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湄潭茶叶市场

找到约74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湄潭:茶叶生产四季无休,漂洋过海助农增收

2021年岁末,湄潭的茶叶加工企业仍在开足马力抓生产。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湄潭除了春茶、夏秋茶加工外,整个冬季,茶叶加工仍在火热进行中。

在湄潭七味茗香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我们正在生产颗粒红茶,这是我们的新产品。不同于名优茶生产的季节性要求,颗粒红茶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

2018年,湄潭七味茗香茶叶专业合作社基于湄潭良好的茶叶生产基础和出口茶发展机遇,创办贵州湄潭七味茗香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紧盯市场需求,开发生产颗粒红茶。生产原料采用春茶采摘后茂盛的嫩枝叶,到了秋冬季,便利用茶园管护修剪下来的枝叶开展加工生产。

湄江街道核桃坝村茶农 余坤强

芽茶一年每亩采摘300斤左右,价格就是26至27元一斤,一年的收入有8000多元。现在加上冬季管理,修剪茶枝丫,都还可以赚1000多元,总的收入全年达到了10000元左右。

湄潭的茶叶品质上乘,自古就是茶叶生产的优质区域。近年来,湄潭县大力培育发展茶叶加工企业,不断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延伸茶产业链,同时着眼于打通国际市场,通过“市场主体、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助力企业做好出口业务,提高茶叶企业出口茶叶的积极性。

我们主要生产的是出口茶,主要销往巴基斯坦、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我们的新产品销往这些国家,客户也很认可。我们的出口茶产量在2000吨左右,今年产值大约1亿元左右。

绿色是湄潭发展的底色,“干净茶”“健康茶”“生态茶”是湄潭茶叶的标签。湄潭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全县紧紧围绕产业链条环节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筑牢质量安全基础底线,打造了遵义红、湄潭翠芽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批“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并蝉联“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60万亩优质生态茶园托起了数十万湄潭人民产业致富的梦想。

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围绕“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市场,按照公司对茶叶品类品种的需要,春夏秋采茶青,秋冬管护收嫩枝叶,让农民一年找两份钱。二是突出品质,严守茶叶质量安全关,建好高质量茶园。

湄潭始终把茶叶“质量”和“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大做优茶园基地,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制定精制加工标准,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茶农,茶叶产业新兴发展。从年头到年尾直到一年的最后一天,茶叶加工不停,加长了产业链条、加出了产业效益、加宽了群众收入。

近年来,湄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谋划茶产业,以科技为核心,产业化经营为主导,茶产业实现了从规模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成为引领农民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小小茶叶,兴了产业,富了农民。下一步,湄潭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将茶产业作为全县重要的生态产业和经济产业,持续扶大做强茶叶企业,促进加工技能升级,不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微美湄潭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湄潭与浙茶集团、浙江茶业学院、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进行座谈,商讨加快茶(出口茶)产业发展事宜

日前,湄潭与浙茶集团、浙江茶业学院、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在浙茶集团召开座谈会,就加快湄潭茶(出口茶)产业发展事宜进行协商。

浙茶集团董事长、浙江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毛立民,中茶院原院长、浙江茶业学院院长张士康,中茶博原馆长、东家CEO王建荣,大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华,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杰,湄潭县委副书记、县长游海燕,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院长王岳飞,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院务(科技)委员苏中强等参加座谈会。

会上,王岳飞介绍了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近年对湄潭县茶园管理、采摘加工技艺、产业延伸的研究开发情况,并表示未来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落实好湄潭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助推事宜。

游海燕介绍说,湄潭地处北纬27度,与印度大吉岭、福建武夷山同处世界三大黄金产茶带,出产的绿茶香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红茶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不可复制的优越自然环境成就了湄潭茶的优良品质。近年来,湄潭通过坚持做强基地,发挥规模效应;坚持做精加工,发挥集群效应;坚持做活市场,发挥品牌效应;坚持做优品质,发挥质量效应;坚持做深链条,发挥融合效应;坚持做好示范,发挥综合效应等举措,做深茶链条、做足茶文章,2020年荣获“十三五茶产业发展十强县”榜首,2021年荣获“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称号,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湄潭县紧紧依托60万亩生态茶园,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上下联动、多方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狠抓质量安全、市场对接和服务保障“三个关键”,加快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茶叶出口品牌,茶叶出口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1至5月,实现茶叶直营出口额为1538.3万美元,同比增长93.3%。诚邀大家到湄潭参观考察,为加快湄潭茶(出口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期待和各方达成合作共识,推动湄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中茶博原馆长、东家CEO王建荣,大能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华,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杰,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院务(科技)委员苏中强等从探索湄潭茶叶与当地特色旅游的融合之路、加大合作力度等方面,对加快湄潭茶(出口茶)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张士康结合行业前沿发展动态,对湄潭县茶产业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化解茶产业工业化制造、供给与满足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大产品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以科技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跳出茶叶、跳出湄潭、跳出传统做茶叶,打造独具特色的“湄潭模式”,以创新为抓手,稳定亩均收益,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基因,引入社群团队,加强品牌建设,并依托当地政策,打造省级企业;三是要加强湄潭县与浙江大学湄潭茶叶研究院的沟通合作,通过提供编制保障、签订合作协议、加大线下交流频次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双方的研究合作,共同推动湄潭县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毛立民结合浙茶集团多年发展实际和茶叶出口的当前情况,就加快湄潭茶(出口茶)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希望湄潭县茶产业要坚持内外贸并举、“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依据当地实际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加强产品创新、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加大政策扶持,以多举措助力当地增产丰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加当天会议的还有浙江大学茶友会副秘书长兼上海分会会长、上海汉府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贵州茗城农商旅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稳,杭州草出没时光慢走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吴靖等。(贵州茗城农商旅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来源:微美湄潭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好气候成就好茶叶——湄潭茶叶获“气候好产品”称号

10月14日,在广西桂林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第二届全国气象旅游展暨气象生态旅游品牌推介会”上,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向贵州省湄潭县颁发了“湄潭茶叶气候好产品”证书。

“气候好产品”认证是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推进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气候好产品”认证采用科学指标分析农产品的气候品质价值,通过采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授予农产品核心生产企业认证结果及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技术报告,授予地方政府“气候好产品”品牌认证。开展“气候好产品”认证工作,有助于增强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助力特色农产品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好”,更好实现增产增收。

据现代科学分析和鉴定,茶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叶绿素、维生素、类脂、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对人体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茶叶既有天然保健的作用,又有医药功能,这是茶叶天生具有的特性。

绿意茶乡,青山碧水交相辉映,生态文明蔚然成风。湄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多云雾,平均海拔972米,森林覆盖率66.1%,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且生态环境优美,地表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地区,是贵州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湄潭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出产的绿茶香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红茶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湄潭翠芽”“遵义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05年获“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8年荣获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全国茶叶籽产业发展示范县”,2017年荣获“中国茶产业扶贫示范县”,2019年荣获“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2020年荣获“十三五茶产业发展十强县”榜首,2021年荣获“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称号,2022年度荣获“茶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域”称号,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2023年10月11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经过组织专家对湄潭茶叶进行评审,授予湄潭茶叶“气候好产品”称号。

纵观古今,湄潭产茶历史悠久,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地区之一的大娄山山脉地区和古夷州境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关于湄潭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载。湄潭茶因质优品好,还成为历代朝廷贡品。明洪武年间,设在大娄山余脉一侧官堰文家场的容山长官司,就有韩、张二氏每年必须将本地所产茶叶交播州茶仓,作为播州宣慰使司向朝廷进贡的“贡方物”。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有“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的记载。1937年,民国政府为发展茶叶经济,选址在湄潭创建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开展规模化种植示范,开创中国现代茶工业起源,其种植、科研、生产、教学成果斐然,奠定了湄潭茶业在贵州现代和中国当代的基础性地位,为今天湄潭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湄潭茶叶又肩负起为国家出口创汇、支持经济建设的重任,功勋卓著。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贵州省湄潭茶场,扩大了茶叶种植加工规模,成为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农垦企业,也是贵州省茶叶生产和出口创汇主要基地,还是全国八大红茶出口基地之一。近年来,湄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茶业首位产业不动摇,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致力于脱贫攻坚、茶旅一体化建设,全力推动湄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湄潭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湄潭茶园从最初的2.8万亩,增至60万亩。60万亩生态茶园分布全县15个镇(街道),涉及8.8万户农户、35.1万余人,培育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700余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37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及茶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茶食品、茶浓缩液等综合开发产品。茶叶出口至马来西亚、香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茶产业已成为湄潭乡村振兴富民支柱产业。(县政府办)

来源:微美湄潭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4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