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与建筑

找到约1,586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茶与建筑,从古城到茶马古道,看云南传统建筑里的“在地智慧”

从三江并流、“人神共居”的滇东北,到以茶马古道串连缅滇藏的滇西戍边;从纵横交错的多民族城、寨、村建筑组团和聚落的滇东南,到传统以冶炼铸造为业的滇东北;从深受傣族影响却又融合与差异并存的滇西南,再到依水而治、倚水而建、治水而生的昆明……由于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传统建筑与其所在社会文化相互关联着。

近期,展览“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在昆明当代美术馆举办。该展览以云南建筑学者的多元视角,呈现云南建筑传统中的“在地智慧”和“野性思维”。

1930年,朱启钤创办了以研究中国建筑营造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1938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梁思成、刘敦桢来到昆明,在昆明巡津街“止园“,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西南分队。同年10-11月,刘敦桢率刘志平、莫宗江、陈明达,对昆明市及其近郊区古建筑约五十余处进行了调查。11月刘敦桢率莫宗江、陈明达二人赴安宁、楚雄、大理一线进行古建考查,调查建筑物140处。中国营造学社在云南境内的调查与研究前所未有的表现出对西南建筑地方特征及民居建筑的关注,是中国建筑学者对云南传统建筑研究的开端。

昆明杜天荣摄

营造学社手稿,梁思成,1934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由昆明当代美术馆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合作,通过与当代展陈方式的结合,呈现出云南建筑传统的独特魅力和对这种传统的多元探索,向观众呈现云南建筑传统的“在地智慧”和“野性思维”。据悉,该展览也是关于云南建筑的首个综合性展览,通过对中国几代建筑学者的长期研究成果的梳理,回溯其涵纳的独特社会文化制度。主办方希望籍此呈现关于云南建筑传统的特征、定义与差异。

展览现场,摄影王策

展览现场,摄影王策

策展人邓圆也在前言中写道,云南传统建筑的类型多样性,及其所配置和容纳的社会族群多样性,无法“平均”。“乡土建筑本具有‘匿名性’的特征,超过地表90%的土地上由匿名者建造着匿名的建筑。我一方面希望云南的乡土建筑‘不再匿名’,希望长期以来被主流学术研究和发表所忽略的云南传统聚落和乡土建筑,如今以一个具有整体观和纵深感的综合展览问世,将它珍贵的学术价值呈现给世人。但另一方面,我又希望它’继续匿名’,因其独特的工匠技艺、营造特征、文化习俗,一直在其原有的地理环境、生活空间和仪式行为中传承着,未受到过多的现代主义思潮之干预。”

展览现场,摄影耿昊

展览现场,摄影王策

在邓圆也看来,由于少数民族长期聚居和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强烈黏性的事实,云南建筑本身与其所在社会的基本文化共识是强相关的。无论是时间推移或外来文化侵润,建筑仍能与使用者共筑出基于历史和物质一致性的较稳定状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云南建筑传统,仍然与它生发生产的土壤紧密粘连着。”

记者了解到,展览按云南地域差异线索分成6个章节,其中,“治水”从滇池东岸古渔村开始,顺着滇池和盘龙江一路而上,讲述昆明古城因水而生、而兴的历程;“工业的遗存”聚焦因明清时期冶炼矿业而筑镇的滇东北;“磁体与容器”介绍滇东南的传统聚落和乡土建筑,揭示其对族群生存与繁衍的重要意义;“具象的边地”着眼滇西,展示当地各民族顺应自然环境并满足生产生活的传统建筑与营造智慧;“以一应百”讲述傣族土司的长期统治给滇西南文化、习俗与建筑带来的影响;“人神共居”探究滇西北人民如何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以一种乌托邦精神营造居住环境。

黄土坡附近草海(清末),方苏雅摄

治水——从水网脉络到绝檄桢干的滇中昆明

昆明既是西南要会、南中首邑,也是山环水聚、气候宜人的滇中高原水乡。古城形胜宏大,依托山水格局,也形成了地方特征突出的历史街区。昆明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历史和文明也随滇池之水而展开。唐时昆明拓东城,建在盘龙江入海口中间的岛上。汉代时昆明平坝绝大部分都被滇海所淹没,直至南诏建拓东、善阐二城,昆明中心才从晋宁北移至滇池北岸。元代赛典赤,治理滇池盘江,筑松花坝辟金汁河,善阐城改造为中庆城。明代昆明城为防水患整体北移,但城市延续并串联了南诏和元的城市格局,沿五华山,近日楼,元忠爱坊、金马碧鸡三坊,南诏双塔,形成城市的主轴线。南城密集的水网绕闾阎之市,城市肌理和脉络沿水网而起,虽然如今大多数水路网络已不甚显现。

从云南大学钟远楼眺望昆明城区杜天荣1963

滇中水系,明天启,《滇志》

城内街巷图,《昆明县志》,清

在展览中,这一部分从滇池东岸古渔村开始,顺着滇池和盘龙江一路而上,讲述水与昆明古城演变的历程;展示了昆明治水而生的水脉、顺水而居的古城、半城山水的园林、借水而兴的府城和商埠、以及吸纳了百家诸学的龙泉。

孟氏老宅测绘图,刘致平

孟氏老宅测绘图,刘致平

工业的遗存——冶炼矿业而筑镇的滇东北

云南的滇东北地区,主要包括现今之曲靖、昭通,历史久远。秦修五尺道,疏交通、促交流,通疆边地交通连接。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打通云南出滇之路,极大促进了云南发展。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在今三岔一带建成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味县;并于今昭通市设朱提县(郡),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由此,奠定了滇东北在云南的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原与西南边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并留下了许多较具文化交融特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物。

至明清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区独特的矿产资源的价值得到逐步认知,特别是会泽等地丰富的铜、铅、锌、石膏、磷、重晶石、大理石等。在独特的矿产资源的吸引和利益驱动下,滇东北商业繁茂,文化蓬勃,也形成了区域城镇与建筑建设的一个高峰。

娜姑白雾陈氏住宅,曹易摄

沐浴在春光中的白雾古镇,徐汝枞摄

展览中,这一部分是以时间为脉,以文化空间形态为络,对滇东北的乡土建筑文化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四条展示脉络线索:原古智慧——文化的缘起,体现原始的力量;铸造历史——以铜业开发、铸造等为纽带而营建的空间场所;多元乡土——展示多元的地方乡土建筑。

.陈氏住宅测绘图,张凌伟、何继平、李宇、李志新、夏芳

.陈氏住宅测绘图,张凌伟、何继平、李宇、李志新、夏芳

磁体与容器——滇东南的房、村、寨、城

云南的滇东南地区主要包括现在行政区划的红河州与文山州,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包括彝、哈尼、傣、回、苗、壮、瑶、布依、拉祜、布朗、蒙古、仡佬族等,他们与汉族世居在此。传统聚落和乡土建筑都是人们基本本能和诉求的产物,是族群生存与繁衍的“容器”,陈述着一种有关真实真诚、实用理性,犹如卵巢般“庇护”功能的“家”的营造故事以及背后的道理。“家”经过漫漫的“生长”才演变成为“家园”。与“家”相比,“家园”的生计和生产功能愈加强大,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也愈加密切,聚落内部空间景观层级也愈加整体、丰富和系统化。

元阳麻栗寨航拍图,郑溪提供

元阳哈尼麻栗寨的“凹塘”选址,总平面示意图,王冬提供

受刘易斯·芒福德的城镇发展中“磁体与容器”关系论述之启发,展览中,观众可以从这一部分看到本土传统聚落中的“磁体”与“磁性空间”的演化及其与家园建构的关系,诸如府衙、衙署等管控权力空间,寨心、图腾等神性空间,市井、磨秋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文庙、书院等文化教化空间,庙宇、寺观等宗教祭祀空间,水碓房、井台、谷场等生产生计空间。

展陈脉络包括两条线索,其一是传统聚落:生存与繁衍——整体构成、构成要素、磁体与磁性空间;其二是乡土建筑:人本与匠意——类型、形式、营造。主办方选取的案例主要选取建水古城、石屏古城、迤萨(红河)马帮古城、作夫村哈尼村寨、阿者科哈尼族蘑菇房村落、石屏一带土掌房民居等。

作夫村人居环境,陈俊

哈尼村惹罗模式,李晓彤、查华芬

“凹塘”与哈尼村寨选址,建水坡头乡黄草坝哈尼村寨平面,王冬提供

石屏异龙镇来鹤亭,张雁鸰,2020

具象的边地——滇西的流动与融合

云南的滇西地区主要包括现在行政区划的保山市与德宏州,这里有着类型众多变化丰富的山川地理及生态格局;记录和见证着边地少数民族与内地汉族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相互之间文化交往传播的历史轨迹。毗邻缅甸的滇西地区既有滇藏茶马古道、永昌古道串联起来的西南民族商贸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和驿站聚落,也有腾冲、龙陵的抗战历史。在此地区内与汉族杂居共处的民族众多,包括傣、彝、景颇、德昂、阿昌、傈僳、佤族等少数民族。例如,德宏州的傣族和西双版纳州的傣族,因其与缅甸接壤所受到的不同外来文化影响,均有所差别,致使在传统聚落与乡土民居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上也各具特色。同为傣族,且相同宗教信仰,却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传统聚落形态和南传佛寺建筑空间形式;同为干栏民居,也创造出彼此不同的空间分隔与形式表现。滇西地区创造出了许多尊重和顺应自然环境,满足当地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传统建构技艺的营造经验与方法智慧,并对当今的城乡建设仍然起着潜移默化的启示及影响作用。

瑞丽大等喊传统聚落,杨大禹

瑞丽大等喊傣族干栏民居,杨大禹

瑞丽大等喊傣族干栏民居,杨大禹

瑞丽大等喊传统民居,杨大禹

在这一部分中,策展方重点突出滇西地区的两条主线,包括传统聚落主线,展示表达滇西传统聚落所承载的移民戍边、经贸互市、民族家园特点与历史;包含古城古镇古村的整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及蕴含的营建经验与智慧。而另一条为乡土建筑主线,一是展示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干栏式民居与合院式民居外观形态、风格样式及相关建构技艺;此外,展览也展示有代表性的传统古建遗产。

鸡蛋形态的金鸡村航拍图,郑溪

Y字形路网及鱼骨状路网,郑溪

金鸡村,郑溪

古戏台及文昌宫(金鸡小学)平面图,郑溪

以一应百——显著主体民族影响之下的滇西南

云南的滇西南地区,主要包括现在的行政区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这里的民族文化与地理气候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但由于历史上这一地区长期处于傣族土司统治下,文化、习俗、建筑等都受到其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个地区的布朗、哈尼、拉祜、基诺、瑶族、佤族等民族将傣语作为互相之间的通用语,其建筑营造风格也被傣族文化所影响。很多傣族建筑匠人参与到其他民族的建筑建造中,其特有的建筑技艺也会对其他民族产生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因此该地区虽然分居了多个不同的民族,其乡土建筑在构建特征以及材料等方面却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

“新八大柱式”佤族民居,提供方杨毅

孟连娜允古镇傣族民居构架示意图,杨大禹

三种民居典型构架形式比较,提供方杨毅

展览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梳理了滇西南地区建筑传统的几个脉络。其一,是以傣族为主的多元民族聚居和文化融合特征,傣族以及布朗、哈尼、拉祜、基诺、瑶、佤族等世代在这里聚居,土司时期傣族作为统治民族对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样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延伸到了语言、文字、文化习俗、建筑特征、工匠技艺等方面。

其二,是聚落分布差异特征,各个民族之间有突出的地理分布差异。傣族聚落大多选择海拔较低的低热平坝和低河谷地区,布朗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则大多选择海拔较高的半山地区。

其三,是家宅营造特征,无论是从家屋等生活空间,打水的井台、茶叶红糖加工等生产空间,宣抚司等权利空间,寨心、佛寺、竜林等精神空间,或古茶山、橡胶林、甘蔗地等,均可观察到傣族工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沧源“地棚式”佤族民居,提供方杨毅

沧源“大柱式”佤族民居平面及构架示意,提供方杨毅

翁丁大寨的复合屋顶形式,提供方杨毅

人神共居——生物多样、因循天地的滇西北

云南的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复杂、脆弱,而人文环境又独特、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滇西北地区又是独特的“三江并流”地区,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三江,并行而流在云南境内约170余公里,位于云南省西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整个区域四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类型和方向,生物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决定文化形成的内涵。“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形成了民族文化多元性。多种宗教在这里融合,多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敬畏自然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山之中、田园之间的传统聚落大多都是人神共居之地。由于滇西北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其人居环境的研究需要以一种乌托邦精神,将理想与现实结合。

丽江四方街,约瑟夫·洛克,20世纪40年代

清“改土归流”后大研古城布局示意图,蒋高宸《丽江--美丽的纳西家园》

丽江古城水系平面图,提供者杨大禹

展览中,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巍山古城、束河古城,体现民族交融、人神共居的聚落形态、聚落与环境关系,以及体现敬畏自然、因循天地的建筑和环境关系的闪片房和土掌碉房。此外,还展出本地区的古城古镇、乡土建筑典型等案例。

丽江悬鱼翟辉

丽江古城街巷,杨大禹

丽江古城三潭水,杨大禹

新华街87号套院剖视,朱良文编著《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

展览将展至6月26日。

来源:澎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九届“云茶之邦”杯茶与筑国际茶空间设计大赛论坛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历时5年

历经九届

100+参赛作品

100+设计师参与

200+大咖强势助阵

100000+茶友共同见证

12月13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室内文化研究会、深圳市陈设艺术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冠名的第九届“云茶之邦”杯茶与筑国际茶空间设计大赛·论坛&颁奖仪式在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茶文化活动区隆重举办!

本次大赛以“无我”主题,旨在打造一个体现茶文化精神内核的身心安顿的茶空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让更多人爱上茶、了解茶文化,获得身体和心灵的愉悦;并通过“一展一赛一论坛”的形式,策划空间设计参赛作品展、空间设计论坛、空间设计大赛,为茶企、茶楼、茶馆及家庭搭建与茶空间设计师的专业对话平台,促进茶行业与设计行业跨界交流及融合发展。

部分参赛作品

设计大咖公正评审

12月13日上午,集美设计创始人、德国注册设计师李瑞麟;高级室内建筑师、深圳室内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岩;在职大学教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洪亚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刘伟;台湾一叶禅茶创始人、两岸茶意峰会执行长陈海伦等多位设计大咖秉持专业、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主题、实用、美感、用材、布局、创意等多个评分项目进行评审。

精彩论坛专业分享

12月13日下午,第九届“云茶之邦”杯茶与筑国际茶空间设计大赛·论坛&颁奖仪式正式开启!论坛邀请了多位茶行业大咖、设计大师、企业领袖以“茶空间之净、静、境、敬”为主题,共同探讨茶空间设计的发展,并见证本次获奖作品与获奖设计师的诞生。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人翟世超;集美设计创始人、德国注册设计师李瑞麟;高级室内建筑师、深圳室内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岩;在职大学教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洪亚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兼职教授刘伟;台湾一叶禅茶创始人、两岸茶意峰会执行长陈海伦;洵堂创始人文化学者伍一洵;茶道新生活创始人吴垠;深圳市软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文俊;深圳市室内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高春宇;深圳市陈设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汪海军;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尹如心等。

开场表演:《荼育仙灵》

▲表演者:深圳市人间美育文化有限公司牛羽溪

活动伊始,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人翟世超;岭南工匠、德国注册设计师李瑞麟分别上台致辞。

▲向飞先生
▲翟世超先生
▲李瑞麟先生

设计师创意分享

随着大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爱茶人参与其中,在精心搭建的茶空间展厅里,以茶会友,打卡拍照,感受茶生活美学。本次活动特邀参与9号馆茶空间展示区实景搭建的12位设计师进行创意分享,与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空间世界……

分享设计师:

1、王岚(作品:此心安处)

2、季幸运、求誉茹(作品:了竹茶生活)

3、香智允(作品:熹合)

4、尧积河(作品:见素抱朴)

5、罗守政(作品:格物)

6、钟米(作品:光着脚丫种月亮)

7、小予(作品:予)

8、张艳敏(作品:空)

9、蕾蕾(作品:无我茶会)

10、李良超黄元满(作品:无界)

11、周永涛(作品:無茗)

12、于敏(作品:田园?无我)

大咖分享思想碰撞

茶行业与设计行业跨界对话,在特邀嘉宾郑自健先生的主持下,陈岩、洪亚妮、刘伟、陈海伦、吴垠、伍一洵等多位大咖老师以“茶空间之净、静、境、敬”为主题,展开精彩对话,以大咖观点,解读“无我”。

>>>议题一:茶空间之净、静、境、敬与茶文化的深刻关系?(老师各择一字讲述)

陈岩老师:净,通常讲的是干净。在佛家用语中,净是内心的一种高境界追求。做茶空间亦是如此,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里喝茶,但环境与心境不同,只要内心有“净”,便可以在任何地方寻找这种敬仰。刚刚12个选手对茶空间解读完全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茶空间。大家心中对“净”的理解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有的用“空”表达;有的用“无”表达,其实最终的解答都是“净”。

刘伟老师:“静”的前提是干净。“净”能让我们在繁杂空间当中静下来,回到内心去体悟茶,即在“净”后的“静”来达到自我和外部融合。

洪亚妮老师:“境”在我的认知里,一是场域之境,二是心境。茶空间通过唯美方式与仪式感,让我们走进心与茶交融,这便是场域之境。关于“心境”:在潮州有一帮人,只要有一套工夫茶具,就能无时无刻地都喝茶,没有唯美的场景,没有仪式感,但他的心灵却能快速的与茶产生交流,完成自我缓和与疗愈,活的非常当下。所以心境最终的关联点还是在于“茶”。

伍一洵老师:我也选择“境”。因为我是做器物的,器物的确给空间带来了很大改变,同一个空间配置不同的器物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我认为显象地表达“心境”即为视觉艺术。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美感、心灵的东西,通过空间、器皿与视觉传达去辅助培养这种感知的东西。

吴垠老师:这4个字是分不开的,如果非要选,我会选“jing”,净、静、敬、境,都要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让人感受到这4个维度。当空间干净后,心境便会呈现出没有杂物、杂乱的状态,此时,美的东西便会上升。在这背后如果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不断打开生命的维度和空间,用一个礼敬万物温柔的心去看、去感知、去听见,拨去杂念,专注安静全然去营造合一的状态,才能将“净、静、敬、境”更好体现。

陈海伦老师:我想将四个字的顺序调整为“净、静、敬、境”。只有干净、安静、尊敬都有的情况下,才会有境界的境。在这里我想讲一下“敬”。很多人来到空间,坐下来第一念头便是喝一杯茶水,那是一杯心灵的净化的茶汤,所以我希望设计师在设计时一定不要忘记回归到最根本的那杯茶汤,那就是敬天爱地、以人为本。

>>>议题二:净、静、境、敬与本次大赛主题(无我)的关联性?

陈岩老师:我认为要从“形”与“内心”两个层面去理解。“无我”有两个角度,一是本我,二是“鸣”。何为“鸣”?蝉鸣鸣更幽,有的时候闹更显静。当回归到茶里,无非是本我、茶、还有空间或意识,这4种关联度。例如,钟米选手做的空间、演示的方式都非常有意思,她的个人观点强烈,但可惜少了一杯茶,因为这是茶与空间以及生活的关联。

吴垠老师:“无我”的背后即没有执念,要实现“无我”,便要在内心放下分别、妄想、执着。“净”除了干净,更重要的是要扫除内心的杂念,抛弃执念。“静”择需要在心地上下工夫。作为肉身我们,需要借一物以假修真,才能够暂时地放下头脑里杂念,拉离当下时空,将天地人宇宙空间融合在一起,达到“无我”。“敬”的背后也是无我的一个表达,比如同座奉茶,我们无论尊卑长幼,礼敬每一位来宾,这里既有我们的谦卑和沉浮,也有对万物的爱和包容,最后成为无我之敬。

洪亚妮老师:“无我”可以通过美妙场景来表达,但真正与心产生关联的点需要每个人去建立,茶空间是我们的一个手段,茶是我们的一个媒介。我再延展一下刚刚的观点,就是与茶产生关联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例如,潮南有一年发大水,很多人家里面都是水,在屋里的人便搬起桌子与椅子,一个茶壶三杯茶,一边喝茶一边等你退水。在这个场域里面,他们还能喝茶,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境界。因此无论是哪种茶空间,我都很欣赏,关键就是能不能进入心境。

>>>议题三:茶空间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陈海伦老师:宁静致远。

洪亚妮老师:境入心境。

刘伟老师:境心合一。

伍一洵老师:两个字,自在。

陈岩老师:用心做有自己态度的茶空间。

吴垠老师:上善若茶。

颁奖典礼 正式签约

为感谢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对本次大赛的大力支持及评委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活动现场特为云茶之邦颁发特别贡献奖、为评审们颁发荣誉证书。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为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颁发授予特别贡献奖
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人翟世超为评委授予荣誉证书

经过大咖设计师们的层层评选、环环考验,大赛结果正式出炉!本次大赛金奖获得者为:尧积河、最佳艺术奖获得者为:周永涛、最佳人文奖获得者为:罗守政、最佳创意奖获得者为:张艳敏、最佳人气奖获得者为:于敏、环保促进奖获得者为:小予、设计优胜奖获得者为:王岚、季幸运、求誉茹、蕾蕾、于敏、设计创新奖获得者为:李良超、黄元满、香智允、钟米。

云茶之邦(深圳)茶业有限公司创办人翟世超为金奖获得者尧积河颁奖
陈岩老师为最佳艺术奖获得者周永涛颁奖
洪亚妮老师为最佳人文奖获得者罗守政颁奖
陈海伦老师为最佳创意奖获得者张艳敏颁奖
吴垠老师为最佳人气奖获得者获得者于敏颁奖
伍一洵老师为设计优胜奖获得者王岚、季幸运、求誉茹、蕾蕾、于敏颁奖
高春宇先生、汪海军先生为设计创新奖获得者李良超黄元满、香智允、钟米颁奖

本次大赛,金奖、最佳艺术奖、最佳创意奖、环保促进奖、最佳人文奖、最佳人气奖的获奖设计师正式签约华巨臣集团,成为华巨臣集团设计师。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尹如心与获奖设计师签约

第九届“云茶之邦”杯茶与筑国际茶空间设计大赛·论坛&颁奖仪式圆满落幕!这场属于茶行业与设计行业的交流盛会,为推动茶空间升级、茶产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为促进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深圳市室内文化研究会

【原标题】空间有度,美学无界 | 第九届“云茶之邦”杯茶与筑国际茶空间设计大赛论坛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让世界看见东方美!中国白茶引领者书写茶与体育新华章

身负“流量”的大型赛事与国际性活动,正成为越来越多擅用跨界营销的茶品牌,乘势“破圈”的青睐所在。

从9月26日开赛至今,亚洲唯一以国家命名、级别最高、参赛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国际网球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已进入决赛时段。这场引动国际关注的赛事,不仅向世界强势输出着中国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也让中国茶持续飘香赛场,让全球亿万观众了解并爱上具有千年文史底蕴沉淀的东方味道。而这一中国白茶与中国体育大型联动事件的推动者,便是中国白茶引领品牌——品品香。

△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品品香供图)

饮茶与体育的融合热潮再攀新高峰,登上国际体坛的品品香与世界进行着对话连接。这种面向国际的前沿跨界探索,于行业来说又存在哪些参考意味?

助力国际性赛事茶叙推广

探索白茶与体育的世界性连接

激动人心的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携好茶亮相盛会的品品香成为惊艳活动的一抹亮色。

此次赛事现场特设了品品香X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限定版白茶特色文化体验馆,并于10月1日邀请中国女子网球金花袁悦担当中网赛期里的白茶文化体验大使开展特别见面会,于10月6日邀请中网公司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程文开展主题直播,进一步让茶香飘扬赛场。

△10月1日,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者、品品香董事长林振传与中国女子网球金花袁悦携手荐白茶(品品香供图)

△10月6日,中网公司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程文同品品香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宇鑫共论茶与体育(“说茶”直播截图)

直播现场,中网公司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程文表示,无论是动态的网球,还是静态的品品香这种品茶文化,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希望有一种更健康更好的生活,而通过合作把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广大网球爱好者,传递给世界,便是中网与品品香合作的深层愿景所在。赛事现场除了品品香的专属展区外,在球员服务区、用餐区、球员酒会都随处可见品品香提供的茶艺服务,也希望借由这种场景化的展现和沉浸式的体验,让更多球员、国际官员和国人了解中国优秀的饮茶文化。

△中网公司品牌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程文【右一】(“说茶”直播截图)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品品香便被正式官宣于2023-2025连续三年作为中国网球公开赛独家茶叶合作伙伴,斩获这一国家级网坛盛事的唯一指定用茶资格;8月举办的“一杯白茶·美好世界”品品香·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联名新品发布会上,品品香与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联名发布的新品白茶更是惊艳业界,引动白茶消费新潮流。

品品香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宇鑫表示,网球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白茶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两种美好加在一起便诠释着美美与共。品品香这次跟中网的合作,主要是想在国际舞台、国际赛场上,展示中国茶文化,所以此次的品品香X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限定版白茶特色文化体验馆设计成了画卷加上飞檐斗拱的建筑形式,以此在把中国文化推向更高高度的同时,也在现代的市场中,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来,融入运动、美好生活等更多场景。

△品品香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宇鑫带领主持人体验点茶【左一】(“说茶”直播截图)

千年来风靡世界的中国茶,本就具备一种和合共融的属性,历史上一直都是不同文明之间交融互鉴的重要载体之一;体育同样是推动实现和平与发展目标的高效、灵活的工具,其所具备的广泛影响力可以跨越文化界限,促进各国和平交流。

同时,白茶具有守护身心健康的特性,与网球作为竞技体育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定位不谋而合。品品香作为中国白茶头部品牌代表与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两大“顶流”的强强联合,无疑进一步推动着饮茶与体育的国际性结合,向世界传递新时代的康养理念。通过茶与体育的深层互通,向世界持续输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掀起中国文化传播新浪潮。

两大圈层深度互融

剑指未来引领中国茶消费大趋势

如果说,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合作,显露出品品香在促成茶与体育深度链接上的持续投入,那么除此之外,品品香还通过在赛事现场限定版白茶特色文化体验馆的铺设、联名白茶新品的强势推出、赛事前中后期跨界宣传的不断运作……持续调动着这一现象级跨权合作的影响力。

品品香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运动员、媒体朋友与国际社会的观众和球迷朋友们,共品中国好白茶、感受网球魅力。在赛场中的限定版白茶特色文化体验馆处,品品香鲜煮老白茶小黄杯持续火热赛场内外,前来打卡品饮白茶的运动员、观众与茶友络绎不绝。有茶友盛赞,白茶特色文化体验馆古色古香、赏心悦目、特别精巧,同时在赛场带着中国茶去看网球赛事,是一种特别不一样的体验。

△火热的品品香鲜煮老白茶小黄杯(品品香供图)

饮茶与体育,本就具备一定的内核互通性,都是满足大众“美好生活追求”的具象化载体,也正是这一特质,使得二者在受众圈层上存在一定重叠性。当高端白茶品牌与前沿网球赛事的圈层互融,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用更为开放进取的视野拥抱更为多元多样的受众,以高品质白茶礼遇全球来宾,引领健康时尚的新时代白茶消费趋势。

△品品香X2023中国网球公开赛限定版白茶特色文化体验馆(品品香供图)

中国茶,世界品。以高品质白茶礼遇全球来宾的品品香,在国际竞技大舞台上展现着中国千年茶文化与其承载的东方传统美学健康、多元、开放、包容、创新的时代新特点。而品品香在与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一系列跨界合作中,也在调动着不同圈层之间的影响力,促进中国白茶与中国体育共融互进,推动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代表元素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性舞台,进一步推动中国茶发展的世界性探索。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46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