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泉青瓷茶壶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最美茶器 :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 金奖作品赏析

 一器成名只为茗,

  悦来客满是茶香。

  一件小小的茶器,

  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

  这是茶器和茶之间的仪式感,

  也是茶人与生活的“约定”。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32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34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以形传神,以器传情。

  一个大师齐聚,匠心荟萃的顶级赛事,

  一个传统与创新碰撞交融的“创意平台”,

  一场高规格、全领域的茶器美学盛宴!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38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汇集江苏、云南、广东等全国12个省,

  近600组茶器设计作品,

  集结行业大师、艺术家、设计师等百位匠人,

  涵盖紫砂、陶瓷、金属、竹器、石器等

  各类茶器臻品!

  ↓↓↓

  “鼎承杯”第五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承办: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协办: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瓷局、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安吉竹产业局、广西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汝州市汝瓷协会、建水县紫陶协会、云南陶韵建水陶博物馆

  | 金奖作品赏析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42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45

  陶瓷-湘妃瓷

  设计人、制作人:刘逸哲

  单位:长沙窑郑家小口

  本作品以湘妃竹元素为设计主题,用千年铜官窑青釉点褐彩的古法工艺,研创出湘妃竹仿生褐色斑纹效果,使整件作品的釉面展现出仿佛被风吹皱的涟漪、盛放的牡丹、升腾幻化的云烟,深深浅浅的纹理一圈圈晕染,如水墨般生动的艺术效果。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48

  陶瓷-钻石六头花茶具

  设计人:桂明、李燕茹

  制作人:余洪斌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作品以钻石多面体为原型,结合镀银工艺,打破了陶瓷器皿一成不变的装饰,使作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多变的艺术效果。配色温馨浪漫,符合女性受众的审美要求。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52

  龙泉青瓷-秋收

  设计人、制作人: 黄灿

  单位: 龙泉市土人斋青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茶烟几缕,凉风习习,倚坐池塘之侧,闲看芙蓉露下落,细品杯中之茗,略数杨柳月中疏,茶烟几缕,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作品借助茶席上的釉色,表达秋天来临,万物由绿变黄,丰收之喜悦。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56

微信图片_20210311160959

  铜茶器-涟青系列

  设计人、制作人:李伟

  单位:景德镇吾廿手作

  整套作品清雅古拙,色泽幽静,让人离不开眼。作品运用天然矿物热着色工艺,将铜料,肌理,工艺融会贯通,彰显“铜”的本性,这种源于内在生命的体验,充满着圆融的美,将茶器本身的风雅古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03

  钧窑茶席套-心之所向

  设计人、制作人:张运增

  单位:运增窑

  本作品选用原矿泥料,经1300°C高温烧制而成。釉色选用经典故宫绿搭配故宫红,窑变自然,质感温润,意境深远。器型易拿捏,极具实用价值。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07    坭兴陶-葫芦欢歌茶壶

  设计人:黄叔界

  制作人:苏崇杰

  单位:北部湾大学

  作品创意源于葫芦的造型,以葫芦作为茶壶和茶杯的把子,生长的枝丫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强烈渴望。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10

  坭兴陶茶叶罐-国风

  设计人:唐香花

  制作人:吴卓斌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本作品的材质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旗袍、官帽。其器型圆润,分“男”与“女”,象征着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美好愿望。器物上刻有“福”“ 禄”“寿”“喜”等吉祥纹样,寓意生活幸福美满、吉庆多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14

  红陶-精灵的微笑

  设计人:LE THI KIM YEN、彭珂

  制作人:李祖荣、赵健勇

  单位:LE THI KIM YEN

  本作品为南宁横县那灵窑烧制的邕州红泥陶花器,器型大胆灵动。用泥土加上古法柴烧结合自然形成的金属釉色表现自然界中精灵的微笑,体现无限的生命力。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17

  紫砂-一子定江山

  设计人、制作人:熊燕飞

  本作品以棋子为创作原型,借用大小五枚棋子组成一把壶,以黑白棋子做成一组对壶,饮之心清,黑白分明,挥手间层层布局,使对方无路可退,一子定江山,恰似人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20

  紫砂-竹简茶具

  设计人、制作人:范其华

  本作品壶身呈扁长方形,正反两面分别由五片竹简构成,两侧各有三片竹简,中间束丝带蝴蝶结,为古朴的造型平添生趣。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24

  紫砂-龙头八卦·捆竹

  设计人、制作人:陈益叶

  本作品是紫砂经典器型之一。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绘制太极图,故被盛赞“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27

  紫砂-祝福提梁

  设计人、制作人:赖继贤

  本作品突破传统以竹为题材的紫砂花器造型,大胆采用了筋纹器与花器的跨器型组合,并作提梁状。壶身造型犹如含苞待放牡丹,象征花开富贵。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30

  紫砂-玉带六方

  设计人、制作人:李小敏

  方器,沉稳有力,方中寓圆,刚柔相济,既得中国传统哲学之精髓,又提升了壶的美感。一条玉带作提梁,曲线曼妙,既有缓和壶身下沉的功用,又柔和了方器刚硬的视觉冲击力。既有大品之霸气,又有小品之细腻。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33

  紫砂-拙味

  设计人、制作人:吕祖旺

  单位:云深陶艺工作室

  本作品为手捏紫砂壶,分为胖高两款。胖款为手拉坯制,一气呵成,薄胎,大气粗犷,轻巧饱满,造型随性,爆砂机理,粘接处粗犷自然,更添一丝拙味。高款为手捏纹理,薄胎,拙味十足。口圆底方,寓意天圆地方,壶有乾坤,两侧使用祥云元素,寓意吉祥如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37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40

  紫砂-梵菱

  设计人、制作人:金莉娜

  本作品以大红袍朱泥为原料,容量320cc,属筋纹圆器。菱花,形似莲花,在风水学中,菱花具有着旺财、旺运等寓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44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47

  紫砂-蜂菊壶

  设计人、制作人:丁淑萍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去住沾欤雾,高低顺过风。终忏玉蝴蝶,不与梦魂通。此壶壶身采用花瓣造型,将菊花的每一瓣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壶盖是花蕊,壶钮做蜜蜂状,壶把和壶嘴遥相呼应成菊花的枝干。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50

  紫砂-秋趣

  设计人、制作人:范建荣

  本作品以葡萄熟了为题材,寓意丰收、富贵、多子多福。范建荣运用手工捏塑贴塑的装饰手法,展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秋日图:几串大小不一的葡萄挂于枝头,一只松鼠悠然地独憩于树枝上,与旁边的夏蝉相映成趣。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054

  紫砂-三足鼎

  设计人、制作人:范丽静

  本款三足鼎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壶身饱满拙趣,寓意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三足鼎壶把呈耳型,壶流长而细腻,口盖平整,严丝合缝,壶钮呈扁平球状。作者在表现物象灵秀大气的同时,淋漓尽致地体现意境:遥想初始的一切在开而未开之间,未来的一切在难忘初心之间,坐观云起,万物生长。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03

  紫砂-升方壶

  设计人、制作人:祁星斗、管能翠

  本作品兼具美观实用和文化内涵于一体。壶身汲取汉砖为题材,加以绞泥装饰、朱纹印和小楷竹石等陶刻装饰,增添艺术效果;壶口盖设计了一二三个台阶,意为步步高升。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06

  紫砂-菩提花开

  设计人、制作人:朱浩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点点墨绿,旷远空灵,仿佛能让人置身于山林之间。心花缓缓,清香徐徐,不知菩提更难明清静。身为五瓣,如花如瓜;嘴把,如树如骨;置盖,桃叶舒卷装饰呈现;有菩提寿桃浮动人心,虽非菩提,亦有其凝静。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11

  紫砂-金玉满堂

  设计人、制作人:季光敏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15

  紫砂-母子情深

  设计人:郑小杰

  制作人:王燕

  本作品以母亲节和老鼠为题材,来表现母子情深。壶盖的花生寓意多子多福,长生不老,长命百岁之意;壶身以方形为主,方方正正,寓意做人要刚正不阿;壶把的如意,寓意吉祥如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19

  紫砂-泥绘·花瓶·春晓江南

  设计人、制作人:潘晨

  本作品以一对紫砂花瓶为泥绘载体,两瓶均是一面绘画江南美景,一面写诗作赋,诗与画章法布局运筹帷幄,绘画用色浓淡相宜,书法俊秀飘逸,情景交融,两相呼应,让人身临其境。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23

  紫砂-井竹

  设计人、制作人:周鑫

  本作品取材生活常见的井和竹筐,二者都是中国特有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井”的符号意义是家国故园,“竹”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脉络之一。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26

  紫砂-光明提梁

  设计人、制作人:邹成程

  本作品以大海上的灯塔为灵感,壶身圈圈波浪如海面,海上灯塔为大家指引方向,带来光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30

  紫砂-半硕

  设计人、制作人:刘晓惠

  本作品共设一壶、贰杯两碟五件套,套件以南瓜为题材,壶身共设六棱瓜腹。作品圆润温和,线条优美自然,寓意含蓄。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34

  紫砂香薰-凤凰于飞

  设计人、制作人:彭秀云

  本作品由鼎炉和普通香炉组成。镂空部分采用了凤凰于飞的形态,旁边辅以祥云、如意元素,表达美好的祝福和期盼。炉身饱满圆润,线条流畅。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39

  紫砂-蔓如

  设计人、制作人:金雪萍

  此壶以葫芦为原型,葫芦,寓意多子多福,福禄之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43

  紫砂-金英陶香

  设计人、制作人:徐曲

  本作品源自诗句“陶菊香秾亦合羞”,为茶香菊纹陶艺融合一器。采用紫砂与红木结合制作而成,红木执把契合人体工程学,手感舒适。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46

  紫砂-奖杯

  设计人、制作人:徐燕

  此壶以奖杯为题材,线条流畅,整体既大气又不失庄严。上细中粗下细,壶底略收,壶嘴、壶把及壶身的上半部分都加以筋纹装饰,将奖杯的形与意完美诠释——既体现了奖杯本身自带的一种荣誉感,也将中华民族奋勇争先、勇争荣耀的传统美德表达得淋漓尽致。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50

  紫砂-天籁禅音

  设计人、制作人:唐伯琴

  人舞花前月下,音飘九霄云外。此壶壶身浮雕制作一朵盛开的花朵,壶盖采用飘逸飞天造型,惟妙惟肖。此外,莲花状的壶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静雅致的禅意。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53

  紫砂-六方笑樱

  设计人、制作人:许林亚

  本作品以经典器型笑樱壶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整体沉稳敦厚,端庄大气。弯流壶嘴,曲张有度,衔接精湛无痕,出水利落迅猛。壶身为六方位形,弧线与棱角的结合堪称刚柔并济,棱线丝丝入扣,刚毅而不失柔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157

  紫砂(套)-月影婆娑

  设计人、制作人:徐飞

  此壶由一壶一杯一壶承组成。统一以优质拼紫泥为原料,整套壶如一幅画:风吹树动叶飘扬,树枝壶盖钮状若注目远眺的雅人。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00

  紫砂-释卷壶

  设计人、制作人:唐朝军

  此壶选用黄龙山底槽青制作而成。整体造型设计新颖,别具一格。壶身呈梯形状,壶正面像中式窗户,奎面装饰可以多变。壶盖呈长方形,加以古代书卷装饰。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04

  紫砂-和·向提梁套壶

  设计人、制作人:谈燕华

  本作品以“和”为主题,意在以紫砂为媒介歌颂和平年代。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07

  紫砂-四方牛盖提梁

  设计人、制作人:赵欢欢

  此壶采用底槽清全手工制作而成,造型古朴大气。壶型方正,四条棱线清晰分明,寓意善恶分明;壶盖借鉴了传统牛盖设计,采用牛鼻孔式镂空结构,为此壶增添了趣味。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11

  紫砂(套壶)-虚怀若谷

  设计人、制作人:刘蓉萍

  本作品清新文雅,大气雅致。竹段造型,虬曲有力,高风亮节。壶把处生出一小枝,枝头上饰以竹叶,飘逸灵动,卡盖严丝合缝,吻合完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15

  紫砂-六方君玉

  设计人:庄玉林

  制作人:陈依群

  本作品以老紫泥为原料,壶身六方,身型上丰下敛。壶肩平坦,壶颈挺立顶起壶口;三弯流、正耳把,皆是六棱设计,与壶身相呼应。整器以传统的形制,加之精细的工艺,方非一式,圆不相一,艺术感极强。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19

  建水紫陶-年轮套装

  设计人:代敏

  制作人:杨聪

  单位:建水县云水山涧紫陶工作室

  “年轮”,是树木生长留下的痕迹,也是时间的印记,镌刻着点滴记忆。本作品借助建水紫陶泥料的特性,手工拉坯成型,再通过建水紫陶的打磨工艺,呈现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23

  建水紫陶-茶缘情深

  设计人、制作人:杨曙

  单位:木易陶品

  作品以建水特有的白色陶泥为原料,再以建水紫陶特有的装饰彩泥刻填,造型新颖独特,画面优雅大气,是品茶雅玩的高品质茶具。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30

  建水紫陶-秋荷残香

  设计人:杨春丽

  制作人:马云亮、马栏

  单位:云南省建水县春丽陶艺工作室

  作品取用建水境内的天然陶土精制而成。作品以秋天残荷留香的景色为装饰主题。虽颓枝叶败,却散发着淡淡的忧郁之美,或残缺、或斑驳。万物有情,已染黄的荷叶,烙上了秋的印迹,散发着浓浓的写意味道,它们是秋的使者,是一种美,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味道。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34

  建水紫陶-远香

  设计人、制作人:何建

  单位:红河州堆锦堂陶艺有限公司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37

  建水紫陶-便是人间好时节

  设计人、制作人:李鑫

  单位:红河州堆锦堂陶艺有限公司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41

  建水紫陶-茶承

  设计人、制作人:徐荣洪

  单位:建水县荣洪陶然苑

  本作品采用建水独具特色的泥料制作而成。作品追求简洁、完整的形态与鲜明的功能性,没有明显的直线角,具有强烈的现代造型特征。茶承不受配套的限制,可配合小巧精致型茶具使用。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45

  建盏-宋式点茶三件套

  设计人、制作人:倪秉霞

  单位:福建省中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品采用传统兔毫纹理来表现器物的线条。点茶盏深斗束口碗,实用性强且美观,茶托采用大盘四平八稳,六瓣瓜棱执壶注水,典雅实用。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50

  建盏-传统银毫·撇口盏

  设计人、制作人:叶有兴

  单位:南平市建阳区文天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建盏的美在于它独特的个性,虽然制作工艺不变,但制作出的器具外观花纹却千变万化。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55

  建盏-梦祺·茶趣

  设计人、制作人:温其龙

  单位:温其龙

  本作品是一套工夫茶具,由三才碗、公道杯和三个品茗杯组成。茶具造型多样复杂,烧制难度极高。茶具足周施半釉,灰褐色的矿物质铁胎底展现作品厚重沉稳、精致。釉面呈鹧鸪斑花纹,由碗底自然扩散延伸至口缘,纹饰缜密细腻,微妙多变,非常精美。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259

  建盏-梦祺·花器

  设计人、制作人:叶义云

  单位:叶义云

  本作品属于传统器型,烧制难度极高。灰褐色的矿物质铁胎底展现作品厚重沉稳、精致,彰显了纯手拉坯的成熟与独特技艺,足见作者独具匠心。釉面呈青黑黄相间的兔毫花纹由口缘自然扩散延伸至瓶底,纹饰缜密细腻,微妙多变,器形釉面光泽如玉,玻化效果明显。

  /

微信图片_20210311161334

  不锈钢-恒福新鲜泡

  设计人、制作人:徐结根

  单位: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这不是保温杯,这是移动便携工夫茶杯!杯身采用304不锈钢等食品级材料,安全可靠,提升每一次喝茶体验;杯底使用硅胶材防滑设计,让杯子放置更稳;茶仓精密陶瓷阀门,密封优良不漏水;无论是办公、休闲、差旅还是运动,都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一杯现泡的好茶。

  以茶会友,品茶之芬芳

  以器会友,探壶里乾坤

  “鼎承杯”第六届深圳国际茶器原创设计大赛

  将在2021深圳茶博会上举行

  敬请关注!

第六届国际茶博会优选展商之茶器、紫砂篇

"茶器之美,悦心所作,

心之所向,心之所往,则为至美。"


器物如同制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桥梁,形、色、韵,全在审美自觉的一瞥之间。


茶和世界共享发展

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琳琅满目,雅器缤纷

来选定你心中的情定好器

茶器篇

T451

艺林堂

艺林堂是景德镇陶瓷第一粉彩品牌。经营产品以粉彩茶具、文房器具为主。墨彩,斗彩,青花工艺茶器皿,文房为辅的各类陶瓷手工艺产品及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文化追求:让世界看到东方雅致。


T432

土人斋

“土人斋”秉承“成器为人?以器为用”的传播理念,致力于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发扬。自创建以来,土人温厚淳朴,如泥土般的禀性始终如一,不断致力于器物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的完美结合,让器物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T423

詺兮清窑

【詺兮清窑】是以“青花拓片”为载体的文化创作品牌,“詺”者,直言真义也;“清”者,澄澈无杂念也。通过传统青花与金石拓片工艺的结合,以匠人之心,创作人文之器,怀揣着继承过往之心,为当代人创造属于东方印记的生活之器。


T450

臻宝堂

臻宝堂工厂成立于1956年,前身发源于满清皇城内的手工艺金铺。拥有深厚的中国皇家宫廷技艺底蕴,融汇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元素,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工艺温度,多方面呈现中国本土特色文化奢侈品,打造中国奢侈品牌。


T440

尚唐

2011年,以“尚唐”为名的青瓷创意工场在龙泉诞生。“尚”指的是现代人审美时尚潮流;“唐”为唐代越窑,指龙泉青瓷的“母亲瓷”越窑青瓷。尚唐青瓷创意工场,以匠心打造每一件与生活对话的作品,在世界坐标系上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T441

卡普拉

将百年捷克水晶热加工工艺和华德精湛的水晶冷加工工艺完美结合,并配合先进的切割打磨技术,使其透明度、清脆度和光泽度大幅提升!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水晶日用品品牌。传承百年的捷克手工水晶技艺,将生活美学的艺术创作展现在水晶工艺中。

T431

胡春亮陶瓷

胡春亮陶瓷品牌创立于景德镇1983年,已有40年的陶瓷文化历史,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品牌作品曾多次获国家陶瓷一级博物馆馆藏、国家陶瓷美术馆馆藏及多项国家级金奖,品牌核心技艺·珍宝烧,以五金、八石、七宝制瓷。

T449

柴房

重工产品特色:追慕宋器简约之美,复刻官窑装饰之盛,格调高雅,韵致淳古,气质华贵。开柴烧与珐琅彩完美结合的先河,创造绝无仅有的审美意象和使用体验。


T415

禺沐轩

本公司由宋溯源,秉承“精于心,简于形”的传承创新理念,公司法人严少英,龙泉上垟人,本科学历,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作品细腻生动,灵秀婉约,致力于纯手工打造具有宋韵生活美学的器物,个人作品多次被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中国驻外文化交流中心永久收藏。


T413

梅夫人

器物有着传统的灵魂,也有着现代人的智慧。梅夫人秉承着对自然山水的理解,融入器物,一直探索尝试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让青瓷回归新中式文人生活格调。【青瓷名片】季资美,陶瓷独立设计师,“梅夫人”青瓷品牌主理人,丽水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宋韵青瓷“新生代”)核心成员。  

T467

永明尚玩

永明尚玩,是景德镇俊茗堂陶瓷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秉承“永昌嘉土,自知者明,尚品之物,君者珍玩”为宗旨,采用传统工艺制瓷,遵循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为原则,以当代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精造佳器,延续手工温度。


T420

徐建新

徐建新,1969年生于浙江省龙泉市陶瓷世家,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百年老字号“徐承久”第四代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秉承祖训“器之道,唯不苟“,所作青瓷不苟同,不苟且。


T433

郑峰青瓷

郑峰,字:紫硕;号:翠云居主。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T436

汝瓷张

传承千古不易,创新易随时进。每一件【汝瓷張】的作品都有着千年工艺的沉淀,采取汝河两岸的山上蕴藏着的适合造瓷的玛瑙及原料,历经八十多道工序制成。窑楼午休的窑火,满载着匠人勤恳的期待,等待着每件浴火凤凰的作品出世。


T458

三鼎

三鼎陶瓷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公司定位于中高档精品茶具以及茶艺相关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以“龙御景窑”“骆深窑”为主打品牌。产品融合现代工艺和传统茶道文化,从原材料的选取,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包装都由设计大师全程指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


T439

盛侃拙作

“泥承”,本意为“承继传统,师古不泥”。工作室主营茶器、文房、香器、花器及私人高端订制产品。泥承青瓷作品以宋代龙泉青瓷经典造型为模范,以古为师,在当今流行的“宋韵”主题理念中,探寻发现古今融合的设计思维,努力创造出接近宋代人文审美情趣,又具有现代实用和生活方式的青瓷艺术品。


T447

陈氏定窑

“陈氏?”定窑为当代定瓷创始品牌,现为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定瓷烧制技艺”保护单位、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2016年起,陈文增大师大弟子庞永辉作为新一代定窑掌门人,秉承恩师陈文增先生提出的“定窑文化新概念”指导思想,继续定窑传统工艺向当代艺术瓷、生活用瓷两条腿走路的转轨。


T417

季少波

季少波,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邱育展先生。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员、龙泉市新生代企业家,在哥窑装饰上的革命性成果,长期的创新作品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


T459

一条

关于一条:现代派全品类紫砂,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甄选优质原矿紫砂,凝练记忆中的灵感,用世界级严苛标准,创造中国现代派紫砂生活。愿景:让中国紫砂走向世界。定位:现代派紫砂生活。使命:复兴中国紫砂文化。价值观:捍卫纯洁性,摧毁旧秩序。生活之美,尽飙间。


T456

盒气

盒气专注于礼品与包装,提供日常与节令性礼品的定制及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丰富形态的硬塑包装盒开发及产品定制方案。传承中国礼文化优秀基因,盒气围绕传统节令打造丰富礼品:汲职中华文化里的经典符号元素,创意融入礼盒设计,不断财予经典文化新的可能,创造当代文化美学之礼。


T416坊巷香城

福建坊巷香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沉香研发、生产、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新兴文化型生产企业,凭借对沉香的深刻体会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在产品传承、研发、生产上都融入了许多古典文化的元素,从产品内涵到产品包装均获得市场广泛的认同,在国内业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T412

又见山水

釉里红始于元代,兴于明初,成熟于永宣,精于清初。雍正时期的釉里红被称为“宝烧红”,发色呈鲜红色调。由于釉里红技术娴熟,所以题材更为广泛,所绘纹饰均清楚明晰,发色比明代有提高,鲜亮艳丽。


T443

观云拟古

拟古创新,做当代茶人审美取向的器物是观云拟古的品牌动力。器型实用,画面淡雅清新。产品工艺概括青花,斗彩,红绿彩,料地青花等综合装饰。装饰方面力求以简单素雅的色彩表达清雅之境。泥料是独家调配的,泥质含铁量高,经过长时间的高温,把铁质融化在泥土里,所以密度非常高。泡茶利于扬香,闻香。


T452

铜话

铜话品牌成立于2014年,我们在传承青铜文化的时候不忘初心,坚持自主创新,多年来成功研发了多种铜器的表面处理工艺,颠覆了铜器外在的感观,突破了该领域的技术瓶颈,解决了铜表面的抗氧化问题。沉淀着生活的美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匠心独具的理念,手工打造物有所值的典雅铜器,述说着铜话的故事。



T409

亚飞心象

品牌匠人刘亚飞,生于甲戌(1994),长于景德镇。幼年即习画,后其师从国画大师黄格胜先生,更深得其父自研粉彩工艺之要领,力求工艺与艺术完美融合展现中国陶瓷的独特魅力。每一件作品,都带有画师自己的心力倾注与情感投注,而这也正是“心念之象,附器承性”的含义。


T411

郑家小口

“郑家小口”品牌源于长沙窑出土文物上“郑家小口,天下有名”的铭文“广告语”。以创新,致匠心,敬畏经典,立足当下,刘逸哲跳出前辈匠人老路,以自己的方式用千年湘楚文化“表白”长沙窑,入行11年,终于在瓷器上创烧湘妃瓷。所谓珍瓷如玉,琥珀生辉,湘妃瓷,正是如此。


T477

舒禾

舒禾造物在造物为良的中国设计思维主导下,不断探寻、发现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不断解构、重建当代造物审美理念,致力于将“载道于器”的青瓷造物文明重现于世人面前,舒禾造物期待与您共同追溯中国式的雅致青瓷文化,重现宋韵之美,华夏之雅。


T405

细工坊

细工坊,源自日本“大场银器制作所”,于平成28年(2016年)大场宽海在日本大阪更名成立“细工坊株式会社”,专业以银器为主的新银器品牌。时至今日,细工坊已成为一个集传承日本匠人精神、创新设计与手工制作的新银器领创品牌。


T425

博友制钛

博友制钛是国内领先的,集科研及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钛制日用品生产企业。研产纯钛锅具、钛保温杯、钛筷餐具、钛养生壶、钛茶壶等近百种单品。博友制钛立足中国精造,不断创新科技,致力让更多中国家庭享用高品质钛金属健康用品。


T428

道道一壶

以人与自然,人与器的和谐为理念。以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将自然的美好事物结合到我们的茶道香道中来,享受大自然馈赠与我们美好的茶与香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大自然的各种美好事物。怡养身心。


T419

许氏正泰

许氏正泰·明皿是许氏瓷雕第六代传人许瑞卿多年来费尽心力探索、研制而成。明皿以“中国白”高级瓷泥为材质,薄胎技法令瓷壁处于毫厘间,薄如蝉翼,轻若无物,完全要靠手感才能知觉;尽管极薄,却能明火煮茶、热茶,经久耐用,有着“薄如纸、轻如铢”之说,令人惊叹。


T465

一鼎香

本公司坐落于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中国沉香之乡”—电白观珠。公司拥有五大营业基地、线香香品加工厂、奇楠沉香佛珠厂、奇楠沉香实体店、奇楠苗培育基地、奇楠树种植基地;工厂基地名称为:“一鼎香香厂、一鼎香奇楠沉香佛珠厂、一鼎香、奇楠之香冠鼎一味科研基地、一鼎香奇楠种植家庭农场”。


T446

隐廬银器

隐廬银器师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六一,结合民族特色以打造艺术品态度制造每一件产品,让它们蕴含着非凡的想象力以及卓越的设计,流光溢彩的光滑和不同凡响美丽,成就恒久的幸福感。


T401

运增窑

运增窑创始人张运增先生,其手作产品堪称钧瓷里的经典,开创了钧瓷釉水的新工艺。提取传统钧瓷的韵味和美学元素,融入现代风尚,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其釉料配方经多年实验研究,而总结出既突出艺术特色又有技术稳定性的釉水。


T436A

观自德


T426

壹滴水

铸钛为器,匠心精致。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首,茶器所承载的不仅是茗香,更是岁月的轻佻与温柔,片片茶叶,沉浮之间,展现人生百态,品茗茶道,博弈人生;用心生活,品味好茶。


紫砂篇

7198

羊角山

羊角山砂道艺术和羊角山收藏馆成立于1987年,藏馆内云集了从古至今各大名家的得意之作,展现着紫砂历史的文化起源和兴盛。艺术馆陶手延续传统美学,擅长摹古。均接受良好的审美体系培训,品质不断精进。成立至今数十家拍卖行、博物馆慕名而来,交流学习,被评为宜兴创业示范基地,众多大师来访鉴赏。


7135

罡心斋

罡心斋创始人——雷罡,初识紫砂就被紫砂艺术深深吸引,为此他离开家乡前往宜兴开始了他的紫砂生涯。后凭借自己的出色基本功底被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大师)范伟群收为徒弟,在大多数人被城市的飞速发展裹挟向前时,他放任自己“不思进取”,如同寻根一般,探索着心灵的原乡。他开始关注内心深处的渴求,他的作品里有对艺术和理想的不断探索,可以感受到漂泊之后的依托,他告诉自己:“艺术最好的天赋是热爱。”


7226

唐科

高级工艺美术师,出生于1972年10月,于1989年从事紫砂陶的造型设计、雕塑及装饰设计,制作至今。作品以中国意象艺术为主旨;以体现和、静、逸、气为纲领;以紫砂陶土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诠释自己对中国文化和紫砂艺术的理解。作品荣获多项奖项,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7232

戴国仙

高级工艺美术师,80年代中期走上紫砂陶艺之路。拜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道荣为师,经师傅多年的传授及指点,紫砂壶的造型和制作工艺日趋成熟精湛,光货作品风格融古铸今,古朴典雅,线条流畅优美;花货作品工精、型美、韵深。在国家级评展中“田园小曲”荣获金奖。


T461A

史美萍

高级工艺美术师,从小耳濡目染,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余仲,其天资聪慧,领悟能力极高,使她具有较高的全手工制壶技巧和创作设计能力,长期的紫砂艺术实践,摹古呈新,小有所成,尤以绞泥手法装饰的作品深受壶艺爱好者好评,作品纹饰里外一致,别具一格,完美展示了紫砂艺术内涵与外延,优秀作品屡次获奖且被《宜兴陶瓷名人录》、《壶史》收录。


7186

刘根林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老师学习制壶技艺。在此后漫长的学习、创作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纳古博今,使其光货线条流畅,柔中带刚。同时又承蒙当今紫砂泰斗蒋蓉老师的指点,把花货的形与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创建于1993年的“巨壶堂”打破了传统的成型工艺和技法,形成了前无古人的巨壶制作工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现存于国家旅游景点溧阳天目湖,并与2000年荣获“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天下第一壶—东坡提梁”。


T461A

徐芳

高级技师,自幼耳濡目染,对紫砂情有独钟。曾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的指点,1996年进紫砂一厂,在兄长工艺美术大师曹建国的悉心指导下,造型设计工艺水准大有进步。其作品造型优美清新、典雅大方,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实用中求美观、文雅中求情趣。吸取传统工艺之精华,结合现代工艺之巧妙,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深受壶艺爱好者的青睐。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被多家报刊杂志刊登,深受众多收藏家和紫砂爱好者追捧。


T480

顾珏

从陶艺文化的发源地蜀山老街顾景舟大师那条老巷走出来的优秀青年陶艺家。自幼跟随外公王汉林老师(溧阳国画院院长)习书画,家学远渊,诗书相照,忠厚传家。在花信年华礼拜星云大师为三皈本师,把娴雅纯净、淡雅如莲的心溶入壶艺之中,壶如其人,亭亭净植。优秀作品屡次获奖,2023年紫砂作品《旭日东升》系列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品一盏清茗,赴一场盛宴

5月17-21日

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与您相约茶都,共赏雅器!

来源:华巨臣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梦华录》火了,宋代人的“茶生活”真的那么拽吗?

· 引 言 ·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加上不少人居家,让电视剧《梦华录》火起来。这部古装剧改编自关汉卿的四折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上线第5天播放量已超7亿次,豆瓣评分开分即达8.3分。目前。该剧评分已经高达8.8分。

《梦华录》对原著人设进行了扩充,讲述了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三姐妹携手将小茶社开成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剧中呈现的饮茶环境、饮茶方式、还有茶具和各色的茶点,引起了许多爱茶人对宋代人们生活的向往。

今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小编对《梦华录》中体现的茶元素进行一次盘点。咱们一边学习,一边追剧!

宋代人喝什么茶?

北苑贡茶

北宋时期最顶流的茶品当属产于建州(今福建建瓯)的北苑官焙(贡茶)。这是一种源于唐代福州研膏茶工艺的蒸青紧压团茶。在宋代经历了丁谓和蔡襄两次重要的技术改革。苏轼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陈晓饰演的男主角顾千帆在第1集中说:“龙凤茶之所以名龙凤,是因为里面含有龙脑香。”宋代贡茶中有龙脑香是真的,但也只是贡茶才有,一般百姓(茶农)就算能喝到北苑团茶也是不加龙脑的。蔡襄所著《茶录》中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

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不过北苑贡茶又叫龙凤团茶并不是因为加了龙脑香,而是因为压制团茶的模具上雕有龙凤图案,紧压出的茶也就有龙凤的图案。故名龙凤团茶或者龙茶。

龙凤图案的茶银模图。

不过,北苑官焙的龙凤团茶是顶流,一般人家并不容易喝到。就算是官宦之家也须是皇帝恩赐才能分到一些。

青凤髓

第1集中,顾千帆手下点的青凤髓确有其茶,也是北苑茶中的一种,属于蒸青紧压茶。《红楼梦》中所说的“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就是这种茶。对于即便著于清代的《红楼梦》,青凤髓也是极其古意与清雅。

双井白芽茶

民间制作的茶称为草茶,更可能是不经压制的散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的双井茶就是草茶中的佼佼者。欧阳修认为“十斤茶养一两芽”的双井白芽是草茶中最好的。黄庭坚、司马光、苏轼、杨万里、梅尧臣等也多次赋诗赞颂双井茶。

灵隐佛茶

佛教自传入中原以来就与茶事相伴。除了茶有破睡之功外,南方寺庙所在也大多适合茶树生长。种茶、制茶与奉茶常常作为佛门清修。佛茶指的是由僧人自己栽种、制作的茶,大多用于供奉佛祖、僧人自饮及招待香客。

唐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灵隐佛茶被认为始于唐而盛于南宋。剧情设定的北宋时期确实产量并不算高。而到了南宋时期,灵隐佛茶和浙江另一款著名佛茶——普陀佛茶并驾齐驱,合称“浙江佛茶”,列为贡茶。

宋代人怎么喝茶?

点茶

宋代“点茶”之风盛行,《梦华录》就对“点茶”进行了细致的展示。把“点茶”中“碾茶、热盏、击拂、水痕”等制作流程一一呈现。

刘亦菲饰演的女主角赵盼儿在剧中不仅开茶社,还是位“点茶”高手。宋代饮茶最主流的方式就是将茶磨碎、研细,最好还要用罗筛出细末,然后将茶粉放入烫热的盏中,先加一点水调成糊状,再一边加水一边击拂出均匀细腻的泡沫。这就叫做“点茶”。点好的茶可以直接一个人喝掉,也可以像剧中用小勺舀到小杯中与他人分享。

剧中提及的“茶百戏”,也让观众们充满好奇。其实,“茶百戏”就是从“点茶”演变而来的。相对于适合饮用的“点茶”,“茶百戏”所用的茶汤更浓而不适合品饮,只适合观赏。在浓茶汤击拂出的泡沫上,用专门的器具蘸水来作画,所以又叫作“水丹青”,类似于国画中墨分五色的原理。创作“水丹青”不但需要画功,还考验“点茶”的基本功,因为只有打出更为绵密持久的泡沫才有作画和欣赏的时间。

煎茶

剧中的茶博士在制作“煎茶”。

从唐代就流行起来的“煎茶”在宋代并没有因为过时而遭受鄙视,相反很多文人认为这种前朝饮法很有古意。“煎”就是煮的意思。宋代烹茶只煎水不煎茶,也就是用烧开的水冲点茶末,所以叫“点茶”。而唐代则是将研碎的茶投入烧沸的水中煮,所以叫“煎茶”。

在陆羽著《茶经》之前,人们煎茶时还会一并放些葱、姜、茱萸等等,大致能起到发散祛瘴的作用。但陆羽认为加了太多调料的茶简直就是沟渠中的废水,不堪为饮。“煎茶”只要用少许盐调味即可。湖南的姜盐豆子茶还保留了这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特别适合生活在山区的人饮用。

剧中首先出现的茶品“紫苏饮子”,为赵氏茶坊的当红饮品。只见赵盼儿右手提壶,左手收于背后,茶壶离茶杯三尺远,一起一落间茶水便倒于杯中,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动作轻盈曼妙,看起来赏心悦目,在座的茶客都忍不住称赞叫绝。

“紫苏饮子”在古代也被称为“紫苏熟水”,熟水即是古代的饮料。

明代高濂曾在《遵生八笺》中介绍过紫苏熟水的做法:“取叶,火上隔纸烘焙,不可翻动,修香收起。每用,以滚汤洗泡一次,倾去,将泡过紫苏入壶,倾入滚水。服之,能宽胸导滞。”由此可见,制备紫苏熟水需要将紫苏叶用火炙逼出其香味,冲泡饮用与茶叶基本上类似,并且都强调了热饮。

宋代人的泡茶、喝茶器具有哪些?

十二先生

剧中,管云鹏饰演的陈廉在每一集片尾都会为大家介绍一个宋代文化知识。其中一集,他饶有兴致地介绍了宋代的“点茶”茶器——“十二先生”,让观众们不禁对“十二先生”充满了好奇。

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中的“十二先生”。

上面的“十二先生”图出自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代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钟爱之情。

“十二先生”中,专门用来储存茶饼的焙笼称为“韦鸿胪”,用于捣茶的茶臼称为“木待制”,碾茶的茶碾称为“金法曹”,磨茶用的茶磨称为“石转运”,用来入茶的是“胡员外”,筛茶用的茶罗称为“罗枢密”,清茶用的茶帚称为“宗从事”,盛茶用的盏托称为“漆雕密阁”,茶盏称为“陶宝文”,注汤用的汤瓶叫做“汤提点”,调沸茶汤用的茶筅叫做“竺副帅”,清洁茶具用的茶巾叫做“司职方”。

建盏

剧中,赵盼儿就着茶博士的位置坐下,用竹茶则舀出茶粉放入一个黑盏中。这种深色的盏就是主产于建安(今福建建阳)的建盏。“茶色白,宜黑盏”。宋代冲点出的茶有丰富的泡沫,泡沫越洁白、细腻、持久,说明茶品和茶艺越好。深色的茶盏能够突显茶色的白,于是在北宋斗茶的盛行之下,建盏也随之备受推崇。而底色青黑的建盏本身也十分具有观赏价值。徽宗说“玉毫条达者为上”。也就是说建盏内部有银白玉色的直条花纹的为上品,这就是“兔毫盏”。

龙泉青瓷

《梦华录》中,从喝茶茶具到茶坊装饰都出现了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龙泉青瓷为典雅的茶坊添加了满满的江南水乡韵味。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在南宋时达到巅峰,以哥窑、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唯一一个入选世界保护名录的陶瓷“非遗”。

今日话题讨论

今天,关于《梦华录》中的茶文化知识分享就先到这里了。

您还在《梦华录》中看到哪些茶知识?请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祝各位茶友开心追剧,健康饮茶!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