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

找到约447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闽茶骄傲!闽商骄傲!福建骄傲!

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正式下水,并从此拥有了一个霸气侧漏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

6月18日,福建又有大喜事——第七届世界闽商大会、第二十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海创会”)和第十二届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在福州开幕。

海内外1600多位闽商代表和各界人士在主会场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地视频参会,共同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同心向未来,建功新时代,建设新福建。

6位茶人,喜提新殊荣

闽商大会上,省政府授予100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荣誉称号。

其中,有6位茶人,在获奖名单中闪闪发亮!

他们是——

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华

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

福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

武夷山茶言精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灿

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忠

他们是闽茶骄傲、闽商骄傲,也是福建的骄傲!

他们都生在茶乡,长在茶乡,对茶这枚芳香的叶子,饱含深情,满怀热情,且充满激情。

他们倾身事茶,活力充满,凭借“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与精神,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勇立潮头,激流勇进,在推动茶产业发展、提升茶叶品质、推广茶文化、乡村振兴上发挥“急先锋”“排头兵”的作用。

第七届世界闽商大会(吴恩儿摄)

闽籍茶商,“茶道”通天下

众所周知,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

产茶历史1600多年,茶产业基础坚实,青、红、白、花、绿茶“五茶共舞”,名优茶更是百花齐放。2021年,福建茶全产业链产值超1400亿元,毛茶总产量、单产、茶树良种普及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出口额增速持续领跑全国。

华祥苑安溪珠塔茶庄园

闽茶所取得的瞩目成绩,与品牌茶企及茶企掌门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福建茶业在品牌建设上一直都是成绩优秀的“尖子生”。知名品牌茶企数量高居全国首位,且实力雄厚,是中国茶业的标杆。

天福、八马、华祥苑、日春、武夷星、品品香、绿雪芽、正山堂、春伦、闽榕、海堤、蝴蝶等品牌,堪称中国茶企品牌“天团”。

这些品牌的掌门人,皆为闽商的佼佼者。在他们的带领下,茶企品牌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纷纷在中国版图上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份额,在全国开设品牌连锁店,有的还放眼世界,把“战线”延伸到国际。

春伦生态茶园

在许多重大外交活动中,也闪现着华祥苑、八马等知名品牌的身影,为世界奉上一杯芳香四溢的多彩闽茶。

2021年,全省现有茶叶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12家,约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的20%。

闽商,源于汉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凭借其融入血脉“敢拼会赢”的精神,闽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地域商人群体,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实力的商业群体之一。

清末外销画中的广州十三行

从事茶业的闽商,将茶从福建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茶道”通天下。

比如,清代叱咤风云,控制茶、丝、瓷贸易的广州十三行,有近一半行商皆是闽籍,潘振承(祖籍漳州)、伍秉鉴(祖籍泉州)、叶廷勋(祖籍漳州)便是其中的巨贾。尤其是伍秉鉴,富可敌国,甚至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

伍秉鉴(公元1769—1843年)画像

乡村振兴,闽茶企有道

在本届“海创会”上,亦有茶的“芳踪”。

佰丈崈阳堂、江山美人茶业、春伦等多家品牌茶企盛装亮相,而“中国高山白茶之乡”——柘荣更是组织多家茶企抱团出展,为大会添香增彩。

柘荣高山白茶特装展区

佰丈崈阳堂展位前,人流如织。吸引观众们的不只是柘荣高山白茶,还是颇具“仙风道骨”的道家炭焙老白茶。

据佰丈崈阳堂第38代传承人袁崇阳介绍,炭焙老白茶制作技艺融合了道家药用茶工艺与传统白茶制作技艺,依茶叶采收时间、天气等不同状态,引入道家理论,分别进行晾晒、储存、炭焙,从而激发白茶活性,使茶香更具层次感,口感更醇厚,营养也更丰富。该项技艺于2019年成功入选福建省“非遗”名录。

佰丈崈阳堂第38代传承人袁崇阳

从2015年起至今,佰丈崈阳堂凭借独特的风味与优异的品质,已连续7届作为“海创会”唯一指定白茶,且远销美国、韩国、柬埔寨等海外市场。在以佰丈崈阳堂为代表的龙头茶企的带动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每年带动了村财收入增加近10万元,周边1200多户村民增收超万元。

佰丈崈阳堂·道家炭焙老白茶

来自大田县的江山美人茶业,不仅是海峡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的范本,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茶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应不断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打造品牌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让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大田江山美人茶展区

据江山美人茶业总经理李鹏春介绍,作为一家闽台合作的茶企,多年来,除坚持打造生态茶业外,致力于在数字茶业上创新突破,为大田美人茶产业赋能。

2021年,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江山美人生态茶园智慧农业智慧乡村,该项目以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打造科技、智能化茶叶基地,提高企业生产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从而不断打响大田美人茶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大田江山美人茶茶园基地

文:右然

图片:柳南

来源:茶道CN,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陈年正山小种》系列团体标准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9月14日,《陈年正山小种》系列团体标准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及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由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柯家耀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任专家组组长。会议围绕陈年正山小种红茶系列团体标准的内容开展研讨,专家组在听取了标准起草组的标准编制情况汇报后,对标准草案稿进行了充分地研讨与论证,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的修改意见。下一步,起草组将持续开展调研,继续对标准内容进行完善。

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鼻祖,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原料取武夷山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内原生高山茶树优质叶芽,保留了正山小种传统的松木熏焙工艺,带有淡淡的松烟香,滋味醇厚鲜爽。而经过时间的积累和馈赠,陈年正山小种出现层次丰富的口感变化,茶叶内质析出更丰厚,茶汤风味从新鲜的茶香,渐次产生醇厚陈年茶韵味,味道愈加醇厚甘甜,特有“松烟”香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香气纯正高长。

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陈年正山小种红茶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却缺少对其标准的确立与研究,缺少对其市场的规范与定位。《陈年正山小种》系列团体标准的制定,对规范陈年正山小种红茶市场、提升产品存放品质及储存条件指标、冲泡与品鉴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让更多人了解陈年正山小种的优良品质及陈放价值,弘扬正山小种悠久深厚的红茶文化,实现收藏文化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陈年正山小种红茶的市场将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红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正山春茶,山色空蒙茶中“人”

  如果把一款好茶的制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的话,一半在天,一半在人。

  毫无疑问,茶叶品质的基础是原料,保障在工艺,而工艺取决于人。正如金骏眉的诞生、传承、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人和”!  

  01

  技术团队

  1997年正山小种红茶第24代传承人江元勋创立了自然保护区元勋茶厂,2002年江元勋改组元勋茶厂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改组正山茶业时的团队大部分都是金骏眉研发团队的成员。十多年多去,团队的大部分人依然是正山堂茶厂里的技术骨干。

  除此之外,茶厂里很多熟练制茶的工人,工作年限也都在15年以上。每年金骏眉春茶茶芽采摘下来,都要靠这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老茶师们进行加工制作,最后由江元勋亲自审评把关。  

  正是有这些老茶师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为金骏眉的生产“保驾护航”,方能成就金骏眉品质的始终如一。

  02

  各界领导的帮助

  伟人之女、著名画家邓林女士,曾多次去武夷山参观考察。2007年,邓林女士第一次到元勋茶厂,便与金骏眉结下不解之缘,正山堂便是她提名创建的,意为正宗、正源、堂堂正正,而她本人也是正山堂的“老茶友”。  

  在正山堂及金骏眉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很多贵人。有吴觉农、张天福等老一代茶界宗师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骆少君、姚月明等茶界先辈的指导  

  从一个小茶厂起家,发展到中国红茶的龙头企业,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帮助与支持。这份关怀这也督促正山堂,做出更好的产品。

  03

  匠心传承与坚守

  2002年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题写了“茶业世家”赠予江元勋。江氏家族,从先祖创始正山小种至今,已经传承红茶四百多年,家族的命运和红茶早就紧密相连。  

  战争年代,正山小种几乎绝迹,江元勋的祖父江润梅耗尽一生精力,在吴觉农和张天福的帮助下,带领桐木正山小种逐渐恢复和发展。  

  江元勋是正山小种第24代传人,担子到他肩上时,正山小种濒临失传。家族使命让江元勋无法放弃红茶,在各界的帮助下,从创建元勋茶厂,做茶叶品牌,再到研发出金骏眉,终于让红茶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  

  一个家族,历代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红茶。也正因为这样的传承和匠心,才有了今天金骏眉。

  04

  金骏眉的鉴定

  2005年的夏天,金骏眉红茶在元勋茶厂诞生,汤色金黄,滋味甘甜。在张天福、骆少君、叶兴渭等茶界前辈的指导,工艺日趋成熟。  

  2006年金骏眉基本定型,只少量寄往北京等地;2007年,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后,开始批量生产,以订购为主。2008年7月,骆少君组织叶兴渭、赵玉香、祖耕荣等专家对金骏眉进行评审鉴定,一致认为金骏眉原料生态、品质优良,有发展前途。

  此后,江元勋在桐木组织技术培训班,多位专家为茶农授课。确经过3年积累沉淀,金骏眉在2008年才正式上市。这也奠定了金骏眉十余年品质始终如一的根基。  

找到约44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