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建水紫陶价格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如何辨别是否是纯正的建水紫陶柴烧

 建水紫陶柴烧  |  无墨子

  ▼

如何辨别是否是纯正的建水紫陶柴烧?建水紫陶因泥料特殊性,柴窑烧制壶时需要把壶口做大一点,垫上泥条,烧制结束之后需要要校正壶口,而紫陶紫泥无论窑内氛围如何改变,导致外观呈黑、褐、红、古铜色等,但经打磨后壶口内部一定是有红色的(红的多少及深浅跟打磨的深度也有关系),这是纯正的、地道的建水紫陶(白泥除外)的本色。

【还原烧与氧化烧壶盖对比】

还原烧壶呈黑色,打磨浅显红色,氧化烧本身是红色,白色为金刚砂,打磨时留下,这也是壶友经常问,为什么壶盖内部与壶口是红色的原因。

【紫泥成品呈色】

虽说柴烧追求的是另一种美,需要朦胧感等等,但是若是茶配件、花器等摆设用具,用什么样的泥料或者添加什么只要达到所追求的美感,都可以理解,但是茶壶,入口的用具等,泥料的安全、健康、益处才是最基本的,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创造美感,个人观点。

【还原烧壶内本质也是红色】

好的陶土是制作陶器的先决条件。全国各地都有泥巴,为何只有宜兴紫砂、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钦州坭兴陶被称为四大名陶,抛去文化、历史、工艺,泥料就是最大的原因,这几个地方的泥料是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所含微量元素对身体无害。就如宜兴紫砂后来的“化工壶”就是前车之鉴。任何以降低成本、达到美感而添加其他成份的制陶都不会长久。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说到这里,想说一下,早期刚开始做柴烧时,一些人就说,“假的,建水紫陶烧不出那种效果和颜色”“假的,他一定是上了釉或者加了xxx”,虽说可以不在意,但人还是需要证明自己,前期的做法是排好窑拍照整窑未烧的陶坯,开窑时拍照,壶友参观体验。但这些都不够直接,也一直在想,怎么体现自己烧的是纯正建水本土紫泥柴烧?那就紫泥刻填柴烧吧,紫陶是目前唯一可以做刻填工艺的陶,这样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且辨识度极高,也可以作为建水紫陶柴烧的名片。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紫泥相对其他陶类比,泥料细腻,成型难,成品低,烧制温度低(1170左右),粗陶1300左右,白泥1250左右,柴烧时难度就大了很多,灰在1200度左右才能达到化釉的状态,且加上本身成品率低,若做刻填柴烧,多了刻填过程,费时、费工、易坏,烧制时成品又比紫泥素壶低了很多,难度最大的是刻填本身表现的就是画面意境美,刻填柴烧若把控不好,灰釉挡住画面,美感尽失。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如若要说工艺难度多道彩填柴烧>刻填柴烧>紫泥素壶,这也是影响柴烧价格因素之一。

【建水紫陶多道彩填柴烧】

当然柴烧的美及价值,不是单独工艺决定的,最重要的还是窑变天赐之美,紫泥柴烧古拙自然,素壶柴烧朴实、耐看,肌理变化丰富,耐人寻味。

建水紫陶贵在“珍贵”

 一、【泥料珍贵】

建水紫陶的原料全部取自建水境内碗窑村以西五公里的五彩山。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中度湿润,质地较黏,PH值5~6,多为黄红色黏土。制作建水紫陶的五色土、黄土、白土、灰土以网带层状与砖红壤性红土共生,含极少量砂粒,黏性极强。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面积138.48万亩,分布于海拔1300~1500米的坝区和丘陵地带。建水紫陶另一种添加土料为紫色土,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紫红色砂叶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含铁高,酸性强,抗蚀能力弱,面积68.56万亩,分散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地表。




  二、【制作精贵】

  

劳动创造价值,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平均的。手工劳动的价值成本高于机械加工,个体制作与批量生产,所产生的价值也有天壤之别。流水线产品不是工艺品,工艺之美,在于手工制作,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1、紫陶制作程序细分有72道工艺,大类工艺都有11道之多,从制泥、拉坯、装饰、雕刻、填泥、烧制、打磨,形成一个个劳作的周期,每道工艺都是必须手工完成。其中最具独特代表性的几个工序: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抛光等制作步骤耗时费力且对匠人技艺要求甚高,所有工序所耗费的时间加起来,都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一道工序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比如刻后填泥每填一次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凉坯再复填。在时间和人力上投资的成本远不是机械工艺价值可以替代的。



2、紫陶制作必须是“各取所长、分工复杂、团体合作”,多为团队协作,多人共同完成。“人无全才,物无极美”,当从炼泥到拉坯......刻填.....烧制,每一个步骤都交给一双最专业的手去完成,紫陶作品的整体质量必然是一个新高度。而在这些每一个人所特长的步骤中,更需要彼此默契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隐藏着高损耗率。即便是一个常规简单器型的壶也需要多人匠心去完成,所以价格自然就不会太低。



  三、【精品之贵】


1、建水紫陶的成品率低,一直是所有制陶人最头痛的一件事。对比于其它紫砂、瓷泥,紫陶的泥料收缩率高达18%,质感较为细较柔,越伸拉越拍打泥料越软塌,可塑性定型性低,导致最后烧制的成品率也较低;


2、建水紫陶是属于高温细陶,烧制温度高,烧制温度高于1100°时,壶坯十分脆弱,壶体薄、收缩大就会导致变形,严重时会炸裂。



3、刻填工序虽增光添彩,但是暗地里也增加了残缺几率,填泥所用力度掌握不好,烧制时泥料收缩不同步,也会导致烧制出来的壶坯变形。



 四、【艺术之贵】紫陶承载着中国的书画文化 

   

对于建水紫陶而言,书画装饰可谓是其灵魂。而书画的装饰必须是“阴刻阳填”工艺,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从事艺术这东西,是有门槛的,并非三教九流泛泛之辈一时半会能所为。陶艺匠艺们往往是十年寒窗,习字练画必不可少,每一副画面的背后,每一种风格的树立形成,都饱含了艺人多年的心血与积累。所以在一把紫陶壶实用价值之上,是其更具有无穷的艺术价值。在欣赏使用这些带有艺术的器皿时,才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美好的感受。




  五、【养心之贵】

    

迷上紫陶的朋友会发现,紫陶会让人心灵不知不觉地安静。你开始喜欢上生活柴米油盐酱醋之外的点滴小惊喜,留意身边各种美,不自觉各种秀图,偷偷各种学艺。为了满足你自己在紫陶中的专业迷恋之路走得更有价值更有发展空间,你开始了解陶、瓷的区别,修习一切跟茶以及茶周边的技艺。你开始学习插花,学习焚香,精进书画、练习摆拍。



最美不过是时光,最珍贵莫非陪伴

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喝茶、紫陶相伴的路上

日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快乐!

建水紫陶为什么少见传统石瓢壶?

常有壶友问,建水紫陶为什么少见传统石瓢壶?为什么建水紫陶的石瓢几乎都是没有足(壶底三个足鼎)和桥(拱形壶钮)?这让很多喜欢石瓢的壶友觉得十分可惜。

建水紫陶因泥料细腻,收缩大,难成型,也导致了紫陶石瓢很难搭足搭桥,首先是粘接足和桥时就比较难,其次是烧制时,壶身的重力容易让足坍塌,紫陶收缩比在百分之18左右,烧制的时候粘接的桥(壶钮),会因高温泥料收缩的张力而拉扯变形,另外建水紫陶成品率低很大一部分是粘接壶嘴壶把出烧制时最容易裂,导致了破损大,如果石瓢壶钮搭桥也会大大的提高破碎,工的难度加上成品率低,成本上升也就导致了手艺人不愿意做,若是同样工艺及装饰情况下传统石瓢有足桥的价格会高于常规的(仅是建水紫陶)

许多人爱“瓢”,更有石瓢壶的狂热者以“瓢客”自称。宜兴紫砂名家徐汉棠曾在《谈石瓢》一文中说:“石瓢在我们行家来说是一跌不破的形,很受行家欢迎,历经百年仍能一直延续下去。”且石瓢泡茶使用起来无论是出水断水都是优于其他器型的。

说到陶壶经典器型,不得不说石瓢壶,而石瓢壶里面又有许多种的分类,虽然这些分类的石瓢壶都大同小异,但却是各有韵味和特点。它作为一款传统的器型,虽然看似简单,却是考验工艺师的一把尺子。

石瓢壶,造型、线条特别是韵味极难把握。要做好一把“石瓢壶”,绝对不是简单的造型上的理解,而是要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细致深入地研究,在掌握好局部后,再考虑作品整体的协调和呼应。壶嘴似炮管,力度非常强,而且口的处理要锋利、果断、干净利落,同时与壶身的过渡也要非常自然严谨;壶盖的桥钮是“石瓢壶”的精华,好的石瓢壶桥钮的平面有着很强的穿透力。

紫陶壶最基本的功能,是用于泡茶;而石瓢壶造型简洁、拿捏适度,实用性非常强。这种朴实无华的品质,也是石瓢壶能够成为经典的最大原因。如果说石瓢壶的三角形结构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那么其桥钮、弧面、钉足则体现了阴柔之美;柔中带刚,是石瓢壶非常显著的特色,也是受到壶友欢迎的重要原因。

虽建水紫陶在做传统石瓢时难度较大,但手艺人们依然会不懈努力,提高工艺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做出经典的石瓢壶器型,再加上紫陶壶独一无二的刻填装饰工艺,把石瓢的骨清气正,百看不厌之韵体现出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延续永恒的经典。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