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和那种的好

找到约627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从绿茶和铁观音的介绍


安溪铁观音


最近是绿茶集中上市的季节,绿茶在中国十大名茶中位列之首,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尤为出名,绿茶的售价也是最为高昂的,动不动就500元之上,而这也仅仅是入门价位,并非亲民茶品。

 

对于绿茶的接触,也是出于客户喜爱,名下的客户多为安溪铁观音茶客,但偶尔客户出于改口,个别客户对绿茶的喜爱,长时间的合作,彼此的相互信任,也会替客户代购一些铁观音之外的茶类。

 

雀舌


就这样入续接触了绿茶,喝过的绿茶诸如龙井、碧螺春、雀舌、猴魁、安吉白茶等等,从对绿茶喜爱的程度来说,碧螺春独得我喜爱,然后才是龙井、安吉白茶、猴魁、雀舌,龙井的价格是最高昂的,狮峰龙井都是大几千,有些客户说,大几千的狮峰龙井还算不上好,但我们这的行情就是如此,西湖龙井跟乌牛早绿茶龙井相比,我甚至更喜欢乌牛早绿茶,香气更加让我喜欢,西湖龙井的香气似乎更偏向豆香,而安吉白茶我个人喝起来感觉有些像海蛎味,不知道对不对,也许我尝试的绿茶口味还不够多吧。

 

绿茶可以说是奢侈品了,可能对于北上广深的茶客来说,价格并不算什么,单但从全国的人均收入来看,很多人还是消费不起,至少我自己上千元的茶叶是下不了手的,而且绿茶的耐泡度并不高,比铁观音还低,这不是奢侈品是什么。

 

正山小种


最实惠的还是红茶类了,一般价位不高,耐泡又好,也是特别大众化的茶,就龙井而言,低端的也得200左右,长得有点像猴魁了,对于我们这种外行来说,有时候也难以辨认,就如外地的茶客很难区分安溪的铁观音和本山茶一样,更甚者安溪四大名茶都分不清,这也是很多不良商家用来充当铁观音的一种手段,而误导很多喝茶的以为铁观音这么难喝。

 

安溪铁观音之所以能一直经久不衰,很大程度得益于其品性和价格。目前铁观音的市场行情价普遍位于500以内,价格相对于亲民,而其口感呦同时兼具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可谓一茶兼两类。耐泡度又位居红茶与绿茶之间,才能长期占据各大茶类销量榜榜首。

 

武夷奇兰


茶类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经久不衰的永远是那几类,就如前年兴起的白芽奇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了,上次有位客户让我搞点样品给他尝尝,我逛了十几家品类齐全的茶店,也没能找到一泡,大多反映说,茶叶口味一般,很多人喝了,都说不喜欢,现在都不做了,还有的以为是武夷奇兰,说是大红袍的一种。各大茶类井喷,还来不及把十大名茶研究透,有出来几十上百种,真是学不完,学不尽。因而研究研究十大名茶就够了,至于其他的,偶尔也学人尝尝鲜。

 

至于黑茶,基本是难以入口的,毕竟我们当地的口味轻,但生普还是阔以的,偶尔尝尝还行,生普有点像半发酵的茶,事实上是未发酵茶,自然陈放而来,生普特别的刮油,喝上几杯就特别的饿,所以喝生普不配点茶点我是受不了的。

 

梅占芽金骏眉


而小青柑我基本是不喝的,我之前一度认为小青柑难喝,直到有一会替客户代购一提新会小青柑,那个价格贵哟,是市面小青柑价位的两三倍,是真的还挺好喝。让我一度对小青柑有了很大的改观,这让我对那些不良商家深恶痛绝,卖的是很便宜,但口感真的很垃圾,有时候你都会认为喝了是不是对健康无益,甚至于有损健康。

 

从小青柑的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新茶人说铁观音很难喝,也许正如我第一次喝小青柑一样,我喝的是很次的小青柑,让我一度以为小青柑就是难喝,这其实是一种很可恨的误导,当初我喝的也不是那种七八十的,我还特地品尝150左右的小青柑,而这个价位已经是店家那边最贵的了,走访了不少家,高价的都很少超过200的,后来才知道,都是本地产的劣质货,而真正的新会小青柑在我们这,根本就没有这么低的价位。这些奸商因为自个的利益,祸害了整个行业,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信任。

 

福鼎白毫银针


而关于白茶,白毫银针和牡丹还是挺不错,特别是牡丹茶,性价比特别高,价位不高,耐泡好,回甘强,也是很实惠的茶,而且可以长期存放而不易变坏,贡眉和寿眉真的看起来太像树叶了,挺实惠的,作为口粮茶还是可以的。白毫银针的口感就比较淡了,有点像正味铁观音中那种喝起来很淡,但回甘不错的茶,品饮后的感受优于品尝之中,但价格也相对高一些,越是贵的茶,似乎淡的居多,这应该就是茶的特性吧。

 

我觉得吧,我的茶叶还是会一直围绕着安溪铁观音,毕竟自己的也懂,对铁观音特别的熟悉,知根知底;当然为了兼顾更多爱茶人的需要,也会兼营其他好喝的茶,不入流的坚决不做,好喝是重点。诸如铁观音、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乌岽单枞、大红袍、正山小种、金骏眉、梅占芽、白毫银针、牡丹王、茉莉花茶、胎菊、金丝皇菊,会是我最优考虑的,也是很多客户反馈不错的茶。好喝才是硬道理。

 

大多数人还是更喜爱安溪铁观音,其实从销量来看就很明显,安溪长期位居全国产茶第一县,即便现在不断的缩减产量,退耕还林,改种其他水果蔬菜,依然不改销量第一。

 

衷于安溪铁观音,好喝是基础,回头是目的,诚实守信是根本,未来还很漫长,我们还能在一起多久呢。

2021绿茶陆续上市,收藏好这九点买茶不会被坑

1

绿茶的香气类型有哪些

这个部分是希望茶友能够对绿茶一些香气类型有个大致了解,希望帮助大家更了解绿茶的香气。

清香:清香往往够不到花香,但是茶叶闻起来一股很清新的香气,一般杀青适度,但这里注意区分生青气的区别,往往因为杀青不足引起。

花香:自然清新的花香,这样往往会出现在一些品质较高的绿茶中(氨基酸是有一些花香的)

鲜香:鲜这个词一般是用于滋味的,但实际品饮绿茶中,注意一些氨基酸含量很高的绿茶,特别是安吉白茶,那种清鲜的香气是跟茶汤的鲜味有一定的关联的。

海藻香:不要奇怪,类似海藻的香气往往会在蒸青中出现,日本的玉露茶尤为明显,喝过的朋友一定有所体会。

甜香:一些干燥工艺较好的绿茶会常有的一种香气,闻起来有明显的甜感,常见于炒青。

板栗香:高温制程杀青,干燥过程中温度高一点常有的一种香气,这里面火温的高低稍微可以区分一些嫩栗香和板栗甜香之间的细微差别。

锅巴香:类似农家土灶的黄锅巴的香气,一般也是高温制成稍高的表现。

老火香:这是一种干燥过程中长时间高温出来的香气,有夹杂着焦糖香,甜香,锅巴香一起的香气。

炒豆香,其实这并非龙井的专属,主要也是杀青过程中,温度偏高影响的,因为龙井是炒青,所以龙井的炒豆香,往往是因为炒青的工艺导致的,其实如果需要带一些豆香,毛峰也能做,只不过炒青工艺的龙井更容易出现罢了。

嫩香:这种其实就是一闻能够感受到绿茶采摘较嫩的的一种新鲜的香气。

果香:绿茶中类似果香的较少见,一般说是洞庭群体种制作而成的碧螺春才会有果香,但遗憾的是我从来没有喝到过,但是类似果香印象中也只有在其他茶叶中偶见过一两次,并且不算特别清晰。

复合香:复合香其实很常见,没什么稀奇的,很多加工条件较好的绿茶都会有甜香,板栗香,甚至花香同时存在的复合香气,在绿茶中大量存在。

2

绿茶香气高不高?

绿茶有高香,但是绿茶的高香并非花果香,更多是靠火功调出来的高香,典型的例如六安瓜片的板栗香之类的,真正喝习惯老工艺的老茶客,往往都是会要求瓜片拉三道火,第三遍火要求隔一阵子拉老火,这样的茶叶香气高浓。而现在国内更追求更希望是茶叶喝到的是自然本香,或者追求的是花香,所以很多市场上的绿茶火工偏轻,是另外一种风格。

所以绿茶天然的香气,大部分还是以清,鲜,爽,甜等鲜爽清新的香气滋味为主,若是单纯追求高香,红茶,乌龙茶等等都高于绿茶。

而这个问题,不仅很多茶客不太明白,甚至经常能看到很多卖茶的也稀里糊涂的瞎吹绿茶有很高的兰花香,其实绿茶的这种青花香,都是比较淡雅清新的。所以绿茶的高香,往往都是出现的和火功有关的甜香,板栗香,炒豆香等等。而缺少这道火调香,说是高香往往都会有一点牵强。

如何区别分辨绿茶的香气?

对香气的感知是需要训练的,那么甜香,板栗香,花香等等都能找到参照物,而最难辨别的一般是鲜嫩的香气,因为比较难找到具体的词来形容。要想学会分辨是需要一定的训练,绿茶中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占比是最高的,有机会买点好的,喝个几次,很容易就记住。因为那个是鲜香更加突出的。

3

良种和土种

这个问题我其实在很多文章中多次谈到过其实早生种很多也都是土种里面选育出来的良种,他的优点肯定是从经济价值考虑的,特别对于一些早种,可以茶园错峰生产,提高经济价值。

而土种,有着各种性状分化,长势、颜色、抗逆性、发芽时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所以从多样性来说土种会有着更多的变化和层次。

拿我实际的经验来说,很多良种外形,香气往往都有可能好过土种,但我遇到的绝大部分良种其滋味厚度上,往往都不及土种。至少黄山地区的红旗一号,猴魁的2号,6号,毛峰的迎霜,安徽3号,7号等等,其滋味上都不及老品种来的浓厚。

4

新茶上火

总有人会说新茶买来别马上喝,放一放退退火,否则容易上火,这句话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道理,但我每年茶季都必须要喝新茶,没有哪一年牙龈是不肿痛的。所以,放一放既可能避免上火的状况,而且适当的存放更有利于透发香气,所以一般建议新绿茶存放半个月以上再喝风味更佳。

5

如何辨别新旧绿茶

陈茶其实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还是非常好分辨的,一般会有以下一些特点。

枯暗的色泽:陈茶颜色暗,这是一种光泽,并非颜色。枯暗,缺少油润感。

鲜爽度低:陈茶滋味上也不够鲜爽,进嘴的话,给你口腔带来的那种爽度会明显降低,什么叫鲜爽,感受一些吃完哈密瓜,草莓等水果,口齿中那种清爽的感觉。

新茶香不可模仿的香气:新绿茶会明显存在的新茶香,如果你能明确购买到新鲜的绿茶,记得打开袋子的时候,赶紧闻一闻那种香气,会特别明显,随着存储时间增加,那种香气会越来越低。那种新茶香是陈茶无论如何都无法模仿的,因为主要是由二甲硫等物质构成,会随着时间很快会分解丧失。

6

如何辨别雨水青

雨水青颜色暗,往往因为含水率高会出现杀青不足,茶汤带有青涩感。

7

新茶如何保存

a、新茶三个月内喝完完全可以放在室外

刚刚做完的绿茶,需要一定的退火时间,于此同时,如果三个月内喝完,只要能够做到避光、密封的保存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放入冰箱。在保存情况能够达到密封和避光的情况下,绿茶的香气以及口感,都不会在这段时间内损失太多。

b、放冰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技巧

放冰箱中,请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冰箱一定不能放了除绿茶以外的食物。并且如果冰箱以往放置过食物,一定要清洗干净才能放茶叶。茶叶的吸附能力,远远比你所想象的要强大。如果你有不同的保存条件下,一定能够感受到。

其次,茶叶内一定要放独立的除氧剂和干燥剂,否则冰箱内的湿度会很快让茶叶的含水率上升,造成口感等品质下降。

最后,如果是经常打开的茶叶,请一定放冷藏,千万别放冷冻。因为冷冻后茶叶的温度更低,吸附水蒸气的能力非常高,如果长期反复的拿出冷冻,茶叶的含水率一定增加的非常快。

c、不管什么样的保存条件,一般一年内喝完。

说句实在话,在绿茶保存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也只能做到香气保存7-8个月还不错,基本上再往后会衰减。哪怕是再好的大型冻库,定期更换除氧和保鲜剂,几乎隔年后香气丧失很大,但是口感其实可以保持的比较好。

8

蒸青,晒青,炒青,烘青特点各有不同

其实这一点是我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有很多客户会问,怎么感觉黄山毛峰香气没有龙井那么浓,这是肯定的。

如果不看茶青质量高低的差异,香气的类型区别。香气的高低炒青工艺是优于烘青的。

而烘青,其实就是工艺特点,往往更走的是清爽,鲜嫩的风格。一般那种饱满浓郁的火功香是没有那么常见的。

那么蒸青和晒青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蒸青虽然更加清鲜,但往往也会有一些青涩感,香气不高。而晒青现在最主要就是在普洱中运用了,但是普通绿茶用晒青工艺的话,往往会缺少鲜爽,而且会有一些日晒气息。

所以,现在全国茶叶工艺来看,炒青和烘青是占有明显工艺优势的。

9

绿茶品质弊病有哪些

高火气:锅巴香过重,虽然香气很高,但是缺乏愉悦感和绿茶该有的鲜爽感。

烟焦气:因为工艺火工过高,叶子焦炭化,带有烟焦味。

青气:杀青不足带来的品质弊病,如果不太会分辨,可以有机会闻闻刚刚修整过草坪的气息,青气非常接近。

陈味:陈年绿茶的气味,这种气味类似于潮湿老木头的陈味,缺乏绿茶该有的清鲜感。

红梗红叶:绿茶因为杀青不及时,鲜叶受伤等形成的品质弊病,一般轻微的可能都会存在,并不会明显影响口感,其实所谓的猴魁红丝线,就是明显的这种品质弊病,非品种特征。

闷气:绿茶因为各种原因缺乏爽度,有一种沉闷的气味,这种现象也非常常见。

其实绿茶关于其他方面品质弊病还有例如外形上的不匀整,碎等等各种现象,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常见的弊病主要是以上缺点。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哇塞”瞬间的回忆


10月23日晚,茶叶进化论如期举办了第二场熟茶沙龙,主题为:聊一聊你心目中的熟茶。

 

参与沙龙的茶友们讲述了自己对于熟茶的审美标准,也听到了许多行业内人士与熟茶多年的故事。从第一次接触熟茶,到熟茶让茶友们“哇塞”的惊艳瞬间,我们为什么爱熟茶?我想这篇迟来的沙龙回顾文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以下是沙龙的重点回顾。

(为了保持开放性,本文没有做总结性描述。)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2. 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3. 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中琦:我们的主题其实就是想聊聊熟茶审美。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你喝熟茶喝的是什么?

 

李珊珊:我觉得好的熟茶有高级感,成团感更明显,能让我联想到很高级的食物,比如鹅肝,鱼子酱,好的汤熬出来的过桥米线等。我不能很具体化的描述,更多的我是用感性选择,给我画面感很强。理性也有,理性判断可能就是价格了。


我更关注的可能是当下触到我的点,我们去评价熟茶也许会从香气、汤色、甜色入手,调动系统思考,但我觉得这更适合审评,我更喜欢茶给到我的整体感受。喜欢熟茶的温和,像年纪大的温和老者,来的慢但是来的深。

 

李珊珊


石云春:我觉得喝熟茶是不分时间没有限制的,你起床空腹也可以喝,饭前饭后也可以喝,睡前也可以喝,男女老少都可以喝。熟茶通过发酵,其实很多物质对我们身体和肠胃的刺激感已经减弱了。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前几年做名山纯料的时候,真的是不要命的喝(生茶),当时脸色都是那种铁灰色。别人都会说我这是要钱不要命。但我当时想着,这毕竟是我的事业和工作,觉得喝的多是无上的光荣。以前会很骄傲自己一天喝二十几种毛料,自己在店里是卖家,但在山上是买家,觉得花了钱反正就自己也要喝回来。但现在也是因为健康关系,对熟茶是很依赖的,成为我的口粮茶了。

 

对待好熟茶的标准我也是比较感性的。可能香的、醇厚的、茶汤漂亮的、滑的、润的、细腻的,回甘比较明显的。可能很感性的需要一个唯美的茶,我也曾经喝过,03年的开第二个店的时候有朋友曾经送我92年的一公斤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那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熟茶,又滑又细又软又绵就像一团米汤。


我现在也知道,一杯熟茶要具备所有完美的优点是很难的,即便你用很好的原料去发酵,也很难满足所有人对熟茶的幻想。我现在对好熟茶的标准就是干净,健康,相反现在不怎么挑了,以前一根筋的就想要老的、贵的、有名气的,现在就觉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适合自己口感的就好。

 

左:李建会   右:石云春

李扬:虽然史姐讲她不挑什么的,但一讲起熟茶什么好,关键的都有,什么回甘、厚、滑、黏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熟茶的要点。而且史姐讲到自己喝的最完美的茶是92年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这是很有历史依据的,因为92年是勐海茶厂的一个坎儿,92年之前的茶都非常好。


这是因为在87年的时候邹炳良号召茶厂工人去开辟万亩茶园,开始到92年之后产量就出来了。本来92年之前茶厂附近这些坝区的茶园,比较标准的茶园,这些茶园因为是好茶就会拿去做红茶和绿茶,而山上这些茶农的料就拿来做普洱茶,用我们今天的标准看,那些茶不就是古树茶。所以92年之前的茶就比较好。

 

 李扬

金乔:我想分享一下我刚接触熟茶的感受。我当时喝茶的时候我是觉得熟茶在几大茶类里是很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茶就是水水的,但是熟茶我觉得它是汤,是能让我喝饱的东西,不论是在颜色还是质地上都是很有存在感的。那个时候最喜欢什么样的熟茶呢,首先一定是长久喝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其次是没有口厌感,不能说喝几口我就腻了;再者就是我不能被约束,想喝的时候就喝。

 

孙涛;第一次发现熟茶好是在勐海,喝了一个陈了十年以上的,水路细、滋润、有米汤感,有一次喝到比较好的是熟茶有奶香味,觉得这个滋味很神奇,熟茶是有无限可能和空间可以发展的。可能客户喜欢的熟茶点在于减肥,很多女性客户更关注减肥,经常会问什么茶减肥。

 

孙涛

中琦:

现在我是在做茶,曾经有段时间我对熟茶是没有审美的。


我第一次买熟茶是大三。那会爱喝滇红,买的时候顺带下单了一个普洱熟茶,那是第一次喝熟茶,我现在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是霉味特别重,很难喝。但是我没有把它丢掉,为什么?我平时特别喜欢喝牛奶,奶制品,我的胃胀气特别严重,但一喝完那个熟茶我的胃胀气就好了,所以每一次发现肠胃不好就喝。就当做健胃消食片来喝,比健胃消食片还来的灵敏一点。


毕业后做茶,每天喝很多。学口感、挑毛病,但是到底什么好喝?很多人做茶也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不会单纯去欣赏它哪里好喝。你会把茶分解成很多个点,缺点多少、优点多少,但整体系统的框架是什么、好不好喝,已经没有感觉了。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跟李扬老师学习的时候,学会系统喝茶,能够知道一个茶整天怎样、现状怎样。但是有段时间我会陷入一种很无聊的阶段,就是你知道这个茶会达到什么样子,只要时间到了就行,你的好奇心就会没那么强了,然后我就进入一个反叛期。


前几个月我就觉得我天天喝熟茶好烦啊,我的身体每天要灌进多少茶水,我就觉得我要断一下,不想喝茶了。


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喝熟茶?开始尝试不喝茶以后,每天忍不住要点喜茶喝奶茶,都要吃辣。很多人的嘴巴其实是有瘾的,比如男生抽烟女生吃零食,没事干的时候必须嘴巴上有个东西,而我喝茶的时候其实就把那个瘾满足了,但是没有茶的时候你就会找零食、喝奶茶。


但喝几天奶茶以后肠胃胃胀气又来了——我以为我的肠胃已经好了,但是那段时间开始不喝熟茶以后我的胃胀气就开始犯了。最后我认命了:


我对熟茶是有瘾的。心里的瘾有替代,但肠胃的瘾没有。


 主持人中琦


2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中琦:

刚刚石姐说的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她现在已经没有偏好了”,我在平时接触客人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人是有偏好的,比如说你喜欢勐库种的香、清爽的茶,你给他喝勐海大叶种他觉得香气不够。喜欢喝勐海大叶种的人,你给他喝勐库大叶种他觉得不够厚重。

 

很多人是有偏好的,大多数人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之前都有自己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杯子,看到一个人,看到一款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他可能被这个点带领着就会有情感偏向。

 

我们茶叶进化论讲的是什么?

 

我们首先讲的是一个好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上面再讲偏好。我们会怎么说?

 

这个茶的活性怎么样?水平在哪?然后再说风格怎样,最后再说喜不喜欢?这么一条路来的,这个是因为喝了太多之后你要摒弃一些东西,谈到喜好是永远是没有高下的。你喜欢吃辣,他喜欢吃甜,你看关于甜粽子和咸粽子哪个更好吃都存在长久的争论。对应到茶方面,他喜欢喝香甜、润的熟茶,他喜欢喝又苦又浓的,这也是没有高下的。

 

我们讲什么样的熟茶是好熟茶,实际上说到好坏他必定要有一个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没有标准的时候是没有好坏的。比如我拿出一个老班章熟茶和台地熟茶,这两个对比好坏,其实它是不存在好坏的,除非你有一个标准。比如你以贵为标准,那就是哪个贵哪个好,或者你以干净为标准等等。我们茶叶进化论他会有一条线,这条线有没有活性,能不能越陈越香,这条线有了以后我们再谈风格和喜好。

 


李扬:

我们喝茶喝一个什么?刚刚我们也听了很多茶友的观点,比如喝健康、喝喜好等。我说一个我个人的一些分享。


就像刚刚孙涛说的这个,你的喜好会有一些特征性,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个标准的客观性何在?包括在沙龙开始之前,我们也在讨论,两个茶你要比一个高下的话,孰高孰下,或者哪个好?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当你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大的悖论,你会发现实际上没有一个客观的好,所有的好都是主观的。所以说没有任何两个茶我们能够在不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说出哪个比哪个好,我们只能在一套规则下进行讨论。那我实际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思索我要做什么茶。

 

我自己在看一些历史,包括我们根据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比较当中,你会发现普洱茶有一些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就是一个落脚点,你只要找到这个落脚点就能立住自己的观点。


白灵

那我找来找去发现普洱茶最撑得住的落脚点就是越陈越香。基于这个越陈越香的基础我们再来看,越沉越香同它的口感表现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下,我又继而推出了糖苷物质,也就是活性物质导致的它越陈越香,在口感上就体现出回甘生津清凉感。

 

对于这一点我就延伸出了什么样的茶是好茶?什么样的茶是能够越陈越香的茶?什么样的工艺能够保证他有更多的糖苷类?我们的熟茶应该用怎么样的工艺去做?这一系列推论,实际上我就是这么得出来的。完全基于一个没有任何个人偏好在其中的,是纯粹的一个理性思考导出的一个结论。

 

经常有人问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你看我喜欢喝的这些茶,实际我真的没有任何偏好,但是我只喝一两个茶,为什么?那两个茶绝对是活性物质最高的两个茶。我的审美和我要讲的理论,是完全契合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不会出现中琦说的什么反叛期或者茫然期。因为我喝到一个茶,就能感受到它的活性,能感受到它将来越陈越香的这种潜力。这个东西我就觉得它很好,我就不会想其他更多的复杂的延展东西,我就想这一点。

 

所以我做的茶也非常简单,就是基于这一点去做,所有的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一款茶我们一喝,哎这个就是茶叶进化论的茶。这个茶的目标和审美就有一个统一性。





3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中琦:如果你把熟茶作一个类比,你会觉得它像喝什么,比如有些人比喻,生茶就像牛奶,而熟茶就像酸奶,也有人比喻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就是如果你打个比喻,你觉得熟茶是什么?

 

李建会:我觉得熟茶像一碗汤,每天都会想喝的一碗汤。就不管你煲的鸡汤也好,什么汤也好,反正你就是想喝那么一碗汤。饭后半小时,必须要喝个熟茶,就像饭后一碗汤。特别像我们做了很多年茶的人,肠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喝生茶已经不行了,特别树龄小一点的,浓一点的,胃真的一点也不舒服。现在知道只要喝熟茶就会好很多,去哪都会带着一些。

 


孙涛:我觉得喝生茶就像是刺激一点的极限运动,可能年轻人蹦迪,或者篮球啊这些运动,而喝熟茶就更像打太极这样的比较舒缓养生的运动。

 

李建会:我觉得喝茶更多的还是年龄段的划分会比较明显,基本上就是35岁或者40岁以后的人他们喝熟茶或者老生茶会比较多一些,年轻一代20几岁的,他们就爱喝红茶、绿茶这些比较适口的。然后30来岁的人就比较喜欢喝生普,喜欢有饱满度有冲击力的,到了40岁左右的话,大家基本都磨的差不多了,就还是想找点这种温和的,其次你的胃也需要保养。

 

小魏:如果生熟茶去比较的话,生茶可能喝起来更有特点,就像吃东西,香的辣的就有明确的口味,但我一般吃饭的习惯就必须要有蔬菜,我觉得熟茶就是蔬菜,相比之下可能特点没有那么鲜明,但是一种你需要长时间吃缺不了的东西。

 

苏奎

中琦:我觉得生茶和熟茶就像吃鲜肉和火腿,其实都是吃鲜,但是是两种鲜。就我看过一个美食家讲肉类的话,日本最厉害的是牛肉,他能把牛肉的风味发挥到极致。我们中国把肉类发挥到极致的,其实就是火腿,我们可能觉得火腿咸,但火腿在中国各大菜系里被看重的是鲜,厨师都会用火腿放到汤里,提高汤的鲜味。就我们看那种做出来好几年的火腿,而且是在那种比较冷的地方做出来的,它不仅不咸还有奶香味。


说到这个鲜,生茶是茶氨酸的鲜,熟茶是发酵过后带来的更复杂的鲜。我们的喉韵是需要鲜的,只是不是茶氨酸的鲜,需要更复杂的鲜才有喉韵。要不然,为什么龙井没有喉韵?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金乔:你经历了什么事让你对熟茶的看法产生改变?

 

苏奎:就是那种“哇塞”的瞬间吗?


我是一开始用盖碗泡,用紫砂壶泡,很普通的熟茶,没有感受到那种“哇塞”的瞬间。后面喝到用保温杯闷的熟茶,一下子就好惊讶,竟然还有这种存在。

 

李建会: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哇塞,闷出来的熟茶怎么那么好喝”,泡的话就感觉出不了那种滋味。

 

孙涛:我小时候刚喝熟茶时,感觉那个时候的熟茶都有股仓位或者堆味,后面自己开始做茶,喝到那种没有味道的,就会觉得这个“哇,很干净”

 

李建会:其实我最开始来你们这里上课,抱有的是一种学习理论上的知识,看能不能结合我们实际的操作。然后我记得那时候上课,天气有点冷,然后你们就有给每个人倒杯保温杯闷的熟茶喝,当时喝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哇塞,真的很不错。”


我当时就一下子对那么好喝的熟茶产生了兴趣,包括它的原料工艺什么的。后面我做熟茶也一直是以这个标准来找感觉,原料上肯定有所差异,但我觉得能找到那种感觉在我这里就是过关了。我给别人喝你们的熟茶,也被称赞这个茶好甜啊,怎么能够那么甜。

 

李建会



中琦:

根据我自己与熟茶的经历,我也总结出我对熟茶的“哇塞”瞬间了。


第一个“哇塞”瞬间,“哇塞,熟茶怎么这么难喝,对肠胃这么有效,简直是健胃消食片加强版。”


第二个“哇塞”瞬间,当时刚毕业喝熟茶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感觉,我有个同事当时给我了一泡茶,说这个茶差不多一万多,后面我自己偶然间喝了,就感觉嘴巴里有一种丝滑感,像一片丝绸一样。有一点像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一样,让我很有画面感。我现在也不觉得那个熟茶有多好喝了,但是当时给到我的惊艳是真实的。


第三个“哇塞”瞬间,我当时天天在勐海山上,天天去泡茶,然后自己去买,都没什么感觉。那会儿我喝李扬老师的熟茶,滋味比较清爽比较甜,我觉得挺好喝的,但我又不知道好在哪,他大致说了一下,可又不是像现在教学一样说的那么明显。


那时候我就天天喝,突然有一天我就懂了。原来一个茶除了风格以外,还有回甘生津清凉感,而且感觉很强,口腔里不断地滋润不断地凉,一下子我就打通了,原来喝茶就是要喝活性。


第四个“哇塞”瞬间,我度过关于熟茶的那个叛逆期后,就发现自己不喝熟茶真的就不舒服,不喝就会一直想吃零食,我已经对熟茶成瘾了。


编辑|高雯、小魏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找到约597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