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盖碗谁家的好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关于茶具丨超好用盖碗,不烫手还好看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说起盖碗,爱喝茶的人谁家没有好几个盖碗,陶的、瓷的、紫砂的、玻璃的、还有高大型、细腰型、方正型、扁平型的。



本期就给大家推荐一款扁平型的玻璃盖碗,扁平型的盖碗重心比较接近杯口,在倒茶的时候不会太吃力,而且可以欣赏叶片在玻璃中翻腾旋转,实在是赏心悦目。

 

茶汤,深情的点缀

 

茶用玻璃盖碗泡茶时,最喜欢就是用沸水高冲,水柱倾斜而下,可以观察到茶叶在水中浮浮沉沉,反复翻腾,激发出沉寂已久的香气,最后释放出不同茶类的风韵。

而那一抹迷人的汤色,就是玻璃盖碗最深情的点缀。

中显乾坤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盖子、杯托均为陶瓷,而碗则是玻璃,有着天美地美,但是人更美的意趣。

瓷与玻璃天作之合


陶瓷的杯盖、杯托与玻璃材质的碗身有着契合良好,让人赏心悦目。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种瓷与玻璃的组合是最考验制作工艺的。由于瓷器与玻璃的收缩比完全不一样,烧制过程中的控制需要非常非常考究。终成这款如此精致的盖碗。

看得见的美好


玻璃盖碗,具有特别的透视效果,在冲泡时你能看到茶叶释放精华,一点点的把洁净的白开水,渲染成迷人的茶汤。

而且在观察汤色和叶底时非常方便。


大小适中,一手掌控


120ml的容量,出汤一次能倒出3~5杯小茶杯的量,尺寸大小适宜。

由于玻璃比陶瓷轻,用起来的操作度比较小,即使是入门级茶友也能轻松把控。当然,它的上手感也是非常舒适的。

今天推荐的陶瓷玻璃盖碗,泡茶特别美,随心观赏茶叶在盖碗中舒展的姿态,随时鉴赏茶汤的美,任意冲泡各种茶叶。美美哒,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它!

工夫茶与茶外功夫

黄金周没有安排外出,便有闲学着冲泡了两日工夫茶。这两日没有看书、写作,也没有看电视,几乎就是在一组名为《天簌之音》的音乐陪伴下品茗度过的。这样的日子于我也确是难得的。因为在我的习惯性思维与以往的概念中,这样消磨日子无疑是在浪费生命。可是在那两天,我确实感到了从未有过的一种舒坦、安泰。这种舒坦充盈、流动在生命的内外。

对于工夫茶,实在是一窍不通。好在这之前,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如何冲泡工夫茶的招式。那日,我找出朋友送给我却尘封已久的那套茶具,打开包装一看,是一整套青花瓷器皿:闻香杯、品茗杯、公道杯、茶壶等所有摆弄工夫茶的物什一应俱全。兴致很浓地生火烧水,洗干净茶具。当浏览完一遍冲泡之法后,水刚好煮开,于是依法泡制:烫壶、取茶、洗茶、洗杯、冲泡——开始了一个人的工夫茶。由于是第一次,动作自是显得笨拙,然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时,从中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一种乐趣。第一遍之后,我删繁就简,省掉些自认为没甚必要的环节。边饮又边泡了两遍,动作才渐渐地熟练起来。一泡茶,从早上直喝到中午。中饭后嫌茶味淡,又新泡了一壶。

一上午,心绪总被冲泡工夫茶的新鲜经验牵动着并把此当成一门技艺来学习,可谓是心无旁骛。但到了下午,对冲泡之法已是轻车熟路。喝着喝着,思绪也在茶香中流动起来,不可遏制地流成一条河那一刻,我在心中无奈地笑了,看来,一个人真想让思绪停滞下来还真不容易。要达到一个什么都不思不想的真空境地,无异于痴人说梦。特别是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思绪反而更加活跃,越是想静,越无法静下来。恐怕所谓的心欲静而风不止就是谓此而言吧。

就在这样一种思绪的河流中,我不由自主地融进远年的一些记忆。生在西北,见得最多接触最多的,要算乡村老人们在火盆或火塘边上煨的罐罐茶了;再下来,就是俗称盖碗子的三泡台。

小时候,我每天都能看到祖父煨罐罐茶的那一幕。笼上一盆火,支好三角,架上一把被烟熏火燎得乌黑铮亮的茶壶(铁皮卷制成的水壶)。冲洗茶罐(用窑烧制的原坯单耳陶具,外观很粗糙,但耐火烤高温)倒上水后煨在火旁,等水煮沸后放进入茶叶再煮沸,取出茶罐倒出茶叶,再注水煨上。做完这些,就可以品第一茶杯了。一般第一杯茶都很浓,浓得能吊成线的茶叶呈红褐色,极苦。但这东西很解渴,喝上一罐煨的茶,下地干活半天都不用饮水。这一罐煨茶,短的可以喝上一小时、两小时,长的可以喝上一天。

记忆中,在我的家乡,中年以上的男人们都有煨茶的习惯。逢办喜事,必设茶酒房,顾名思义,就是专司煨茶烫酒的执客,逢客人来,进院第一件事,就是先奉上一杯茶让远道而来的客人解渴解乏,然后才安排坐席酒宴招待。这时候的男人,若一个人煨茶喝,他是极安静的。也就是在这时候,他也许在心中思量那块田该种什么,或者谁家在盖新房忙完这两天得去给人家帮几天工;也许在想儿子大了该娶亲了,或者盘算着托同一个庄子的亲朋打听一下给闺女说媒的那户人家日子过得怎么样……其实,煨罐罐茶更见工夫,这工夫不但在茶中,还在茶外的生存大计与生活小事中。

在乡村早年,几乎每家的男人们都喜欢煨罐罐茶。逢下雨天或农闲时,男人们就会到邻里走动走动,窜窜门。这时一罐茶两个人喝,有时会拉着闲话谈论着农事喝上一晌午,有时会这样喝上一天。闲谈中,说说收获的喜悦,也谈谈烦心的一些事。生活的艰辛与生命中隐忍的悲苦,都随着茶汁的滋味,由浓变得淡淡地了……

一个人喝着工夫茶,思绪却流到了远年,流到了乡村的煨罐罐茶。一南一北:工夫茶是一种生活经验,煨罐罐茶同样也是。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尽管地域不同、习俗不同,但是相类的事物,孕含的生活意蕴是相通甚或相同的。

(摘自2013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 筱)

春节我国各地的饮茶习俗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国饮,对于茶,人们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讲究。春节饮茶,最能体现那些习俗。



北京



北京人爱喝茶,普通的日子与春节所喝的茶并无太大区别。


属于北京的茶主要是茉莉花茶,就是用绿茶茶坯经过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在早也叫香片。张爱玲有篇著名的中篇小说叫《茉莉香片》,说的就是这种茶。


茉莉香片的也分三六九等,如 “蒙山云雾”、“双窨梅蕊”、“铁叶大方”等等,近年来比较时兴的还有“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品相和价格相处悬殊。


但老北京对喝茶的茶具颇为讲究,有一定規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壶,一个黄铜茶盘子,擦得亮亮的,上摆一把細瓷茶壶,配六个同色花样小茶杯。茶叶罐、盖碗,需是成套的,盖碗是给贵客或家中老人用的。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规矩,一般富裕讲究的家庭,喜欢单用茶杯,就是那带盖儿的瓷茶杯。


泡茶时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满。如果讲老礼儿,沏茶续水,永远不能让杯子里的水太满。通常的规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说沏茶时,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来了。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茶香及浓。


老北京人喜欢用盖碗喝茶,这里的讲儿很多。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


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这里有规矩,只要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没有把碗盖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壶问客人是否可以续水,不能主动把客人的碗盖掀起了续水。


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那是骂人那。


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别人给您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



福建



福建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


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


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还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


擂茶,俗称“客茶”,因为它是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原名叫“三生汤”(主料为茶叶、生米、生姜)。在各地还有种种别称,宁化称“米茶”,将乐称“揉揉茶”,泰宁人称“泡茶”(遇婚喜时请喝的擂茶称“喜茶”)。这些地区民众自古视擂茶为家珍,凡走亲串戚,朋友聚首,平日生活里事无大小都要喝擂茶,沿袭经年,成了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喝擂茶,盛行于将乐、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宁化、顺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将乐擂茶最具代表性。


福建很多人天天都在喝茶。春节的福建,应是喝各类茶最多的地方了。



杭州/上海



元宝茶最初流行于南宋临安今杭州,是当时大户人家在春节时接人待客必备的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杭白菊象征吉利,金橘象征富贵,橄榄象征金元宝。橄榄,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征对客人的欢迎,好客和祝福。




因寓意美好吉祥,元宝茶成为江南各地春节敬客普遍选择。选用泡元宝茶用盖碗泡皆多。选料时,杭白菊要成朵,不杂,不散,不艳,不碎,朵朵菊花白叶生辉,生机勃勃;金橘贵在鲜黄,结实透亮;橄榄特显黄皮,结实,透亮,果皮细腻。


沏泡完整的元宝茶又称元宝汤。茶汤金黄,汤色明亮,碗底无碎物清澈明亮,汤面无碎物,汤内没有杂碎菊花花瓣。朵朵白菊展开饱满,菊花聚散有致.显露碗中“花中有元宝,汤面有菊花”。



台湾



台湾民众喜好茶,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饮茶,基本上和大陆南方的茶俗一样。


早期台湾人喝茶方式近似工夫茶,转圈逐杯斟茶叫“关公巡城”;待壶中茶水几乎尽出时,逐杯点滴则谓之“韩信点兵”。这种在台湾传统称为“老人茶”的饮茶方式,显然是祖上从大陆家乡渡海流传而來。




台湾全岛几乎都产茶,北部有坪林和文山茶区、中部有梨山与冻顶茶、南部则以阿里山茶最为出名。茶叶种类,以各式各样乌龙 ( 包种茶、铁观音、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 和红茶较出名,其中“东方美人”茶,更是风靡海內外。


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台湾人的饮茶方式相当讲究,而“包容”就是台湾茶文化最主要的精神。


多彩多姿的正月,在台湾也叫做“端月”。近年,台湾人除了在日常中饮茶,也邀集好友们在此时举办“新春围炉茶会”。


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內生起龙眼炭,四周置钱多枚围成一圈,茶人围炉团聚品茗。司茶人熟练地用滚水温烫茶具,经赏茶、置茶入壶后,再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以滚水浇烫一遍;第二道滚水冲茶后,倒入匀杯中,并分汤到品杯饮用。如此在新春正月的喜气中边品边饮,岂止喝茶解渴,更见品茶的兴味。


这种属于茶人间团聚的新春茶会,也越来越多茶人喜欢“静心细品”,主张在茶会进行中禁默不语,静心品茶,细细体会主人独具的用心,也在新将到来的一年,带回无限的祝福。



广东/新加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方法讲究的意思。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