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建水紫陶茶罐存茶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建水紫陶存普洱茶

春节一过,2019年的春茶马上就要上市了,每年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会采购大量的茶叶存起来慢慢喝。也是每年这个时候,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普洱茶到底该如何存储”。


要想储存好普洱茶,就要先了解普洱茶的性质。茶叶专家指出,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普洱茶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浊而忌香臭,因此存放普洱茶的环境必须干燥、通风、无异味。有什么器皿能做到透气、恒湿、防潮、隔异味呢?当之无愧,正是我们的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茶罐不上釉,也从不刻意的在盖口做密封处理,所以建水紫陶是具有微透气性质的,满足了普洱茶最适宜的转化条件。又因为建水紫陶的泥料非常细腻,目数很高,所以建水紫陶茶罐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用于存放茶叶不易受潮,又可以隔绝异味。



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建水工作站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装满茶叶的建水紫陶缸内放置温湿度计,在缸外也放置一支同款温湿度计,工作人员定期采集数据。实验的四个月中,缸外的湿度随着时间季节变化,湿度变化较大;而缸内湿度始终保持在66%--68%之间,波动较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建水紫陶茶罐是具有恒湿功能的。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过湿的环境下茶叶容易变质发霉。但也不可太干燥,否则会令茶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也要有一定的湿气。因此具有恒湿功能的建水紫陶茶罐绝对是存放普洱茶的最佳选择。  



我们在日常存茶过程中,只要控制好这些因素,就能较好的贮存茶叶。我们不妨随喝随取,让紫陶茶罐保存住茶的“色”、“香”,让喝茶变成一种长久的享受。

紫陶醒茶罐,存出好茶香

要说普洱茶客的醒茶神器,建水紫陶必然是极为优秀的一个。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产自云南省建水县的建水紫陶,近年来越发受到茶友们的喜爱,这不仅因为其看起来“雅致非凡”,而且也是出了名的好用。



从外观上,建水紫陶大多内敛文雅,古色古香,与诗画共融,区别于其他名陶,堪称陶坛一秀。无论什么风格的茶席,摆放不突兀,低调却不失风雅韵味,往往是茶室美学的点睛之作。


从功能上,因具有透气、防潮、聚香的特点,用紫陶茶壶泡茶,纯正不变味;用紫陶茶罐存茶,不易串味、失味。



尤其非常适合普洱茶拆饼以后醒茶用,它的密度低于瓷,但是又高于透气过度的紫砂罐,是非常好的醒茶器具。


建水紫陶虽好,但一款选料正宗,工艺标准合格的建水紫陶茶器,制作起来却极费工夫。


它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工艺繁复精致,与众不同。


最为独特之处,当属阴刻阳填与无釉磨光这两道工艺。



阴刻阳填:和大多数陶艺作品不同,紫陶作品上的字画并非简单画上去、也并非贴彩泥,而是先雕刻出凹槽,再用彩泥填平而来。


做好泥坯,先将字画画上去,接着用刻刀将字画笔迹雕刻出来,最后用天然泥料填入雕刻好的凹槽。



烧制好的紫陶作品,书画部分摸起来是光滑的,与胎骨融为一体,用上一辈子都不会被磨掉。


绘画、雕刻、填泥、刮压,整个阴刻阳填的过程,每一步都极为关键,关系着紫陶最后的陶品和韵味,没有多年的功夫很难熟练掌握。


无釉磨光,即全程不上釉,全靠手工分次打磨,使紫陶表层呈现出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产生古拙斑斓的金石之气。


如此费时费力,非经验丰富的制陶匠人不可完成。因此,一款选料纯正、出于匠人之手且趁手好用的建水紫陶茶具,自然是无数茶人心心念念之物。

创意藏香:紫陶罐里的紧压普洱茶

一提到普洱茶的仓储,很多人就会想起以东莞为代表的动辄几十上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存茶大仓库。然而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每一个爱普洱茶的人都有让普洱茶陪伴着慢慢变老的权利。但是,家庭存茶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比如没有足够的空间,对于温湿度环境很难把控,家庭中不可避免的异味也是存茶的大敌。如何规避这些限制,让家庭存储的普洱茶也能在时光的流逝中呈现最美丽的蜕变,这里同样充满了创意空间。

有一位来自景迈山的茶人,运用“理工男”的严谨思维,独辟蹊径找到另一种运用云南紫陶茶罐藏茶的办法。

用陶罐存茶,本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也是相对适合于家庭存茶的容器。但是用过陶罐存茶的人恐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受限于罐形,要么只能用来存散茶,如果存饼茶的话,要么只能用直筒型的罐子,否则罐内的空间就不能充分利用,也难形成一个独立的陈化空间。如何利用陶罐的优势,成为家庭存茶的利器呢?被称为“景迈控”的王力赓为此琢磨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陶罐材质的选择,在对比了众多泥料之后,他将目光锁定在紫泥上,也就是云南建水的紫陶和广西钦州的坭兴陶。高目数的紫泥加上11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出来的陶胎质细腻,呈单、双气孔蜂窝状,透气不透水。目数是用来衡量泥料细腻程度的,紫砂目数偏低,吸水率大于10%,透气性高,适合于干燥地区或用于醒茶;瓷器,外表上釉吸水率低于0.5%,几乎不通气,适合存红茶、绿茶,并不是家庭存放普洱茶的最佳器皿,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地区。紫泥目数的调配决定吸水率,可以生产出适应不同地区的藏茶罐。

选定了泥料和工艺,就是罐型,在多方对比试验后,王力赓选用大肚小口的器型制作罐藏茶。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将普洱茶塞进紫陶罐子里就完事了呢?当然不是,这个发明的核心是在于“罐藏紧压普洱茶”,简言之,就是把普洱茶紧压在紫陶罐里。在普洱茶国家标准中,必须经过蒸压成形才能称为普洱茶,否则只是晒青毛茶。

将晒青毛茶通过蒸汽蒸软,再均匀撒面放入紫陶罐中,经过一定外力紧压,当然力度不及机器或石磨压制的那般紧实。每一次撒面后需要通过找平形成平面,也就是滑动面,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分阶段干燥,更重要的是每一段落找平之后即使外力紧压,每层茶叶之间也不会紧密粘连,非常方便汲取,不需要茶针,徒手就能汲取,而且取出的茶叶不会破碎,冲泡之后叶底非常完整。

罐藏紧压茶,看似简单,却有几个技术难点需要把控,为此王力赓做了无数次试验,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用废了成吨的茶,才总结出了相对合适的方法攻克难点。首先是干燥问题,罐藏紧压茶,少到几百克、一公斤,多到几十公斤的毛茶都可进行紧压存储,但是毛茶一旦经过蒸制,含水量会增大,如果不能及时干燥,罐内的茶叶很容易发霉。王力赓想了很多办法攻克干燥的难点,比如在不超过40℃的烘房里干燥,比如在自然光下风干,比如通过外界物质吸水,最终实现了最短时间干燥和罐内含水量的有效控制。

多次试验的经验总结下来,王力赓发现:茶叶太干不利于后期陈化,含水量高又容易霉变。一般来说,茶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过高,茶叶的香气容易丧失。过低,不利于陈化。为此,王力赓还研究了罐内的含水量与外界空气的含水量之间的曲线。当外界空气的湿度较高的时候,罐子内部的含水量也会些许走高,但一定会低于外界的湿度,而当外界的湿度较低的时候,罐子内部的含水量也会些许走低,但会高于外界的湿度。尤其是极端气候条件下,比如沿海一带的回南天,江南的梅雨季,空气湿度有时达到100%,只要不刻意放在潮湿环境下,对于存茶罐内部都影响不大。

普洱茶的后期陈化其实是需要在一定厌氧环境中进行的,传统普洱茶用笋壳紧实包装,其实也是在某种紧压程度上制造一种厌氧环境,罐藏紧压普洱茶也是同理。王力赓又想了很多办法来攻克密闭性的难题。一般的陶罐盖子很难密闭,容易进入水汽,影响茶叶。同样经历过无数次试验失败,王力赓发明出了双层陶罐盖,让盖子卡在罐口上,可以有效阻挡水汽进入,但是双层盖需要与罐口严丝合缝,烧制出来废品率高,对制陶工艺的要求也很高;还有反口盖,有点像过去的酒坛子,先用油纸或者布把口封住,外面再扣上像碗一样的盖子封存,另外还有双盖,两个盖子,一个里盖,一个外盖,内盖可以蜡封,都是为了达到密闭的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存放生、熟茶及不同陶罐器形的美观需要。

最初想到罐藏茶的创意,是源自王力赓对景迈茶的挚爱。景迈茶最易存之不当失香气,景迈香是景迈茶的魂,罐藏紧压茶不但让景迈茶留住了香,又能实现良好的后期陈化。2009年开始研究罐藏茶,从陶泥目数、罐壁厚度、烧制温度等方面控制通气度,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用不同的陶罐。至今,成熟产品已经不断面市,几年下来,放之四地的试验茶和收集来自不同地区客户的反馈,无论是在高温高湿的南方沿海地区,还是在干燥的北方或者昆明,罐藏紧压茶都有着良好的转化,尤其在聚香方面有着绝佳的优势。据王力赓介绍,这种结构的紫陶存茶罐,也可称为藏香罐,适用于很多的香型茶。

说话间,王力赓拿出了一罐一公斤装的罐藏茶,褐色的紫陶罐,下宽上窄,线条优美、造型独特,有点像个谷仓,打开外盖,里面还有一层内盖,内盖压着棉纸,棉纸从罐底开始覆盖整个内壁,包裹住茶叶,避免茶叶直接接触罐体,更加卫生。掀开棉纸,香气扑鼻,那是景迈茶特有的蜜香,条索紧结、匀整的茶叶平整地压在罐子里,茶与陶罐合而为一。这是一罐已经存放了三年的茶,用茶拨轻轻一撬,一块条索均完整的茶叶便汲取出来了,免去了茶针撬茶的麻烦和受伤的风险。开汤冲泡,汤色已经有些许泛橙红,茶汤入口滑润,苦涩初褪,回甘渐显,景迈蜜香依然如新茶时那般浓郁,挂在杯底,久久不散,回看叶底,片片完整无缺,赏心悦目。

再将紫陶罐封存好,置于展示架上,若是放在家中,也必是一件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而茶在其中又能获得最佳安置,不惧异杂味,不惧潮湿与干燥,静享岁月赋予普洱茶的醇美。云茶与云陶在此得以完美融合。

本文节选自《创意藏香:紫陶罐里的紧压普洱茶》

作者丨莫非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17年10月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