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知春茶怎么卖的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你确定你喝的是古树熟茶?

近年来古树熟茶产品层出不穷。什么是古树熟茶?这一概念从何而来?

我想,从鄙视链来讲,古树茶确实因其品质占据茶界首端而备受追捧。如此热门的头部概念对于任何一个善于把握商机的人而言,都是不可错失的良机,于是,古树熟茶一说横空出世。

1、熟茶一窝蜂风靡神州大地,古树熟茶也跟着来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普洱茶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供不应求。

自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代表公司赴广交会交流学习的业务员,发现以发酵后的熟茶为主的普洱茶在广东、香港极具市场和销路,便带回茶样,根据云南各地方实际进行了发酵技术探究,最终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功打入香港、广东等外省市场。在随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普洱熟茶技术逐渐成型,并日益发展。

1973年,熟茶元年。

2004年,经济发展的大潮也淹没了西双版纳勐海,勐海茶厂因此改制,一夜之间,成了吴远之先生的控股的民营企业。吴先生一跃千里,以十余载,铸就全新的大益,并成为普洱茶行业的标杆。(那个时代,普洱茶就是紧压茶。还没有制定普洱茶生茶云南省标,省标大约是2004年开始制定的。)

7572熟茶,是改制前勐海茶厂熟茶的代表作。

改制前的7572,足以作为好熟茶的标杆,诸行业资深人士每次喝毕,赞叹词不绝于口。我也喜欢喝,确实也有一丝简简单单的幸福感。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572的传奇?

原料深度、拼配技术、自然陈放,三者缺一不可。而很显然,7572不可能是古树纯料发酵。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等级制的收购标准体系下,古树茶难于采摘,价格和台地、小树茶相同,不可能被选中。由此可见,作为标杆的7572,极有可能是台地茶、小树茶发酵的拼配产品。

以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作为分水岭,普洱茶在市场上经历了十五年的江湖鏖战,这些产品的价值与意义究竟在何处?

2、古树这一概念的存在

那就从古树这一概念开始说说看。

“古树”二字在官方规定的印刷包装纸上只能以“大树茶”的字样出现。

李文华先生是我很敬佩的资深茶人,其普洱茶的拼配技术叹为观止。他对我说:“大树应该是指西双版纳解放前的茶树。而古树怎么也要有100年树龄。古树被市场认知是一种必然性,由于稀少,如何在产品上标注清楚,各企业不一。”

谁都清楚,除了好的原料,好茶还需精良的生产工艺。

虽然都是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制作工艺却完全不同,这对于茶原料的内涵物质有着巨大的影响。

烟虫这朋友不太地道,毫不留情面,直言:“古树熟茶有,但是非常少。可以说市场上98%以上的古树熟茶是假冒的。”

狗吠之年,老班章搞出了大新闻。现在市面上打的老班章熟茶,是否可信?

有人说这是以边境上的老挝原料制作,生态比老班章更佳,但茶料真是在一口料(纯料)渥堆发酵的吗?

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想看也未必能看得见。尤其是那些蜗居在几千百里之外,靠吹牛卖茶的茶商。

2004年以后,关于熟茶的技术创新,犹如共享单车、滴滴等的发展势头。熟茶发酵,目的在于将具有刺激性的多酚类降解且部分转为多糖类成分,因其分子也经历了微生物的裂解与重组,所以同时增加茶汤中的可溶性糖与蛋白质。整体更为柔和适口,并适合了人体健康机能的需要。

古树茶也具有刺激性的多酚,但由于本身的可溶性糖类蛋白质类,氨基酸类等等物质含量更多,且无机物含量少等原因,发酵后相对口感平衡。而这些对于上好的古树茶而言,生来俱佳,何必再发酵成熟茶?

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制茶人,绝不会做这类“放屁脱裤子”、暴殄天物的蠢事。这只能蒙混少知的消费者。

对于真正的茶人,古树熟茶,很不一般。但喝茶的人,甚至会觉得不算什么。

饮茶,一重香气,其次口感。能品至韵味者,已是有专业素养的爱茶人。更专业者如能辨喉韵,或某茶特有的印记,上升到气韵与体感。

人间普洱,难论真假;品茶论道,最怕虚妄。

3、熟茶有其韵其味合则是好茶

我们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是好熟茶的标杆。

搞清楚了什么是好的熟茶,再来看古树熟茶。先不论古树熟茶这一命题的真伪,就说生茶,生茶在热反应过程中,茶内质的主要成分被大幅度改变,因此,生茶优异,但发酵成熟茶以后就未必表现得那么出色了。

古树茶品质精优,那么古树熟茶是否也都是良茶?

解此问之前,我们想想怎样的熟茶是好茶?以我的经验,香、甜、厚、滑、纯,是衡量一款熟茶优劣的起码标准。

2001年改制前勐海茶厂7572熟茶包装和饼面

改制前勐海茶厂,其熟茶还有散茶,分1、3、5、7、9级,多销往香港、广东等地区。1、3级以精美小木盒子包装,茶量1公斤。其余级别皆以大袋装,易接触空气,湿仓。

我喝不惯湿仓味,香港的普洱茶,只有这味道。你若好奇,可寻机一试。

在广东某茶友心中,熟茶被奉为很正面阳光的茶。

1973年,昆明茶厂的吴启英等人,在考察学习了广东潮水渥堆的基础上,试制出了普洱熟茶。1973年是试制,并没有产品。

熟茶的出现,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普洱茶发酵机理有三:一是通过湿热使多酚类降解。二是利用了自然的微生物对茶叶进行了分子裂解,从而使它变得更符合健康取向。三是通过养堆拼配和菌作用等实现分子新的聚合重组,使口感上变得更细腻醇厚适口。

虽然这一过程,强加了人为干预,但在间接性执行工艺上,茶的制作也得到了可控性。而在后期仓储中,昆明干仓的普洱茶区分于香港、广东等地区湿仓茶的重要原因。

注意,就口感上,干仓湿仓的区别绝不可以用“茶叶是否打过农药”一说而混淆。这里不赘简述几句:

在普洱茶的常规性检测指标中,有一项叫做“灰份”。灰份,指燃烧后产生不可尽燃烧部分的比重,实质就是无机物。

为什么说施肥打药的茶不好、不生态?农药带来的,不一定是无机物超标,茶所含的无机物冲泡时大部分不溶于水,所以无机物很少能带来口感的不适。

农药(除了杀虫剂一类)会促进茶的发芽率,缩短生长时间,生长周期短了,意味着物质积累不够。

发酵好的熟茶,燃烧过后无机物比不一样,从喝的体验角度,我们明显能感知到的溶性物质其实不是很多。

普洱茶从来都是好东西。至此,消费者从对茶的扭曲性传播、减肥效果等唯美传播上找到了某些心理暗示。

人的第一、第二本位所需求的取夺,是人的基础。在“一元论”的世界,每个人认为自己的认识都没错,就像重度糖尿病患者认为大米是有毒的,不能吃。而在正常人的认识中,大米养活着人类几千年。

说的如此混乱,其核心在何?

形而下讲,以生态、安全、适口为健康。

西双版纳的茶,勐海的茶相对阳刚,易武茶比较柔和。我们在喝茶时,背部会有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体感。

古树茶不到地表合适的条件不发枝芽,这与它自身的根系和养分输送情况有关。古树茶香甜物质与活性物质的多酚多糖,与古树本身是否无关?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情况。

如果你在熟茶中寻到了“韵”,那么,要恭喜你,你入门了。

过去,教科书及一众博识的专家学者,都会引导消费者去喝“密集型农业经济作物”,即所谓的台地茶。

古树熟茶来了,它的气感、韵味或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我深信熟茶勐海味的历史意义。今天的熟茶正在毁坏我们喝茶的虔诚,如果你执迷于熟茶诸多命题中的坚固说辞,你的味觉与身体必定会受到心理误导,接受很不舒服的体验。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没有信用、没有信仰、不要荣誉、不要真理、心怀两端、言语不一的人们,你们之被人谴责就活像从前寓言中的介于鱼与鸟之间的一种模棱两可的东西。”

面对混沌不清的市场,我们就来推敲推敲古树熟茶的真实性,或者说探测一下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4、“越陈越香”和“古树茶”,是普洱茶的两个关键词

2007年普洱茶大崩盘以后,古树茶乘虚而入,时髦起来。这所谓的古树茶,多指生茶,而这里说的是古树熟茶。

先来看一组数据。1950年,云南全省茶叶面积只有区区16万亩,1990年增加为240.6万亩,到了2017年已扩展至610万亩。

将古树茶的树龄定义为上百年也好、解放前也罢,以1950年的数据为基,除了后来逐渐发现的极少部分茶树,云南的古树茶面积理论上不可能超过16万亩。

这还没剔除中间几次砍掉古树种小树,砍掉茶树种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历史事件。如果精打细算,古树茶顶多占云南总茶林面积的2%至3%。

如此稀缺的古树茶,能拿多少出来发酵做所谓的古树熟茶?又有多少制茶人舍得花大价钱制作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

我无法得到准确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纯料的古树茶,做生茶都尤其紧张,更别说拿去做茶料成本极高的熟茶了。

我常在勐海见到的熟茶堆子,一般都超过50吨。比方说,这一个发酵堆的量就是老班章古树茶春茶的全部数量。

真的古树熟茶,不可能放到市场上流通,因此很多市面上所谓的古树熟茶,都是打着古树之名牟利。

一位制茶的朋友分析说:

“古树熟茶?我喝过确实很好喝,小众。一个发的好的熟茶堆子要8到12吨,最便宜的古树按400一公斤算一个堆子,也要320万的成本,按1200一公斤算,就要960万的成本。现在有离地发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发,如果做了玩,发少量的古树,也要50万左右同一个堆子,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损耗,那就是有钱疯了过于任性。”

问题在于,熟茶发酵每一次的情况都不同,相对应的走水、堆温、翻堆时间、翻堆次数都会有变化,这是个需要经验积累的技术活。

云南从出现新工艺至今,最多不过七八年历史,有几家茶厂能做到100%的优品发酵率?如此高昂的成本,一旦发酵失败,后果如何承担?

在前文,我只不过拿了400元一公斤的古树原料假设。但据我所知,市场上的古树熟茶动不动就是老班章古树熟茶、冰岛古树熟茶、刮风寨古树熟茶。如若都是真的,又是什么级别的成本投资?要承担多大的发酵风险?

这些古树茶是有基本价格存在,用老班章、冰岛、刮风寨古树发酵,经营者该如何解释成本?让消费者相信所卖是老班章、冰岛、刮风寨的古树熟茶。

试问如此精贵之物,投放至市场,怎么定价?怎么卖?卖给哪些人?果真如茶商向顾客介绍的那样,是饼茶都是古树茶?不得而知。

熟茶发酵是个技术活,同一人发酵同样的三个堆子,同一时间发,同一时间收堆,制成的口感都不一样,做成了那是阿弥陀佛,但废了就废了。这种人不是有钱任性,就是甘愿喝废料,人云亦云,“皇帝的新装”。

你可曾想过勐海一年要发酵多少熟茶?你的所闻定不如我所见那般确切。

只能说,勐海有无数的熟茶大堆子,至少有十几二十个上千吨熟茶量的工厂。

如你去勐腊县易武镇,会发现做易武生茶的茶商,喜欢往易武象明各大茶山里钻,因为好茶绝大部分生于深山老林。而做易武熟茶的茶商,大多止步于纳么田(离抵达易武还有十余里路的一个村寨)。

纳么田只是一个自然村,没有多少台地茶,原料来自周边的几个生产队,茶厂五队,六队,七队,八队,九队……大多是原易武区老区长张毅1982年推广种植的,以云抗十号为主,并非易武原生种,茶价便宜。据说,压制成熟茶也没几个人能喝得明白好坏。

在勐海,做生茶的多是春天来收料,做熟茶的则是夏秋时来。大多做茶人都习惯于春茶做生茶,夏茶做熟茶。

谁能保证,一定能买到头春古树的熟茶?

除非出于某种无私的爱,倒有可能从开金矿的的朋友手头弄上不计成本的几公斤古树熟茶而已。

5、再来说说古树熟茶的“熟茶”发酵的自耗与成本维度

熟茶的发酵,过去都是地面发大堆,达到三吨以上才好发。

这几年熟茶工艺突飞猛进,可以小堆发酵,多以竹筐、木框,还有用不锈钢发酵的,几十公斤也行,这使得昂贵的古树茶发酵有了成本上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不然,以笼统把几吨、价值近千万的古树茶拿去发酵,万一发不好,烧堆、发酸了,谁敢冒此风险?这是工艺提升和消费者需求提升的趋向产物。

以不锈钢发酵为例,从潮水、至3到5次翻堆、到养堆、再到完全干燥,大概要40天左右,也就说最早当年的4月份春茶就可以制成新的熟茶,当然也建议适当陈放后饮用。

以我较熟悉的后月众筹做的140公斤的二春夏茶混采老班章发酵熟茶为例,来观摩整个流程:

8月9日,140kg老班章潮水下堆;

8月13号,第一次翻堆;

8月19号,第二次翻堆;

8月23号,第三次翻堆;

8月25号,发酵度约6成,起堆;开始养堆;

9月10号,预计可以装袋;

9月30号,预计完全干透,发酵结束。

熟茶的原料是晒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原料的级别决定了熟茶的级别,用台地茶料怎么可能发出古树茶熟茶的韵味,原料上品质的成因永远排在第一位。

2010年之前,大部分茶商多用夏秋的台地、小树来发酵熟茶,就这品质,仍然有不少打着古树的名头来卖。2010年以来,勐海就开始有很多小厂发酵小堆古树茶。

目前,市场上宣传最为凶猛的要数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说:“缺什么补什么!某正可能也是无正”。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的话。但我确实品尝过某正的印本纪(号称用小绿印配方研制,说一句,小绿印是生茶啊,这两个不太通用吧),感觉浓稠有余、韵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树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说,爱茶人自能明心见性。

市场之内是否真有古树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该如何分辨?我们无从下手。

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形象置身市场,我们为什么要分辨?又有什么好分别的呢?就像我们买茶、喝茶?只因为好喝,这就够了。

听卖茶的讲故事,是要买拐还是买担架?

中国人爱讲面子,自以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儿有面子,为了面子搭上万贯家财的故事到处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场这只手的存在,混乱就不会终止。

中国有句成语:熟能生巧。成语的本义这里不做解释,但做技术活的手一旦巧了,机心也就会随之而上升。

帕斯卡尔说:

“不爱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说,尚有争论,还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们的错误无非是出于他们并不热爱真理或者仁爱;因此他们是无可原谅的。”

作为爱茶者,我们是否需要放下“博识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积月累的经验,倾听那些颠覆认知的观点,重新审视我们对茶的认识,尊重常识,尊重事实,将爱茶之心的门窗打开,让阳光自由地照射进来。

方一知谈小微茶企策划:不能盲目“高大上”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产销时代,若想帮助草根茶企越过茶行业这片高度竞争的死海,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决小微茶企未来的发展之道,从而实现茶行业的伟大复兴。


方一知(《中国茶业》杂志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2007年在勐海茶区考察。

在营销策划界,许多策划人都是大创意家,兜售的都是各种美好的蓝图。但问题是,策划人也往往不是高于企业老板的“先知”,其指引的目的地也往往不是像迦南那样的蓝海,而很可能是一片高度竞争的死海。

对于草根茶企而言,谈远大理想,不如先帮他解决明天的面包在哪里,有了足够多的面包与黄油,他才会带着高大上的理想上路,跟你一起走向更远的远方……

一、为小微企业进入市场快车道安上四个轮子

在企业外脑专家方一知看来,服务小微茶企,不能照搬服务大企业的高大全的模式。为小微茶企做策划,首先要对得起策划费,其次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方一知外脑工作室于2005年进入云南茶界,10年深耕服务10家茶企,都创造了或大或小的收效,靠的就是超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方老师介绍,小微茶企基础弱,进化慢,成长周期长,从量变到质变,转化的过程是缓慢的,他们提供两种服务模式供客户选择:一种是4轮驱动的企业升级策划,另一种是尖刀型,有爆发力的外脑策划——市场突破策划。

“我们服务的都是小微茶企,大都是夫妻店、手工作坊、草根企业,没有人,没有钱,企业飞不起来,就让他跑起来。怎么跑,得到市场的快车道去跑,得把破轮胎卸下来,安上米其林轮胎,这样它才能在市场高速路上跑起来,跑得稳。我们给企业这部车安上四个轮子:一是产品系统,二是销售系统(最重要),三是形象系统,四是文化系统,用四个轮子拉动企业增长引擎。安轮子,又流汗,又流泪,非常辛苦,越做得深,越觉得自己浅薄,因为只有做到这个份上,才知道小微茶企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方一知说,“企业升级策划,提供的是品牌策划、市场销售、文化传播、战略规划四个轮子的服务,既要兼顾客户的长远发展,又要应对眼前竞争。” 

二、用极具冲击力的战略单品、明星产品引爆市场  

对于小微茶企而言,销售才是硬道理,这关乎明天的面包在哪里,策划人只有帮助企业尽快赚到钱了,才有更多的经费来支撑企业的品牌打造。

方一知以本土普洱茶企业——勐海国艳茶厂为例,谈及茶企外脑的运作策略,“我们工作室服务国艳茶厂三次,每一次都涉及到以企业转型升级为目的,或是行业低谷蓄势为动机的外脑综合服务,但发力点主要致力于搞活销售的市场突破策划。其策略为加温预热,99度加1度。要把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全部把它聚在一起,搞定向爆破,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比如春茶上市的时候炸开市场一个口子,为普洱茶走出去开路。”

方一知对普洱茶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很准,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普洱茶高端市场”的概念。从第二次服务国艳起,方一知一直在贯彻“三高”理念。“高端市场的高端产品,经过两年半的吹风打气,我跟国艳茶厂的董总、周总预计,类似于2006、2007年的情势,将在2013、2014年变得非常疯狂。因此,从第三次接手国艳的案子时,我们提出了抢先一步占领古树茶资源的制高点,我们商标注册了‘版纳古茶•梦想60’,抢占了优质的品牌资源——“版纳古茶”,提出了‘中国梦•古茶梦’的口号,整合品牌资源、优质茶源和优质茶文化资源,推出60个深山老寨稀有古茶,策划推动了《西双版纳古茶再探源》的出版,为天下爱茶人圆版纳古茶梦。”

2013年,方一知外脑工作室为国艳茶厂做的炸药包、手榴弹是:产品线梳理整合,推出国艳2013产品手册;形象手册(包括企业、专卖店、展会等形象)。引线与引爆点(时间、地点)选取了国艳建厂10周年,也就是2014年春茶上市的时候,在3月份引爆。国艳茶厂受到经销商的热捧,产品供不应求,经销商纷纷加盟,成为了2014年疯狂古树茶热中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方一知用于引爆国艳茶厂全国市场的炸药是,高端市场的战略单品、明星产品。“我们先从明星产品‘世外茶源’入手,做数百件茶。一下子卖完,用这个钱滚动,把所有的新产品开发工作都落地了。2013年一年,加上2014年的十周年庆典,我们帮国艳茶厂做了个加法与乘法。加法是不断推新产品,吸引和推动经销商销售,乘法是用大单品世外茶源、明星产品“版纳古茶•梦想60”持续不断地蓄势引爆,带动了茶企产品的整体销售。”他进一步总结了普洱茶高端市场是怎么炼成的,“作为厂商来说,打造战略单品、明星产品作为着力点。战略单品,它在普洱茶市场的潮流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普洱高端市场启动时,它是明星产品;高端市场进入平稳期,它是拳头产品;在企业长期发展、持续经营的历史时期,它就是长寿产品。”

三、用样板市场下活全国招商一盘棋 

方一知认为,常规产品的设计、制作与上市,新产品的推出,要跟企业的市场布局与开拓深度结合起来。茶厂把茶卖给经销商,不能万事大吉,接下来任经销商自生自灭,这样的厂商是不负责任的,为此方一知提出一个理念,帮助经销商做市场。主要做法是,选择样板市场,力推明星产品,让经销商通过推极具竞争力的茶品能真正赚到钱,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优质商家加盟,从而下活全国招商一盘棋。

方老师做策划,是那种喜欢找到市场引爆点的人,就像他强调明星产品在产品中的核心作用一样,在招商方面他极为重视样板市场的打造。

“2009年服务勐海大叶茶厂,我得到了欠缺的经验。书本知识和营销实践之间有距离,大叶茶厂给我补了一课——我们亲身参与了大叶普洱在山东青岛的标杆市场的初期打造。我的策划理念,在大叶上面得到了印证。一个是用脚量市场,经营时空。在2009年,南方市场不行的时候,就要打一个空间差,到北方市场去用‘空间换时间’。第二个是标杆市场打造好了,要复制。怎么复制?比如青岛是核心市场,作为市场的核心点,向周边扩大,进而把山东打造成重点市场。也就是说,青岛是北方市场的制高点,找到了青岛经销商这个带头大哥,然后就盘活了市场。“

方一知强调,普洱茶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在意识上认识到,做样板市场,一则推高了该区域市场的销售额,对带动整个茶企的销售起到榜样作用、支柱作用;二则在该区域市场销售的大都是自有品牌的茶品,与其他市场区域销售的多为定制茶比较(很多茶厂的现状啊),这是小微茶企真正的根据地。他建议茶企老板,每年拿出一部分精力来,亲自抓两个样板市场 ,特别是要在普洱茶北方市场下大功夫,一子动,满盘活,无论对目前市场的破局,还是茶企业未来的布局,都大有好处。


2014年3月,广东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左四)亲临道贺国艳茶厂十周年厂庆,并与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左五)、周总(右四)合影。

编注:此文已刊发于《云南法制报•云茶产业》,我刊经作者授权编校后刊发。

文稿: 白马非马

茶叶市场越加畸形!天价茶炒作的结果,必定是一地鸡毛

茶价,真到了望茶兴叹的地步!

4万多一公斤的冰岛普洱茶,几十万一斤的武夷山天心村岩茶!

让人不经感慨:一斤茶叶,何德何能,干到几十万的天价,吊打一线房子,玩转普通人数年工资!

- 01 -

畸形的茶叶市场

茶是用来喝的,但如今几十万一斤的茶,是用来干啥的,真说不准。

放眼如今的茶圈,价格最疯狂的,首选岩茶,其次普洱。二者的价格,贵一点的普洱古树几万,贵一点的岩茶几十万。

平心而论,如今茶叶的质量,相比2006年,能在茶叶里喝出老鼠屎的时候,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大多数茶叶,是很干净卫生的。少部分茶叶,品质更是无可挑剔。然而,质量上升了,茶叶价格更是一路狂飙突进。

天价茶,成功拒绝了大部分消费者

以普洱茶为例,名山古纯10年,古树茶那么好的品质,只要价格不这么狂躁,消费者肯定是乐意消费的(不是茶叶不能涨价,而且应随着消费群体增长而涨价)

无奈的是,20年来,茶叶价格的涨幅是收入涨幅的数百倍。

2000年,老班章的价格大约是3块钱一公斤,如今,1.2万元一公斤。涨了4000倍。冰岛老寨的价格4万多一公斤,涨幅也是几千倍。

其他茶叶的价格,也不容小觑。一斤正宗古树茶的价格,少则过千,贵则数万。

古树茶如此,几十万一斤的岩茶更是如此,都成功的拒绝了绝大多数消费者,成为少部分人的游戏。

茶怎么越来越难卖了

消费的人少,价格却很高,消费肯定有限。日积月累,茶叶市场形成了畸形的现象:

最顶级的茶被土豪收了,绝大部分中高端茶,由于消费人群有限,根本卖不了。

茶老板看着仓库里的茶,怎么越来越难卖了?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不是因为纯料不够纯,消费者才不接受?是不是工艺不到位,茶农杀青之前喝了两瓶烧酒,炒茶不到位,让茶叶有一大股烟熏的味道。

总之,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从源头把控。都去茶山看看。

大家都跑到茶山了,原料价格非理性上涨,茶商大量的资金都花在原料上。

高价收来的茶,从2014年之后,古树茶又没有人来接盘,销量始终有限,大多数茶叶只能堆在仓库。

一边是消费者买不起,一边是茶商卖不出。如此畸形的循环,茶叶市场,人人都在喊茶难卖。

价格太贵,十个人有九个喝不起,哪怕给茶叶镶金边,啥也不是。一款茶叶泡出来,滤网上黑漆漆的斑点一大片,号称是老班章的亲戚产的,又有毛用。

茶是用来喝的,把茶叶炒到天价,脱离消费者,最终没有人买,没有人消费,无异于作茧自缚。

- 02 -

无法调和的矛盾

由于茶价虚高,茶客内心就排斥。茶农、茶商和茶客的矛盾,已经很难调和了。

茶农的小算盘

2015年之前,古树茶的黄金期,古树茶到处有人接盘,绝对不愁卖。但2015年之后,古树茶市场一直下行,2015年秋天,央视财经还曝出了老班章茶叶滞销的新闻。

鲜叶价格下降,销量还上不去,茶农一脸懵。索性开着车下山推销茶叶,见到茶农的散客和茶商笑得一脸灿烂,原来茶农的茶叶这么便宜。

以后不用找茶企买茶了,散客和小茶商自己上茶山,本来希望低价收茶叶,但讽刺的是:上了茶山,却成了高价茶的接盘者。

散客和茶商源源不断地冲上茶山,大家都在源头争原料,鲜叶价格可想而知。茶山的鲜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就是这个原因。

茶农的梦想也很简单,希望茶叶价格一直涨,最好是每年春茶价格发布的时候,鲜叶都能比去年涨个200%。

至于茶叶的质量,质量好像十几年来都这样,最近几年,由于茶山生态破坏,质量还变差了点,但是,茶叶离不开好原料好工艺,质量说得过去就行。

总之,茶农关心的,只要茶山价格涨就行了。

茶商的尴尬

从2016年开始,散客上了茶山,直接找茶农买茶,顺便还可以旅游。茶商的客户无形之中变少了一些。

更尴尬的是,茶商的茶叶,本来就是从茶农手里收来的,拼价格,肯定不是茶农的对手。

拼工艺,大多数茶商是不会做茶的,茶山上,炒茶队长带着一帮小弟炒茶,专门赚茶商的钱。

新茶价格被炒得太高,不敢做,做了点也卖不动,旧茶还有大量的库存。

中小茶商和小店铺,也是畸形茶叶市场的受害者,把茶叶收来店铺卖,茶客去了源头。价格拼不过茶农,市场占有率拼不过大茶企……

茶客的淡定

茶客的眼里,不管你的茶是99万六棵对面山上向阳的地方产的,还是八代单传的杀青工艺做出来的,或者包装是请大师签名的。

总之,茶客只关心两点,价格便宜点,喝得起茶就行了;茶叶味道好一点,喝着舒服就行了。

至于畸形的茶叶市场,谁吃了亏,谁接了盘,谁又被炒作收割,那都是自作自受。茶叶炒得那么高,反正喝不起。

茶叶市场的畸形现状,决定了茶客与茶农茶商的矛盾,是冲突大于合作。

无论茶商怎么吹,茶客都不太相信(反正价格那么高),但几十年茶龄的老茶客,不喝茶又不行。

- 03 -

茶叶监管真空状态

茶叶市场畸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今的茶叶市场,几乎没有监管,毫无约束。

没有监管,茶农可以哄抬价格

20年前几块钱一斤的老班章,如今涨了几千倍,达到1.2万元一公斤。

老班章周围的茶农,看着老班章茶叶越来越高,心里默默感慨一句,都是同一个地方的茶叶,你1万2一斤,我涨到6000一斤,也算是厚道了。

茶叶价格一环带一环,价格越来越高。到了春茶价格发布的时候,茶客搬跟小凳子静静地坐着,只敢感慨一句,你们真会玩,反正是喝不起,也就不喝了。

散客上茶山,更是精彩异常

茶农三言两语就套出懂不懂茶。不懂茶的散客,又成了冤大头。

如果已经制成毛茶,小树茶当成古树茶卖,99%的人根本分辨不出是不是古树茶。如果看着采摘,鲜叶价格给你打个60折。1000块的古树,当成6000块卖,散客还满脸欢喜的掏钱。

是真古树也就罢了,就怕上厕所的时候,6000块的古树又被掉包成小树茶。

哄抬鲜叶价格,坐地起价,宰客,这样的奇招,茶山上屡见不鲜。

没有市场监管,茶商自说自话

茶商找几个自封的大师签个名,把十八线山头的台地茶卖出几千块的高价。

春茶的时候,还可以搞一个炒作,动不动来一个几百万的天价采摘权拍卖认购,比如2021年,拍一个202.1万的天价,既响应了年份的号召,又起到了哗众取宠的效果。

虽然拍卖炒作的骚操作,会遭到群起而攻之,但自吹自擂一波,说自己为了保护古树茶,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然后,可以卖茶了。

其它茶叶看得一脸懵,只准你玩天价,我也要玩天价。茶价一浪高过一浪,普洱茶几万,岩茶几十万。价格虚高的茶叶市场,看得喝茶群众目瞪口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斤茶叶,竟卖到普通老百姓数年的工资,卖到中小城市一套房。

这还是茶吗?

写在最后: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俭,有节俭的含义,更强调自我约束,反映一种人生观与追求。

茶是一杯健康的饮料,但几万一斤,几十万一斤的天价茶背后,早已人心不古。天价茶炒到如今,离茶的宗旨越来越远。

如今的茶,茶客追求茶叶质量,但市场只追价格。非但不能轻身换骨,还喝的多少人心浮气躁。

茶本无罪,百年古树乃天生,但人心不古,一定不知茶的真味。

任何一样东西,一旦脱离原本价值,只剩下虚华的外表,到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

就像400年前的郁金香,40年前的君子兰,14年前的藏獒!

潮水退去,便知谁在裸泳!

来源:不八卦会暴走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