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龙井茶包装图

找到约7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西湖龙井茶的守护者-记先父戚国伟先生的一生

【摘要】先父戚国伟先生一生致力于西湖龙井茶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60余年,终生爱茶、事茶、护茶。不仅做好公司的经营,还对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西湖龙井茶重要的守护者、守望者和传承者。

【关键词】西湖龙井茶;戚国伟;品牌传承

龙井村戚氏相传由明朝戚继光将军因抗倭而来往于山东浙江,其后有分支到了杭州,扎根龙井村。据《戚氏宗谱》记载,戚舜畴在清康熙年间迁来龙井村,其后戚衮荣在附近山岭种茶数百株,每年春二三月间用指甲采下茶叶,制成茶称为雀舌、旗枪;他善制茶和品茶,茶制好后妥善包装和贮藏,有客来便取出煮水泡饮,备受赞颂[1]。戚氏家族至清末已发展成当地经营龙井茶的大族,据1935年《东方杂志》载《西湖龙井茶业概况》中所列16家茶行(类似于现在的茶叶公司)中,龙井村戚姓经营者有戚龙章和鼎丰2家,其中戚龙章茶行开设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目前戚姓在龙井茶原产地的村落中基本仅分布在龙井村,约占龙井村人口的五分之一。

先父戚国伟先生生于1947年,卒于2022年。从小受西湖龙井茶熏陶,7岁就开始问茶,12岁便开始学炒茶,并逐渐练就了一整套西湖龙井茶的制作绝技。1960年就读于龙井村小学,1961-1964年就读于梅家坞的茶叶中学(后停办),1965-1973年在龙井村务农(原西湖公社龙井大队),并担任生产队长和团支书。1973-1984年在西湖乡(西湖公社)企办工作,1984年筹办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1984-1998年任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经理。1999-2015年任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生从事西湖龙井茶事业60余年,对西湖龙井茶充满着感情和热爱。(图1)

图1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炒制西湖龙井茶

一 因总理的一句话与西湖龙井茶产业结下深缘

1962年,父亲15岁,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梅家坞视察,父亲代表学校师生向总理献花,与总理有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图2)。过后,周总理又到学校大礼堂看望师生。当得知他们是半工半读,在学习龙井茶的栽培、管理、采摘、炒制等技术时,周总理摸着父亲的头叮嘱说:要好好学习,你们这一代要把龙井茶做得更好。“因为总理的一句话,我搞了五十多年的龙井茶。”父亲回忆起往事,经常提及,从此一生都没离开过西湖龙井茶产业。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参加劳动,并担任生产队长和团支书,再后来到了西湖公社(现西湖街道)工作。1984年,受命组建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在6位村老支书的帮助下,贷款3万元,将公司办了起来。市政府在风景区给了五个销售点:龙井、灵隐、虎跑、六和塔、九溪。父亲用贷款剩下来的钱,购置了三辆三轮车。每天下午,父亲和公司员工挨家挨户去收购茶叶,晚上加工包装。第二天一早,大家踩着三轮车去销售点卖茶叶。伴随着茶叶市场放开,在全体公司的员工共同努力下,龙井茶的销售局面逐渐打开,半年之后,公司销售了20多万元的茶叶,员工也增加到20多人。

图2周恩来总理关心小学生学习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全力以赴闯荡市场,不断打开西湖龙井茶的销路。凭着父亲的韧劲和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公司在省会城市和较大的旅游城市,开辟了近100个销售网点和7家专卖店。同时,父亲很早就注重知识产权保护,1983年3月1日,我国实施商标法,父亲的思路很清晰,维护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企业自己要有作为,就是要用自己的品牌。1985年6月,当时集体企业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开始注册“贡”牌商标,并于1986年5月28日开始使用“贡”字牌商标,从此西湖龙井茶有了有注册商标[2]。经过近40年的发展,“贡”牌西湖龙井茶,成为西湖龙井茶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曾连续 6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5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名牌产品”。2006年,“贡”牌西湖龙井茶获得农业部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了西湖龙井茶中唯一的中国名牌[3]。2010年“贡”牌西湖龙井茶又入围“中国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2011年“贡”牌西湖龙井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得到大量社会赞誉(图3、图4)。

图3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为公司题词

图4 金庸先生为公司题词

二 坚持守望西湖龙井茶品牌声誉

在经营管理公司的同时,父亲不忘本色,对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保护始终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1980年,湘湖旗枪更名为浙江龙井后,浙江省内的其他地区相继效仿萧山的做法,纷纷将自己本地的茶改制成扁形茶,称“龙井茶”或某某龙井,统称“浙江龙井”。从“浙江龙井”逐步扩展到“云南龙井”、“贵州龙井”甚至海外龙井,更有以龙井炒青、龙井花茶等“傍龙井”的品目,龙井逐渐成了扁形茶的一个代名词,消费者识别较为困难,市场秩序一度较为混乱。为此,父亲多次向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呼吁,要求对西湖龙井茶实行原产地域保护,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写提案,提建议,并以唯一茶叶专家的身份参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的赴法国考察干邑地区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经验[4](图5)。1999年参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工作,是《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龙井茶》主要起草人之一。经过各方的努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11月批准了对龙井茶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从而使龙井茶的保护和发展有了保护依据。

图 5中法原产地命名和地域标志制度研讨会

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2号公布《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1995年3月1日起实行。父亲与丁安甫等人即建议以法律形式保护原产地和龙井茶的声誉,实行龙井茶注册证明商标来规范龙井茶的产销[5]。杭州市政府随即启动了“龙井茶”证明商标的注册申报工作,但当时因考虑到“龙井茶”的商标可以促进浙江省其他产茶区的茶农增收和受益,时浙江省政府并未支持杭州市政府的申报工作,此事随后即搁置10余年。2008年,“龙井茶”商标由省级有关部门进行注册,浙江省内18个区县市均可使用,2011年,杭州市牵头完成了“西湖龙井”的注册。

父亲非常重视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艺传承工作,曾长期对炒茶人员的培养问题存在担忧,他认为“手工炒制技术是保护西湖龙井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湖龙井茶位于十大名茶之首,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名气的关键”[6]。在他的提议下,公司创建了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成立了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培育年轻人的炒制技术传承人(图6)。而他本人炒制的西湖龙井茶被专家认定为西湖龙井茶的正宗炒法,炒制的茶叶被浙江省农业厅收藏作为特级龙井茶标准样。

图6戚英杰传承戚国伟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

在担任政协委员的期间,父亲相继提出了《西湖龙井茶应立法保护》、《建议“西湖乡”恢复历史名乡“龙井乡”》、《关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征用西湖龙井茶基地的建议》、《要求西湖龙井茶区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建议》、《关于尽快研究修订茶叶铅含量标准的建议》、《关于成立区龙井茶商会》的提案、建议和意见,其后多被采纳和肯定[7](图7)。同时,也较早地提出对龙井茶的包装装、保质和保鲜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8]。为维护和保护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者和经销者,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杭州市总商会的指导下,经过多方面的筹备,2002年12月1日,西湖龙井茶乡生产者、经营者自己的组织“西湖龙井茶商会”正式成立,成为西湖龙井茶产区的第一个团体组织,父亲戚国伟被选为杭州市总商会西湖龙井茶商会第一届商会会长(2015年更名为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商会的成立主动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经营及茶农的生产销售之间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尽管平时的日常事务十分繁忙,但只要一听是有关西湖龙井茶的事宜,他立即能全身心的投入,主动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经营及茶农的生产销售之间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受到主管部门和茶农及茶商的一致好评。

图7 戚国伟参加政协会议照片

三 承办国家礼品茶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龙井茶和茅台酒、中华烟同被列为国家外事礼品,在中美建交、首脑会务、中国领导人出访等国家重大外事活动中都扮演了独特角色,成为重要外交文化使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浙江省警卫处在经过考察后,确定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为具体承办国家礼品茶单位,并要求全部是谷雨前采摘炒制的特级龙井茶[9]。父亲从1986年起承担此项重要政治任务,在这期间,让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负责这项任务的人来找他,拿出几包不同村子出产的龙井茶,让他辨认。这些茶叶在普通人眼里“外相差不多”,他却能从茶叶形态、色泽、香味这些细微差异上,说出了每一种茶叶属于哪个村、哪个山头,这让考察者敬佩不已[10]。1986年10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用龙井茶作为招待用茶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作为礼物进行赠送。2016年9月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湖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后两人在西湖国宾馆的凉亭喝茶,习近平主席向奥巴马介绍中提到“龙井茶,绿茶。龙井就是这里的地名,就在这半山上,那个地方叫龙井村,那里出的茶就是龙井茶”,西湖龙井茶作为国家礼品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1986年至今一直由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进行承办(图8),每年以龙井、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等重点村为核心产地进行收购。秉承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西湖龙井茶质量的高要求,近40年来一直很好地保质保量完成,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图8 国家礼品茶指定承办单位

以茶为业的父亲一生有众多荣誉,如2005获“浙江省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同年在首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当选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1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中国制茶大师”称号,2020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推选的“杰出中华茶人”称号等等。但比起西湖龙井茶事业来,这些对他来讲还不是最重要,他总是说这一生中有三件事忘不了:一是周总理叮嘱他要把西湖龙井茶搞好;二是从毛主席、周总理到如今的许多中央首长,大家都喜欢西湖龙井茶,我们一定要珍惜把西湖龙井茶品质做好;三是做人不能忘本,龙井茶乡的茶农日子越来越好过,更要想一想龙井茶,做人要像西湖龙井茶一样,内有质量,外有品相,茶以载道。

现在可以让父亲欣慰的是,如今西从事湖龙井茶的年轻传承人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图9),2022年以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西湖龙井茶,已不仅仅是国家礼品茶,是中外闻名的名茶;是与西湖相伴相生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9 2023“贡牌杯”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

作者:戚英杰,现任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1] 庄晚芳.从葛岭谈到西湖龙井[J].中国茶叶加,1994,(02):41-42.

[2] 余文奇.西湖龙井茶有了注册商标[N].杭州日报,1986-07-26(02).

[3] 赵宏权,赵培诚.西湖龙井茶的传人:访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国伟[J].茶博览,2011,(第2期).

[4] 鲍哲健.西湖龙井的守望者——访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J].茶叶信息,2003,(第21期).

[5] 丁安甫 ,戚国伟 ,陈宗新.实行龙井茶注册证明商标是规范龙井茶产销的重要手段[J].中国茶叶加工,1995,(第4期).

[6] 李婉玲.传递龙井茶本真之味 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问记[J].茶博览,2015,(第9期).

[7] 唐建瑛.西湖龙井的守望者——记西湖政协委员、西湖龙井茶叶公司总经理戚国伟[J].茶叶信息,2004,(第10期).

[8] 丁安甫,戚国伟.龙井茶包装,保质,保鲜技术的开发[J].中国茶叶加工,1993,(第3期).

[9] 政协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 龙井问茶-西湖龙井茶事录[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104-105.

[10] 郑瑶瑶.戚国伟:西湖龙井的守护使者[J].茶博览,2015,(第5期).

来源:茗边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包装“瘦身”新国标实施 向茶叶过度包装说“不”!

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以下简称新国标)于9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对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化妆品的包装都有了新的限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今年4月起,各地不断深入推进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业对于过度包装问题的重视程度快速提升,茶叶包装“轻装上阵”后,茶企“负担”小了,消费者实惠多了。

向茶叶过度包装说“不”

“茶叶2两、包装2斤”,在茶产品的实际销售过程中,很多商家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往往会在茶叶包装上动脑筋,由此产生的过度包装问题一度成为一种常态。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3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


图为今年5月份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的一款过度包装茶叶,这个净含量50g茶叶的茶叶包装,空隙率达到72%,不符合新国标规定。(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很多消费者买茶叶也就花个150元左右,而有的茶叶包装成本就要100元。”杭州余杭天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徐荣炳坦言,部分消费者买茶是为了送礼,认为礼盒包装越精致、送礼越体面。

针对过度包装问题,新国标对包括茶叶在内的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确规定。

“按照新标准,茶叶包装不能超过四层,包装成本小于等于整体售价的20%。”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稽查大队大队长俞杰说,标准还按照包装内单件物品的净含量,对包装空隙率做了详细规定。“比如一罐茶叶的净含量大于50克,将这罐茶叶包装在一个盒子里,这个盒子的空隙率就要小于等于30%。”


8月29日,记者在江南茶叶市场一商户拍下的浙江新昌大佛龙井包装,铁盒里有铝箔袋密封的125g茶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绍符合新国标标准。新华社记者张璇摄

与此同时,《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内容包括“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等,这些调整均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和论证。

“市场上茶叶产品的主流包装为两层和三层,三层包装完全可以满足茶叶的保护、展示、储存、运输等必要的功能需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魏宏说,调研发现近九成的产品包装成本在总成本的15%以下,平均包装成本占比7.9%,因此包装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自今年4月起,多地展开查处行动。截至目前,浙江已出动执法人员2.3万人次,查封扣押违法包装1.59万个,纠正查处茶叶过度包装等问题548个;福建约谈属地电商22次,出具整改通知书155份;四川开展执法者普法2705次,发布反对过度包装公益广告4748次,企业签订承诺书1715份。

“我国是茶叶大国,种植规模、总产量、消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位。全行业现有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近155万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监事长申卫伟说,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全行业对于过度包装问题的重视程度快速提升,企业主动整改不断提速。

包装“瘦身”带来哪些新改变

包装“瘦身”新国标实施,到底会对行业、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带来哪些新的改变?

——茶叶包装正“轻装上阵”。江南茶叶市场是杭州年成交量最大的茶叶集散基地,每天来这里的茶叶采购商络绎不绝。记者日前走进该市场看到,一层的商店里摆放着各类包装的茶叶,大多为散装、纸质包装、铁罐包装及礼盒包装,包装层数都在三层以内。打开一款名为“老树龙井礼盒”的茶叶产品,一个书本大小的纸质材料礼盒内放有两罐铁罐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绍,这款产品就符合新国标要求。


该款龙井茶包装的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均符合新国标要求。(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企业“负担”小了,消费者实惠多了。一家茶叶企业负责人陈瑞鸿认为,整治过度包装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这可以让企业将注意力回归到茶叶本身的品质上,而不是用包装去吸引消费者,形成良性竞争。“我们现在会把更多的中国风元素融入茶叶包装,让包装更有文化味道。”

江南茶叶市场负责人廖长友表示,以杭州余杭的径山茶为例,以前包装成本需要50-60元,现在只要20元左右,包装价格下降之后,产品价格也会下降。

——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监管提能增效。针对电商平台多、茶叶交易活跃的特点,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京东、美团、抖音等平台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商品包装内部审核;依托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浙江公平在线”,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了“茶叶过度包装在线监测模型”,对天猫、京东、拼多多等30家电商平台开展监测,覆盖1.3万家网店和16.3万条商品信息。

让包装“简约风”落在实处

茶叶过度包装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很多茶叶礼盒难以二次利用,往往容易废弃成为生活垃圾。新国标实施将让低碳环保深入人心。受访人士认为,包装“简约风”不是一阵风,而要多管齐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危赛明认为,新国标对规范引领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记者了解到,浙江出台《全省茶叶过度包装网络禁售目录操作指引》,督促电商平台加强平台内经营者包装合规性审核。例如淘宝、天猫已对在线的商品合规和商家整改效果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对39种过度包装茶叶产品实施禁售。

在中国包装联合会质量标准部副部长范紫薇看来,包装的创新也很重要。联合会利用包装行业科技奖、研发中心等平台,推动包装企业利用可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可回收材料等,开发出更环保的包装方式。

不过茶叶过度包装还存在一些监管难点,有消费者会通过作坊、农户处购买,定制“精美”包装的茶叶礼盒,把包装看作“面子”,消费观念未完全转变;部分茶叶经营者为躲避监管,通过直播带货、微商等形式进行网络交易,隐蔽性较强。

江苏、福建、安徽、四川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在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会提前做好节前和节日期间的执法检查工作安排,紧盯流通环节,严格商品包装管理,强化行政执法,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来源:新华社 记者 张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安溪铁观音》修订征求意见稿汇报会在北京召开

【摘要】先父戚国伟先生一生致力于西湖龙井茶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其中60余年,终生爱茶、事茶、护茶。不仅做好公司的经营,还对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西湖龙井茶重要的守护者、守望者和传承者。

【关键词】西湖龙井茶;戚国伟;品牌传承

龙井村戚氏相传由明朝戚继光将军因抗倭而来往于山东浙江,其后有分支到了杭州,扎根龙井村。据《戚氏宗谱》记载,戚舜畴在清康熙年间迁来龙井村,其后戚衮荣在附近山岭种茶数百株,每年春二三月间用指甲采下茶叶,制成茶称为雀舌、旗枪;他善制茶和品茶,茶制好后妥善包装和贮藏,有客来便取出煮水泡饮,备受赞颂[1]。戚氏家族至清末已发展成当地经营龙井茶的大族,据1935年《东方杂志》载《西湖龙井茶业概况》中所列16家茶行(类似于现在的茶叶公司)中,龙井村戚姓经营者有戚龙章和鼎丰2家,其中戚龙章茶行开设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目前戚姓在龙井茶原产地的村落中基本仅分布在龙井村,约占龙井村人口的五分之一。

先父戚国伟先生生于1947年,卒于2022年。从小受西湖龙井茶熏陶,7岁就开始问茶,12岁便开始学炒茶,并逐渐练就了一整套西湖龙井茶的制作绝技。1960年就读于龙井村小学,1961-1964年就读于梅家坞的茶叶中学(后停办),1965-1973年在龙井村务农(原西湖公社龙井大队),并担任生产队长和团支书。1973-1984年在西湖乡(西湖公社)企办工作,1984年筹办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1984-1998年任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经理。1999-2015年任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生从事西湖龙井茶事业60余年,对西湖龙井茶充满着感情和热爱。(图1)

图1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炒制西湖龙井茶

一 因总理的一句话与西湖龙井茶产业结下深缘

1962年,父亲15岁,周总理陪同外宾到梅家坞视察,父亲代表学校师生向总理献花,与总理有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图2)。过后,周总理又到学校大礼堂看望师生。当得知他们是半工半读,在学习龙井茶的栽培、管理、采摘、炒制等技术时,周总理摸着父亲的头叮嘱说:要好好学习,你们这一代要把龙井茶做得更好。“因为总理的一句话,我搞了五十多年的龙井茶。”父亲回忆起往事,经常提及,从此一生都没离开过西湖龙井茶产业。初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参加劳动,并担任生产队长和团支书,再后来到了西湖公社(现西湖街道)工作。1984年,受命组建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在6位村老支书的帮助下,贷款3万元,将公司办了起来。市政府在风景区给了五个销售点:龙井、灵隐、虎跑、六和塔、九溪。父亲用贷款剩下来的钱,购置了三辆三轮车。每天下午,父亲和公司员工挨家挨户去收购茶叶,晚上加工包装。第二天一早,大家踩着三轮车去销售点卖茶叶。伴随着茶叶市场放开,在全体公司的员工共同努力下,龙井茶的销售局面逐渐打开,半年之后,公司销售了20多万元的茶叶,员工也增加到20多人。

图2周恩来总理关心小学生学习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全力以赴闯荡市场,不断打开西湖龙井茶的销路。凭着父亲的韧劲和西湖龙井茶的品牌,公司在省会城市和较大的旅游城市,开辟了近100个销售网点和7家专卖店。同时,父亲很早就注重知识产权保护,1983年3月1日,我国实施商标法,父亲的思路很清晰,维护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企业自己要有作为,就是要用自己的品牌。1985年6月,当时集体企业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开始注册“贡”牌商标,并于1986年5月28日开始使用“贡”字牌商标,从此西湖龙井茶有了有注册商标[2]。经过近40年的发展,“贡”牌西湖龙井茶,成为西湖龙井茶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曾连续 6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5次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农业名牌产品”。2006年,“贡”牌西湖龙井茶获得农业部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了西湖龙井茶中唯一的中国名牌[3]。2010年“贡”牌西湖龙井茶又入围“中国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2011年“贡”牌西湖龙井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得到大量社会赞誉(图3、图4)。

图3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为公司题词

图4 金庸先生为公司题词

二 坚持守望西湖龙井茶品牌声誉

在经营管理公司的同时,父亲不忘本色,对西湖龙井茶的品牌保护始终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1980年,湘湖旗枪更名为浙江龙井后,浙江省内的其他地区相继效仿萧山的做法,纷纷将自己本地的茶改制成扁形茶,称“龙井茶”或某某龙井,统称“浙江龙井”。从“浙江龙井”逐步扩展到“云南龙井”、“贵州龙井”甚至海外龙井,更有以龙井炒青、龙井花茶等“傍龙井”的品目,龙井逐渐成了扁形茶的一个代名词,消费者识别较为困难,市场秩序一度较为混乱。为此,父亲多次向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呼吁,要求对西湖龙井茶实行原产地域保护,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写提案,提建议,并以唯一茶叶专家的身份参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的赴法国考察干邑地区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经验[4](图5)。1999年参与中国标准化协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工作,是《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龙井茶》主要起草人之一。经过各方的努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11月批准了对龙井茶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从而使龙井茶的保护和发展有了保护依据。

图 5中法原产地命名和地域标志制度研讨会

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2号公布《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1995年3月1日起实行。父亲与丁安甫等人即建议以法律形式保护原产地和龙井茶的声誉,实行龙井茶注册证明商标来规范龙井茶的产销[5]。杭州市政府随即启动了“龙井茶”证明商标的注册申报工作,但当时因考虑到“龙井茶”的商标可以促进浙江省其他产茶区的茶农增收和受益,时浙江省政府并未支持杭州市政府的申报工作,此事随后即搁置10余年。2008年,“龙井茶”商标由省级有关部门进行注册,浙江省内18个区县市均可使用,2011年,杭州市牵头完成了“西湖龙井”的注册。

父亲非常重视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艺传承工作,曾长期对炒茶人员的培养问题存在担忧,他认为“手工炒制技术是保护西湖龙井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湖龙井茶位于十大名茶之首,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名气的关键”[6]。在他的提议下,公司创建了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成立了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培育年轻人的炒制技术传承人(图6)。而他本人炒制的西湖龙井茶被专家认定为西湖龙井茶的正宗炒法,炒制的茶叶被浙江省农业厅收藏作为特级龙井茶标准样。

图6戚英杰传承戚国伟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

在担任政协委员的期间,父亲相继提出了《西湖龙井茶应立法保护》、《建议“西湖乡”恢复历史名乡“龙井乡”》、《关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征用西湖龙井茶基地的建议》、《要求西湖龙井茶区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建议》、《关于尽快研究修订茶叶铅含量标准的建议》、《关于成立区龙井茶商会》的提案、建议和意见,其后多被采纳和肯定[7](图7)。同时,也较早地提出对龙井茶的包装装、保质和保鲜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8]。为维护和保护西湖龙井茶的生产者和经销者,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在杭州市总商会的指导下,经过多方面的筹备,2002年12月1日,西湖龙井茶乡生产者、经营者自己的组织“西湖龙井茶商会”正式成立,成为西湖龙井茶产区的第一个团体组织,父亲戚国伟被选为杭州市总商会西湖龙井茶商会第一届商会会长(2015年更名为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商会的成立主动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经营及茶农的生产销售之间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公司的负责人,尽管平时的日常事务十分繁忙,但只要一听是有关西湖龙井茶的事宜,他立即能全身心的投入,主动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企业的微观经营及茶农的生产销售之间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受到主管部门和茶农及茶商的一致好评。

图7 戚国伟参加政协会议照片

三 承办国家礼品茶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龙井茶和茅台酒、中华烟同被列为国家外事礼品,在中美建交、首脑会务、中国领导人出访等国家重大外事活动中都扮演了独特角色,成为重要外交文化使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浙江省警卫处在经过考察后,确定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为具体承办国家礼品茶单位,并要求全部是谷雨前采摘炒制的特级龙井茶[9]。父亲从1986年起承担此项重要政治任务,在这期间,让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负责这项任务的人来找他,拿出几包不同村子出产的龙井茶,让他辨认。这些茶叶在普通人眼里“外相差不多”,他却能从茶叶形态、色泽、香味这些细微差异上,说出了每一种茶叶属于哪个村、哪个山头,这让考察者敬佩不已[10]。1986年10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用龙井茶作为招待用茶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作为礼物进行赠送。2016年9月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湖国宾馆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后两人在西湖国宾馆的凉亭喝茶,习近平主席向奥巴马介绍中提到“龙井茶,绿茶。龙井就是这里的地名,就在这半山上,那个地方叫龙井村,那里出的茶就是龙井茶”,西湖龙井茶作为国家礼品茶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1986年至今一直由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进行承办(图8),每年以龙井、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等重点村为核心产地进行收购。秉承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西湖龙井茶质量的高要求,近40年来一直很好地保质保量完成,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图8 国家礼品茶指定承办单位

以茶为业的父亲一生有众多荣誉,如2005获“浙江省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同年在首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当选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1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中国制茶大师”称号,2020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推选的“杰出中华茶人”称号等等。但比起西湖龙井茶事业来,这些对他来讲还不是最重要,他总是说这一生中有三件事忘不了:一是周总理叮嘱他要把西湖龙井茶搞好;二是从毛主席、周总理到如今的许多中央首长,大家都喜欢西湖龙井茶,我们一定要珍惜把西湖龙井茶品质做好;三是做人不能忘本,龙井茶乡的茶农日子越来越好过,更要想一想龙井茶,做人要像西湖龙井茶一样,内有质量,外有品相,茶以载道。

现在可以让父亲欣慰的是,如今西从事湖龙井茶的年轻传承人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图9),2022年以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西湖龙井茶,已不仅仅是国家礼品茶,是中外闻名的名茶;是与西湖相伴相生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9 2023“贡牌杯”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

作者:戚英杰,现任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1] 庄晚芳.从葛岭谈到西湖龙井[J].中国茶叶加,1994,(02):41-42.

[2] 余文奇.西湖龙井茶有了注册商标[N].杭州日报,1986-07-26(02).

[3] 赵宏权,赵培诚.西湖龙井茶的传人:访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国伟[J].茶博览,2011,(第2期).

[4] 鲍哲健.西湖龙井的守望者——访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J].茶叶信息,2003,(第21期).

[5] 丁安甫 ,戚国伟 ,陈宗新.实行龙井茶注册证明商标是规范龙井茶产销的重要手段[J].中国茶叶加工,1995,(第4期).

[6] 李婉玲.传递龙井茶本真之味 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问记[J].茶博览,2015,(第9期).

[7] 唐建瑛.西湖龙井的守望者——记西湖政协委员、西湖龙井茶叶公司总经理戚国伟[J].茶叶信息,2004,(第10期).

[8] 丁安甫,戚国伟.龙井茶包装,保质,保鲜技术的开发[J].中国茶叶加工,1993,(第3期).

[9] 政协杭州市西湖区委员会. 龙井问茶-西湖龙井茶事录[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104-105.

[10] 郑瑶瑶.戚国伟:西湖龙井的守护使者[J].茶博览,2015,(第5期).

来源:茗边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