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迈古韵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后月新品】和润古韵,头春大树生茶好滋味!


后月,一山一味,一茶一世界。

和润古韵,头春大树,森林之味。


产品信息

 【名称】和润古韵

【原料】景迈、勐海、德宏三大茶区头春大树茶拼配

【规格】357克/饼,7饼/提,4提/件

【日期】2020年

【制作工艺】生茶

【零售价】299元/饼

【级别】品饮级


后月2020年和润古韵,滋味饱满,回甘生津强烈持久,山野气息扑面而来,体感轻盈通透,即使连续喝一整天也不会让人生厌,是一款集口感和体感俱佳的上好生茶,后续转化十分值得期待。 




原料、产地:景迈、勐海、德宏三大茶区,臻选优质大树鲜叶拼配。


景迈、勐海、德宏三大茶区一直是爱茶人绕不开的话题,“拼配”只为达到茶滋味的协调统一,优势互补。这三大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源远流长的制茶历史孕育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而生长于其中的古茶树备受森林的浸染,山野气息袭人,回味悠长,是大自然的赠礼。





工艺:全程守采,手工制作,古法匠心。


2020年春茶时节,后月团队深入茶山全程守采,守护源头,品质为真。从杀青、揉捻到石磨压制等工序,都离不开工艺人的双手。




汤色:明黄透亮,晶莹剔透。

 
汤色明黄透亮,内含物质丰富,饱满的金黄色让人忍不住想尝上一口!




口感:滋味饱满,回甘生津快。


汤水饱满,滋味浓强,喉韵十足,甜度佳,顺滑依旧,涩味轻,回甘生津持久快。大树韵明显,有山野气韵。




香气:水含香,香气持续平稳,花香显。

 
一饮满口生香,香气扬而不散,花香、蜜香交织在一起,氤氲在口、鼻、喉间。




干茶、叶底:条索清晰,墨绿倾心;干净完整,宽厚柔软。

 
干茶条索清晰,墨绿显毫;出汤后,叶底干净完整无杂质,宽厚柔软,轻嗅带着淡淡花香的嫩绿叶片让人仿佛徜徉于原始森林!




体感:体感通透。

 
和润古韵是一款口感、体感俱佳的生茶,体感轻盈通透,即使连续喝一整天也不会让人生厌,干净、健康、好喝,越喝越想喝。



头春大树生茶好滋味,尽在这一饼和润古韵!
只一品,漫林碧透、回味悠长的山野气息,只在您的杯中、口中、怀中。

与古籽茶共舞,柏联普洱古韵悠悠

  
  几期前,小编针对古籽茶为大家做了简单的介绍,今天这篇古籽茶的文章可以说是2.0的升级版本,内容更加详尽,时间跨度可追溯到千万年前,为的就是以理性的思维、专业的角度,向爱茶的大家讲透何为古籽茶?
    01  乔木大叶种普洱茶品质的基础保障

  作为世界茶源地的古老茶叶品种,乔木大叶种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演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完美地和当地的气候、地理、土壤融合在一起,使得云南大叶种茶树不仅多酚类物质、色素、氨基酸、嘌呤碱、糖类、皂甙、维生素等化学成分高于其他产区的茶树,就连矿物质内含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它们无法相比对的[1],这为普洱茶后期陈化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只能产于云南的原因。

  对人类文明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其演化过程即从第三纪晚渐新世的宽叶木兰发展成野生茶树再到被人类发现、驯化并大规模种植,经历了三千多万年漫长的岁月。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量物种灭绝,只有北回归线地带的云南澜沧江流域因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端横断山脉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持续了这种演化进程,并完整地保留了宽叶木兰化石(3540万年)一中华木兰化石(2500万年)一野生茶树(2500年)一野生一栽培过渡型茶树(1500年)一人工栽培型茶树(1300年)的系列实物遗存[2]。可见,澜沧景迈种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普洱茶原料的核心产区。
  
  景迈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树数目较多、面积较大、历史较长、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是普洱茶核心产地之一,被世界茶人学者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世界茶文化发展的根源和历史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02  景迈山风土造诣,非遗之选

  根据唐吏樊绰的《蛮书》中对普洱茶的记载,最晚在公元7世纪,布朗族人就己开始人工驯化并小规模栽培茶树,开启了景迈山地区人工种茶的历史,距今己有1300多年。傣历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坪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自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起,景迈山古树茶被指定为朝廷贡茶运送至北京并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自元代开始,景迈山古树茶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19世纪,景迈山开始陆续出现茶厂,进一步促进了古树茶的传播、销售,作为普洱茶的主产地之一,景迈茶山享誉己久[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景迈山地区开始尝试采用古树茶种籽,开垦现代茶园。
  
  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的景迈山,属横断山系怒山余脉临抢大雪山南支,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北高向东南低,隶属于亚热带季风山地立体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5-19℃,年降水量1689.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135小时,终年云雾缭绕,年无霜期265天。景迈山雨热同季,海拔适中,气候环境、土壤类型非常适宜温性的普洱茶生长,有利于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的形成,不易形成纤维素,茶叶能较长时间保持新鲜,是澜沧江流域的核心产区,因此,古时,即为贡茶。

  201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11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景迈山已经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单,成为唯一一座以茶为主题的非遗项目。
    03  古籽茶—顺应自然传承古韵

  茶树的育苗方式主要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景迈山无性繁殖是90年代后期的现代茶园的主要育种方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育种时间,经济实惠,茶树须根发达,还利用茶树吸收施用浅层土的营养。无性繁殖虽然克隆了母体的特性(比如高产)和抗性(比如抗寒、抗某一单一病害、虫害),但无法有效应对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其他综合性病虫害和自然灾害。
    由图可见,有性繁殖的茶树主根更为发达

  茶树种子(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茶树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种子,利用茶籽播种育苗来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亦称为种子繁殖,其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系品种,或种生种。有性系品种具有父本和母本二个亲本的遗传特性,基因复杂,适应环境能力强,主根系发达,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持嫩性强,且内含物质丰富,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景迈山是著名的普洱茶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尝试开垦新的茶园。60年代,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来到景迈山,采摘景迈山古茶林的古茶树茶籽进行育苗,培育种植古籽茶。

  达尔文理论认为,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环境改变引起生物体向与环境协调的方向改变。这种适应性协调,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获得性,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变成新的类型[3]。古籽茶即为采用景迈山古茶林古茶树种籽培育而成的乔木大叶种茶树。以60年代培育种植的古籽茶茶园为基础,而后成立了惠民茶厂,扩建茶园,形成大片古籽茶园,成就了今天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万亩茶园,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
  
  柏联庄园万亩古籽茶园位于景迈山核心遗产区。整个茶园海拔为900-1300米,表土层以茶树枯枝落叶为主形成的腐殖质熟化层和淋溶半熟耕种层,富含有机质,肥力足,宜耕种;中层为铁矿石为主风化形成的伴有砾石的生土层,富含氧化铁、锌、磷等物质底层为数亿年前形成的铁矿岩石层。整个茶园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属于高产优质茶园[4]。茶园面积为1.1万亩,坡度范围15-60℃,恰到好处地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中,为茶树的光合作用提供充分的光源。

  景迈山古茶树自然枯死后,当地茶农将其根部掘出,发现其主根系异常发达,故有“茶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之说。园中的古籽茶不仅遗传了景迈山古树茶的兰香密韵和山野之气,适应环境能力极强,旺盛的主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深处,甚至能穿过茶园土壤深层的铁矿石岩层,全方位立体吸收不同土壤层的多类营养、矿物元素,从而能吸收不同土壤层的不同类型的营养、矿物元素,口感层次更为丰富、饱满。同时与当地环境气候融为一体,与周围的植物、动物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物多样性生态链,无需过多的人为干预。
    04  标准化生产品质稳定的保障

  同一片茶叶理论上可以加工成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等。但每一个茶树品种都有其适制性,即适合制作某一类茶的特性。柏联庄园不仅承接了原惠民茶厂的所有茶园和资产,也包括了当时的全厂职工,其中就有技术精湛的制茶师傅。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创造有利于品质的加工环境和陈化空间(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菌群),不仅使古籽茶的品质更加卓越,也为行业输出了庄园标准。

  而且,柏联普洱形成了可溯源的产品流程,产品可追溯,不仅仅体现在种植环节,更重要的是加工环节的管理。柏联普洱茶庄园,按照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结合了传统制茶技艺,从生产流程的设计和管控上,完全做到产品流向管理。无论何时,只要你到柏联普洱茶庄园制茶坊,都能感受到一丝不苟的生产设计。

  可见,古籽茶拥有“兰香、蜜韵、味甘、汤柔”的美誉源于其优良的景迈山古树茶基因、科学的现代茶园管理和庄园为其量身定制的加工工艺,以及后期原产地茶仓/茶窖的后陈化发酵。
    景迈山系列·熟茶

  05  柏联庄园主人与古籽茶的渊源

  柏联普洱茶庄园主人刘湘云女士,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品质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所创立的柏联精品酒店,现已成为全球顶级奢华酒店的代表,其花十余年时间打造的和顺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普洱茶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早在柏联集团进入景迈山布局普洱茶产业之前,就收藏了大量的普洱老茶,位于昆明市阳宗海畔的昆明柏联精品酒店,她深知时间在普洱茶身上体现出来的魅力,也深深地被这种时间的魅力所吸引。
  
  当有一天刘湘云女士受朋友之邀来到景迈山的时候,她感受到了大自然迷人之处,这里有苍天古树,有云雾缭绕,有千年万亩古茶园,更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茶人,他们千百年来靠茶为生,与茶融为一体,演绎出了深厚的茶文化!与其说景迈山是一座漂亮的古茶山,不如说这里就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和古茶博物馆!置身其中,扑鼻而来的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让人心醉。一边是自己在努力实践的健康茶生活方式,一边是大自然的馈赠,当二者合一时,她意识到,自己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普洱茶!
  
  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策划、论证、考察、调研之后,一种借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酒庄园的全新模式,被正式确定下来。这个模式,就是今天的柏联普洱茶庄园模式,它集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窖藏、科研为一体,借助柏联集团在酒店、旅游板块的成功经验,以及景迈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一个普洱茶庄园的整体雏形。

  今天的柏联普洱茶庄园,拥有11000亩疏林生态古籽茶园,一个全透明的制茶坊和三个初制厂,茶工1700余人,精制产品百余个,已成为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庄园。而当时吸引柏联庄园主人的茶园,为市场提供好茶的同时,也在分享纯净健康的普洱茶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杰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来自自然的启示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文物保护规划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汇编》

  [3][英]达尔文,《物种起源》,商务印书馆,1995

  [4]杨广容等,《景迈山茶园土壤养分与茶园品质分析研究》,《云南农业大学报(自然科学)》,2016,31(3:):519-527

  ——万亩古茶园千年景迈香——

  ◆END◆

破局2023 共话“中国茶·新格局”,第四届景迈山论坛圆满落幕

五年共襄,齐聚于此,三年疫情洗礼,我们共克时艰,一路跨越了种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济压力,重新高扬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风帆。

由普洱日报社、《普洱》杂志社、普洱茶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景迈山论坛,以“中国茶·新格局”为主题,于2023年2月23日下午2点23分,在云南昆明滇池宋品酒店盛大举行。

后疫情时代里,中国茶的未来在哪里?茶产业将如何发展?

承续景迈山论坛赋能产业、输出观点的风格,第四届景迈山论坛邀请到了财经学者、战略营销专家、成功企业家等知名人士,以主题演讲、对话等方式,分析分享了他们对茶的理解、对茶产业的希冀以及对于中国茶新格局的展望。

大咖论道碰撞思维火花,这是关于展望中国茶行业未来“如何破局”的头脑风暴,洞见趋势,彻照未来,从思想到实战的落地,开启了中国茶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铸就了中国茶思想的新高地,令到场来宾和直播间的朋友们都受益匪浅。

这是一场堪称“三年来最为隆重盛大的茶界聚会”,许久未见的好友们相聚在这里,畅叙茶缘,共话中国茶的美好未来。超过300余位嘉宾、朋友亲临论坛现场,同时进行的线上直播热度持续攀升。截至目前,腾讯直播观看人数59.5万、微博2769万阅读、获得新浪额外曝光185.8万。视频号直播1.2万人观看,获赞超过20万。在此,特别感谢茶友们和媒体朋友们的鼎力支持。

论坛结束后,新华网、中新网、云南网、环球时报等众多媒体发布了相关新闻报道,面向社会形成了一轮二次传播的热潮,引发了更多关于中国茶新格局的探讨。

本届论坛还得到了协办单位勐海深山老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书剑茶叶有限公司、昆明古韵流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品院茶馆·品毓教育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培先生宣布

第四届景迈山论坛正式开始

普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平先生 致辞

共探中国茶的新趋势与新格局

在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复苏,中国茶产业大势向好,作为茶产业的参与者,自然对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经济环境、产业发展尚处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消费市场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作论坛开题演讲

正如《普洱》杂志社长罗洪波在演讲中所说的:“2023,中国茶和全球所有行业一样,走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一场革命已经到来。所幸,我们底蕴深厚的中国茶,与中国经济一样,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百折不挠的韧性。在这个背景之下,作为每一个茶产业的参与者,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发展,需要更精准的战略,所以更要洞悉这些新的变化,才能在现在做好准备,制定好策略,赢在未来。”

开题演讲之后,论坛主题演讲依次展开。

第一位主讲嘉宾是常年为各大知名品牌制定战略营销策略和产业整合的专家蒋同先生。他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中国茶的文化传承和商业创新”的演讲。

演讲中,蒋同与大家认真分析了中国茶的影响力和文化内涵,以及重塑景迈山以及重新评估景迈山价值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关于未来普洱茶在中国茶的格局中所处地位,如何演变等相关观点。他着重分享了如何重塑景迈山的价值,提出中国茶叶板块理论和对澜沧江板块的期望,令人向往。

而知名财经作家、知名品牌路演营销战略咨询专家付守永先生,则在以“中国茶破局之战:新消费环境下茶企增长破局的20字战法”为题的精彩讲演中,给在场的朋友们带来了拓展思维边界的全新想象。

付守永的演讲围绕实战展开,直言疫情之后中国茶企所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同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他还提醒企业家朋友们2023年做到5个“守住”——守住核心业务、根据地、超级客户、核心团队、核心合作伙伴,方能在新的一年实现破局重生。

最后一位上台的主讲嘉宾则是来自云南茶产业的翘楚——澜沧古茶集团,她就是澜沧古茶集团总裁王钧女士。她围绕着“中国茶:品牌不止于品牌”的话题展开演讲,娓娓道来,澜沧古茶是如何从景迈山生根发芽并发展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历程。她说,优秀的企业,诞生于顺境,而每一个伟大的企业,则都是冬天的孩子。

面对寒冬里的动荡,王钧谈到了澜沧古茶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抓住机遇建立品牌,同时,又如何从品牌的消费场景中驱动品牌增长的。这段演讲,是回忆,是总结,更是反思,一个能够代表景迈山的品牌背后,王钧认为,更多的是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些关乎品牌背后的所有茶农生计以及一整座景迈山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对话:新格局·兴茶局

茶产业大树的枝繁叶茂,离不开发达的根系和涵养它的水土,更依赖每片绿叶的互相扶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茶的旺盛生命力。论坛接下来的环节中,特邀几位普洱茶界各板块的代表茶企,围绕着如何在新格局之下,实现产业振兴、企业发展这一话题,在现场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柏联集团董事文旅事业部总经理马蓉女士围绕“探索云南茶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这一话题展开分享,她分享了柏联集团多年来在茶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还坦言未来柏联集团将继续突破传统茶产业模式,在跨领域合作、联名合作模式中开启新的道路。不断探索后疫情时代、元宇宙时代市场需求,打破市场对传统茶行业的认知,文旅融合、茶旅融合、时尚需求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与蜕变。走出新的产业融合路径。擦亮“景迈山”这个品牌,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第二位来到台上的嘉宾是第四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太俊林先生。作为来自传统行业的老牌企业,太俊林却对积极“触电”很有心得,他围绕着“企业如何抓住直播经济打造核心竞争力”展开阐述。

我认为,直播属于一种兴趣电商。很多人都是从兴趣爱好过度到喝普洱茶的,并且,普洱茶的属性也非常符合直播。普洱茶是喝的,它有功效和口感,同时,茶是讲体验的,体验又分为汤色,香气和口感。通过直播对粉丝的讲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茶文化的传播。我们在直播过程中,能够将喝茶的场景做到从“茶山到茶杯”,让很多从来没有到过茶山的人有了对茶山的兴趣与喝茶的渴望。主播喝茶的口感说明,加上主播对茶叶知识的分享,这样更让消费者增加信任感,并提高成交概率。

古韵流香董事总经理凌俭先生带着深耕消费品行业20余年的经验和心得,走进普洱茶的世界,作为第三位对话嘉宾,他从传统企业的坚守与突围出发,阐释了对当下品牌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正所谓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最能适应环境的竞争者才能生存。然而,作为传统茶企,我们依旧坚持高品质高品位的品牌定位不动摇;坚持以线下高品质的体验和服务不动摇。在认知自身的边界和局限性的同时,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确定性,笃定普洱茶圈层长期扩大的确定性,坚定优质健康的茶品越来越受到青睐的确定性。2023年,茶依旧是国饮,普洱茶依旧会越陈越香,淬炼中的市场主体依旧会愈发坚强。

来自江苏淮安的章君先生创立了“茶友天下”茶楼,在这里他不仅藏茶品茶,更为重要的是分享茶,让更多人感受到茶的美好。所以,他以“面对市场格局的改变,茶馆经营之道”为题,与大家分享。

过去的三年疫情,所有的体验都不容易,这个期间所有的经营调整,目标都是为了活下去。自古,茶馆里有众生相,茶馆经营之道有点狭隘,单纯就看道,道分为变和不变。茶馆需要有个活下去的“变”,所谓的不变,我们生活的茶馆,有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这是不会改变的。而现代社会对于茶馆提出了更多的经营要求,不能以老的经营方式来应对新的时代。新的一年,茶馆也将重新迎来曾经的茶客,在不变中寻求“变”,继续完成着承载与传承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最后,论坛特别邀请了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厅茶产业工作组专职副组长王兴原先生来到台上,为大家解读“云南省茶产业未来规划及布局中值得关注的重点”。他指出,云南茶产业这些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实现了千亿产业,面对现在新的形势,我们对这个产业有些发展方向的建议。第一,发展的方向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完成第一阶段千亿云茶产业,从产量向质量转变,科技的转变来全面的提升茶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围绕一二三产业如何做优做强等相关问题,我们要和茶企共同发力,提高所有云南茶类的加工中心,形成茶产业集群。第一个阶段我们已经成为了茶叶大省,第二阶段要向茶叶强省努力。

我们的论坛特别邀请了云南省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陈勋儒对本次活动发表了总结,他说道:“普洱杂志历时17年,克服很多困难,承载着产业的重托。希望大家向普洱杂志致敬。

经过三年疫情的磨难, 我们一定要坚持以茶文化为茶铸魂,以质量为云南品牌赋能。普洱茶是茶种的瑰宝,茶山不可复制的生态,更是全世界都不可复制的财富。普洱茶将给人提供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方式。我深信,普洱茶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携手同行十七载

共创未来新辉煌

17年来风雨兼程,我们伴随着普洱茶的全面复兴,持续深入构建和传播普洱茶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离不开众多业界专家学者、资深从业者的大力支持,离不开读者和茶友们的厚爱。

对话环节结束后,第四届景迈山论坛也进入活动的尾声。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原云南省农业厅厅长、《普洱》杂志顾问王敏正、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董胜和《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共同为到场的部分《普洱》杂志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感谢这些年来,他们和我们一起,始终与产业并肩同行。

论坛现场我们还收到了来自各位专家委员们给茶产业发展的寄语。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专家学者们对茶行业的真切的热爱,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投入到茶产业之中,为茶产业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活力。

第四届景迈山论坛圆满落幕 嘉宾合影留念

美好相聚总是短暂

这个春天让我们茶山见

来源:普洱杂志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