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原料市场

找到约6,137条结果 (用时 0.027 秒)

2017年普洱茶消费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普洱茶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次重要转折,其发展周期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07年以前普洱茶行业处于粗放的原始阶段,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落后的一个行业,全国的普洱茶消费者基数极小,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及沿海广东地区;在经历了07年的暴涨暴跌之后,普洱茶蜚声全国,从08年—14年上半年期间在以大益为先头的带领下普洱茶行业迅速累积,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普洱茶企业,同时在全国各地积累了大量渠道资源和消费者基础;14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行业再次进入调整期,消费市场逐渐崛起,熟茶、柑普茶、中期茶市场热度明显上升,直到去年柑普茶的火爆标志着普洱茶消时代的来临,相信在2017年普洱茶消费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精品熟茶的崛起

 

在普洱茶飞速发展的十几年里,生茶一直被作为主角,围绕着生茶诞生了一系列概念,山头、拼配、纯料、台地、古树……而熟茶则一直被冷落,直到15年下半年,熟茶市场才逐渐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熟茶热已经超越了生茶热,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熟茶作为一个从诞生至今不到50年历史的产物,其研发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快、更直接的感受到普洱茶陈化后的魅力,而早前由于熟茶在原料口感和发酵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许多消费者忽略了熟茶的价值,随着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崛起,熟茶的价值回归,如今终于能与生茶分庭抗礼。

 

 

而这样的价值回归实际上也是市场与消费者的双向选择:

 

1.工艺的进步:熟茶的快速发酵技术在经历了四十多个春秋的磨砺与海内外市场的反复检验,现在的普洱熟茶产品,其用料、工艺、产品线已经日趋成熟与丰富,关于发酵程度的控制,原料拼配和渥堆对后期口感的影响,发酵师傅们都有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普洱熟茶越来越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2.原料品质的提升: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普洱茶熟茶多是用夏秋茶为原料,一直给人低端的感觉,能做出高端精品熟茶的茶企寥寥无几。某品牌从12年开始进行熟茶原料的大量储备,15年发力,明确提出全线熟茶均采用春茶发酵的产品战略,以精品概念满足了当时正在向消耗转型和升级的市场需求。自此古树熟茶、离地发酵等概念接连出现,作为可以快速消耗的熟茶本就拥有众多的消费者,但市面上并没有大量的精品优质熟茶来满足渴望在口感和品质上有提升的茶友,春茶发酵,在原料品质上的提升给精品熟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需求的增加:普洱茶的品饮和投资就像跷跷板的两端,随着生茶投资市场的遇冷,熟茶消耗市场所占比重自然增大,另一方面普洱茶经过多年的消费者累积,受众越来越广泛,且刚开始接触普洱茶的人大多数都是从熟茶开始入门,熟茶的需求明显增加。随着多年的口感培育,消费市场对熟茶口感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精品熟茶逐渐成为日前市场的主流。

 

 

柑普茶并非一时之热

 

从15年开始到16年的火爆全国,这股柑普茶热潮一直烧到了17年且并未有丝毫减退之意,柑普茶的这波强势来袭让许多茶企茶商都有些措手不及。柑普茶火热的背后究竟是何原因,是“现象级”的产品还是消费者必然的选择?其实柑普茶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早在百年以前就已经存在,柑普茶融合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让柑皮与茶叶相互吸收精华,色、香、味俱佳,形成了风味独特、口感一绝的柑普茶,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完美结合,多种保健功效早已得到认可,柑普茶是经历了历史检验的产品。

 

 

那为何柑普茶直到15年才突然火起来呢?过去柑普茶长时间只在小众圈子里流行并未进入大众的视野范围内,直到润元昌、澜沧古茶、大益等一批知名普洱茶品牌的介入才使得柑普茶得以火爆起来,正是这一批知名普洱茶企的介入,全方面开展的营销工作和在产品及工艺方面的创新,才使得柑普茶得以被全国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柑普茶并非一时之热,而是顺应了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必然选择,柑普茶火热的背后是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崛起。

 

 

中期茶正是好时代

中期茶泛指十年左右陈期的年份茶,这两年中期的茶热销也标志着普洱生茶消费市场的活跃。老茶固然好,但喝得起的人不多,普通消费者也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新出的古树茶也是好货,但不适合拿来现喝当口粮茶,喝多了身体受不了。这时候中期茶就出现了,中期茶品饮价值高,口感也不似新茶那么刺激,价格普通的消费者也能接受,中期茶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一些想要喝好茶喝老茶的消费者的首选。

 

另外,以前中期茶的交易很难形成规模是因为中期茶数量稀少,还不足以成为市场的一部分。但是自从2006年起普洱茶的产量节节攀升,大量的新茶被存放起来已经为今天中期茶市场建立了货源储备。2006年以后制作的普洱生茶,它的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普遍都大大提高,到今天,中期茶已经进入了适饮阶段,这类型的茶将会是以后普洱生茶消费市场的新宠儿。

 

 

熟茶、柑普茶、中期茶市场的崛起,宣告着普洱茶消费时代正式来临,普洱茶终究是消耗属性的产品,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崛起也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振兴,在这样一个健康的消费市场环境下,普洱茶行业势必会一扫之前的低迷,迎来一个新的高峰,2017普洱茶消费市场将迎来一波爆发性增长。

 

 |苦茶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倚象镇吹响打造思茅区低氟普洱茶原料主产地的号角

倚象镇位于思茅区东部,国土幅员面积1050.5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6.7%,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6万户4.677万人。2020年末,思茅区茶特中心委托万掌山林场对全区5亩以上的茶园进行标准梳理调查,通过第三方调查,倚象镇实际茶园面积达19.91万亩(含咖啡等其他园地近年来改种茶叶的面积),占全区茶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品种主要有群体种、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按照全省平均产量水平65Kg/亩计算,产量预计达1.294万吨。全镇已获得有机认证证书的茶园面积0.86万亩,处于转换期的茶园面积3.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6.1万亩,共有茶叶初制所230余家(含小作坊),茶产业资源优势显著。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倚象镇实施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业”、集体经济翻番工程等项目,茶园种植管理技术、基础设施、生产组织化程度等得到多维度提升。2021年倚象镇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关于推进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要求,特别是2021年12月2日晚市委书记李庆元主持召开茶产业发展专题会上提出“持续做好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提升组织化程度,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把市场组织起来,既巩固好现有市场基础,又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普洱茶在大众消费市场占据更大份额,让全国人民都喝上普洱茶”的要求,围绕思茅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7+N”产业布局,未来倚象镇茶产业除了要践行“全国有机茶产业发展标杆”目标任务外,还同时要为市、区两级做大做强做优普洱茶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2021年底,受低氟普洱茶进藏的影响,倚象镇首次出现了经销商大面积收购冬季修枝打剪后的茶叶进行生产加工。当前,低氟普洱茶生产加工虽说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暴露出了粗放式发展的苗头,如果不进行组织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倚象镇茶园面积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后劲强,基层党组织经历了脱贫攻坚战的洗礼后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乡村振兴大战略背景下,应积极抢抓产业发展的机遇,进一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将基层组织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将倚象镇打造为思茅区低氟普洱茶原料主产地,最终实现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致富。

2022年1月12日下午,倚象镇组织召开全镇2022年茶产业发展暨推进低氟普洱茶进藏专项工作座谈会,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供销社、区茶特中心负责人与倚象镇茶产业专班、16个村党组织书记共同畅所欲言、出谋划策。

经大家集思广益,全镇上下思想高度统一,一致认为茶产业是倚象镇第一支柱产业,倚象要体现茶产业大镇的担当、展现茶产业大镇的作为,主动抓住低氟普洱茶进藏的这次发展机遇,下步在以下四个方向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建议区级成立以区发改、工信、市场监督管理、供销、茶特、倚象镇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或者专班,负责低氟普洱茶的种植管理、农机具推广、生产加工、产品检验、销售推广等工作,为打造倚象低氟普洱茶原料主产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积极争取进藏茶指标,以国有或者(供销)社有公司为一级经营主体,倚象镇和村“两委”为二级组织主体,依托村集体经济茶叶初制所和党员示范户茶叶初制所,发动全镇茶农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地开展低氟普洱茶生产、销售工作;同时,对利润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在做强做大国有或者(供销)社有茶企业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步带动群众增收,最终实现组织化生产和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三是树立长远大局意识,全镇16个村统一生产标准共同抱团发展,坚持诚实守信、质量优先的底线,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逐步树立倚象低氟普洱茶原料主产地的品牌,切忌自毁形象、自毁品牌、自断后路。四是积极争取“一县一业”、衔接资金等涉农项目资金,在农资补助、机采设备、茶叶初制所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投入和帮扶,提前谋划倚象低氟普洱茶交易市场项目,同步推进有机茶转换和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来源:普洱三宝→倚象而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生态台地茶:被曲解的优良普洱茶原料

5000元一斤的班章核心产区古树茶,和300元一斤,用古茶树籽有性繁殖的班章有机茶园台地茶,两种普洱茶喝起来有什么差异?——盲测结果显示几乎一样。

多花几十倍价格买回来的古树普洱茶,口感上真的远超生态台地茶吗?为什么市场上会有这么多人诋毁台地茶?台地茶,会是千亿级云茶产业的希望吗?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台地茶。

台地茶的历史渊源

陆离查找了很多资料,发现台地茶一词的最早释义,出自台湾茶商石昆牧的《经典普洱名词释义》中,具体概念如下:

“台地茶分为现代管理之茶园茶,以及人工栽培但无管理之粗耕野放茶。茶科植物种生容易变异,为稳定茶菁质量,现代台地茶园管理多以良种茶扦插无性生殖,少有种生苗。

2003年以前,高度人工管理的无性生殖良种茶,都属于滇红、滇绿茶园,用于制作普洱茶原料;2003年底开始,普洱茶大为盛行,滇绿与滇青价格贴近,许多茶贩收购良种绿茶原料以滇青制程制作毛茶。”

这也是目前业界认可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台地茶释义了,从这段叙述性文字中可以看出,台地茶的种植管理方式,源于现代化茶园体系。

相关史料《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中,也有记载云南省早期茶园管理理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易武、南糯和景迈为主的云南省各地茶园,埋籽繁殖,满山种植,只种不管,只采不养,栽培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也就是说这时完全没有台地茶概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云南省各地茶园处于由原始管理到近代管理的过渡时期,主要以技术改进为主,如普及间作、中耕、施肥、修剪和采摘等高效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期,云南借鉴江浙茶区的台地茶园概念,大力建设现代化新茶园,包括选育良种、茶地连片、矮化密植、等高条栽、增施肥料等方面。


1980年,新茶园的建设号角吹到了各大茶山,一场古茶园改造计划即将开始,次年起没过一年,改土、改园、改树的面积就会新增10万亩,一期工程总计改造40万亩。

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中,无数自古传承的老茶园被彻底摧毁,一批又一批的古茶树被付之一炬,取而代之的是优质丰产台地茶。

屡被中伤的台地茶

但站在当年的角度上看,这场改造低产茶园项目无疑是成功的,短短4年的时间,云南省的茶园总面积就增加了25.35万亩,总产量净增20.65万担。

从1956年,毛主席号召“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起,到1984年台地茶园一期建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先满足大众需求,高产一定是首要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愿景,20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的科研人员奔赴云南,从事茶树品种繁育任务,成功选育出勐海、凤庆、勐库、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国家级茶树良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是首要目的。在古树爱好者的眼里,台地茶错在牺牲了大批古茶园,在某些利益既得者的眼里,台地茶错在产量太高,价格太便宜!

有个怪象可以佐证:明明古树茶产量这么稀少,但现在普洱茶市场最火爆的还是它,产量最大的台地茶,反而见不到踪影,也没听说过有茶厂敢打出纯料台地茶的口号。

而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火爆的市场催生了高额的利益,现在高端古树茶的概念深入人心,而台地茶却是低端不入流的象征,逐利之人自然会吹捧古树茶,打压台地茶。

纵观1985年到2015年,在台地茶诞生后的这三十年里,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迈入市场经济时代,整个茶行业也由价廉质低的大宗茶生产,转变为价高质优的名优茶消费。

单价更高的名优茶,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品饮体验,也为生产者贡献了更高的经济利润。而古树普洱茶的爆火,正是普洱茶行业在名优茶路线成功的正面案例。


但只占云茶总产量百分之一的产量,和动辄上万的价格,都在说明古树普洱茶只是一个高端的小众市场,当潮水退去时,没有优质供应链和稳定客户群体的商家会很难脱身。

当茶商和厂家都被高额利益吸引,扎堆聚集在古树茶市场时,不但会造成恶性竞争,而且还将错失另一个市场更加广阔的大众普洱茶消费市场。

前景光明的生态茶

所谓科学,也会存在边界效应。一方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了半个世纪才建成的现代化的,机械化优质茶园,在过去曾取得巨大成就,做出实际贡献。

这是华夏农业文明几千年发展史的最新发展成果,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夜发展茶树栽培技术的体现,是两代茶人用汗水奋斗一生才凝结而成的结晶。

这是时至今日云茶产业能够跻身产茶大省的坚实基础,也是云南近600万茶农赖以生存,发家致富的根本保障。这就是屡被中伤,但依然优秀的台地普洱茶。


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看待在市场利益下,部分茶商对台地茶的无端诋毁,和捧一踩一;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台地茶园的矮化密植,施肥打药造成内质不足,土地污染等问题。

反思不足,继往开来。从满足大众需求的角度看,绿色有机的台地茶是大势所趋,经过生态治理,和品种改良后的台地普洱茶,在大众消费上会拥有无可匹敌的的竞争力。

放眼全国茶行业,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等国家意志驱动下,茶叶铁三角已经由传统“苏、浙、皖”江南茶区,转向“云、贵、川”等西南茶区转移的趋势。

如何利用好产业转移这一时代红利?台地茶园的改进又该从哪些方面推进?怎么把握普洱茶市场的大众需求?将成为云南政府,科研人员,和云茶行业的关键命题。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899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