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茶树森林

找到约1,67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天韵古茶品牌发展历史的见证—麻黑初制所于2021年元旦圆满落成!

崭新的一年开始,我们为了采集最好的春天滋味,天韵古茶匠人可是一直都在茶山上忙活呢,监督推进古茶树科学规范的采摘、养护和管理。


在每天忙个不停的脚步以外,我们也“悄悄”做成了件大事,为天韵古茶的发展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韵古茶易武麻黑初制所于今日2021年1月1日正式落成!



在这里,每一条路,每一个指示牌,都指向着天韵古茶更遥远的以后、更光明的未来!



天韵古茶在易武麻黑建立初制所,作为易武茶区(七村八寨)和古六大茶山源头资源的覆盖,这是天韵古茶人又一个深入古茶山源头的落脚点,同时也是天韵古茶品牌继续向前进发的一个全新起点,具有特别深远的战略性意义。





选址

作为易武茶区(七村八寨)的覆盖


要建新的初制所,关键的自然是选址问题。天韵古茶匠人李先国老师凭着常年在云南茶山的积累,先是圈定了几个范围,再经过逐一走访和实地勘察以后,就迅速敲定了麻黑这个地方。



麻黑是古树茶产量最大的寨子,是易武茶的中坚力量;易武麻黑位于易武乡东北边,距离麻黑村委会23公里,距离易武乡32公里。国土面积2.74平方公里,海拔1,203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21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等农作物。



麻黑是易武成名最早的经典名寨;它是易武正山的中心,易武经典名品多源于此;它是蜜香带的典范,是易武口感的基准标杆,是易武寻茶路上绕不开的必修课。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起点,而麻黑是茶马古道的枢纽。今日从易武大街往东北方向,大约10公里,就到了麻黑寨。昔日路难行,青石板大道上人背马驮,马帮从老挝出发,第一天所到达的住宿地,即是麻黑。




麻黑作为“易武正山”的核心区域。种茶早、规模大、产量丰、工艺精,麻黑为易武贡茶提供了优质而稳定的原料来源,奠定了易武贡茶的底色,并延伸到此后的“号级茶时代、印级茶时代、复兴时代”,诸多经典名品,皆来源于此。




麻黑,优良的环境造就独特的品质。在麻黑村旁,就是麻黑的古茶园,这座村庄就掩映在古茶树中央,常年生机盎然,四季都有野花盛开,树木参差,高高的树林里,茶树底下悄然生长。




走在林间,清风徐来,森林中似有甜蜜香气传来,数棵10多米的高杆古茶树在茶园中尤为亮眼,慵懒肆意地迎接着阳光雨露。丰富的茶园生态,造就了麻黑茶丰富的口感。





天韵古茶制茶理念


一杯好茶,蕴含着茶人的匠心。


对于敬茶、爱茶的李先国老师来说,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茶,对古树茶由衷敬仰,怀有对原生态大自然无限的敬畏之心。他用双脚丈量茶山,穿梭密林、翻山越岭地去寻找心中的那杯茶,历经风吹日晒和阳光雨露,体验着春夏秋冬的轮回。




李先国老师十余年扎根茶山,在原始森林寻访好茶,踏足过茶山的每一个角落,用双手去采摘和制作每一片古树茶,因为他深知只有这样,才能从海拔、水土、气候、茶树品种等方面了解清楚茶叶内质,进而做到看茶做茶,生产出极致好茶。




李老师创立的天韵古茶品牌,遵循传统工艺古法制茶,每年亲自到易武深山茶区的薄荷塘、天门山、铜箐河、百花箐、弯弓、丁家寨凤凰窝、刮风寨茶王树、倚邦曼松贡茶、蛮砖桃子寨等村村寨寨的每一处茶地,都留有自己行走的足迹。所出品古树纯料精品都得到了茶友的一致赞赏和高度好评。



天韵古茶麻黑初制所的落成,意义无比重大,标志着天韵古茶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开启一段新路程。


萎凋区

杀青区

晒棚(品茗室)
天韵古茶将朝着更标准、规范的方向前进,始终坚守以“追溯本源,循遵古拙”为制茶理念,将“源头纯料,古法工艺,现代标准”完美融合,打造天韵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匠心专业制茶来呈现各山头古树茶的一山一味,一地一香的“纯粹本味”,专业做好每一饼普洱茶。持续努力地为大家制作出更优质的、安全放心的茶品!



蓝增全:发挥古茶树资源优势,引领云茶产业发展

在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保存着一座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和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景迈山古茶园,是世界罕见的大面积栽培古茶林,是“人—茶—林”和谐共生体系的典型案例。

作为世界茶叶的发祥地之一,这样罕见的古茶山、古茶林在云南还有很多。云南拥有着世界之最的茶资源以及世界之最的茶生态。

世界之最的茶资源

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蓝增全8月5日在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2022第53次会员双月活动日活动暨“用好古茶树特色优势,促进云茶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介绍到,云南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据可查资料显示,中国有古茶树5600多万株,约97%分布在云南。茶组(Sect.Thea)有12个种,除茶(Camelliasinensis)一种占据广阔分布区外,其余种集中分布在西南和华南至中南半岛北部的热带北缘地区,其中5室子房的较原始种类分布于云南东南部、中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向北演化为子房3室的种类。所有种都分布在中国,而云南拥有最多的种。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普洱澜沧邦崴过渡型大茶树和勐海南糯山栽培型大茶树,三棵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类型齐全的古茶树就分布在云南。从叶型来看,云南具备“小—中—大—特大”所有叶型特征的茶树。

小叶


中叶


大叶


特大叶

世界之最的茶生态

茶树原本是一种森林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固有的特征种类和重要组成分子之一。与壳斗科、木兰科、樟科、金缕梅科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在稳定的群落结构中,茶树处在森林中、下层。如:云南镇沅、南涧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云南元阳厚轴茶(C.crassicolumna)分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云南富源十八连山的大厂茶(C.tachangensis)处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云南勐海大理茶(C.taliensis)和云南麻栗坡广西茶(C.Kwangsiensis)常见于季风常绿阔叶林;广西十万大山防城茶(C.fangchengensis)和云南河口金平厚轴茶(C.crassicolumna)处于热带北缘季风雨林中,云南金平厚轴茶(C.crassicolumna)处在山地雨林中。

据已报道的数据显示,云南拥有88个野生茶树群落和120多个人工的古茶山或古茶林。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大黑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所知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在我国境内分布最南端的野生种群,位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下;云南普洱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3266.1亩,胸径5cm以上的野生茶树470718株,标记野生大茶树(胸径≥30cm)3411株;云南临沧双江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是目前已知的海拔最高的大理茶野生种群,处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大黑山野生茶树群落


云南普洱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


云南临沧双江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

人工森林古茶山、古茶林除了景迈山古茶园之外,还有困鹿山古茶园、贺开古茶园、南糯山古茶园、曼嘿古茶园、勐宋古茶园、蛮砖古茶园、天堂山森林茶园等。

景迈山古茶园


困鹿山古茶园


贺开古茶园


南糯山古茶园

曼嘿古茶园


勐宋古茶园


蛮砖古茶园


天堂山森林茶园

最辉煌的古茶文化

云南不仅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同时还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蓝增全从澜沧江流域发达的史前文明、时间吻合、民族关联、语言证实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澜沧江流域的先民发现利用了茶,并通过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与世界连接,将民族的茶、小众的茶,传播到世界各地,提出了“澜沧江孕育茶文明”的观点。蓝增全还表示,占有世界90%以上的云南古茶树资源,富集于澜沧江流域,十九个世居民族的祖先,从神农时期就在这儿繁衍生息,发现利用了被称为“东方神秘树叶”的茶,由此翻开了人类发现利用茶的恢弘篇章。澜沧江流域所孕育的茶文化,是最辉煌的古茶文化。这一辉煌的古茶文化也表达了边疆与内地,边疆与游牧民族地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历史。

蓝增全建议云南应进一步摸清古茶树家底,利用丰富的茶资源构架支撑产业发展种源技术体系,同时利用好灿烂的古茶文化赋能产业。

来源: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

通讯员:陶燕蓝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古茶树保护联盟专家有话说

景迈山古茶林是人类早期在天然林下种茶的典型模式。人工起源、传统方式管理,从总体上保留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结构和外貌。是当地世居民族在悠久的种茶历史中,在对茶树生长习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利用模式,是传统森林茶的典型范例,是茶林与天然森林和谐共生的典范。

正式提出景迈山古茶林申遗走过了13年历程,但云南提出古茶园申报世界遗产,早在2002年“云南古茶园申报世界遗产座谈会”上,专家们就开始呼吁了。云南作为全国、全世界茶组植物种类最多、最原始的省份,作为茶叶从野生驯化为栽培作物的发祥地,通过申遗成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云南保存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古茶树古茶园资源,云南各民族发展和保存了从利用野生茶树到驯化、繁育、种植、栽培、管理、加工到饮用的各种传统知识、技术和文化,为农业的起源、发展和演化,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早在1992-1995年期间,郭辉军研究员团队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云南省混农林生态系统调查研究,对全省现存的各种传统林农混作模式进行调查,最早关注景迈山万亩古茶园,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云南澜沧景迈传统茶叶种植与可持续发展”,文章在云南省植物学会42周年年会交流,并于1995年在《云南省植物学会42周年年会学术论文汇编》公开发表(云南大学出版社)。此后,团队一直持续关注景迈山,2002年“澜沧县景迈万亩古茶园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立项,为深入研究景迈山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景迈行政村的景迈、勐本、芒埂和芒景行政村的芒景、芒洪、翁基共6个自然村的360个农户进行了农户访谈,选取其中78户拥有的古茶园设置样方(20×20m),开展样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此外,为开展比较研究,还选取了古茶园附近保存较好的4块天然林(样方面积20×20m)、8户新式台地茶园(样方面积25平方米)开展调查。

2002年景迈山古茶林野外调查

经过调查分析,古茶园有丰富的植物: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15种,其中濒危种5个,易危种7个,稀有种3个,含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1种;超过30个种的科:依次为兰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菊科和唇形科;地理成分的热带性很明显,热带成分占优势,有390属,占总属数的84.8%,其中又以泛热带及其变型最多,有135属,占热带成分的34.6%;而温带成分仅69属,占总属数的15%。

通过比较,古茶园物种数略高于天然林,丰富度指数略低于天然林。但各种指数均大大高于新式台地茶园。由此可见,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景迈山古茶园接近天然林。

景迈山古茶林完美的森林空间结构

2022年8月,时隔20年之后,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主任(理事长)郭辉军研究员和秘书长蓝增全教授率领古茶树研究团队再次对这些样方进行复查。78个样地中,有69个样地的水泥桩还在,感谢景迈山的村民,感谢他们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他们的善良和纯朴为科学研究保存了基础样地。

2022年郭辉军教授团队再次对景迈山开展专项深入研究

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于2018年国家林草局批准成立,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立,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于2021年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成立,三级层面的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旨在有效促进中国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利用。联盟秘书长蓝增全教授等承担编制的国家林草局“古茶树”林业行业标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受云南省人大和省林草局委托起草的《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古茶树保护、茶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是景迈山?”

联盟主任(理事长)郭辉军研究员总结道:“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为云南省乃至中国保护和利用好古茶树、古茶园这一极其珍贵的世界人类遗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契机和示范。一方面,有利于古茶树资源、古茶林生态系统、古茶林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各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以古茶林为核心的茶产业和古茶树景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的途径、模式和亮点。景迈山‘人-茶-林’共生的生态系统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好例证。”

2017年景迈山古茶林

联盟秘书长蓝增全教授说道,根据科研团队多年深入景迈山的考察和调研,通俗地来说,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三个“好”’。

第一,资源好:景迈山位于云南澜沧江腹地,澜沧江流域孕育了茶文明,同时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地,拥有非常丰富的茶组植物资源,景迈山种的就是植物分类上说的普洱茶种,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

2017年景迈山古茶林

第二,生态好: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人-茶-林”共生的最好典范,高高的山上是森林,涵养水分保持了整个山脉的水土,中间是古茶林和村寨,下面是耕地和农田,是当地民族顺应自然合理利用土地的杰作。

2017年景迈山古茶林

第三,保护得好:当地的世居民族尊重自然,从最早发现利用茶开始就告诫子孙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茶林,所以这样一个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得以传承至今。资源好、生态好、景迈山的茶呈现出清香、温婉、细腻的优秀品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填补了全球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不仅是对遗产地多元价值的重新认知、传承延续与再创新,也是大力弘扬普洱茶文化、讲好民族故事和中国故事、做大做强茶产业的牢固基石,这于景迈山、于中国乃至全球茶界而言,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2017年景迈山古茶林


2002年景迈山古茶林

图/文:罗义菊、李法营

来源: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

通讯员:陶燕蓝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2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