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人生如茶茶叶专卖店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从“烟山”走到北京的老茶人 ——记新昌茶人赵中槐

“大佛龙井”是新昌农产品的一张“金名片”,连续13年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2021年品牌评估价值到达47.74亿元。可当你打开这张金名片,“名茶第一镇”——烟山,就会跳入你的眼帘。

说起“烟山”,新昌本地人都会知道,“烟山”系今日回山(含双彩)之美称,相传回山(乃新昌最大的台地)因四围皆山而古称围山,历代相称衍化成“回山”两字。此地每当夏秋早晨,山谷中层云叠出,经朝阳照射,状如彩烟,故又俗称“烟山”。步入烟山腹地,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碧翠欲滴的茶园,把这块一百十多平方公里的台地点缀成了茶的“绿洲”,将这灵山秀水织就一幅泼墨浓重的以茶为主的山水画卷,将尘世的喧哗与人心的浮躁都挡在了山外。

烟山人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耕读传家”的烟山精神,沿袭成“父耕子读”的良好民风,如一潭清澈的水流在烟山大地静静地流淌!由此,从烟山走出来的名茶名人层出不穷,茶叶经营人才荟萃,在新昌中国茶市和省内外经商的茶人队伍,其中五分之二来自烟山。我们今天话题重点要叙述的是从烟山走出一批茶人中的一位老茶人——赵中槐。

赵中槐,烟山上库村人。很多人都说赵总很“牛”,经与他深聊,他是很“牛”,他不但有一股“牛”劲,也有“牛”的资本和实力。

走出烟山 从事茶叶经营

1985年,正是新昌大佛龙井研发起步阶段,烟山(今回山)是新昌县茶叶主产地,号称“名茶第一镇”。赵中槐就以他敏锐的商人头脑,置身茶叶经营,是当时新昌屈指可数的几位茶叶经销商之一。开始他只是少量的返销,获利并不多。他走村串乡与茶农接触后,深觉每逢春茶季节,茶农采摘、炒茶、卖茶非常辛苦,为了炒制一流的名茶,他们日采夜炒彻夜不眠,一双双手掌挂满了血泡。但茶叶却是烟山茶农创收致富的绿色产业。他也感到,随着新昌大佛龙井生产量的逐步增加,如何将从烟山茶叶卖到大中城市,才能解决大佛龙井的销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火热年代,政府大力提倡“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闯市场销产品,他背着批量的大佛龙井到上海、北京、广州、江苏、河北、济南等大城市,以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发挥“四千精神”,推销大佛龙井。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积累了经销茶叶的经验,也摸清了新昌的高山龙井深受大城市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是因为新昌大佛龙井是高山龙井,具有独特的高山香气和超高的性价比。

历经艰辛 闯荡北京茶市

1995年他被回山供销社聘任,在北京北下关开设的绿茶专卖店任总经理,次年又受聘于新昌县名茶公司,在北京文化街成立浙新龙茶叶公司并任总经理。

1998年,赵中槐遭遇了人生道路上一次重大转折,因新昌县名茶公司对北京的茶叶公司歇业不再经营,赵中槐面临着回新昌还是留北京继续创业的抉择。回新昌,有人脉也有基础,过日子不成问题,留北京,虽已闯荡了二三年,但无亲无故、无依无靠,生存面临挑战。赵中槐又以一股不服输的牛劲,他选择了留北京。他向朋友借钱,在北京马连道茶城开设了自己的茶叶公司,并仍然取名“浙新龙茶叶有限公司”。

情怀于心,必是精神抖擞,满腹壮志,内心力量油然而生。几年风风雨雨的茶人经历。也让赵中槐深深体会到:人生如茶,无论是谁,若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只有经历了人世的冷暖,就像翻滚后的茶叶,慢慢沉落到杯底,用沉默作为微笑的表情,而那杯茶水也像人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或不友善。

众所周知,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也是我国茶叶主要集散地之一。北京马连道茶城大多都是来自产茶区的茶人在那开设门市,也有一些商人转行经营茶叶生意,可谓是茶叶品类众多,茶商竞争激烈。而新昌的大佛龙井还刚刚迈入产业化发展的阶段,品牌的知名度还不是很响。赵中槐夫妇在经营上也没什么特别的诀窍,但他们始终“坚持三个不变”,坚持一个品牌,那就是大佛龙井,不冒牌充假;坚持一个品质,茶叶品类再多,不以次充好;坚持一个诚信,货真价实,不乱标价格。他们夫妇俩凭着“坚持三个不变”,在马连道茶叶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年的打拼,他们拥有了丰富的资源、人脉、资金。并于2005年开设了北京新昌大佛龙井01号专卖店,销售额一年比一年高,大佛龙井在茶城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浙新龙茶叶有限公司被评为马连道中国特色商业街“十强”。大佛龙井“江南大佛龙”品牌荣获北京马连道第六届茶叶节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

返回家乡 走一体化之路

茶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赵中槐说:茶,是一道光,茶,也是一席凉风,它照亮我灰暗的刹那,轻抚去面上沾染的浮尘,直抚心底,漾开心底的涟猗!如果茶的人生是一种情怀,那我们就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事物,带着激情去生活。

赵中槐就是这样带着一股牛劲,怀着一种情怀,抱着一腔激情,脚踏实地走着他的茶人生。

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城,大佛龙井的品牌站住了脚,浙新龙茶业站住了脚,赵中槐一家在北京也落了户,妻子经营专卖店,他负责采购茶叶,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一年的收入也较为乐观。女儿赵镔从小在北京读书也受父母的影响,爱上了茶,独自在马连道茶城开设茶门市店,儿子赵权接过父辈的产业,用他年青人的思路做起了茶的抖音直播达人。

但安逸的生活并不是赵中槐想要的,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客户,想到的是家乡的茶叶绿色化与大城市市民喝上放心茶的直接衔接,想到的是让家乡的高山好茶大佛龙井的品牌品质越来越响。2003年,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在城南乡八寺山承包了茶园350多亩,创建了浙江省新昌县江南大佛龙茶厂。

茶园海拔500到600米,与全国重点寺院大佛寺和著名影视风景区七盘仙谷毗邻,远离烟尘,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清洁,生态条件好。红壤夹沙土,土质透气性好,生产的茶叶鲜爽度非常高,回甘极好。茶园内种植一万多株桂花树,桂花盛开,满园芬芳,是县城拥有桂花树最多的茶园,近年来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桂花树下布满珍贵的龙井老品种。园内除了桂花遍布,还有红枫、杜鹃、金樱树,梨树等等,各种野树和果树,和茶树相伴相生,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茶园茶叶只采摘春茶一季,不过度开采,为保证春茶最好的营养物质和出芽肥壮,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其他时间施有机肥,防涝、防旱,修剪管理等工作,让茶树渡过六个月休眠期,对老茶树加以重点保护。因桂花和茶树套种,茶叶滋味更加醇厚丰富。每年春天,茶园组织采茶踏青,观光品茗,吟诗笔会,接待国内外来宾。茶园生产的龙井、天姥云雾、天姥红,一部分出口美国,欧洲捷克等国家,外国人也很喜欢。茶园曾组织茶人开启全国线上线下青年茶人茶会联席。被中华茶人联谊会授予“全国青年茶园001号”,深受青年茶人喜爱。

茶厂拥有标准化厂房2000多平方米、各种手工电动炒茶锅、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及各种名优茶生产线,是一家软硬件一流的现代化茶厂。茶厂以“倡导绿色消费,享受健康人生”为宗旨,崇尚绿色,生态,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力求质量精益求精,坚持生产优质茶叶。年产大佛龙井、天姥红茶、云雾绿茶等系列产品11000多斤,产品远销北方市场和欧洲国家,多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江南大佛龙品牌先后荣获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2006年被授予“县标准化加工厂”、“县龙头企业”和“浙江省省级示范茶厂”。经过10多年的努力,赵中槐实现了他茶叶生产绿色生态化,茶叶品牌产销一体化的理想。

当笔者问起赵中槐36年的茶人生,最深的感想是什么?赵中槐深有感触地说:我每天的生活都与茶有关系,休闲忙碌都会与茶有关。茶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茶的人生是充实的,有茶的生活是快乐的!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好好弘扬我们新昌大佛龙井的茶文化,让更多人来了解认识大佛龙井茶文化的内涵,并因此爱上茶文化,爱上大佛龙井。他还说,茶文化有着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提升整体气质,陶冶性情,培养精神内蕴的作用。一句话“与茶结缘”,重识生命的灵动和生活的契机。

出品:中国大佛龙井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活力 ——记新昌茶人周焕忠的创业史

自90年代末开始,随着新昌大佛龙井茶产业的迅速发展,新昌有很多茶农跳出新昌,到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江苏、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开设大佛龙井专卖店。新昌茶界也众所周知,在西安有一位新昌人卖茶20多年了,茶生意做得很大,他叫周焕忠,是新昌镜岭镇建国村人。

今年2月底,我乘参加在咸阳召开的全国茶业经济年会之际,联系了这位新昌茶人。在西安机场他专程赶来接机,见面给我的印象,留着一个很时尚的发型,笑嘻嘻的一口新昌普通话音。他说2023年的新茶陆续开始上市,他已经开始忙碌到产茶区订购新茶,听说我们家乡有人要到咸阳开会,他昨天从茶区特意赶回来迎接我们。

在咸阳和西安的三天中,我们和周焕忠聊得比较多,他为人很憨厚耿直,也不太善于言谈,但聊起如何做茶叶生意他却是滔滔不绝。

因为太穷,他要闯天下

他说,他的家乡建国村,是原来的安山乡,是新昌最穷的一个山区乡。因为山的坡度大,土壤不适合种粮,有地也不能种粮。在计划经济年代,村里人全年靠吃国家返销粮生存,经济收入的来源靠山上的茶树采炒成几元一斤的珠茶谋生,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家家都是贫困户。那个年代村里的强劳力,基本上都跑到江西修路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维持生活。他们家兄弟多,也是过着能吃饱饭就感到很幸福的日子。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脱贫,县里动员茶农开始茶叶品种“圆改扁”的结构调整,村里人炒龙井茶的人多起来了。周焕忠那年21岁,也在村里学习炒龙井,手艺学到了,但炒出来的卖出去也是个问题。开始他也和其他新昌卖茶的人一样,到杭州、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去开店卖大佛龙井,这样二年的经历让他感觉到,都挤在这些省的大城市,面对同样的客户,你争我夺,生意很难做,必须另辟途径。他有了大胆的想法,到西北地区去看看,就这样他把西北的几个大城市走了个遍,考察的结果是西北人都喜欢喝茯茶、普洱茶和红茶,开茶店的也都是经销这些茶类。

周焕忠以他商人灵敏度嗅觉到,“喜欢喝茶的人肯定会喜欢上绿茶,也会喜欢上新昌的大佛龙井,因为我们家乡的龙井茶生长在高山,海拔较高,香气浓郁,滋味甘醇,只要喝过都会上瘾的”,周焕忠一脸自信的表情诉说着他初来西安市打开大佛龙井销路的经历。就这样,他和他老婆一起在西安租下了商铺,开设了“小周大佛龙井专卖店”,开始了他在西安的茶天下。

因为有苦,才能磨砺自我

我们常听人说:好茶总是先涩后香,人生总是苦中藏乐。先甜者,往往后苦,先苦者往往后甜。这些话,也真是周焕忠的人生写照。

周焕忠夫妻,虽然在西安租下了店铺,开张营业,但生意并非如周焕忠所想的那么顺利。在西安这块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首先要招揽顾客。老婆守店,周焕忠不分昼夜、马不停蹄的奔波在西北地区各大城市的茶市茶店,推销大佛龙井。周焕忠聊起这个过程时,他深有触动地说,头二年推销大佛龙井,人家都不知道大佛龙井,也不认可大佛龙井。加上他是一口带有浓浓新昌乡音的普通话,西北人都听不太懂,但看他一脸诚恳憨厚的样子,也都会留下他送的大佛龙井茶样,帮助他推销大佛龙井。创业的开始是艰难的,在外奔波,饿了,面包就着矿泉水充饥,累了,就在来回的客车上打个盹。在周焕忠推销大佛龙井的过程中,也让他更进一步了解了西北人对茶的各种喜好和消费水准。他就根据西北人的特点和偏好,购销适销对路的大佛龙井和其他茶类。就这样,周焕忠不惧艰难不怕困苦,在西安慢慢打开了销路。他说,头二年,虽然艰辛,但并没有亏损,这让他信心倍增。

聊到这里,周焕忠告诉我们,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一定会苦一阵子。所以,苦不是坏事,是考验是磨砺,更是完善和丰满自己的一个必须的过程。

也是这艰辛的磨砺,让他摸索出了经销茶叶的经验:要赢得客户,除了诚信是本以外,关键还是要有受市场欢迎的好品质的茶类品种。当我们问起,我们到你的店铺,看你不但只是做大佛龙井,也在经销其他茶类。周焕忠笑着告诉我们,这也是我在西安创业过程中的一个挑战和磨砺。刚到西安经销茶叶,我只经销大佛龙井茶。龙井茶是绿茶也慢慢被西北人接受,但绿茶的季节性太强,上半年忙碌后下半年就呈现了淡季,我是在西安的大城市开设茶叶批发销售,在销区,经销单一的龙井绿茶,生存不成问题,但要吸引更多的客户,让客户到他的店铺购进龙井茶的同时也能购销到他们需要的茶类,给他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能减少他们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扩大我的客户群体,才能使我的生意越做越大。

“我来自大佛龙井茶的主产区”,周焕忠接着告诉我们,在他出外做生意前也掌握了龙井茶的一些基本知识,但对普洱茶、白茶、红茶和陕西茯茶却是缺乏了解,几乎一窍不通。周焕忠笑着说:但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不懂没关系,“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句话是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教导我们的,我跑普洱茶产区拜师学习普洱茶的工艺、到白茶产区了解白茶的特点、到四川、到湖南、到福建、到贵州等产茶区学习不同茶类的知识和技能。一年之中没给自己一点空闲,一年四季都奔波在不同的产茶区。

2017年-2022年,周焕忠在西安市又开设了2家连锁直营店,也连续在陕西、福建、云南开设了3家经销茶叶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周焕忠的年茶叶经销额已近四千万元。他不但是在西北市场经销大佛龙井量最大的经销商,也是在西安茶叶市场经销量最多的茶商之一。

2023年5月,“小周茶叶品牌集合部”与“新昌县群星茶业有限公司”牵手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小周茶叶经销公司”的连锁店,开设“百鸟峥茗”牌大佛龙井销售专柜,开始迈出了大佛龙井企业品牌的营销模式,对提升大佛龙井品牌的标准化以及品牌价值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因为要赢 必须抱团创新

生活就是这样,由于热爱工作,就能忍受寂寞。生命就是这样,由于自我锤炼,就能跨越枯燥。人生就是这样,由于打动自己,就能全情付出。

周焕忠闯天下的经历,让他懂得了,要做成一件事,不但要用心去做,更要用情去付出,才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他的生意做大了,但面对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尤其2020年至2022年三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消费市场,茶叶市场经销量受到冲击。周焕忠开始思考他的营销方式,夫妻开店,能过上一般较宽松的日子,但不能走得更稳更远。招聘员工一起做,但现代人都有个通病,焦虑感。尤其进入社会后的年青一代。为了个人的得与失,更多的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难以实现而焦虑。周焕忠说,现代的年青人追求的利益更直接更讲实惠。为此,周焕忠决定改变原来的雇佣关系,创新经销模式,让来他公司工作的员工都拥有经销股份,除了固定的工资和销售提成工资以外,让他们投资一定的资金,把公司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让他们不但有稳定的收入,也让他们享受经销的红利。

这个新的经销模式实施后,周焕忠的公司明显提升了业绩,员工由原来的被动打工到主动出力创业绩,从求稳收入到创绩增收的努力工作。在疫情冲击下的茶叶市场,周焕忠的公司不但没有下降茶叶的销售业绩,反而逆势而上创出佳绩。用周焕忠的话来说,要想多赢,必须抱团,要想稳赢,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创新营销手段,共赢是现代营销的趋势和方向。

周焕忠在西安经销茶叶已经整整的20多年了,他也由青年迈入了中年,儿子在西安生也在西安成长,现在在加拿大求学。聊到这里,周焕忠深有感触的说,他吃过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苦中有乐,苦中有情,苦中有甜!这个乐,是他创业虽苦,但苦结成了果,是茶让他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个情,是他人在异乡,虽在陌生的城市,但是“茶”为他和陌生人之间搭起了一座友情的桥梁。无论是否相识,在饮茶的“推杯换盏”间都能结下情谊。高朋满座茶香四溢,情谊跃然于茶杯中,喝茶交友远比酒肉朋友来的真诚;这个甜,是他有一位贤惠美丽善良的老婆,老婆是他家乡临县临村的一位姑娘,当年嫁给他没有嫌弃他家的贫穷,他要到西北创业,她不但鼎力支持,还毅然相伴在异乡与他一起吃苦一起创业,从没有半句怨言和丝毫牢骚,周焕忠很知足也很幸福!

是茶,练就了他过人的机智和敏感;是茶,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是茶,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活力!

(作 者:陈 霞)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人的情怀 ——新昌茶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人物纪实

茶,是有品格的。不管生长的土地贫瘠或肥沃,经受的气候优越或恶劣,他们总能扎根生长,向上向下,终究长成一片绿,结出一段香,凝成一缕韵。茶,亦是有坚持的。若为天朝上国的贡品,便在高贵中不忘澄明;若为贩夫走卒的饮品,便于质朴中求得高贵。境遇怎样变,不变的总是纯然初心。茶的品格,茶的坚持,润泽了爱茶人清雅的心灵,也造就了茶人的情怀。

我和茶的缘分,是在98年3月我调任新昌县农业局长时开始的。虽然我在农村经历过知青生活和担任过乡镇干部,但对农业生产技术全然就是一个门外汉。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我经常和农业技术专家下基层了解种植业、养殖业、农经、农机等情况,也经常同茶叶专家一起跑茶园爬茶山,了解茶的品种、栽培、加工、分类、品鉴和冲泡等许多关于茶的知识,让我慢慢的喜欢上了茶。2005年1月我调到县政协担任农业农村工作专委主任,兼任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职务,也没有和茶断缘。2008年1 月,因工作需要,我被委派到中国茶市负责茶市日常管理工作,直接与茶农和茶商打上了交道,一干就是整整11个年头。2019年6月到县名茶协会担任了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经常和茶专家、茶企业家接触,学到了更多的茶知识。

整整25年,我学茶、识茶、惜茶,与茶结缘。体验了茶专业人员对茶科技孜孜追求的执着;目睹了茶农起早摸黑采茶、炒茶、卖茶的艰辛和数着卖茶得来钱后的喜悦;看到了茶商起早收茶、筛茶的艰苦和每天忙碌打包寄运到销区客户的兴奋;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茶产业的发展给茶农带来了真正的收益。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茶人生,也见证了我们新昌茶产业的发展历程。2010年我被评为县级优秀党员、2014年荣获”中国茶业行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荣誉。

(2013年4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尉健行视察中国茶市)

我已有66周岁了,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歇下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了;也有人不理解,都这个年纪了,还这样忙忙碌碌的,为了啥呀?岂不知,一旦和茶结上缘,那是一种如痴如迷的情结,那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如果说“致青春”是当下比较时尚的词汇的话,那么“致一物”就是我最深情的表白。因为在与茶结缘的岁月里,茶的清香,让我淡泊明志,茶的雅韵,让我品尽人生如茶沉浮的百般滋味。如果能够明白:人生从来都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真有,那就绕过去。或许不会再如此焦虑。细想过去,那些曾以为天大的事情,到如今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云淡风轻,只是当时年少气盛,涉世未深。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生活如茶,短暂的沸腾过后,便是细水长流,即使再轰轰烈烈,已抵不过最后的沉寂。

在此,我叙述与茶的情怀,更是要叙述我与茶结缘过程中,那些对新昌茶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

我们知道,在中国,产茶的地方很多,产茶出名的地方却很少,也很难,“西湖龙井、“碧螺春”和许多名茶都用了几百年。而新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仅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硬是把“大佛龙井”做出了名,获得国际金奖三十几个。新昌茶园15.3万亩,产业链总产值已达到了92亿元,成为茶界的“黑马”。以致被全国茶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新昌模式”。

“新昌模式”的成功之道——是五个“领先一步”。即:领先一步“圆改扁”产业转型;领先一步创建市场解决卖难;领先一步注册商标创立品牌;领先一步“四两拨千斤”政府主导;领先一步“三产融合”打造茶业全产业链。

那么“新昌模式”的成功之路——就是“五个一”。即:有一支前赴后继的科技队伍;有一帮与茶结缘的茶团队;有一批不折不挠的茶业企业家;有一个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党委政府;有一群爱茶的茶文化传播者。

茶科技 推进茶产业成功转型

新昌是浙江东部的一个山区县,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总面积不过1200平方公里,是浙江茶叶的主产区之一,是国内出口“珠茶”的生产基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茶叶市场开始放开,传统的“珠茶”销路不畅,原来“只管种,不管卖”的茶农陷入了“卖茶难”的困境。新昌县委、县政府及时地提出了调整结构“圆改扁”的战略性举措,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安排能手,培训茶农掌握炒制龙井茶的技艺。在这些示范点制作出来的茶叶,被国家茶叶监督检测中心评为浙江龙井茶的极品。此后,农业部门的茶叶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在全县全面铺开了“圆改扁”的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500多期,培训了5万多人,形成了一支有10万多人的“圆改扁”生产、采摘、制作队伍。43万总人口中,有18万人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当全国茶产业的战略转型刚开始起步时,新昌已完成了人员培训和茶园改造的关键一步,使茶农、茶园成了为“大佛龙井”崛起而储备的战略性资源,为“大佛龙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昌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区变富了,茶农收入大幅增加,大佛龙井也成为新昌的一张金名片。在这过程中,新昌农业部门的一支茶业科技队伍对茶叶技术孜孜不倦的探索,茶科技人员一批退休又一批批接上,名茶科技始终处于茶产业发展的领先水平,在新昌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进作用。

这里先说一下第一批茶技人员。程兆敏、凌光汉、史庭智、徐林波四位都是县农业局最早的茶业科技工作者。凌光汉与程兆敏是新中国第一批培养的茶技人员,五十年代初就来到新昌从事茶技推广工作,他们也是亲自参与茶产业转型的建设者。

(2013年4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纪委书记尉健行视察中国茶市)

我已有66周岁了,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歇下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了;也有人不理解,都这个年纪了,还这样忙忙碌碌的,为了啥呀?岂不知,一旦和茶结上缘,那是一种如痴如迷的情结,那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如果说“致青春”是当下比较时尚的词汇的话,那么“致一物”就是我最深情的表白。因为在与茶结缘的岁月里,茶的清香,让我淡泊明志,茶的雅韵,让我品尽人生如茶沉浮的百般滋味。如果能够明白:人生从来都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真有,那就绕过去。或许不会再如此焦虑。细想过去,那些曾以为天大的事情,到如今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云淡风轻,只是当时年少气盛,涉世未深。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生活如茶,短暂的沸腾过后,便是细水长流,即使再轰轰烈烈,已抵不过最后的沉寂。

在此,我叙述与茶的情怀,更是要叙述我与茶结缘过程中,那些对新昌茶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和事。

我们知道,在中国,产茶的地方很多,产茶出名的地方却很少,也很难,“西湖龙井、“碧螺春”和许多名茶都用了几百年。而新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县,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仅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硬是把“大佛龙井”做出了名,获得国际金奖三十几个。新昌茶园15.3万亩,产业链总产值已达到了92亿元,成为茶界的“黑马”。以致被全国茶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新昌模式”。

“新昌模式”的成功之道——是五个“领先一步”。即:领先一步“圆改扁”产业转型;领先一步创建市场解决卖难;领先一步注册商标创立品牌;领先一步“四两拨千斤”政府主导;领先一步“三产融合”打造茶业全产业链。

那么“新昌模式”的成功之路——就是“五个一”。即:有一支前赴后继的科技队伍;有一帮与茶结缘的茶团队;有一批不折不挠的茶业企业家;有一个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党委政府;有一群爱茶的茶文化传播者。

茶科技 推进茶产业成功转型

新昌是浙江东部的一个山区县,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总面积不过1200平方公里,是浙江茶叶的主产区之一,是国内出口“珠茶”的生产基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茶叶市场开始放开,传统的“珠茶”销路不畅,原来“只管种,不管卖”的茶农陷入了“卖茶难”的困境。新昌县委、县政府及时地提出了调整结构“圆改扁”的战略性举措,由专业技术人员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安排能手,培训茶农掌握炒制龙井茶的技艺。在这些示范点制作出来的茶叶,被国家茶叶监督检测中心评为浙江龙井茶的极品。此后,农业部门的茶叶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在全县全面铺开了“圆改扁”的培训,先后举办培训班500多期,培训了5万多人,形成了一支有10万多人的“圆改扁”生产、采摘、制作队伍。43万总人口中,有18万人从事茶叶及相关产业。当全国茶产业的战略转型刚开始起步时,新昌已完成了人员培训和茶园改造的关键一步,使茶农、茶园成了为“大佛龙井”崛起而储备的战略性资源,为“大佛龙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昌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区变富了,茶农收入大幅增加,大佛龙井也成为新昌的一张金名片。在这过程中,新昌农业部门的一支茶业科技队伍对茶叶技术孜孜不倦的探索,茶科技人员一批退休又一批批接上,名茶科技始终处于茶产业发展的领先水平,在新昌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进作用。

这里先说一下第一批茶技人员。程兆敏、凌光汉、史庭智、徐林波四位都是县农业局最早的茶业科技工作者。凌光汉与程兆敏是新中国第一批培养的茶技人员,五十年代初就来到新昌从事茶技推广工作,他们也是亲自参与茶产业转型的建设者。

(原茶叶科技人员史庭智培训龙井炒制技术)

(原农业局茶叶站科技人员程兆敏)

(原农业局茶叶站科技人员 凌光汉、徐林波)

第二批茶科技人员,都是60后科班毕业的,他们专业性强,工作认真负责,在新昌茶产业转型、提升的关键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孙利育,原新昌县农业局茶叶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全国农村优秀人才,浙江省人大代表,2020年被评为全国茶产业发展领域“杰出中华茶人”。自1982年浙江农业大学(现为浙江大学)茶叶系毕业后,已在新昌茶叶总站工作了40年,经历了新昌茶产业崛起的全过程。“一片叶,一生情”是她对新昌茶产业奉献的真实写照。

(茶叶站研究员孙利育)

周竹定,92年毕业于浙农大(现浙江大学)茶学系,现任县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话语不多,但做事细致。记得2000年浙江省农业厅经济特产管理局在新昌西山茶叶良种场创办了浙江省茶树良种示范场,示范场面积要从原先不到200亩的茶园扩大到800亩以上。我与周站一起到西山茶场具体负责山地征用、良种引进的工作,在与农民征用山地的工作中,其中的艰难和辛苦真的是无法描述。整整10个月,他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身前往西山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在茶山,他和茶叶站科技人员一起现场指导茶树种植、茶园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每天傍晚下班回到家已是黑天灯亮,为顺利建成浙江省茶树良种示范场付出了辛勤汗水。2015年6月担任茶叶站站长以后,带领茶叶站的技术人员积极争取实施茶叶科技项目12个,发表科技论文23篇,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8项。特别是近二年他把主要精力倾注在《新昌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新昌县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二个省级项目实施,为新昌茶业数字赋能、创新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任县茶叶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周竹定)

茶叶站还有一位高级农艺师王士钢,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做事踏实,专业技能水平高,特别是新昌高端天姥红茶的研制和开发,他付出了很多心血,每到红茶生产季节,他的身影就会穿梭在各茶企的炒制车间,亲临一线培训指导。为了研制出新昌天姥红茶的高端优质茶,他吃住在新昌海拔700米以上的雪溪茶山,从品种试验、青叶采摘、摊青萎调、揉捻发酵、手工烘烤等各道工艺都是他亲自掌舵。雪溪茶业生产的“雪里红”天姥红茶荣获2019年世界红茶产品质量大金奖。

(王士钢和专家一起评审大佛龙井茶)

茶业科技人员青出于蓝而胜蓝,目前后来陆续入职的在职人员还有黄琳、陈小媛、胡双、白家赫、袁海艳等,他们不但年轻有为,文化素质也较高,呈现后继有人。

就是这样一支前赴后继的科技队伍,每年几十期的给茶农技术培训,促使茶农的技能素质不断提升,全县茶农受过正规培训的累计4万多人次,其中获得《制茶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000多名,已形成了一支既会种茶又会加工与具有一定的茶技知识10万人的茶农大军。为新昌茶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茶团队 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

新昌茶产业发展除了上面我提到的茶科技队伍,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昌拥有一个对茶叶情怀浓厚的大团队,默默无闻为新昌茶产业作出贡献。

首先要提的是多年为新昌茶产业默默奉献的原政协副主席袁振华,他从2007年开始担任了新昌县名茶协会会长和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长。16年来,他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与省内外的专家部门对接,他不辞辛苦,奔走联络;哪家茶企有困难有问题需要他出面解决,他不厌其烦,积极协调;凡是茶商有实际难题需要他帮忙,他不推不拖,热心帮助;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浙东名茶市场搬迁到中国茶市期间,他不负重任,针对搬迁中的难点难题,有谋有略做好政策落实工作,有些茶商对搬迁存在顾虑,他耐心细致做好茶商的思想工作。

在他担任名茶协会会长期间,配合做好浙江省两届十大名茶的评比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主持“大佛”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于2011年5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行政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浙江省龙井茶类唯一获得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参与编纂《新昌茶经》,主持编辑大佛龙井画册,支持《天姥茶话》上下集的发行工作;举办“中国科学饮茶、七彩人生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宣传《科学饮茶》;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校区活动,多次到南岩小学、南明小学举办“茶文化诗歌朗诵会、茶知识普及”等活动;会同社保局、农业局、职技校等单位开展茶艺培训。2017年10月袁振华当选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县名茶协会多次被省茶叶产业协会评为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在省内外茶界一提到新昌,就会说,向你们袁主席问好!新昌茶界的老少茶人凡说起袁主席为人,都会翘起大拇指对他赞叹不已!都称他是新昌茶团队的“大队长”!

在新昌茶界,有这么一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从不出现在茶业的领奖台上,也从来没有他的事迹报道。他就是一直默默无闻耕耘在新昌茶产业事业中的幕后奉献者——吕文君。

(2006年绍兴茶文化活动吕文君向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等领导介绍大佛龙井)

吕文君,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在新昌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工作,曾任特产站、蔬菜站站长。1999年因工作的需要,他兼任了县农业招展办副主任,专门负责农产品的展示展销。茶叶是新昌县的主导产业,每年都会参加全国各大城市的茶博会、茶展会。23年来,全国各类茶博会都有吕文君忙碌的身影,会前的组织展示的茶产品,会中安排各种大佛龙井品牌的推广活动,他都是亲力亲为,忙前忙后,把每次展示展销会和每场品牌推广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众人调侃他说:你这是不务正业哦!因为吕文君在大学里学的不是茶学专业,也不是市场营销专业,但他为提升大佛龙井的品牌影响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大佛龙井的事件营销活动中他也是主要策划者。2005年4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访大陆,建国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要到北京老舍茶馆以茶会友,新昌县紧紧抓住了这次轰动国内外的媒体报道,吕文君是这次活动的先行者,到北京谋划每个细节,要让连战一进老舍茶馆品尝的第一杯茶就是大佛龙井,要让连战喝到大佛龙井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茶叶的品质到泡茶的杯子以及泡茶的水质水温等每个细节他都一一把关不忽略。这次成功的事件营销,大佛龙井的品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首访中国,抵达广州,“大佛龙井”成为广州《哥德保号百年享宴》的指定用茶;此外还有杭州西湖博览会;老舍茶馆的“大佛龙井”献劳模;邀请京城老字号茶庄老板聚新昌等等事件营销活动,每场都有吕文君的心血和辛勤付出。

新昌县的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第一届是在1996年,2009年后每年一届,到今年已连续举办了15届了。每一届的茶文化节吕文君都是主要策划者。每一年的文化节要有新的创意,每一场的活动要对茶产业有助推作用,从文化节的主题活动到邀请全国茶界领导、专家、重点茶企等,吕文君都是细心策划。每年茶文化节的前一个月,吕文君在办公室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为每一届的茶文化节成功举办作出的积极的作用。吕文君也多次被评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先进个人。

在新昌的茶团队中,有很多值得赞赏的人。除了有茶科技工作者、名茶协会的副会长茶企单位以外,还有历届农业局分管茶叶的副局长陈玉祥、许仲明、章俊等,还有原县名茶协会秘书长赵玉汀,还有一直在为弘扬茶文化不懈努力的《新昌茶经》主编徐跃龙、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新昌学院院长吕美萍、新昌县南明小学校长杨晓琳、新昌县文化馆副馆长潘玉等等,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记述。

(茶团队参加青岛2021浙江绿茶博览会)

茶企业 带动茶产业良性发展

新昌产茶遍及全县12个镇乡(街道),2021年茶园面积达到15.3万亩,茶产量5858.66吨,茶产值13.23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2亿元。全县拥有茶叶企业140多家,经营户613家,大多以生产经营龙井茶为主。有省级龙头茶企2家,市级龙头茶企5家。本书中编辑到有:一个不服输的新昌茶人(千屿茶业张雪江)、用一颗拳拳之心,谱写他的茶人生(雪溪茶业石碧鹏)、新昌茶界的一匹黑马(群星茶业周玉翔)、大佛龙井“西山碧芽”的金牌史(红旗茶业石梦千、石志辉二代茶人)、一个与茶共舞的新昌茶人(澄潭茶厂张铮)、以茶为媒夫唱妇随(国昊茶业丁国统夫妇)、从“烟山”走到北京的老茶人(江南大佛龙茶厂赵中槐)、让大佛龙井香飘冿鲁大地(潍坊天津大佛龙井专卖店经理杨富生)、情系百姓,用心谱写茶人生(乌泥岗茶场吴海江)、从内蒙古走出来的茶叶电商(清承堂茶业池大伟)等等这些专题通讯,都是新昌茶界的佼佼者。

是他们走在前列,领头创建了大佛龙井品牌;是他们坚持品质,为“大佛龙井品牌金名片”夯实了基础;是他们规范标准,有力的带动了新昌茶

产业的良性发展。

茶县长 助力茶产业持续发展

新昌县从“产茶大县”到“名茶之乡”,再迈进了“名茶强县”行列。这是历届政府都把茶产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免费培训、兴办市场、无性系茶树改造补贴,到品牌推广、茶事活动……,在“大佛龙井”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看到政府挺身而出的身影。

农民日报曾有一篇“四个县长“接力”一片绿叶”专题报道,即钱忠鑫的“调整篇”、程晓帆的“科技红”、徐良平的“品牌账”、柴理明的“资本论”,除了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外,新昌四个分管副县长薪火相传,功不可没。四个县长犹如四个接力队员,为了同一片叶子,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对新昌的茶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都称之为“茶叶县长”。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钱忠鑫到县茶树良种场调研茶树品种改良)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委副县长程晓帆与茶企老总全国劳模石梦千探讨生态茶园管理)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徐良平陪同北京老舍茶馆董事长尹智君到长诏茶场考察)

(时任新昌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柴理明主持全国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发布会)

(2015年4月“天姥论茶/新昌现象研讨会在新举行)

至目前,“大佛龙井”已获各种国际性金奖30多次,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了400多个直销店和专柜,新昌县也成为声名远播的“中国名茶之乡”。这是全体新昌人民的骄傲,也是历届党委政府和各级历届党委政府的心血和结晶。在茶产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新昌几乎都出台新政,启迪思路,引领发展,被业界誉为“中国茶业发展的风向标”。

茶文化 促进“三茶融合”发展

“茶产业发展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方面是分工分业,另一方面则是三茶融合发展。”这是本届政府对新昌茶产业发展提出的新思路。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茶叶产业基础比较扎实,不仅规模大,而且品牌响。茶叶加工、茶机生产、茶叶包装设计等在内的第二产业高度发达。新昌又是旅游大县,“江南第一大佛”每年吸引着多达百万游客前来观光。这就为新昌茶业从一产、二产向三产延伸,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三茶融合发展的阶段中,新昌有一群爱茶的茶文化传播者,在促进“三茶融合”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昌茶人专辑》中,我们记述了蔡瑜、吴玉梅、周亚枢三位茶艺师的事迹。这里我要讲述是另一位年轻的高级茶艺师吴莲莲。

吴莲莲,1996年出生,高级茶艺师,新昌县白云文化艺术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全国茶艺师技能大赛个人赛银奖、浙江省“西施美人杯”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获得“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浙江省技术能手”等6项市级以上荣誉。近年来,针对社会上大部分人采用杯泡方法茶汤苦涩味重的问题,她带领白云茶艺师团队对大佛龙井、天姥云雾和天姥红茶采用茶水分离泡法的研究,制定提出科学的泡法和三要素参数(时间、茶水比、温度),并大力倡导推广。同时,针对饮茶方式的多样化需求,带队研发了新茶饮。通过调饮、冷泡、冰泡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饮茶行列,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新颖、新鲜、健康的饮茶方式。并多次在中国国际茶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上进行演示,推广新昌大佛龙井品牌及科学的泡茶、饮茶方法,有效扩大了大佛龙井品牌影响力。她还利用白云书院的平台,走进机关、企业、乡村和学校,对广大茶叶爱好者传授茶叶科普知识,宣传“茶为国饮,科学饮茶,健康生活”的生活理念,吸引更多的家乡人爱茶、学茶、事茶,开启了全民茶艺的新景象。她为人谦和,虚心好学,在业界深得大家好评。

至今,新昌全县已拥有茶艺师近百名,其中高级茶艺师10多名,他们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为弘扬茶文化已形成了一支骨干队伍,推动了名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扩大了大佛龙井品牌的荣誉度与影响面。

“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茶人的性格和追求。一片茶树的叶,落到哪里都是归宿,我们借茶修为,以茶养德,重在践行,贵在坚持;于朴素里高贵,在含蓄处绽放,最终修得收放自如、生命自在;接引一杯茶的智慧,归真生活,传递能量。这是我们茶人的朴实理想,也是一种时代的茶人情怀。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执笔:陈霞)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