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茶叶产业

找到约5,288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中国黄金茶之乡湘西茶叶推介会 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21日,“中国黄金茶之乡”湘西茶叶推介会在春意盎然、茶香飘逸的神秘湘西举行。全国茶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和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同推介湘西茶叶,提升湘西茶叶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湘西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介会现场。本组图片红网记者田园摄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红专讲话。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红专出席并讲话,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蔡力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原市长孙忠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姚静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建初,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一级巡视员、总经济师欧程远,民革湖南省委会二级巡视员何青萍,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董事长周重旺出席。

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为刘仲华颁发湘西州湘农大茶产业研究院院长聘书。

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致辞。

州委副书记廖良辉主持。

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颁发湘西州湘农大茶产业研究院院长聘书。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致辞。州委副书记廖良辉主持。在家州级领导,州直相关部门负责人,8县市、湘西高新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副县市长,农业农村局、茶办、茶协负责人及茶企代表等参加。

本次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产业联盟、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指导,湘西州委、湘西州政府、2021中华茶祖节组委会主办,湘西州农业农村局、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湘西州湘农大茶产业研究院、湘西州茶叶协会承办。

叶红专指出,对湘西州来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现代化建设质量水平,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而持续推进茶叶产业扩面提质,是更好更快补齐短板、挖掘潜力、锻造优势的有力抓手。

叶红专强调,要抓好湘西州茶叶产业发展,一是扩大基地规模,坚持适区适种、适种适制,坚持适度规模经营与适量分散经营相结合,稳步提升主产区,合理开发新产区,力争尽快实现种植规模100万亩。二是育强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实力强、品牌响、产业链完善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市场主体成长壮大,全面推进优质茶园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茶叶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水平。三是做优特色品牌,突出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加强古丈毛尖茶、保靖黄金茶、湘西黄金茶和永顺、凤凰雪茶等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绿茶、红茶、黑茶等多茶类,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四是坚持融合发展,推动茶叶与文旅、工业、商贸、物流等产业要素相互渗透,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尤其积极策应全域旅游发展,建设一批茶叶特色小镇,打造茶乡特色乡村旅游,推出一批观茶、采茶、制茶和茶道、茶艺体验等主题项目,开发一批新式茶饮品、红茶黑茶特色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举办评茶斗茶赛事和文化旅游节,引导茶叶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健养生深度融合。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姚静波讲话。

姚静波说,湘西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是湖南茶产业的核心区和优势区域。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基地建设不断壮大,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品牌价值快速提升,打造出了“湘西黄金茶”“保靖黄金茶”“十八洞黄金茶”“古丈毛尖”“永顺莓茶”“凤凰雪茶”等一批知名度、影响力强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助推了茶业增效、茶民增收。吉首市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业行业百强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与湘西州及全国各茶叶产区携手共进,续写中国茶产业华丽乐章。

龙晓华表示,当前湘西州茶叶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和最佳投资机遇期,州委州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叶产业的经典论述,紧扣湖南省“千亿湘茶”发展战略,瞄准“茶叶基地100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的发展目标,坚持“绿色有机、质量兴茶”发展之路,着力加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助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信在各级各部门、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湘西茶产业一定会发展成为湘西州最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黄金茶必将成为中国茶叶最闪亮的名片,助力湘西州走在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前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点评推介黄金茶。

湘西州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湘西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湘西州茶叶协会与湘西德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农业银行湘西分行现场发放4048万元贷款用于支持茶叶产业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姚静波为湘西州政府颁授“中国绿茶名片”授牌。

推介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点评推介黄金茶;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团队防控团队首席、博士、研究员周利点评推介古丈毛尖;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莓茶研究专家禹利君点评推介永顺莓茶和凤凰雪茶。湘西州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湘西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湘西州茶叶协会与湘西德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银行湘西分行现场发放4048万元贷款用于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副州长何益群为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兵颁发“湘西州茶叶推介宣传大使”聘书;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原市长孙忠焕为保靖县黄金村颁授“中国黄金茶美丽古茶园”牌匾;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黄建安为湘西州农科院颁授“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金茶研究工作站”牌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姚静波为湘西州政府颁授“中国绿茶名片”授牌。

为12家获评“湘西醉美茶园”的茶园代表颁奖。

会上,还为保靖茶婆峰茶园等12家获评“湘西醉美茶园”的茶园代表颁奖。推介会之前,与会代表们实地参观考察了吉首市隘口村、保靖县黄金村、古丈县牛角山茶园和茶叶一条街等湘西茶叶重点产销地。

保靖黄金茶展示。

据悉,茶叶产业是湘西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突出茶叶扩面提质、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茶叶产业呈现高质高效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州茶园总面积达75万亩,居全省第一,可采面积近40万亩,2020年产量达到1.35万吨,产值57亿元。

原文标题为:湘西州举办“中国黄金茶之乡”茶叶推介会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艳华田园刘海花刘雨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德宏州发布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2023—2025年)的通知

德政办发〔2023〕31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和中央、省驻德宏各单位:

《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为加快德宏州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茶产业突破突围,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云农办通〔2023〕4号)、《中共德宏州委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宏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德发〔2021〕35号)、《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德政办发〔2022〕48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牵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要求,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方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州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精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聚力‘特色兴农、开放兴边、彰文兴旅’建支柱”的部署,集中力量打造“回龙茶”“德昂酸茶”区域性公用品牌,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德茶产业体系,推动德宏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绿色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快构建德宏茶绿色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增强绿色供给能力,推进德茶产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坚持市场主导。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市场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拓展市场,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引导,以优质资源和良好环境激发产业活力和创造力。

——坚持品牌赋能。按照“3+1”培育德茶品牌,持续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构建德茶品牌体系,发挥品牌集群效能,实现品牌带动增值,不断提升德茶产业综合效益。

——坚持茶旅融合。充分挖掘德宏州民族茶文化特色,利用好“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回龙茶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讲好德宏茶故事,持续推进“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推动茶叶与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健康深度融合,走“以文传茶、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业态融合发展之路。

(三)发展布局

以德宏州“六大茶山”和“九大古茶园”为重点优势区域,以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为主要品类,重点打造“3+1”特色品牌,即:“梁河回龙茶”“德昂酸茶”“古树红茶”和“大叶种古树白茶”。芒市重点以“德昂酸茶”为主,梁河县重点以“回龙茶”为主,陇川县、盈江县重点以“古树红茶”“大叶种古树白茶”为主,瑞丽市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活茶叶进出口贸易。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州茶园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茶叶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新增绿色茶园面积4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创建10个1000亩以上高质高效绿色茶园示范基地;新培育州级龙头企业6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以上,培育上亿元龙头企业1家;新增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建设5个以上“德茶飘香”体验馆。

二、重点工程任务

(一)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

1.健全古茶树管理体系。划定古茶树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继续深入开展古茶树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州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库,实行挂牌保护。建设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做好优质古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古茶树(园)信息数字化建设。加强对古茶树保护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古茶树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建成古茶树种质资源圃1个,建成德宏古茶树(园)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健全的古茶树资源管理保护机制。(牵头单位:州林草局、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人民政府。以下均需各县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不再列出)

2.完善古茶树(园)生产统计。根据古茶树资源普查情况,在核实认定的基础上,优先把“六大茶山”“九大古茶园”中条件好、集中连片、有古茶树加工产品的区域纳入到生产统计,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逐年扩大统计面积,最终将德宏州古茶树(园)全部纳入统计,全面真实反映德宏州古茶树(园)生产情况。到2025年,全州古茶树(园)生产统计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牵头单位:州统计局;责任单位:州林草局、州农业农村局)

(二)绿色有机化深化工程

3.提升绿色有机供给能力。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支持改良低效茶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全面推行茶园绿色化生产;探索组织模式,有效解决分散农户茶园的绿色化认证问题;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智慧茶园建设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茶园碳中和研究,打造低碳生态茶园样板。到2025年,打造10个1000亩以上高质高效绿色茶园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州统计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4.鼓励茶企积极争取绿色有机奖补政策。引进有资质、有实力、信誉好的有机认证机构,提供认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大力开展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宣传落实好省级绿色有机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国内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且在销售产品上标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标志销售。到2025年,全州绿色有机茶园面积新增5万亩,其中:绿色茶园4万亩,有机茶园1万亩。(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财政局;责任单位:州市场监管局)

5.规范绿色有机市场监管。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规范认证程序、认证证书发放,实施有效跟踪检查;对认证机构实行“红黑名单”管理。严查获证经营主体违规取得认证证书、违规使用禁用物品、超范围使用有机产品标志。每年公布违规认证机构及涉及经营主体名单。(牵头单位:州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三)茶叶加工提质工程

6.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按照《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管理规程(试行)》,持续推进茶叶初制所规范达标,重点解决设施不配套、生产效率低的突出情况;优化茶叶初制所布局,不断提升初制所加工能力和规模,逐步解决“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情况。对符合条件并注册登记的规范化茶叶初制所,经检查评估后,由州、县按年度公布名单。到2025年,按照SC认证标准,全州完成25户以上规范茶叶初制所改造。(牵头单位:州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发展改革委)

7.做优做强经营主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资源整合力度,鼓励茶叶企业采取茶产业联合体、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强化茶叶经营主体与茶农建立紧密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功能互补、利益共享、运行高效的现代茶叶产业组织体系。到2025年,新培育州级龙头企业6家以上,新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以上,涉茶招商引资企业5户以上。(牵头单位:州工信科技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投资促进局、州财政局)

8.巩固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支持茶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精深加工装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新建、改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大快销品绿茶、红茶、普洱茶等产品加工比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加大茶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延伸发展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推动茶产品进入食品、保健、医药、日化等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增加出口创汇,利用德宏区位优势,建设茶叶出口生产基地,以CTC红碎茶为主,不断增加茶叶出口量,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到2025年,全州年产值亿元茶企达1户以上。(牵头单位:州工信科技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四)产品质量监管工程

9.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大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执行,鼓励支持部门、科研院校、社会团体、茶企对全产业链及各重点环节制定系列标准。推动茶企制定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自律。到2025年,新增制定(修订)涉茶标准3个以上。(牵头单位:州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10.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引导茶企推行清洁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鼓励茶企开展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与政府部门监管平台、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构建德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茶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及茶园投入品管控,加大监督检查、抽检监测、行政处罚力度。到2025年,全州茶叶抽检合格率力争达到99%以上,力争建立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牵头单位:州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

(五)科技创新攻关工程

11.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茶叶重点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突出以“德昂酸茶”为重点的产品功能成分及功效机理基础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集成应用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修剪、采茶、中耕、病虫害防控等生产环节的机械推广应用力度,提升产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到2025年,完成1项科研成果,研发1个新产品。(牵头单位:州工信科技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12.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德宏普洱茶实验基地”“云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等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茶叶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在德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当地高校、职业学院设立茶叶专业课程,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好企业的科研设备,培养出理化指标检测人员和审评检验人员。大力扶持培养德宏制茶大师和优秀茶人,积极挖掘培养塑造行业“工匠”和区域“领军人才”,以“工匠”和“领军人才”引领行业科技发展。(牵头单位:州工信科技局;责任单位: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州农业农村局、德宏职业学院、德宏师专)

(六)品牌培育工程

13.打造名山名品。利用新闻媒体重点宣传推介德宏州“六大茶山”和“九大古茶园”,收集古茶树影像资料,产品特性、特征,发挥“名山名品”效应,培育“一山一味”,把德宏古茶树(园)产品打造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标志性产品,将古茶树(园)打造成德宏高效益、有特色的茶产业名片。组织专家调查对比后,评定德宏州古茶树王(包括栽培型、野生型古茶树王),审评各县市上报的“六大茶山”茶树王,隆重向外推介。(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林草局、州文化和旅游局)

14.注重德茶品牌培育。主推“回龙茶”区域性公用品牌,强化“梁河回龙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管理,研究出台《“梁河回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规则》;采取“地理标志+自主商标”双重商标管理模式,积极推进“芒市德昂酸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和生态原产地产品的申报评定工作,将“德昂酸茶”打造成最具德宏特色的区域性公用品牌;积极整合现有商标资源,构建“区域性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德茶品牌,打造生态、绿色、有机牌子,促进产品升级。(牵头单位:州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七)市场开拓工程

15.加大德宏茶推介力度。推动“茶+节庆”发展,将民族节庆、体育赛事活动与德宏茶推介有机结合,举办好“德茶飘香”“回龙茶文化节”“古茶树开采仪式”等活动,充分借助“南博会”“茶博会”“农博会”“云品入沪”等省内外知名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开展德宏茶产品对外展示、展销、名优评比,大力提升和不断扩大德宏茶市场认可度、产品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影响力。2023年起,逢州内举办重大节庆和体育赛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德宏茶产品推介;每年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种重大茶事活动3场以上。(牵头单位:州商务局;责任单位: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教育和体育局)

16.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支持规划建设以茶叶为引领的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及优质普洱茶仓储基地,完善交易、仓储、物流、检测等配套功能。鼓励茶企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建立品牌形象店、展销中心,在三四线城市建立体验店、专营店,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企业店等。在省内外大中城市建设5个以上“德茶飘香”体验馆。(牵头单位:州商务局;责任单位: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农业农村局)

(八)茶文化提升工程

17.挖掘德宏茶文化潜力。政府牵头,多部门合作,成立民族茶文化挖掘工作组,专题对“德昂酸茶、景颇竹筒茶、阿昌雷响茶”等茶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查证历史资料,补齐州内“茶马古道”缺失部分,保护和修复德宏境内“茶马古道”,宣传和展示“茶马古道”遗址。收集整理境内与茶有关的人文历史、传说、传奇故事,运用创作文学作品、拍摄影视剧等,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德宏茶人文历史。利用好州内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把节日庆典与开展茶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牵头单位: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文联、州史志办)

18.提升软实力。丰富“普洱茶博物馆”“梁河回龙茶博物馆”“德昂族博物馆”“德昂族酸茶体验馆”“德昂酸茶文化园”“青龙山魅力古茶园”“营盘山秀美茶园”“孔雀谷—观光茶园”“回龙茶旅游观光园”等内涵,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充分体现展示、交易、仓储、体验、科研、旅游6大功能,使之成为彰显德宏悠久历史和浓郁民族茶文化氛围及德昂族酸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的主阵地。积极宣传营造“茶氛围”,培养一批问茶、学茶、饮茶、事茶、爱茶之人。邀请茶界知名专家、学者到德宏开展集品牌宣传、茶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大讲堂”,适时举办“三茶统筹”论坛,不断提升德宏茶知名度。(牵头单位: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19.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依托名山古树资源和民族风情特色,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以茶为主题的集茶产业、茶文化、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茶叶庄园,提升附加值,逐步实现德宏茶产业“一二三”产全面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茶园按照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建设,到2025年,打造3个以上茶产业三产融合示范园,5家茶叶庄园,4条茶旅游经典线路。(牵头单位: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制保障。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州、县成立茶叶产业工作专班,形成全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茶叶产业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每月上报工作推进情况,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产业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单位:州委农办;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

(二)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好《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云财规〔2018〕3号)精神,积极争取省级补助资金。各县市、州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编制茶产业发展项目,争取每年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涉茶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支持适合全州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给予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业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采用“基金+担保”等金融组合手段,促进金融机构对茶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牵头单位:州财政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

(三)加大舆论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户外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等,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宣传德宏茶,重点宣传打造“回龙茶”“德昂酸茶”“古树红茶”和“大叶种古树白茶”为代表的“3+1”德茶品牌,为德茶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消费者对“德茶”品牌的信心。(牵头单位:州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督促检查。州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对工作进度、资金到位、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把茶叶生产目标任务纳入州政府督办事项,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县市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或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严肃追责;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县市,要形成书面材料,向州人民政府说明情况;各县市要成立茶叶产业督导组,对茶叶产业发展全过程进行督导。(牵头单位:州政府督查室、州委农办;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

1德宏州茶产业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表


2德宏茶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来源:魅力德昂山--德宏政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茶行业热议《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迎来又一个春天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11项重点任务和6大保障措施,公布了以省政府副省长钟洪江为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雷江声和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为副组长,多个厅局副厅级分管领导、5个茶叶产区市政府副市长、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等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图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来源:陕西省政府网站)


《意见》印发后,在陕西茶行业中引发了热议。那么《意见》究竟有哪些特点?将对陕西茶产业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记者对省市茶产业服务单位相关负责人、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行业协会会长、茶企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秦巴山区是陕西茶叶主产区,高纬度、高海拔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陕西茶叶的香高、味浓、耐冲泡等独特品质。图为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的生态茶园。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一产产值突破30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跻身全国千亿级茶产业强省行列。”陕西省园艺站副站长王天军说,《意见》是201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又一个茶产业专项政策文件,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发展茶产业的信心,为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陕西省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孙越赟认为,《意见》的印发,表明省委和省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视。《意见》对陕西茶产业的定位更加准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更加清晰,将进一步加快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茶产业体系建设。

在陕西汉中、安康、商洛的茶叶产区,茶叶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图为镇巴县茶农正在给茶叶收购点交送刚刚采摘的新鲜茶叶。

“在当前国内茶叶产量供大于求,茶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茶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意见》出台很及时也很必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鲁玉俊表示,汉中将按照《意见》的部署,在创新发展精品生态茶园放大生态优势,创新培优重点链主企业夯实加工基础,创新研发汉茶新品精准对接市场,创新汉茶品牌提升模式打响叫亮品牌,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创新监管模式严格品质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把汉中茶产业培育打造成全省的单项冠军产业。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茶业协会会长纪晓明说,《意见》将茶产业发展与“三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度结合,内容有高度,措施全面,且针对性很强。特别是成立了以省政府副省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列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明确了牵头及配合部门,实施和保障措施都十分有力。相信随着《意见》的落实,陕西茶叶种植加工水平、品牌影响力、市场体量、茶旅融合等方面将得到快速提升,迎来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陕西茶叶产区已经建成多个现代化、自动化、清洁化的茶叶加工车间

“《意见》明确了陕西茶产业的发展目标,突出了规划引领,各项工作目标措施实在,可操作性强,工作考核责任明确,为陕茶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强心针,稳定剂。”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为国说,陕茶源于神农,载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是最早产贡茶的地方,陕西也是中国茶文化的源起之地。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也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举办各类茶事活动,通过文化为产业赋能,挖掘讲好陕茶文化故事,做强做大陕茶产业,让更多的人知道陕茶、爱上陕茶,助力《意见》提出的把陕西建成中国茶文化展示交流中心。

陕西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汉阳陵出土了世界最早的茶叶。图为汉阳陵博物馆与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的文创茶产品“汉帝贡茶”。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陕西茶产业链主企业——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一然说,创新是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专家团队支撑则是创新的关键,近些年来公司与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设立了四主体一联合茶产业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开发了系列新资源功能食品,进一步延伸了茶业产业链。《意见》提出建立陕茶研究院,组建高水平的茶叶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推广前沿技术成果,这将为陕西产茶产业创新发展引入更多资源,奠定更好的基础。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茯茶数智工厂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茯茶工作组执行秘书长、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歆说,《意见》提出要开展核心瓶颈问题破解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标准体系,鼓励茯茶企业选用陕南黑毛茶原料,保障各项政策支持向茶产业倾斜,这些都让他们备受鼓舞。今后,企业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用好数字化技术,推进茯茶生产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引领和带动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茶园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资料图片)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女娲神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钊说,《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他们与国外知名专家王少可博士合作,成功研制出了绞股蓝超微粉、浓缩汁、面点等深加工产品,下一步将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实现绞股蓝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负责人刘保柱说,《意见》对促进文旅融合专门进行了部署,让公司这些年布局的茶旅融合发展得到了肯定。公司目前正在建设新的智慧化、数字化加工厂,已经建成的茶旅融合示范区,旅游观光、制茶体验、研学、餐饮、民宿、康养等功能已经具备,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运营好“茶旅十民宿”“茶旅十研学”等体验项目,打造全省茶旅精品路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文件原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220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