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国内茶文化

找到约5,014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中国(济南)“2023齐鲁茶产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完美闭幕

好客山东,礼仪齐鲁,茗香四海,泉韵济南。在第四个“国际茶日”全球倡饮的茶香尚未消散之际,5月26日,为期四天的“中国(济南)2023齐鲁茶产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泉城济南盛大召开。

本次高峰论坛由山东省茶文化学会倡导发起,安徽省茶业协会、池州市茶业协会、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农垦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福鼎市国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和鄭福星(厦门)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山东省陆子茶修职业培训学校与和荼祥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共180余名茶学学者、茶文化专家、企业代表、学会会员和新闻媒体的朋友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高峰论坛以“三茶统筹,共谋发展”为主题,围绕“文化引领三茶融合、中国传统名茶市场地位维护与发展、新秀茶类市场开拓、茶产业标准化、三茶统筹践行模式”等五大主线展开探讨,为茶行业各领域精英人士提供了一个文化、产业与科技交流融合的平台,以提升茶行业竞争力为核心,强化“文化引领、科技支撑,深化产学研、贯通种产销、融合农文旅”,加快构建“文化引领、企业搭台、科技兴茶、全民事茶”相融合的茶叶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位一体”的现代化行业体系,进一步提高茶行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提供山东经验和树立山东样板。

5月26日16:00整,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会长吴冠军先生为论坛致开幕词,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济南)2023齐鲁茶产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盛大启幕!

吴会长在开幕词中讲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齐鲁大地更是与茶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无论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经典记载,还是“泰山灵岩寺降魔师对茶文化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动”等相关史料佐证,都充分地证明了齐鲁大地在中华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勤劳的齐鲁人民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三茶统筹”践行实施上,都为中华茶文化的兴起、发展与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吴会长说到,山东省在历史上并不产茶,但朴实勤劳的山东人民从唐代开始就逐步养成了全民饮茶的良好习惯,从消费市场角度看,山东作为全国第三大茶叶消费大省,拥有江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的规模化茶叶批发市场,这些专业化市场既是省内居民茶叶消费的大茶仓,又是南方茶叶主产区品牌茶企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乃至世界各国的中转站;单从山东省居民生活化消费来看,茶叶年消耗量已逾8万吨,单独一个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额就已经超过了13亿元,故山东茶叶市场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茶产业动态的的晴雨表,更是国内各大品牌茶企的必争之地。

从学术科研院所团体配置来看,我省自2001年起先后在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开设了茶学专业学科,近年来又先后成立了山东省茶叶学会、山东省茶文化学会和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专业学术团体及科研院所,为我省茶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提供了优渥的专业成长条件,为山东省切实践行习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提供了坚实的产学研基础。

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会长特别助理刘庆涛先生向论坛与会嘉宾就山东省茶文化学会“文化引领、三茶融合”的学会发展方针做了专题报告,从学会的相关政策规划与具体实施上阐述了学会对“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践行实施成果,学会“文化引领,企业搭台,科技兴茶”的经验获得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的一致好评。

  

安徽省茶业协会副会长/池州市茶业协会会长汪贵航先生、广西农垦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苏姚女士分别就“中国传统名茶市场地位维护与发展”课题做了以《祁门红茶的世界之路》与《走向世界的六堡茶》为题的专题报告。

报告就中国传统名茶在“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新格局下,如何依托传统产品稳固既有市场,同时通过产品升级、求变求新占领新兴消费领域展开论述,将有着七十余年产销经验的传统名茶老牌企业在新时代新格局下摸索出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分享与探讨,为中国传统名茶品牌企业在新的产业发展形势下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供了成功样板,指明了发展方向。

福建省福鼎国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而洲先生以《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为题就21世纪的新秀茶类-福鼎白茶的成长之路展开探讨,为传统茶产业如何迎合新的市场格局变迁、新品牌如何快速占领蓝海市场和尽快锁定新的消费群体分享了企业运营的宝贵经验。

台湾省鄭福星(厦门)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范静云女士以《跨界,茶行业的新赛道》为题,就茶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及如何将传统茶馆与大健康产业有机链接进行了经验分享,为茶产业跨界联合发展提出了引领性、战略性意见。

聚人咨询创始人、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师郭永成先生就“如何打造优秀品牌、如何经营好实体门店、如何做好业绩提升”做了以《业绩,是销售最后的尊严》的专题报告,为茶产业销售固态下如何破局提供了充分的创造性营养前瞻性运营模式。

时代在进步,茶行业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新形势下,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契机是什么呢?山东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和荼茶业董事长马强先生做了《标准化,茶行业的必由之路》的精彩分享,为与会企业代表在未来茶产业标准化实施上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儿。

三茶统筹,文化先行。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从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出发,以“坚持学术导向,专注传统传承”为宗旨,坚持“三茶融合,文化引领,企业搭台,科技兴茶”发展路线,在全国范围内为践行“三茶统筹”做到专业化全面布局。

在本次论坛上,完成首批签约“山东省茶文化学会六堡茶研学基地-广西农垦茂圣、福鼎白茶研学基地-福鼎国子生态茶业、祁门红茶研学基地-安徽国润茶业、黄山毛峰研学基地-谢裕大茶叶股份、武夷岩茶研学基地-福建正山堂岩语茶业、日照绿茶研学基地-日照岭岫茶叶公司”等六家国内标杆性企业为山东省茶文化学会研学基地,为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会员和齐鲁茶文化爱好者原产地研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我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多领域有机融合,整合省内外茶学专业学术、技术、科技和产品资源,加强省内省际及国内国际茶文化交流,协助全体会员与国内茶文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标杆性特色茶企对接,大力推进我省茶文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茶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茶文化学会将在全省16市范围内设立多处“中华传统茶文化讲师测评中心/培训中心”、“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传统茶文化学堂”和“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中国传统名茶品鉴中心”,以满足茶行业专业人士进修学习、职业等级认证与茶文化爱好者专业学习的需求。

茗香氤氲忘故里,泉韵叮咚催君归!5月29日,历时四天的中国(济南)“2023齐鲁茶产业高峰论坛暨山东省茶文化学会一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完美闭幕。论坛有时,盛会有期,但齐鲁茶人在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步伐将永不止步。

山东省茶文化学会将依托分布广泛的学会会员体系,在全省各地通过茶文化培训、茶科技推广、品牌名茶品鉴会、茶学专业技能人才大赛及茶文化公益讲座等形式的茶事活动,使正统的中华茶文化得以有效普及和高效传承,同时助力茶学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在茶叶种植加工等领域高效转化和特色优质茶品的社会化推广,为我国“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的践行实施积累山东经验和树立山东样板,为推动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学会应有的贡献!

来源:寰球观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道学科建设的新突破:《中华茶文化概论》正式出版

  茶道之根有多深

  茶道之花就有多绚烂

  从0到1

  茶道学科建设在质疑中破土而出,十年间,大益茶人始终守一不移。

  因为他们坚信,大学在,茶道在。茶道是茶人心中崇高的信仰。中华茶道的复兴,终究要由当代青年学子,去推动、拓展与建设。

  ——致敬十年间所有参与茶道学科建设的先行者、践行者

  由多位国内一流茶文化研究大咖学者合力打造的中华茶文化通识教材《中华茶文化概论》,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列入大学文科基本用书。

  该书主编由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刘礼堂教授和大益茶道院院长吴远之先生联合担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沈冬梅研究员,国内茶学核心期刊、江西社会科学院《农业考古》主编施由明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关剑平教授、武汉大学宋时磊研究员等知名茶文化专家亲撰参编。教材既具理论性和学术性,又具实务性和实践性,书籍从2018年9月起组编至2019年6月完成定稿,并率先在武汉大学实现“中华茶文化概论”通识课的立项,于2019年秋季开学起,面向武汉大学本科生正式开课。

  01

  亮点集锦:

  知识传授之外,重在引领茶道探究

  国内茶文化普及类书籍并不少见,为何还要面向全国大学生多做一本,并一再升级突破?

  打开这本中华茶文化通识教育教材,就能找到答案。

  首先,每位参编者均系国内有影响力的茶文化学者和推广者,书中每章对中华茶文化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思想艺术、礼仪习俗、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内容论述,几乎均曾有相对应的专门著作出版,本书章节极为浓缩概全,极具理论性和学术性。著述语言组织深入浅出,系统专业,常常多线索、多角度贯穿,却又思路清晰,生动有趣,极富画面感。纵然长篇累牍,亦如行云流水,似有高手导演,带领读者重回汉魏唐宋明清,一一穿越,让人丝毫不觉累赘,反倒令人轻松愉悦,酣畅淋漓。

  其次,本书最大的亮点是知识传授之外,重在引领茶道探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批判性思考。书籍的导论部分详细列举了近当代国内外茶文化研究的概况,第一章历史源流,第二章介绍国内外主流茶道文化思想,对于当代茶道学理论的建构极具参考价值。

  每章著述引用大量脚注,标明出处,并在课后设置内容丰富的拓展训练模块。全书共九章,每章均有大量研究书目脚注,研究路径一目了然;课后拓展训练模块分思考论述、学术选题、实践训练和拓展阅读四个类型,实务性和实践性极强。全书如同一座导引库,网罗大量重要文献著作,让读者一册在手,即会轻松找到继续进阶学习和学术研究的路径。

  02

  大益的当代探索:

  身心大益,茶道之花为生命而绽放

  新书的出版,是成果,也是前进的石阶。

  大益茶道十年养成,一直致力于用思想提升境界,用美好吸引美好,用生命影响生命。至此,大益茶道学学科体系建设已完成茶道哲学、茶道美学(文学和艺术)、茶道心理学三个学科方向的专业架构,《中华茶文化概论》的出版并被录入“大学文科基本用书”,亦为大益茶道学科建设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在此架构下,茶因茶道而蜕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大益亦期盼,通过茶道学学科的建设,启发和唤醒更多年轻人增强对中华茶道的热爱和自信。

  然而,正如书中引述的2019年全球茶叶种植数据,中国虽是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但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售价均价、人均饮茶量以及茶道影响度最高的国家均不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是当今重要茶道研究的课题。

  显然,十年仍远远不够,大益茶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牛年伊始,我们踌躇满怀,因为,我们坚信,茶道之根有多深,茶道之花必定就有多绚烂。

  撰稿:高飞燕

  责编:曾婧雅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五届理事会五次会议报告

满怀诚信当茶人  别具匠心演好茶

为满足人民美好茶生活的需要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五届理事会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周 国 富

(2018年11月19日)

 

各位理事、各位茶人:

今天上午,在株洲市和茶陵县的大力支持下,在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按照惯例,研讨会期间召开理事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协商有关事项,形成思想共识,明确努力方向。

大家知道,中国茶和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迭起兴衰,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运兴则茶运兴。当今中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力提升,使茶和茶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爱茶、懂茶、诠茶、创茶,巧妙运用茶文化治国理政、协和万邦。在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和重大国事活动中,他邀请各国元首、贵宾品茶论道,茶礼宾客,使中国茶和茶文化展现出无穷魅力;他为首届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发来贺信,对茶和茶文化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新时代茶和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为广大茶人茶企诚信事茶、匠心演茶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和无限潜力。

面临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形势任务,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牢记以茶惠民、茶和社会、茶和天下的办会宗旨,不忘初心,勇于开拓,在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做好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各项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一、着力传承创新,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

深入开展茶文化研究引领工作是本会的根本属性和兴会之基。我们始终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做好顶层设计,在创新性、系统性、时代性、促进性上下功夫,努力把茶文化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研究成果不断得到升华和推进。“清、敬、和、美”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是我们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得到茶界广泛认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又把这一核心理念扩展到“清、敬、和、美、乐”,因为快乐、欢乐、得乐、心乐是茶道的本源,从而使“清为本、敬为上、和为核、美为韵、乐为魂”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内涵更加丰富、魅力更加彰显。融“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为一体的“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发展理念也是我们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茶区各级党政和广大茶人茶企的广泛共识和积极响应,并且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推进。我们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以“树立六茶共舞新理念、推进中国绿茶新发展”为主题,组织专家学者和茶业经营者开展深入研讨,还表彰了一批“六茶共舞”示范茶企业,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扩大了共识,促进了实践发展。浙江省把实施“六茶共舞、三产交融”、打造千亿茶产业链作为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出具体部署;四川省乐山市把“六茶共舞”理念作为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茶旅一体化;四川省宜宾市打出“长江首城、六茶共舞,让世界都知道宜宾好茶”的宣传名片。各地许多茶企业更是把“六茶共舞、三产交融”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涌现出一大批茶肴、茶食品、茶用品、茶家乐、茶庄园、茶体验、茶健康、茶休闲、茶小镇、茶影视、茶歌舞、茶书刊等新业态、新品类、新空间、新天地,丰富了内涵,提升了效益。

二是茶文化专题研究不断深化。在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会与上虞市共同举办了吴觉农茶学思想专题研讨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吴觉农茶学思想和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丰富了吴觉农茶学思想内涵。为推进中国茶瓷丝文化走进“一带一路”,我会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茶瓷丝文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取得了丰富成果。为进一步弘扬禅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我会与长兴寿圣寺和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了皎然禅茶文化和茶道哲学专题研讨会,进一步丰富了禅茶文化和茶道精神的深刻内涵。我会还与宁波市茶文化促进会共同举办“明州茶论”论坛,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先后就“影响中国茶文化史之宁波茶事”、“新时代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茶文化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是涌现出一批茶文化研究精品力作。我们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出版社通力合作,每年共同主编出版《中国茶业年鉴》,收录开展茶文化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我国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贸易与消费、茶业品牌建设、茶叶科研与教育、茶叶质量与标准、茶业法规文献等资料和成就,该书具有全面性、权威性、史料性的鲜明特点,成为茶界的工具书。为推进中国茶和茶文化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实践发展,我们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撰了100万字的《世界茶文化大全》和12万字的《中国食茶概述》两本书,已提交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茶祖流芳,茶惠天下---茶与美好生活”主题征文启事发布后,国内外学者和茶人踊跃投稿,共收到论文210余篇,其中有56篇优秀论文编入《茶惠天下》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会不少理事和学术委员会成员著书立说,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本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同志撰写了《茶文化的知与行》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列为重点图书出版发行;本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国坤教授虽然已是80多岁高龄,除了认真编撰《世界茶文化大全》一书外,还主编完成了100万字的《中国茶文化学》一书;本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余悦同志先后撰写出版了《民俗研究的多重文化审视》《茶宴与茶点》等专著;本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舒曼同志撰写出版了120万字的《舒曼茶文化集》专著;本会常务理事林治同志撰写出版了《茶韵心香》《中国道茶三百问》等专著;本会理事、学术与宣传部副部长鲍志成同志撰写出版了《径山茶宴》专著,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等等。

二、着力平台打造,茶事活动成效不断彰显

茶事活动是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我们从有利于茶文化传承弘扬、有利于茶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茶企茶农增效增收、有利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的大局出发,认真开展各类茶事活动,用心打造兴文强茶大平台,努力促进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茶事活动空前活跃且富有创意。过去茶事活动主要集中在春茶季节,现在一年四季茶和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意迭起,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据统计,2016年到今年10月,我会主办、协办和支持的各类茶事活动达420余批次,其中重要茶事活动达100余次。主要有: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国际茶业大会、中华茶奥会、贵州(湄潭)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贵州(铜仁)国际抹茶文化节、贵州中国(普安)优质红茶高峰论坛、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河南(信阳)茶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云南(中国)普洱茶文化节、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湖南桃源世界茶文化节、福建武夷山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杭州茶文化博览会、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松阳)茶商大会、中国(新昌)茶叶大会、浙江普陀佛茶文化节、中原茶文化节等。这些重要茶事活动,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外茶界广泛关注,成为中国茶事会展业的知名品牌。如今年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期间,我会主办的以“茶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外的茶界专家学者、管理和从业人员汇聚一堂,就如何促进茶文化茶产业健康发展,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的多元需要开展深入研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成为茶事活动中的一张金名片。

二是茶事活动效果不断显现。为确保重要茶事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既挂名出征,又献计出力,全程参与,积极协同,特别是会领导出席站台,致辞演讲,给当地政府以支持,给广大茶人以鼓舞,致力彰显茶事活动的国际性、高端性、学术性、务实性特点,真正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如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我会与当地政府协同确定“文化引领、茶旅融合、助推产业、共享共赢”的办会理念和“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办会特色,搭建茶之道、茶之品、茶之旅、茶之俗四大平台,国内外参展企业达500多家,投资交易签约金额达120多亿元,有力促进了茶旅融合发展,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又如我会参与举办的贵州(湄潭)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和贵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突出“多彩贵州·最美茶乡”和“荟茶·汇人·惠天下”的主题,效果逐年显现,影响逐年扩大。在首届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上,都匀毛尖被授予“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湄潭翠芽被授予“中国茶叶区域优秀品牌”称号,在打响黔茶品牌、促进黔茶出山上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是茶事活动内容迈向跨界拓展。为推动中国茶和茶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服务茶人,我会与浙江省委统战部共同举办“2017世界浙商大会茶文化高峰论坛”,聘请11名海外浙商为中华茶文化推广大使,让中国茶香飘世界。为发掘“茶药同源”的深厚文化资源,我会以“健康生活、茶医兼养”为主题,举办了茶•中医药与健康(杭州)论坛、茶与眼健康(国际)论坛,茶学和医学专家精彩演讲、深入探讨,使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为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茶和茶文化事业,我会还举办新生代茶人发展论坛、高职院校学生茶艺竞赛等活动,给茶和茶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新希望。我会在茶事活动中积极融入弘扬茶文化和宣传先进典型新内容,本着公益性、服务性、权威性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兴文强茶贡献奖”“六茶共舞示范单位”“文化茶馆”“匠心茶人”“当代中华制茶大工匠”等推荐表彰活动。

三、着力载体创新,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水平不断提升

宣传普及茶文化,营造社会广泛共识,始终是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我会注重以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为载体,致力开展茶文化宣传普及工作,提升茶和茶文化社会影响力。

一是建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媒体中心。我会与世界媒体500强的浙报集团加强合作,茶媒体中心使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工作融入新媒体时代。茶媒体中心以我会公开发行的《茶博览》杂志为主阵地,融合“茶和天下”网站、“茶语清心”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浙江日报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等载体,形成了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多形式呈现、多端口发布的融媒体矩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普及茶和茶文化。按照可看、可品、可藏的要求,《茶博览》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杂志刊登的内容整合在茶媒体矩阵平台各端口发布,网络读者量显著增加。在重要茶事活动中,茶媒体中心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对茶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并分发到人民日报客户端、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东方网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同步直播,极大地拓展了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坚持将青少年学生作为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工作的重点。我会每年召开学校茶和茶文化与健康联盟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互鉴,联盟成员由成立时的17所大、中、小学,扩大到目前35所,有力促进了茶和茶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弘扬,营造了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有力助推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了学校的立德育人功能。会领导还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开展茶和茶文化教育普及的情况,观看师学生茶艺展示,向师生宣讲茶文化知识。同时积极开展以“茶与修身、茶与健康”为主题的大中小学生茶和茶文化征文活动和中小学师生茶和茶文化书法大展,征集到茶之自然、茶之雅趣、茶之人情等多角度的征文作品2700余篇、书法作品2000多幅。我会还参与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茶业教学资料库”建设,获得教育部立项批准,成为全国高校首个茶文化和茶产业宣传普及与咨询服务平台。

三是致力拓展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途径。会领导力求当好宣传普及带头人,深入涉茶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宣传普及茶和茶文化知识。我会会同有关部门认真举办茶和茶文化知识专题讲座,在国民消费教育大讲堂设立“茶为国饮、健康消费”展示平台,常年向社会开放。还为回国学习考察的40多名华侨厨师和10多名江西革命老区餐饮人员进行茶和茶文化知识以及茶食茶点制作培训,为500多名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员工进行茶艺培训,同时还专题举办了西湖龙井茶、潮州工夫茶、陕西泾阳大唐茯茶、杭州九曲红梅等名茶识别和品饮的知识讲座,深受欢迎。为推进茶和茶文化进家庭活动,我会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海曙杯”中国家庭茶艺大赛,来自28个省市区的35支团队上演了唯美、生动的茶艺秀,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的精神风貌。我会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录制了《茶文化基础知识》《科学饮茶》《茶与健康》三个视频讲座课件,网上观看点击率达200多万人次,浙江省委组织部还把三个课件作为党政干部网络学习的重要内容。天宫二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太空饮用中国茶,这是人类茶文明传播到地球外太空的里程碑,我会发了致敬电,在茶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国茶学家张天福先生108岁茶寿、本会创会会长王家扬先生百岁寿诞时,会领导登门祝寿,恭贺他们为中国茶和茶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

四、着力发挥优势,资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会坚持把服务政府、服务茶企、服务茶人作为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做好资政服务和建言献策工作。

 一是用心促进茶企健康发展。我会定期组织茶企联谊会成员开展工作交流和考察学习活动,专题研讨茶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等问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茶企要健康发展,就要顺应时代在打造茶品牌、丰富新业态,做精茶产品、做强茶产业上下功夫,当好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时代茶人,为推进茶企诚信经营、匠心演茶、服务茶人,我会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放心茶店征集”活动,为34个茶店颁发“消费者放心茶门店”牌匾,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二是致力推动茶馆业创新经营。我会每年两次召开全国茶馆(中国茶馆联盟)经理年会和交流研讨活动,来自25个省市区100余家茶馆负责人汇聚一起,交流经营体会,研讨创新路径,加强联谊,增进共识,努力促进我国茶馆业的健康发展。新时代的茶馆业已不再是单一经营茶的传统行业,而是集“六茶共舞、三产交融”于一身、融旅游休闲和养心健身于一体的新型业态,真正成为城镇的客厅、乡愁的记忆、文化的舞台、休闲的港湾、养生的福地和茶人的家园。

三是认真建言献策。结合各地茶事活动,由会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先后赴贵州、福建、广东、四川、湖南、湖北、云南、河南、山东、江西、辽宁、浙江等重点茶区进行考察调研,进茶企,走茶园,访茶农,问茶馆,深入了解茶文化、茶科技和茶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和茶人的意见建议,并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我会致力推进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的健康发展融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提高认识,务实其中,科学发展,富民惠民。我会还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先后向浙江省委、省政府,贵州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湖北省委、省政府报送了调研报告,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采纳。为破解大国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大课题,探索中国特色县域茶业经济发展路径,我会组成三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由会领导带队,深入到福建安溪县、浙江安吉县、湖南安化县进行考察调研,提炼总结“三安”经验,调研成果将在适当时候发布并进行宣传推介。

四是积极向决策高层资政建言。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我会报送了关于推进茶与茶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按照新华社要求,我会组织本会专家撰写了关于繁荣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对策建议,被新华社编辑成《以供给侧改革破解中国茶“大而不强”困局》和《以茶为用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华文化新名片》两篇文章,分别刊登在《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第1134期和第1135期上,报送党和国家领导决策参考。

五、着力扩大影响,联谊交往工作积极拓展

为扩大我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我会积极拓展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联谊交往,成效显著。

一是对外交往出现新面貌。我会积极参与文化部、浙江省在日本、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的文化交流活动,选派4名工作人员分赴三个国家宣传展示中国茶艺的深邃魅力,受到国外观众好评。为推进中国茶和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我会与浙江大学、北京古往今来公司共同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了以“一个世界一杯茶”为主题的中国茶大型公益推广活动,精心选拔20名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在活动现场表演了中国元素的茶艺节目,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我会在杭州举办了中韩茶文化书画作品展和韩国申玄哲茶瓷作品展,促进了中韩茶文化交流。应美国硅谷有关机构的邀请,委派专人赴美国硅谷向中国茶爱好者宣传展示中国茶和茶文化。应日本中国茶指导事务局邀请,派出2名工作人员赴日本东京参加“第十三届爱护地球中国茶交流会”,并在交流会上举办了两场中国茶分享茶会,向日本茶人作中国茶沏泡演示和中国茶文化知识讲解。我会支持并派员参与澳大利亚茶人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共同探讨中澳茶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和文明互鉴。我会还积极支持国家汉办设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的“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国际茶文化普及传播贡献力量。我会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茶人访问英国,在马克思墓前举行“你好,请喝中国茶”的奉茶活动,引起良好反响。两年来,我会还接待了来访的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茶人朋友38批次、290人次。对外交流工作的日趋活跃,使我会的国际性属性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二是与茶区党政部门和涉茶机构的联系沟通出现新气象。我会主动加强与茶区党政部门领导的沟通联系,先后与湖北、湖南、贵州、浙江等8个产茶县政府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以优质服务赢得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我会认真做好“兴文强茶”联盟秘书处工作,加强与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重要茶事活动。我会还加强与各地茶文化研究(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的联系沟通,每年召开会长联谊会,交流工作,探讨问题,着力营造推进茶和茶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氛围。

三是与会员、理事和茶人联络联谊有了新载体。我会在本部精心打造了环境优雅的茶文化体验中心,使广大会员、理事和茶人朋友有了品茗交流的新平台;同时我会注重运用微信朋友圈、QQ交友群等交流新平台,建立与会员理事和茶人茶企的联系网络,加强沟通联系,提供咨询服务,使研究会真正成为广大会员理事和茶人朋友的“家”。

六、着力固本强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个社团组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重在提升办事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强化思想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办事机构新形象。

一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不断增强。我会办事机构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中央关于加强社团组织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社团党建工作,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受聘担任本会办事机构驻会领导和各部室负责人的党政机关退休领导干部,重在转变角色,不图虚名、甘作奉献,既当组织者又当办事员,以“爱心、热心、用心、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办事机构的年轻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好学上进,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二是办会办事不断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定期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研究决定重要事项;认真完成主管部门、注册登记部门有关报表和年审工作。

三是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以热情的态度加强与会员、理事和茶人茶企的沟通联系,按照自愿申请、工作需要、规范进会的原则,认真做好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本会的组织基础。结合参加各地茶事活动,主动走访看望理事和会员,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各位理事、各位茶人,开封理事会以来,我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新进展、新进步,但对照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新精神、新要求,观照新时代茶文化茶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茶界的新期盼,工作中还有不少差距,特别在有效发挥组织功能作用、增强茶文化引领促进能力、提升事茶工作水平等方面还要作出艰苦的探索和努力。

当前,中国虽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茶业强国,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辉煌依然任重道远,广大理事、会员和茶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勇于创新,开放进取,诚信事茶,匠心演茶,大力推进茶和茶文化全方位、立体式、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弘扬茶文化、创新茶科技、振兴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做极致做精彩,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为此,我提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商。

一是要大力弘扬新时代茶人精神,勇于担当励志前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会意乱志短、人生消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理事和会员及广大茶人要大力弘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时代茶人精神,承传统,合时代,创新创造,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茶产业发展路径。我们坚定茶文化自信,充分认识中国茶的独特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力就在于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茶文化,中国茶区别于世界别国茶的最大优势在于坚定坚守的茶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茶文化活力。要始终高举中华茶文化这面旗帜,引领茶产业惠民富民健康发展、引领中国茶走进一带一路,香飘世界,茶和天下。我们坚守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理念,讲精行俭德,承一诺千金,严格自律,戒欺不二,用茶人美好的心灵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诚待天下客,誉从信中来,以己之美成人之美,互利互惠美美与共。我们坚守匠心文化,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用心事茶,慧心创茶。无论从茶园到茶杯,无论是高端茶还是大众茶,都要坚持品牌第一、标准第一、质量第一、消费者第一的理念,讲究品质,做出特色,彰显匠心之作、品位之魂。我们弘扬创新文化,崇尚变革,创新创造,以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切实破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与茶和茶文化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开辟新思路、创造新动能,搭建新平台,丰富新业态,使中国茶和茶文化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品质发展之路、效益发展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要大力提高茶文化研究促进水平,切实增强茶文化引领能力。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引领提升的实践性和雅俗共赏的普遍性,它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医学、生态、艺术等为一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茶文化,研究创新茶文化,是广大理事、会员及广大茶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切实提升茶文化科学研究的高度,跳出就文化论文化、就传统论传统的偏向,自觉把茶文化研究融入到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之中,融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融入到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举措之中,始终与国家大局、社会发展、茶业振兴、人民期盼同向、同行。通过研究茶和茶文化发展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使中华茶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提供有力支撑。要致力强化茶文化研究的深度,追本溯源,务实求真,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承传统,合时代,把深藏于古籍文献之中、呈现于遗迹遗物之上、散佚于民族民俗之间的丰富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按照传承创新、推陈出新、古今相融、服务当下的原则,善于吸取前人的智慧光芒,科学地运用当代文化因子,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使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绚丽光彩。要继续深化“清、敬、和、美、乐”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研究,不断赋予时代发展的新内涵。要不断拓展茶和茶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既要研究国内茶文化,也要研究世界茶文化;既要深入研究茶文化,也要融会贯通,与廉政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健康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茶馆文化等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文化进行融合研究,彰显特性与共性,增强现实针对性。要把茶文化研究与宣传普及结合起来,大力倡导“茶为国饮、健康消费”,大力弘扬“清、敬、和、美、乐”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大力开展茶和茶文化“五进”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茶文化氛围。

三是要着力推进“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努力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茶产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广大理事、会员和茶人一定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健全质量文化研究和实践,努力推动茶文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新业态、新发展,是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茶产业的重要举措,中国茶人一定要坚持理念先行、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企业主体、品牌带动、市场主导的融合机制,各方联动,形成合力,培育新业态,创新大品牌,发展大茶业,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以茶的优质产品、绿色产品、健康产品、功能产品、多元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让茶和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找到约4,91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