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里有八角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龚意诚:茶产业邂逅现代表达 新思路再振茶经济

编者按:在安化浓厚茶文化氛围的渗透之下,新一代的年轻茶人也逐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为传统的茶行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安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即日起,红网安化黑茶频道特别推出《新茶人》系列报道,讲述新茶人的创业故事,感受茶乡蓬勃的新生代力量。

出生于制茶世家的龚意诚从小就会制茶。

5月21日,“国际茶日”当天,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正式开幕,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T245K展位,龚意诚面对众多茶客侃侃而谈,姿态轻松老练。

但多数时候,是由母亲邓超芝出面担纲。而作为儿子的龚意诚,主要扮演的是头号听众的角色。

恭谨的儿子、严苛的制茶人、沉稳干练的企业家,几年来,龚意诚把这三重身份处理得游刃有余,呈现出了一个更加全面、丰满、立体的自己。

茶是奋斗终生的事业也是血脉的传承

龚意诚出生于一个制茶世家,他的爷爷是安化大叶原种的培育者、守护者,母亲也矢志坚持推广云台大叶。

打小他便跟在爷爷身边看茶、学茶,耳濡目染中,一颗茶叶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悄然种下,生根发芽。

从小受到来自祖辈的熏陶,耳濡目染间,龚意诚比很多同龄人更加能够理解真正的茶文化,理解祖辈为了一片叶子,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因为这是龚家茶人的信仰。

学茶20载,一切看似是顺理成章的注定,而他更愿意称之为热爱。于他而言,茶是一份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也是血脉的传承。

龚意成手捧茶篓采摘春茶。

“爷爷是拓荒者,我们是传承人。”说这话时,龚意成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作为八角茶业第三代传承人,龚意成爱茶、懂茶,深知安化黑茶的价值。

“高山云雾出好茶”是龚意诚的青云观茶园最真实的写照。从马路镇开车上山,需要绕过无数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而在龚意诚小时候,这一条山路曾经是需要跟随爷爷走上两小时。

传承背后所承载的,是他倾注在长辈经验背后的专注与革新。在萎凋程度、揉捻时长,发酵程度与干燥方式的选择上,他都有着自己做茶的的思考。

“茶三代”的“新茶经”

“加强产品的关键控制点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把产品呈现出来。年轻人制茶,就应该把茶叶做得规模化、标准化。”在龚意诚看来,让产品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是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的基础,同时也应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尝试,打破人们对茶的刻板印象,走出茶圈,让更多年轻人来了解茶,喜欢茶。

作为新一代茶人,他更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把更先进的互联网思维融入茶业,做文创、搞跨界,让安化黑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产品生产方面,龚意诚不断引进现代化设备,也积极参与研发了智能化生产线,帮助生产提质增效,同时引进5G+,建设智慧型茶园。市场开拓上,不论线上线下他也都在积极尝试。

利用大学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龚意成在业余时间通过直播的方式,宣传家乡文化与茶叶。他的抖音号“云台崖的小哥哥”,经常直播手工茶的制作过程、茶叶品饮、茶山美景等,收获了不少粉丝。

龚意成通过直播宣传家乡文化与茶叶。

2018和2019年,安化黑茶的行情不是很好,许多茶企处境艰难。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龚意成作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举动。他说服爷爷和妈妈,逆向操作,投资逾千万,新建了一栋高标准的厂房。

目前,八角茶业厂房面积达到12800余平方米,已建成三条现代化生产线,日处理鲜叶能力达到80000斤以上,可生产黑茶、绿茶、红茶等多类产品,全程实现了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

在大学里有两门功课对龚意诚影响很大,一个是《市场营销学》,一个是《品牌战略管理》。“一个企业要有未来,必须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对品牌进行全面的规划,确立品牌的核心价值,给顾客提供一个独特的购买理由。”

然而,创立品牌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这对于做企业精打细算的邓超芝来说难以接受。但龚意成总是晓之以理,不厌其烦的陈述自己的理念与理由,最终说服了妈妈。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龚意成的处世辞典里,有一句话比较经典: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龚意成上大学是有备而去的,他那时觉得八角茶业后续经营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生产,而是营销,所以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市场营销。

从选择专业的角度可以揣度出他的志向,他抱定主意要回到云台山下,立志做新一代茶人。

龚意成认为,茶园是八角茶业最大的优势,现在茶园这块已经OK了,品牌也已经确立了,但是生产环境和生产加工能力成了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尽管可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他的这个举动又一次证明他的决策具有超前的眼光。机会永远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他的新厂房与新的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很快引来了“凤凰”,招商加盟的经销商、参观考察的资深茶人茶客纷至沓来,来到云台崖体验一把属于安化的“深度茶旅”。“云台崖”与长沙的“茶颜悦色”以及贵州飞天茅台等客户也成功牵手,展示了很好的合作前景。

目前,八角茶业正在与湖南联通以及省工信厅合作实施工业互联网项目,在茶山铺设光缆,计划未来实现茶山WIFI全覆盖,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看到云台崖茶园的生长环境。

智能工厂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今后从茶叶制作加工到产品仓储,全程实现智能云监控,引领茶行业生产加工现代化。

龚意成也经常去全国各地走访,去了解市场,与同行们交流分享做茶的体会。福建、云南、湖北、四川、山东、山西等等,茶叶产区和销区他都打算去走走,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分析吸取他人之长。

“我始终认为自己不仅仅要做好茶的品质,一杯茶叶背后所承载的故事,也是我想呈现给每一个人的安化茶。”这句话从这位90后新茶人口里说出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突兀和不和谐,或许,这是每个真正热爱茶的安化人的心声表达,即使是年轻人也不例外。

来源:红网时刻 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刘刚贵 益阳报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润思|喝一杯香蕉牛奶红茶,愿你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贝娅特丽丝在《亲爱的小孩》中写道:

  一粒小石子掉进水里,小孩会哭;

  洗发水弄疼了眼睛,小孩会哭;

  困了,或者天黑了,小孩也会哭。

  ……

  大人却相反,他们喜欢在黑暗的地方睡觉。

  他们几乎从来不哭,

  即使洗发水流进鼻子里也不哭。

  假如真的哭了,也只是轻轻啜泣。

  年过三十,再听罗大佑的《童年》是命中泪点的唱腔,虽是欢快的歌词欢快的旋律,却仿佛和《光阴的故事》有着一样的伤感,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你我的童年  

  童年是回不去的单向道,仅能回忆,而二十岁的回忆和三十岁以后的回忆又不一样,一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个是却道天凉好个秋。

  但共通的是味道,无论是青葱少年,还是耄耋老者,打开童年的钥匙少不了吃食。所以普鲁斯特会因为吃小蛋糕蘸红茶而触动,写出了巨著《追忆起似水年华》。

  《饮食男女》里,主人公佳倩对着自己做的一桌菜回忆道:

  “我跟你讲,小时候我爸有多亲切、多好玩,你一定不相信。每次放学后,在他馆子还没有忙晚餐以前,他都会用面团帮我烤一个手镯,以前我有一个戒指,上面镶满了糖浆和八角做的钻石……”

  6月的第一天是儿童节,我想是因为6月和儿时的味道最像,生机勃勃、骨子里都透着轻盈,仿佛《灌篮高手》里的镰仓,有着淡蓝的海水和清新的海风,电车哐当作响,小小的我们迎风奔跑,无忧无虑,日子似乎会一直这么过下去。

  眼看着阳光明媚,树木忽然间长满了叶子,就像电影里的东西长的那么快,我就又产生了那个熟悉的信念,觉得生命随着夏天的来临,又重新开始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

  然而时光终究是不饶人,1954年生的罗大佑已经65了,活跃在80、90年代荧幕上的港星也都渐渐老去,《樱桃小丸子》的创作者樱桃子也已经去世,大风车还在吱悠悠的转,《葫芦娃》等国产动画却又以另一种形式在新兴媒体上流行起来。

  走够了陌生的路,

  看够了陌生的风景,

  听够了陌生的歌,

  我们开始怀念小时候厌烦的一成不变,

  和一根小小冰棒就能满足的富足的心。

  童年的味道是模糊的、不安分又有点甜蜜的,我觉得和霄坑红很像,是野性的甜,天性十足,是山间盛开的野花,溪里畅游的小鱼,兰上起舞的蝶,夜里点着灯笼的萤火虫,院里爬着蚂蚁的栀子,就连余韵都同是丝丝入扣的甜香。

  香蕉牛奶红茶

  小朋友大多喜欢喝奶茶,可外面买的糖分多,用料也不放心,家长可以在家里自制,健康又美味,而且零失误。

  材料:

  红茶,香蕉,蜂蜜,纯牛奶。

  步骤:

  (1)香蕉切片装盘备用。

  (2)取适量红茶,量应比清饮时稍多,注入热沸水冲泡,滤出茶汁倒入杯中。

  (3)晾至80度,加入适量牛奶和蜂蜜,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红茶呈橘色、黄红色为度。蜂蜜的用量因人而异,以适口为宜。

  (4)加入几片切成片的香蕉。

  一杯浓郁的香蕉牛奶红茶就做好了,口感香甜软糯,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海南大叶种有可能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吗?

春去夏来,品尝春茶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今年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在这一时节,海南茶树冒出了第二轮新芽,茶农们为夏茶的采摘做好了准备。

五指山水满乡的一片茶山。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陈耿 摄

说到海南的名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它们的原茶料中都有海南大叶种的身影。海南大叶种是海南的野生茶树种类,属于稀有濒危茶树种,对研究海南茶树的起源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野生海南大叶种的嫩芽。

但是海南大叶种的身世背景跌宕起伏:由它和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海南红碎茶,曾出口远销欧美,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在历史高峰期,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一度超过1.3万亩。

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近30年来,随着种茶面积的缩减,以及高产、高香的外来品种的引进,曾经蜚声国际的海南大叶种沉寂下来。但看到了它的研究价值与发展潜质,学界、茶界的专家与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该如何保护与发展海南原生茶树种质资源,如何在做大海南茶产业过程中向质量与品牌要效益?海南大叶种有可能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吗?

五指山海拔1110米处一株高约10米、胸围接近1米的海南大叶种古茶树。清风 摄

出身不凡

500年历史记载的珍贵种质资源

为了一睹野生海南大叶种的真容,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乡,在雨林腹地里看到了多处、小面积分布的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群落。其中在海拔1110米处,有一株高约10米、胸围将近1米的古茶树,印证了《海南岛志》中“树大盈抱”的记录,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最大的叶片接近成人巴掌的大小。

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叶片大如手掌。

说起来,如今看似低调无名的海南大叶种,在海南茶史上却曾是绝对的主角。因茶香独特,野生的海南大叶种茶叶不仅是当地百姓喜爱的饮料,还是上供京城的土特产。在明代,百姓将茶叶与茱萸、芎、八角和茉莉花等一起烹煮饮用。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成书的《琼台志》中,记载了“芽茶”和“叶茶”作为“土贡”被征调京城,摊派的州县几乎涵盖全岛的历史。

海南大叶种茶味有多香呢?清末宣统年间的《定安县志》记录了当时以产地命名的4种海南野生大叶种茶——南闾岭茶、思河岭茶、水满峒茶和龟岭茶,其中南闾岭茶味清甘,有“甜茶”之名,“味匹武夷,甚堪辟瘴”,思河岭茶味甜胜过南闾岭茶,水满峒茶“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1933年问世的《海南岛志》也提到:“本岛所产茶叶……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峒所产,树大盈抱,所制茶叶气味尚清。”从这些寥寥数语里可以看出,海南野生大叶种茶叶以水满峒(今五指山市水满乡)茶的品质最佳。

即使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海南大叶种的表现也毫不逊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茶叶都被送到杭州茶叶研究所进行检测。当时的杭州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韩宝瑜对海南日报记者回忆道,由水满地区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含量达到38%-42%,“茶多酚的含量高,滋味更醇厚,会给人明显的苦后回甘的口感,自然发酵制作成红茶后,鲜爽度和甜香气也会发展得更好。”

经多道工序制成的海南大叶种红茶。

有学者考证,20世纪50年代末期,海南逐渐有了人工栽种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历史记录。“栽种的海南大叶种茶树生长快,发芽早,持嫩性强,每年最多可采七八轮,与中小叶种相比,属于芽重型品种;其抗病虫力强,与云南大叶种相比,更适应于海南高温、高湿、干旱地区种植。”西南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海南省茶叶学会(海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海南茶事》的作者陈德新说,“从成茶品质来看,海南大叶种所制的五指山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清甜鲜爽,香气为甜蜜香、五谷香及红薯烤香。”

这番香气与滋味逐渐为更多人赏识。20世纪80年代,海南大叶种迎来高光时刻——1985年,由云南大叶种茶和海南大叶种茶合璧而成的海南红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而后更是远销欧美,风靡一时。但此后经年,海南大叶种茶却没有抓住出口创汇的机遇实现品牌与口碑的升级,海南红碎茶与它的传奇逐渐销声匿迹。

困境当前

家底未摸清、品种难培育、种植面积萎缩

作为已被国际市场验证了品质的海南大叶种,为何发展轨迹一度缺乏后劲?我们有必要回到1958年寻找答案。

据1995年版《琼中县志》记载,1958年,水满乡开办了五指山茶场,开始了工厂化加工海南大叶种茶叶的历史。水满乡方好村88岁的王启彬是当年的第一批茶工之一。他回忆道,茶场人工培育海南大叶种茶树,用种子培育的树苗成活率极低,即使顺利存活,也需要3年才能采摘茶青。

即便人工培育难度大,继五指山茶场之后,海南中部山区还是陆续建立了通什、岭头、白马岭3个茶场,进一步扩大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到1988年,海南大叶种茶年产干茶接近8000吨。再后来,海南农垦系统开始种植茶叶,1992年垦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亩,其中海南大叶种面积超过1.3万亩,还引进了云南大叶种等外来品种。

然而,接下来的近30年,海南种茶面积却逐步萎缩。目前全岛茶叶种植面积仅余2.8万亩,其中,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也缩减至不足9000亩,种植地区集中在五指山水满乡。

“海南种茶面积的缩减,既有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也有产业转型的原因,如红茶转绿茶和改种橡胶等。”陈德新说,“归根结底,还是对海南大叶种这一本土原生珍贵茶树资源的认识不够,技术提升不足,缺乏自信和远见所致,而引进高产、高香的外来品种,也势必对海南大叶种的发展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学界和业界对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特别是对海南大叶种的区域性调查和成分检测,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亮说,迄今为止,这些调查仍未摸清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和存量,也未选育出高产、稳定的优良品种。陈德新在《海南大叶茶呼唤科学保护与应用》中亦写道:抗高温,抗干旱,抗病虫害,且制茶品质优良的海南大叶种单株良种,迄今尚未选育出,目前仅限于室内鉴定分析工作。

研究认识不足、生产技术有限、心态摇摆不定……种种原因,让海南大叶种在辉煌绚烂过后几近踩了刹车。

破局之路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扩大种植面积、提升茶叶品质和制茶工艺

近年来,认识到本土茶树品种的潜在优势和竞争力,海南各地正在积极谋划扩大海南大叶种茶的规模。

五指山市政府202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的海南大叶种茶树种植面积为7494.2亩。全市茶叶种植、经营、加工企业共29家。茶料满足不了产能是常态,目前五指山市已将扩种海南大叶种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此外,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江介绍,当前海南农垦地区分别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种植海南大叶种,与云南大叶种混种的总面积约1250亩。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在提升茶品方面,已有企业先行一步。比如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选择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白沙农场境内的陨石坑里,开辟海南大叶种种植区,通过枝条繁育和人工驯化,已种植150亩。陨石坑内含有丰富矿物质的生长环境,为这里的海南大叶种增添了一份“陨石坑”特色。

综合上述来自海南农垦、五指山市以及茶企的数据,海南大叶种目前的种植面积尚不足9000亩,包含新栽种和未能采摘的茶树苗。这样的种植规模,对做大海南大叶种茶产业仍然不足,但要做强品牌,却未必靠拼量。

鉴于海南大叶种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有业界人士认为,其产品应走中高端和精品路线,向质量、品牌要效益。就像云南普洱的“山头茶”、广东潮州的凤凰单枞和安徽黄山的太平猴魁一样,海南大叶种的茶叶也可以按不同区域、不同特色进行制作和包装,如古已有之的南闾岭茶、思河岭茶,特别是历来口碑最好的水满峒茶。

作为海南热带茶区的祖辈级、特有品种,海南大叶种一直是学界的热门研究对象。

“海南大叶种是我国最南端茶区的当家品种,有着与我国其他茶类所不同的品质,属稀有濒危茶树种,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应用。”陈德新说。

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是对海南大叶种有深入而系统的认识。对此陈亮认为,应对五指山等地的海南大叶种开展专业的调查,收集各种类型单株,建立规范的种质资源圃,从中选育出数个茶叶品质优且相互补充、茶树发芽期不同的海南红茶优良新品种,“与此同时,应由地方政府划定一些区域,保留典型的海南大叶种群体茶园,在野生茶树比较集中的原始森林区域建立原生境保护点,迁地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五指山的海南大叶种质资源。”

这方面,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辉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他正在对从五指山、鹦哥岭等地收集到的海南大叶种茶树进行繁殖培育,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种植管理,优选出一批良种,“优选品种、加强驯化,是提高其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黄亚辉认为,“鉴于这一茶树品种制作红茶的明显优势,海南大叶种将来完全可以生产出高档红茶,跻身中国名茶之列。”

来源: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