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红袍茶膏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中国,茶的故乡,史上最贵茶叶排行榜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自古以来,饮茶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许多珍稀的茶叶身价比黄金更加昂贵,是深受上流社会追捧的“杯中之物”,称为“茶奢”。迄今为止,茶叶商品中,价值连城者已不在少数。


云南金瓜贡茶 

价格:文物,无价

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若以收藏来看,金瓜贡茶无疑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现今公认存世陈期最长的普洱茶,是藏于故宫的金瓜贡茶,已有百年之久。据称,这些金瓜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金瓜贡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金瓜贡茶的最极品。”

年份最久的“普洱金瓜贡茶”已成国家二级文物,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2007年云南普洱市为迎回金瓜贡茶,活动主办方投保了保额为1999万元的巨额保险。此茶已是“神茶”,只有供人们参观供奉了。现行世的所谓金瓜贡茶,皆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价格:1040万元/公斤

母树大红袍,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树龄350年左右,清代即已名扬天下。传说清朝进贡茗茶,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享用。母树大红袍目前仅存6棵,生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

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富商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19.8万元。同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相当于1040万元/公斤。如今母树大红袍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绝对的珍稀茶种,在2006年政府已禁采。“史上最贵”已不足表述,因为它早已无价。

母树大红袍与普通大红袍的区别:

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目前世上仅存6株(皆由种子发芽长成),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虽只有六株,却分为三个品种,分别为:雀舌、北斗、奇丹,“三枞六株”因此而得来。大红袍母树享誉全球,被列入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既是武夷山著名景点,又是武夷岩茶的品牌象征。为保护大红袍母树,武夷山市为此投保一亿元,自2005年后就停采。

纯种大红袍,指母树大红袍中的某一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其产地、制作工艺、品质特征都与母树大红袍基本一致。此大红袍也不能称为二代或三代大红袍,因为无性繁殖不存在代数,统一称为纯种大红袍。

商品大红袍,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大红袍,指的是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在一起的大红袍(一般有4—5个品系的茶叶)。大红袍的拼配在品种上十分讲究,在拼配比例上更加讲究,集各种名枞优点于一体,使香气滋味达到高档名优岩茶的标准,因此大红袍拼配技术常常是各茶厂的机密。而拼配出来的商品大红袍既具有大红袍的传统特征,又因拼配而弥补了单一品种的不足,更使大红袍脱离了传说中的量少天价,成为了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之一。


清宫茶膏

价格:954万元/公斤

普洱茶膏,在公元一千多年前,便跻身庙堂之高。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此段文字表明: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不像其它贡茶以担计算,凸显珍贵。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或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尊贵,使它在贡茶中处于上品,被纳入史书记载之中。历经南唐、北宋,至清朝终于大兴,成为清朝宫廷皇室御用,民间因其制作工艺复杂、产量极为稀少而无流通,最终令茶膏的身价倍增,成为代表特定阶层的高档奢侈品。

普洱茶膏如此尊贵,价值完全可以与金玉媲美。2004年,鲁迅、许广平夫妇收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被神秘买家以1.2万元高价购得;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2010年6月,一盒清宫普洱茶膏(105.6克)被拍,以100.8万的天价成交。


这盒100.8万的普洱茶膏,取材于云南大叶普洱茶为原材料,经熬制、厌模这两道主要程序而成。其工艺极为考究,熬制的普洱茶膏,色如黑漆、膏体平滑细腻、表面富有光泽。造型呈四方委角形,上表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隅以蝙蝠纹装饰,图案布局疏密均匀,花纹规整,纹样呈阳文,与茶膏表平面形成鲜明的凸凹感,具有独特的美感。在拍卖现场,茶艺师将少量普洱茶膏碎末放入盛满热水的透明玻璃杯,不一会儿,杯中汤色色泽即如红宝石一般,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


福鼎绿雪芽母树

价格:710万元/公斤

绿雪芽,仙茶也,相传为太姥娘娘手植。国家第一号良种“福鼎大白茶”的始祖,“白毫银针”、“太姥银针”的古称,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形神俱丰;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色香皆绝。目前绿雪芽已被政府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004年宁德茶文化节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绿雪芽”,以71万元的天价被拍出。

福元昌圆茶

价格:414万元/公斤

百年福元昌,有“茶中极品”之称,可谓传世普洱茶王。“元昌号”茶庄创立于光绪初年,是倚邦茶区最富盛名的商号之一。光绪年间中期,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商号规模,元昌号在种茶区易武镇开设了茶厂分行,即“福元昌号”茶庄,专门以大叶种普洱茶菁,制造精选茶叶,每年运销至全国各地。

2013年,嘉德拍卖行成交了一桶20世纪初的福元昌圆茶,成交价为1035万元/筒。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由此可知当时的1筒约2.5公斤,折合下来相当于414万元/公斤。

此筒福元昌圆茶,共七饼,以竹心篾包裹,篾上原有字,因年久而剥落,已无从辨认。此筒圆茶采用优良的大叶种普洱茶菁,条索宽扁,茶叶厚大,土栗、灰色兼而有之,油光淡薄,茶气强烈,表现出易武山优质普洱茶的特性。筒内有内票,正方形,蓝色图字,饰一周回纹装饰图案,图案内写明:“本号在易武山大街开张福元昌号……以图为记,庶不致误,余福生白”,共八十八字。同时,每饼茶都有一张浅蓝色内飞,手工钤盖朱砂红印,意指此款茶属阳柔型茶品。


锦绣茶王香竹箐

价格:350万元/公斤

在离凤庆七十多公里的尽头、香竹菁的最高处,便可以看到号称有3200年历史的茶王之母——锦绣茶王,它是凤庆栽培型古茶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古茶树,它的树干直径足有1.84米,8个人才勉强围得起来。2015年4月17日,第二十五届茶文化艺术节在“滇红之乡”云南凤庆县开幕,以这株3200年高龄茶树原料做出的2015“锦秀茶王”茶品最终被台商以35万元/100克拍下,一举夺得了“普洱史上最贵的茶”的桂冠,相当于350万元/公斤。


安徽太平猴魁

价格:200万元/公斤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黄山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其核心产区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以猴坑村猴坑、猴岗、颜家品质最佳。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自太平猴魁地理标志成功注册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2005年5月14日,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专场拍卖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100克“六百里太平猴魁”拍出了15.9万元的高价,一度成为茶业界的美谈。而很快,这个记录就被它自己刷新了。2009年5月,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最终拍卖价到了20万元,相当于200万元/公斤。产这种天价茶的“茶王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被当地人视为圣物。每年太平猴魁开园当天,村民们都会锣鼓声声,祭歌悠长,并以一对金童玉女用嘴含采太平猴魁茶,表达对“茶王树”感恩、崇敬之情,祈愿茶叶的丰收和生活的美满。


安徽黄山毛峰

价格:170万元/公斤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同样是2005年的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专场拍卖会上,50克黄山毛峰被来自上海的一家企业以8.5万元价格拍下,相当于170万元/公斤。这家上海企业表示,这批茶的用途“主要作为镇店之宝,用于展览展示。”据行家透露,这批茶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是由28名茶姑,历时一周从海拔千米以上的独有茶树品种“滴水香”中精心采摘了200斤香芽,再从中精选出50斤鲜叶,由4名制茶高手采用独家工艺制成十余斤成品茶,最后用羊毫笔从成品茶中筛选了半个月才选出来的,可以说费尽心思。 


西湖龙井御前十八棵

价格:150万元/公斤

即使没喝过,想必你也一定知道“西湖龙井”的大名。龙井主要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这就是“御前十八棵”的来历。在2005年,仅仅100克的“御前十八棵”就卖到了近15万元。而如今,此种茶叶一年的产量只有二两,价值真的无法估量!


河南信阳毛尖

价格:149万元/公斤

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最优质的名优绿茶之一。


2006年“极品信阳毛尖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蓝天玉叶”,被一位来自上海的买家,以14.9万元/100克的价格拍走,相当于149万元/公斤,令不少竞拍者都咋舌不已。


凤凰单丛宋种1号

价格:100万元/公斤

凤凰水仙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传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下潮汕,路经凤凰山区乌际山,日甚渴,侍从们采下一种叶尖似鸟嘴的树叶加以烹制,饮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从此广为栽植,称为“宋种”,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由于其茶叶品质特征具有清高持久的天然花蜜香和木甜香,滋味鲜浓饱满、生津回甘和耐冲泡,“宋种”得到国内外茶叶界的赞许。

宋种1号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顶厝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之间,树龄达600多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每年宋种1号的采摘都要举行隆重的采摘拜祭仪式,前来观礼的各地茶商、茶农及社会各界人士云集,场面盛大。2016年4月,在广东省潮州凤凰县的凤凰单丛宋种开采仪式上,潮州凤凰单丛宋种1号以100万元/公斤的价格拍卖。

但遗憾的是,这棵见证了凤凰山茶文化几百年传承的母树可谓命途多舛,先前人为管理不当也就罢了,1987年更遭一精神病人砍伐,后来好不容易恢复了少许元气,管理户又在其附近大量栽种新茶树争夺养分,后有游人络绎不绝前来参观和拍照,受人为攀采和践踏,致使树势衰退,产量连年下降。


安溪铁观音

价格:67万元/公斤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2012年6月的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卖会上,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相当于67万/公斤。


贵州都匀毛尖

价格:66.6万元/公斤

贵州所产茶叶中,以都匀毛尖为最。都匀毛尖主要产于贵州都匀市,由毛爷爷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都匀地区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在中国的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是奢侈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也是对都匀毛尖品质的最高褒奖。都匀毛尖具有“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色泽绿润,茶汤嫩黄绿明亮,香气嫩栗香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味干甜,叶底嫩匀、黄绿明亮”的品质特点。2011年,3个标底的“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150g装)在现场开拍,拍卖总成交价格达22万元,其中,“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二号(150g装)最高成交价格达10万元,相当于66.6万元/公斤。


熊猫茶

价格:44万元/公斤

熊猫茶,全称熊猫生态茶,指生长在熊猫栖息地四川雅安的熊猫生态茶山、采用熊猫粪便施肥种植的茶。2011年7月12日,环保汉字熊猫书画家、四川大学老师安琰石在雅安参加中国熊猫网创办一周年座谈会上,听到来自卧龙的熊猫专家说,熊猫的吸收功能很不好,大概只吸收了所吃食物30%的营养。“这不就意味着还有70%的营养在熊猫的粪便里。”安琰石认为,绿茶有防癌的功效,而熊猫的主食是竹叶,竹叶里含有相同的抗癌成分,用熊猫粪便养茶,更会有防癌效果。2012年3月17日,采茶姑娘在四川雅安开始了“熊猫茶”的首次采选。

顶级“熊猫茶”定价为每斤219865元人民币,寓意“21世纪地球村长久发展顺利,我有环保责任”。2012年3月27日,四川“熊猫茶”正式上市销售,上市的“极品熊猫茶”仅为21份,售价约2万元人民币,仅为一两。此茶上市后,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认为安琰石将茶叶定价如此高,纯属炒作,对此,安琰石说:“物以稀为贵,世界上就这么多熊猫,产生的粪便也就这么多,茶叶当然要定价最贵。”

各种稀有茶有哪些

我们现在很多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切向钱看,以金钱做为人生价值观。茶可不一样,虽然常常被人用金钱来衡量她的高贵与珍稀,但她却说,这和钱没关系,有钱,你真的喝不上我。


不信,你喝过这些茶吗?

1、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别说是土豪了,就是土司,土王也喝不起吧?


关于这个茶的传说记载那是太多太多,什么蒋介石、尼克松之类相关轶事在此不占版面了。“不看遗憾终身,一看终身遗憾”,很多当地人如是对外来者描述九龙窠的这三颗350余年树龄的古树。


1998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中国豪宅教父之称的澳洲许荣茂先生,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413日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拍出的19.8万元,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现在已禁采多年。


价格:每千克¥1040


2、龙井御茶园十八棵

龙井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茶之一,自清代以来深受各朝大佬喜爱。流传度最广的故事,是一个乾隆拿茶叶回去给老母治病的不靠谱传说,但是御茶园却是真有。

关于御茶园龙井的价格,没有可信的记载。 2014上好的明前龙井价格在5万元一斤左右。那站在龙井巅峰的茶应该价值几多少?



一棵树哪怕能采400个芽头,那18棵树也就撑死7200个芽头,龙井茶四万个芽头一斤,那么大概每年撑死能有二两。

物以稀为贵。

价格:未知


3、镇沅千家寨茶王、凤庆香竹箐茶祖算什么,已倒下的巴达野生茶树王你有吗?


千家寨野生茶树王


镇沅千家寨野生茶王树据专家鉴定有2700年高龄,早些年为了采这棵树的芽苞还摔死过人,现已禁采。


香竹箐茶王


香竹箐的大茶树来头更玄乎,传说有3200年高寿,“世界茶树之王”“世界茶王之母”“世界茶祖母”之类的称呼起码十几个,更不得了的它居然还是栽培型的!据说已有砖家认证,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禁采,喝不到。


都喝不到了,还不够吗?嗯,树长在哪儿,人总有能力YY一下吧......


在千家寨野生茶王被发现前,1961年被考察组发现的的巴达野生茶树王当了三十多年的世界茶王。20129月,勐海县巴达野生茶树王由于极度衰老和树干中空枯死倒伏,自然死亡,享年1800余岁。



巴达野生茶树王,已成历史。可以说是连YY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然,之前采过一些,现在无处可寻。


价格:未知


4、天圣之天下无茶

叫这名字,看来是让你喝了此茶,从此不再喝茶了。


据说,此茶须生长在海拨一千米以上的山顶,茶树品种为纯正的红心歪尾桃(铁观音树源种),种植在风化石地或碎石地,自然生长,绿色有机管理。请当地最有名的茶艺师采茶并由当地最著名的制作大师制作。相传一年产量只有不到一千克。此茶只出产过一次,如今想喝到此茶,应该也不是钱的问题了。


价格:每斤¥72(7克一泡茶,相当于一泡茶要一万元,估计能喝到此茶的人,福气不薄


5、宋种1

宋种1号是一株600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它的克隆体无性繁殖后代,凤凰各地均有引种栽培,高山地带数量较多。


这棵见证了凤凰山茶文化几百年传承的母树可谓命途多舛,先前人为管理不当也就罢了,1987年更遭一精神病人砍伐,而后先有人栽植新茶树争夺养分,后有游人络绎不绝,致使树势衰退,产量连年下降,至今据说可年产2斤。


价格:每千克¥200


6、蒙顶上清峰仙茶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而站在蒙顶茶顶端的就是上清峰的七株围在栏杆里的茶树。


上清峰七株茶据说是吴理真手植,有“仙茶”之称,于是就成了专供皇帝祭祀和饮用的专用茶,也就是所谓的“正贡”茶。园外所采之茶,谓之“陪茶”,供王公贵族饮用。从淳熙十三年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开始,蒙顶七株仙茶就用石栏杆围起来,列为神圣之地,言有白虎巡山,凡人不得靠近。“民间不可瀹饮,一蠹吏窃饮之,被雷击死”。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茗》中有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毛文锡《茶谱》云∶蒙山有五顶,上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当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发声,并手采择,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能固肌骨,四两即为地仙矣。


这就是仙茶的来历了。


不过这段文字略一琢磨颇有深意,一共七株茶,就让采三天,你能采到多少茶呢?参照之前龙井的算法,一两都不到。


明白了?古人的意思其实是,这就能采那么点儿茶,多了没有,你要能采出四两,你就是神仙了。


价格:未知



7、绿雪芽母树

中国有很多茶祖,每一个都种了很多茶树。


上古神太姥娘娘就在太姥山种下了绿雪芽。


这就是福鼎大白毫母树。


2004年宁德茶文化节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绿雪芽,以71万元的天价被拍出。


价格:每千克¥710


8、百年宋聘?来看看清宫茶(金瓜贡茶、清宫茶膏)

站在普洱茶之巅,上百万一饼的百年乾利贞宋聘号,香港还有很多,虽然绝大部分是假的。

红标宋聘

有的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然任性地喝着。


而清宫普洱茶则是让人有钱也任性不了。喝过的人表示其滋味正是茶中最极品“无味之味”,其实金瓜贡茶已经超越了饮料的含义,与历史、文化结缘,成了精于品茗的风雅人士品读历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载体。

2007普洱市迎回贡茶,活动主办方为这个国家二级文物“金瓜贡茶”,投保了保额为1999万元的巨额保险。


清宫茶膏承载了同样厚重的历史,并有幸在拍卖行留下了参考价格,一盒共105.6克,卖得100.8万。

清宫茶膏

价格:

金瓜贡茶 未知

清宫茶膏 每千克¥954


9、熊猫茶

熊猫茶指生长在四川雅安顶峰村熊猫生态茶山、采用熊猫粪便种植的茶。(据称,熊猫肠胃吸收功能不好,排出的粪便中保留有70%的营养,堪称有机肥料输送者)

2014312日,四川省雅安市,一群身穿熊猫衣服的采茶姑娘在凤鸣山开始了2014熊猫茶春茶采选。这些茶树是从201111月起用近10吨熊猫粪便种植出来的。熊猫茶中的稀品定价近22万元一斤。


作为一个尚有常识的人,我只能对此表示呵呵。


几万一斤的金骏眉、顾渚贡茶园紫笋一声叹息,七十几万一斤的铁观音茶王表示不服(管你什么天下无茶,我不信,我也要来争争安吉白茶祖也默默站在一旁。)

茶马古道专家,澳大利亚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博士听闻后表示要在澳大利亚开发袋鼠茶。


价格:每千克¥44


10、农残茶


这种茶,钱不钱的,命重要啊!

武夷茶文献 :大红袍

郑光祖

一斑录

茶贵新鲜,则色、香、味俱备。色贵緑,香贵清,味贵涩而甘。啜茗可以祛腥腻、润喉吻,不必希卢陆高风,而齿颊饶有韵趣。浙地以龙井之莲心芽,苏郡以洞庭山之碧螺春,均已名世。然我虞山亦産茶,尝至普福,维摩僧出供客,其佳不亚苏杭,特不可多得耳。若安徽六安茶、湖北安化茶、四川蒙山茶、云南普洱茶,与苏杭不同味,不善体会者或不知其妙。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窃以为非正味也。〔清〕郑光祖 《一斑录》“杂述四”, 清咸丰五年 (1855)刻本

刘训瑺

茶话

武夷天游岩之上,有古茶树一株,旁皆危岩,不易采摘,须胆壮者缘梯而上,方可采下。叶大数指,名曰 “大红袍”,因叶面微红故也。每年只能焙制一斤许。贵游者,寺僧以少许饮之,为岩茶最佳品。大红袍为武夷特种之茶,产危岩中,人工难于采取。旧闻茶熟时,利用猴子攀树,次第采下。因猴子衣红袍,故名。现山中罕畜猴者,不知用何法采取。〔清〕刘训瑺 《刘玉轩诗文选》,闽清玳琅书楼1983年自印本

郭可光

竹间续话

武夷九十九岩皆产名茶,奇种以天心岩之大红袍,慧苑岩之铁罗汉,磊石岩之白鸡冠,兰谷岩之金锁匙,天井岩之过山龙,竹窠岩之瓜子金,幔陀峰之半天夭为着。而大红袍尤为特品,产于天心岩永乐寺三里许之九龙窠石壁上。石壁仅方丈之地,植茶三丛。外向较高者,传为真红袍。旁二丛为副车,叶不甚大,芽端带淡红色,年仅六七两,价值数百金,盖罕而见珍也。每岁,住持僧以少许分馈当道士绅,余则悉售厦商。郭白阳辑撰,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竹间续话》卷三,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

蒋希召

武夷山游记

初三日,阴。今日为上巳佳节,重往天游岩。八时偕达君等出天心,由簑衣岭下西行,入九龙窠。窠为天心永乐寺,植茶最繁之区,极品之大红袍即产于是。谷极狭长,约三里,谷底一岩突起, 高可三十余丈,曰龙头岩。岩半有水渗出,所谓大红袍名茶即植于岩下,枝干扶疏,高仅三尺余,叶甚葱郁,正在发芽。其旁有一种,名副红袍,此外茶类极夥。 夜宿天游,饮酒几醉,品茗极多。天游亦产大红袍,香味极浓,饮后移时,齿颊生凉,胸臆间皆有余芳,是则可异也。去年大红袍每两价值十六元,物稀为贵,其信然乎!

曰上奇种,则皆百年以上老树,至此则另立名目,价值奇昂,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满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武夷各岩所产之茶,各有其特殊之品。天心岩之大红袍、金锁匙,天游岩之大红袍、人参果、吊金龟、下水龟、毛猴、柳条,马头岩之白牡丹、石菊、铁罗汉、苦瓜霜,慧苑岩之品石、金鸡伴凤凰、狮舌,磊石岩之乌珠、璧石,止止庵之白鸡冠,蟠龙岩之玉桂、一枝香,皆极名贵。此外,有金观音、半天摇、不知春、夜来香、拉天吊等等,名目诡异,统计全山,将达千种。蒋希召 《蒋叔南游记第一集》,上海福兴印书局1921年铅印本

衷干

茶市杂咏

漫谈名种重黄毛,尚有龙团价格高。猴子风流传海外,白云深处看红袍。毛猴,茶名,有黄、白两种,出松溪。龙团则宋时珍品也。宋刘屏山诗云:“犹有清馋未已,茶瓯日食万钱。”清章朝栻诗云:“多者馈盈箱,少或进数片。询其值几何,卑之亦一绢。”其贵重可知。三一学校校长陈世锺云:“英谚谓:十八世纪,相传武夷大红袍生高峰之上,人迹不到,以猴子穿红袍采之。”然大红袍产于近代,当时有无此茶,待考。

宜兴春暖尽琼膏,小小茶杯似兔毛。莫道诸生终落拓,今朝已试大红袍。茶壶以宜兴为尚,茶杯小巧,不堪一吃,此袁子才所谓“饮人如饮鸟”也。然气香味甜,不必以为善,且茶愈佳,则消化力越强,多饮亦能伤胃。大红袍为山中第一妙品,树仅两本,年约收茶十两,至为宝贵难得。市上所售,皆伪品也。出天心岩九龙窠。林馥泉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福建农业》1943年第3卷第7-9期

刘超然、郑丰稔

崇安县新志

现时天心岩九龙窠所产大红袍仅两株,每岁可得茶八九两,自采摘以至制造, 亦看守綦严,其宝贵如此。至其名称之见于载籍者,以唐之腊面为最古,宋以后花样翻新,嘉名鹊起,然揭其要,不外时、地、形、色、气、味六者。如先春、雨前,乃以时名;半天夭、不见天,乃以地名; 粟粒、柳条,乃以形名;白鸡冠、大红袍,乃以色名;白瑞香、素心兰,乃以气名;肉桂、木瓜,乃以味名。刘超然、郑丰稔《崇安县新志》,1940年刊本

林馥泉

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山中有名之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不知春等,外人每误为特殊之品种,实则均系混杂之菜茶中一单株也。

(1)大红袍(产天心岩九龙窠有正副二株,笔者获天心寺中老僧之信任,得观其正株,其采制法详见本书附篇)。树高135公分,主干8根,干粗大者达5.5公分。普通者1.5-2.5公分。干色暗灰。树形老态。枝条弯曲斜生。分枝颇盛。其枝干上寄生苔类甚多。枝干着生角度50-70度,枝叶着生角度在70°左右节。间距离较短,仅1-2公分。叶深绿色,叶缘斜上伸展,叶断面成阔口V字形,光滑发亮,恰如小水仙叶形(即属前述之第六种),全叶呈长圆。幼叶呈紫红色(据天心寺主持僧云大红袍命名依此)。叶脉细而不显,脉数5-7对。锯齿浅而稍显,齿数20-25对,叶尖钝略向下垂。叶长5.3公分,幅宽2.8公分,肉厚而脆,叶面淡绿,生有短绒毛。开花期迟,通常花期自十一月下旬至一月下旬,而以十二月下旬至一月下旬为最盛。花冠径3.2公分,花瓣6个。瓣长1.4公分,幅1.4公分。花丝184个,长7-9公厘,柱头长6公厘,于半柱3裂。子房表面生细毛,花萼5个,长3公厘,幅5公厘,花托1.05公分。《福建农业》,1943年第3卷,7-9期

按:其余部分如制作,与廖存仁《大红袍史话及观制记》内容重复或相似者,略去。

廖存仁

武夷岩茶

甲、大红袍:产于天心岩九龙窠最后一窠之岩脚下,品种为菜茶,树根终年有水从岩壁涓滴而下,树高丈四尺,树势披张,叶极厚,深浓绿色,树干满生苔藓,树龄衰老,至少在七八十年以上,年仅制茶八两至十二两。旁有一株,树势生长较优,是为副本。现山僧以此茶名贵,恐参观者采折枝条,损伤茶树,另以附近大石壁下,岩脚寻丈有崩石罅隙处,所植之菜茶三丛,以绐游客。此茶以产量无多,外人不易购得,于是传说种种,故神其事,有谓:“野生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菜饵山猴采之。”有谓:“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削壁间,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当地传说则谓:“为岩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能自顾,无须管理。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弃之不能愈。盖此为神人所植,凡民不能先尝也。

提丛:提丛则又提自千百丛之单丛中最优异者,采摘制造均维谨维慎,品质之佳非言语或文字所能形容,如天心岩之“大红袍”,慧苑岩之“白鸡冠”,竹窠之“铁罗汉”,兰谷岩之“水金钩”,天井岩之“吊金钟”等。廖存仁《武夷岩茶》,《福建农业》1943年,第3卷第7-9期

廖存仁

大红袍史话及观制记

武夷岩茶夙负盛名,其茶具岩骨花香之胜,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必求所谓绿叶红镶边者方称上乘,其味甘泽而气馥郁,无绿茶之苦涩,有红茶之浓艳,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名驰遐迩,中外同钦,逊清充作御茶之大红袍,尤为岩茶中之吉品,外间对大红袍之传说,妙不可言,有谓野生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山猴采之,有谓“树高千丈,叶大如掌,生穷崖峭壁,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当地传说则谓为“岩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茶可自顾,无需人管理,有窃之者立即腹痛,非弃之不能愈,因此为神人所植,凡人不能先尝”其说纷纷,莫衷一是,笔者适得机会观其采制颇饶兴趣。

天心寺观山僧采茶十七日晨偕林主任夫妇匆匆至天心,见妙当方丈在韦陀佛前焚香礼拜,另一小僧撞钟三响,方丈即携二僧(一提茶篮另一持和尚袈裟),出寺门至茶墩邀包头及做青师转向寺右之山岭而下,岭尽沿溪涧而上。行约二里,见大石壁下,岩脚寻丈,有崩口罅隙处,方丈之地,植茶三丛。距茶丛五六丈远岩脚上,架一板屋,行至此,方丈止步,顾谓笔者曰:此处名九龙窠,是茶即大红袍,其中间较高一株为正本,旁二丛其副本也。言已即攀缘而登,二僧尾之,笔者与林主任等数人亦随之而上,审视之,茶树品种并无特殊,即普通之菜茶,树高一米多,主干约十枝,茶丛周围约五米半,枝叶已被人攀折过多,树势不甚繁茂,叶不甚大,带淡绿色,茶芽微泛棕红色。以地方太小,我等四人,立于茶树之外旁,手握干枝,以防倾跌。方丈及二人立于里侧,披袈裟,焚香烛,放火炮,向茶树礼拜。拜毕,方丈开始采摘,口中念“中华民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念毕,将所摘茶叶,掷于篮中,携一僧先归,留他一僧与包头等采摘。采摘完毕,职并参观其制造。

祭太伯分赠大红袍正午寺僧备斋祭茶厂中供奉之杨太伯,由方丈妙常和尚领导诵经行礼,态度谨严。据云,杨太伯为江西人,乃开发武夷山植茶之鼻祖,现武夷各茶厂咸供奉之。十八日上午茶叶制成,寺僧以小簸箕盛之,置于正殿之释迦牟尼佛前,然后各殿遍燃香烛,并以泉水泡大红袍一壶,每佛前一杯。诸事就绪,方丈领寺中较有地位之和尚,各披袈裟,在释迦牟尼殿行礼,另一僧撞钟,一僧放爆竹,仪式隆重,如作大场佛事然。礼毕,方丈将小簸箕内茶叶,持归收藏,其余别僧,则以壶中供佛所余之大红袍茶斋客,并分寺中诸和尚及茶厂制茶工人,每人一杯,彼等分得一杯,如饮甘露,均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今天吃了大红袍。”

武夷天心岩“大红袍”采制记录三十年五月十七日

茶树地点:天心岩九龙窠采摘时间:上午八时三十分茶青重量:二斤四两晒青筛数:分摊四筛晒青时间:自九点三十分起至十点三十分止共计一小时晒青翻拌次数:九点五十三分翻拌一次晒青温度:由摄氏三十二度半升至三十五度半凉青筛数:由四筛拼作二筛(是时茶叶颇为柔软,以手握住,仅微有响声,用手平举叶柄,则茶端与两边向下垂)晒青时间:自十点三十分起至十点四十五分止共计十五分钟凉青温度:摄氏二十五度茶青进青间时间及筛数:十点四十五分移入青间,由两筛拢作一筛,并拢时摇动十二转,是时茶叶已无烧气。青间温度:摄氏二十一度半(至夜深尚无变动)茶叶在青间放置之时数:十七日上午十时四十五分移入青间,至十八日上午一时二十五分取出交炒,共计十四小时四十分做青次数:共计七次一、第一次 十二点二十七分,仅摇十六下,未曾用手,惟摊放面积缩小在筛沿内三寸左右,是时茶叶与进青间时无甚差异。二、第二次 下午二时八分,约摇八十转,亦未曾用手,是时茶叶已微有发酵现象,能看出一二片边缘有似猪肝之紫红色。三、第三次 四点四十五分,先摇一百转,然后用双手握叶轻拍二十余下,拍后复摇四十余转,是时发酵程度增加,嫩叶边缘多现紫红色,并略恢复生茶原有之生硬性,摊放面积大小如前。四、第四次 八时五分,摇四十下,未曾用手,茶叶有半数成所谓绿叶红镶边,并颇硬挺,摊放面积再缩小约在筛沿内五寸左右。五、第五次 九时十分,摇一百四十四转,茶叶形状与前无异,惟更硬挺耳。六、第六次 十时四十五分,先摇一百转,然后用双手握叶轻拍三十下,再摇五十转,是时茶叶已全部硬挺,叶边皱缩,叶心凸出,卷成瓢形,并有一股香气,芬芳馥郁,摊放面积更甚缩小,直径约一市尺七寸。七、第七次 十二时正,摇六十下,做三十五下,是时茶叶红绿相间,香气益浓。十八日上午一时二十五分处理适度取出交炒。炒青时间:初炒一分半钟,翻拌八十六下温度估计约摄氏一百四十度左右。复炒二十秒钟,解块两次,翻两转,温度估计约一百度(因时间来不及未用温度计)烘焙:初烘二十分钟,翻三次温度八十摄氏度。复烘二点十分钟,温度摄氏六十八度成茶重量:八两三钱(茶头焙茶在内)廖存仁《大红袍史话及观制记》,《万川通讯汇订本》 ,1942年

陈舜年,等

武夷山的茶与风景

首先要介绍的是大红袍,这声望简直是太大了,它生长在离天心岩三四里的九龙窠,属永乐禅寺(通称天心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据调查,真正的大红袍在九龙窠最后较高的一个岩旁边,岩壁中有一个小孔,常有泉水从岩孔中流出,旁有茶树数株,靠岩壁者为正大红袍,相邻者为副大红袍。大红袍的采摘制造极为讲究,且有极繁重的仪式。成茶不过半斤左右,其成名虽然由于品质的优良,但大半还是宣传的功效。陈舜年、徐锡堃、俞庸器、向馨《武夷山的茶与风景》,1944年版。

罗盛财

武夷茶名丛研究

大红袍(JM062)C. sinensis cv.Dahongpao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武夷山传统五大名丛之首。原产九龙窠。相传清代已有大红袍茶名。在各名丛中,大红袍声望最高,传说颇多,被尊为神物和茶王,誉满海内外。原有母株4丛,植于九龙窠悬崖一石砌平台上,岩边峭壁上留有摩崖石刻“大红袍”三字为记。1980年建九龙窠名丛圃的同时,在大红袍原处连接砌筑梯层2层,补植母株大红袍2丛,因此大红袍现有母株共6丛。大红袍曾有正、副本之分,现代以第2丛、第6丛及其无性系为大红袍茶树代表群体。第1丛与第5丛为同一类型副本,第3丛、第4丛各为不同类型副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红袍群体在岩山有较大面积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或稍上斜状着生。叶片长6.5cm,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脉沉,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质较厚脆,叶齿较锐深密,叶尖钝尖。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花冠直径3.5cm,多为6瓣。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适采期为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雅、清幽馥郁芬芳、微似桂花香,滋味独特,醇厚回甘,“岩韵”显,是武夷岩茶之珍品。抗寒性与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与其他名丛相比,大红袍对生态环境和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严格,栽培上宜选择与原产地相同或相类似的上好岩山茶地种植,施用有机肥,适时深翻、客土,效果更佳。

罗盛财《武夷茶名丛研究》,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年版

资料来源:茶经导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