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泉青瓷代表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2.352 秒)

极端之美 龙泉青瓷

中国人对于一些颜色,有着世世代代的执着与迷恋,一种是汝窑“天青色等烟雨”之“青”,龙泉青瓷之“青”,则是另一种。

千峰翠色出龙泉,两千多年前,浙江龙泉人就开始不断叙写着造青的传奇历史。

无论是层层叠叠的青釉色泽,还是深浅交错的瓷片纹理,还是圆润独特的器型轮廓,龙泉青瓷总是精准地撩拨着国人关于“美”的感官。

陶瓷界泰斗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龙泉瓷器的制作历史悠久,是中国青瓷之都和宝剑之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先进市。

龙泉因剑得名,春秋时欧冶子在龙泉铸就三柄剑,用其中一柄名为“龙渊”的剑作为地名,后因避讳唐高祖李渊,改称龙泉。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老百姓依靠自然条件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还在开始阶段,制作粗糙,规模也不大。

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出于国家间的和平问题,越州窑厂烧制的青瓷已经不能够满足其需求,在这一形势下,龙泉青瓷则诞生了。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代表性之大窑系,它开创于三国两晋,衰微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一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在吸取发扬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的基础上,因“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烧造工艺在宋代达到了制瓷史上的巅峰。

从宋代开始,龙泉青瓷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世界“海上陶瓷之路”,使龙泉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

龙泉青瓷的外表极具典雅、清醇的特点,色泽纯洁斑斓。

它分为“哥窑”与“弟窑”。哥窑青瓷的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弟窑青瓷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

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龙泉“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弟窑是传统意义上的龙泉青瓷,青瓷开创以来一直烧制的都是弟窑品类。

哥窑的特点是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布满龟裂的纹片,被称为是“瓷中珍品”;弟窑特点胎骨厚实、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润纯洁,被称为“青瓷之花”。

哥窑瓷器和弟窑瓷器的区别在于,哥窑为开片瓷,弟窑不是开片瓷。

哥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因为瓷胎膨胀系数比胎釉膨胀系数大,烧成之后的青瓷表面布满像裂痕一样的纹路,本来这些裂痕是一种缺陷,但是因为出现了“金丝铁线”的效果,形成了一种残缺美。

龙泉窑当时的生产环境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制瓷作坊大多建立在山麓上,便于制瓷。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发展规模宏大,制瓷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

2009年,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回首望,有着千年传承的龙泉青瓷,也曾随着历史变迁而兴衰。

新中国文化发展的60多年,也是龙泉青瓷重生的60多年。

在现代龙泉青瓷史上,徐朝兴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龙泉青瓷的发展历程里。

他是国家公认的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也是时代的大师、泰斗,是龙泉青瓷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1956年,徐朝兴刚刚读完小学,由于其家庭成分的原因,徐朝兴的求学生涯被定格了。

13岁的徐朝兴开始跟随龙泉著名青瓷艺人李怀德学艺。

当时的瓷厂是原始的土作坊,产品是一般的瓷器,生产设施和普通的砖瓦作坊也差不多。

在作坊里,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脚上是泥,手上是泥,脸上和头上也沾着泥。徐朝兴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具的基本技能。

1958年开始瓷厂转生产龙泉青瓷,为了复兴龙泉青瓷,龙泉瓷厂在省内专家、优秀工人和民间艺人中选拔了8人,组成仿古小组,开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恢复和仿制工作。

徐朝兴与师傅李怀德同被选入仿古小组。试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

青瓷弟窑产品的研究成功,让徐朝兴信心倍增,他大胆推陈出新,尝试用新产品设计和科研工艺美术相结合,创造了第一件摆进艺术殿堂级的作品——玲珑灯。

徐朝兴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不只是创造,还有他在制作工艺上完美的“跳刀”技术:在一个胎薄如壳的坯体上要刻下数万乃至十几万波线或印痕,使烧制的瓷器带有不可思议的美丽纹理,不得不说是龙泉青瓷界的一大奇迹。

徐朝兴制作的跳刀青瓷没有机器压制的僵硬,处处充满了柔韧与手工之美。

到现在为止,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五大历史名窑里恢复的最好的一个,它的从业人数也因为社会的进步拉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青瓷技艺需要发展,更加需要继承。徐朝兴的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在青瓷行业里继续着匠人之路。

儿子徐凌和儿媳竺娜亚已经在陶瓷界初露头角,作品“手足情”“江南春”“梅子青”和“秋韵系列”分别在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上海工艺美术精品展和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得金、银奖,并成为龙泉青瓷“造青”品牌的创始人之一。

与古代的龙泉窑产品一样,现代的龙泉青瓷享有极高的声誉。

或许世界的变化飞快,但东方文化传统里最深处的情感,仍然深刻着慢生活与手工的痕迹。

造青所承载的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千年之美与大师传承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东方神话,也让世人见识了地道的中国造物之美。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9年7月刊

撰稿 |水苍玉 供图|造青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与青瓷强强携手!两大非遗联袂锚定传承与创新的升级共振

当代非遗传承,汇集着价值挖掘、文化塑造、创新发展等综合性问题,需要多元的探索与拓展。7月20日,传世青瓷·器韵千年八马龙泉青瓷新品发布会在浙江龙泉举办,一场青瓷宋宴、一次茶会雅集,在茶与青瓷的相遇中,书写非遗文化传承的时代新解。

△传世青瓷·器韵千年八马龙泉青瓷新品发布会现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徐朝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等领导嘉宾纷纷表达了对青瓷非遗传承的前沿思考和八马茶业助力非遗发展的高度认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徐朝兴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

两大非遗联袂

再掀非遗传承振兴新高度

茶叶与青瓷,都是承载中国优秀文化历史的标志性符号。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始终致力于非遗茶文化的推广传播。“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同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留有姓名,早在2009年便作为全球第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备受世人瞩目。

活动现场,随着八马茶业获授龙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龙泉青瓷——宣传推广使者”,茶非遗与青瓷非遗进一步迎来了深入交汇。同时,八马茶业分别向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金鑫授予“龙泉青瓷非遗合作匠人”荣誉,强强携手提振非遗传承新高度。

八马茶业董事长助理万晖榕表示,八马茶业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茶文化,通过双非遗合作、品牌赋能、渠道共享的举措,把龙泉青瓷由八马的渠道传播到全国各地,把青瓷之美推向全国,帮助龙泉市当地坚守青瓷行业的匠人解决销路、销量问题,提升龙泉青瓷品牌价值。

△《了不起的中国茶》栏目对话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

1700年时光沉淀中,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演化为如今的28道传统烧制工序,每一个青瓷器物的诞生都是“泥土”在风林水火的重重考验中涅槃重生为“瓷”的过程。历经千难万险的千峰翠色尤为难能可贵。

面向新时代,非遗文化与技艺需要顺应趋势更新表达。这一要点,鲜明呈现在了此次发布的八马茶业首款龙泉青瓷新品——“小幸运青瓷盲盒”。

千百年来,“茶”与“瓷”在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显示的深厚文化底蕴,在传承发展上殊途同归,在精神和人文层面交汇共鸣,何其有幸才造就了如今璀璨的茶与瓷文化。“小幸运青瓷盲盒”作为八马茶业探秘龙泉青瓷原产地与青瓷名家联手首发的非遗青瓷盲盒系列,共有10款不同造型的青瓷杯,其中更是隐藏一款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烧制的“三生有幸”杏花品茗杯。

作为龙泉青瓷传播发展路上的新尝试,八马茶业以“小幸运青瓷盲盒”为载体,用符合时代节奏的运营方式,传播龙泉青瓷令人惊艳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实际上,在赋能中国优秀文化发扬与带领茶产业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八马茶业当仁不让扛起时代责任,所做出的努力远不止于此。

探索茶与文化前沿表达

呈现中国茶的时代新价值

品牌对茶与茶文化发展的有效赋能,源于方式方法上的多元探索。

多年来,八马茶业与数位非遗大师联袂,打造一系列“非遗”好茶。并积极构建中国茶产业协作体,聚拢行业优质资源,为“非遗好茶”构筑一个价值共创型开放平台。弘扬中华优秀茶文化,八马茶业进一步推出《了不起的中国茶》系列栏目,用上百万传播声量,讲好茶人故事,同时,八马茶业还在全国布局“建阳·建盏”“景德镇·青花瓷”“宜兴·紫砂壶”“龙泉·青瓷”四大游学文化路线,加深大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的了解。

秉承“让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与快乐”的使命,紧跟时代步伐的八马茶业,用强大的品牌势能为中国茶注入更多流行基因、开辟更多升级可能,在对于茶业时代新价值的摸索中,率先为中国茶品牌走向更高更广阔的世界性舞台做出前沿实践。

来源:说茶TV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双非遗”联动宋韵雅集,共谱中秋文化传承!

中秋将近,一场以“非遗茶+非遗器”文化为引的中秋雅集活动【穿越时空·香遇武汉】在武汉东湖之畔召开。雅集现场精彩纷呈:非遗青瓷名家座谈交流、古风市集、传统民俗游戏……在古香古色的八马武汉东湖咏梅茶庐店,一个难忘的游园雅集之夜,令宾客皆沉醉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本场中秋雅集私享茶会特邀到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老师,携与八马联名的专款“三生有幸”青瓷茶杯及代表作,与八马家人、资深茶友、青瓷爱好者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以“传世青瓷”为主题,共赏“非遗茶+非遗器”碰撞的双非遗之美。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 私享座谈慕名而来的茶友,近距离听严老师讲述青瓷文化,更深入地了解一份艺术作品的来之不易,被严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和严谨匠心所打动。

△严老师在“传世青瓷”私享茶会上茶友互动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始终致力于非遗茶文化的推广传播。龙泉青瓷以“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闻名于世,其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且截至2023年6月是“世界非遗”唯一的陶瓷项目。

“小幸运青瓷盲盒”作为八马茶业探秘龙泉青瓷原产地与青瓷名家联合首发的非遗青瓷盲盒系列,共有11款不同造型的青瓷杯,其中更是隐藏一款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少英烧制的“三生有幸”杏花品茗杯。

处于当下国潮人文红利下,唯当传统文化通过大众所熟悉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被看见,摸得着、感知和被连接到。八马茶业以“小幸运青瓷盲盒”为载体,用符合时代节奏的方式,传播龙泉青瓷令人惊艳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拆盲盒是近几年大众,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活动现场,在严老师带领下拆起“小幸运盲盒”,也将本场私享茶会推向高潮。

在中国多个传统佳节里,中秋节以其多姿多彩的庆祝方式和独特的习俗而闻名。本次宋韵古风游园,宾客相约着锦衣汉服,打卡趣味传统游戏,投壶、博饼、灯谜,欣赏古风舞蹈,体验传统游园雅趣,感受传统文化之乐。

△中秋雅集茶会茶友合照

“非遗茶+非遗器”的联动,宋韵特色的古风游园,宾客尽欢的雅集茶会,以茶为引,穿越时空,将千年非遗文化之美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呈现,中秋雅集【穿越时空·香遇武汉】圆满落幕。

八马茶业将继续秉承“让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与快乐”的使命,让非遗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