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碧

找到约60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大佛龙井“西山碧芽”的金牌史——记新昌两代茶人石梦千、石志辉

“西山碧芽”品牌是大佛龙井众多企业品牌中注册品牌最早、获得金牌最早最多的企业品牌,可称为新昌大佛龙井的“领头羊”。

“西山碧芽”,创建于1995年9月,2004年5月“西山碧芽”是首个获得大佛龙井“浙江省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专用标志证书”的品牌。先后获得过中华文化名茶奖、国际名茶金奖、浙江农博会金奖和多次获得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20年7月再次喜讯传来,在2020年第十届“中绿杯”全国名优绿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中,“西山碧芽”大佛龙井获得金奖荣誉。

这一块块金牌、一项项荣誉,记载了二代茶人创业史。

“西山碧芽”创始人——石梦千

石梦千,全国劳动模范,是“西山碧芽”品牌的创始人,也是新昌茶界的资深老茶人。

石梦千,1981年开始从事茶业,长期致力大佛龙井的开发和研制。他经管的新昌茶叶良种场,是新昌茶产业起步“圆改扁”的示范基地。在大佛龙井品牌创立初期,就率先注册了“西山碧芽”商标,新昌茶叶良种场不但成为了大佛龙井茶园培育、龙井茶采摘、炒制技术的培训基地,多年来,共传帮带名茶炒制技术人员数千名,为新昌大佛龙井起到了示范作用。茶叶良种场也是新昌县茶树良种繁育的示范基地,在大佛龙井研制的早几年,良种场就从外地引进36个名茶优良品种,采取无性繁殖,年产扦插良种10万多株,每年为茶农提供插穗250万条;他研创的茶树良种嫁接试验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并在浙江省推广,每年提供良种茶苗500万株,是全国良种茶苗繁育最多的茶场之一。1989年以来,石梦千连续被评为省科技示范户、省科技示范能手,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200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18年10月被推选为“中华匠心茶人”。

“西山碧芽”传承人——石志辉

石志辉是石梦千的儿子,从小受父亲的熏陶,高中毕业就跟随在父亲身边学茶制茶。他没有显赫的学历,但他有着新一代农民创业的执着。他的经历远胜过一般的学历。作为资深茶人的后代,他没有坐等继承父辈的位置,却沉入市场,钻研技术,在业界最基础历练自己,继承父辈衣钵的本领。也被众人公认为茶二代中的姣姣者。

1998年,在茶叶良种场已经学了三年茶叶技术的石志辉,孤身在上海担任茶叶良种场的门市部销售主管。二年时间,在上海的大都市,石志辉背着“西山碧芽”大佛龙井跑遍了上海的大小茶叶市场,从而对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有了亲身的感受。2000年,回到良种茶场担任负责销售的副场长。2005年,石志辉以良种场为基础,创建了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他已经完全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枪”,开始独当一面,成为“西山碧芽”品牌的掌门人。

石志辉是农民的儿子,更是茶人的后代。跑过市场,管过生产,石志辉无疑是一位技术型的创业者。他深知,要保持“西山碧芽”的金牌,要想在偌大的茶界有所建树,必须要有自己的新模式、新思路。他把文章做在提高茶叶品质上。首先,他将提高茶树良种化,炒制规范化作为立场之根本。茶叶良种场不乏优秀炒制工,但一个二个优秀是无法提升整体质量的。石志辉制定了全员提高培训计划,通过建立奖励、惩罚机制,一对一拜师学习制度,使茶场的整体茶叶炒制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

自己企业的炒制技术已经得到认可,那么,如何发挥这个优势让更多的茶农受益呢?不失农民本色的石志辉开始为周边乡亲们因为炒制技术不过硬,以致同样的茶鲜叶炒不出优质茶而担心。经过慎重考虑,他在2007年秋组建了新昌西山碧芽茶叶专业合作社,他被乡亲们推举为社长。成立了合作社,创建了公司加合作社加基地的新模式,石志辉有了更大的舞台。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3000亩合作社社员的茶叶只要按他的标准采摘下鲜叶,按鲜叶炒制茶叶后的比例收购,由合作社统一炒制、销售。石志辉收购的价格也是按照公司销售的价格定的,这为合作社社员大大增加了收入,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家都乐意把茶叶卖给合作社,因为合作社有炒制和销售的优势,合作社发展新茶园积极性大大得到提高。

“西山碧芽”的光彩——不负众望

在石志辉的带领下,红旗茶业年产大佛龙井和西山红等名优绿茶、红茶20多吨,销售额超千万元,产品多次获得浙江省绿茶博览会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等荣誉。西山碧芽茶叶专业合作社,2009年获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 年获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被新昌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新昌县农业龙头企业,2013年企业商标“西山碧芽”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在2020年第十届“中绿杯”名优绿茶产品(全国选送546个绿茶样品)质量推选中“西山碧芽”品牌大佛龙井获得金奖。

2015年,红旗茶业探索茶叶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投资了1000多万元,新建5300平方米的厂房,建设清洁化生产车间,投产一条龙井茶自动化生产线和冷藏等设备,极大的提升了红旗茶业茶叶标准化加工的生产能力,年加工生产高端龙井2万斤以上,订单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不断新增。并与全国著名茶企“八马集团”建立了长期产销紧密合作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现代的营销策略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可红旗茶业生产的“西山碧芽”品牌大佛龙井就是应验了一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2010年开始,红旗茶业开始研制天姥红茶的生产加工,并注册了“西山红”和“沃洲红”商标,开始了“绿+红”生产模式。

“西山碧芽 ”的内涵—“敬、精、净”

我们问石志辉,你父亲创建了一个“西山碧芽”品牌,你是如何发扬光大,如何保持光彩鲜艳?石志辉谦逊的告诉我们:父亲身上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他艰辛创业的精神是鞭策我勇往直前的动力,他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激励我成就事业的楷模!我不但要传承好父亲交给我的“西山碧芽”金牌,关键还是要传承“西山碧芽”品牌的真正内涵的三个字,即:“敬”“精”“净”。

“敬”,就是对茶事业的敬业精神。石志辉说:从我懂事开始就看到父亲全身心投入在茶场的工作中,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伴我们,还经常告诫我和弟弟,红旗茶场是新昌茶产业的标杆,领导把这么大一个茶场交给我管理,我只有一心一意的“敬业”,才能把这个标杆形象树立好,不辜负领导和场员们对我的信任。父亲的创业经历,给了石志辉榜样也给了他的压力。是茶人都明白,茶,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品牌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创业也是很艰辛的,没有一个对茶事业的一个“敬”字,是很难支撑往前走的。石志辉告诉我们:红旗茶业新建厂房后,资金的贷款给石志辉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人劝他还是将厂房卖掉或者将厂房租掉也比自己撑着要轻松。但想起父亲传承给他对茶事业的“敬”,鞭策着他不管多么艰难困苦都必须勇往直前走下去。这是对茶事业的一种情怀,没有这种情怀是做不好茶事业的。

“精”,就是把产品做“精”。俗话都说,创品牌容易保品牌难。石志辉的父亲给他创立了“西山碧芽”的金牌,但如何保持他的鲜亮?则是对石志辉的一种考验!说到这里,石志辉深有体会的说:做茶就得做出自己的品牌才有成就感。好多茶商为了赚钱,购进销出,就是一个搬运工,而我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一定要有自己品牌的个性化,那就是父亲传承给我的,不管市场风云多变,坚持始终如一的把自己的品牌做“精”,才有立足之地。尤其是当自己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我一定要对客户负责,不但要把产品的品质做好,而且一定要做“精”,真正让客户觉得“西山碧芽”的金牌含金量是可信的。所以我们红旗茶业从茶园管理到产品加工和发每一批货,我们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只有做得最好,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合格的管理者,合格的企业。2018年全国著名的茶企“八马茶业”闻名来新昌考察寻找合作伙伴,当八马集团的专业人士考察完红旗茶业后,没有任何异议就与红旗茶业签下了长期合作的协议,还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多家茶企与红旗茶业合作已长达近20年。

“净”,就是做人要干干净净。 石志辉告诉我们:小时候常常听父亲对我说,要干干净净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人这一辈子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小时候不太理解,如今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个干净的人,是灵魂干净,是思想纯洁,做人,干净是一种修养;做事,干净是一种良知。心灵干净的人,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即便社会地位不高,但依旧坚持做一个干净的自己。父亲的教诲时时刻刻鞭策着石志辉在创业的路上经商而不“奸”、见利而不“损”。如随着“西山碧芽”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一些茶商想通过他的品牌做销售,而且给石志辉的利益也很诱人,但石志辉坚守自己的底线,他觉得自己加工生产的产品虽然辛苦,也因生产成本的增加利润会减少,但绝对要对客户负责,干净做人就是要诚信经营,这样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品牌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大。

石志辉用事实、用品牌、用业绩传承了父辈对茶事业“敬、精、净”的精神衣钵,也脚踏实地的打造了“红旗茶业”、更是用心的呵护着“西山碧芽”这块金牌。石志辉连续被推荐为新昌县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常委,2019年4月,石志辉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甘肃 “点绿成金”产业兴——陇南春茶生产一线观察

经过漫长的冬季,陇南春茶吸收了300多天的养分后,再一次将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冒尖的芽叶上。

清明前后,采摘的鲜叶经过充分炒制,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消失。加水泡入,随着浮在表面的茶叶沉入杯底,绿叶青汤浑然天成。

茶味馥郁,轻啜慢品,回甘清冽……

茶树长势旺盛,芽叶细嫩,色翠香幽;采茶工人争分夺秒摘下鲜叶,茶企收购生产环环相扣,脚步不歇;茶农期待着今年的丰收和回报……走进春日茶园,不难发现,大伙儿唇齿间和心底升腾的,尽是辛劳付出后的“回甘”。

发酵——自然、茶香、品牌的演绎

一壶春茶,承一片春色。

文县,是甘肃春天最先抵达的地方,也是全省茶叶的主产区。

谷深林密,天蓝地绿,土净水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早晚温差大,森林覆盖率80%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高纬度、高海拔、高香气、高甜鲜”的陇南高山云雾茶。

位于全国茶叶产区边缘地带的碧口镇马家山村,周围库区水源丰富,四面环绕的高山阻挡了寒流,这里主要种植龙井43号。

清晨六七点,来自碧口周边乡镇的采茶工们踏着熹微晨光,爬山采摘茶叶。“时间就是市场,时间就是价格”,对于这一点,所有的茶农和企业都心照不宣。

“清明前,马家山的气温较低,刚发芽的茶叶不仅鲜香醇,发芽数量更是有限,是一年中的佳品。因此,明前茶产量少,价格自然高。”文县茶叶产业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马世福说,半个多月前龙井43号鲜叶收购价一度涨至每斤450元。

比起龙井43号,老茶树的品质可靠稳定,口感厚实,耐泡,深受当地茶农喜爱。

碧口镇李子坝村的老茶树在原始森林的包裹下生长,村子位于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白水江片区的交界处,待这里的茶树熟透,茶香丰腴,层次丰富。

陇南绿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仅口味生津,营养价值也并不落后,具有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发生风险等作用。

为了让陇南绿茶叫得响,全市在茶叶品牌的打造上下足功夫。“目前,全市共注册茶叶品牌商标74件,其中甘肃省著名商标16件、甘肃名牌产品9件。”陇南市经济作物总站茶叶科科长刘耀坤介绍。

淬炼——采摘、加工、产业的升级

仲春的文县,天气阴晴不定。

这为春茶,尤其是明前茶的采摘增加了难度。要是遇上阴雨天,茶叶芽头容易开散,卖不出好价钱,也辜负了一年的光景。

半个月前,来自四川省青川县的王仲秀,和十来个一同采茶的姐妹在李子坝村的东家家里住下,她们的入住,也意味着采摘明前茶的哨声吹响。

“有时候,一片茶园会采摘好几茬,采摘的时候要多留意芽叶的长势,时间到了就要抓紧摘。”有着5年采茶经验的王仲秀利索地将芽头摘下,递到记者眼前,“看,多么饱满挺立。”

从早上7时开始劳作,到太阳落山时能采摘两斤多的鲜叶,一斤100元的劳动报酬,对她们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火热的采摘市场和企业的加工生产需求息息相关。

不同于茶杯里泡出来的醇香,生产车间加工制茶散发出的香气多了几分香甜。

文县玉皇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侯健对茶叶的制作再熟悉不过,他说:“收购的鲜叶要经过一夜的摊晾,才能进入到杀青、脱毫、理条、提香等环节,一个步骤都少不得,这样茶叶的香味才会被完全激发出来。”

玉皇公司是第二批入选“甘味”区域公共品牌的省级龙头茶叶企业。自去年生产车间经过提升改造后,公司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生产车间,机器繁忙运转的后方,仅有两名经验丰富工人留在生产线察“颜”观色。

“制茶讲究火候,车间的工人会根据茶叶的品相调整机器的温度。”侯健说,为了延长茶叶带来的经济周期,企业开始加工发展红茶、白茶、黄茶、黑茶、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艺术品等多元化产品。

玉皇茶企的转型升级也映射着全市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12月底,陇南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9.51万亩,同比增长8.4%,全年干毛茶产量1742吨,同比增长11.4%,一产产值达到5.03亿元,同比增长58.7%。

在陇南政策的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规模形成矩阵:目前,全市有中小型茶叶企业8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户、省级农民合作社5户。

回甘——丰收、创新、期盼的喜悦

经营茶园是李子坝村祖祖辈辈的产业,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茶园。

春茶,主要的生长期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初春,受病虫害的概率极低,无需过多的人工管护。

正因如此,李子坝村的村民春归夏离,外出务工的人们在腊月返乡,春节后留下来等待茶叶成熟。6月初,待春茶采摘销售画上句号,他们又会辗转到大城市务工,年复一年,像极了为茶叶迁徙的“候鸟”。

侯春林,是这支“迁徙大军”中的一员,也是村民眼里的“能人大户”。

多年前,嗅到茶叶带来的商机后,侯春林不局限于经营父辈留下来的20多亩茶园,找空地建了一个小型加工厂,也开始学着收购茶叶,制作销售成品茶。

但今天,这个“小作坊”让侯春林的生活过得殷实。仅仅一个春季,茶叶就能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毛收入,打工反而成了副业。而他的客户,也成为他的老朋友。

“这些年,工作重点全部放在了收购和制作茶叶上,自家20多亩茶园的产量,只占了全年茶叶销售量的2%。”侯春林说,即便如此,他每年也要雇15名左右的采茶工,帮忙采春茶、抢市场。

李子坝村村支书任华章,见证了侯春林成功创业,也对全村老百姓茶产业的发展历程熟稔于心。

“全村有4500亩茶园,人均占地6.2亩,收入在1.6万元至1.8万元之间。”他说,从去年开始,以老茶树种植为主的李子坝村也尝试着种植龙井43号,虽然仅仅有200多亩,但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总想推陈出新。

近年来,陇南围绕茶叶产业链科技项目的实施,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示范新技术,创办产业科技示范点。为了强化科技支撑,组建“陇南市茶叶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筹集资金300万元用于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组织市内茶叶技术人员、企业(合作社)外出开展技术培训,还利用夏秋茶开展花果香型白茶的研发和示范。

在碧口镇的另外一头,为了补齐从福建省调苗的短板,去年8月,文县茶叶中心指导建设了40亩育苗基地,尝试着培育茶苗,填补陇南茶叶零育苗的空白。

掀开棚帘,床苗上青苔密布,嫩绿的茶芽排布有序。“今年10月,这些茶苗会给我们一个答案。”马世福说,“这个过程漫长,会遇到芽苗表现不佳的阶段,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切都有希望。”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王煜宇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湖北伍家台贡茶——碧翠银毫,乾隆亲题“皇恩宠锡”

乾隆为其赐匾

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久负盛名

伍家台贡茶,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一生钟情于茶,为茶题诗无数,却很少为茶赐匾。

据宣恩县志考证:伍家台茶叶于乾隆四十九年间得到乾隆皇帝赐匾“皇恩宠锡”而名扬天下,故称为伍家台贡茶。宣恩志书记载:“碧翠银毫,献宫庭御案,赞不绝口,得宠御赐《皇恩宠锡》金(字)匾,并由地方官员旗锣鼓伞送到伍家台贡茶创始人伍昌臣家中,供奉于中堂。伍氏子孙,世代相传,迄今已两百多年。”

制艺独到之茶

制作技艺,文化遗产

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板场村、马鞍山村,椒园镇香树林村、红岩卡村,晓关侗族乡小溪村、覃家坪村所辖行政区域。

采摘时间为三月中下旬至六月下旬。且采摘要求茶叶鲜叶老嫩一致,大小匀齐,叶色浓绿,不得带蒂,无病叶、紫叶、鱼叶和红叶。

伍家台贡茶的制作技艺,其主要加工流程为: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炒制—整形—筛选—包装—储藏及销售,其每道工序都有其独到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诀窍,是一般的茶叶加工技艺所无法比拟和现代机械化茶叶加工设备所无法替代的。

2011年,绿茶制作技艺(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品质特征

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

伍家台贡茶条索紧细圆滑,挺直如松针;色泽苍翠润绿,外形白毫显露,完整匀净,清香味爽,叶底嫩绿匀整。

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

另外,若将它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故有“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

冲泡品饮

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醇

备具:绿茶冲泡首选玻璃杯,其次白瓷盖碗。

水质: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对于水质要求较高。首选纯净水、其次矿泉水。

水温:以70~80度左右的开水冲泡为宜。将清水烧开后,降温至该温度即可冲泡。茶叶绿嫩娇细,冲泡水温需要低一些,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使茶汤变黄,苦涩味重。若水温过低,则茶香低淡。

温杯洁具:用沸水将茶具内外冲淋一遍,起到提高杯温,避免冲泡时的冷热交替;去除异味;消毒杀菌的作用。

晾水:将沸水注入公道杯中,降温至所需温度后备用。

投茶量:以1:50的茶水基础比例为参考,再根据茶叶的粗老细嫩、茶具的大小、人数多少个人喜好、等因素综合确定投茶量。

润茶摇香:将降温后的热开水,注入杯中1/3处,浸润茶叶后,轻轻转动茶杯,一边转动一边观茶闻香。

冲泡方式:伍家台贡茶适合采用,绿茶中的“上投法”进行冲泡。玻璃杯中一次性注水至七分满,然后投入适量的茶叶,浸泡1—2分钟左右后,即可饮用了。

注水方式: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冲泡伍家台贡茶。让细嫩的茶芽在杯中翻滚旋转起来,上下沉浮。此时,在水中的茶芽缓缓地舒展开来,上下沉浮后慢慢沉入杯底,平伏完整,千姿百态,灵动妩媚。

品饮: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醇。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8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