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魅”:安溪乌龙的品质特点

近几年,铁观音在福州茶叶消费者中很有知名度,甚至把铁观音看成乌龙茶的代名词,这对于盛产铁观音的安溪来说,无疑是一种商机。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乌龙茶正在被消费者所认识。在饮料世界日益纷呈的今天,乌龙茶的消费?趋势能稳中有升,与乌龙茶的品位高雅显然分不开。那么,形成这种“茶之魅”的本质是什么?本文以安溪乌龙茶为例,谈谈初浅的认识。

1

乌龙茶的品质通性----非花也自馨

乌龙茶香味独特,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有类似兰花香、桂花香、水蜜桃香、桂皮香、栀子花香、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清花香、甜花香。大自然花草繁茂,何处无芳香但由于乌龙茶这种香韵并非源于花果,因而倍显珍贵。正如茶叶老专家庄任曾经称颂“本性唯芳洁,非花也自馨。品茶重茶魂,浓丽寄清明”。其本质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下,采获其鲜叶,经精细加工而成。是特定生态、品种与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点

品种分明,香气袭人

在安溪境内,植茶条件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加工技术精湛,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善于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加工性状,促使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形成。

孕育了许多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如西坪铁观音、罗岩黄旦、萍洲毛蟹、长坑大叶乌龙等,还有新选的清水岩杏仁茶、茶科所凤圆春,尽管品种众多,但个性分明。

安溪铁观音,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因身骨沉重如铁,形美似观音而得名,是闽南乌龙茶中的佳品。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圆结匀净,多呈螺旋形,身骨重实,色泽砂绿翠润,青腹绿蒂,俗称“香蕉色”;内质香气清高馥郁,汤色清澈金黄,滋味醇厚甘鲜,“音韵”明显。耐冲泡,七泡尚有余香,叶底开展,肥厚软亮匀整。由于不同乡镇的地理、人文的微小差异,也形成了“西坪韵、祥华香”之地域特征。

黄旦,也称黄金桂。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绿中带黄,内质香气清高优雅,有天然的花香,汤色浅金黄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叶底黄嫩明亮,红点显。此品种的冲泡特点表现在具有独特的“透天香”,“满室生香”,可谓“室雅何须大,茶香不必多”。

此外,还有毛蟹,以大坪乡为突出,具有“清花香、白心尾、倒钩刺”之特征;大叶乌龙以长坑乡为优,具有重实、清纯甘厚之特点。

再看安溪乌龙茶的外形,紧卷重实,砂绿油润。独特的包揉工序所形成的外形松紧有度,也是有效保存做青形成的高香特征所不可忽视的环节。

总体而言,香气清高而纯美,品种韵味分明是安溪乌龙茶的品质优势,其上品在冲泡时有“香惊四座”之气势。

3

安溪茶艺

嫩柳池塘初拂水,简古纯美问春风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如今安溪茶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淑勉在《大坪,我为你祝福》一文中描述过:只见红砖粉墙的楼房里,随处可见一袋袋焙熟包装的“秋香”。主人端出的全是青一色白不锈钢的巨形茶盘,配上古铜紫砂茶壶茶盏,别具一格茶乡特色。他们沿袭“没有三杯不成礼数”的风习,劝茶款款,言笑晏晏。

安溪茶艺的推出,总结了古人的品茶经验,结合地方品茶习俗,简古纯美,主要以铁观音的特殊茶韵为本体茶性,阐明其沏泡技艺和茶艺精神内涵。其茶艺流程有:神入茶境、茶具展示、烹煮泉水、瑶池出盏、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欣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通过茶艺,传达了“纯、雅、礼、和”的精神追求。《解放日报》主编丁锡满先生曾写道“嫩柳池塘初拂水”,笔者观后也有“简古纯美问春风”之感。

4

安溪茶乡与文学作品

自然和谐的美感世界

来自安溪茶乡人的《山花初放》、《茶乡短笛》等文学作品,是茶乡人“志寄茶韵,笔唤乡情”的一种抒怀。

茶乡人钟爱自己的凤山、兰溪、茶林,在钟希明的《漫步山村的茶园》诗文中是那么真切:“我常常漫步于山村的茶园。看!碧绿的叶子在风中跳跃着,郁郁苍苍的绿,把茶乡点缀得绚丽而多姿;听!茶林晃动传来的阵阵声响如涛,倾诉缕缕的情愫,予茶乡,予茶乡人民的心田;闻,微微的芬芳,萦绕在山谷田野,弥漫在小道溪涧。我常常漫步在山村的茶园。采,一尖嫩芽,把希望?献给亲友;撷,一朵洁白的花,把花的馨香赠给情人;掬,一捧收获的笑,把欢乐撒向人间。”

在吴小猛的《给老父》诗文中写道:“一垄垄茶园爬上山坡/爬上额头/绿色的弥漫/把日子染得金黄金黄一方方茶巾/已不忍离开你的手、脚/忘情时它还会贴紧你的脸/岁月便在你的皮肤上/涂上一片褐色嫩芽上的白毫/什么时候/悄然爬上双鬓/爬满你的头”老茶师的辛劳和执着,都真实地溶入了茶叶,而当人们品饮时领略的是清香和甘醇。

5

安溪乌龙茶与“犁青现象”有关吗?

有待探讨

诗人犁青于1933年出生,福建安溪县人,1944年开始写作。出版作品有《千里风流一路情》《犁青山水》等二十多部,读他的诗,犹如走进阳光亮丽的园林,惠风和畅、景物清明、视野开阔;他善于把传统手法提升到现代的高度,并合理吸收和运用了当今西方先进的艺术技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由于犁青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又热衷于诗的创作,而且硕果累累,便有了“犁青现象”的诗评文章。孙绍振在《少年犁青之风貌》中指出“从美学理论上来说,企业经营属于实用价值,而作为艺术的诗,是超越实用价值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是善,审美价值是美,二者并不完全统一。这一种‘犁青现象’在美学上的意义,展开深入的讨论,当有待来日。”

从西彤小秋《中国人、中国心、中国诗》一文中:“犁青的诞生,便充满着神奇生命色彩的暗示。他出生于福建安溪一个茶乡。出生于一个飘升着霞光与浓郁茶香的早上。但那一种最初的苦,却在他作为贫农的父母的算度之下,在那种暗淡日子的笼罩之中,无可避免地注入他幼小的生命。然而也许是名茶的余味无穷,才真正地注定他的秉赋和先苦后甘的生活气度。当他稚嫩的声音与遍山的叶子一同生长,一同蕴含着不可窥视的生命颜色,他便学会了用一双无邪的眼睛,去采撷艰辛生活的青绿,去演绎他心中的另一种茶-----用心灵泡出来的汁液----诗歌。”是乎对“犁青现象”作了某些诠释。

如果再次体会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于1991年底在陕西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上作专题发言,其中谈到:“世界各国的华人都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在校学习出类拔萃、名列前茅,在工作中大多数成绩优异,高人一筹。中国人智商是得到很多外国人承认的,这也许和茶不无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在国外都喝茶,而是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有茶文化培育了较为发达的智力,并且把这优良的素质遗传给了后代。因此,可以说我们都是茶文化的受益者。不管你已经意识到或还未意识到,不管你现在是否有喝茶的习惯。”那么,或许对安溪茶乡、安溪乌龙茶与“犁青现象”的相关性会增进几分探讨的兴趣。

评价一杯茶的质量,微观上从色香味形和某些化学成分指标给予评定,赏析一种茶,所涉及的因素诸多,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从上述几方面所作的初探是一种尝试,安溪乌龙茶在品质风格、保健价值、人文影响、审美意趣等都有特定的作用,品饮时不仅在于一般层面上的风味和保健,更重要的是领略那种来自大山的青绿,用心去体味那种独特的芳醇,寻找那种赋予人生价值的特质。(本文发表于《福建茶叶》2000年特刊)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郭雅玲),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 1

我哩迈迈迈…
#135917

评价一杯茶的质量,微观上从色香味形和某些化学成分指标给予评定,赏析一种茶,所涉及的因素诸多,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