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皇帝茶峨眉

找到约5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峨眉雪芽”香飘天下,茶界文化新地标

自古名山出好茶,雪芽近自峨眉得。

峨眉山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以“释、茶、武、药”为核心的峨眉山特色文化体系,淬炼成了天府大地乃至神州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峨眉山成为了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而雪藏于地处北纬30°峨眉山黄金产茶带的千古禅茶“峨眉雪芽”更是以其独特文化魅力赢得了天下茶客的好评。

峨眉雪芽种植基地。峨眉山雪芽茶叶集团供图

何以“独特”?只因天造地赋人为,方有“峨眉雪芽”无穷之文化魅力。

万千宠爱贡茶位列十大名茶

据文献记载,峨眉山种茶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早在秦汉之际,敬崇峨眉山茶的汉武帝,专门派使者到峨眉山访茶,成为问茶峨眉山的第一位中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派谴药王孙思邈问药峨眉山,峨眉山僧人赠予“峨眉山雪芽”,授予养生茶诀。孙思邈返回长安敬献太宗,太宗大悦,遂将“峨眉山雪芽”列为贡茶。到了明代,各代皇帝独崇峨眉山,先后御赐茶园于万年寺、伏虎寺、报国寺等作为香火资费。每年春茶新摘,地方政府均将最好的新茶锦囊赦封急驰送京,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峨眉雪芽”自古就是峨眉山名茶中的精品,早于公元7世纪中,就以中国十大名茶的显赫地位,著录于茶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唐国史补》等古籍之中,必然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

唐代著名诗僧贾岛畅饮“峨眉雪芽”后咏出了“新芽抽雪茗”的美语;白居易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未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汲大峨寺之“玉液泉”煮“峨眉雪茗”,赞叹“上品善水”而绝佳也;南宋诗人陆游在嘉州为官时将“峨眉雪芽”与拥有“天下第一”美誉的江南名茶相提并论,写下了“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的经典诗句,使“峨眉雪芽”之名代代相传成为千古禅茶而弥香天下。

峨眉雪芽茶园。峨眉山雪芽茶叶集团供图

环境天赐独占景区核心资源

说到“独一无二”,必然要了解“峨眉雪芽”生产地的自然环境。唐代学者李善在《昭明文选注》中载曰:“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岩种茶,味佳而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文中的黑水寺是魏晋年间僧肇所建,是峨眉山最早的佛寺,位于峨眉山万年寺对面海拔1000米处的黑水村,是峨眉山景区的核心资源地,也是古今“峨眉雪芽”的主产地。

据《峨眉郡志》载:“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这座美丽的仙山,经历了八亿年的孕育,七千万年的成长,二百万年的春风时雨和潜默移化。在这面积达15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山峦叠嶂,深沟流泉,云遮雾绕,气象万千。3000多种植物、2300多种野生动物,高、中、低景层各异的气象奇观,让峨眉山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和“震旦第一山”等美誉。山中许多令人叫绝的“世界之最”,堪称“独一无二”。

掩映在密林之间的“峨眉雪芽”茶园,一棵棵林茶共生的茶树在雾淞、雨淞、雪霁等奇特的自然气候守护下,吸取着多种野生植物残枝落叶与多种野生动物残骸及排泄物融入土壤后形成的天然有机营养成分而悄然生长。每年10月中、下旬,瑞雪普降,至来年3、4月份,有时延至5月。白雪将森林中的茶园覆盖,到第二年雨水、清明时节,白雪才慢慢融化。漫长的雪冻期灭杀了茶园中的自然病虫害,加之雪野中昼夜温差的原因,孕育出了高山林间茶特有的自然品质。

2007年5月,来自欧盟的有机茶权威认证机构德国QSI实验室的专家来到黑水村,在实地考察“峨眉雪芽”3000多亩珍贵有机绿茶茶园之后,带队的麦克博士惊慕不已:“我几乎跑遍了世界上所有的产茶国家和地区,到中国也走遍了著名的产茶大省,而峨眉雪芽的高山生态茶园是最棒的。资源和条件都是无法复制和不可取代的。”

正因如此,“峨眉雪芽”高山生态茶园当之无愧地荣获了“中华生态文明茶园”“四川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成为问茶峨眉的源起点、世界研学组织的首个茶研学基地,为倾力打造“中国高山林间茶”首席茶叶品牌,创立了一个安全生态的健康好茶生产胜地。

禅全茶德般若本味汇聚雪芽

峨眉山是中国禅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由峨眉山唐代高僧昌福禅师创编的峨眉茶道及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是中国禅茶文化中的瑰宝,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大贡献。经过3年的准备,峨眉雪芽茶业集团精心传承的“峨眉雪芽般若茶会”,启航自峨眉山,缘起于千年古刹,通过庄严的茶会仪式弘扬昌福禅师“茶全禅性,禅全茶德”的茶禅一味内涵,再现了“焙香醉禅意,佛语入天堂”的峨眉山茶之道法真境,为茶客提供了“独特”的精神食粮。一时间,般若茶会在万年寺、华藏寺、仙峰寺、息心所、灵觉寺等互动交融聚气,在成都、重庆、北京等彰显名山内蕴,在文旅营销大会、水产业发展大会、在新项目招商大会等展露妙美身姿。

“千年老树低头闻佛法,百丈众生合掌悟禅机”。产自峨眉山核心区的“峨眉雪芽”,拥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茶因山而得名,山因茶而增辉,以“峨眉”冠名的“雪芽”这片树叶,从古至今,融入了佛教名山特有的“般若”之味,成为众多“峨眉山茶”中唯一一款在国际市场上带有“峨眉”二字的禅茶神饮。

“一禅一世界,一茶一人生”,千年禅茶“峨眉雪芽”与众不同、独特的“般若”之味除独特的茶香外,还飘逸着普贤道场的禅韵和仙山之灵气,给人带来对思想智慧的升华和“知行合一”的感悟,品鉴“以智导行,以行证智”的人生滋味。寻常一杯茶,如“明镜”照亮心灵,除去杂念,追索“茶禅一味”“天人合一”的新高地。

茶叶村落中华茶界文化地标

2020年5月20日,峨眉山市黄湾镇雪芽村正式挂牌。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将峨眉雪芽有机茶生产基地所在地的黑水村和邻近的木瓜村合并,首次以茶叶的名字将“千古禅茶”峨眉雪芽的发祥地定名为“雪芽村”。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天,标志着中华茶文化的新地标在中国西部、中国峨眉山落地,形成了“东有龙井村,西有雪芽村”的东西部中华名茶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闻名中外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峨眉山,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景区内的黄湾镇15个村全部实施停耕还林。为了景区内的农民致富,峨眉山作出了在旅游冷线区域内发展峨眉雪芽项目的决定,把帮助农民种植茶叶致富列为景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每年从旅游总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于鼓励农民种茶,并且成立了峨眉雪芽茶叶专业合作社,帮扶茶农改造老龄低产茶园,发展高山生态标准茶园,举办种植、管理、焙茶等培训班,培训茶农,让茶叶成为景区农民的“摇钱树”。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新地标,承载着峨眉山茶叶发展历史的“雪芽村”与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同处一地,必然共同担当起传承发展“千古禅茶”的重任。在黑水寺遗址所在地的山谷里,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建立了3000多亩标准化生产的峨眉雪芽有机茶生产基地,并将打造成一个集茶叶生产加工、厂区参观、采茶体验、禅意空间品茗于一体的茶旅融合博览地,向中外游客讲述千年禅茶的故事,让客人们感受“峨眉雪芽”发祥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武双全景茗双仙香飘九州

峨眉山是中国三大武术门派之一的峨眉武术发祥地,峨眉武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派”名震海内外。而在峨眉山,“峨眉派”不仅仅指的是峨眉武术,还包括文武兼备的峨眉茶道。峨眉茶道和“峨眉雪芽”禅茶制作技艺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峨眉武术的系列动作,形成了动静结合、文武双全的“峨眉派”禅茶功夫。峨眉茶道及“峨眉雪芽”禅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峨眉山市级“非遗”,展现出特有的文化魅力,在峨眉山世代相传,名扬天下。

一座山,一杯茶,景茗双仙香飘九州。数千年来,“峨眉雪芽”与峨眉仙山相生相伴、生生不息、世代飘香。它和峨眉山儒、释、道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等相互融合,组成了博大精深的峨眉山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作为“峨眉山茶”的典型代表、中国高山林间茶的倡导者和峨眉山康养生活的践行者、中国禅茶文化的传承者,峨眉雪芽始终坚持“峨眉山—峨眉山茶—峨眉雪芽”的文化主脉,坚持让中外游客“把峨眉山带回家”的理念,积极开拓茶旅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实现“茶文化与茶旅游”的完美结合,让“千古禅茶”峨眉雪芽与世界“双遗”峨眉山两张品牌深入人心,共放异彩,闻名世界。

一片茶叶,蕴含着峨眉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韵。“峨眉雪芽”独一无二的无穷文化魅力,将永续闪耀,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何群)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泡好这杯“峨眉山茶”

品味世界双遗绿茶,领略禅茶美学韵致。4月19日,“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正式发布,启用了“峨眉山茶”品牌LOGO和“世界双遗绿茶”品牌传播语,标志着峨眉山茶茶叶现代化的质性飞跃,更标志着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

资料图片

乐山古称“嘉州”,境内气候温润,林木苍翠,云雾缭绕,与茶叶拥有数千年的缘分。在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全市围绕“一核两带两区”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峨眉山“全国高山绿茶产业核心区”,建成峨眉—夹江50万亩高质高效茶叶产业带、犍为—沐川—马边80万亩绿色生态茶叶产业带,打造夹江“茶出口引领示范区”和犍为“全国茉莉花茶产业优势区”。

积淀千年

禅茶韵味得以彰显

绝佳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出“峨眉山茶”扁平直滑、嫩绿油润、栗香高长、鲜醇甘爽的独特品质,成就了峨眉山“茶尤好,异于天下”之美誉,而乐山产茶史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择峨眉为修炼栖身之所,尤喜山林古茶,汲泉煮之。东晋时期,峨眉山遍种茶树、盛产名茶,茶文化与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共存发展,大小寺庙、道观均采茶而饮,取名峨眉山茶。唐宋时期,峨眉山茶成为皇室贡茶,并通过茶马古道远销海外。明清两代,峨眉山茶深受朝廷重视,明洪武皇帝、万历皇帝独崇峨眉,先后在万年寺、报国寺等地御赐茶园。

“蜀之茶,则有东川之神泉兽目……嘉定之峨眉。”陆游、李时珍、郭沫若等名人留下了有关乐山茶的诗赋著作,滋养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更有陈毅元帅为竹叶青命名等佳话。在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文化同乐山儒、释、道文化相渗相融,不断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禅茶文化成为峨眉山茶文化的重要内容。  

资料图片

翻开峨眉山茶的历史文化,每一幅都飘着古茶的幽香,每一卷都饱含人文的气息,每一口都能品出历史的厚重。

我市正以“茶+文”“茶+旅”为路径,培养茶艺传承人,打造茶旅融合示范点,推出精品茶旅路线,将茶文化、茶体验、茶旅游融为一体,催生茶家乐、茶宴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茶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游客变茶客。

集群发展

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自古香茗出深山,高山云雾出好茶。峨眉山茶主产区海拔600-1500米,植被覆盖率87.2%,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胜似人间仙境,是全球同纬度绿茶开采最早的茶区。


资料图片来源微峨眉

目前,全市标准化茶园面积达140万亩、干毛茶年产量15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四川省前列。2009年,峨眉山茶就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2020年,峨眉山茶成功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23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高端绿茶发源地”“世界绿茶黄金产区”称号。

在乐山乐水的这片土地上,茶叶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化茶企195家,全部沿用传统制茶工艺,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铸就了峨眉山茶“色、香、味、形”俱佳的纯正品质。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峨眉山茶含有20多种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在20%左右,可溶性糖总量达5.28%,水浸出物可达48%,与其它优质茶叶相比,呈现出高氨基酸、高水浸出物、低咖啡碱“两高一低”的独特内涵品质。

现如今的峨眉山茶,不仅广受国内消费者喜爱,更远销中亚、东欧各地,2023年实现茶叶出口3.9万吨,出口货值11.47亿元,开通了四川省首个直接出口中亚的茶叶专列。

资料图片来源微峨眉

一片小叶子,撬动大产业。接下来,我市将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精制千亿川茶产业”目标,以建设“峨眉山茶”产业集群为主线,打造“峨眉山市高山绿茶”“夹江县精制川茶出口”“犍为县茉莉花茶”“沐川紫茶”“马边彝茶”等五大特色区域,实现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从单季采摘向夏秋茶综合利用、从单一绿茶向多茶类加工、从内销市场向“一带一路”市场、从“卖鲜叶”向“卖生态”等五大延伸,构建“峨眉山茶”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峨眉山茶”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新形象

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发展

“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新形象的正式亮相,通过品牌战略、品牌形象、品牌口号、品牌价值体系等核心内容,展现全新品牌形象。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峨眉山茶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培育了“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等中国绿茶著名品牌,并推进茶文旅融合,联农带农,让广大茶农获得了更殷实的幸福感。2023年,峨眉山茶品牌价值46.44亿元,居全国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第10名。

“新形象的发布,让‘峨眉山茶’有了新高度。作为‘峨眉山茶’的一个企业代表,品牌的打造,为峨眉雪芽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全新窗口。今年,峨眉雪芽也将围绕三个一,即一台茶会、一个村落、一个海外体验中心,把‘峨眉山茶’的味道和气息带向世界。”峨眉雪芽茶业集团总经理何群说。

虽然茶叶已成为乐山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但“峨眉山茶”品牌建设成效滞后于我市茶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如何补齐品牌短板?

据悉,我市将建立健全“峨眉山茶”品牌运营管理机制,成立乐山市峨眉山茶品牌促进会,以市农投集团为依托承接峨眉山茶品牌促进会的运行及管理工作,聚焦“峨眉山茶”品牌建设、管理、宣传、营销等系列工作,同时兼顾行业协会的功能。持续开展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举办第五届国际(乐山)绿茶大会,市县联动举办采茶节、斗茶节和市民消费节等。带领茶企走出去,组织“峨眉山茶”授权企业到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建立配套的品牌推广平台,在乐山市打造峨眉山茶品饮文化特色街区,建设峨眉山茶形象店,推进线上天猫、抖音、京东等销售平台,不断提升“峨眉山茶”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实现“峨眉山茶”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

记者:赵径

来源:乐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中国式艺茶?

中国人与外国人喝咖啡大不相同,特别是茶道中的茶,是作为天、地、物品与人的统一过程来看待的。所以,无论辨茶之优劣、产地、加工、制作、烹调,不仅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还包含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

在现代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已可以分析出各种茶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药物作用,而古代的中国茶学家,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从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上说,其成就甚至有超过现代之处。

  茶,在中国人看来,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所以古代真正的茶人,不仅要懂烹茶待客之礼,而且常亲自植茶、制作,课僮艺圃。即使没有亲种亲制的条件,也要入深山,访佳茗,知茶的自然之理,从汉王课僮艺茶,唐代名僧广植茶树,陆羽走遍大江南北,太湖东西,朝攀层峦,暮宿野寺、荒村,一直到明代茶人自筑茗园等,形成了这种实践的传统,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既是自然科学专家,又皆通古籍,既明茶理,又懂其中的蕴藉。所以,中国茶艺中第一要素便是“艺茶”,无论评名茶,择产地、采集、制作,均需得地、得时、得法。

  《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次者生黄土”。这是讲茶的土壤条件。又云:“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者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缀,性凝滞,结瘕疾。这是讲茶的其他自然环境和采摘时机,而这些条件多在我国南部气侯温润、环境幽静的名山之中。于是茶的生长条件本身决定了它天然要与风光名胜之区相伴。中国茶人深深了解这个道理,从选茶开始便重视契合自然。

  唐代由于皇帝爱喝阳羡茶,皆以阳羡为佳。其实,当时名茶产地已经很多。最著名者,一是集中于风景秀丽的巴山蜀水之间,二是太湖周围的著名风景区。

陆羽将全国盛产名茶的三十一州加以评定,其中八州在今四川境内,占四分之一。当时,蜀中贡茶已达上百种,最著名者有蒙山茶、中峰茶、峨眉茶、青城茶、峡川间的石上紫花芽、香山茶、云安茶、神泉小团、明昌禄等,而蒙顶石花号称第一。巴蜀多文人,唐人重诗歌,经诗人吟咏,巴蜀之茶愈为世人推重。浙西的常、湖二州亦多产名茶,最有名者称顾清紫笋。此地滨临太湖,山水佳丽,流泉清激,既得气侯之宜,又兼水土之精。中有杼山,多佛刹精舍,陆羽曾为作《志》。兼陆羽及皎然等正是在此处奠定了中国茶道的格局,顾渚茶更为人所重。

  宋代继南唐于建州北苑大造贡茶,北苑名刹毗连,茶好,水也好,加之朝廷推崇,名声大振,但贡茶制作过于艰难复杂,又加入龙脑等香料,故真正的茶人并不以为佳,即便建州民间斗茶也不以腊面龙团为之。于是,不少茶人访名山,寻佳茗,日注茶、蒙顶茶、宝云茶等茶被视为真正上品。

  明人崇尚罗岕茶。隐栖于山中曰“岕”,“岕”字,今通“芥”字,相传有罗氏者隐于武夷山,因得罗芥之名。明代文人好武夷茶,多因同好武夷之景。茶痴朱汝圭,每年入罗芥访茶,六十年如一日,此山又有明月峡,吴人姚绍宪自辟小园,其中植茶自判品第。由童年而至白首,始得其玄诣。据他讲,许次纾所著《茶疏》,便是因姚绍宪将终生试茶秘诀都告知许氏方有此著作。许氏逝世后又“托梦”给他,令其将《茶疏》传布,姚氏因而为之作序。有此一段神话般的故事,武夷山茶更令人传颂。明代被人重视的好茶,还有歙州罗松茶、吴之虎丘茶、钱塘龙井茶、天台山雁荡茶、括苍山大盘茶、东阳金华茶、绍兴日铸茶等。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名茶,常在好山好水间,又得茶人品第,文人传颂,方为人所重。仅选茶一节,既包含了科学道理,又有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凡物契合于自然方算真好、真美,中国茶艺由选茗开始便体现了这种自然观点。

好茶,还要采摘得时,制作得法。

唐人采茶时间要求不严,谓阴历二、三、四月均可采。宋以后,对采茶时间要求严格,常以惊蛰为候,至清明前为佳期。天色主张晴日凌露之时,如果茶被日晒,则膏脂被耗,水分又失,不鲜且失精华。采茶用指甲,不用手指,以免被手温所熏染,为汗水所污。唐人对茶芽不大拣择,挺拔者即为佳。宋以后拣择甚精,以芽之形状,老嫩分别品级,一般说,芽愈嫩茶愈佳。一芽为莲蕊,如含蕊未放;二芽称旗枪,如矛端又增一缨;三芽称雀舌,如鸟儿初启嘴巴。真所谓未见其物,先闻佳名,使人油然生出喜悦之情。中国茶艺,未施术而先有美韵,非古老文明国家是难理解的。

好茶需制作得法。

故制茶又是茶艺要害,唐代制茶已相当考究。唐代制作的茶有四种: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觕茶类似现代茶砖,储运方便但不精。散茶经焙烘后立即收藏,如现代散茶,但在饮时需研磨成末,类似日本茶道所用末茶。这三者,主要是民用,觕茶主要供边疆民族,散茶与末茶流行民间。但作为茶艺,均难取得艺术效果,故陆羽着重改进饼茶。而其他诸品因饼茶的驰名,唐代中后期已流行日稀。饼茶原为荆、巴间制法。陆羽主张只取春芽,以蒸青法杀青,然后捣为泥,以圆模拍制成饼,最后穿孔,串为一气,温火焙干,收藏备用。饼茶既有末茶使用的简便(因古代要将茶末与水交融共饮),又便于保存,所以自此大为流行。由唐代中期直到明初,领导中国茶艺五百余年。

  宋代因贡茶把饼茶作得过于精细,虽表面好看,却反失茶的真味。茶道本应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失去物质本来面目,艺术精品亦显得造作。但从艺术角度,亦不失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创造,故仍有介绍之必要。

  宋代贡茶以龙团、凤饼为名,是以金银模型压制的饼茶,又称团茶。宋代团茶去掉穿孔,研制多次,细腻美观,再加龙脑香料,外附腊面,光泽鉴人。大龙团一斤八饼,小龙团一斤达二十饼。名为团茶,其实有各种图案。龙、凤团皆为圆形,龙团胜雪为方形饼,白团为六角梅花形,雪英为六角形,宜年室玉为椭圆形,太平嘉瑞似白团面大,端云用龙似大龙团而小,万春银叶为六角尖瓣形,长寿玉圭下方而上圆……每饼皆以龙纹、祥云、彩凤为图案,历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武林旧事》曰:

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名北苑试新。皆方寸小銙。进御只百銙。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蒻,裹以黄罗央袱,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芨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水芽所芽所造,一銙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

欧阳修《龙茶录·后序》云:

茶为物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叙所谓上品龙茶者也。盖自君谟(注:即格襄,宇君谟)始造而岁贡焉。仁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唯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框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至嘉佑七年,亲享明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予,至今藏之。余自以谏官供奉大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一获赐。

  以欧阳修之职位,二十余年方得皇帝赏赐一饼,可见龙团之精、之贵,实比珍宝更为难得。苏轼则比欧阳修幸运多了,曾多次得到小龙团,所以说:“小团得屡试,粪土视珠玉。”一倚茶饼值数十万,拿珠玉与之比,自然与粪土一般了。然而物虽至精,但过于奢侈,便不合我国茶道养廉、雅志的主旨了。但宋代龙团凤饼工艺确有值得研究、发掘之处。今之坨茶、砖茶皆使大黑粗,虽实用但确不美观,若能吸取宋人工艺加以改良,岂不更美!

  元代北方蒙古族对过分细腻的文化难以接受,游牧民族喜砖茶,民间则多用散茶。明代正式废除团茶,这也算朱元璋体谅民间疾苦的一项功德之举,而散茶、末茶、砖茶皆流传下来。明清半发酵的红茶类出世,茶的色、香、味能得到更好地体现。花茶也应运而生,由于符合北方人,特别是京师的饮茶习惯因而大为风行。

  应当特别指出,古人制茶既是生产过程,又当作精神享受,是从制茶过程中体验万物造化之理。所以从起名到制作,皆含规律和美学精神。

  而许多文人饮茶,有的临时采集,有的以半成品重新加以研磨、烤炙,从中体验自制自食的妙趣,便更富实践精神。

找到约5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