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茶与亲戚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传统复兴与云南茶产业的三个时代

茶叶是三产融合的产业,按照三产的培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服务业时代,即:

农业时代(前现代,1938年之前)→工业时代(现代,1938—2008)→服务业时代(后现代,2008年至今)。其中,农业时代分为两个时期:自然经济(明清之前)→商品经济(明清——1938)。

自然经济横跨原始部落农业、封建领主农业两个时期(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典型的奴隶社会,部落联盟意味着公有制开始解体,封建领主出现,比如哀牢国时期的大王柳貌统率77个小王)。在原始部落时期,茶叶经济以公有为主。到了封建领主时期,茶农种茶以自用、送礼(送亲戚朋友)和承担封建负担(贡赋)为主,极少量的茶进入市场交易。

由于部落原始农业与封建领主体制下的原住民农业,其分配茶叶产品的形式是公有制或者等级分配,而不是市场交易分配,故云南古代茶产业在明代以前一直没有培育出上规模的交易市场,加上部落与封建领主割据,很难存在统一的大市场,故茶叶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商品化程度极低。元灭大理国,在云南建立土司制度,明朝进一步控制土司,甚至在局部地区搞改土归流或土流并治,并通过军屯、民屯与商囤大量汉人定居云南,这样就给落后的云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制度与文化,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原始部落的开化与封建领主制的解体、地主经济的崛起,并逐渐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专业化种植加工基地与日渐繁荣的交通运输经济。

云南茶产业进入商品经济的标志,是明朝后期古六山出现商品茶基地。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时代,茶叶商品经济的兴起会推动一产二产的进步:茶树培育出原生良种,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勐库冰岛到缅甸或版纳引种,倚邦小叶种为四川引种等传说,以及晚清、民国滇西南新兴茶产区纷纷引种勐库大叶种,就反映了云南茶业良种化的进程在加速;种植密度极低的混林茶园、混农茶园开始加大种植密度与专业化管理,最终进化为追求量产的满天星纯茶园和藤条茶采养法;散收,无采造法的云南茶叶,开始名茶化、贡茶化,出现了专业的手工制茶作坊、茶庄与商号。

农业时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会催生资本主义萌芽,晚清与民国茶庄商号的兴起,就带有一定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特点。但真正的现代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工厂式机器生产取代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进而农业采用现代科技与工业的集约生产方式,并不断升级交通运输与通信条件,让资本与土地、劳动力、人才相结合,在全球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与投资,进行技术扩散。1938年,中茶云南公司成立,相继建立了顺宁茶厂、佛海茶厂、复兴茶厂、宜良茶厂与康藏茶厂,这标志着茶叶现代科技与工厂式生产落户云南,云南茶产业进入了工业时代。

工业时代与农业时代的最大区别,是人类利用资源资源的能力得到极大解放,不断提升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数量。由此,云南茶产业在现代科技与工业化的加持下,进入了讲究规模效应的量产时代。

种植要讲高产,过去的混林、混农茶园种植太稀,亩产太低,肯定要被纳入“低产茶园改造”范围,就连农业时代的高产专业茶园——满天星纯茶园,也被视为产量达不到现代种植的要求,被改造。新式茶园,先是等高条植茶园大量出现,然后是密植丰产的台地茶园一统天下。量产、品种单一、整齐划一,追求外形好看与香气滋味的快速释放,有利于打造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农药化肥的施用,也有利于提高产量,控制杂草与病虫害,让芽叶变得肥硕好看,人类在改造大自然方面走得太远,人与自然关系紧张,我们很久不知道大自然的原味是多么美妙!

量产,外在的色香味形也主导了茶叶加工与品质审评,中国式的高端茶叶审美,让位于满足老百姓温饱型消费与国外的调饮市场,内在的韵味之美被束之高阁太久……

原生良种要不视为落后的事物,被摒弃,要不被现代育种技术改造,升级为现代良种。以勐库种为代表的云南原生大叶良种,因迎合了云南茶产业主打大叶种金字招牌的需要,得到进一步选育,推出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三大国家级群体种,在全省乃至全国产茶区得到大力推广与广泛种植。为发展红茶、绿茶产业,省外的优良中小叶品种也被引进云南,云南本土的科技专家也培育出云抗10号、紫娟等现代良种。云南原生小叶良种就没有那么幸运,在重视培育本土大叶种与积极引进省外中小叶良种的时代浪潮中,以倚邦小叶种为代表的云南原生小叶种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以至于普洱茶在2003年在大陆崛起之后,从业者才发现滇西南的普洱茶的主产区还有小叶种,当年皇帝老儿喝的普洱茶,有许多就是小叶种做的。

2008年,云南普洱茶进入古纯时代,量产的东西不再受资深茶客欢迎,稀缺难得的大自然原味受到追捧,山头气韵成为高端普洱茶的代名词。滇红也由对标国际调饮市场,回归中国传统清饮市场,由调奶,讲口腔刺激的“浓强鲜”逻辑,转型为讲清雅式的香甜韵如何。

这表明,从晚清的洋务运动算起,中国逐渐纳入近代与现代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发后与现代社会深度接轨,工业化程度极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摆脱物质的匮乏,由温饱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过渡,中国在加速工业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后工业化社会之趋势。在后工业时代,物质非常丰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数量与外在的东西不再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指标,更多的精品与内在需求被挖掘出来,以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同时,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也得到反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21世纪主题,改变增长方式,以获得更环保、更绿色与健康的产品,成为许多农民、厂商与消费者的自觉行动。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普洱茶的山头主义与新派滇红就应运而生,掀起了中国茶产业的后现代革命,推动着云南茶产业从2008年以后进入服务业时代:

温饱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跃升;追量产到品控,乃至追稀缺性,茶的审美、文化属性加强,变成内外结合的色香味形韵;山头茶与金融茶横空出世,大健康茶应运而生,仓储中老期茶交易平台、三产融合的茶庄园、茶文旅地产开启新天地;原生良种复兴,稀疏留养茶园与藤条茶遍地开花,生态经济主导未来……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茶俗与茶礼关系研究

2021年1月,中国茶界又出版了一本新书《茶文化与茶健康》。这本书是由国家一级评茶师、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科(园艺)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协全国首席科学传播茶学专家、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王岳飞先生;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博士后、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员周继红女士;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哈德森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徐平先生共同主编。

此书经主编王岳飞先生授权,《北京茶世界》媒体平台已陆续对《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的内容进行连载。3月6日,连载《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章第一节——茶之起源;3月7日,连载《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历代变迁、产业萌芽;今天(3月8)日连载第二章第一节——茶俗茶礼;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中有着“以茶为媒”的风俗习惯。

茶礼,既可指以茶待客的礼仪,也可指聘礼的一种。在传统民俗的各种仪式中,如传统婚礼中“奉茶”“交杯茶”等仪式,以及子女以茶受聘的聘礼,均称为“茶礼”。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至,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一、茶与茶礼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对内而言,表示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而言,则表明中华民族和平、友好、亲善、谦虚的传统美德。

(一)待客茶礼

“以茶待客”是我国的普遍习俗,也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有客来,双手奉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各地敬茶的方式和习惯大有不同。

1、历史性

有文献记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一带“客坐设茶”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

唐朝,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杜荀鹤《山居寄同志》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宋元间,民间有饮茶附以果料的习俗,有客来,要在最好的茶中加入其他食品,表示各种祝愿与敬意。

2、区域性

“敬三道茶”。“敬三道茶”在北方大户人家较为普遍。有客来,进入堂屋,主人出室,先尽宾主之礼,然后命仆人或子女献茶。第一道茶,一般来说,只是表明礼节,并不真的非要客人喝。这是因为,主客刚刚接触,洽谈未深,而茶本身精味未发,或略品一口,或干脆折盏。第二道茶,便要精品细尝。这时,主客谈兴正浓,情谊交流,茶味正好,边啜边谈,茶助谈兴,水通心曲,所以正是以茶交流感情的时刻。待到第三次将水冲下去,再斟上来,客人便可能表示告辞,主人也起身送客了。因为,礼仪已尽,话也谈得差不多了,茶味也淡了。当然,若是密友促膝畅谈,终日方休,一壶两壶,尽情饮来,自然没那么多讲究。

“献元宝茶”。“献元宝茶”流行于我国江南一带。春节时若有客至,要献元宝茶。将青果剖开,或以金橘代之,形似元宝状,招待客人,意为祝客新春吉祥,招财进宝。

“吃豆子茶”。“吃豆子茶”是湖南常见的待客之道。客人新至,必献茶于前,茶汤中除茶叶外,还泡有炒熟的黄豆、芝麻和生姜片。喝干茶水还必须嚼食豆子、芝麻和茶叶。吃这些东西忌用筷子,多以手拍杯口,利用气流将其吸出,别有一番风味。

“冲爆米花茶”。“冲爆米花茶”流行于湖北阳新一带。乡民平素并不多饮茶,皆以白水解渴,但有客来则必须奉上一小碗现冲的爆米花茶,若加入麦芽糖或金果数枚,敬意尤重。

(二)家庭茶礼

饮茶,不仅是敬客,居家生活也要以茶表示香敬相爱,对长辈敬茶便成为家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重视学院、家族关系,主张敬老爱幼,长幼有序,向长辈敬茶是敬遵长、明伦序的重要内容。

1、历史性

名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富室竞侈,果皆雕刻,饰以金箔,而香汤名目,若茉莉、林禽、蔷薇、桂蕊、丁檀、苏杏,盛以哥、汝瓷瓯,仅供一啜而已。”

古时,大户人家的儿女清晨要向父母请早安,常有长子、长女代表儿女们向父母敬一杯新沏的香茶。

2、区域性

“送七家茶”。“送七家茶”流行于浙江杭州一带。每至立夏之日,家家户户煮新茶,配以各色细果,送亲戚朋友。

“求七家茶”。“求七家茶”主要指江苏一带要用隔年炭烹茶,但茶叶却要从左邻右舍求取。

“敬香茶”。“敬香茶”在南方更普遍。新妇过门,第三天便开始早早起床,向公公、婆婆请安,请安时也首先奉上一杯新沏的香茶。新妇敬茶有三种含义:一是表明孝敬翁姑,不失为妇之道;二是表明早睡早起,今后是一个勤俭持家的能手;三是显示是个巧手好媳妇。

总体来说,我国家庭茶礼提倡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和敬亲睦、勤俭持家,以清茶淡饭而倡导俭朴的治家之风。

至于现代,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表示深情厚谊的精神,不仅深入每家每户,而且上升到机关、团体、乃至国家礼仪。总之,茶是礼敬的表示,友谊的象征,茶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茶与婚俗

茶礼最为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莫过于婚俗。

(一)历史性

1、唐朝时期

茶与婚俗结缘始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唐时,饮茶之风甚盛,茶叶成为结婚必不可少的礼品。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嫁妆中便有茶叶。这是茶叶用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之后,茶叶便与金银首饰一起成为女子出嫁时的必备品,并逐渐成为婚俗礼仪的一部分。

2、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茶叶由原来女子出嫁时的嫁妆礼品演变成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求婚时要向女家送茶,称作“敲门”。媒人又称”提茶瓶人“。结婚前一日,女家要先到男家去”挂账“”铺房“等。宋朝著名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说:”男女未嫁娶时,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3、元朝时期

元朝、明朝时期,“茶礼”几乎成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称“吃茶”。姑娘收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

明人许次纾《茶疏》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为下茶,亦曰吃茶。”因茶树移植则不生,种树必下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多福的象征。

元曲《包待制智赚生金阁》载:“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亦有:“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到纳彩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4、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仍保留茶礼的观念,另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清朝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亦云:“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

《红楼梦》中亦载,凤姐对黛玉说:“你吃了我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家做媳妇?”

5、民国时期

洪深《香稻米》第一幕:“今年这个冬,要寻一个可以端茶礼、结婚姻的好日子,竟是这样难!”

(二)区域性

“三茶礼”。江南婚俗中较为流行“三茶礼”。所谓“三茶礼”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订婚到结婚的三道礼节,即订婚时“下茶礼”,结婚时“定茶礼”。同房时“合茶礼”。另一种解释,即是指结婚礼仪中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白果,第二道莲子、枣儿,第三道才真的是茶。不论哪种形式,皆取情结不移之意。

“三茶六礼”。“三茶六礼”在南方流行较为广泛,从订婚至结婚,常举行下茶、纳茶、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各种仪式。

“开门茶”。“开门茶”为江苏旧时婚俗,先由媒人用泥金全红柬送去女方年庚“八字”,男方则要送茶果金银,其中茶叶要有数十瓶甚至上百瓶。男方对女家“下定”,又称“传红”。迎亲之日,新郎舆马而来,至岳家门口却要等待开门。待进得门来,又要走一重门,作一个揖,直到堂屋,才得见老岳父及左右大宾,然后饮茶三次,才能到岳母房中歇息,等待新娘上轿,此谓“开门茶”。

“茶钱”。“茶钱”在湖南、江西一带较为常见,有“喝茶定终身”之说。青年男女经介绍如愿见面交谈,由媒人约定日期,引男子到女家见面。若女方同意,便会端茶给男子喝。男子认为可以,喝茶后即在杯中放上“茶钱“;若不中意,亦要喝茶表示礼敬,然后将杯倒置桌上。付”茶钱“,两元、四元、百元不定,但一定要双数。喝过茶,这婚姻便有成功的希望了。

”鸡蛋茶“。”鸡蛋茶“流行于湖南滨湖、沅江等地。用”鸡蛋茶“来表示对婚事的意见。无论女方去男家,还是男方去女家,都要请茶、吃鸡蛋。女方去男家,男方如中意,拿出三个以上的蛋,若不中意则只拿两个出来。女方看是三个以上便高高兴兴地吃了,说明双方皆有诚意。男方去女家,女方若看中了,也要请吃茶、吃蛋;看不上,只供清茶,不供蛋。

”盐茶盘“。”盐茶盘“流行于湖南邵阳、郴州等地。旧时经媒人说合,两家同意后,男方向女家”下茶“,除送其他礼物外,必须有”盐茶盘“,即用打芯染色组成”鸾凤和鸣“”喜鹊含梅“等图案,又以茶与盐堆满盘中空隙,此为”正茶“。女家接受,便表示婚姻关系确定,自此不能反悔。

”合枕茶“。湖南各地婚礼中大多有此礼。婚礼仪式后,新娘入洞房,新婚夫妇要喝”合枕茶“,新郎捧茶至前,双手递上一杯清茶,请新娘先喝一口,自己再喝一口,便表示完成了人生大礼。

”合合茶“,闹洞房是我国各地普遍的习俗。湖南各地闹洞房却是以茶做题,别开生面。至时,让新人同坐一凳,相互将左腿置对方右腿上,新郎以左手搭新娘之肩,新娘则以右手搭新郎之肩,空下的两只手,以拇指与食指共同合为正方形,由他人取茶杯放置其中,斟满茶,请闹洞房的人们品尝。

”亲家婆茶“。”亲家婆茶“流行于浙江湖州一带,与湘赣婚俗茶礼有许多相似之处,女孩子出嫁三天要回娘家,叫作”回门“。而有些地方却是在第三天由父母去看女儿,称为”望招”,父母要带上半斤左右的烘豆、陈皮、芝麻和谷雨前茶,前往亲家家中去冲泡。两家亲家翁、亲家婆,边饮边谈,称为”亲家婆茶“。

“茶浴开石”。生儿育女是婚姻的继续,也离不开茶。浙江湖州地区,孩儿满月要剃头,需用茶汤来洗,称为“茶浴开石”,意为长命富贵,早开智慧。

总之,茶是纯洁的象征,象征爱情的纯贞;茶是吉祥的象征,用茶祝福新人未来生活美满;茶是亲密、友爱的象征。我国人民用茶礼表达夫妻礼敬、儿女尊长、居家和睦、亲家情谊、多子多福等多种美好的祝愿。

(三)民族性

边疆少数民族中的茶则更多了些纯贞、美好、活泼的内容与精神。西南少数民族中,茶不是“媒证”,而是“媒介”。云、贵、川、湘的少数民族,把茶引入婚俗是相当普遍的,尤其在云南,青年男女从恋爱到结婚,总是离不开茶。

1、云南大理的白族

生活在苍山下洱海边的白族人,婚俗中渗透的“茶精神”尤为突出。白族婚礼中,也有“闹房”习俗,参加“闹房”的大都是新郎的同辈或晚辈年轻人。对参加“闹房”的人,新郎、新娘要敬三道茶。

2、云南勐海的哈尼族

勐海县茶树王已闻名海内外,当地有种风俗,新娘要爬上大茶树采茶,爬得越高,采得越多就越吉利。据新郎介绍说,新娘采茶树王的茶叶,是托茶树王的福,夫妇间的感情会像茶树王那样长久,生命像茶树王那样旺盛,还会保佑子孙后代像茶树王的叶子一样繁多。

3、澜沧江畔的拉祜族

拉祜族的婚俗很有趣,青年男女必须先经过探察、对歌、抢包头、幽会、定情等一系列有趣的恋爱过程才能结婚。心心相印的青年男女私订终身后,才告知父母。男方请媒人去女家求婚,媒人带去一对蜡烛、烟、茶等物,别的礼物可以不带,茶却是必须带的。婚礼中,拜堂以后新郎、新娘还要去抬水,敬献父母、媒人,有茶有水才算美好婚姻。

4、广西西北部的毛南族

毛南族的结婚仪式中茶也占有重要地位。迎亲日,男方迎亲人在女家吃过午饭,正午时娘家人开始“叠被”。新娘的母亲端来个大铜盆,盛满了红蛋、糯米、谷穗、蜜橘、瓜子、铜钱等物,但必须有茶。姑嫂、婶娘们把被子叠成正方形,放到一个叫作“岗”的木架上,两头一边放铜盆,一边放锡茶壶。四周挂满由新娘亲手做的布鞋。毛南族盛行“兄终弟继”“弟终兄继”的“转房婚”,这种换婚仪式称为“换茶”。

5、云南的阿昌族

在阿昌族,媒人说亲要带茶、烟草、糖各两包。婚后第三天,女家才来送嫁妆和“大饭盒”。这时,男家先敬酒一杯,说:“请骑大白马!”然后再敬茶一杯,说:“请骑大红马回去!”

6、四川的羌族

阿坝地区的羌族茶礼运用极有趣味性。”吃茶“要随迎亲队伍一路而行。迎亲日,每过一村寨先放礼炮三声,寨中人便会出来看热闹,送亲、迎亲队伍也要暂停。男女双方亲戚,事先都有所准备,拿出用玉米、青稞、麦子、黄豆制成的糖和茶水来招待送亲、迎亲的人。茶饮罢、糖吃过,方能继续前进。村村吃一遍茶,寨寨吃一遍茶,即便走上八个、十个村庄,停队吃茶村村不能少。沿途茶吃够了,对新人的祝福,双方的友情,都从一路吃茶中得到充分体现,新娘才能娶到家。

7、青海的撒拉族

撒拉族人订婚时,男方要择吉日请媒人向女方送”订婚茶“。一般为耳坠一对,茯茶一封,这叫”系定“。

8、甘肃的保安族

积石山下的保安族人订婚,是由男方的父亲、叔伯或舅舅偕同媒人亲送茯茶两封、耳环一对、衣服几件去“系定”。

9、甘肃的裕固族

裕固族人把茶看得更重。旧时一块茯茶要用两只羊才换得来,娶一个妻子,男方一般要送女方一马、一牛、十几只羊、二十块布、两块茯茶。

10、西北地区的回族

回民提亲,称为“说茶”。男方父母看未来儿媳,女家也要“相女婿”,如果相中了,媒人到女家回话时,首先要带来茯茶,女方同意便收下。正式订婚,称为“订茶”“吃喜茶”。女家要把男家送来的茯茶分成小块,送亲友邻里。

11、藏族

在藏族婚俗中,茶也是很重要的。藏族人以仪表和人品为主要标准,并不注重家境和聘礼。青年男女私订终身,要唱定情歌,歌中也是用茶比喻爱情。

婚俗中的茶礼在我国各民族中运用得极其普遍,从中原到边疆,从南到北,到处都把茶放在婚俗的重要位置上,可见茶作为坚定、纯洁、吉祥象征的观念多么深入人心。

三、茶与祭祀

以茶为祭品由来已久。

(一)历史性

著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有一箱茶叶随葬,这也是西汉贵族以茶为随葬品的证明。

南朝刘敬叔《异苑》记剡县陈务之妻,好饮茶茗。宅中有古墓,常以茗祭鬼神。

《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河南白沙宋墓浮雕壁画中,有仕女奉茶图,还有墓主人品茶的场景。

河北宣化辽墓中存有壁画,画面上描绘了点茶、饮茶的生动场面。

(二)地域性

许多产茶之地把茶作为丧俗、葬礼的重要内容。《中华全国风俗志》载:“人死后,须食孟婆汤以迷其心,故临死时口衔银锭之外,并用甘露叶做成一菱附人,手中又放茶叶一包。以为死去有此两物,似可不食孟婆汤。并有杜撰佛经曰:‘手中自有甘露叶,口渴还有水红菱。’此两句于放置时家属喃喃念耳。”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安徽等地的丧俗:“凡人死后,俗以为必须过孟婆亭、吃迷魂汤。故成殓时以茶叶一包,加以土灰,置之死者手中,以为死者有此物即可不吃迷魂汤矣。”

用茶祭祀亡灵、先祖,这一风俗是中国社会的普遍习俗。

四、茶与庆典

茶秉天地之灵气而生,每当腊尽春来,惊雷一声,则生机发动。有古以来,茶以春茶为贵,以早茶为上。因此,为了催茶生长,庆祝新茶的开采,祈祷茶事的顺利,茶区每每于开采之前,都要按传统举行热闹的开茶庆典仪式。

(一)历史性

宋朝,建州(今福建建瓯)为最主要的产茶地,特别风行开采时“喊山”的仪式。欧阳修于宋嘉祐三年(1058)作《尝新茶星呈俞》:“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人情好先务取胜,百物贵早相矜夸。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痴睡不醒,惟有此树先萌芽。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反映了嘉祐年间建州建安北苑御用茶园的开茶情形。

明朝徐渤《武夷茶考》记载:“喊山者,每当仲春惊蛰日,县官诣茶场至祭毕,隶卒鸣金,击鼓同声喊曰:茶发芽。”

(二)区域性

自古每逢春茶开摘时节,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的茶农们都要举办各种茶庆活动。如2006年4月1日举行的“相约龙井——2006中国杭州西湖龙井开茶节”,就举行了“茶乡踏歌”活动,还特地请来了狮子队、少林武术队等助兴,他们与本地的采茶舞队、茶艺表演队一起载歌载舞,场面十分热烈。

江西赣州市龙南县的虔茶也有春茶开采祭茶庆典仪式,近些年,每年3月下旬,择良吉日迎来虔茶开园盛典。30多名旗手挥动着“虔茶”古茶旗,在龙狮队的带领下穿梭舞动。主祭官带领依仗队端净手水盆、捧茶水、抬着猪头等祭品列队缓缓入场。接着,行喊山祭祀礼,主祭官高声喊山祭祀: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山神。茶农们根据主祭官的口令用茶敬天、敬地、敬神,以表示对茶的敬意,感谢天地神恩。接着,宣读祭词,由侍女送祭词卷轴,词曰:“惟神,默运化机,地钟和气,物产灵芽,先春特异,石乳流香,龙团佳味,供于天子,万年无替,资尔神功,用伸常祭!”祭词宣读完毕后,现场人员齐声高喊:“茶发芽喽,茶发芽喽!”随后,奉上虔茶进行茶道表演,配以古乐、古典舞、书法,还有太极、舞剑等表演,真是精彩绝伦。

来源:北京茶世界

邀你一起喝好茶 武阳春雨品茶会举行

1月16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会在黄龙社区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居民和武义老居民相聚一堂,共迎新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跃伟、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磊红、县妇联主席杨芳、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萍等出席活动。

一首曲调优美的《春雨》伴随着稚嫩可爱的歌声拉开了茶会的序幕,来自实验小学的小茶人刘乔一给在座的新老居民献上了这首自创的茶歌,带着新居民们走入了武义茶文化的世界。随后由茶艺师王素芝奉上一场精彩的茶艺表演,在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更是让新居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香茶业公司为新居民们送上了一份新年礼物,感谢他们扎根武义为这座城市发展发光发热。

活动现场茶香四溢,各桌茶艺师为大家冲泡了武义家乡的更香绿茶、浙星红茶、骆驼九龙黑茶等茶品,新老居民围桌而坐,细细品茗,开怀畅聊。来自安徽的李娟已经在武义生活了二十多年,她的家人和亲戚也都在武义生活,她丈夫更是当选为壶山街道三板桥村村委委员,大家都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打算留在武义过大年。这次作为新居民妇女代表参加茶会,她告诉记者,“现在武义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故乡,在这生活的二十几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包容和接纳,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早已融入了武义的生活。”茶艺表演结束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向茶艺师学起了茶艺。

据悉,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向18.5万武义新居民发出“留在武义过大年”的倡议。为响应号召,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县壶山街道、县茶文化研究会、县茶业协会、壶山街道妇联、黄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留在武义过大年”·武阳春雨品茶会,邀请了壶山街道辖区20多位新居民参与。通过举办茶会的形式,加强与社会工作者、新居民妇女代表的交流,了解新居民妇女的向往和需求,提高她们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新居民家庭安心、暖心、舒心地在武义过大年。

原标题:新居民看过来!武阳春雨品茶会邀你一起喝好茶

来源:武义县融媒体中心,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