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学习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

找到约241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亲情中华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加工技艺发达,茶叶产品种类丰富,因加工技艺与茶形、茶味、茶品质特性,形成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特色茶品。中国是茶饮大国,“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饮品,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名作《中国人》中所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生活增色不少。他在遍数中国人饮茶风习后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今天的中国人将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生产智慧与茶艺茶道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世界重视,这是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明中国展示中国文明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连接的范例。


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茶是日常生活饮品,茶又是文化观念的表达与社会连接的中介,茶是物质、精神与社会的复合载体,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茶是中国人喜好的饮品,它关联着中国人的身体与灵魂。中国人最早对于茶的认知,是茶对身体养护的药用价值。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这荼就是茶,茶字写法出现在唐中期。陆羽《茶经》的出现,奠定了“茶”的经典位置,如宋人梅尧臣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饮解毒、清心、解郁、化滞的原初药性功能,直到今天仍发挥着身体养护价值。

茶的生活价值的重要发现是茶的精神滋养与提振功能,这是茶由药用进入饮品的关键。在汉魏六朝时期养生说流行,茶醉的状态成为神秘性的体验,唐人卢仝七碗茶诗,说尽了饮茶的奥妙。唐朝佛教禅宗兴起,为了坐禅的清醒,茶成为提神醒脑的修行饮品,并促成社会饮茶风气的流行。据《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记述:“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种茶制茶贩茶成为农工商产业,城市茶铺兴起,“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饮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之后,围绕茶饮形成了茶艺茶礼与茶道,茶成为连接社会、显示趣味的重要“物像”。因茶之品质与饮茶的好尚,茶也被世人赋予廉、美、和、敬的伦理品性。

茶,在中国南部普遍种植,茶叶产量巨大且方便易得,饮茶方式俭朴,是适合大众消费的饮品。茶叶之廉,廉在它的亲民与清心;茶叶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饮品。茶是常绿植物,经过冬天霜雪的春芽,形质俱美,春天的韵味在一杯清茶中荡漾。茶之美,在于茶味醇甘,韵味的悠长,更在于品茶中相互谈心的温暖,这是人情之美;茶之和,在于饮茶促进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人事的调和。茶能解郁清心,抒发情志,达到神清气爽,中心平和;茶饮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清净与亲切的和谐和美氛围。茶之敬,在于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客来敬茶。饮茶有礼,茶礼繁简不一,均以诚敬为原则,茶礼以主人敬茶开始,以客人谢茶结束,主客之间以茶为媒,在敬奉与品饮中,生动地呈现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文明。茶之四德,温润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提振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

“茶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茶由物质形态与人的好尚对象,跃升为社会文化载体,成为社会团结与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当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传承与振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在社区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我们充分发挥茶饮清心明目的温良品性,养成饮茶习惯,以茶滋润与养护身心。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对茶这一抚慰人心、和谐社会的饮品的当代价值,有着更切近的社会需求。传承茶文化精神传统,倡导饮茶、品茶、爱茶与敬茶的社会风尚,让年轻人在可乐与其他气泡饮料的嗜好之外,多一种选择,从而热爱我们的国饮,同时修养身心,礼敬他人。当然,饮茶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我们可以通过采茶与制茶技艺的观摩学习,到泡茶与品茶和茶艺茶礼的习练与体验,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习得茶文化,熏陶与培育对茶文化遗产的感情,为中国茶文化的世代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连接的有效路径之一。

从社区与社会的整体角度看,茶饮习俗中的礼仪传统为沟通人际关系、调处社会矛盾、和谐社区社会提供了有效路径。茶馆茶室茶亭是社区的公共空间,定期的茶会茶聚茶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只要我们能坐下来,喝上几盏清茶,拉拉几句家常,自然是一片祥和气象。即使日常有些隔膜与不理解的情绪,相信也会在茶香中飘散。传统社会民间调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坐茶馆”“吃讲茶”。在年长而有德望的乡贤主持下,当事人面对面一番茶叙,从而达成相互妥协的化解。我们今天的社区民间调解员“和事佬”与“老娘舅”在调解民间生活纠纷时大约也采用的是这一方式。茶的和敬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都有着柔化与浸润的作用。定期的社区茶聚与茶会,或者茶艺展示,或者娱乐性的“斗茶”,都可以活跃社区生活滋润社区关系。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茶事礼仪的推广与茶香社区的建设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茶事活动不仅是我们和谐社区关系、促进社会团结的纽带,茶叶还是农业经济产品,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单位土地面积上茶叶收益远高于普通作物种植,而且茶叶的管理成本也低于一般作物种植,这就是江南一些地区普遍种植茶叶增收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制茶技艺的提升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茶叶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与茶叶相关的周边产品也得到有效带动。围绕茶产业形成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传统基础上得到持续扩展。大家知道,茶叶贸易是我们加强地区间社会联系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北方茶饮资源主要依赖南方输送,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的热门词汇,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农业地区以茶为生活资源的经济往来,促进了南北社会的相互依存,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与文化基础的构造。当今时代,茶产区与畜牧区依然保持着物资与人员交流的密切关系,奶茶是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饮品,也是外来旅游者品尝的佳品。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始终居于主要位置,中国茶叶文明与温柔敦厚的茶国性情,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世界表征。今天中国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的茶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茶艺茶道茶礼为世界人民所知晓,从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茶,作为生态饮品,自然安全,它千百年来守护着中国人的身体;茶作为文化载体与象征,柔和温良的伦理品性,长久地滋润并提振着中国人的心灵与精神。中国人离不开茶,茶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伴生物,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是中国人的文化发明,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吃茶去”,是友朋邻里的亲切邀请,更是传承与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

(作者萧放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加工技艺发达,茶叶产品种类丰富,因加工技艺与茶形、茶味、茶品质特性,形成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特色茶品。中国是茶饮大国,“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百姓日常生活的饮品,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名作《中国人》中所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生活增色不少。他在遍数中国人饮茶风习后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今天的中国人将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生产智慧与茶艺茶道中的文化内涵得到世界重视,这是优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明中国展示中国文明的重要方式。同时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连接的范例。

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茶是日常生活饮品,茶又是文化观念的表达与社会连接的中介,茶是物质、精神与社会的复合载体,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茶是中国人喜好的饮品,它关联着中国人的身体与灵魂。中国人最早对于茶的认知,是茶对身体养护的药用价值。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这荼就是茶,茶字写法出现在唐中期。陆羽《茶经》的出现,奠定了“茶”的经典位置,如宋人梅尧臣诗赞曰:“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饮解毒、清心、解郁、化滞的原初药性功能,直到今天仍发挥着身体养护价值。

茶的生活价值的重要发现是茶的精神滋养与提振功能,这是茶由药用进入饮品的关键。在汉魏六朝时期养生说流行,茶醉的状态成为神秘性的体验,唐人卢仝七碗茶诗,说尽了饮茶的奥妙。唐朝佛教禅宗兴起,为了坐禅的清醒,茶成为提神醒脑的修行饮品,并促成社会饮茶风气的流行。据《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记述:“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种茶制茶贩茶成为农工商产业,城市茶铺兴起,“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茶饮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之后,围绕茶饮形成了茶艺茶礼与茶道,茶成为连接社会、显示趣味的重要“物像”。因茶之品质与饮茶的好尚,茶也被世人赋予廉、美、和、敬的伦理品性。

茶,在中国南部普遍种植,茶叶产量巨大且方便易得,饮茶方式俭朴,是适合大众消费的饮品。茶叶之廉,廉在它的亲民与清心;茶叶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饮品。茶是常绿植物,经过冬天霜雪的春芽,形质俱美,春天的韵味在一杯清茶中荡漾。茶之美,在于茶味醇甘,韵味的悠长,更在于品茶中相互谈心的温暖,这是人情之美;茶之和,在于饮茶促进内心的平和与外在人事的调和。茶能解郁清心,抒发情志,达到神清气爽,中心平和;茶饮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清净与亲切的和谐和美氛围。茶之敬,在于饮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客来敬茶。饮茶有礼,茶礼繁简不一,均以诚敬为原则,茶礼以主人敬茶开始,以客人谢茶结束,主客之间以茶为媒,在敬奉与品饮中,生动地呈现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礼仪文明。茶之四德,温润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提振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

“茶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茶由物质形态与人的好尚对象,跃升为社会文化载体,成为社会团结与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当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传承与振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在社区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得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

从社会成员的个体层面,我们充分发挥茶饮清心明目的温良品性,养成饮茶习惯,以茶滋润与养护身心。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对茶这一抚慰人心、和谐社会的饮品的当代价值,有着更切近的社会需求。传承茶文化精神传统,倡导饮茶、品茶、爱茶与敬茶的社会风尚,让年轻人在可乐与其他气泡饮料的嗜好之外,多一种选择,从而热爱我们的国饮,同时修养身心,礼敬他人。当然,饮茶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我们可以通过采茶与制茶技艺的观摩学习,到泡茶与品茶和茶艺茶礼的习练与体验,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并习得茶文化,熏陶与培育对茶文化遗产的感情,为中国茶文化的世代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连接的有效路径之一。

从社区与社会的整体角度看,茶饮习俗中的礼仪传统为沟通人际关系、调处社会矛盾、和谐社区社会提供了有效路径。茶馆茶室茶亭是社区的公共空间,定期的茶会茶聚茶访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只要我们能坐下来,喝上几盏清茶,拉拉几句家常,自然是一片祥和气象。即使日常有些隔膜与不理解的情绪,相信也会在茶香中飘散。传统社会民间调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坐茶馆”“吃讲茶”。在年长而有德望的乡贤主持下,当事人面对面一番茶叙,从而达成相互妥协的化解。我们今天的社区民间调解员“和事佬”与“老娘舅”在调解民间生活纠纷时大约也采用的是这一方式。茶的和敬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都有着柔化与浸润的作用。定期的社区茶聚与茶会,或者茶艺展示,或者娱乐性的“斗茶”,都可以活跃社区生活滋润社区关系。我们在构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而茶事礼仪的推广与茶香社区的建设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茶事活动不仅是我们和谐社区关系、促进社会团结的纽带,茶叶还是农业经济产品,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单位土地面积上茶叶收益远高于普通作物种植,而且茶叶的管理成本也低于一般作物种植,这就是江南一些地区普遍种植茶叶增收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制茶技艺的提升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茶叶加工产品更加丰富,与茶叶相关的周边产品也得到有效带动。围绕茶产业形成的茶叶消费市场在传统基础上得到持续扩展。大家知道,茶叶贸易是我们加强地区间社会联系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北方茶饮资源主要依赖南方输送,茶马古道与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的热门词汇,北方游牧地区与南方农业地区以茶为生活资源的经济往来,促进了南北社会的相互依存,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与文化基础的构造。当今时代,茶产区与畜牧区依然保持着物资与人员交流的密切关系,奶茶是当地牧民的日常生活饮品,也是外来旅游者品尝的佳品。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始终居于主要位置,中国茶叶文明与温柔敦厚的茶国性情,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世界表征。今天中国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的茶故事,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随着茶艺茶道茶礼为世界人民所知晓,从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作出中国贡献。

茶,作为生态饮品,自然安全,它千百年来守护着中国人的身体;茶作为文化载体与象征,柔和温良的伦理品性,长久地滋润并提振着中国人的心灵与精神。中国人离不开茶,茶是我们民族的生命伴生物,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是中国人的文化发明,也是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吃茶去”,是友朋邻里的亲切邀请,更是传承与弘扬人类文化遗产的行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北京茶世界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品茶的心理效应:愉悦感、满足感与幸福感的产生与影响

我们常说“茶桌之上不说伤心事”。本文旨在探讨品茶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分析品茶时愉悦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心理效应产生的条件和机制。我们发现通过茶叶中的品质成分、品茶时的感官体验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分析,品茶时的愉悦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心理过程呈递进上升关系,并引发一系列积极的心理效应,这些心理效应对于中国茶文化延续和发展在个体层面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言

品茶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在深究人们为什么喜欢喝茶中,我们发现:文化认同、健康保养、社交交流、品味生活、个人喜好等因素占了主要方面,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口感等感官体验,还能够通过品茶活动获得愉快的沟通和交流。这些积极的心理效应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观察得知,深厚的茶文化从宏大的历史命题(文明的发展与传播、战争与和平、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文化多样性等)到人们对茶叶的不断认知和学习,个体在品茶时自觉地产生某种愉悦感、满足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变化,这才是中国茶文化延续至今并生生不息的内部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品茶的心理效应及其产生与影响。

二、品茶时产生愉悦感的条件与心理效应

1、 “茶为万病之药”的传统观念对人心理的积极暗示作用

茶客都知道喝茶有益身心,自古以后,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饮品。南宋时虞载的《古今合壁事项外集》中记载茶有理头痛、饮消食、令不眠之功效。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中说:“凡诸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明代钱椿年编、后经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将饮茶的功效归纳为:“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有:“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因此,茶叶在我国最早作为药物使用,饮茶与健康的观念在一直延续至今。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茶与健康的关系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四个学科领域形成丰硕的成果:①减少体内有害物质积累,具有排毒功效;②已获得预防十多类癌症的证据;③有效预防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④预防神经性退行性疾病。如今饮茶有益健康已成为全球的公认。

笔者认为,在现在生活中,茶对于健康更多是一种辅助治疗和预防为主,坚持喝茶更有利于治疗“未病”,无论是自己喝茶还是参加品茗活动,喝茶时带来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都会产生愉快的心理反映,一方面,喝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根固蒂,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层面,另一方面,喝茶也能短暂的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实现身心放松的积极状态。正因为饮茶时健康观念的积极心理暗示,很容易会使我们产生一种自然的、向往的、非排斥性的一种愉快心理过程。

2、茶叶中的品质成分与心理效应

广义的茶叶的品质成分讲的是影响茶叶色、香、味品质的物质。包括有,水分、氨基酸(主要茶氨酸)、茶多酚(主要儿茶素、绿叶素、胡萝卜素)、咖啡因、水浸出物和粗纤维,红茶还包括茶黄素等。喝茶的愉悦感与茶叶品质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茶叶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都会影响喝茶的口感和愉悦感。

//

① 茶叶香味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判断

茶叶的香味品质主要由多种品质成分共同作用产生。其中,非挥发性成分中的黄烷酮类配醣体,如儿茶素的配糖体,是合成茶叶香气的主要原料。茶叶散发出的花香及果香,主要在茶叶制造过程中,儿茶素受到多元酚氧化酶的催化后氧化后产生。

人的嗅觉可以直接进入皮层和边缘系统,并不完全依赖丘脑的中继,说明我们喝茶时香味更容易被我们捕捉到,嗅觉的信息量较小,但可以直接关联心理判断。在茶叶中,不同的香气成分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例如,绿茶的香气具有清新、芬芳、宜人的特点,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和减轻压力。而红茶的香气则具有浓郁、醇厚的特点,可以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同时,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可以增强人们对甜味和咸味的感知,从而让茶汤更加美味。研究显示,香气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情绪,对记忆和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

② 咖啡碱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咖啡碱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够促进神经元的放电,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适量的咖啡碱可以提高人体的警觉性和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心理压力,这些因素也有助于增强人的心理愉悦感。

//

③ 茶多酚能使品饮者全身轻松

茶多酚这是茶叶中主要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茶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其中,儿茶素是一种重要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此外,儿茶素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适当喝茶对皮肤有一定好处。良好的身体反映有助于改善心情和增强品饮者舒适体验度,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愉悦感。

//

④ 多巴胺直接产生愉悦感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大脑中参与多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一些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氨酸可以更多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茶氨酸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刺激大脑中的相关神经元,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成熟,有助于脑健康,同时还具有精神放松的功效从而对人的情绪、动力、愉悦感等方面产生影响。有人把茶氨酸叫做21世纪新的天然镇静剂,对人品茗时愉悦感产生效果十分明显。

//

⑤ 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有很多益处

茶叶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所以,茶叶内含品质成分会对人产生直接的良好体感,从而带来的积极、愉悦的心理变化过程,对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3、品茶时的感官体验与心理效应

品茶时,人们对喝什么茶、在哪里喝茶、使用什么茶具喝茶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当品茶外围的周遭环境与茶叶的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中,寻找到了认知、审美和内心感觉相匹配适应后,这些感官体验能够引发人们的愉悦感。

//

① 茶滋味体验

品茶时的茶滋味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感官体验之一。茶叶的口感、香气、滋味等都会影响品茶时的心理效应。通过观察茶叶的形状、色泽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茶叶的品质。而通过闻香,可以感受茶叶的香气和韵味,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口感和香气,人对味道的敏感程度依次为:苦、酸、咸、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享受品茶带来的愉悦感。

//

②茶叶品质的认知判断

通过品茶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人们可以对茶叶的品质进行评估和鉴别,这种认知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

//

③空间体验

品茶时的空间环境也会对感官体验和心理效应产生影响。例如,在幽静雅致的茶室或庭院中品茶,能够让人感受到宁静、放松的氛围,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

④茶具审美

品茶时使用的茶具,如茶壶、茶杯等,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精致的茶具能够增加品茶的乐趣,提高人们的审美体验。同时,不同材质、造型和颜色的茶具也会对品茶时的心理效应产生影响。

//

⑤泡茶仪轨体验

品茶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传统活动,有一定的仪式仪轨。例如,在泡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礼仪,如温壶温杯、投茶、注水、出汤等。这些仪式依规不仅有助于提高品茶的仪式感,也能够让人们更加专注于品茶的过程,从而增强品茶时的感官体验和心理效应。

综上所述,品茶时的感官体验与心理效应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茶具审美、空间体验、茶滋味和仪式等。感官体验与心理效应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共同构成了品茶时美好而愉悦心理体验。人只有在品茗活动中具备了愉悦和兴奋的心理活动产生,我们才会对人满足感进行评估。品茶产生愉悦感是进行品茶审美体验的前提和基础心理状态。

三、品茶时产生满足感的条件与心理效应

品茶时的满足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体验,既包括对茶叶品质的认可和欣赏,也包括对茶叶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的感悟和理解。是人在品茗过程中对于茶、景、人体验和接触后的正向积极的心理过程,这种满足感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对社交充满渴望,满足感是人通向幸福感的前提。

1、 “文脉心像”产生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茶时人们不仅在品尝茶叶,更是在体验这种茶叶背后的文化。比如品“蒙顶甘露”自然会联想到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的吴理真,品武夷岩茶会心寄于“双非遗国家公园”——武夷山,茶文化的“文脉”为“心像”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心像”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了“文脉”的发展和演变。当人们认同茶文化的文脉心像,即对所品鉴到的这一款茶的茶文化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等产生共鸣,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来茶人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

2、感性和理性认知的统一

品茶需要茶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有感性的体验。当茶人能够将感性和理性认知统一起来,即既能够理性地分析茶叶的品质和特点,又能够感性地感受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对茶叶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来自于对自身品味的肯定和提升。

3、 “借茶抒怀”是一种自我满足

借茶抒怀”,表达了人们通过品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抱负和志气的愿望。古代诗人常常以茶为题材,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因此,“借茶抒怀”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比如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茶的热爱,通过煎茶的过程,感受到茶的香气和口感,从而产生愉悦和满足的心理体验。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词中,诗人通过品茶来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当现代人在品茶时能够感受到古人以茶抒怀的情感和意境时,也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对古人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共鸣,也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4、 超过认知的满足感

品茶是一种社交活动,当品茶时遇到好的人和器物,如志同道合的朋友、精致的茶具、优美的环境等,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品茶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当品茶者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同时,当品茶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品茶经验和感受,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理解时,也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肯定,也来自于与他人的共鸣和理解。

所以,品茶时产生满足感的条件包括对茶文化的认同、对茶叶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古人情感的共鸣、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以及超越自己认知带来的期待感等方面。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使得品茶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心理效应的活动。

四、品茶时产生幸福感的条件与心理效应

人的幸福感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心态,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幸福是一种思维观察现象,它不是人类自发的意识,幸福是一种判断和分析,它的起源是自我的身心感染,结论来自于大脑前额叶。品茶时的幸福感需要品茶人具有更开放、平和的心态,幸福来源于美好的遇见、同频的社交,自洽的人际关系和澎湃心流的产生。从心理学角度观察,人处于幸福状态,也会呈现出一种身心反应,表现为:胸膛发热,全身温暖;迷走神经张开“开心”;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平和”;积极的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开始分泌。1、 美好的遇见是一种幸福

品茶时,人们可能会遇见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泡茶方式和不同的人,这些不同的元素能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当我们欣赏一个精彩的茶艺表演或品到一杯好茶,可能会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大自然的恩赐。当我们遇见一个善良、热心、智慧的的人,可能会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温暖,这些美好的遇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激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2、 同频的社交——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社交活动质量往往比数量更重要。品茶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品茶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一起分享茶香和品茶的乐趣。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让人感到被尊重、被爱和被关心,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幸福感,减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相反,缺乏社交关系可能让人感到被孤立和忽视,降低幸福感。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品茶中突然有一种有意义的快乐感就是幸福。3、 幸福来源于自洽的人际关系体验

现代心理学统计,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幸福不是有钱、幸福不是独善其身,真正的幸福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至亲的支持。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和生活,静下心来品味茶香和人生。这种自洽的人际关系体验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自在,减轻压力和焦虑,从而带来幸福感。同时喝茶也是一个人的狂欢,幸福来源于自洽的人际关系也包括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与和解,自我内心的放开所充满的解脱感。4、 幸福是一种品(泡)茶过程中澎湃的“福流”

专注即“福流”

世界上需要心智创造的一定是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下完成,比如在山水间游走的诗人画家,许多世界顶级的设计公司,对他们的设计师也没有十分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才能创造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因为一个人在闲适、回归内心的状态也是一个人最有创造力的时光。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教授提出“Flow”福流理论,福流(Flow)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完全沉浸在某个活动或体验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感到时间仿佛停止,自我意识消失,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活动或体验中。心流与品(泡)茶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全身心投入到品(泡)茶状态时,人会感受到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种感受可以带来幸福感。福流状态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效率,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茶艺师相当于半个心理咨询师

在品茶活动中,茶艺师充当了引导品茶者通往幸福之路“领路人”的角色,他们与心理咨询师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提供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方面。茶艺师完全可以胜任半个心理咨询师的使命:

1.体会喝茶的愉悦感:茶艺师通过对茶叶的熟悉程度和专业的泡茶手法,让人们感受到茶叶最好的香气、口感和滋味,从而带来愉悦的感受。这种愉悦感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满足感和幸福感:茶艺师通过专业泡茶仪轨和亲和力的微笑、标准的操作流程,让人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和被理解。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可以促进人们内心的平衡和稳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茶艺师和心理咨询师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他们需要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这种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我们研究发现,品茶时产生的积极心理效应与马丁·塞里格曼创立的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宗旨非常吻合,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和潜力,通过培养积极心态、增强幸福感和满足感,产生:开心,喜悦,希望,爱,幸福等情绪,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品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可以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培养个体的耐心、细心、专注等品质,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茶时的积极心理体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结尾: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品茶的心理效应及其产生与影响。研究发现,品茶能够引发积极的心理效应,如增强愉悦感、提高满足感和增加幸福感。这些心理效应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茶叶种类、不同品茶方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效应差异,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品茶建议和方法。同时,还可以将品茶的心理效应与其他健康生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在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促进幸福感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来源:天下茶友网 ,作者杨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6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