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国茶大红袍

找到约589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国茶大红袍产品

赏品“大红袍”

山,嶙峋如羸马耸脊;

谷,曲折若古都幽巷;

小路,明明暗暗似草丛游蛇;

茶园,片片块块像苍天浮云……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峦,攀过一道又一道深谷,踏着绵绵不尽的坎坷小路,穿越畔畔相连的葱郁茶园,我们去拜谒茶树王大红袍。

在朝东山岩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一个硕大无朋的佛字,形态端庄,风姿绰约,布局凝重,间架雄浑,松骨柏影,气势夺人,再加上金箔贴镶,光华闪烁,神溢山水,辉映天地。据说这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光佛字上贴镶的18K金箔,就达3公斤之多。而茶树王之名大红袍,也是康熙皇帝所赐。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千年寿龟得道成仙,被玉皇大帝派去分管茶树。众仙瞧不起寿龟。寿龟郁郁寡欢,丧魂失魄,脱离天界,飘飘荡荡,降临人间,栖身武夷山幽谷高岩,化为茶树。幸遇一方小神土地垂怜,朝浇夕护,春剪秋耘,精心培育。寿龟幻化的茶树,吸日月精华,得山水清气,成为一代树王。

有一天,一位赶考的书生路过此地,突然腹痛不止,经土地指点,采摘树王上的茶叶几片煎服,得以痊愈。书生京城会考高中,皇上赐以高官厚禄。书生并不分外惊喜欢悦,却十分感念茶树王之恩德。康熙得知隐情,改任书生为钦差大臣,前去管护茶树王。适逢皇后胃病沉重,久治不愈,御医们束手无策。书生闻讯,千里献上茶树王初春嫩叶。皇后煎服后,娇体通畅,粉面红润。康熙龙颜大悦,恰又夜梦皇后身披红袍,婀娜似仙,逐赐茶树王之名大红袍。

峰回路转,谷阴山明,千曲百折,在一片茶园茂盛的石峡北坡上,我们终于见到了九龙窠悬崖峭壁间的茶树王。抬头远望,茶树王是那么瘦小,像粘在百丈峭岩上的一枚绿叶。急步岩底,顺着人工凿出的石阶举目仰视,这才欣赏到茶树王的魁梧英姿:几株绿树,携手并肩,蓬蓬勃勃,挺立于峭岩上的几尺平台之上,根扎石缝,互挽互连;冠凌长空,互交互叠;枝若钢凝,叶如铜铸;傲视风雨,冷对霜雪,笑迎雷电;饱经沧桑,百年不倒,千载长存。不由人心中暗暗称奇!

峭岩下,峡谷中,建有一座华美的亭阁。两位老茶农,奉命寄居于此,日日夜夜,守护着这几株茶树之王。

老茶农说,茶树王所产的大红袍茶叶极其珍稀,歉年仅4-4.2 两,丰年也不过7.6-7.8两。世世代代,这点极品均由当地高官专管,早年作为特别贡品上呈皇帝饮用,现今专供前来视察的中央主要领导品尝。

茶树王大红袍原为三株,不知何年何月,先后又萌生三株,猛长狂窜,与原三株齐头并肩,情同手足,高低、冠盖、树围却难分伯仲。

从茶树王剪枝插活,为二代大红袍;从二代剪枝插活,为三代大红袍。依次类推。大面积种植者,多为四代、五代大红袍。

区区几株大红袍茶树王,而今已孕育为方圆数十里的大红袍景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可见茶树王子孙繁衍,何等壮观;声名远播,何等显赫!

在附近的天心岩茶厂,我们应邀品尝大红袍。在宽敞、明亮、舒适的客厅里,两个俏脸红扑扑的茶女,婷婷娉娉,碎步前来,净手,涮壶,加茶,续汤,滗水,洗盅,斟茶。转眼之间,淡淡茶香,扑面而来。正尽情吸纳清香之际,一双红酥手,递上茶一盅。玉臂光洁,似新藕出水;茶色清淡,如嫩柳荡波;雅室逸芳,若幽兰绽蕾。茶盅刚刚及唇,清香直达脑髓;慢慢品尝一口,轻轻如上云端;一盅下肚,满腹清爽,众欲顿无;两杯品干,润心沁脾,烦恼尽消;半壶未完,恍恍忽忽,似成神仙……

纯朴的茶女,用“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莺声燕语,让我们弄清了大红袍品与喝的区别。品茶:放茶叶5-7克,用90-100的沸水冲泡,热水可把茶叶里的色香味用热量逼发出,感受其味,即冲即饮。喝茶:放茶叶10克,用500克冷水浸泡1-3小时再饮。冷水可保留水内的活化物、矿物质和其它微量元素,不破坏茶叶内所含的茶多酚、茶磷酸及叶绿素等营养。

据介绍,作为岩茶极品的大红袍,具有刺激人体产生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甚至可以杀死某些有害细菌、病毒和致癌细胞。是夸大其词,还是真正如此神奇,未能验证,难以定论。然而,产自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的大红袍,臻山川精气之灵秀,具岩壁风骨之馨香,被视为贡茶中的极品,被公认为“国茶之珍宝”,是不争的事实。

【摘自2018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吴树民(陕西三原),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西部报告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武夷大红袍,国茶秀天下



那一场访问,被后世称为破冰之旅。


第一夫人的大红衣,国礼武夷大红袍,宛如黎明前的曙光,融化了经年的霜雪,为两国外交史留下了一抹不朽的亮色。



然而,对寻常茶客来说,动辄数万的九龙窠母树大红袍,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心中的那一抹红,更多晕染自海堤红罐大红袍——“老百姓喝得起的”大红袍。



漫步武夷灵秀山水之间,与天地对话,精挑细选核心景区大红袍茶树,摸清每一片茶叶的脾性,寻找最香醇的拼配可能。



采摘-晒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匀堆-复焙

唯有最传统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方能锁住大红袍最原始的岩韵,再辅以海堤27道独特的精制工艺,成就几代华侨魂牵梦绕的思乡之味。


有人说,海堤红罐大红袍是“红颜”——老茶客心中永远的知己;也有人说海堤红罐承载了世界各地老华侨对故乡的记忆,是中国大红袍的“代言人”。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海堤人躬耕不辍,为的就是将“海堤”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标杆与典范。“海堤牌大红袍”也成了中国茶在世界上的金字招牌。为中茶厦门公司系列小包装茶成为国内外畅销半世纪的名牌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海堤大红袍”也并非未遭遇过任何变故与劫难,她也曾经历过一段辛酸往事。

“大红袍”因为状元给茶树披上红袍得名,却也因为这个典故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存殁考验。在六、七十年代,“大红袍”之名由于与“中状元,加红袍”这一“四旧”有关,曾被斥为“封、资、修”,生长于九龙窠的岩茶“大红袍”差点被全部铲除,而后来,以更名“大红梅”、“大红岩”作掩护,顺利地过了“破四旧”这一关。

而最早的品牌茶“海堤大红袍”成为了这一历史真实记录者。期间,“大红袍”被迫更名“大红梅”后,喜爱武夷岩茶的海外华侨惊奇地发现原本天天喝的“海堤大红袍”居然找不到了,销售中的“海堤红罐子”却换成了“大红梅”——“大红梅”与“大红袍”究竟有什么关系?熟悉的“大红袍”又去了哪里?当时,许多侨胞托人四处打听“大红袍”的“下落”。最后,不少海外侨胞提出要把“大红梅”更改过来,尽量减少大红袍更名后所产生的误解。



这时,一部电影的名字提醒了中茶厦门公司,那就是《红岩》。红岩是歌颂江姐这位革命英雄的,把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岩”更接近“大红袍”的特点,毕竟“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与“岩”关系密切,而且武夷山的岩石属丹霞地貌,土壤大都呈“红”色,此外,叫“大红岩”革命味道更浓郁。于是,“海堤大红袍”又有了新名字——“大红岩”。



最后在许多华侨的努力下,“海堤大红袍”终于又实至名归,换回原来的姓名。至今中茶厦门公司留存的历史产品中还留有一罐以“大红岩”为名的海堤“红罐”AT103。这个有些古旧的“红罐”既讲述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也珍藏着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一片赤胆,以及对中茶厦门的毕生喜爱。


茶客们仍沉浸在对海堤红罐大红袍的难舍追忆中,不曾想,在母树大红袍的国礼荣光荫蔽42年后,武夷大红袍厚积薄发,在2014年APEC会议上,再次跻身国礼之列,为21国首脑和工商领袖所品鉴、赞誉,以中茶海堤之名重登世界舞台。

2019年,在中茶70周年华诞之际,海堤茶叶推出红罐大红袍(70周年珍藏版)——由中茶厦门公司专业茶师团队精心研制而成,将半个多世纪的“海堤”实力,浓缩于红罐之中,以大国之礼,承百年之韵。





AT103大红袍

被老厦门人亲切地称为“红罐”的这款茶叶,面世于1960年,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心中“大红袍”的代表,这一抹传统的中国红,也成为老厦门人成长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了老华侨缓解乡愁的良方。

“海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用独特的海堤烘焙、拼配工艺,保持着“红罐”的品质、口感,将这抹属于厦门的独特红色一直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大红袍(70周年珍藏版)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茶成立70周年,“海堤”向时代致敬,升级产品原料,提升制作工艺,将这份珍藏版的礼物,回馈给消费者,

半个多世纪的“海堤”实力,浓缩于一罐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品鉴、传承价值。

品味海堤大红袍,见证时光流转,见证匠心坚守。

中茶海堤茶武夷大红袍,国茶秀天下


那一场访问,被后世称为破冰之旅。

第一夫人的大红衣,国礼武夷大红袍,宛如黎明前的曙光,融化了经年的霜雪,为两国外交史留下了一抹不朽的亮色。

然而,对寻常茶客来说,动辄数万的九龙窠母树大红袍,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心中的那一抹红,更多晕染自海堤红罐大红袍——“老百姓喝得起的”大红袍。
漫步武夷灵秀山水之间,与天地对话,精挑细选核心景区大红袍茶树,摸清每一片茶叶的脾性,寻找最香醇的拼配可能。

采摘-晒青-做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匀堆-复焙。

唯有最传统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方能锁住大红袍最原始的岩韵,再辅以海堤27道独特的精制工艺,成就几代华侨魂牵梦绕的思乡之味。

有人说,海堤红罐大红袍是“红颜”——老茶客心中永远的知己;也有人说海堤红罐承载了世界各地老华侨对故乡的记忆,是中国大红袍的“代言人”。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海堤人躬耕不辍,为的就是将“海堤”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标杆与典范。“海堤牌大红袍”也成了中国茶在世界上的金字招牌。为中茶厦门公司系列小包装茶成为国内外畅销半世纪的名牌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海堤大红袍”也并非未遭遇过任何变故与劫难,她也曾经历过一段辛酸往事。

“大红袍”因为状元给茶树披上红袍得名,却也因为这个典故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存殁考验。在六、七十年代,“大红袍”之名由于与“中状元,加红袍”这一“四旧”有关,曾被斥为“封、资、修”,生长于九龙窠的岩茶“大红袍”差点被全部铲除,而后来,以更名“大红梅”、“大红岩”作掩护,顺利地过了“破四旧”这一关。

而最早的品牌茶“海堤大红袍”成为了这一历史真实记录者。期间,“大红袍”被迫更名“大红梅”后,喜爱武夷岩茶的海外华侨惊奇地发现原本天天喝的“海堤大红袍”居然找不到了,销售中的“海堤红罐子”却换成了“大红梅”——“大红梅”与“大红袍”究竟有什么关系?熟悉的“大红袍”又去了哪里?当时,许多侨胞托人四处打听“大红袍”的“下落”。最后,不少海外侨胞提出要把“大红梅”更改过来,尽量减少大红袍更名后所产生的误解。

这时,一部电影的名字提醒了中茶厦门公司,那就是《红岩》。红岩是歌颂江姐这位革命英雄的,把大红袍改名为“大红岩”更接近“大红袍”的特点,毕竟“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与“岩”关系密切,而且武夷山的岩石属丹霞地貌,土壤大都呈“红”色,此外,叫“大红岩”革命味道更浓郁。于是,“海堤大红袍”又有了新名字——“大红岩”。
最后在许多华侨的努力下,“海堤大红袍”终于又实至名归,换回原来的姓名。至今中茶厦门公司留存的历史产品中还留有一罐以“大红岩”为名的海堤“红罐”AT103。这个有些古旧的“红罐”既讲述了一段不可复制的历史,也珍藏着海外侨胞对祖国的一片赤胆,以及对中茶厦门的毕生喜爱。
茶客们仍沉浸在对海堤红罐大红袍的难舍追忆中,不曾想,在母树大红袍的国礼荣光荫蔽42年后,武夷大红袍厚积薄发,在2014年APEC会议上,再次跻身国礼之列,为21国首脑和工商领袖所品鉴、赞誉,以中茶海堤之名重登世界舞台。
2019年,在中茶70周年华诞之际,海堤茶叶推出红罐大红袍(70周年珍藏版)——由中茶厦门公司专业茶师团队精心研制而成,将半个多世纪的“海堤”实力,浓缩于红罐之中,以大国之礼,承百年之韵。

AT103大红袍

被老厦门人亲切地称为“红罐”的这款茶叶,面世于1960年,至今仍然是很多人心中“大红袍”的代表,这一抹传统的中国红,也成为老厦门人成长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了老华侨缓解乡愁的良方。

“海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用独特的海堤烘焙、拼配工艺,保持着“红罐”的品质、口感,将这抹属于厦门的独特红色一直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大红袍(70周年珍藏版)

201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茶成立70周年,“海堤”向时代致敬,升级产品原料,提升制作工艺,将这份珍藏版的礼物,回馈给消费者,

半个多世纪的“海堤”实力,浓缩于一罐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品鉴、传承价值。

品味海堤大红袍,见证时光流转,见证匠心坚守

找到约56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