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喝茶了。
不是在一片片小叶子里寻找苦后回甘、清香自然的那种寻求本味的喝法。茶的原始滋味被衍生成烤黑糖波波牛乳、马卡龙茶芝士、巧克力路易波士、西柚莫吉托煎茶,各种带有热带水果元素的拼配茶也在夏天占有一席之地。
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两组数据证明着年轻人在茶上的消费力十足。《2020天猫茶行业消费趋势报告》中90后和85后在茶消费占比盘踞较头部位置,95后在茶消费增速上名列前茅。《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预计2021年会达到1100亿元。
不可否认,新茶饮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在把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带回到当下的快消需求中来。
茶饮的全品类增长,对茶叶的消耗可想而知。以为传统茶企会借由这股势头销量大涨,然而却发现新式茶饮对茶产业拉动并不明显。
“传统茶企为什么不积极把茶直接卖给新式茶饮店?”
原叶茶里没有加进去的那点“香”
“敏感,调香的太多了”,没想到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茶学系教授黄友谊会给出这种反应。
这里说的调香,是指将食用香精或植物如水果中提取的天然香精油,喷洒在茶叶中,再进行烘干,使之具有特殊香气。现在大街上最火的桃味茶饮就是这么来的。小红书上,以白桃乌龙为代表的调香茶收获了5万+笔记。
调香茶风味突出,让饮用者记忆深刻。而调香茶中的食用香精,是工业化的产物,按照国家标准的生产和使用,也是安全和符合法规的。
黄教授所指的敏感,是指与传统茶企的经营界限。传统茶企卖的是初加工茶,强调的是茶的本味,而且国家标准规定不得添加任何外源物如食用原料。一旦添加,就属于再加工、精加工。
新式茶饮店对茶叶品质的需求多样且随机
传统茶企想要涉足调香茶,除了需要满足国家对再加工企业的资质要求,还需要匹配茶饮店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原叶茶通过看、闻、尝等感官运作,品鉴其色香味的传统喝茶方式,让它看上去有点“玄”,这也是原叶茶的特点和魅力所在。而新式茶饮店所需要的是茶的标准化,“原叶茶品质的标准化,在技术上并没有难度,在生产实践中也是在不断实施的”,黄教授把现实上的难度概括为新式茶饮需要的茶品种多、量少、价格低,一般的茶企均难以胜任。
在茶饮店的菜单栏上,雪顶雨后青提、星空葡萄、鲜苹果百香、茉莉绿……
随便一家,就有二十来个品种,为迎合年轻客群的求新求变,还会结合季节、热门节点推出新品。以前很多品牌卖什么茶会看供应商推荐,但现在对茶也更有想法。
比如,喜茶在贵州梵净山拥有自有茶园,从茶园开始管控茶叶,这比精制加工投入成本更高、管理也复杂,但把控了源头质量和价格,打造出供应链壁垒。
而小型茶饮店会把各地茶叶收购过来拼配,对茶的品种要求多、但数量并不大,目前很难有传统茶企能够一步到位来满足。
以湖北地区普通的传统茶企为例,每家只会有少数几种风味茶。“当前很多公司主要做高端绿茶和红茶为主,做少量低档茶出口。卖得比较便宜的低档茶基本是炒青绿茶,带板栗香,这就只能给茶饮店提供这一种风味,其他高端茶产品茶饮店是不会采购的。”
茶饮店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也是传统茶企难以跟其合作的重要原因。黄教授常常跟湖北茶企打交道,他个人觉得目前来看,高端茶依旧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调香茶多为低端茶叶,“只要没有烟味、糊味等变质的味道,品质正常的茶就行了。”而且调香后难以闻到茶的本香,就算用好茶也无法展现出茶香的好,茶再好也白搭。
“传统茶企的传统,体现在中国茶的魂,如果追求工业调香,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优势是什么?”抛弃对新茶饮千亿级市场的窥探,黄教授更关心的是中国茶饮未来的走向——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利用当地野生资源
天然茶饮也是新式茶饮的一员
传统茶企希望破圈,借助新茶饮快速发展的东风带动发展,创新开发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产品是必不可少。
就湖北而言,曾有过成功案例。“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结合湖北五峰的野生天麻,推出健字号的‘天麻剑毫茶’,泡出来的茶同时有茶叶和天麻的味道,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湖北茶企可以立足于当地的野生资源去进行新产品开发。比如恩施州有藤茶和大量野生刺梨、咸宁有甜茶、宜昌有三片罐等,把这些原料汁液喷到茶叶上烘干,或者直接干燥后与茶调配,就能成为新式茶饮的一员,天然健康。
对于普通的中小茶企而言,这种尝试投入不大,容易形成自身特色;因为是本地特色资源,别的地方也不容易剽窃。
但这类茶产品,已脱离了初加工茶产品的范畴,需要办理相关手续才能合法上市。
尽管新式茶饮对传统茶叶的生产和消耗的带动是有限的,但新式茶饮产品多样化的思路却很值得借鉴。
“茶行业整体发展的大趋势还是天然和健康”,传统茶企应该围绕天然与健康做文章,在保留具有传统品质风味茶产品的同时,努力开发迎合新生代、风味多样化的天然调配茶产品!看到这个方向并勇于尝试,就会找到自己的逻辑,抓得住机遇。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28日,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咸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蒋星华宣布,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将于10月在湖北省咸宁市举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桂群、咸宁市副市长汪凡非、赤壁市副市长钱仕忠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桂群从全国茶园面积、全年产量、全年出口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将大会落户湖北咸宁的原因。她说,大会以“让茶融入‘一带一路’,让世界爱上中国茶”为主题展开,重点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机构和代表,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影响全球,努力推动更多的中国茶走出去,让世界上更多的消费者爱上中国茶。
蒋星华从“香、美、近”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咸宁市的优势资源,代表咸宁市委市政府热烈欢迎国际友人、知名茶企、茶叶收藏爱好者和媒体在10月份到咸宁参加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
汪凡非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三大百亿”工程,大做“茶”字文章,“赤壁青砖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评估价值达25亿元,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排名第18位。本次大会历时两天,以“让茶融入‘一带一路’,让世界爱上中国茶”为主题,将举办论坛、茶叶展会、茶文化晚会,将颁布“一带一路”源头茶乡、茶叶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的评选结果,将举行《羊楼洞传奇》电视连续剧摄制开机、羊楼洞古街新韵正式迎宾、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开馆仪式等系列活动。
钱仕忠介绍了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筹备情况。为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和咸宁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推动咸宁市赤壁茶产业发展,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大会,成立了大会筹委会赤壁指挥部,设置了“一办六组”工作专班,快速推进活动主场馆建设,邀宾和宣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赤壁市作为大会承办方之一,将全力筹备好本次大会各项活动,精心准备展示展销、商务对接、洽谈签约等专场活动,确保大会顺利圆满举办。
发布会后还举行了赤壁青砖茶答记者问:
问:目前国内黑茶品牌众多,赤壁青砖茶作为黑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如何将“赤壁青砖茶”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呢?今后在融入“一带一路”中,赤壁市作为万里茶道源头城市,有什么作为和计划?
答:感谢您对赤壁青砖茶的关心关注。您这个提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首先回答如何将“赤壁青砖茶”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赤壁青砖茶”是最早的黑茶品种之一,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们抢抓有利机遇,调度优势资源,加快茶产业发展,“赤壁青砖茶”被纳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先后被认定为湖北区域公共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产自万里茶道起点上的赤壁青砖茶重新散发出独有的茶香,我们更加有信心把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擦得更亮。
一是扬特色。传统的青砖茶与其他黑茶相比在工艺上有紧压度高、密度大、发酵慢、后发酵时间长等特点,在品质上有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厚,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本色。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现代人生活习惯和品味的变化,按照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总要求,在生产装备上引进,在工艺上创新,开发出功能化、便携化、时尚化、多元化的青砖茶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
二是提品质。通过实施生产优质茶(原料),加工合格茶(砖茶),饮用放心茶工程,换品种、强管理、建标准、优工艺、保安全,从青砖茶在原料品种、茶叶基地管理、加工工艺优化、加工标准制定、茶叶食品安全管控、质量视频追溯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青砖茶品质大幅提高。
三是抓融合。按照“让茶园成为游园,让车间成为景点,让文化成为平台”的思路,积极开发茶旅游。利用万亩茶园建成的“花亭茶溪休闲运动度假村”,已经成为湘鄂赣比邻地区城市市民理想的休闲目的地。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卓尔集团再次投资23亿元,在羊楼洞古镇打造成集文化溯源、自然科普、运动游乐、养生度假及商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茶业第一古镇。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条由中国青砖茶博物馆、青砖茶产业园、羊楼洞明清古街、万亩茶园休闲运动度假村随阳万亩野樱花、5A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组成的的特色茶旅线路,将极大的推动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
问:关于我市作为万里茶道源头城市,今后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有什么作为和计划的问题,也是我们地方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
答:赤壁市是万里茶道重要源头城市,羊楼洞是“世界茶业第一古镇”。300年前,我们的茶叶在此出发,跨越江河湖泊、森林草原和冻土,行程两万多里,销往中亚和欧洲各地,融入了万里茶道沿线人们的生活、情感和记忆。300年后的今天,我们将紧紧围绕“让茶融入‘一带一路’,让世界爱上中国茶”的主题,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促进茶融合,让万里茶道历史的荣光照亮“一带一路”现实的天空。
一是挖掘整理“万里茶道”历史文化,认真讲好青砖茶故事。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赵李桥茶厂获得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省首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马克思盛赞赤壁青砖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长期饮用赤壁青砖茶的边疆牧民历来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在这个保存完好的古镇,我们发起了《赤壁宣言》,共同申报万里茶道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这里建中国青砖茶博物馆,努力让万里茶道历史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全链条开发出市场需求产品。在继承传统工艺,发展部分传统产品的同时,坚持创新发展,充分运用现代装备,现代工艺,开发出适用市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求的系列青砖茶产品,满足“一带一路”国家人们的生活需要。
三是办好多形式的节会,以会促融,密切经贸往来。近年来,我市以茶叶为媒,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经贸活动,并建立多种茶叶经贸合作关系,今年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国茶城开辟赤壁青砖茶宣传窗口,赤壁青砖茶将在网上向俄罗斯和周边国家客户直接销售。今年,赤壁市承办“2019‘一带一路’国际茶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茶业大会”,届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茶商与国内专家学者将齐聚赤壁,共商茶业发展之路,共议茶业合作之道。
借此机会,欢迎媒体朋友到赤壁考察宣传,感受赤壁三国文化,借东风、谋发展,为事业添彩;体验赤壁茶文化,喝茶、品茶,为健康加油。
2021
湖北茶产业十件大事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2022年的篇章已经开启,回顾2021布满脚印的路程。你会想到些什么?有挑战,也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收获了荣光与成长。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同时,这一年,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而湖北茶产业也在这一年,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2年1月13日,经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由《请你喝杯湖北茶》全媒体平台、《农村新报》(湖北日报农村版)、湖北省茶叶协会、湖北省楚商联合会茶产业分会、中国农技协茶专委会、湖北省广播电视台城市之声,共同发起的“2021湖北茶产业十件大事”评选结果出炉。
活动回顾了湖北茶产业在2021年不凡的发展历程,梳理遴选了十件代表性事件,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湖北茶产业总结答卷,现发布如下,敬请关注。
2021湖北茶产业十件大事
(排名不分先后)
1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茶叶入列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
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5月1日,《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颁布施行。
湖北是继福建、贵州之后,第三个出台促进茶产业发展省级地方性法规的省份,为促进湖北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
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将茶叶作为全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
6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方案》。
8月6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11月8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方案》。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湖北省楚商联合会发起“楚商喝楚茶”倡议,拉开“楚商喝楚茶·万企兴万村”大幕。《请你喝杯湖北茶》全媒体平台集结湖北省内各大茶叶主产区的33家知名茶叶品牌,推出“振兴湖北茶”计划,抱团助力千亿茶产业强省的建设。
2
外交部全球特别推荐湖北“一红一黑一绿”
4月12日,在外交部蓝厅隆重举行的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中,以“一红(宜红茶)一黑(川字青砖茶)一绿(恩施玉露)”为代表的湖北茶作为湖北名片,获全球关注。
3
“宜都宜红茶”“伍家台贡茶”“赤壁青砖茶”“英山云雾茶”“襄阳高香茶”获欧盟通行证
3月1日,历时8年谈判达成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双方500个产品被纳入互认清单。在首批100个中方产品中,我省的“宜都宜红茶”榜上有名。在第二批目录中,我省“伍家台贡茶”“赤壁青砖茶”“英山云雾茶”“襄阳高香茶”入选。
4
黑茶“湖北标准”发布
作为赤壁青砖茶综合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2月20日,历经八年筹建,湖北省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是目前湖北省首个且唯一的黑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黑茶从此有了“湖北标准”,包含青砖茶在内的省内黑茶企业不需要送产品至福建浙江湖南等外省检测。
此前,赤壁青砖茶国际(上海)体验馆、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馆,分别在国家进博会国展中心(上海)和赤壁市羊楼洞万里茶道文化博览中心开馆迎客。
《赤壁青砖茶综合标准体系》1月1日实施以来,赤壁青砖茶不断发力创新,先后与潜江小龙虾、红安糕点、鄂州富农(武昌鱼)、仙桃鳝鱼等,推出“虾茶之恋”“五谷茶礼”“茶鱼饭后”“茶颜鳝语”等CP爆款产品。
5
湖北茶走出去成效显著
5月21日至22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恩施州、襄阳、十堰、黄冈、宜昌、咸宁、孝感七大茶区36家茶企亮相杭州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湖北选送的山南晟茗牌远安黄茶和楚希牌远安黄茶喜获特别金奖,“星斗山”利川红金臻、赵李桥川字牌青砖茶等11个茶样获金奖,得奖率57%,全国第一。
9月15日至18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省楚商联合会,携宜昌市、咸宁市、赤壁市、恩施州政府,北上银川、兰州举行“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
12月16日至17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楚商联合会组织荆州市、宜昌市、咸宁市、恩施州等地茶企,赴深圳开展“湖北名优茶﹒健康沿海行”系列茶事活动。
6
湖北多地上榜全国“茶业百强”
10月底,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21中国茶业品牌盛典发布2021年度茶叶品牌(茶业百强县、百强企业、茶业领军企业等)系列榜单,湖北16地上榜“茶业百强县”,超过云南省的12个、贵州省的11个,成为此次入选最多的省份。
此前,中华茶人联谊会与央视网共同发起的“百县·百茶·百人”名单揭晓,湖北占10席,分别为:保康县、鹤峰县、恩施市、咸丰县、巴东县、宣恩县、利川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悟县、英山县。
7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第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六茶企获评湖北“第三批老字号”
继恩施玉露、赵李桥砖茶入选国家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6月10日,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第八类——传统技艺名单。至此,全国已有37项茶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占据三席。
8月31日,湖北省商务厅官网公布42家企业为“第三批老字号”,新洲旧街城楼寨、黄冈团黄等6家茶企(含6个品牌)上榜。
8
第24届武汉秋季茶博会成最“励志”茶博会
12月2日至5日,作为2021年下半年武汉市唯一被批准的市场化运作展销会,武汉秋季茶博会顺利开展,共吸引全国超过600家知名茶企强势入驻,展览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1000个,品牌、品质双双升级,集中展现了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
受外地疫情防控升级影响,武汉秋季茶博会两次延期。为减少参展商损失,主办方现场致歉并全额如数赔偿损失,用真心真情真金挽回了全国参展商对武汉本土茶博会的信心,也让全国茶人茶商茶企看到了“坚强不屈、诚实守信”的湖北茶人精神。
9
湖北茶营销新突破,美灵宝“那杯茶”亮相东航上航
9月10日,美灵宝公司与东航食品联合打造的“东航那杯茶”系列杯泡茶亮相中国东方航空、上海航空承运的全线国内航班,完成万里茶路从马车到飞机的突破,212家海外媒关注报道“东航那杯茶”进客舱。
该品牌诞生至今屡获大奖,2020年获“全球企业创新实践年度峰会品牌与传播创新实践大奖”、2021入选CAPSE航空服务优秀创新服务案例,并斩获2021-2022年度全球航空餐饮榜单唯一“航空文创最佳五星奖”。
10
湖北茶界涌“黑马”,来凤藤茶小稀藤单企单品销售过亿
12月28日,来凤藤茶小稀藤首次实现销售破亿元,这是湖北乃至全国藤茶单一企业销售首次破亿,成为业界黑马。
来凤是中国藤茶第一县,小稀藤在来凤建厂投资仅三年时间,就已成长为行业领军品牌。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