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今年两会茶

找到约2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今年两会“论茶”,释放了哪些利好信息?

聚焦全国两会

每年三月份,“两会”算是全民最为关注的事了。两会可以说是全国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会议,因为制定、修改国家法律、选举国家领导人等国家大事,都会在会上讨论。各地代表们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建言纳策,内容涉及社会发展各个层面。


在两会期间,政府会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再报告下一年的重点政策。而两会政策,无疑为我国国民经济风向标,因此有人说,两会是观察中国最好的窗口

今年两会,茶产业依然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先来回顾下我们的代表委员们的精彩发声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刘文新认为,在脱贫攻坚中,茶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提出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国家队”、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公布茶产业脱贫成果等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武夷星董事长何一心积极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茶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呼吁,在乡村振兴中妥善保存农耕文化这颗“明珠”。“节庆可以作为载体承载乡情,发扬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李云才建议,将农历谷雨节气或每年的4月20日确定为“中国茶节”,并为茶文化申报世界“非遗”。


湖南代表团代表肖又香给大家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即去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的关于支持创建安化县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回复,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更是在向全国人民发出到贵州品茶的邀请,“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他表示,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没有污染。这不仅展示了贵州绿色发展的底气和决心,也道出了贵州绿色农产品猛虎出山、贵州好滋味风行天下的秘诀。


更有意思的是,在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首场集中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长李刚和遵义市市长魏树旺金句频出,你一句我一句飙起了戏,互约明年斗茶。


图来源动静贵州


两会,给“茶叶”提供了很好的推介机会。这几年来,茶产业作为“扶贫项目”中重要的一项,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让许多贫困山区农民实现了增收,带动了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在现阶段和未来的一段时期,“茶与扶贫依然是乡村振兴重要目标。


据悉,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传递出了许多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息息相关的新政策、新思路,包括重点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财政支出力度,以及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等。报告特别指出的是,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因此还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茶叶为农产品,茶产业又是生态环境中的一环,意义不言而喻。


因此有人说,两会所释放的信息,对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政策利好的条件下,茶叶的生态、质量、销量等都是要努力攻克的问题。


在销量方面,小编觉得,如今中国茶产业尽管存在产能过剩、库存压力较大等问题,但依然存在潜力巨大的增量市场。

举个例子,去年我给一位鲜少喝茶的90后前同事送了一块黑茶砖,今年我突然发现,他为了能好好喝这块茶砖,为此还买了一套茶具,还整了一个像模像样的茶盘,之后还吆喝几个朋友过来一起喝茶,简直闪瞎了我的眼。

此外,也有几位朋友喝了我送出去的茶,觉得不错,也开始来咨询有什么好茶推荐、价格等。

用你的专业的茶识、茶生活习惯去影响哪些从不喝茶的人,给那些从不喝茶的人送点茶试试,从而带动他们喝茶,买茶,扩大饮茶市场,这或许是个不错的方向。

综合来源:动静贵州、懂茶帝、意大利侨网

全国“两会”茶声来啦!这些热点值得关注

常言道,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两会。同样,读懂两会,也能读懂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逻辑和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共商国事、谋划未来。盛会已启,茶行业的战略布局或将就此定下。

新风口,新未来,2024年千亿茶产业涌动着哪些发展方向?跟随“说茶”,聆听全国“两会”茶声音,或可给茶行业的未来布局带来一些思路启迪。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源:新华社丁海涛摄)

↓下文人物次序按省级行政区划顺序排列,不分先后↓

法护茶香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独具特色的“金名片”之一,其现已名扬海内外,离不开法治的护航。樊生华表示,中国茶产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人民法院持续发力,以司法服务维护西湖龙井茶品牌形象,不定期发布司法保护案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解决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问题,实质性化解涉茶矛盾纠纷。此外,西湖区法院景区旅游法庭要与全国名茶所在地的行政、司法机关及茶农、茶商、茶企等加强联动,打造从采茶、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司法保障服务,推动西湖龙井茶品牌文化广泛传播。

(来源:人民法院报、浙江人大)

运用“三茶”统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杨广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契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路径准、措施准、指标准,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杨广奇为继续发挥当地毗邻苏浙、茶叶资源丰富的产业优势,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的“三茶”统筹,带来了“关于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的建议,希望国家层面在广德市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提升茶园生产能力,推广绿色技术模式。他表示,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产业)可以充分运用“三茶”统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大皖新闻、宣城发布)

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保障,提升茶品牌附加值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主题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工作的擘画,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已经“落地有声”。作为来自乡村的基层代表,王建伟一直关注乡村振兴工作。去年,他到多地进行调研,发现许多和霄坑村一样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乡村,都面临着品牌附加值低的发展困境。

“茶叶产业要想持续发展,一个叫得响的茶叶品牌必不可少。”王建伟认为,应当依托当地特色,将农业产业和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投身农业产业风险高,短时间内得不到回报,一些有意向的民营企业可能会望而却步。“国家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要素保障,包括土地、政策等。”王建伟表示,希望国家多出台一些针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对投资给予更多优惠。

(来源:中安在线、池州新闻、检察日报)


让中国茶成为最有温度的“茗片”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代表了中国特色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时代背景下,茶,更是担负了推动和促进全球文化交流、文化共鉴、文化共存的责任和使命。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何一心提出三点建议:

1、建立中国茶文化国际标准,构建中国茶文化国际培训体系。组织编著中国茶文化国际传播培训教材,参考现有国内茶叶行业职业教育标准建立中国茶类相关的国际认证,从而构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标准化、国际性的输出体系。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包容共存的中国茶形象,从而让中国茶承载的中国文化成为全球健康生活方式最具有品质实力的选择。

2、全球构建China&Tea文化交流中心,推动中国茶成为中国文化最有温度的“茗片”。以“茶”为引,将和平、包容、文明、绿色的文化价值通过一杯茶传递于全世界面前。以茶为线,串起中华优秀文化的各个明珠,让中国茶China&Tea的全球文化体验中心成为了解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礼仪、中国诗书、中国琴棋等等的重要交流平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世界文化交融注入最具温度的新力量。

3、设立“中国茶文化节”,打造属于全球的茶文化盛事。结合国际茶日设立中国茶China&Tea文化节,将茶所兼容特有的中国文化和哲学,礼仪和习俗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展现,还原中国茶多元、包容的中国文化属性。通过该文化节,展示中国魅力,彰显中国特色,吸引全球爱茶者积极参与交流,建立世界茶圈的文化认同

(来源:福建政协)

加快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

南平市是全国著名茶区,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发源于此,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近年来,南平市充分发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首提地优势,着力在茶、文旅等方面加强对台合作,不断深化茶文化交流合作。目前看,两地茶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着眼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积极探索创新两地产业、产品、项目等领域合作模式。

江元勋认为,可以将南平市建设成为“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首先是南平与台湾茶产业历史渊源深厚。两地茶树同属、茶道同源、茶人同宗、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已成为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其次是南平与台湾茶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基础良好。他表示,建设“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茶的纽带作用,深化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层次和领域,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的“支持南平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赋予南平对台合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更加有利于在“三茶”统筹发展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闽台茶叶同根同源优势,释放两岸融合发展的更多红利。

(来源:东南网、茶周刊)

从茶文化、茶科技等多维度促进茶行业发展

茶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以一片“金叶”带富着一方百姓。为推动茶行业可持续发展,郭桂义带来多份涉茶建议,包括“关于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的建议”“关于适度扩大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规模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建议”“关于推动将茶艺项目列入世界技能大赛和评茶员项目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建议”等。

1、加强茶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与弘扬。建议农业农村部、文旅部加大对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支持信阳毛尖茶文化生态系统等茶文化生态系统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支持眉茶、珠茶等更多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申报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

2、完善涉茶类非遗传承人体系。进一步完善涉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体系,适度扩大国家级及省级市级的传承人规模,增加对高龄传承人的关注;进一步细化规范涉茶类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等。同时,也建议其他茶主产区遴选开设茶学专业的优秀高校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切实发挥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在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高技能人才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艺赛项纳入世界技能竞赛;将评茶项目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增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并建议人社部门培养一支专家队伍,对竞赛模块设置、评分标准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强化科学的指导,形成更为国际化的竞赛机制方案。

(来源:南方农村报)

加大对新式茶饮“出海”支持

在“关于加大对新式茶饮行业支持进一步向海外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建议”中,赵红果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

当前,新式茶饮“卷向”传统茶,新茶饮与传统茶的融合正在加深,同时新式茶饮企业纷纷“出海”,成为中国茶的新式表达。赵红果认为,新茶饮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包括缺乏法律法规指导,各国食品安全和标准等。

据此,赵红果建议,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研究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牵头成立有关协会组织与各国卫生、市场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指导新式茶饮企业“出海”。在供应链方面,建议商务部门在与其他国家贸易洽谈中,增加中国对外国投资公司在原料、有关制品设备方面的配额,加快新式茶饮行业打通海外供应链,快速复制商业模式。

(来源:新京报、温县检察)

振兴老区黄茶大产业,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挥毗邻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激发大别山革命老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2023年,大悟县为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难题,引进了黄茶产业公司。经过测算发现,在不增加茶园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可使每亩茶园增收2000元至4000元左右,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梁云英表示,大力发展黄茶产业,将为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茶产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她建议:

1、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湖北省大悟县发展黄茶产业进行重点立项,给予各项政策支持,以发展黄茶产业为突破口,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群众发展茶产业积极性,把大悟融入“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之中,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此实现革命老区大悟县乡村的全面振兴。

2、恳请财政部投入专项资金,为黄茶企业深度发展提供支撑,积极支持黄茶企业进行科研攻关,推动黄茶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提高黄茶产业发展的附加值,在茶副食、茶饮料、茶保健等产业上进行拓展,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发展韧性,壮大黄茶产业经济规模,拓展黄茶相关的实体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辐射更多区域,覆盖更多受益群体,使茶产业建成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3、积极推进茶文旅产业融合,助力大悟县创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来源:中国小康网)

让潮州工夫茶顺势乘风“破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若干文化相关内容被提及,为新一年的文化工作提供了指引。广东“潮州工夫茶艺”,便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潮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许泽荣表示,此次参会他随身携带了冲泡工夫茶的茶具和茶叶。

“这两年,随着英歌舞等潮汕特色民俗活动的成功‘出圈’,潮汕文旅大热,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潮汕游玩体验。”许泽荣说。因此,许泽荣认为潮汕工夫茶要实现“破圈”,一定要抓住文旅热这股东风。他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开发民俗体验类文旅项目,并且将潮汕工夫茶艺与其他非遗项目相结合;二是实现跨界品牌合作,让潮汕工夫茶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南方+客户端

希望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茶船古道,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纽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以新的活力重新焕发生机。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侨销茶品,广西六堡茶曾经通过茶船古道远销至东南亚各国,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辉煌历程。石濡菲表示:“目前我们培养了很多会制好茶的人,但是能卖好茶、讲好茶文化故事的人还比较缺乏。”因此,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刻不容缓。

为此,石濡菲围绕六堡茶发展的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六堡茶产业: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六堡茶核心产区提升建设水平及发展成效;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资源,加大对广西六堡茶市场及茶叶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提高六堡茶的科研水平,形成较为一致和成熟的产业与产品标准。

二是以六堡茶为窗口,创新传播中国茶文化。加大对广西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宣传,打造好“桂字号”拳头茶品“广西六堡茶”;加大对广西六堡茶文旅产业的支持,以“茶船古道”为依托,创新传播六堡茶;建设以中国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公园,展示非遗茶叶手工制作技艺,科学普及茶文化知识,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

(来源:广西税务、茶周刊)

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力,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迈山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黄玮认为,做好景迈山申遗“后半篇文章”,将为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打通渠道并找到载体,发挥出世界遗产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推动中国茶走向全世界。

黄玮建议,充分挖掘景迈山的文旅价值,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建设与茶叶、茶马古道相关的博物馆,讲好茶叶在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中的历史,并让游客能现场体验品鉴不同种类的茶饮方式;进一步完善区域地理标志品牌体系,大力支持云南省构建“景迈山”等系列茶产品知识产权IP,宣传和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逐步形成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IP符号;在各类重大对外交流活动中,积极宣传中国茶,介绍茶文化,大力推荐和介绍云南茶,定制和推出一批符合国内外不同顾客群体需求的茶产品,开发一批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茶饮器具,更好地以茶为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茶”力量。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网)

△制茶师在进行“福鼎白茶”的“萎凋”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朱刚群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呈现的涉茶提案仅是全国“两会”的一部分,“两会”上的茶声音不止于此。如果您知道更多的“两会”茶声音,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

当下,中国的创新动力勃发奔涌,凭借于此,茶行业步履坚实,日益跑出向上成长“加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此次全国“两会”,多个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也将为茶行业划定重点方向,放眼未来,茶行业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期待茶行业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两会茶声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3月3日,2019全国两会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汇聚北京,共商新时代改革发展大计。一片小茶叶托起大民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声音。

委员李云才:呼吁将谷雨节气设为“中国茶节”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节庆可以作为载体承载乡情,发扬农耕文化的首创精神。”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建议,将农历谷雨节气或每年的4月20日确定为“中国茶节”,并为茶文化申报世界“非遗”。

“一种手艺就是一个故事,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宝贵财富。”李云才表示。如何记录、传承和发扬乡村非遗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农艺工匠精神?他建议,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为非遗文化提供学术和教学资源的支撑。

李云才认为,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以产业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域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同时,要保护涉农企业优秀文化,加大农企人才培养力度。”

代表肖又香: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我提的建议被采纳了!”3月3日,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湖南代表团代表肖又香,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去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的关于支持创建安化县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回复,安化黑茶产业园被纳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2016年10月,安化县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安化黑茶产业园建设规划(2016—2020)》。根据规划,产业园总面积58.5平方公里,园区有黑茶加工企业数十家。2017年,园内黑茶相关产业产值达7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

“黑茶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后,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有力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肖又香代表说。

代表宋宝安:贵州茶是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李云才作为一名农药学专家,和贵州茶的缘分不浅。

2011年,宋宝安与两名贵州茶界的官员和企业家偶然相识,一直致力于以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宋宝安找到了融合服务的有效途径,直接参与到贵州茶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来。

带领团队检测茶叶样本、开展茶叶病虫害防治研究、建设茶叶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宋宝安对贵州茶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都匀毛尖是我最喜欢喝的茶,它和所有的贵州绿茶一样,具有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点。”宋宝安表示,更重要的是,贵州茶是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是农产品安全执行最为严格的茶。

“绿色,是贵州茶叶的底色,更是贵州茶园的基本色。通过‘以草养草’、‘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绿色防控等技术的不断创新,贵州茶的发展之路一定越来越好。”宋宝安说,当前,贵州茶园总面积已达752万亩,茶业总产值394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支柱产业之一。

代表孙志刚: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到了贵州的茶。

他说,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没有污染。“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天眼新闻查阅相关数据资料显示: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茶叶产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专家朱仲海:走,去贵州投资茶产业

3月5日,2019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首场集中访谈活动在京举行。

茶产业研究专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仲海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协会接到好几个国家的咨询电话,想要在贵州投资兴业,我们当然欢迎,贵州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茶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代表李刚:凉都“三好茶”一定能超过“欧标茶”

“三好茶”是指“时间早,品质好,种子资源优”。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仲海曾做过研究,提出了中国茶叶发展的“三个挑战”,分别是气候变暖带来的病虫害、小农生产带来的低效率、农药残留带来的低品质。

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长李刚对于这“三个挑战”胸有成竹:“气候方面,六盘水夏季平均温度只有19度,严格说来六盘水是没有气象学上的夏天的;规模方面,现在我们通过合作社、茶叶公司整合了小农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残方面,2018年,我们六盘水的农药施用量下降了50%,未来还将持续负增长,我们的茶会越来越干净。同时,通过间种本地作物,能够更好地防范病虫害,在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的种植环境,茶叶品质也会更好,我们凉都的茶,一定能在品质上超过‘欧标茶’。”

代表俞学文: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义县柳城镇青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表示,前几年,浙江提出的浙商回归,为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一有财富基础;二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路;三有市场和人脉的资源,具备人才资源优势。要积极鼓励、引进、引导优秀人才回归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由此,俞学文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鼓励在外人才回归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等建议。他建议:大力推进人才回归,公开支持和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参与村“两委会”竞选,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共建美好家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提供平台。

同时,实施“人才回归”行动计划。积极引导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鼓励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充分挖掘、利用家乡资源和要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适合的产业转移到家乡再创业、再创新、再发展。

代表刘文新:建议扶持,建立“茶叶国家队”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的建议依旧不离本行,提出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国家队”、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公布茶产业脱贫成果等建议。

“在脱贫攻坚中,茶产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文新说,去年,信阳多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今年,信阳市要实现全面脱贫,要保证脱贫成果、保证贫困户不返贫,茶叶这个支柱产业,也要继续大力发展。

以他的企业为例,去年,向贫困户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龙潭村、郝家冲村等186户村民实现流转茶园收益达3600万元;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收购协议贫困户的鲜叶和干茶,解决贫困户卖茶难问题。

刘文新建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要保证连续扶持,重点扶持,建立“茶叶国家队”。

代表储小芹:茶产业亟待补齐“文化”短板

“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元素。”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部副厂长兼车间主任储小芹认为,将茶产业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茶产业与茶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能够有效打造茶企品牌效应、拓宽茶农收入渠道。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茶文化发展与茶产业发展并不相适应,尤其是茶饮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对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她建议,在茶文化建设方面要“内外一起抓”。

对外,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介与宣传茶文化。

对内,一方面,文化旅游部门应广泛开展茶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普及茶文化;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和企业增加茶文化相关社团、创办茶文化博物馆等机构,创新茶艺茶道,增强中国茶文化的带动力与影响力。对现有的茶文化社团、茶博馆进行关心与扶持,培育茶文化人才,鼓励开展茶文化活动,使有茶的地区都能出现茶文化社团的身影。

委员何一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为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闽籍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给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更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共识。我们要沿着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走下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让绿色成为福建发展的不变底色,为实现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他还提到,中国营商环境去年跃升32位,说明中国市场的信心越来越强。他今年的提案主要是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添活力。

找到约20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