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茶叶等级

找到约1,991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普洱茶用料等级越高,品质越好?绿茶思维要不得!

小白:“老板,最近有什么好茶啊?”

茶商:“昨天刚上的宫廷级普洱茶,古代偷喝了可是要掉头的,品质绝对没话说!”

上面这段对话中提到的所谓“宫廷普洱”,刚入门的茶友可能不解其意,但了解这个概念的老茶客,都马上能识破后半段话术的陷阱。

那宫廷普洱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清朝贡茶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宫廷普洱的等级是最高的?今天陆离就来从宫廷普洱茶说开,聊聊普洱茶的等级划分与品质优劣的关系。

清朝时期的普洱贡茶

首先,想要了解“宫廷普洱”名字的由来,就要明白普洱茶在清朝的贡茶史。

明清时期,普洱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受到了清廷皇族的喜爱,据史料记载,公元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普洱茶跻身贡茶之列。

截止清朝灭亡,普洱茶的贡茶历史共有近200年之久。当时的普洱贡茶贵为国礼,不仅受到了皇亲国戚的喜爱,还一度上行下效,风靡过整个京城。

普洱贡茶:风靡京城,声名远扬的皇室宠儿



能获得如此尊贵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普洱的茶性完美贴合了清朝皇室的需要,《本草纲目拾遗》有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可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我们都知道清朝满族人的先祖,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出身,天寒地冻的环境,使其只能主食牛羊肉,才能满足日常活动所需,入关称帝后更是山珍海味。因此普洱茶以其独有的茶性,成为了清廷皇族的御用饮品。

普洱贡茶对茶叶原料的筛选极其严格。据清朝文献中记载,所有要进京进贡的宫廷普洱茶,都是精益求精,只取乔木茶树上最好的芽尖。

所有的嫩茶芽都采摘完后,才允许民间采摘贩卖,像八色贡茶中的翘楚女儿茶,据说是在当地政府官员的监察下,由茶农一个芽头一个芽头地挑出来的。

而现在所说的宫廷普洱,指的是等级较高的一种普洱熟茶,与清朝的普洱贡茶其实是两个概念,“宫廷”二字,一是蹭了贡茶名气,二是凸显这类普洱茶的用料细嫩。

那么问题就来了,现代的宫廷普洱,名称源自普洱贡茶,等级又是最高的,价格也比较贵,那就一定好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普洱茶的等级划分

首先,普洱茶等级划分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1958年废除毛茶按季节命名成规,将春尖,二水,谷花等茶名一律按质量重新分为五级十等。”《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志》

因此,经济经济时期收取茶青,不是按品质高低和山头名气,而是芽叶比例和嫩度特征,将半加工好的晒青毛茶划分成五级十等。(特级是后加的商业化等级)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三级】:一芽二、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

新手茶友如果记不住具体比例也没关系,只需要知道:茶菁的嫩度越高,则级别越高。最嫩的为特级,往下依次为一级、二级....十级,在茶叶资源珍贵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有比十级料更粗老的“级外茶”。

再拿几个经典的普洱明星茶举例子吧,等级从高到底依次为:92方砖(南糯一级料和二级料),雪印7532(综合等级三级),八八青7542(综合等级四级),7572(综合等级七级),7581(综合等级八级),8582(综合等级七级),8592(综合等级九级)....


普洱茶级别越高越好喝吗?

看到这里,细心的茶友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以上名茶的历年行情价和市场认可度,似乎与各自的用料关系并不大。原因很简单——不是级别高的就是好茶。划分茶菁的级别只是用来区分粗老与细嫩的,不是用来衡量品质的。

当时给普洱茶的茶青做分级,主要是为了在后续加工时,能够根据级别,来确定每道工艺需控制的时间、温度和力度。比如加工熟茶时,在渥堆发酵前就必须根据茶的总体级别,来确定发酵的熟成程度,不然嫩度高的很容易发得太熟,进而影响整个堆的品质。

茶的级次不同,口感确实存在客观差异,级次高的普洱茶芽头更多,外形更美观,富含氨基酸,口感更加细腻鲜爽,不过多酚类物质会比叶片少一些。

而级次低的普洱茶老叶和茶梗更多,看上去粗枝大叶,卖相不太好,不过这种茶内含物更丰富,在后期陈化与耐泡度方面,要优于等级较高的嫩芽普洱茶。

而且,用较粗老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往往回甘更好,这是因为老叶的养分积累更充足,内质中的蔗糖、还原糖等甜味物质的含量,要远高于嫩叶。

最重要的是,人的喜好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喝嫩茶,感受细腻口感,比如7532和92方砖;而有人喜欢喝粗老的,感受回甘,品味厚重口感,比如7581和8582。

等级不等于品质,等级低不代表不好喝。明确了这个概念后,回头再看宫廷普洱就很好理解了。如果粗老茶砖是少林寺的武僧,那宫廷普洱就是清新隽永的白衣女侠。


还拿宫廷普洱举例子吧,其价格相对较高,首先是因为其稀缺的产量,毕竟茶树的芽要少于茶叶和茶梗,原料产量上要比其他等级更少,渥堆发酵时也容易损耗。

不过价格昂贵,产量稀少,却不代表宫廷普洱没有缺点。得益于级别高,宫廷普洱的口感细腻,滋味清美,但相对来说,宫廷普洱的耐泡度很差,冲泡几次就没味道了。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普洱的原料都是茶中嫩芽,其内含物质的含量,远远不如相对粗老的茶梗和老叶。

导致宫廷普洱不耐泡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内含物质溶出过快。普洱茶中的植物纤维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木质部外纤维,另一种是木质部纤维。

其中木质部外纤维的孔隙较大,导致内含物质的溶出性强。而嫩芽就是主要由木质部外纤维构成的,因此宫廷普洱内含物质的溶出很快,冲泡时也要注意水温,快速出汤。

此外,揉捻工序对宫廷普洱不耐泡也有一定影响,等级较高的茶箐相对幼嫩,其细胞膜和液泡膜在揉捻时会更容易破裂,这也会导致茶叶的内含物质会更容易被水溶出。

最后,宫廷普洱的原料不一定都是细嫩芽,也有可能是加工时弄碎的茶叶和茶梗。因为给茶青划分等级时,是用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处理的,筛出细的等级高,粗的级别低。

总之,普洱茶的等级,其实只是一个划分标准,品质优劣和级别高低也没有直接关系,宫廷普洱确实等级很高,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位茶友,千山千味,适口为珍。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润元昌解惑茶铺:普洱茶原料等级越高,品质就越好吗?

  原文标题:解惑茶铺|普洱茶原料等级越高,品质就越好吗?

  来源:润元昌茶业

  

  普洱茶原料等级越高,品质就越好吗?

  宫廷级、特级普洱……是我们常听到的普洱茶等级评判,这些级别的高低是靠什么来划分的?

  等级越高,是不是意味着品质也就越好?

  普洱茶的等级之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8年颁布了最新《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其中分别对鲜叶、晒青茶、熟散茶三者制定了相关等级划分及感官品质特征标准。

  1.国标将鲜叶原料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芽叶指标如下表:

  2.国标将晒青茶划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如下表:

  3.国标将熟散茶划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如下表:

  钢琴调音师  郭:

  正常情况下,茶叶等级越高,品质越好。

  普洱茶的等级区分不代表品质划分。

  普洱茶有特级以及1-9级十个等级,茶菁的级别是区分原料特性,不是直接对茶品品质的划分。

  同一棵树上采下来的鲜叶品质一样,但根据其嫩度能分为不同的等级。最嫩的为特级,往下为一级、二级、三级,从七级往上越来越粗老,十级最粗老。

  经典的八八青饼用的是以四级原料为主、年份更久更经典的印级茶和号级茶也不是采用高等级原料,它们都经过时间证明是经典高品质好茶。

  不同等级差异的区别

  等级高的普洱茶更适合收藏?

  品饮口感

  细嫩的芽头因为富含氨基酸而口感鲜爽,所制成的茶品,茶汤更为浓厚,香气更为馥郁,但耐泡度不如粗老茶箐高;

  较青壮的叶子中的含糖物质、纤维等高于嫩叶,所制成的茶品滋味更为甜润,茶性更为平和,耐泡度更高,但香气不够浓厚,茶汤厚度不如幼嫩茶箐。

  后期存储

  后期存储之中幼嫩茶箐更容易被氧化,如果只是单独高等级的幼嫩茶箐所制成的茶品,缺少必要的粗老茶箐支撑茶形,容易松散开,且转化不均匀,后期转化空间会有相应的降低。

  而单独的粗老茶箐制成的茶品后期存储转化又会相对较为缓慢,后期滋味也不够丰富。

  从本质的内含物质、品饮口感、后期转化等来看,粗老茶箐和幼嫩茶箐都各有所长,各有优劣。

  生茶

  生茶制作中一般会用到拼配技术,一饼茶往往会由不同等级的原料拼配而成。

  茶饼需要后续发酵,因而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合适,即不能太密实,也不可太松弛。要达到这样的工艺要求,仅仅靠石磨或者机器压制是不够的,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有弹性的纤维物质,会在后期存放中有一定的恢复。

  使用不同等级的原料拼配,搭建茶的网状骨架,可以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得它在后发酵中出现梯级转化。

  熟茶

  熟茶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各自有不同的品质特征。

  在散茶领域,茶叶分级就比较明显了。熟散茶的传统级别划分是以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级别越高,熟散茶除了特级和一到十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还在特级的基础上衍生了宫廷普洱、普洱金芽等,派生出老茶头。

  801宫廷普洱

  701臻品老茶头

  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叶底,芽头及嫩叶的比例。叶质老嫩,叶脉隆起,触手的柔软度,有无弹性等都是观察指标。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各有特点,同一级别的普洱茶也可能会存在品质上的差异。

  而在熟茶饼茶,分级就没有散茶那么明显了,跟生茶饼茶一样,需要用石磨紧压的熟饼茶会掺夹了不同等级的茶叶,构筑茶饼的基本骨架,使得茶叶在甜度、稠度、鲜度等方面得到最佳的协调性。

  高品质是原料、工艺、存储的和谐统一

  茶虫Yikuan:

  原料是根基,但原料再好也还需要好的拼配方法、足够的发酵沉淀,以及遇到懂它的人。

  真正高品质的茶品是原料、工艺、存储的和谐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上面讲的都是普洱茶的原料等级区分,并不能直接与品质对等,而茶品品质除了与原料相关外,还要看工艺和后续的存储。

  通过合理的拼配和制茶技艺,使得不同等级的茶箐能够优劣互补、长短相替,在一款茶之中既有高等级幼嫩茶箐的芳香,又具有粗老茶箐的甜润,让茶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含物质,呈现出更丰富的口感层次。

  从而在后期转化之中,能够出现更多样性的丰厚滋味和理想口感。

  如果工艺不当,好原料无法体现出应有的精妙口感;如果存储不当,好茶也只能遗憾丢弃。

  同样就算好原料、好工艺造就了好茶品,如果后期存储不当,同样难以成就好滋味。

揭秘普洱茶的“等级之分”:等级越高,品质就越好吗?

  随着普洱茶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一些问题常常在“小白”茶客的身上发生——

  “茶小白”问:

  普洱茶等级是怎么分的?是不是级别越高的茶品,品质更好?价格更贵?

  7572的综合等级是7级,8592的综合等级是9级,所以7572一定比8592更好喝?

  听说大益7542不错,但我想要更好的,有“7512”、“75特2”卖吗?

  ……

  老茶客们听到这类提问,大概也会觉得“有点尴尬”。但要解答“普洱茶等级”这个专业问题,似乎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那么,还是让我们请专家出场吧——

  专家说

  ▲大益茶道院院长助理、茶道院A类讲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硕士赵宝权,常年在勐海从事茶学研究、教学工作,也曾为众多学员解答过各式各样的“小白提问”。今天他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帮助大家对“普洱茶等级”这一话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1

  茶叶“分级制”起源于绿茶

  以“嫩度”作为定级标准

  普洱茶有等级之分,正如大部分茶类都有等级之分一样。而这种“分级制”是依据嫩度来划分茶叶等级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运用于绿茶,即:茶叶的嫩度越高,级别越高;嫩度越低,级别越低。

  ▲绿茶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部分人会形成“以等级来评判茶叶的品质”的习惯了,因为这种分级方法符合绿茶本身的特点。优质的绿茶强调清汤绿叶、口感爽滑,所以茶叶嫩度越高时,芽毫会更明显,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的鲜爽度也越高。

  ▲普洱生茶

  但随着越来越多不同品种的茶叶走向全国市场、甚至走向世界,这种源于绿茶的茶叶“分级制”被搬到其他茶叶品类上,似乎就没那么“靠谱”了,因为不同品种的茶叶的特点表现形式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

  2

  普洱茶国标只针对原料定级

  没有对成品茶定级

  但普洱茶依然有非常规范的定级标准,当中最权威的指标正是2008年国家出台的《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其主要用途是对普洱茶的质量技术做出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国标中品级的对象指向鲜叶、晒青毛茶和熟普散茶,并没有对普洱茶成品茶进行等级评定。

  《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分别对鲜叶、晒青茶、熟茶三者制定了相关等级划分及感官品质特征标准。

  1.国标将鲜叶原料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芽叶指标如下:

  2.国标将晒青茶划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如下:

  3.国标将熟茶划分为6个等级,各等级感官品质特征如下:

  国标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但放到勐海茶厂,由于对茶品质量的把关极为严苛,从鲜叶采摘到毛茶初制再到成品精制,每一步都追求精益求精,勐海茶厂对原料的等级划分要求是高于国标的。

  例如,勐海茶厂对鲜叶的定级要求为:当茶树上有10%—15%的新梢已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鲜叶采摘标准匹配不同的晒青毛茶级别,如二级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70%,同等嫩度一芽三叶,对夹叶、单片叶30%,制成4—6级晒青毛茶。而对于收购的晒青毛茶则划分等级为特级、一至十级、级外,其中一至九级各分两个等,合计21个等级,毛茶进厂后必须要依次经过初评、密码审评、现场审评“三个大关”,才能最终定级、定等入库。

  3

  普洱茶并不单一追求“嫩度”

  等级与品质不能划等号

  不同的普洱茶以不同的原料,经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制作成产品,当中选用的原料嫩度确实会影响成品的品质、价格,但却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普洱茶来讲,等级越高与品质越好二者间并不能划等号。

  我们以普洱生茶为例,其整体追求是“浓强鲜爽”,这也就意味着一片优秀的普洱生茶,它的口感除了有“鲜爽度”还要有“浓强度”,“浓强度”不够的普洱茶在审评上是不占优势的。

  然而,原料嫩度与浓强度是两个不相匹配的标准,嫩度高的茶叶在冲泡时因茶多酚的浸出量低,从而导致茶汤的“浓强度”下降。所以,普洱生茶在加工时考虑到这个因素,并不会刻意去提升嫩度。茶友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成品普洱茶,也大多数不会以嫩度最高的芽头作为主要原料,多是匹配着一芽三叶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

  在普洱熟茶、红茶、乌龙茶的审评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当我们对普洱茶的审评有了更多了解以后就会发现:如今评判茶叶品质的维度是多样性的。除了从嫩度上来考虑,审评还要综合考虑茶品的外形、色泽,以及口感、滋味、香气等等。并且,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加工技术的不断革新,消费者对茶品口味的追求也越发多元化。当审评标准与市场消费有了更多关联,普洱茶“等级”这一维度在品质评判中的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更多其他评判维度出现并占比上升。

  4

  但原料定级可有效指导生产

  是研制优质大益茶的基础

  现在我们知道了,普洱茶的“分级制”无法直接指导消费者判断一款茶品的好坏,但据赵老师介绍,它却能在茶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在勐海茶厂的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除了靠嫩度分级的鲜叶和毛茶外,还有号头茶、发酵等级、烘房的烘制时间、蒸压的规格等很多的分级方法,或者说分级概念。很多加工的程序、程度、方法,需要根据茶叶的级别或者说级别衍生出的嫩度及其它的属性来进行选择。比如,在蒸压的规格中,100g的小沱、357g的饼、1000g的砖,因体积和水分含量的不同,烘制的时间也不同。同理,鲜叶的分级也是为了能够更精准的掌握杀青时间、程度,保证茶叶品质。

  依靠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益普洱茶制作工艺”中的“研配技术”,勐海茶厂的研发团队将不同等级、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发酵度的茶叶拼合在一起,形成风格各异的配方。这是一种常用的提高茶叶品质、稳定茶叶质量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增加普洱茶花色品种,让更多口感的形成成为可能,而且可以统一产品品质。

  大益茶经典产品、被市场誉为“评判普洱生茶品质的标准产品”的7542,用中壮茶叶做骨架,以肥壮茶菁为里,幼嫩芽叶为撒面,综合级别达到4级,但其实际使用的茶叶级别却横跨多个级别。这种独特的研配工艺,丰富的内质搭配,除了是保障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更能保证成型工艺的稳定性。

  现在,对普洱茶的等级划分,你搞明白了吗?

  普洱茶的一大特点就是味感丰富,且能在岁月中不断醇化,这也是多少茶人为它钟情、对它如痴如醉的原因。所以,千万别被“等级”这一因素框住了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杯茶”,还是得看过、品过、了解过。大益茶产品种类丰富、款式众多,80余年来诞生过的明星茶品更如璀璨繁星,相信总有一款能“击中你的心”!

  撰稿:李垚垚

  图片:张玉杰/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曾婧雅

找到约1,93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