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红袍茶礼

找到约309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喜年大红袍茶礼|喜气洋洋过年啦!花香馥郁的岩茶,送谁都适合!

过年走亲访友,送茶,健康又有文化。

 

如果送岩茶,选择大红袍再适合不过!大红袍可以说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听名字也十分喜气。


- 1 -

喜年大红袍


茶香记特意为茶友们甄选了这款茶礼。



饱满干净的大红色,长方形的礼盒,纸张厚度高,质感上乘。

 


揭盖开启,四个小纸盒十分可爱,装着茶,整齐良好。

 


小纸盒内装着十二泡茶,泡袋也维持一惯的大红色。

 


茶品是特别定制的大红袍,由里到外皆十分喜气。



一套礼盒有48泡茶、350g茶叶,份量很充足!

 


- 2 -

岩茶的霸气与花香

 

大红袍主要指拼配而成的武夷岩茶,有着独特的香气与滋味,因配方不同而各显特色。

 

喜年大红袍由言澈茶叶的如意老师出品,主要由肉桂、瑞香两个品种拼配而成,有着岩茶的霸气之余,更添了花香的馥郁柔和。

 

言澈茶叶 如意


特别采用三道火炭焙工艺,多次文火慢焙让茶香融合度更高,汤水更醇厚,温润不刺激。

 


充分炭焙也让茶叶更加耐存,即便是陈放了一两年来喝,也豪不逊色。


- 3 -

茶汤顺滑,饮后甘爽

 

冲泡,茶叶香气十分馥郁,花香明显却不轻飘,有质感。


肉桂的桂皮香与瑞香的鲜锐花香充分融合,淡雅中隐约显露霸气。

 


茶汤甜感直接,绵密顺滑醇厚,回甘明显,生津清凉,饮后甘爽。

 


礼盒售价亲民,包装沉稳大气,过年送礼再合适不过!

新年茶礼|红红火火大红袍,体面茶礼就选它!

新春佳节,正是万家团圆之际。


不少游子归心似箭,年礼,当是要自己亲手拎回家的才更有意义。

 


因为它,或大或小,都是一种情感表达,里面不仅包含了对今年的感恩,还有对明年的祝愿。

 

- 1 -

富足己亥新年茶礼

 


这款新年茶礼由半山里出品,以「富足」为主题。

 

正红色调,突出中国年的热闹、喜庆。



设计以蝙蝠、萌猪的形象来传达吉祥含义,配合莲花、聚宝盆、中国结、牡丹枝条等元素,含有富足连连,财源广进、富贵绵延等寓意。



双层礼盒,第一层放有五年陈大红袍十罐、春联两副,第二层放有红包一套、钥匙扣一个、台历一套以及扑克牌两副。



- 2 -

五年陈大红袍 x 10罐

 

打开礼盒,一眼就能看到平平整整的十罐大红袍。


精致的小铝罐,每罐四克,无论是自己饮用,还是让家人朋友品尝,都十分便捷。


 

大红袍产自武夷山正岩区域,制作工艺到位,存放五年后火气退去,更为内敛,正是滋味富饶。

 

入口细腻顺滑,一股柔和的花香蜜韵与山水气息。

 


- 3 -

喜气春联、富足红包

 

过年不可缺少的习俗,必是春联和红包了。

 

「富足」茶礼准备了两幅春联和多个红包袋,图案与字样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红包袋纸材厚实,印着大大的「富足」字样,小孩子一年可就盼着这一回了!

 


- 4 -

过年趣味自然也少不了

 

过年朋友围坐玩耍什么?很多人都会玩牌。

 

礼盒内两副扑克牌,图案精心设计,团乐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满满的喜气。

 


猪猪台历采用原创生肖猪年图案,萌动可爱的手绘插画,寄寓新的一年,天天都会有好心情!



「富足」钥匙扣,精致显眼,由软珐琅定制而成,随身带在身上,一整年都会富足!


与“庞公”一起“吃茶”去

(《吃茶去》杂志刊文)在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北岸,御茶园对面,有处古渡口,叫平林渡。自古此处称为“小九曲”,意即此处风景是九曲精华中之精华。这样一处舟楫往来密切、茶客络绎不绝的古津,却留下了有关茶文化的遗存,如摩崖石刻“庞公吃茶处”五个字,就是对康熙辛巳年间武夷山九曲溪畔茶事活动的记录。

庞公,即题刻署名者林翰陪游的建宁太守庞垲。庞垲(1657-1725),任丘人,官至福建建宁知府时,于康熙辛巳年冬,和友人林翰、程长名、章衮、严广、释衍操同游武夷山九曲溪。进入四曲之畔的金谷岩,具有工诗词、善行楷之艺的庞垲,被景致所感,遂在四曲的平林渡几处岩石上题勒了“引人入胜”、“应接不暇”两方石刻。林翰题勒中所提及的“庞公”,即庞垲知府,友人尊称其为“庞公”。此行凑巧的是,随庞公同游的还有一位释衍操。这位释衍操俗名姓刘,出家后云游四方,晚年得武夷山北之梧桐窠结茅而庐,留下不少歌咏武夷山的诗文。庞垲此行,亦受释衍操其佛家言行的感染。

释家佛门,无不与茶亲和。尤其是在武夷九曲溪的四曲,更是与茶密切的一方宝地。四曲南面就是御茶园。御茶园里进出的都是俗家人,武夷岩茶自元代起就充当了世俗的贡品,让世人为其忙碌。与御茶园隔溪相望的平林渡,就让佛家弟子感到清净了许多。虽然此处也闻武夷岩茶之香,也听舟楫渔歌之唱,更见渡口茶客上上下下,但他们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想喝茶者可以扫净一块山石,垒起一方茶灶,就着岩泉水煮武夷奇茗。冬日的渡口少了些许喧哗与繁忙,庞垲一行在溪滩上徜徉,身临其境观九曲风光,才悟出此地正是“引人入胜”处。溪山美景扑面而来,且如画卷绵绵延拓,美不胜收,于是庞垲又有了“应接不暇”的感受。

把如此感受收于心中的,靠“吃茶”意念的驱动。喝茶与吃茶有着意义上的不同。佛界把盏品茗,不叫喝茶,而叫“吃茶”。其实,建宁太守庞垲的随行好友林翰,深谙庞垲与佛界一位名僧之姓的巧合,投其所好,刻下了“庞公吃茶处”五字,让后人费些工夫去解读庞公是何许人也。其实,唐朝也有个庞公,姓庞名蕴。《五灯会元》卷第三《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载:庞公原名庞蕴,字道玄,唐朝湖南衡阳人。他“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贞元初与石头和尚、丹霞禅师为友。举家入道,信佛而不剃染。随马祖参承二年,其后机辩迅捷,声名远播。《五灯会元·庞蕴居士传》曰:“有诗偈三百余篇传于世”,但《全唐诗》中仅收其诗偈七首。

湘藉的庞公,正儿八经的佛门和尚,来过武夷山否?至今无法下论断。但凡修身养性者,借庞公之名,寻武夷绝美境界,隐九曲溪茶丛林边,应当是大有人在的。寺院的僧人哪天能少得了茶?据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记载:晨朝起来洗手面,盥漱;吃茶;礼佛;问讯;行益;吃粥;打睡。这就是一天的程式。《五灯会元》记录了“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由此可知,僧人一日不可无茶,饮茶成为他们普遍的习惯与爱好。清代郑板桥有幅对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可见僧侣嗜茶,自古皆然。武夷山的天心永乐禅寺、慧苑寺,佛茶礼仪传承不衰。

武夷山的平林渡口,前后左右的山间岩坳里,不是茶园就是茶厂,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四季氤氲。武夷山寺院的禅茶活动,都用武夷岩茶。武夷岩茶中的极品大红袍,就是天心永乐禅寺经管多年的寺产,也是寺里重要的经济来源,更是武夷山佛界用来礼佛参禅的首先佛茶。唐朝的庞蕴是名僧,肯定有参禅吃茶的风范,清代的庞垲算不得出家人,他做建宁太守,是不是也觉世间俗事引发的身疲心累,并渴望效仿一次庞公,抛却公务,找一处清净,品茗悟心。武夷九曲溪畔成了庞垲的首选,且又有好友林翰附庸风雅,做个流传后世的摩崖石刻,把二位庞公真假莫辨的“吃茶”史,留在了武夷山。

武夷岩茶是佛祖家茶,武夷山的僧侣常在品饮之间说禅语、斗机锋,悟禅道。“庞公吃茶处”就证实了这一遗风。仔细品读这方摩崖石刻,让人不得不提及诸多吃茶风趣中的赵州吃茶公案。赵州一茶禅师,凡有学僧者都去参访他。他给求访者回答就一句话:吃茶去!求访者不解,再问时,禅师就揭示他的话中之意:你先去学会吃茶吧!然后才可悟道。茶,在僧家心目中如此神通广大!吃茶,在佛事活动中又别具一格!这就是茶文化的另一种魅力。如今,我们人人都可到武夷山“吃茶去”,但人人未必都得如庞垲一样“冒充”庞蕴,自称“庞公”。因为,如今吃茶与喝茶已无禁区了,茶的时尚化、大众化,丰富了品茗活动,佛教茶礼中的清规戒律,又怎能约束得了?

(摘自2012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邹全荣)

找到约30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