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武夷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找到约212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群雄逐鹿,问鼎茶王!“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大赛颁奖盛典!

群雄逐鹿,茶王问鼎!深受政府重视的2018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 | “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战果终于揭晓!

 

本次大赛凭借着专业、严谨的赛事流程、国内顶级的茶行业评审团:近30位专家评委和上千位大众评委、精准的检测和严密的遴选,从10月26日开始以来,深受各大企业的支持与信任,吸引了无数家企业纷纷送样参赛。历时26天,战果不负众望,并于昨天上午在凯捷岩茶城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

 

省人大原副主任、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林强,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培栋为优质商品茶大赛三位特等奖获得者颁奖

 

 

欢声笑语,共看颁奖盛况

颁奖典礼以《采茶欢歌》作为开场舞,在欢快的节奏、悠扬的旋律中拉开了颁奖典礼的序幕!

 

 

作为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重量级赛事,2018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 | “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出席本次颁奖典礼的领导嘉宾有:

省人大原付主任,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林强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创会执行会长陈光普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原执行会长杨祖基

 

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培栋

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金健

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禹松 

南平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范晓珍

南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郑美芳

南平市水利局正处级调研员,武夷山市政府茶产业顾问江书华

 

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黄以西 

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常务付会长黄智源 

 

武夷山市政协主席杨永华  

武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楼栋 

武夷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方

武夷山市政府副市长彭秀莲

武夷山市政府副调研员范军

武夷山市政协副主席金文莲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杨文标

深圳市好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义

 

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陈松 

 

优质商品茶组委会邀请的专家评委们:刘国英、叶启桐、吴宗燕、王国兴、刘宝顺、彭仲坚、张回春、刘德喜、马梅荣、曾贵同、陈荣冰、修明、徐秋生、梁立生、潘行彪、许千里、叶苍苍、徐斌、余盛良、王小明等。

 

上千名大众评委:资深茶人、送样茶企业代表、茶叶客商和爱茶者等。

 

本次颁奖典礼除了为获得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的企业和个人颁发奖杯、荣誉证书以及颁发“2018年武夷山市‘民间品茶师’大赛”荣获证书外,重点的便是为获得“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的企业颁发荣誉证书。

 

颁奖现场

 

 

公正严谨,同贺优质商品茶

在本次颁奖典礼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组委会特别为独家冠名赞助“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的深圳市好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颁发“独家冠名”的牌匾和证书,感谢企业对活动项目的大力支持!

 

深圳市好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义(右)

 

 “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作为重磅级赛事,不仅得到政府重视,企业的关注,更得到民众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设有直播方式,可以让更多爱茶人士观赏到现场的评比情况。

 

 

本次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涵盖大红袍、水仙、肉桂3个系列,旨在面向持有SC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企评选出性价比高的优质岩茶。

 

 

从大赛的征集、收样、分样、到初赛、复赛、以及茶王的问鼎,历时26天。双码编号:一明一暗,一式两份;双项赛程:初赛复赛;层层筛选:有近30位专家评委的严格把关,还有资深茶人、送样茶企业代表、茶叶客商和爱茶者等组成的上千名大众评委的遴选以最公正的、最严谨的方式遴选出最优质的武夷岩商品茶!

 

 

最终的赛果也在本次颁奖典礼上得以呈现!

 

2018“好茶仓杯”第二届武夷岩茶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获奖名单

 

一、肉桂系类

特等奖:

武夷山御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一等奖:

武夷山马山头生态岩茶有限公司

武夷山传袍茶业有限公司

 

优质奖

武夷山市拓扬岩茶厂

武夷山一向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咏茗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言茶村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立生名茶中心

 

二、大红袍系列

特等奖

武夷山市仙草木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等奖

武夷山碌金岩生态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武夷山马山头生态岩茶有限公司

 

优质奖 

武夷山言茶村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南湖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御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福建武夷山善庐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连友岩茶厂

 

三、水仙系列

特等奖

武夷山市青狮岩茶业有限公司

 

一等奖

武夷山仙湖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仙草木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优质奖

武夷山市绿苑岩茶厂

武夷山坑口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市奇桂岩茶厂

武夷山市连友岩茶厂

武夷山市武夷原野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专家遴选,点燃获奖茶线上预售

本届优质商品茶评比大赛所有获奖茶样均在近30位专家评审的评定、打分下产生,计分表上皆有相应专家签字,获奖结果具有权威性。

 

部分专家评委名单

 

大赛所有获奖茶都将经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老师复焙过后,由独家冠名单位好茶仓平台统一包装、盒内附赠相应获奖证书并做好防伪措施,统一在官方渠道输出。

武夷岩茶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系统性保护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上月底,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相关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清单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赫然排在第一位。此前,武夷山已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此次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也让武夷山成为我国首个“三世遗地”。


武夷山茶农上山采青。邱华 摄


摇青  邱华 摄


武夷山茶园景观 肖文凤 摄


喊山祭茶 彭林华 摄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万里茶道”的起点城市,素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之说。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夷山,窥探“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申遗成功了!”11月29日的寒夜,各个工作群组的欢庆消息接踵而来,互致喜讯的电话一个又一个。

这一夜欢庆的掌声和热泪,这一路付出的精力和汗水,都让武夷岩茶申遗专班主要负责人、武夷山市文化馆馆长杨义东难以忘怀。

“申遗成功代表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这也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杨义东介绍道,当时,福建省参与申遗的武夷山、安溪、福鼎等6个地方联合成立了申遗专项工作微信群,取名为“草木人专项群”,因为“人在草木间即为茶”。

前年12月,武夷山市接到通知,要求在2021年3月30日前提交材料。“申遗要求十分严苛,不允许返工,材料不合格的项目将直接从申报文本中被拿掉。”杨义东说。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武夷山即刻成立申报专班,杨义东成为主要负责人,组织汇编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有关材料并统筹协调申报视频的拍摄。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独树一帜,兼备红茶与绿茶的制作精华,在所有茶类中工序最多、工艺最复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程度非常明显。”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刘宝顺如是概括武夷岩茶的制作特色。

据悉,武夷山人在唐宋时期即开始做蒸青团饼,明朝中后期开始做炒青绿茶,明末清初开始做乌龙茶。流传至今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是历代茶人的智慧结晶,包括晒青、做青、初炒、初揉、复炒、复揉、毛火、晾索、拣剔、足火、吃火、团包、坑火等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

“历时一天一夜,将叶转变为茶的过程复杂精妙,加上我们拥有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生态系统,这才孕育出‘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武夷岩茶。”刘宝顺说。

虽然有优势,但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并不简单。

申报工作不仅需要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流程的材料,还需要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传承人情况等材料。“申报工作就像织网,要把庞杂的项目梳理清楚,将方方面面整合起来,‘织’成一份有理有据且打动人心的申报材料。”杨义东说。

为此,申报专班工作人员走访了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共20余个,点对点对接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各级传承人18位。

同时,申报专班还聘请武夷山市乡土文化专家赵建平参与——2006年,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发布,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作为唯一的茶类榜上有名,赵建平就是当年申遗的骨干成员之一。

在武夷山市文化馆二楼一间满是书香和茶香的办公室里,46岁的杨义东与年近七旬的赵建平反复讨论、修改,时常工作到深夜而不自知……

“我们逐渐梳理出申报材料清单,共包含15个大类、上百个小类,光是材料的目录就有5000多字。”杨义东说。

“非遗传承,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赵建平说,“武夷岩茶这些年活态传承效果显著,传承工作更加全面、系统、专业,非遗研培班、非遗进社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丰富多彩,茶人的主动性和保护意识大幅提升。”

直到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武夷山“草木人”才松了一口气。

“申遗成功是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一种肯定。”杨义东兴奋地说,“不到10分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视频,有近1分钟的画面在展示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这让我十分自豪。”

“申遗成功是瓜熟蒂落的事,因为中国茶在世界的影响力有目共睹。”赵建平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2008年就已尝试叩响人类非遗的大门。虽然有过遗憾,但我们从未失去信心。此次成功经历了10多年的沉淀,而武夷岩茶的生命力也已愈发蓬勃。”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申遗视频中,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乌龙茶制作技艺”展示是在武夷山市瑞泉岩茶博物馆拍摄的。

走进该博物馆,茶窑存放着从清代光绪年间至当代的“瑞泉”茶样,琳琅满目。茶窑隔壁的茶叶书库,典雅幽静,收录着1万余本历代茶叶方面的典藏书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推开一侧古朴厚重的木门,全景还原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在眼前展开。炒青锅、揉茶桌、焙笼、炭火堆……一个个制茶老物件,在静谧中传播着先辈们的智慧。

“茶叶是我们世代为生的根本,传承茶文化是每个茶人的使命。”武夷山瑞泉茶业有限公司高管、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黄圣亮介绍,“我们通过全家之力,建设这么一个博物馆,就是希望向世人展现武夷岩茶的辉煌历史。”

“瑞泉”是武夷岩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老字号,经历了武夷岩茶初创、发展、鼎盛、式微、复兴的全过程。早在1644年,黄氏先祖彦捷公便在武夷山水帘洞“瑞泉岩”下制作武夷岩茶。300多年来,黄氏家族一脉相承,发展茶业,黄圣亮已是“瑞泉”的第十二代传人。

黄圣亮告诉记者,早年间,父亲黄贤义用扁担挑着茶叶,坐上火车去福州卖茶。靠着优异的品质,瑞泉茶叶很快在福州市场吸引了一批铁杆粉丝。随后,武夷山旅游兴起,游客迅速增多,父亲又在武夷山做起凉茶生意。

挖到第一桶金后,父亲开始投资开荒种茶。随着茶产量不断增长,他成立了瑞泉茶业公司,并由黄家三个孩子执掌经营。如今,公司已拥有数百亩茶园,产品通达全国,甚至远销东南亚、欧洲等。

“长期以来,制茶是一项苦营生。小时候,我们家所处的核心茶区出行不便,我跟着父亲沿着小溪边走上半天,才能到镇里。‘出山’是件很奢侈的事,每年只能‘出山’五六次。”黄圣亮说,“而今,制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传统技艺仍是大红袍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前来拜师学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让黄圣亮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充满信心。

同样充满信心的,还有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首位国家级传承人、高级评茶师叶启桐。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精妙复杂,很多环节需依靠制茶师的感官来判断,如低温久烘、复式萎凋等,全凭人工实践积累经验,机器难以代替,保护和传承这项非遗十分重要。”他说。

今年5月15日,第二届传承者·武夷岩茶传统技艺制茶大会闭幕。由包括叶启桐在内的16位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组成导师团,经过严格的筛选、考核,从111位报名者中遴选出48位“传承者”。这些“传承者”分别跟随16位导师,进行为期3年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系统学习。

今年79岁的叶启桐,祖籍福建省周宁县,上世纪60年代初遵循父亲叶先顺的足迹,来到武夷山学习种茶、制茶。坐落在武夷大道旁的武夷山凤凰茶业有限公司,是由原来的武夷山茶业总厂改制而来的。它凝聚着叶先顺、叶启桐两代人对武夷岩茶的深情。

叶启桐介绍,茶界泰斗张天福、近代茶圣吴觉农都曾在武夷山茶业总厂任厂长。父亲则从茶工、车间主任,一步步当到副厂长。也正是在这里,叶启桐从工人到技术员、从车间主任到业务厂长,经过经年累月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武夷岩茶制作技艺。

“要熟练掌握制茶技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叶启桐表示,“申遗成功,意味着老祖宗留下的手艺获得了世界的认可,我们深感荣幸。今后,要培养更多年轻人研究茶文化,吸引更多人来发展茶产业,提升茶叶附加值。”

见茶见人见生活

在武夷山大街小巷,茶馆茶楼随处可见,茶已成了这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见茶,见人,见生活”,得益于当地长期以来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

走进位于武夷山市区的“不知春斋”茶馆,古意盎然的新式茶空间映入眼帘。屋内一角,一壶大红袍热气氤氲,炉火上的烤柿子香甜软糯,烤橘子的清香杂糅着烤花生的烟火气,三五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看栗子在小炭炉上噼啪作响……这成为今冬武夷山人“围炉煮茶”现象的一个缩影。

“过去,泡茶喝茶一直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生活的标配;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接触茶文化,茶叶消费群体正朝着年轻化发展。”“不知春斋”负责人邱月微说,“为了适应这种消费转型,我们在装修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并向有需求的客户提供茶文化讲解。”

在当地,人与茶的情感渊源深厚。

宋代大儒朱熹自称“茶仙”,曾隐居武夷精舍,以茶清心,著书立说。《朱子语类·杂说》中曾记载,朱熹在向学生讲学时说,“茶本味苦,吃过却甘”,茶是苦与甜的辩证统一体。朱熹认为,理学之道与茶性是相通的,饮茶与修身励志的切合点就在茶的本性上。茶,体现了中和之理,融合了儒家理学文化思想的精髓。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千百年前,朱熹对武夷茶的动人描绘仍在碧水丹山间回响……

一代又一代的武夷山人,守望着家园,守望着茶山,形成独有的茶民俗。其中,喊山祭茶最为壮观。

“夜闻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欧阳修的诗句记录下北宋时期武夷山喊山祭茶的盛典。这一民俗沿袭至今,每逢惊蛰时节,武夷山人开始采茶、造茶,民间仍可见喊山祭茶活动。鸣金击鼓、顶礼膜拜之后,众茶农高喊“茶发芽”,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

这一民俗还融入武夷山旅游头部产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之中。截至目前,《印象大红袍》已表演5201场次,为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现了秀美茶山间的神奇故事。

活跃于秀美茶山间的何世安,对茶山有着特殊的情感:“山场是大自然的馈赠。”

身为福莲(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制茶师的他,始终坚持“不打药、不施肥”的生态种茶方式。

2015年,他在茶山上遇见福建农林大学植物营养学教授廖红——彼时,廖红正围绕新研究方向“改良茶叶种植技术”开展调研。两人在生态种茶的理念上一拍即合。

次年,福莲公司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的600亩茶园成了廖红团队开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茶园”系列试验的第一块茶园。试验中,廖红团队通过大豆根瘤固氮,并以大豆作为绿肥就地掩埋等方法改良土壤;秋末冬初播撒油菜种子,来年春天,茶山上便是另一种金黄和翠绿,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

“通过现代生态化管理,当年茶叶产量及茶汤的纯净度和甘甜度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何世安开心地说。

这为武夷山茶产业吹来科技创新的春风。

2018年,在武夷山市政府的支持下,生态茶园相关研究成果被引入星村镇燕子窠大面积推广。

去年3月,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星村镇茶农范德兴,有幸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生态茶园的建设,让茶山、茶人都焕然一新;现在,又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加持,大家保护生态的积极性更高了。”范德兴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茶园种上樱花、银杏,不仅改善了生态状况,也让茶园景观更丰富。每当茶园内的树木开花时,许多游客会慕名而来。

福莲公司在星村镇打造了一个茶庄园。庄园内汇聚了山舍民宿、茶山漫游道、岩茶生产车间、制茶体验中心、吴觉农纪念馆,游客在此可全方位感受种茶、采茶、加工、储存和品茶的沉浸式茶文化体验。前几天,该茶庄园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2022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精选案例、城市旅游优秀案例。

一片“金叶子”,连着一二三产。武夷岩茶穿越历史而来,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的新探索中,不断散发出时代的新芳香……(见习记者姚雨欣通讯员李茜)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福建项目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主要流布于武夷山一带。武夷岩茶(大红袍)系乌龙茶类,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是由绿茶、红茶的制作技艺演变而成,已有300多年历史。

武夷岩茶(大红袍)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做青与双炒双揉技术是其特有的工序。做青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持续时间约8~10小时,最后一次做青时可看到叶面凸起呈龟背形;双炒双揉则是茶叶形成“三节色”“蛙皮状”的过程。

铁观音制作技艺

主要流布于安溪县。相传清代雍正年间,西坪镇的茶农魏荫信奉观音菩萨,因观音托梦,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魏荫遂将茶树移植到家中一口铁鼎中,经数年培植,制成的茶叶品质特异,香韵非凡,取名“铁观音”。

制茶师灵活掌握各道工序中的关键环节,经过晒青、晾青、摇青,使茶叶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现象和独特的色、香、味内质,再进行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通过揉捻和反复包揉、烘焙,形成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主要流布于福鼎市。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载:“芽者,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万为可爱。”其中的日晒干燥法和鲜叶采摘标准,被认为是白茶制作的雏形。

福鼎白茶因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该茶在制作时不炒不揉,其初制技艺主要是晾青、萎凋、轻揉捻(新工艺白茶特有)、并筛、烘焙;精制工艺流程为拣剔、拼配、烘焙、装箱。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主要流布于福州市,源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宋时福州为茉莉之都,开始生产茉莉花茶,至明代时加工技术走向成熟稳定。清道光年间,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并畅销欧美和南洋地区。

窨花是制作福州茉莉花茶的重点工序,根据每年茉莉花的品质和茶坯质量,最高可做到八到十窨。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发源于福安市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年间,坦洋村茶人以“坦洋菜茶”为原料,成功创制“坦洋工夫”红茶。从清光绪六年到民国二十五年,平均每年出口的坦洋工夫多达1万多担,成为当时欧洲皇室贵族所青睐的下午茶。

初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4道工序,制成红毛茶;毛茶再经过初抖、平筛、撩筛、捞筛、复抖、紧门、毛选、复选、清风,以及风选、拣剔、复火、拼配匀堆等精制工序,最终形成成品茶。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主要流布于漳平市,其紧压茶技艺填补了我国乌龙茶紧压茶的空白。漳平茶农在闽北乌龙茶“重发酵”和闽南乌龙茶“轻发酵”的基础上,结合漳平茶实际,创制出便于携带的四方茶饼,该制饼工艺成为漳平水仙茶的独特技艺。

模压造型是漳平水仙茶的标志性工艺。该技艺使用木制模具。将包装纸铺开,上置木模,加入约14克揉捻叶,再用木槌加压造型,成型后将纸包扎紧,用米浆黏封。

(记者郭斌整理)

来源:福建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精细化气象服务为武夷岩茶提质增值

“七挖金,八挖银,九挖铜”。流行于福建南平市武夷山茶区的这句农谚,喻指农历七月茶园深挖除草好比挖到了金子,其次八月,更次九月。

如今,从海拔100米的丘陵升至2000米的高山,武夷山均有茶园分布。地势地貌各异,导致气候多变。位于北部的洋庄乡海拔高,气温低,茶叶发育期一般迟缓十几天。

沈长华(右一)和气象服务团员到“智慧茶山”示范基地调查茶叶长势情况。叶国宝摄

科技特派员现场指导茶农深挖除草。叶国宝摄

气象服务团员深入茶园调查冻害对春茶生长的影响。武夷山市气象局供图

与时俱进,这一传统农耕时令被大幅修正了。洋庄乡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陈明星告知:“2018年以后,全乡1100多户茶农七月深挖除草的习惯推到了九月,结果证明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促进须根生长,杀死虫卵病菌。”

“九挖铜”之所以破圈为“九挖金”,得益于构建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茶业气象体系,承担者是省级科技特派员、南平气象试验站站长沈长华牵头组建的武夷山茶科技气象服务团。

从种植、采摘、加工直至储存的茶产业全链条,都跟气象变化息息相关。过去,武夷山茶农苦于缺乏茶园气象观测信息,无法营造适宜茶叶生长小气候;一旦遇到霜冻、干旱、暴雨等常见灾害,则损失惨重。“仅靠城区气象观测点,根本无法满足广大茶农的实际需求。”沈长华深有感触,“如果说靠天吃饭是中国农民的历史无奈,那么‘看’天事茶则是武夷山茶农的现实企盼。”

2014年,气象服务团在星村镇石源垄村建成首个茶叶气象观测站,填补了福建省农村茶叶气象观测的空白。随后,开启了“智慧茶山”项目建设。所谓“智慧茶山”,就是依托智慧气象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在茶山安装监测站与观测仪,采集各村茶园小气候环境要素与远程视频、茶叶产量与动态库存信息等,并接入互联网形成茶园大数据。

武夷山朝阳东升茶业专业合作社秘书长柴俊说:“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手机屏幕一滑,茶园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数据变化便一目了然,为茶农远程安排茶园管理提供了‘千里眼’。”

区分不同海拔和山场等茶园种植区域,截至2022年,武夷山市建成了母树大红袍等29个茶叶气象观测站和茶园实景观测站,并与已有气象观测站组网,编织成全省首个茶叶气象观测“网眼”。

“观测站负责收集气温、湿度、光照等要素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状况,其数据可反映方圆500亩茶树生长及茶园灾害情况。”武夷山市茶科所副所长江丽萍解释道,“通过比对研究茶叶环境要素的数据,找到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反过来指导茶树种植。”

2021年,武夷山市“智慧茶山”的模式推广到了宁德市福鼎大白茶区。

冬春两季茶树易受霜冻侵袭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武夷山茶农。沈长华带领队员们将强冷空气来临前茶树覆盖应急防灾,向冬前科学安排修剪主动防灾转变。

2021年初,连续半个多月的三轮强冷空气南下前,气象服务团在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开展的冻害指标试验表明:冬前茶树修剪与否、薄膜覆盖与否,不同品种受冻害症状程度都有明显差异。比如,原先认为摄氏零下10度茶叶才会受冻害,但实际上冬前修剪茶树,只可承受零下6度的考验。当年10月29日,气象服务团首次在武夷山市开展了冬前气象预警服务,向全市1.6万户茶农定制了4条防冻措施:尽早施肥,冬后修剪,薄膜覆盖,喷水洗霜。茶农们不再惧怕突如其来的“变天”,茶树防冻“保卫战”圆满收官。

武夷山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章财生喜形于色:“合作社成员的茶叶经济损失,比同样年份降低20%以上。”

气象服务还延伸到抗旱。气象服务团携手茶叶科技特派员,选取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茶园,持续开展高温干旱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调查,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详细的针对性预案。

2022年,武夷山市旱情长达4个多月。一些茶农铺水管引水,以为能缓解叶片水分蒸腾和满足茶树肥料分解的需求。岂料,由于水源水量有限,茶树根系分布不均,加之茶园山高坡陡引水困难,反而造成了一些茶树枯死。

“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极端干旱年份,武夷山中连红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世莲采纳气象服务团的“三不”做法,结果,位于海拔700多米的500多亩高山茶叶同比增收3000多公斤鲜叶。毛茶审评时,作为茶艺师的吴世莲认为:“当年肉桂茶的香气感官更高扬,特征性更明显。”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连续6年位列中国茶类品牌价值第二位。武夷山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如何保障武夷岩茶生态优良,提质增效?给优质武夷岩茶发放气候“身份证”,开拓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事实证明是一条新路径。

2018年开始,气象服务团着手这项技术研究,树立了从特优到一般的四级评价标准。消费者只要扫一扫茶企产品外包装的二维码,武夷岩茶的“身世”就赫然在目,涵盖了茶园海拔、电话地址、生物防治、气候资源、品质等级等详细信息。

从福建省气象局调到武夷山市气象局任局长的李梅介绍:“委托省气象服务中心组织权威专家,借气象数据来鉴定武夷岩茶的质量优劣,是已有武夷岩茶品质感观评审的有益补充。它具有定点、定时、定量和茶园小气候等可追溯性,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

近3年,武夷山市参评的茶企中有7家获“特优”和“优”等级气候品质认证。7家茶企粗算,每公斤茶叶同比增值200元左右,销量增加10%以上。

福建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有3个,分别是福州蔬菜、南平茶叶和漳州果树。2023年8月,福建省气象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对3家省级服务中心近3年的实绩成效进行评估,“南平茶叶”被评为“优秀”。(完)

来源:中新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6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