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益茶买新茶还是

找到约186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大益茶的魔幻(来自网络)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比「炒茅台」还疯狂,60斤茶叶卖1500万,扒一扒魔幻“大益茶”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大益茶史04】聚焦2004年,辣个男人来了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4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写在开头:

往前三篇大益史,更多是翻阅各种大益资料,以及市场口耳相授的,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的内容。虽然过程枯燥,但还能凭着一点点的求知欲,尚能苦中作乐。随着第四篇的起草,因为现代商业运作异常复杂,不得不感叹当代的大益覆盖面越来越广,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股票基础的人来说,我居然在“股吧”浸泡多日,其中艰辛,无异于将一名基佬置身青楼之中,痛苦可见一斑。

然后我发现,我完全走偏了,本系列的重点,一直都是基于大益本身,而非单一个人生平故事。为某人立传这种事情,其一,时候未到,其二,尚不够格,其三,没有收入。算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需要需要极大的勇气,更有甚者,朝不保夕,也是常态。毕竟自古以来,史官都只敢对上个朝代侃侃而谈。

还好,我从来都不是史官,与大益品牌也无任何利益挂钩,我甚至连今年的金沧海都没有喝过!关于大益当代的掌门人,网络素材甚少,最终收集到的零星资料,只能说褒贬不一,这篇文章也只能尽量保证阐述客观事实,并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场景,适当进行文字加工。

最后立一个免责声明:所有素材皆源自网络,如有勘误,若有理有据,可私信删除。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预告了两期的吴姓男孩,今天即将粉墨登场,但是在谈及吴姓男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男孩的父亲——吴坤雄。吴坤雄老前辈于1940年出生于海南,与勐海茶厂同岁,按照现在的说法,吴老前辈算得上一位标准的勐海宝宝,但基于老人80岁的高龄,这样称呼难免不雅,为此,后文统称,勐海大爷。勐海大爷的事迹就更少了,只能从其撰写的书籍《享受大益》中洞察一二。

· 帮大家治下脖子

在那个年代,勐海大爷的经历无疑是人上人,膝下育有一子,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吴远之。1966年7月14日诞生于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23号,地址不用查了,我百度过了,现在变成了一所幼儿园。1984年,吴远之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海南中学考入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主修飞机设计,同样是这样一年,“北航”被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大学之一。由此可见,当年北航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凡是有资格进入北航进修的人,都是学霸。大学毕业后,吴远之远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镀金,97年斩获渥太华硕士学位,可见,求学生涯的吴远之,身材消瘦,相貌平平,无疑将所有的天赋点全部点在了智力上。也正是在西方留学的经验,吴远之喜欢上了各类基督教书籍,母亲虽然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儿子的信仰曾有过一些疑虑,但“她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信主后的平安与欢愉。「两教一家」,在吴家迎来了平衡,这是优质家庭教育的体现。

至于之前提及的1962年出生,结合84年考上大学,那么这个出生时间应该就是错误的了,谁都不愿意相信一个集团掌门人,直到22岁才高中毕业吧?至于百科这边,编写门槛确实也比较低,低到我都编辑过几次。

回国之后,可能曾短暂任职于海南省政府经研中心、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并且凭借职位属性,与海南当地诸多企业打过交道。按照正常的轨迹,吴远之先生完全可以偏安一隅,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几十年后,以个人双商,混个一官半职,平稳且富足的度过一生,也能成为家族榜样。

但是文化人总是清高的,比如茶不多先生总会在每天清晨打开阅读数据,问自己今天粉丝涨了吗?端着铁饭碗的吴远之一样的不安现状:我堂堂北航才子,渥太华高材生,显然不能被这铁饭碗束缚,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是我的征途大海,我想去看看!当时周遭的人必然有很多问号,完全无法接受吴远之的想法,直到20年后,广西一位少男云淡风轻的说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人们才能勉强洞察到吴远之超前的眼界,当然,正是这种超前的眼界,让吴远之在接手大益之后,屡屡逢凶化吉,先按下不表。

总之,即使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也能从侧面告诉我们,美国总统可以常常换,但是大益的吴远之只有一个。

1998年开始,也就是卢厂长玩脱的那年,吴远之与勐海尚没有建立关系,只是凭借个人的履历与优质的人脉,进入云南省保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宝山水泥于1983年开始兴建,1985年建成并试生产,1986年1月注册登记,1987年3月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的国营企业。国企的董事长显然不能算打工了,然后这里的宝山水泥,也就是后来跟吴远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博闻科技。

某日找到老父亲:爸,你看我如今也算小有所成,你喜欢什么就给我说,我给你买。

勐海大爷想了想,放下了手上血压计:我这把老骨头没啥追求,最近迷上勐海茶厂的大益茶,你去给我买点大益吧。

少年一个趔趄,扶了扶眼镜,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光:“父亲,是亿点吗!”

勐海大爷双目闪烁,嗯,一点就好

吴远之一愣:得嘞,安排。

2004年,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一年,这一年的热词是「国退民进」,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竞争,以及解决投资的资金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许多关键性行业的国企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比如石化、金融、电网等等,一些非关键领域国企退出,进行了改制,04年的茶业改制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拉开的,目的在于放活市场经济,大批的国企由国营向民营转变,是谓“国退民进”。这是当时的大环境,而彼时的勐海茶厂,风雨飘摇,数年亏损,倒闭在即,工来了,倒闭指日可待。不过茶厂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危机,如今的经营不善,也隶属于日常经营不善的范畴,虽然谈不上多开心,至少已经习惯了。

因此,改制与经营不善,并没什么因果关系,两者最多就是平行关系,但改制的确是勐海茶厂的新生和辉煌,这是知识点,大家可以记一下。挑这一段说的目的是再次反驳某些人说的改制后的大益不如改制前的勐海茶厂这类厚古薄今的言论。

当时吴远之执掌的宝山水泥,已经改名成博闻科技,已经是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保山地区的骨干企业,1994年便是云南水泥50强,后期又涉足了IT行业,信息服务、计算机硬件生产等等,不过到2004年随着水泥板块萎缩,新业务进展不力,这家公司已经逐步走上了下坡路,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盈利项目。

当博闻遇到大益,就是巧儿他妈给巧开门,巧到家了。

显然,吴远之对勐海茶厂势在必得,但是看上勐海的茶厂的企业,远不止博闻一家,不久后,吴远之便与红塔集团产生了激烈的正面碰撞,红塔集团开价8亿,博闻这边连一个亿都不到,但是吴远之当时就吼出了豪言壮语:勐海茶厂呢,我给,你可以拿,但是我要,你不能抢。

还有个说法是,吴远之收购大益之后,红塔用8个亿找吴远之买大益,但是吴远之没有卖,毕竟文化人是讲原则的,“这是我生父的心头好,断不能因为区区8个亿贱卖掉,你红塔天大地大,云南一霸,如果你非要从我手上拿,得加钱!”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无论哪个说法正确,结果就留在了吴远之手上,如果红塔集团确实有八个亿抢大益的事情发生,那么数千万便拿下大益的吴远之,是无限等于空手套白狼。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很多年后,吴总将这种乐趣共享出来,让茶市的许多人也能通过操作体验到同样的乐趣,这群人叫——空军。

自此,勐海茶厂彻底撕下了国企的标签,成为民营企业,最出名的一次改制。

而到手后的勐海茶厂当时的现状又变得惨不忍睹,这里用“又”的意思,与吴远之本人没有过多的关系,算是勐海茶厂日常惨不忍睹的那种惨不忍睹。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事人回忆,我们赶到勐海茶厂的时候,厂房里窗户上的玻璃一块不剩,有的被泄愤砸掉,有的被撬去卖钱,一些厂房年久失修,与危房无异,整个厂区荒草丛生,一人多高,小孩子进去就没人影了,改制后吴总的首次召集会议,是在一块好不容易找到的空地上举行的,决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耳熟能详的「装玻璃」。

厂区的破旧尚靠勤劳去克服,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茶厂对改制不满意的员工,他们纷纷冲进厂区闹事,罢工,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厂里面连一扇门都没有,结果就是员工公然跑进库房拿走了茶叶,甚至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肢体纠纷,于是立马开始安置铁门,配备保安,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下去。对于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状,老员工当然是全部留任最好,可惜大家并不看好这家大益的前景,留下来没几个人,员工缺失,岗位空置,不得不重新招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承蒙前员工的慷慨离职,也让大益着手打造一支文化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新茶人团队。一年时间,茶厂吸引了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20人,大专毕业生15人 ,职高,高中,中专生170多人,还帮助63位职工通过成人大学考试,储备了一大技术型人才。

· 吴远之与他的团队

恢复了茶厂生产之后,吴远之身兼博闻科技大益董事长二职,两个企业在下坡路上见了面,一见如故,抱头痛哭,就此结义金兰,互以兄弟相称,决心互相扶持,携手并进。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显而易见的数学道理——负负得正。最终,经历了建厂房,盖仓库,加设备,大益逐渐支棱了起来,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勐海茶厂有一间陈列室,承载勐海茶厂辉煌历史,2005年,吴远之决定翻新陈列室,命名为大益馆,并邀请父亲吴坤雄老先生以馆长之名筹建大益馆,旨在记录曾经的勐海茶厂,并书写大益未来荣光,如今,已经成为益友的打卡圣地。这一年,大益爆发式推出了40多个新品,单是7542就生产了多个批次(一说5批,一说8批,未证实),还有金针白莲和勐海之星这类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奖产品。8月,茶厂重新优化配方,改进包装风格,同时改变以唛号为茶名的传统做法,一举推出“金色韵象”。这款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茶商的追捧,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11月22日,获得QS证书,为云南省茶叶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云南省茶叶企业率先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典范,开辟了云南省茶叶行业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里程碑,体现了勐海茶厂龙头企业的超强实力。

同年,云南省为普洱茶策划了一场全国性的大型营销事件——马帮进京,大益也组建起了自己的马帮进藏,重铸人们的思维模式,让茶马古道与普洱茶形成了强关联,这一年,普洱彻底火出了圈,与此同时,也为07年普洱崩盘埋下了伏笔。07年是普洱圈的乱世,乱世出英雄,大盘崩塌的同时,行业迎来重新洗牌,在胜利者的眼中,这更是一场机遇。

这个可能就得留给下一期来讲了。

找到约176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