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

  2017年8月,清铧股份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消费品行业中第一家以茶叶品类上市新三板的公司;2014年8月,“传成老树白茶”横空出世,短短5年迅速发展壮大,坐拥全国600余家加盟店,连带形成庞大的闽茶产销网络;2016年12月,闽茶文化馆在福州落成,成为首家全面介绍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这一切的缔造者和推动者,都是一位朴实内敛的安溪籍企业家——林清修。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

  大山里走出的“一修哥”

  福建安溪,中国著名的茶乡,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享誉四海的铁观音,也造就了吃苦耐劳的安溪人。

  林清修,1977年出生于安溪县蓝田乡进德村。村子坐落于层峦叠嶂的一处深山盆地,四面茶山青翠欲滴,唯一的出口依山傍河,宽仅百余米,河上一座精致的古廊桥,河边一座古朴的观音庙,桥外大千世界,桥内生生不息,观音菩萨世代保佑。

  1995年,不甘于一辈子守在穷乡僻壤,19岁的林清修拜过观音,走过廊桥,只身来到福州闯荡。无处立足,只能先在亲戚的茶叶店里打工谋生。那段日子,他一边当学徒,一边暗自思量:“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茶叶店。”

  半年之后,小小的茶铺在五里亭开张。现在的五里亭茶叶市场商铺鳞次栉比,顾客人山人海,可在当时,整个五里亭连同他的茶铺总共就十余家。

  拓荒的日子是清苦的,那段时间,他与爱人起早贪黑,天天吃剩饭、打地铺,可是仅仅不到一年,非但没有赚到钱,借而起家的8000余元本钱已经全部赔光,还背上了5万余元的债务。自己付出的比别人多,为什么不赚反赔了呢?

  “关键还是自己不懂茶,人云亦云,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自然就亏了。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做茶就得懂茶、识茶!”这是林清修第一次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怎么做茶。

  从此,他以年轻人少有坚忍和毅力,踏上了漫漫问茶之路。农忙时节,他深入感德、祥华等主要茶产区的田间地头,习水土、问茶农、取茶经,往往一蹲就是十天半个月;茶叶买回来后,他逐一品评、详细比对,有时一天要喝几百杯茶,以至于后来只要一闻一品,这泡茶叶出自安溪哪个乡哪个镇他都了如指掌;每逢有斗茶比赛或专家讲茶,他唯恐赶之不及,处处虚心求教,多次得到张天福老先生、陈郁榕老师等名家的悉心提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长的时间,林清修就练就了高超的评茶技艺,在业内打出了名气。当时的五里亭茶叶街,公认林清修的铁观音最好,各种茶王赛大奖拿到手软,并成为当时省内几大主要铁观音品牌的优质供应商。

  生意红红火火,加之平时为人和善、谦逊低调,林清修在茶叶市场赢得了“一修哥”的雅称。

  发展之路,至诚精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产茶大省,这注定了在省会福州,茶行业的竞争如百舸争流,异常激烈:2007年,云南普洱席卷福州,使取代茉莉花茶登上霸主地位的铁观音在肆意拓展了数年之后,首次面临挑战;2008年,与铁观音分属福建乌龙茶两大派系的武夷岩茶,来榕争奇斗艳;2010年,横扫全国的红茶热同样没有放过福州。

  “企业会倒行业不会倒,虽然这些年各种茶叶‘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可以肯定的是,茶始终有人喝。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市场,精准定位客户的需求,只有客户的认可才是王道。”对于茶叶市场的前景,林清修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在持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从品质、品牌到标准化,林清修经历了一个扎根市场、一心做茶,不断在危机中创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奋斗历程。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品质的问题。

  虽然“一修哥的茶”已经成为了茶业市场的一张名片,但是有质有没有量?有量有没有证?当年有客户就非常直白的问林清修:“这款茶很好,我要3000斤,你能不能马上拿得出来?”“这个茶再好喝,但是个“三无”产品,我怎么拿得出手?”

  量上不去,又没有官方的认证,市场永远做不大,这让林清修既茅塞顿开,更压力山大。于是,他再次撸起袖子,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掌握了铁观音拼配的独门秘技,保证了数量的供应。当时,林清修独到拼茶功夫与其过硬的品茶、评茶功夫,并称五里亭茶叶市场的“三绝”。与此同时,林清修主动找到相关部门,办理产品QS认证,并对所有产品实行明码标价,这在当时的茶叶街,都是开先河的举动。

  这种对品质的苛求后来逐渐融入清铧的基因,一直延续至今。就如现在清铧的主打产品“传成老树白茶”,每一批都会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权威检测,每一片都有独立的身份号码,都可追溯,不容有半点懈怠。

  品质有了保证,林清修开始着力品牌的打造。

  “做铁观音的最初10年,靠着散茶批发,收益其实挺高的,丰衣足食肯定没问题,但对于品牌的追求,始终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于是乎,便有了2003年清铧商标的诞生。

  林清修自言,清铧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加压,因为当时茶叶市场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了品牌,就必须时时保证品质、时时维护口碑,这样才能时时擦亮品牌,在市场上立稳脚跟、长盛不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的清铧早已不止于清铧铁观音,清铧之路也已然成为了创新之路,以旗下“传成老树白茶”“金不让秘制红茶”“大善岩茶”“行好韵铁观音”四大品牌领衔,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随着品牌越来越响,虽然清铧旗下一度拥有40余家连锁店,但林清修却开心不起来。

  “太累了,门店越开越多,不得不把各方亲戚都动员过来帮忙,管理非常混乱,拖累太多。”林清修急切地想找到一条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为此,他进行了各种艰难的探索。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职业经理人,这在五里亭的茶叶市场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可是人请了好几波,也都是颇有经验的佼佼者,收效却甚微。原因与其他的家族公司一样,一手打拼下来的事业,肯定不愿更不敢轻易放手他人。于是一方面自己得小心翼翼的管控,另一方面家人与经理人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事实证明,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要困难得多,必须得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林清修横下一条心,2014年至2016年,用了2年的时间,说服家人,关闭了所有直营门店。同时,他招集了一批合作伙伴,开始以福州为起点,在全国招商加盟,构建全新的经营业态。

  新业态的目的是在茶业市场整体萧条萎缩的大环境下,构建一个茶人的大家庭,让所有家人抱团取暖,其核心是标准化、可复制,模式是清铧总公司负责生产、品控、推广和售后,加盟店只负责利用其原有渠道进行销售,而且所有门店统一装修、统一培训,由总公司提供支持,同时为避免内耗,总公司不得进行零售,以全方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加盟商的经营成本,实现总部与门店“1+1>2”的效果。

  这一全新的业态就是清铧旗下的“传成老树白茶”,2014年传成立至今,已经坐拥全国600余家合伙人以福鼎白茶为主打产品,连带形成了庞大的闽茶产销网络。林清修率领的清铧,也成为了闽茶行业的新标杆。

  追寻文化的根脉

  神家尝百草,得茶而解之。上下五千年,茶为国饮,不只因其解渴生津,更因其背后的千年文脉。林清修立志做百年清铧,深知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性。

  “虽然我是从铁观音起家的,但我并非独爱铁观音,对各种茶叶以及它身后所渗透出的茶文化,我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亲近它、了解它、发扬它。”一直以来,林清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追随者,闽茶文化的坚定弘扬者。

  时至今日,茶叶市场仍然是一个实干家的群体,多数茶商都是茶农出身,既没什么文化,更谈不上学识,只会凭经验做事,日复一日简单的收茶、卖茶,因此也只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守着一个店铺。

  林清修也苦于幼时家贫读书少,但他不甘于过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下决心要提高自己。他从身边的人学起,在市内、省内并赴全国各地寻访求学;他从最基础的培训班上起,不惜重金,选报了各种商业、国学课程,经常白天听课记录,晚上复习理解;对阳明心学、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一开始书本看不懂、看不进,他就反复看视频、听录音,一步步积累提高。

  学习的过程无疑是漫长枯燥的,甚至一度被身边的友人笑为“装样子”、当“假洋鬼子”。然而,量变终究会带来质变,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学习积淀,林清修已不复当年一上台就面红耳赤、舌头打结的毛头小伙,已然成为了同行眼中的知者、智者、求教的对象,不仅经常在公司内部、行业领域开展培训、讲学,更成为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客座教授。

  “不读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读了书才发现一切事物另有见解。我们多数人都是因为看见而相信,通过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因为相信而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林清修深深折服,那种因之而来的心明眼亮、静气凝神不是金钱所能成就的。由此,更让他产生了一种身体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他把着力点放在了闽茶文化,潜心研究并致力于把这个底蕴深厚、滋养八闽大地的无尽宝藏发扬光大。

  清铧省府店是他的第一次尝试。他在福建省政府对面,打造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旗舰店,所有内外环境都彰显古风古韵,所有员工都经过专业茶艺培训,所有产品都突出表现传统意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在省政府周边这一高端人群、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充分展示闽茶文化的点点滴滴,一时间群贤毕至,品茶论道不胜热闹。

  马尾“清铧?船政文化会所”是他的第二次努力。历史上,马尾曾是闽茶下西洋的重要港口,马尾船政更是近代中国自强不息的见证。林清修选择在这个中国近代史的交汇点打造船政文化会所,以茶为媒,以史为鉴,立即引起多方关注。

  闽茶文化馆是他的倾心付出。不满足于片段地、零散地展示闽茶文化,林清修决定自筹资金,打造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2016年12月,闽茶文化馆在福州落成,成为全国首家全面介绍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2017年9月,林清修在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家人的支持下,在闽茶文化馆内专设了“张天福纪念馆”,使之更为丰富、更具权威。如今,闽茶文化馆已经成为福建传统文化教育的示范点,了解闽茶和闽茶文化的新窗口。

  由于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全情投入和自我涵养的内在提升,林清修做茶不像做茶,更想交友,清铧也不像一家做茶叶的公司,更像一座学堂。在清铧内部,网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常态,线下学习分享会也定期召开,越来越多的清铧人开始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生意越做越明白,生活也越过越舒心。

  茶道千里,不忘初心

  从只身闯荡、寄人篱下到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商海沉浮,无论顺境逆境,林清修始终告诫自己,不能忘记了来路、忘却了初心。

  “来福州创业20几年,遇到了太多贵人,收获了太多,总感觉受之有愧、诚惶诚恐,也想着尽可能做一些事情来表达回馈和感谢。”对现在的一切,林清修始终抱持一颗感恩的心。

  他感恩朋友。一路走来,每每遇到困惑、挫折甚至生死关头,总有师长为他解疑释惑,总有好友帮他渡过难关;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是广大清铧家人的绝对信任与辛勤付出,让“传成老树白茶”在逆市中一炮而红、蒸蒸日上。如今大业小成,一遇身边的朋友有难,林清修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对支援家乡建设更是责无旁贷。

  他感恩客户。客户一直都是林清修心中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的认可,就没有清铧的今天。因此,他给自己和清铧赋予了一层更高的社会责任,把人民对喝茶健康的向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与奋斗目标。在他的眼中,清铧与客户不仅仅是买卖关系,他和清铧还要以家庭教育为抓手、以闽茶文化为纽带、以传成商学院为平台,用真诚的心让客户收获满满的爱。

  他感恩家人。转眼已过不惑之年,老父亲“做茶先做人,利己先利他”的忠告言犹在耳,林清修相信,这就是他这些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无论企业初创时期家人的鼎力相助,还是企业转型时期家人的激流勇退,是家人的默默付出,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为此,他专门编写了“治家六道”与家人共享共勉,每月还定期召集家族分享会,带领族亲共同致富。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爱茶做茶的路上,林清修将继续砥砺前行。

  未来可期,林清修必将带领清铧立于山巅,引领茶行业振兴发展,以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

  原标题:闽商领军人物||林清修:清韵茗香扶铧耕深土,修齐治平行远守初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