食习惯和简便生活;鼓励开设绿茶咖啡馆,并导入研讨会和讲座功能,培养消费习惯;推广围绕茶器、茶食、茶叶进行创意研发的新式茶饮用方法。

抹茶 (图源:摄图网)

杜海川至今忘不了静冈县以茶为主题的“丸尾原”餐厅,其特色是所有菜品都选用当地茶叶制作,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茶叶天妇罗,此外,茶叶面条、牡蛎茶豆芽、抹茶涮肉、融入茶叶成分的茶盐和茶甜点……将茶完美融入到日本传统的怀石料理中去。用餐时,头发花白的奶奶级服务员一丝不苟地为每一位食客更换餐碟、上下菜品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当时一位中国同行者回忆说,看到门口迎接他的“银发族”服务员行跪拜礼,有些不知所措,腿一软差点也跪了下来。

丰富体验背后“有文章”

“茶文化遗产旅游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其发展规划涉及政治、人文、经济等多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扶持,且同时要带动参与各方之积极性。”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灿强曾如上分析。

挂川茶田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静冈茶旅圣地之形成首要得益于当地政府较早制定出可落地的科学规划,2014年3月,静冈县制定“富士之国茶之都静冈构想”,为了充分运用本县与茶有关的资源,建立静冈茶品牌,实现有茶的健康而富裕的生活,决定推进“茶之都静冈”的建设。杜海川回忆,静冈茶之下还有不少地域品牌,包括挂川茶、菊川茶、牧之原茶、袋井茶等,各市都在交通要道竖起当地茶叶品牌的大字招牌。

而据睿途旅创研究发现,“富士之国茶之都静冈构想”集中体现在四大核心举措:1、占领国家品牌高位,构建国家级文化品牌,打造地方茶品牌的集聚地;2、茶旅全方位融合:茶+乡村旅游,茶+工业旅游;3、产业精细化发展,传统茶叶产业+茶叶衍生产业;4、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能够学习茶的历史与文的环境,加强对新式茶饮的创造与传播,从小重视对孩子们茶文化的教育。

坐在蒸汽机车内可以看到茶田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另据一诺农旅规划研究显示,在日本各级政府以科学规划为依托,建立“区域旅游开发平台”,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产业融合打造休闲农业产品,以区域旅游开发为实现平台,以整体营销为推动手段,最终实现休闲农业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将有效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和产业聚集区。

曾在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研修的宁波奉化区老科协会员、奉化林特总站茶叶专家、奉化曲毫创始人方乾勇指出,日本为农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要比中国高效得多。“在中国的管理体制内,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并没有紧密的利益联系,可以去乡下跑,也可以不去跑,可以多做一点也可以少做一点,完全看个人责任心。日本则有农协提供全方位服务,农协的工作人员干起活来尽心尽力。在日本,农民种茶、制茶不用伤脑筋,只要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即可,而且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销售就是农协的事情。”

据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以《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粮食、农村、农业基本法》为依据,为该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建立了健全的法规体系。同时结合一系列相关法律体系,保证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在技术支持、公共设施完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扮演了推动者角色;通过搭建合作框架,农旅携手合作,推广休闲农业,满足旅游的新兴需求,在促进城乡交流的基础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民间协会组织在休闲农业发展中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区域农业发展、农业活动宣传、农业产品研发、农业科普教育等方面推动农业发展,进行宣传、研究、培训等多种公益性工作。

茶园及楼群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经新旅界梳理发现,静冈茶全产业之发达与其实用性、针对性的茶叶科研密切相关。据悉,日本茶叶科研重视程度高,在静冈县设有国立茶叶研究所和静冈县立茶叶研究所两个茶叶科研机构。其中静冈县立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08年,所内设有本场、富士分场和农林短期大学茶业分校,研究人员20多名(2016年前后)。主要开展栽培研究、育种研究、土壤肥料研究、病虫害研究、制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茶业技术培训等。

而在茶文化传承与创新上,静冈除了致力于创造能够学习茶的历史和文化的环境外,更是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茶文化教育。据了解,静冈茶园极其重视对相关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播:专业机构联合举办研讨会、茶文化讲座等;制作通俗易懂的茶文化、茶产业宣传册并广泛发放;广泛推广日本茶道,为学生、游客等创造体验日本茶道的机会。从2009始,静冈会议艺术中心每年都举行“世界茶节”,节上有丰富多彩的诸如茶叶展销会、茶学术会议等活动,这些活动为世界茶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仅提升了静冈茶园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专业茶客,刺激了茶园旅游发展。

在对年轻一代的茶文化教育上,静冈还积极与茶叶协会、茶叶生产者等合作在学校举办茶文化讲座,以及提供采茶、制茶、泡茶等体验机会;推进学校提供饮茶的设施和环境,从小培养饮茶习惯;与茶文化体验设施生产机构合作,通过小、中、高中生的茶道体验,创造学习礼仪和款待礼节的机会。

云南普洱茶园 (图源:摄图网)

自2016年以来,一座座“茶叶小镇”在中国各大茶叶种植地区拔地而起,但在特色茶产业建设、文化品牌建设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均存在着明显短板,包括茶产业链条短,结构层次浅,产品附加值低,文化体验弱,文化传承重视程度不足,同质化高,体验场景少,客群单一等问题,不胜枚举。“中国茶旅发展是一个新业态,要取得长期发展,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正如中山市大尖山红茶园总经理黎宇行如上所清醒洞察。相信静冈茶园对行业的启发或许不仅局限在“茶旅”这一单一命题上,文化IP化,创意化,产业精深化,多元化,场景多样化,体验化,产品时尚化,创新化都是文旅融合的关键命题。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日本视角看茶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在今时今日追寻茶道?今日大陆,喝茶者众,寻访茶道者众,可是众说纷纭,缺乏常识,甚至连基本的何谓“茶道”都是一笔糊涂账。

回顾台湾茶道的发展路线,我们会发现,30年前的台湾茶道和今日大陆类似,中产阶层兴起,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大批富裕者不满足于过去流传台湾的半套工夫茶的样式,开始寻求自己的茶道。这不是一条顺利的追寻里程,台湾走过不少弯路:例如暴炒茶叶和器皿,以收藏来取代茶道;求新异时髦而大摆茶席,一段时间,曾几乎人人都摆茶席;直到30年后的今天,才走出了一条文人化的以造境、赏器、品茶、交友为内容的路径,隐约和明文人的茶道接上了脉。

所以,研究台湾,可以作为研究茶道的一个参考样本。但仅靠钻研台湾去寻找中国茶道是不够的,宋代流行的禅院的点茶方式通过日本僧侣的传播,一直在日本流传了下来。日本的宇治茶,是有明确谱系的,由在宋游学的僧人荣西禅师在天目山取种,之后带回日本,交给各处栽种。京都附近的高山寺的茶叶就此存活,后来又被宇治茶农移栽,成为今天日本最出名的茶叶产地。而宋点茶的方式,由荣西带回日本后,到了千利休时代,才逐渐结合日本的器物,用自己的禅宗思维和审美创造了一套茶道方式。千利休于1591年剖腹自杀,他死的那年也成为日本茶道确立的年份。

日本茶道之后的传承与中国不同,中国每出现一种新的饮茶方式,前朝的饮茶方式就被冲击消失,进而只留下少许痕迹。而保留了宋抹茶道饮用方式的日本茶道经千利休的孙子们和学生们的传播,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尽管后来也有明朝传过去的煎茶道在日本流行,可是也没有使千利休的草庵茶道消失,它甚至还影响到建筑、庭院、服装和烹饪各个方面。现在日本按照千利休审美做出来的事物众多,利休栏杆、利休灰色、利休牡丹等等,去日本,寻找千利休的痕迹,事实上就可以找到茶道的日本变体。

今天的中国,还是按照明初的散茶方式在进行自己的茶道构建,人们翻阅古书,试图重新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茶道。但是以中国历史看,南北方的差异、物种的差异,包括气候的差异,都使茶道的面貌呈多元化。尤其以今日中国的交通和物流便利,众多丰富品种都可以罗列在一个饮茶者的面前:以往销往边疆和海外,带有唐代遗风的饼茶——普洱、黑茶和安茶,长江流域的绿茶,福建和台湾的乌龙茶——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专门的饮用方式,更没有一种茶道能一统天下。但正因为这种多元,才使中国茶的饮用方式有了更多值得去探询的空间。

我们从历史和现实两条路径,去追寻中国茶道的轨迹,期待能给今天想恢复茶道的茶人们以一份扎实的材料。

在历史中探寻茶道

首先我们向历史寻找茶道。根据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巴蜀先民们以其边缘的优势,将茶叶原料利用传统和制药技术结合起来,为世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茶叶饮料,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心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饼茶的加工已经成熟,而且有采茶早晚之别,甚至已经有意识地去苛求泡茶的水质,并且有相配合的茶果,也有了饮茶礼仪。虽然饮茶局限于江南诸地,但是魏晋南北朝是茶文化的创立期,与酝酿期的秦汉比,已经在短时间内成为可以与酒精饮料抗衡的最有影响力的饮料。

陆羽的《茶经》充分说明了唐时茶的流行。此书不仅使陆羽成为茶圣,更记载了完整的饮茶过程,包括茶树的天然性状、茶叶的采集、如何精制、茶具的使用和规制、泡茶法和饮用法。因为这本经典,使唐朝的饮茶脱离了早期不完善状态,成为风靡全国的饮料。当时的士人们以能辨别出陆羽所泡的茶为自豪。陆羽把饮茶从日常生活中提拔了出来,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

唐朝时候,饮用茶有严格的步骤,这些通过陆羽的《茶经》就可以复原,随着从法门寺等处大量出土文物中的茶具的存在,使唐代饮茶方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到了宋代,抹茶饮用进入了黄金时代,按照冈仓天心的说法,茶饮不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而成为自我实现的方式,尤其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在永恒的变化中追寻永生。苏东坡甚至说:茶的至美至纯好像一个道德卫士,可以使他抵御堕落的侵蚀。除了文人阶层,宋代的禅院也大量饮用末茶,他们认定这种饮料可以帮助他们修行,这和唐代寺庙如出一辙,只不过,他们饮用的是散茶磨成末,并非用珍贵的团饼。这种方法直接流传到了日本,开启了日本的茶道之路。

尽管现在日本保存的主要抹茶道流派是以千利休为代表的千家流派,但是宋朝就传入的许多饮用茶的方式,还是可以在日本找到。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学长(校长)熊仓功夫告诉我,最开始流传到日本的团茶、砖茶可能被放弃了,因为可能不太适应岛国人民喜欢新鲜自然口味的习俗,但是散茶的绿色很快征服了日本。在静冈的东福寺,包括传说中荣西禅师的祖庭京都的建仁寺,都保留了传统自宋传入的饮茶方式,这些方式里,最能体现的是宋代僧人和文人是如何饮用抹茶的。“没有士大夫阶层的繁文缛节,但还是能从这里面能展现宋时风貌,这绝对不是日本的发明。”

而包括工艺品、艺术品在内的大量与茶有关的宋器物,更是被大量进口。据专家考证,南宋时期,宁波、杭州和福州都是运输宋茶器的重要港口,其中数目最多的是龙泉窑。现今日本各大美术馆、寺庙中都藏有丰富的中国书画、陶瓷,许多都是当时流去的。最近打捞的韩国沉船“新安号”上有上万件瓷器,不少是日本各寺庙在中国定做的瓷器。所以,在日本既可以从活的各个流派中看到宋茶道依稀的影子,也可以从文物中去细细钻研宋茶道的精华。

到了明代,中国茶的饮用方法随着散茶流行进入了新时代,制茶不再繁杂,饮茶却发展出新的要求,以文人为主的阶层创造了紫砂壶为主的饮茶器具,改变了茶碗大小,推出了小很多的茶杯与茶盅。现在福建人还是沿用了明旧习,称茶杯为茶瓯。

文人重雅趣,于是把饮茶空间尽量雅致化,花木、盆景、雅石、茶果等要求均出现,茶道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而这套饮用方式尽管有了朝代的数次更迭,但是并没有死亡,无论在清代贵族阶层的社会生活图景中,还是民国时期江南人家的品饮中,都顽固地存在下来。因为饮用散茶的茶制没有改变,这套饮茶方式也没有改变,只不过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明人的雅致文化,所以喝得更粗枝大叶罢了。

我们希望能完整地呈现出中国茶道宋与明两个盛世的状态,所以通过专家约稿和专访的方式,对这部分作充分述说。

向现实中寻找:日本与台湾

在日本的古董市场上搜寻茶器,是台湾茶人30年前就发起的,现在大陆茶人步其后尘,纷纷去日本扫货。我们的追寻路线并不如此,光靠物质积累,很难完成茶道的积累,我们变化了自己的寻访方向,去寺庙,去千家流派,包括现在著名的茶人那里寻访,呈现了一部分日本茶道的现状,其实是为完成回答这个问题: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渊源,日本茶道如何自立,它对于今天中国茶道的借鉴意义。

我们采访了高山寺,这里是荣西带回茶种的分种地之一,现在是日本最古老、最著名的茶园,神奇的是,这里的茶园不用管理,只靠宇治的茶农每年六次来帮忙就可维持。这里的茶叶,现在是日本最重要的茶人的使用专利,基本不在市场流传,是最名贵的日本茶。这似乎再次验证了古老的中国茶道对外辐射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在京都寻访了各个千家流派,千利休去世后,他的学生和弟子严格保持了他所传下的草庵茶道,虽然这是完全日本审美化的茶道,但其点茶方式,还是继承了宋茶道。熊仓功夫说,千利休在审美上,发展出日本自己的侘茶方式,将日本器物之美的概念推广到大众中,但并不意味着他的点茶方式是日本的。“那里保存了大量的宋代点茶方式,还有宋代器物的翻版,并不是因为日本仿造了许多器物,这些器物就日本了,因为它的源流还在那里。”所以,当茶筅、建水、茶勺、水取等我们在宋代茶书中经常看到的名目以实物形态呈现的时候,中国茶道可借鉴的地方也就出现了。

除了茶器物,日本保存下来的大量茶室,包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创建的各个茶室都可以对中国茶道形成影响,环境的优美、饮茶时的心境、整个茶室空间的陈设,包括茶人应该如何插花,在日本都有固定的体系和完整的传承,我们采访了大量细节,不是希望国内茶人们照搬,而是希望这背后的美学观念和饮茶观念,可以影响到当下的国人。

除了日本,台湾地区是我们寻访的另一重要目的地。过去大陆茶人对台湾茶道多有误解,觉得是从日本抄袭的,事实绝非如此。台湾最初研习茶道的时候,并没有宗师可以寻找,他们的基础是潮汕工夫茶,那是明清茶道在中国边缘地区的留存。台湾茶人去日本寻找的是中国茶道的遗产,其中包括空间、茶具和喝茶的心境,明代大量出口日本的紫砂壶具轮珠大量回流台湾,成为茶人必备之物,而茶杯托等已经在大陆消失的茶具,也开始大量回购,重新出现在台湾茶人的茶席上。

这些是道具的完成,台湾茶人最大的努力,还在于他们努力翻阅中国古代茶书,寻找到自己的茶空间构造。一开始台湾的公共茶空间就走苏州园林风格,慢慢地,有舞台经验、画廊经验和深厚学养的茶人都进入改造过程中,使台湾呈现出多样化的、真正具备中国古老文化特点的新老茶空间。解致璋的清香斋、周瑜的紫藤庐、何健的冶堂、林炳辉的食养山房都是如此,结合了宋、明文人的审美,使它们已经成为台湾最具吸引力的新空间。拿食养山房为例,需要提前预订一个月,才能有机会去那里享受一杯茶。

台湾茶道的最大吸引力,在于这些茶道的钻研者都是文人出身,他们的兴趣在于建设台湾茶道,虽然现在以茶道为基业,但并不追求谋利,他们的风格影响了台湾茶界。在台湾,一位茶课老师,绝对不会出售茶具和茶叶给你,这是与目前大陆茶界的纷乱局面不同之处。

不过,台湾茶道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为其基础,是以清香乌龙茶为根基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所钻研的泡法、器物的使用,很可能都只适合于那个体系,并不适应于大陆博大的茶叶世界。

台湾茶道的钻研者之一李曙韵去年到大陆发展,因为她觉得,未来的茶道,还是会在大陆崛起,因为这里有丰厚空间。“无论是与茶有关的物的世界还是人的世界,都太广阔了。”她在大陆新开的茶空间还是叫“晚香”,想承载的是崭新变化中的大陆的茶道文化。

尾声:中国茶道的复兴?

曾经有学者研究过,日本茶道之所以留存,是因为日本人有恋物的习惯。因为国土资源的匮乏,所以在千利休时代人们就发现,无法在日本大规模使用“唐物”,也无法像丰臣秀吉一样用黄金去建造自己的茶室空间,而应该重新认识物,有意突出物的灵魂世界。千利休去世的时候,做了一柄竹茶勺送给他的弟子,这茶勺被取名为“泪”,物与人结合为一,迄今为止,许多日本茶道中人的器物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很多人一生中只使用一个茶碗。可是中国截然不同,我们并不珍惜自己的茶道具,总是随着饮茶方式的更迭而抛弃。

台湾茶人的做法是,开始重新建立对物的依赖。这种依赖,并不是去追寻古董,或者购买名物,你可以用自己的手和竹木碰撞,做一个茶匙,一柄茶则,甚至去烧一个自己的杯子,这种重新建立起来的对物的喜爱,可以使人们更深地进入到茶的世界,这是一个人与物不分离的世界。

但是仅有对物的依靠还是不够,喝茶并不是独自一人的世界,即使是明代茶人拒绝众饮的情况下,还是要求二三人对酌。台湾的紫藤庐主人周瑜发明了自己的“正静清圆”的茶道,他说:“这是我个人对传统文化,对自然美学的体会实践,在闽南茶道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具有人格蕴涵的茶道。与日本的茶道‘和寂清静’相去甚远,我觉得这是很中国的茶道。”

周瑜对中国文化深入研究后觉得,中国茶道绝不应该照搬日本。就拿“寂”来说,他们要的是寂灭是佛教思想,中国茶道里其实没有这个东西。中国茶道,追求的是另一种愉悦,喝了茶,身体清了,精神松快了,茶友互相沟通,大家共同有机会享受这泡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通过茶可以领悟到自然之美好,也能领悟到茶世界如何抵抗外界喧嚣,这是周瑜所追求的中国茶道境界。

事实上,每个茶人都可以创造中国自己的茶道。在日本,我们反复征询每一位茶人:中国的茶道能复兴吗?有两位的回答特别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是熊仓功夫,他说,日本茶道是从规矩到心,你每日要按时做各种事情,奉行茶道的时候要一丝不苟,最后可能修行成功,成就了自己的茶道。而中国正相反,中国茶道是从心到规矩,是心里想明白了,再随手做出各种动作,这个特别难。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可能复兴茶道,你们有大量的茶种、有无比丰富的茶器、有那么辉煌的历史,这个心的完成,只是时间的事情”。另一位回答我的,是京都建仁寺的方丈云林院宗硕,他说:“茶道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可能都是瞬间的,像你们唐、宋时期的茶道,我们的千利休茶道,但是樱花不也是这样吗?一年365天都不开放,只有10天灿烂无比。当然可以期待中国茶道的再次复兴,因为土壤在那里。”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方寸溢茶香,那些世界上最美好的茶,藏在邮票里



木心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叫做《从前慢》。

“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今时代,一切皆快,但小仙依旧向往那些从容、柔软、细腻的旧时光。

那时,表达思念的方式质朴又真诚:一封娟秀的手写信笺,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就能将我们的情意带到亲爱的人身边。


如今,微信和邮件取代了信笺,邮票的使命也被削弱,但邮票附带的文化价值,却是从未改变过的。

而茶邮票,更是邮票家族中一种雅致的存在,用一方纸片,容纳下茶的万千风华。


一枚小小的茶邮票,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包含在方寸之中。

看一枚茶邮票,就是看茶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01

中国的茶邮票

信封上的千年大茶树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以茶为主题的邮票自然有很多。


1997年4月8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以茶为主题的特种邮票。

全套4枚,编号为1997-5,内容分别为茶树、茶圣、茶器、茶会,着重表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第一枚是千年大茶树。

是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的一棵高11.8米、树围9米的千年大茶树,是“茶树原产于中国”的重要证明。


 

第二枚“茶圣”。

图案是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的陆羽铜像。

邮票上的陆羽,纶巾长衫,脚踩麻鞋,手执《茶经》,左手托茶碗,神情专注而执著。



第三枚“茶器”。

图案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鎏金银茶碾,从中可窥见唐代宫廷茶道的庄严、细腻和华美。



第四枚“茶会”。

茶会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常见形式。

这枚邮票的图案,出自明代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描绘了画家与朋友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边煮茶品茗、赋诗唱和的情形,表现了古代文人追求清静、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1996年,中国澳门发行了一套小型张邮票《中国传统茶楼》。

将茶楼内的特色饮食和茶客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萧,展现了昔日港澳等地的茶楼风光。


该套邮票展示了澳门老茶楼“醉茶轩”里,茶客们喝茶(龙井)、饮茶(寿眉)、叹茶(红茶)和泡茶(普洱)的茶味生活,主题鲜明,寓意深远。



2001年,中国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四枚的“香港茗艺”邮票。

介绍了香港流行的饮茶文化,展示的图案分别为冲泡功夫茶、调港式奶茶、港式饮茶特色和茗艺之乐。


除此之外,这套“香港茗艺”邮票还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艺,邮票能够散发出茉莉花茶的芬芳,是世界首枚带香味儿的邮票。




02

日本的茶邮票

静冈八十八夜



1990年,日本静冈发行了一枚茶邮票,名为“八十八夜·静冈县”,图案是绿色的茶田,富士山和采茶女。



八十八夜,是指每年从立春以后的88天,立夏前夕春夏交替的节点。


这个节气开始,气候逐渐趋于平稳。这之后的两三周内,是采摘茶叶的好时节。

在日本,八十八夜这个时节,就是全年茶叶生长最丰沛、最适合采摘的基准时间。


1991年,日本平成三年,为了纪念茶道传入日本800周年和将茶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荣西禅师,日本政府特别发行了一枚茶邮票,图案是日本抹茶茶具与盛开的茶花。



荣西禅师,日本佛教临济宗初祖,日本茶道初祖,宋朝时曾东渡中国,学习佛法。

在第二次入宋四年零四个月后,于1191年回国,并带回茶种,从此开启了日本的种茶历史。


1211年,荣西禅师写成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被后人尊称为日本“茶道初祖”。


1997年,日本静冈再次发行采茶主题的邮票,名为“采摘茶·静冈县”,展示静冈茶农采茶景象。



静冈,是日本的产茶大县,自古就以种茶为主要经济来源。

直到今天,日本全国依然有80%的茶叶产自静冈。



03

斯里兰卡茶邮票

戴纱巾的采茶女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

在亚洲,斯里兰卡和中国一样,为世界四大产茶大国之一,茶叶,是斯里兰卡的重要经济支柱。


1967年,为了纪念茶叶进入斯里兰卡100周年,政府发行了以茶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除此之外,斯里兰卡还发行过采茶主题邮票。

邮票上,斯里兰卡妇女身着传统服饰在茶田采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04

美国的茶邮票

波士顿倾茶事件



欧美大国中,美国与茶的渊源也是够深的,茶叶甚至直接推动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建立和诞生。

因此,在美国人眼里,茶叶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3年,为纪念“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200周年,美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展示了北美人民抗击英国殖民暴政的历史进程。


►备注: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的政治示威,因北美被殖民者不满英国的统治,当地居民塞缪尔·亚当斯率领60名自由之子化妆成印第安人潜入商船,把船上价值约1.5万英镑的342箱(约为18,000磅)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来对抗英国国会,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4月19日,北美独立战争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第一枪。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后来,美国在已经废弃的茶叶码头上专门立了一块碑,用来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05

俄罗斯茶邮票

家家都有的大茶炊



在俄罗斯,第一枚茶邮票的发行,要追溯到1951年。

那一年,俄罗斯首次发行茶主题邮票,内容是茶园中,几位采茶姑娘背着背篓采茶。



1989年,俄罗斯再次发行采茶主题邮票。

邮票图案为格鲁吉亚画家绘画,几位传统俄罗斯女性身穿长裙,在茶园中穿梭。



同年,俄罗斯还发行了一套以不同历史时期的茶炊为主题的邮票。


茶炊,是带有俄罗斯特色的饮茶工具。

1638年,茶从西伯利亚传进俄罗斯,就逐渐成为俄罗斯人民日常生活的饮品。

这套邮票的主题,就是俄罗斯人民饮茶使用的工具——茶炊。



茶炊,即茶汤壶。

在封建时代的俄罗斯,不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茶炊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饮茶器具,俄国人赞美茶炊为“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无茶炊则不算饮茶)”以表示对茶炊和茶文化的尊崇和喜爱。


在一般的俄国人家中,通常要备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使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招待宾客的时候才启用。

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有的人家还专门辟出一间"茶室"来收藏茶炊。


茶炊通常为铜制。

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每次使用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06

其他国家、地区的茶邮票



文达(非洲南部国家)关于红茶生产的邮票☟



印度妇女身着传统服饰采茶的邮票☟



1992年,罗马尼亚发行主题为“雕花茶具”的邮票☟



1839年,匈牙利发行的“茶壶与茶杯”主题邮票☟



泰国发行的“功夫茶具”邮票☟



1996年,坦桑尼亚发行的小型张邮票,纪念“96中国上海茶文化节”☟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漂泊并扎根于世界各地的的茶叶邮票,记录了各个国家的历史与茶故事。


那一枚枚邮票之上,是大千世界不同的风景。

文化、历史、典故……贴着邮票盖着邮戳的信笺到达的那一刻,收信的人,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