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信息网络方案

找到约204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一张图让你看懂: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

湖北8位省领导当“链长”

一张图看懂湖北茶叶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湖北农业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8月6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湖北茶叶、优质稻米、菜籽油、小龙虾、柑橘、蔬菜(食用菌、莲、魔芋)、中药材、生猪、家禽及蛋制品等十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专家团队名单、产业链产业图谱,由8位省领导担任产业链工作专班“链长”,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及工作举措,对之前提出的具体发展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实化,以形成有力工作抓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要求,推动全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系统深入调研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全产业链建设理念,突出重点任务,就未来五年全省茶叶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张图看懂湖北省茶叶产业链

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全文)

ONE

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思路,突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培育领军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完善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TWO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560万亩,产量40万吨;年营收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240亿元、第二产业560亿元、第三产业210亿元。做强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宜红、青砖茶、襄阳高香茶(备选)等区域公用品牌。

TREE

路线图

未来5年,围绕全产业链提升,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

(一)夯实产业链前端。以茶叶良种选育、生态栽培、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补齐我省专用茶树良种培育推广滞后、生态茶园建设不够、茶园机械化作业落后三大短板,进一步降本提质、打牢质量安全基础。

(二)做强产业链中端。以茶叶初、精、深加工为重点,突出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强化精准化定向化初加工、清洁化智能化精加工、多样化终端化深加工,配套升级机械、包装、储运等设施设备,补齐品牌不响、龙头不强、产业链不长、产品不对路等短板,推动茶叶产业链“强筋壮骨”。

(三)发展产业链末端。以市场营销、产业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探索“茶+N”多元化融合发展,补齐市场拓展不够、融合发展不够两大短板,形成市场新卖点,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提升价值链。

同时,从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科技支撑、改善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着力,为茶叶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实现湖北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FOUR

重点任务、时间表

及工作举措

(一)强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时间表:至2025年,打造茶叶知名区域公用品牌7个(备选1个),其中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1个、品牌价值30亿元以上3个。

工作举措:(1)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模式,突出重点,全力打造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宜红、青砖茶、襄阳高香茶(备选)等区域公用品牌,唱响我省茶叶品牌,引导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2)强化品牌保护使用。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品牌使用管理,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三统一”(统一工艺、统一品质、统一包装),鼓励并支持企业以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茶事活动。(3)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组织龙头企业举办高层次品牌推介活动,借力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重大展览和茶事活动,登陆央视、主销区省级卫视等主流媒体,借力新媒体,冠名重大体育赛事,利用机场、高铁、公汽和城市标志物及高速主干道等,全方位加强广告宣传,通过专场推介、媒体宣传、茶艺展示、市场开拓等综合措施,提高湖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壮大龙头企业实力

时间表:至2025年,年营收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进入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0家以上,其中1-2家进入10强。

工作举措:(1)做实做强做优领军标杆型龙头。重点支持市场大、实力强、基础扎实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跨区联营重组及合资合作,整合中小企业、合作社等资源,招引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湖北,培植航母级领军企业。(2)打造细分领域重点龙头企业。支持茶叶产业链中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资本集聚、市场开拓等方面,以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3)培育新业态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智引资、扶持发展,培育以茶资源综合利用、茶食品开发、现代茶饮、深度利用为主营业务,年营收超1-2亿元的涉茶龙头企业2家以上,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三)加强生态茶园建设

时间表:至2025年,全省无性系良种率提升至75%,生态茶园面积200万亩,农业产值超240亿元。

工作举措:(1)制定全省生态茶园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大力选育湖北优势特色茶树品种,支持选用专特优茶树无性系良种,大力推广生态栽培、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农机农艺融合、社会化服务、物联网应用等集成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夯实茶叶生产“第一车间”,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品质保障。(2)建设示范基地。调整优化茶叶优势区布局,重点建成20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一批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县市。(3)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湖北省促进茶产业条例》有关内容的宣传贯彻落实,严格投入品源头管控,建立从茶园栽培、加工、包装、贮运、营销全过程可追溯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四)推进加工提档升级

时间表:至2025年,新建改造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500条,茶叶加工产值超过560亿元。

工作举措:(1)深度研究细分市场导向。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科技人员等,分赴省内外茶叶产销市场,深度调研剖析各大茶类产销情况的新变化,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符合湖北实际的产品结构调优对策,按照市场需求指导加工提档升级。(2)强化加工装备的升级改造。以清洁化、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茶叶加工装备更新升级,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煤柴改电天然气)。(3)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时尚、便捷、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满足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别是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面向大众消费、老百姓买得起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产能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补齐产品不对路的短板。在省内新建改建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480条,在国外建设国际化高标准的精制加工、拼配、小包装仓储配套设施和生产线20条。(4)加大深加工开发力度,加快综合利用步伐。在武汉、襄阳、宜昌、恩施及英山、大悟、竹溪、赤壁等地,开发现代茶饮、抹茶、茶食品、茶生活用品、茶工艺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表:至2025年,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10个以上,第三产业超过210亿元。

工作举措:(1)打造“茶叶+N”系列产业。引导和支持茶叶第一、二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科普、培训、康养等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依托省茶叶协会、学会、商会等权威行业组织和有关媒体联手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10个以上。(2)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培育“大茶商”,培养一支勇闯国内外市场营销队伍。内销市场开拓上,依托知名大品牌设立名茶专柜,力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新建区域公用品牌专卖店、连锁店2500家以上。国际市场开拓上,扶持出口茶企建立海外加工、销售基地和营销中心,支持企业在境外市场发展品牌连锁经营,融入境外零售体系。着力搭建展销、贸易两大平台,打造国际知名茶叶博览会品牌,推进国家级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建设茶贸综合体。支持搭建省级茶叶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为茶企提供国际市场开拓、品牌认证、国际推广、业务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3)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讲好湖北茶文化故事,依托“茶祖”神农、“茶神”诸葛亮、“茶圣”陆羽、“茶使”王昭君、汉口“东方茶港”、武陵山土家族、大别山红色老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鄂茶文化内涵,弘扬传承恩施玉露、青砖茶、宜红茶传统技艺,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出版精品鄂茶专著,创作鄂茶专题片、影视剧、茶歌等,丰富鄂茶文化。

(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时间表:至2025年,健全湖北茶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达到70%。

工作举措:(1)加强茶叶基础研究。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湖北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围绕茶树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生态种植、初精深加工、功能成分物质基础、大健康产业等开展基础性研究,支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建立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2)组建专家团队。根据当前湖北茶叶产业生产和产品市场需求等瓶颈问题,组建省茶叶产业链专家团队,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动机制,组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为首席顾问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茶叶产业体系、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砖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现有平台专家团队的作用,加强引领型、创新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3)培养专业人才。培育我省茶叶“一懂两爱”专业队伍,培养一大批茶树栽培、加工、审评、营销、茶艺等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构建全省茶叶技术服务网络体系,补齐主产县市茶叶技术推广和营销人才明显不足的短板,在社会营造懂湖北茶、爱湖北茶、喝湖北茶的浓郁氛围。

(七)出台全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

时间表:出台系统性扶持茶叶产业链发展的政策,确定2021年的扶持项目和资金额度。

工作举措:(1)成立专班、明确职责。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协农业农村委、省农科院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明确职责。(2)细化政策举措。针对茶叶产业链发展实际,做好《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有关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的细化落实。(3)加强督导检查。加强督导,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来源:中国农网、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综合整理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叶流通:古时候有“茶马古道”,而今有“顺丰速运”

  (原标题:“匠心茶韵,顺丰飘香”,茶叶寄递专家顺丰速运找“茶”忙)

  “普洱茶乡咏茗吟,驰名中外贯古今。”茶之流通,自古有之。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此有“茶马古道”,以普洱府驻地为源头,贩运茶叶为主,向国内外辐射出去,在这条道路上,茶叶运输依靠着最传统的马帮进行,送达至一家一户。

  而今,“茶马古道”早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纵横交错的快递、物流网络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互动、发展和融合。顺丰速运,则为好茶便捷出山,搭建了天网、地网,为茶叶运输保驾护航。

  9月9日,茶香四季·顺丰领鲜2020年顺丰茶叶寄递解决方案发布会,在西双版纳·勐海·悦椿温泉度假酒店举行。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普洱市投资及进促局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发布会上,顺丰速运从成本、时效、安全、售后、渠道、科技等多方面切入,助力茶农茶企销售,助力茶马古道走出“互联网”速度。


  2020年顺丰茶叶寄递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

  扎实发挥顺丰优势,助力茶产业发展

  2019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76万亩,茶叶总产量43.1万吨,茶类以普洱茶为主,占总产量近50%,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6亿元。作为云南省的重点优势和特色产业,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云南省广大茶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产业。

  云南勐海县盛产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该县同样也因茶产业迅速发展,成功摘下了贫困县帽子。目前茶产业已成为该县的第一大产业和最大纳税产业,但受制于地势险峻,道路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县内的茶农和茶企所面临的茶叶运输困难等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茶叶属于较为特殊的生鲜物品,因为其质地脆,稍稍受到外力冲击便会导致叶片碎裂,不仅易碎怕压,同时茶叶还极易受潮、串味。再加上茶叶包装形状不规则,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加以防护,很容易就会让茶叶整体品质受到影响。俗话说,好茶知时节,对于某些销售周期很短的季节性茶品来说,运输不仅要“保质”,“保鲜”同样重要。

  发布会上,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景对顺丰助力茶叶发运表示了极大肯定,“顺丰依托强大的运营能力、遍布全国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及'互联网+'销售模式,在助力农村发展的背景下,把'互联网+'和快递下乡落到实处,不仅是助力茶叶保质保量出山的优选,还极大地助力版纳农业经济发展。”


  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景致辞

  “顺丰速运作为物流业的老大哥,颇具前瞻性的入驻到茶产业物流链条中,将会掀开勐海县茶产业高速发展的新篇章,也让更多茶农感受到茶叶寄递的鲜、快和安全,这是云南全体茶企代表的福音。”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也对顺丰速运进行了高度评价。

  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致辞

  一盏清茗酬知音,顺丰寄递勇创新。作为国内同行中网络控制力更强、稳定性更高,具有网络规模优势的智能物流运营商,顺丰速运在了解到茶农、茶企们在茶叶运输方面的困扰后,针对当地特色经济,深入全产业供应链,专门定制出茶叶项目发运解决方案,从成本、时效、安全、售后、渠道、科技多方面着手,扎实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地为当地茶农、茶企提供个性化的寄递服务。


  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高红发言

  6大关键词,为好茶出山护航

  顺丰速运此次发布茶叶项目发运解决方案,让不少茶农茶企欢欣鼓舞。从山间到舌尖,顺丰速运深入茶叶产区,实现服务区域密集覆盖。

  在成本方面,顺丰从优化成本的角度出发,为广大茶农茶企定制了满足发运成本需求的空运、陆运系列服务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不同用户的需求。针对电商客户,更有量身定制上午电商解决方案产品。不同模式,同样的低价,最大程度上为茶农、茶企控制寄递成本。

  在时效方面,为了保障发运需求,满足运输时效,顺丰整合“陆铁空”三大资源,建设起强大的茶叶运输网络。首先在航空资源上,顺丰在昆明长水机场——投入3架全货机,顺丰全网68架全货机协同中转,日均40吨以上的舱位,覆盖135个城市;同时还开通储备了昆明始发9个流向的高铁资源,日均保障7吨舱位。

  另外,顺丰为茶叶项目建立起来的陆地运输网络同样让人惊叹。其不仅拉通了5条勐海直发线路,同时,在整个云南省涉及茶叶寄递的地区,开通了1600个支线接驳班次,接驳车500余辆。

  在安全方面,顺丰在云南为茶叶寄递投入了3块场地,分别位于勐海、景洪、昆明,所有的场地都按照标准操作规范,避免人工搬运,降低货品运输损坏几率。而且运输过程可全程追踪,确保茶叶运输的安全性。

  在售后方面,顺丰设立专项客服团队,为茶农茶企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涵盖账单/订单异常解决、运输过程追踪、周期性物流分析报告等全方位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服务。

  在渠道、科技方面,上行深入茶叶产地、加工区、茶叶市场,下行直达C端消费者,顺丰为茶行业全链条构建出针对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物流配送方案,助力茶农获取更多收益,茶企做大做强。

  2020年顺丰茶叶寄递解决方案讲解,为茶叶寄递助力

  为进一步助力“云品出滇”,打造好云南“绿色食品品牌”,顺丰速运此次以茶叶为媒介,以“茶叶寄递解决方案”为契机,与各级政府、企业、媒体深入合作,采用智慧农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多方联手,推出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推动云南绿色产业发展,为农产品打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

  随着疫情好转,茶叶产销渐入佳境。未来,顺丰将继续依托其自身优势以及物流生态布局,以层次更丰富的产品形式和持续更新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整个茶产业的深度对接。在保障茶产品能够安全、快速“出山”的同时,也让茶农、茶企真正做到抢先机、赢商机,更让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清冽、醇厚的茶香,进而助力茶行业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来源:大众新闻

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与内销形势分析(二)

前文: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与内销形势分析(一)

202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园面积持续微增,茶叶产量增速放缓,农业产值显著增长。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茶园总面积为326.41万hm2,全国干毛茶总产量306.32万t,总产值2928.14亿元。

二、内销市场

数据指标

1.内销市场平稳上行

据统计,2021年,中国茶叶的内销总量为230.19万t,增长10.03万t,比增4.56%;内销总额为3120亿元,增长231亿元,比增8.00%;内销均价为135.5元/kg,同比增长3.28%(表5)。

2.消费格局基本稳定

2021年,中国绿茶内销量在六大茶类中最高,为130.92万t,比增2.35%,占总销量的56.9%(表6)。中国绿茶内销额1994.3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内销总额的63.9%(表7)。各茶类中,绿茶均价152.3元/kg,红茶148.5元/kg,乌龙茶113.7元/kg,黑茶75.0元/kg,白茶129.6元/kg,黄茶121.9元/kg(图1)。

运行情况

1.内销市场持续拉升茶业经济增长

在城市化和收入水平提高、年轻群体消费增长、消费方式多元化以及乡村振兴带动的农村消费增长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中国茶叶内销市场在线上线下均呈购销两旺态势。据统计,2021年,我国生产茶叶86.17%在国内消费。名优茶作为产业价值的绝对担当,对内销额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70%~75%。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茶叶消费市场,正由大众消费逐步转向个性化、时尚化、科技化的高品质消费。线下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使品牌茶消费群体不断壮大,芽茶类及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等类型的中高端茶消费火热。2021年,茶叶内销线上化趋势明显。线上卖茶已成为茶企的重要运营模式,线上购茶正在成为消费者采购的重要途径。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不同,品质化已成为线上消费者的偏好。京东平台2021年1—8月前10位热销茶类单品中,传统原茶产品占7个,产品均价均高于300元/kg,“向上偏好”趋向明显。

2.宏观环境持续推进茶叶消费升级

2021年中国茶叶需求侧呈现4个特点:一是消费群体年轻化。80、90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年轻一代的茶产品消费需求和偏好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并渐成主流。二是消费思维理性化。受多元因素影响,茶叶消费向旧有认知的中高端价位集中,旧概念的中高价位正在成为普通价位,性价比高的茶叶产品成为消费首选,并注入品牌、文化、情感等消费因素。三是电商渠道壮大化。由于线下渠道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电商消费的便利性充分显现,茶叶线上交易规模近年来持续提升,销售量在企业的销售占比中份额明显加大。四是产品赛道多元化。传统品类保持稳定,以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为主,白茶、黄茶、花草茶等小众茶类近年来实现高速增长;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新中式茶饮行业迅速扩张;产叶深加工与衍生品制造业开始启动。

3.产业短板影响茶叶流通消费市场

尽管当前茶叶内销市场持续繁荣,但也应看到产品创新力不强、信息对称性不足、消费认知不充分等问题制约着流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源自产业短板:一是行业集中度低,品类、品牌、加工水平等多方面的发展不平衡,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完善。二是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低,长期的饮用习惯使消费者往往重品类、轻品牌,重区域公用品牌、轻企业品牌。三是基础科学研究不充分、不扎实,知识传播更偏向于市场需求,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够,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四是行业标准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在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推进下,我国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标准化技术体系,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品类多样性及农作物特有的地区性等因素影响,导致标准制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仍需持续深耕。

三、建议

1.持续推进三茶统筹

应坚持继续深入贯彻“把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统筹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入挖掘、保护中国茶文化精髓与传统技艺,推动创新传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导茶业产销体系的不断完善,以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从而全面夯实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让茶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真正担当起农业支柱产业的作用。

2.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以低成本和扩张规模获取竞争优势的时代已近尾声,中国茶产业的发展重心应由单纯扩大种植规模转向全面高质量发展;应以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控制茶园面积,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有序退出,推行无性系标准化建园、适地适种,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与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国际化茶叶集团,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持续促进营销创新

从聚焦产能发展到品牌建设,中国茶叶流通正面临客群结构调整、多元业态叠加和需求细化丰富所带来的机遇,茶产业应加大市场营销投入力度,面向细分消费者,细分茶叶品类;以产品创新和多元化引领营销创新,打入新兴市场,拓展新消费群体;引进数据化营销系统,精准策划服务营销方案,让用户了解商品的制作过程及商品特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高效保障消费者满意度;以多维度创新开展营销服务,最终促成消费者购买茶叶产品。

4.持续引导消费升级

中国茶行业应紧抓国内消费升级与互联网消费蓬勃兴起的大趋势,加快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与释放茶叶消费潜力,创建透明、可验证的供应链机制,增强消费者对中国茶行业的信任度,提升消费者对茶叶价值的认知,促进健康消费;以新生代茶叶消费人群的需求引领新供给,做好茶叶消费场景搭建,注重健康、文化内涵,大力引导品牌茶消费、复合型茶消费、互动体验型茶消费,以新型消费体验推动国内茶叶消费升级。

5.持续夯实产销合作

在国内市场,茶叶产销区的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应共同研究探讨加强产销衔接的新方式、新路径,完善合作理念,突出合作重点,强化合作机制;各施所长,发挥比较优势,在茶叶购销、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凝聚共识,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进而推动产销区的融合发展。在国际市场,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应在农残限量标准与茶叶质量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制定行业通用准则,进行统一推广;制定相应的出口商品管控政策,保证茶叶商品的质量和安全;共同开拓、实施并监管全球性促销活动,将茶叶与健康进行持续关联,以促进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的提升,推动全球茶叶市场与贸易的持续繁荣。

(续完)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2年第4期,P17-22,《2021年中国茶叶生产与内销形势分析》,作者:梅宇,梁晓。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