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冬天喝茉莉花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喝什么茶,喝茶你是如何被引上道的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某些公司办事的时候我最怕看见的是一个茶几,尤其害怕的是看见一个原木树桩的茶几。一个茶几的上边放着一个漏水茶盘,一个龙头弯过来,一个盖碗一个茶海一块茶巾一个镊子一个罐子几个小杯子,看到我就希望自己档次不够不会被往那边引,被扔到沙发上丢一瓶矿泉水好了,被引过去就麻烦了,就惨了。

     喝什么茶?如果你被招待到茶几前的话第一句通常是这个,戴佛珠的主人会告诉你,我这里有龙井毛尖铁观音大红袍普洱冻顶乌龙人参乌龙白茶黑茶砖茶竹叶青瓜片碧螺春猴魁毛峰你要是喜欢煞口的我还有炒青茉莉花,这一套话顺的仿佛就为了展示超强的口技,下一秒郭德纲附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报一通菜名,这时候千万不能说随便,说了随便你就完了,说了随便就要听一通茶知识介绍,“现在是冬天红茶暖胃不如我们喝红茶吧”——这是比较体恤民意的,不体恤的就完了,就要从远古洪荒讲到东茶西渡然后才拿出一罐茶冲了喝。 

    然后是茶经,当然不是陆羽的茶经,是神经病的茶经,什么“酒如妓,茶如妻,年轻时候喜欢酒,年纪大了就会喜欢茶,喝茶就像喝自己的妻子。”然后给你倒一杯他的妻子,你诚惶诚恐的接过来,托妻献子的交情,喝一口,赞一口他的妻子好喝,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感谢你把这么好喝的妻子给我喝。

     完全不清楚这些个神经病是什么时候开始犯病的,但这几年见得尤其多,跟佛珠和国学一起叱咤风云,纳兰性德安意如于丹萨顶顶,某宝给佛珠国学茶道婊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婊拥有了如此快捷的捷径,不需要读书,不需要上课,也不需要花钱去会所接受教育,只要在你的购物链接下看看那些商家的描述,高冲低泡附带茶道表演照片,念珠要怎样保养,每一个茶具要怎样使用,回来随便练习一下,成了,一个崭新的佛珠国学茶道婊璀璨登场。

     装逼起源于鄙视,要成为茶道婊首先就是要鄙视那些“俗”的,鄙视喝茶饮料的,鄙视喝袋泡茶的,鄙视喝花草茶果粒茶的,鄙视用杯子喝茶的,鄙视冬天喝绿茶的,鄙视喝茶加奶加糖加柠檬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茶壶高。

     鄙视之后就是跟风了,之前是喝铁观音后来风行普洱就喝普洱,正山小种大红袍站在风口浪尖,那就正山小种大红袍,永远心甘情愿被商家忽悠,做潮流的最大跟风者,商家制造一个谣言就信一个谣言,尽管说好了“茶客”要鄙视花草茶,当一个纯粹是炒作出来的雪菊出现的时候还是义无返顾的给自己的茶壶里丢进去数朵黄兮兮的雪菊,砸一口菊花,喝一肚子的所谓健康,所谓的文化。 

    “文化”是穷逼最好的遮羞布,喝的不是茶,是一种文化,穷逼如是说。于是文化的“养壶”,玩茶宠,在茶几丢一块石头,用黑乎乎的茶汤浇的像是茅坑里的砖头一样黄,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是排斥异邦的,你用versace的茶壶洗不掉一个土,用铸铁壶用muji他们说啊呀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比实在太小儿科了,用ikea就完了,会被认为穷且没品。紫砂汝窑,粗陶都不行,白玉流光啊,文化,五十块钱一套义乌批发,搁桌上一摆特别有品的样子。然后是茶叶,茶叶不能是品牌的,喝茶讲究的是不喝品牌,喝品牌的是土,必须是原生态茶农手摘,有钱的开个越野杀进深山中间,一年看几次茶叶生长,有没有喷洒农药,现场看看采摘然后带一筐回来;老派的是去熟悉的茶叶店,让熟悉的老板拿出熟悉的茶,什么“这个是给你特别留的,你再不来我就忍不住自己喝了”,现场尝几口聊几句,说说收茶的故事,然后带上几罐回家;上两种都算不上可怕,最可怕的就是新派的,新派多是穷逼的,网购所谓的原产地茶,咔咔咔一堆照片看完,果然是穷乡僻壤,果然是民风淳朴,然后买来一堆稀里糊涂的东西就往壶里泡,原生态,并且重金属和农残检测不明,真文化真健康。

 

    特别佩服网购茶农茶的人,太勇敢了,随便一检索到处都是“茶农自产”,小茶农自己生产个信阳毛尖也就算了,竟然现在的茶农连高端茶都有,以前我上班的时候杯子里泡了几片花草,一同事问我说你喝的啥,我说花草茶,说啊呀那叫茶吗,尝尝我刚到的大红袍,说完把我杯子里的水给倒了,换上他的茶,“茶农自产,原生态的大红袍”,一股子的坏红薯味吓得我回家喝了两升水洗胃。

 

    “原生态”是歧视袋泡茶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认识中袋泡茶就是黄牌,就是茶叶沫子,就是农残超标的那个,“那也叫茶?”怎么不叫茶,都是茶树叶子。之后是歧视茶饮料,认为喝三得利的都是装逼犯,瓶装茶不叫茶,这种歧视极其赤裸,让人不禁感慨还是咖啡好,咖啡界对瓶装咖啡的歧视都没有这么赤裸,因为咖啡首先具有“提神”的功能属性,大家会默认有些人喝咖啡是为了摄取咖啡因提神,而茶就是消遣饮料,“只是不喜欢和糖水跟白水并且喜欢茶的味道”和“摄取茶多酚”“减肥”这几个功能属性就被无视了,变成了“喜欢装逼又不懂茶”,虽然甜味茶饮料除了甜味剂太多可能会损伤味蕾没有任何其他问题。喝个饮料都胆战心惊,这种事情也只有茶叶界才会发生吧。

 

    但茶叶装逼犯不会认为茶是饮料,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质,他们炫耀味觉“你能喝出这个茶的兰香味那个茶的豆香味那个茶的果香味那个茶的栗香味吗?”——任何味觉和嗅觉正常的人都喝的出来吧?味蕾厉害你去告诉我每一种水是冰川水地下水活泉水产自哪里啊。又说文化,机场书店买来的茶叶书看两本就文化,都不读茶经,多算不上有文化我干嘛听你讲文化,而且显然——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喝的是一种饮料,一种树叶子罢了。

南方北方喝熟茶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5月22日晚,茶业复兴2楼高朋满座,茶业复兴第133场沙龙正在进行,这期沙龙的主题是南北熟茶的差异。这些年,网络上都在热议南北方人在吃粽子、吃豆花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南北喝熟茶的差异也不小,不信你看。

  

  赵娟:今天是茶业复兴戊戌年的第一场关于熟茶的沙龙,上半年大家都在茶山,所聊的都是春茶,熟茶可能会在后半年开始发力。介绍熟茶之前,我想先提个问题,请用三个关键词来描述你心中的熟茶。

  覃老师:不怕饿,不怕苦,不怕睡不着。

  茶蕾:粘稠感、有记忆的香型、养生。

  赵娟:刚刚覃老师和茶蕾都总结得很好。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熟茶。熟茶色泽褐红,滋味纯和,具有独特的陈香。由于普洱熟茶茶性温和,保健功能较好,很受大众喜爱。

  

  简单来说,熟茶的工艺可以分解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渥堆发酵-干燥-蒸压成型-包装。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可以细分的工艺环节。

  熟茶发酵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

  第一代:卢铸勋为代表发酵熟茶开始;

  第二代:吴启英、邹炳良为代表的传统大堆发酵,成了普洱茶国家标准,用了三十多年

  第三代:周红杰代表菌种添加发酵,

  第四代:离地发酵、小框发酵这样可以不需要大堆,更加节约成本的工艺,熟茶的内涵也由此丰富起来。因此,我们也才得以喝到冰岛熟茶、老班章熟茶、昔归熟茶这样的资源稀缺型山头熟茶。

  

  在我个人看来,熟茶的南北差异可以简单概括为:

  南方规模大,存量大。南方人比较务实,中档茶消费较多,而且以投资收藏为主的也多。而低档普洱茶,则大量消耗于茶楼酒肆之间。北方起步晚、起点高。北方普洱茶最早的消费者,来自中产阶级或者较富裕的阶层,文化素养较高,虽然起步较晚,但学习能力非常强。南方人喝茶更有人文气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北方人更讲究茶的功能性,“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感。

  

  我们今天品鉴的是书院熟茶带来的三款熟茶产品——玉露瑶、龙吟和双韵。为什么我们会找到书院熟茶这个品牌,因为我们发现,书院的熟茶非常有特点,每一款茶都有不同的发酵方式,小筐发酵、离地发酵,发酵管理非常细致。这是一家前期沉淀了很长时间的后起之秀。抛砖引玉,下面先有请书院熟茶的品牌负责人许先生和大家介绍一下。

  许先生: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沙龙。我们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精力研究熟茶呢?缘起应该是我们在做山头茶的时候,很多人说熟茶不好喝,没有生茶好喝,但我们就觉得前辈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去研究熟茶,不应该是现在的局面。于是我们想做些改进,想做出好喝的,大家可以接受的熟茶。

  我们常说普洱茶千山千味,我们觉得熟茶也可以。不是所有茶都适合同一发酵方式,我们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对熟茶工艺的理解和平衡,不断尝试,把控发酵地点、时节。以前发出好熟茶或许是靠运气,我们现在想通过小堆发酵发现产生好熟茶的数据,把这种口感延续下去。我们在发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数据,在后期有需求的时候就可以按图索骥,支撑我们对口感的要求,这是我们书院熟茶做茶的体系。

  三大茶区我们都陆续做了实验,早些年我们在巴达章朗、布朗山、帕沙、勐宋滑竹梁子、保塘、勐库等地都建了初制所,从毛料阶段就开始观察、试验、研究。

  

  书院熟茶品牌负责人许先生

  说到喝熟茶的南北差异,我在广州和郑州都待过,也有一些看法。熟茶最早是供应广州、香港,以前广深港一带对熟茶的要求是要有堆味,觉得这才是普洱茶。北方人喝熟茶,主要是对甜润、香气要求高。南方对厚重感要求高,这应该是和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菜系和自己喜欢的茶,我觉得影响一个地方喝茶习惯的主要是时节和饮食习惯。

  赵娟:我们接着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是南方人,我最开始喝熟茶是一股霉味,接受不了。后来才喝到没有堆味的熟茶,熟茶也可以很好喝。下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周重林:刚刚覃老师总结得很好,三不怕,不怕饿、不怕苦、不怕睡不着。我要说熟茶的“五不分”:不分大小树(规模性的厂家一般不分);不分时辰,可以从早喝到晚;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喝,我去杭州喝到朋友带来的狗牯脑,他让我快点喝,这是最好的季节;不分性别,男女都可以喝;不分场合,任何场合都可以喝,熟茶有很大的场景重塑能力。

  

  刚刚许先生介绍书院工艺之后很打动我,从运气到工艺是很了不起的,熟茶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工艺上的探索。我们普遍认为生茶不讲工艺,而熟茶是很考工艺的,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工艺是运气的支撑点,培养了很多人的实验精神。

  第二个点,书院团队很年轻。以前是大厂、大师、大人物的熟茶,现在是小厂、小堆、小人物的熟茶梦,我觉得很了不起。

  熟茶的市场很大,虽然南北有区别,但是熟茶可以不分南北。北方以前喝龙井都是喝香片龙井,北方喜欢香,喜欢甜,觉得不香不是茶。北方在口感上不是很精致,追求价格高,在北方,一说冰岛班章一大群人过来,所以冰岛最早就是河南人扎堆。

  我们过去对熟茶没有太高的要求,注重功效。几乎所有的论文数据都是熟茶,保健功效谈的基本都是熟茶。人在寻找平衡,茶也在寻找平衡。我是熟茶的受益者,我入行15年了,身体没有喝垮。我们去年卖红糖和姜,就是为了照顾大量喝生茶的老茶客。现在看来,大量的长期的喝新茶身体是不适应的。

  

  做好熟茶的过程中要丢很多料,所以做熟茶的成本很高,但因为有书院这样的企业在探索,让我们能喝到越来越好的熟茶,我看到越来越年轻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很开心。

  徐丽:我是第五次参加茶业复兴沙龙,第二次喝到熟茶,以前对书院熟茶不是特别了解,希望以后可以喝到更多。熟茶除了养胃,我觉得还可以减肥,我会用熟茶6克加一片柠檬来喝,要减肥的朋友可以试试。

  茶友:我是常年在北京生活的云南人。关于南北差异,多多少少都有切身的感受。北方过去是喝茉莉花,后来收入比较高的开始喝乌龙,现在身边的人开始喝普洱。但感觉普洱茶水很深,市场上鱼龙混杂。刚开始喝熟茶,发现有股堆味,以前我也不懂,就觉得熟茶是这个味道。后来喝到一些好的熟茶,才知道好与不好的区别。

  人的嘴是很难欺骗的,嘴巴知道什么味道是舒服的。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熟茶的。年轻的时候喝了很多生茶,现在感觉不太适应,喝点熟茶就感觉非常舒服。我有几次去内蒙都带了熟茶,吃肉以后喝熟茶很舒服。我总体感觉熟茶很好,但北方对熟茶的认知很初级。我觉得北方人很需要茶知识的普及,很多卖茶的是半路出家,自己都是云里雾里的。

  

  丽江茶友:我是来自丽江的茶友,第一次来参加茶业复兴的茶会。我们有自己的茶厂,第一次认识书院熟茶,翻了一下宣传册,说到水、说到参数,和我们茶厂的理念很接近。

  孙先生:我是在云南定居的北方人。在我们北方,我觉得同价位的普洱茶,熟茶比生茶更容易接受。北方人就是喝花茶、铁观音,都是比较香的,我们北方冬天比较冷,比较适合喝熟茶。

  茶友:我来自广东,在云南定居。我熟茶喝的不多,但广东的朋友经常让我带熟茶。我最近感触比较多的是仓储问题,仓储会影响熟茶的口感。我朋友说去茶店喝熟茶不太好喝,然后我从云南给她寄了,她说很好喝,我觉得可能价位、仓储对茶都有影响。熟茶要做得好喝,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

  

  茶蕾:我是昆明本地的,我第一次喝熟茶是2010—2011年间,我去参加茶艺师培训,我第一次喝熟茶,就感叹“我的天哪!”所有熟茶不好的东西我全部都喝到了。又锁喉、又干、又辣,我当时就觉得熟茶怎么能喝呢?我第一次喝熟茶的印象太不好了,很多年以来都没有勇气再尝试。现在很多熟茶都是小堆发酵的,我觉得从原料到工艺都更用心了。如果你今晚是第一次喝熟茶,我觉得你很幸运,第一次建立的口感那么好,要感谢所有用心做熟茶的企业。

  张老师:大家好,我是在昆明生活工作的北方人,在大学教心理学,在读博士。我对茶特别喜欢,作为北方人,对熟茶印象是米汤感。许多古代文献中强调普洱茶的是药用,然后才是口感。CNKI上关于熟茶的功能的研究文章很多,研究生茶的文章也有。我看了很多对比研究,熟茶的新茶和8年左右的陈茶,排除所有无关变量,新茶抗氧化效果好,陈茶减肥。因为北方的很多人一开始接触了一些不好的熟茶,很多人对熟茶已经有了不好的刻板印象,所以今天要很努力的去挽回。

  

  覃老师:大家好,我是云南大学的教师,我出差几刚回到昆明,今天本该在家陪孩子的,但还是忍不住过来参加沙龙了。很大的原因是很多次没参加,感觉损失很大。另一个原因,是“书院”这两个字吸引了我,我在学校工作,对这个名称很感兴趣。

  我参加了那么多次沙龙,我对茶业复兴的沙龙认知有两个:第一是面向广。面向合作伙伴,不仅是产品推广,也是理念推广。周重林说,茶很多,茶人也很多,但要坐下来一起去推动很难;面向参与者,背景不同,大家不论年龄、背景,平台开放共享,在这个理念下才去谈知识的传播。

  

  第二是我对这边团队的基本认识,在处理信息流动的时候很好,这个活动的流程就是让你慢慢地想说话。我觉得这个沙龙很包容,大家各有所益。

  书院普洱从13年理念形成到17年的面市出仓,背后应该做了很多努力。我想到我在景迈遇见一个河南小伙,他也想做熟茶。但是以前都是学院派,大规模,背后要投入的资金很大,年轻的团队很难做出成绩来。我在山上遇见的这个河南年轻人想做的事情和书院在做的事情很像。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佩服你们的能力和勇气。

  我自己喝茶的时间比较短。能够看得出来你们的用心。你刚刚提到的村子章朗,我一个很好的朋友一直在那边调查,我一直想去,他和我讲了那边茶的情况。你们立志要做高海拔的熟茶,很辛苦。周老师觉得中国文化里面格物的观点,熟茶是很复杂,要格物,你要研究在发酵中怎么做好,要有付出的精神,一次次的试。从发酵熟茶回到传统文化,有很多可以聊的。

  

  梁先生:谢谢茶业复兴,我是广东人,在北京生活了好多年,我第一次喝普洱茶应该是1983年。80年代在广州喝菊普,在酒店茶楼喝早茶,菊花和普洱在一起。那个时候菊花的味道压倒普洱的味道。普洱茶的存放因为前期主要是南方比较多,很多写书的、宣传的基本都是代表南方的口感,影响了几十年。沿海一带喝茶,仓味比较重。在2010年以前,北京基本上还是喝花茶为主,普洱茶喝得不多,很多人不知道生茶是普洱茶,当时在北京推广做茶很难。

  现在北方发展得很好,大家经过几十年来对喝茶的研究,嘴巴是不会骗人的。现在很多人都是喝干仓的。现在的熟茶,2000年-2010年间的熟普很难喝到云南仓的,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放到广东去了。广东的味道和云南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以前喝熟普被别人说不懂茶,其实是不对的,你想喝什么,你的身体知道。我觉得以后熟茶的发展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赵娟:听大家说了真么多,看来都对书院这个品牌挺赞赏的,我想问问许总,在2013-2018这几年间,书院熟茶到底经历过什么最终坚持到现在?

  许先生:我们这几年,最开始是去找发酵好的原料,想直接用原料做拼配,根据自己想要的口感挑选,但麻烦的是第一年可以,但是第二年就挑不到了。客户认可之后第二年却做不出相同口感品质的产品,很尴尬。我们就开始从原料做起,那个时候小堆发酵已经接近成熟了。在发酵的过程中,第一次出现问题是温度控制不好,或高或底。我们一开始是夏天发酵,以为外界温度高一些了堆内温度也高,但这只是我们的想象,温度并没有起来。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第一次想要放弃是在2016年,当时发酵出来的茶我们自己觉得可以,但是放了一两个月后却觉得没预期的好,去喝以前的茶反而又觉得很好。虽然离地发酵解决堆味,其实我们知道时间不仅仅只是解决了以前熟茶的堆味,还赋予了熟茶很多其他的,这是我们目前工艺还无法替代的。

  

  普洱茶存放的环境其实是需要温度和湿度的,在昆明存放一点变化都没有,于是我们就在勐海、景洪、昆明来回倒腾,发现是有效的,这是发酵完之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做好产品之后不知道市场是否认可,我们去年到深圳参加了茶博会,前几天去了郑州,在这两个地方感受到了南北差异,但对我们的熟茶认可度还是挺高的。我觉得今后我们可以迎合不同消费者,做出不同风格的产品。另外,我也想知道北方的朋友对泡熟茶的器皿上有什么要求吗?

  张老师:我来自北方,但是我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怎么冲泡茶叶,方法不讲究,更别说器皿了,我以后会多关注,多做些调研。

  周重林:熟茶井喷,第一次是菊普,第二次是小青柑。没有这些打底,市场是打不开的。熟茶的发酵,最早的时候,广州用开水发,云南是用冷水。勐海对水很崇拜,我前段时间去拜访魏谋诚先生,他发酵的井水是锁起来的,这说明水很重要。

  时间、温度和水是茶在所有环节中都要讲究的。我去广州看到很多仓库都放了加湿器,你问一百个广东人,他们都喝湿仓,湿仓和干仓是吴树荣提出来的,以前没有。茶叶之前就没有前发酵么?不见得。以前的古法是有前发酵的。

  2004年我去云县,很多人说你千万不要去熟茶发酵车间,去了你就喝不进去了,我去了确实有些乱。后来我发现,看得见的污染其实不可怕,看不到的污染才可怕。以前的黑茶工艺还有脚揉的工艺。早些年还有在大腿上搓茶的,这些都没关系,其实看不见的农残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去年纪录片拍了勐海圣泉,去年我们去建水,西门豆腐那里也是有一口井,养活了一村的人。赤水河两岸也有很多好酒,发酵食品中水是很重要的。在泡茶的时候你一对冲就会发现有很多区别。我也想听听你们书院对水的挑选。

  许先生:水这一块,其实也不是挑选,我们在发酵同一款茶时,用不同的水反复尝试,找到合适这一种原料的发酵水源。我们还尝试过在每次翻堆都用不同的水,好不好还不知道,因为产品还没出来,我相信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泡茶的时候离不开水,发酵的过程中水也很重要,慢慢地开始尝试不同的组合。水对茶汤浓淡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发酵藤条茶,在水上面也做了不同试验。

  赵娟:我有个疑问,可不可以大胆的假设,我们能否通过熟茶让南北不分?

  覃老师:说到这个问题,我刚好看到一个词——双韵,根据不同地域的人群来塑造产品,刚刚许老师和周老师都讲到了水。水是冲泡的水、是茶树生长过程中的水,也是发酵中的水,刚刚周老师说了,白酒和水系是有关联的。

  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哪里人了,比如我,只有我的普通话只能显示我是广西人。我觉得双韵这个词是个凝炼。年轻人不断的在南北东西游走,我觉得云南的茶企应该向福建学习,打破南北的区分,比如产品形态上的便携很重要。

  洪漠如:上次在郑州我特意拍了张书院熟茶的照片,很漂亮。我第一次接触普洱茶也是菊普,第一次喝接受不了,我是四川人,一开始接触茶比较喜欢喝毛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喝普洱茶。发酵之后有很多内涵物质,功能性很强。熟茶是一款体感茶,余秋雨在《极端之美》中描述得很好。从价格上来说,熟茶与那些高端名山古树相比,价格亲民,口感也亲民,因此也更容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文章由茶业复兴编辑部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知识】茶这样的喝法,你学到了吗?

喝茶,是现代许多人保健养生的方式之一。茶作为最健康的保健饮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长期喝茶,有利于养生保健。但喝茶也要注重方法,在茶中加入适当的健康“佐料”,不仅能改善口感、独具风味,更能增加养生保健的功效。



绿茶+山楂,消食健胃

山楂含有果胶、有机酸、山楂黄酮等物质,具有开胃消食、行气散瘀、降脂、降压的作用。

绿茶和山楂结合在一起具有消化、生津开胃,缓解肠胃饱胀、降血脂、 利尿的作用。要是消化不良,又不想吃消食片,可以试试此茶。

但是此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喝,气虚或者有胃溃疡之类的胃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喝此茶。



普洱+陈皮,消食

气虚或者有胃溃疡之类的胃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喝山楂绿茶,但是可以尝尝普洱陈皮茶。

普洱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小,还能缓解肥腻食物给消化系统带来的负担,陈皮有健脾化痰,解腻留香的功效,他们两者融合在一起,简直是锦上添花,消食的功效更强。

此茶消食功效好,饭后不要马上喝,平时情绪易激动或睡眠欠佳的人,晚上也要少饮或不宜饮。


 

熟普+蜂蜜,排毒

普洱茶茶性温和,具有养胃、暖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蜂蜜含葡萄糖、果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杀菌等功效。两者营养丰富,并具清肠排毒等诸多功效。

普洱熟茶温和的茶性及显著的护胃功能,还能够抵消蜂蜜对寒性肠胃的刺激,长期喝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红茶+姜    驱寒

红茶性温,能温中驱寒,特别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饮用;生姜味辛性温、能温胃补阳。两者强强联手,驱寒保暖不在话下。

在冬天,手脚容易发凉、怕冷的人可以泡上一杯“红姜茶”驱寒保暖。


 


茉莉+菊花,清肝明目

茉莉花性温,具有芳香化温、醒脾和胃、清肝明目的功效。菊花性微寒,同样具有清肝明目、提神的功效,两者共同出手对肝火盛,头晕头痛,精神紧张人士作用很大,但一般怕冷的人不宜多喝。




茶的喝法有很多,不同的喝法有不同的功效,对保健养生也有很大的帮助哟!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