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泉青瓷哥窑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极端之美 龙泉青瓷

中国人对于一些颜色,有着世世代代的执着与迷恋,一种是汝窑“天青色等烟雨”之“青”,龙泉青瓷之“青”,则是另一种。

千峰翠色出龙泉,两千多年前,浙江龙泉人就开始不断叙写着造青的传奇历史。

无论是层层叠叠的青釉色泽,还是深浅交错的瓷片纹理,还是圆润独特的器型轮廓,龙泉青瓷总是精准地撩拨着国人关于“美”的感官。

陶瓷界泰斗陈万里曾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龙泉瓷器的制作历史悠久,是中国青瓷之都和宝剑之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先进市。

龙泉因剑得名,春秋时欧冶子在龙泉铸就三柄剑,用其中一柄名为“龙渊”的剑作为地名,后因避讳唐高祖李渊,改称龙泉。

三国两晋时期,当地老百姓依靠自然条件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还在开始阶段,制作粗糙,规模也不大。

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出于国家间的和平问题,越州窑厂烧制的青瓷已经不能够满足其需求,在这一形势下,龙泉青瓷则诞生了。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代表性之大窑系,它开创于三国两晋,衰微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一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在吸取发扬越窑、婺窑、瓯窑的制瓷经验的基础上,因“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烧造工艺在宋代达到了制瓷史上的巅峰。

从宋代开始,龙泉青瓷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开拓了漫长的世界“海上陶瓷之路”,使龙泉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始地。

龙泉青瓷的外表极具典雅、清醇的特点,色泽纯洁斑斓。

它分为“哥窑”与“弟窑”。哥窑青瓷的釉层饱满丰厚,釉色清灰淡雅。弟窑青瓷则以晶莹润泽的青釉闻名。

以“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龙泉“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宋代五大名窑。

弟窑是传统意义上的龙泉青瓷,青瓷开创以来一直烧制的都是弟窑品类。

哥窑的特点是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布满龟裂的纹片,被称为是“瓷中珍品”;弟窑特点胎骨厚实、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润纯洁,被称为“青瓷之花”。

哥窑瓷器和弟窑瓷器的区别在于,哥窑为开片瓷,弟窑不是开片瓷。

哥窑青瓷在烧造过程中,因为瓷胎膨胀系数比胎釉膨胀系数大,烧成之后的青瓷表面布满像裂痕一样的纹路,本来这些裂痕是一种缺陷,但是因为出现了“金丝铁线”的效果,形成了一种残缺美。

龙泉窑当时的生产环境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制瓷作坊大多建立在山麓上,便于制瓷。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发展规模宏大,制瓷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

2009年,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世界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回首望,有着千年传承的龙泉青瓷,也曾随着历史变迁而兴衰。

新中国文化发展的60多年,也是龙泉青瓷重生的60多年。

在现代龙泉青瓷史上,徐朝兴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龙泉青瓷的发展历程里。

他是国家公认的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也是时代的大师、泰斗,是龙泉青瓷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

1956年,徐朝兴刚刚读完小学,由于其家庭成分的原因,徐朝兴的求学生涯被定格了。

13岁的徐朝兴开始跟随龙泉著名青瓷艺人李怀德学艺。

当时的瓷厂是原始的土作坊,产品是一般的瓷器,生产设施和普通的砖瓦作坊也差不多。

在作坊里,炼碗泥、揣泥坯、揉泥巴,脚上是泥,手上是泥,脸上和头上也沾着泥。徐朝兴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具的基本技能。

1958年开始瓷厂转生产龙泉青瓷,为了复兴龙泉青瓷,龙泉瓷厂在省内专家、优秀工人和民间艺人中选拔了8人,组成仿古小组,开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恢复和仿制工作。

徐朝兴与师傅李怀德同被选入仿古小组。试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

青瓷弟窑产品的研究成功,让徐朝兴信心倍增,他大胆推陈出新,尝试用新产品设计和科研工艺美术相结合,创造了第一件摆进艺术殿堂级的作品——玲珑灯。

徐朝兴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不只是创造,还有他在制作工艺上完美的“跳刀”技术:在一个胎薄如壳的坯体上要刻下数万乃至十几万波线或印痕,使烧制的瓷器带有不可思议的美丽纹理,不得不说是龙泉青瓷界的一大奇迹。

徐朝兴制作的跳刀青瓷没有机器压制的僵硬,处处充满了柔韧与手工之美。

到现在为止,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五大历史名窑里恢复的最好的一个,它的从业人数也因为社会的进步拉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峰。

青瓷技艺需要发展,更加需要继承。徐朝兴的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在青瓷行业里继续着匠人之路。

儿子徐凌和儿媳竺娜亚已经在陶瓷界初露头角,作品“手足情”“江南春”“梅子青”和“秋韵系列”分别在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上海工艺美术精品展和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得金、银奖,并成为龙泉青瓷“造青”品牌的创始人之一。

与古代的龙泉窑产品一样,现代的龙泉青瓷享有极高的声誉。

或许世界的变化飞快,但东方文化传统里最深处的情感,仍然深刻着慢生活与手工的痕迹。

造青所承载的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千年之美与大师传承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东方神话,也让世人见识了地道的中国造物之美。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9年7月刊

撰稿 |水苍玉 供图|造青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器承茶香,宋风流长 新时代器物融合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5月18日,值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之际,由杭州华巨臣西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陶瓷文化研究传承中心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器物融合创新论坛隆重举行。

论坛以“器承茶香,宋风流长”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非遗大师等从创新融合的视角出发,推广宋韵茶文化、探讨茶器产业的未来走向。希望借此论坛,展现中国器物异彩纷呈的辉煌历史,从而促进中国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出席嘉宾

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器具文化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协原主席

林健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建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

郭初民杭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陶瓷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阮浩耕杭州市点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茶博览》杂志创刊主编、《浙江通志—茶叶专志》杂志主编

叶国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讲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金逸瑞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包静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潘沧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

王志伟抱器轩青瓷工作室创始人、陶瓷简史博物馆创办人、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陶瓷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特聘研究员

蔡文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叶佳星“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南宋官窑艺术馆馆长

余寅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粉彩瓷标杆品牌艺林堂第三代传承人、2023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

王一潇中国茶叶博物馆

侯红美浙窑文化公园创意总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州市传统工艺领军人才

王慕刚天目窑非遗保护单位、浙江天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晓中超·百年利永紫砂博物馆、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器具文化委员会主席、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致辞

主题演讲

王志伟

全球语境下,传统龙泉艺术青瓷及宋式茶器的路径选择  

抱器轩青瓷工作室创始人、陶瓷简史博物馆创办人、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陶瓷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特聘研究员

龙泉瓷的高峰是宋代。我们都知道,宋代是汉文化的一个高标,也就是说,龙泉青瓷的文化内核是汉文化的高标。当下我们浙江在提出“宋韵”这个口号,恰恰龙泉青瓷就是最好的抓手。龙泉有着体量巨大的古代遗址,也经过历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体系,未来,龙泉完全可以申请世界遗产。

龙泉青瓷的传承与创造,这个是一个非常司空见惯的话题。所谓的传承,我觉得当下的龙泉青瓷是传承高于创新,传承不是回到古代,而是从古代出发,创新也不是一个形态的新奇追求,背后的根本逻辑是守护法则、守护规律,这个是亘古不变的。  

金逸瑞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传统艺术与现代技艺的交融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传统哥窑的特征:1.金丝铁线。原理是哥窑釉面的裂纹即开片因在使用或埋土中,导致一些物质进入裂缝之中,因此会在瓷器表面造成深浅不同的线,有的呈现黑褐色,有的呈黄色,因而素有“金丝铁线”之美称。2.紫口铁足。紫口是指哥窑瓷器中铁含量多且在烧制后口沿部分不容易积釉而产生类似黑紫色的形态;铁足则是哥窑瓷器在烧制后底足没有釉,胎体颜色像黑铁般颜色所以称之为铁足。3.薄胎厚釉。哥窑瓷器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以灰青、米黄多见。哥窑瓷器追求玉质感,釉面都较厚,釉面多数比胎体都要薄。

叶国珍

宋韵悠悠,南宋官窑的融合与创新——南宋官窑茶器制作非遗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讲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翻开南宋官窑茶器系列篇章,南宋官窑做了几百款茶器,还是比较符合世人的要求,因为这些茶器已经在几十个国家进行展销,同时在“一带一路”许多国家、华人、华侨圈里面得到了好评,说明茶器市场非常大。南宋官窑的釉色是比较多的,有粉青色、蜜蜡黄等等。过去是炉窑采烧,现在是气烧,现在条件相当好,设备也相当科学,所以烧出来的茶器可以走向全世界,在几十个国家销售。

启动仪式

器韵中国匠心无界

2024国际茶具设计创意大赛启动仪式

【大赛详情】

来自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王一潇上台宣讲2024国际茶具设计创意大赛

案例分享

陶瓷新势能

侯红美

浙窑优选——茶器创新分享

浙窑文化公园创意总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州市传统工艺领军人才

近代浙窑是集研究、创作、展示、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当代艺术创作中心,集中了大量专业艺术人才。浙窑通过陶艺展会、陶艺创作体验、国际陶艺文化传播等活动,构建了一个为全社会人文景观与艺术休闲之旅服务的共享平台,持续提高杭城陶艺文化交流旅游与国际接轨的效率,推动本土创意的国际化交流、提升杭州艺术与陶瓷日用器的品质。

作品欣赏


张晓

紫砂问茶——紫砂与茶生活实用性融合的高端探索

中超·百年利永紫砂博物馆、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在未来的茶生活中,紫砂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第一,个性化与定制化的服务将成为主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具的需求从功能性转向审美与情感的共鸣。第二,智能化融合,为紫砂茶具增添了新功能。科技的进步将紫砂与智能设备相结合,如温度感应、出汤的时间、茶水的浓度等。第三,健康理念的推广,促使紫砂茶具备受推崇。紫砂独有的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茶叶香气与味道的保存。第四,跨界合作与国际化的推广,将扩大紫砂茶具的影响力,与时尚、设计、旅游等行业的联名合作,比如爱马仕推出了紫砂茶具,LV推出了茶香,奔驰、宝马都推出旅行茶具,体育上奥运会也有奥运壶。

王慕刚

天目窑复兴之路,天目瓷缘

天目窑非遗保护单位、浙江天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年,天目窑复兴团队领头人陈振华先生为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重新投入巨资,以浙江天物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为平台,传承发展“天目窑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传承与发展,坚持本地“原矿”材料,和“古法烧制”技艺,先后获得了数十项的专利,公司也是天目窑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也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几十年努力,先后恢复了“油滴天目”“兔毫天目”“玳瑁天目”“鹧鸪天目”“木叶天目”、还有非常受欢迎的蓝色“窑变天目”。公司数十年来对天目窑的传承、发展和文化传播投入大量紫云,不断探索新时代天目窑的发展之路,并持续远赴日本,台湾、澳大利亚、法国考察学习。

沙龙对话

承宋时风雅,创器韵新貌

主持人:郭初民

杭州市政协一级巡视员、杭州中华文化促进会陶瓷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对话嘉宾:阮浩耕

杭州市点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茶博览》杂志创刊主编、《浙江通志—茶叶专志》杂志主编

问:宋代的饮茶文化,特别是点茶文化,对于今天来说我们的饮茶习惯包括饮茶趋势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答:点茶已经走向了世界,走出了国门,向国外去演示,需要有一个比较高端的、能够代表中国的茶器的文化形象,高端的配套茶器。茶器里面有各种的材质,陶瓷是主要的。不光是点茶的茶具、品茶的茶具,还有装抹茶粉的茶盒,就点茶技艺项目的传承推广当中,对于茶器今后可以有更多合作。

对话嘉宾:蔡文娟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问:如何梳理好茶器的美学功能、实用功能和现代功能之间的关系?

答:我认为必须不断去挖掘和整理古代的一些元素,融合到现当代的日用茶器和美学当中,充分把这种材料和釉色、花纹凝结在一起。就像我现在围脖上面的围巾一样,这也是我在2016年的时候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我们青花蓝地白花的这种元青花的元素融合到了我们杭州的丝绸文化上面,出现了这种代表文化气息的日用女士围巾。

对话嘉宾:余寅

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粉彩瓷标杆品牌艺林堂第三代传承人、2023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

问:年轻人在选择粉彩作品或者说瓷器作品的时候,有哪些需求和潮流?

答:我调查过,几乎是这几种功能:第一个是使用,因为有喝茶的习惯,所以会选用无论是景德镇的或者中国各大产区的,各种工艺类型的茶器具。第二个社交,这是今天新的关键词,喝茶已经成为了一种继生活方式之外的一种社交方式。第三个是收藏和把玩,从悦人到悦己的一个年轻化过程,自己在欣赏材料、工艺、文化、历史到审美的一种状态,这是年轻人更多去追求的几个点。

对话嘉宾:包静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

问:从创作、制作衍生品的角度,有什么对于茶文化的思考?

答:这些年在做文创的过程当中是“和颜悦色”,茶本身有包容性,茶的周边有很多,所以我们研发了吃的,玩的,看的,这个就是“和”。”颜“是颜值要高,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关注整个文创产品到底美不美,漂不漂亮,所以颜值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实用的,能够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念想,这是”悦“。“色”,我们想打造一款找寻到文化技艺的文创产品。

对话嘉宾:潘沧桑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

问:在保护、传承、发扬光大南宋官窑的过程当中,博物馆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

答:我们在弘扬陶瓷文化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时候,也是紧紧围绕着南宋官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包括每年都在全省组织青少年的陶艺大赛。通过向青少年传播的陶瓷文化,让他们参加我们的比赛,已经成为我们杭州青少年教育的重大品牌。我们也跟全国中国古陶瓷协会也有交流和合作,开展南宋官窑传统技艺的研究。

至此,新时代器物融合创新论坛圆满落幕!距离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结束还有2天,欢迎前往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解锁更多精彩!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消博会”开展,一批茶企茶器悉数亮相!

由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于2022年7月25日—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该届“消博会”的主题为“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其中,26日至28日为专业观众日,29日、30日为社会公众开放日。据统计,该届“消博会”开展两天,入场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

第二届“消博会”主场馆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陈元才 摄

“消博会”是我国四大国家级展会之一,也是唯一的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该博览会搭建了一个促进全球商品流通的平台,对实现国内外企业的双赢和多赢,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致贺信时指出:“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供一个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有利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也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优质消费品。”

时隔1年,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与复杂国际局势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举办以“共享开放机遇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消博会”,是我国克服困难、履行对外开放承诺的坚实行动,也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届“消博会”有三大特点。一是“大”,分为国际国内两个展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较首届增长25%;继续坚持“精品路线”定位,聚焦全球消费精品和首发首秀新品,汇聚全球头部品牌和专业采购商;在专业采购方面,聚焦专业采购商,预计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达4万人,较去年增加1万人。二是“多”。该届“消博会”参展的企业更多了,达到700多家。另外,参展品牌从去年的1000多家增加到今年2800多家。此外,参展的外国企业也多了,尤其是RCEP成员国,比如像韩国、日本、新加坡都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0%的展位面积。三是“准”。今年专门设立了国货精品馆,面积达5000平方米,集中展示当下流行的国潮国货;对新品的首发首秀集中展示,便于对新的消费潮流趋势进行精准把握。

悠悠茶香飘世界。我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地遍布大江南北,多个重要茶叶产区企业亮相该届“消博会”。

海 南

四季养生时令茶系列。 图片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网

在海南馆茶饮系列中,由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推送的“四季养生时令茶系列”让人们更关注三亚康养产业。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推荐的四季养生时令茶系列、中药香囊系列,曾分别获得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银奖,代表三亚近年来在大健康产业方面的发展成果。

广 东

广东以“粤贸全国”统一形象特装搭建600平方米广东馆,茶里、喜茶以及60多家知名企业在广东省商务厅组织下参展。

喜茶展位。 刘 琼 摄

作为广东省新茶饮代表企业和国内新茶饮开创者及推动者,喜茶在“消博会”上首次亮相。喜茶展台内设有品牌打卡墙、陈列区、休闲区以及产品售卖区,现场展示喜茶茶叶、喜茶气泡水、果汁茶、爆柠茶、轻乳茶等十余款瓶装饮料产品和芝芝果茶吸管杯等零售产品,向全世界消费者展示中国的消费时尚和年轻化的生活方式,同时与消费者进行深入交流。

四 川

四川主题展馆以“四川智造”“四川味道”“四川文创”为参展主线,组织了汽车及新能源电子产品、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等3大类共40家企业的100余种特色消费品参展。

四川农都香茗茶叶展台。 张 博 摄

四川龙都茶业集团公司在现场展示了各自产品,赢得众多客商前来洽谈观展。

福 建

福建展团。 图片来源:福建商务微信公众号

福建展团以“福品齐聚,情满山海”为主题,设置老字号、福酒、福品、福茶四个展区,共23家福建省优质品牌企业和平台以及“福”系列特色产品亮相。福建特有的德化白瓷等特色产品亮相“福品”展区。在福茶展区,福茶网通过前期报名、邀请了入驻平台的正山堂、手尚工夫、清铧等茶企参展,向与会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分享中国福茶。

安 徽

安徽省展示主题为“品质生活 徽动消费”,展示安徽省在高新技术、智能制造及优势传统产业等领域的消费精品和创新活力。

安徽省茶业集团产品。 安徽省茶业集团供图

安徽省茶业集团把茶艺表演搬到了展区,引来不少人驻足品茗。安徽省茶业集团负责人说:“不少人来品茶、买茶,大多数人对安徽茶叶有一定了解,但又没有品尝过。徽茶在省外的口碑很好,但是名气还不够大,这次‘消博会’是很好的宣传平台。”荣电集团展出的小家电也备受欢迎。“我们这次带来的产品以智能小家电为主,当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新品‘茶大师’。”展位负责人指了指桌上一台类似胶囊咖啡机的小机器说,“这款机器模拟盖碗冲泡功夫茶,可多次冲泡原叶茶,因为简单方便,很受市场欢迎。”

广 西

广西主题馆内展示了六堡茶、螺蛳粉、罗汉果等广西名特优产品和非物质文化产品。 图片来源:广西财经微信公众号

广西主题馆面积500平方米,以“智享科技,腾飞广西”为主题。在广西主题馆,梧州六堡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进行茶道表演,既有娴熟的技艺展示,又有细致的文化讲解。展馆内瞬间茶香四溢,品茗观众接踵而来。

云 南

云南省以“四季云品·魅力云南”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方式,让特色消费精品和品牌秀出云南本土特色。六大茶山、大益、建水紫陶、俊昌号、贺开茶等云南茶叶企业亮相“消博会”。

浙 江

浙江主题馆以“灵秀浙江”为主题,以“拥抱八方、荟聚浙里”为设计理念。来自浙江省丽水市两家龙泉青瓷企业的120余件龙泉天工青瓷与南宋哥窑青瓷作品在浙江主题馆一经展出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惊艳亮相。

龙泉青瓷展位。 图片来源:《处州晚报》微信公众号

据介绍,这是龙泉青瓷第二次来到“消博会”这个国际消费品“大舞台”,本次参展的作品共计120余件,分别来自龙泉市天工青瓷厂和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前者成立于1996年,是龙泉青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多次被国家相关部委、省、市人民政府定为外事专用礼品,不少精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收藏,该届“消博会”,该企业就带来了三件国礼作品。后者则以恢复南宋哥窑制作技艺与文化为方向,2010年,该公司的“南宋哥窑”还获得了商务部“中华老字号”称号。

河 南

河南省搭建了200平方米的展位,采取形象展和商品展相结合的方式,精选26家名优特新企业精彩“出镜”,汝州市廷怀汝瓷研究所携50种特色产品代表平顶山市参展。汝州市廷怀汝瓷研究所生产的茶具、摆件、饰品广受欢迎,与多个采购商达成了合作。今年也是廷怀汝瓷的第二次“消博会”之旅。

湖 南

湖南14家企业携上百种优质湘品亮相湖南馆,汇集湘茶、湘酒、湘绣、湘食、湘品等,展现“五湘”风采。

观众们正在品尝大米界雪茶。 图片来源:红网时刻

来自张家界的莓茶品牌“大米界雪茶”吸引众多观众品尝、了解。作为一款产自张家界莓茶核心产区海拔超过1200米的优质莓茶,它雪白的颜色和独特的口感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想不到风景秀美的张家界还有这么好的茶产品。”来自广东韶关的周先生说,大米界雪茶的保健功能让他更感兴趣,他准备带一点回去和亲友分享。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