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农残

找到约201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一直买的那款普洱茶被检出农残了,还敢再喝吗?

“大家千万不要再喝台地茶了,都是化学药剂打出来的,农残,重金属都严重超标,喝这种茶与喝农药没什么两样!”

“要喝就喝我们家的古树茶,都是原始深林里三千多年的野生茶树,丛林中都是大象、孔雀,根本不用打农药和化肥!”

说起普洱茶农残,茶友们都有很多疑问:云南生态那么好,为啥还要用农药?据说古树茶从不用农药,是真的吗?我之前喝的茶被验出农残了,还敢再喝吗?

那么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好好聊聊普洱茶的农残问题。

使用农药曾是无奈之举

其实自古以来,古茶园内的树木都会有自然衰老,受灾枯死等现象,茶农则会视情况灵活补种、套种和新种幼茶苗,形成了交错杂居,生态优异的自然秘境。

普洱茶内地复兴后,在利益驱动下,新茶树的种植频率提高,以古茶园为基开辟新茶园的现象也更加拼配,而新茶园和新树苗的管理,都离不开农药与化肥。

这里再科普一点,由于新生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需要在首次采摘前(一般为3-6年)使用化肥,籽育苗与扦插苗,坝子茶和山头茶都不例外。

此外,新开辟的茶园没有高大树木遮蔽阳光,而茶山的自然气候又十分优越,杂草、灌木类生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人工除草的成本会高到无法想象。

因此,在这些新开辟的茶园,乃至千亩,万亩密集型高产茶园,克芜踪、草甘膦等除草剂的使用都是不可避免的,这已经是茶山数十年来形成的效率管理方式。

而2007年普洱茶行业大调整后,山头古树茶价格逐渐上涨,有些茶农为追求短期利益,大量使用三碱式铅盐,硬脂酸锌等催芽剂,超出茶树原有承载能力。

有茶友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实际在2013年至2016年,易武麻黑村就曝出了长期围剥树皮,毒杀林木等行为,只为了让自家的小茶树有更好的生长空间。

生态环境越差,越需要除草撒药来人工干预;而越干预,生态就越受影响。国家林草局督导组奔赴云南一线督查后,茶山毁林种茶现象才得到了极大遏制。

不过在2013年后,随着名山茶价进一步攀升,对茶叶品质的倒逼作用也更加明显,消费者,茶企,政府对农药农残和生态保护的重视度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因此,目前的一线名山,有机茶园,古茶园,基本都杜绝了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些茶区本就生态优越,打药既增加成本,又不受市场认可,违背了经济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非知名茶区和高产茶园的无奈,这种茶卖不出价,多作为拼配茶,如果不让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管理成本飙升,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要更加全面,既然目前农残无法完全避免,那应该将其控制在什么区间才不会对人体有害?市面上有普洱茶超过这个标准了吗?

茶叶农残不代表茶汤有害

首先,陆离要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都将茶叶和蔬菜谷物的农残检验标准混为一谈,但茶叶是用来喝的,茶叶析出内质形成茶汤,叶底并不会被摄入体内。

而且,农药是有水溶性与脂溶性之分的,茶园目前所用的农药基本上都为脂溶性,农残是无法在茶汤中有效溶出的。这不是臆想,而是其物理性质决定的。

这里科普一个概念,与脂溶性相对应的概念是水溶性。顾名思义,脂溶性指物质能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的性能,而水溶性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能(狭义)。

像绿茶中的内含物质就很丰富,但基本都属于脂溶性,很难溶解到茶汤内,这也是绿茶不太耐泡的原因之一,盛传的绿茶内含物质少,其实只是原因之一。

而得益于晒青、发酵等工艺,普洱茶内含的大量脂溶性物质,能够转化为以多种物质络合形式存在的水溶性物质,同样的,这也是普洱茶耐泡的原因之一。

回到正题,由于性质差异,茶叶上有农残,与茶汤含农残其实是两个概念。过去制度不完善,都在用茶叶做检验,而现在都改用茶汤,更符合实际品饮情况。

有茶友看到这里,可能会问:那使用新方法后,市面上的普洱茶有被检测出农残超标的情况吗?我们再来看看科研报告中对普洱茶的理化研究。

首先,《陈香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对市售普洱茶的实验结果表明,样本的农残检出值均为零,完全符合茶叶卫生标准与食品污染物的限量要求。[1]

而《普洱茶卫生与安全控制及相关研究现状》这篇文献的研究则更加深入和全面,将大量样本分为普洱熟茶,干仓茶和港仓茶,并分别进行理化实验。[2]

具体方法上,这篇报告采用了经典的小白鼠急性毒性研究与遗传性评价,从毒理学的标准(WHO1977)分析,结果所用样本都处在实际无毒的安全范围内。

因此,茶叶被检验出农残,其实不必过度恐慌,重点是关注残留量与种类是否符合食品标准规范,正规渠道购买的茶叶,农残都不会对人体有害,非常安全。

杜绝使用农药的有机茶园

在农残问题上,国家和茶友们的态度是一样的,即使不会对人体有害,也要想方设法地减少农残使用,如近年来多次定调的“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理念。

福建,湖南,浙江等很多茶业大省也都在积极践行“自然农法”这一生态种植方式,云南也已将绿色与有机,视作未来千亿级云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绿色茶园,指的是在茶园管理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明文规定的绿色食品规范,适当使用化肥,只使用毒性弱,残留少的脂溶性农药,保证茶品对人体无害。

而有机茶园的标准则更高,要求完全杜绝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使用,而且严禁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严格遵循自然生态的种植理念。

而且,相对于古树茶和台地茶来说,有机生态茶的收购价更低,品质也很好,也是低成本做名山茶的最佳选择,在之后的古树茶专题中陆离还会详细讲解。

如2021年福海茶厂的有机班章,和八角亭刚上市的五星班章生态沱,使用的都是班章茶区的有机茶,能喝出班章料,价格也比较亲民,很受中端市场欢迎。

这里陆离也提出科学茶叶种植思想,即在对茶树的生长规律和生育习性有充分认知的情况下,运用现代技术,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各种要求的一门新兴领域。

例如在生态环境上建立起对环境压力小的技术体系,农药选择上,要使用水溶解度低、残留降解快,安全,高效的新型农药,实现绿色种植,科学管理。

这一概念来自于现代农业,在江浙福建等发展更为成熟的茶产业,散户经营和盲目施肥等,大部分都被现代茶园肥培管理,和生态绿色有机观念所更替。

例如养分平衡定量法、地力分级配比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地力差减法等,就是非常科学的管理方式,而茶树也有以土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肥等新理念。

再结合“测报施肥”“诊断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等高效栽培技术,茶园的管理只会更加科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都会得到无害化控制。

最后,借用陈宗懋院士的一句金言:喝茶一分钟解渴,喝茶一小时休闲,喝茶一个月健康,喝茶一辈子长寿。关于普洱茶的农残问题,茶友们尽可放心。

参考文献:

[1]王秋霜,陈栋,卓敏.陈香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1):5.

[2]陈文品,许玫.普洱茶卫生与安全控制及相关研究现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5):1373-1378.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事】苟延残喘:别再拿普洱茶农残说事情!

  打开知乎,搜索普洱茶的问题,随即映入眼帘的就是关于普洱茶中的农残含量会不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说到良心,真的不能跟你们保证普洱茶不会洒农药。但是事实正好相反,年初的时候与老洪一起去茶山,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除了满山的绿色,还有经过台地茶田时那满地的农药瓶子让人触目惊心,心生恐惧。

  我们平常喝的茶叶中有使用农药吗?

  有。“茶即食物,重在食材。”老洪一直在意的就是茶叶的安全问题,不管是蔬菜还是茶叶,农药的使用一直都是经过国家严格控制的。对各种农药规定了一个足够安全的限量标准,农药的量在限量标准之内的,理论上都是安全的。
  那你会问,如果是那些农残超标的茶叶不小心流入了市场该怎么办?这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而已。你想要不我直接在茶商那购买不就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风险了。茶商会很乐意的,毕竟他们要的就是回头客,不会因小失大,毕竟这个社会不再是以前的社会了,现在的顾客也不是当年的顾客了,你信不信现在就算是茶商卖假茶也很难在这个行业生存了。

  如何鉴别茶叶中是否有农残呢?

  普洱茶台地茶是一年洒一次农药,幸好古树茶是没有办法洒农药的。中国农业部检验普洱茶四十多年来,普洱茶从来没有检出农残超标,真正的古树茶也没有检测出农残超标。

  茶叶中可能会有少部分的农药残留,但是我们所泡的茶水中的含量又不是一回事。事实上,现在流传在市面上的农药残留都是脂溶性的,附着在茶叶的组织上,仪容仪表迁移到茶水中。
  现在茶农使用的农药,大多数是水溶解度极低的农药品种。这样的农药进入茶汤的含量一般只有1%左右,是极低的。就算按照平均投茶量最高的13克来计算,每一克茶叶中都有一些农残超标,真正随茶汤喝下肚子中的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做到只喝茶水,不去咀嚼茶叶,也就进一步的降低了茶叶中农残的风险性。

  农残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记得老洪曾经跟我们说,他能喝出农残,说喝到不干净的茶叶时就会头晕,心跳加速等这样的症状。

  如果是老洪这样长期喝非常干净的茶的人,我相信他说的话。而在偶尔喝到农残的茶的时候就会有上面所说的反应,说明这种身体链接就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喜欢的茶比较杂乱,这种偶然出现的不适反应,也不一定是农残导致的。
  关于农残这个问题如果一定要较真起来,普洱茶的农残与我们每一天吃的蔬菜水果粮食的农残的含量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只要是从正规渠道上购买的普洱茶,是不用担心茶叶的农残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普洱茶中的有益成分大于其中含有的农残成分,多喝普洱茶只会让你的身体越来越好!

  ————/END/————

普洱生茶性寒对吗?

  常有人问普洱生茶是不是性寒?新茶是不是不能喝?也常见认为普洱生茶性寒的文章和说法。

  其实关于普洱茶是否性寒是一个未经证实,而且目前也无法用实验仪器量化证明的说法。

  古代的书籍中关于普洱茶性温还是性寒,说法不一。有说性温的,也有说性寒的。

  清赵学敏编《本草纲目拾遗》说“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元江府志》说“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主张性寒说的理由:

  一是引用古籍中形容普洱茶“烈”、“刻”、“酽”的说法,认为"烈"、"刻"、"酽"是形容性寒。其实“烈”、“刻”、“酽”并不是说普洱茶性寒,而是要强调普洱茶味浓烈。在中国茶中,普洱生茶无疑是茶味最为浓烈的。

  二是认为普洱茶味苦,味苦就是性寒。这就更没道理,更加片面。中药中不少味苦的药并不性寒。例如灵芝味苦,其药性其实是中性的。

  第三,认为普洱茶性寒的理由是有部分人群喝了普洱生茶会有肠胃不适感。其实喝了普洱生茶肠胃不适感原因多样,也许是因为有农残,也许是对茶碱茶多酚敏感。


  普洱茶生茶的新茶是否性寒,能不能喝,我认为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来决定。

  喝了没有身体不适的人是可以喝的。喝了有肠胃反应的人可以不喝,少喝,或者不要空腹喝,又或者不要喝浓茶。

  茶山的茶农基本都是喝新茶;收茶的茶商每年也要喝很多新茶;喜爱普洱茶的茶人中,有相当比例的茶人因为喜欢新茶的香气和鲜爽,也会喝很多新茶。我自已每年也要喝很多新茶。从我自己的体验看,没有性寒或者肠胃不适。

找到约19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