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大品种之茶叶系列报道二:打响巴茶品牌,扩大区域影响力

前不久,“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第一批)”评审结果公示,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罗村牌绿茶榜上有名,成为全省10个入选茶叶品牌之一。而在去年的“第十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我市秦巴茗蘭·尚剑”“金枝玉叶绿茶”“天岗银芽”同样也获得了“四川名茶”称号。

近年来,我市着力彰显“高山、生态、富硒”特色,突出巴中茶叶富硒、高锌、高氨基酸的绝佳品质,成功打造全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中云顶”,通过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共建战略,闯出了一条以打造公用品牌为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茶业发展新路子,正朝着优质川茶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山有机富硒茶供给地、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基地迈进。

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宗茶生产车间

优化产品结构“一杯茶”更具竞争力

6月28日上午,在平昌县邱家镇凉风垭社区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筐筐新鲜的茶叶被送上流水线,10余名工人对茶叶进行萎凋、做青、炒青、烘培等工艺后,茶叶的清香弥漫在整个车间。这里是全市目前设备最先进的大宗茶生产线,就在一个多月前才刚刚投入使用,投资上千万元。

简单来讲,大宗茶就是大众茶,是指产量大、大众都能消费的茶叶,其中夏秋茶是大宗茶的主要原料。在各地强调明前茶或者春茶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利用大宗茶,无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大。“从5月19日到现在,每天加工鲜茶叶一两万斤,但这还远没有达到满负荷状态。”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宏伟介绍。

在这条生产线投产之时,市政府相关领导在调研时就表示,四川蜀茶秦巴茗兰有限公司大宗茶的投产,对巴中市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里程碑意义,提高了单位产品产出效果,是对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探索。

周宏伟介绍,与春茶相比,夏秋茶中的咖啡碱、儿茶素、花青素等苦涩味成分明显增多,口感差,加之市场培育力度不够,消费者多偏爱春茶。同时,鲜叶的人工采摘成本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偏低,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益低下。一直以来,夏秋茶采摘量和利用率较低,因此开发利用夏秋茶尤为重要,这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明前茶虽然价格高,但产量小,而且一般只能手工采摘。传统的春茶采摘结束后,茶园里的大量夏秋茶,会被商贩以低价收走一部分,剩下的大量资源就会被白白浪费掉。”茶农朱敏成说,现在夏秋茶被开发利用,每亩茶园至少可以增加1000元收入。

在邱家镇石龙村,村民沈瑞华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四川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的茶园内利用机器采摘茶叶。他使用的是一台手握小型茶叶采摘机。随着机器掠过茶树巅,一片片茶叶被割下装到尾部的白色大布袋里。“这个机器每天采摘几百斤鲜叶没有一点问题,效率是手工的上百倍。”沈瑞华告诉记者,采摘一天可领120元的工资,他相当满意。

《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明确,我市将统筹培育大中小型加工企业,促进茶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和深加工协同发展。扶持中小型茶叶企业新(改扩)建标准化初加工厂,加快设备更新和工艺提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绿茶、红茶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线。

同时,支持罗村茶业、金枝玉叶、秦巴茗兰等骨干茶企引进茶叶精制加工设备、工艺,促进茶叶产品由初制加工向精制加工转变。加大茶业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力度,着力引进国内茶业大企业、大集团来巴建设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车间。到2026年,全市新(改扩)建初加工厂50个,新增智能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15条,新培育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5家,其中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经作中心主任李艳红介绍,我市正坚持绿茶为主、红茶为辅,芽茶减量做精、优质茶(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提质扩量、夏秋茶适度开发的思路,大力推广优质茶机采精制,培育优质茶机采、加工示范企业。到2026年,全市优质茶机采率提高到50%以上,真正让茶叶变“金叶”。

南江县元顶子茶场


做响茶品牌构建发展“护城河”

盛夏的南江县云顶镇,绿涛似海。郁郁葱葱的万亩茶园从山脚盘旋而上,茶香四溢。这里是南江县大叶茶的集中栽种区域。早在1985年,南江大叶茶就被四川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四川省四大地方良种之一。

在云顶镇,当地已累计发展茶叶2.6万余亩,投产茶园1.7万余亩,茶农占比达90%以上。整个镇内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1家、加工企业5家、种植大户32户,带动40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茶叶年产值达1.3亿元,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6000元,茶产业已成当地的支柱产业。

巴中茶叶品质优势具体在哪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管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巴中绿茶内含物丰富,品质好,氨基酸、茶多酚、锌含量等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未受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历史上,川北炒青绿茶品质省内最优,享有“川茶品质看巴中”的美誉,“生态、有机、富硒、高锌”等已成为巴中茶叶的标签。

为加快推进精制川茶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川茶精品,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川茶发展质量效益,前不久省农业农村厅公示关于“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第一批)”评审结果,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罗村牌绿茶榜上有名,成为全省10个入选茶叶品牌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罗村茶是通江县特产,更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各类名茶中,罗村茶以其色绿、香高、味醇、形美而独具风格。

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经理陈诚告诉记者,公司以“罗村”品牌为载体,主要有“罗村茗眉”“罗村雀舌”“罗村绿茶”等品牌茶叶。近年来,罗村茶因其优异的品质,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有机产品认证等,并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第八届“峨眉杯”优质名茶一等奖等100余项荣誉。

名茶还需有名牌,做好茶品牌是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巴中茶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巴中茶产业仍存在着诸如品牌建设需加强、市场占有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不够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巴中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市在茶产业上一直努力弥补的短板——聚力打造“巴中云顶”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巴中云顶”茶品牌价值被中国优农协会估价为63.39亿元,并荣获“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四届中国茶博会“有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四川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认为,强化品牌策略和完善品牌体系建设,有利于茶企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发展“护城河”。同时,加大茶叶品牌推广力度,聚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扶持一家做大一家,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巴中茶叶产业发展。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农委主任刘明的认可。“巴中茶叶的品质很好,但品牌一直没有做得很响亮。”刘明建议,茶叶品牌做强做大需要多方共同发力,全市的茶企应该避免各自为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茶文化,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专业技能人才,规范和统一品种、品质、品牌,培育和壮大巴中茶的核心拳头产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

在品牌建设上,《巴中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明确目标,实施品牌分级打造,制定“巴中云顶”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健全授权、监管、保护等品牌管理制度,梯次择优选择15家以上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巴中云顶”公用品牌,支持重点县打造地方区域品牌。到2026年,全市力争培育出1-2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单品茶叶品牌。


查看茶叶质量

强化推介擦亮巴茶名片

“高山、生态、富硒”造就了巴中茶叶芽肥叶嫩的绝佳品质。我市被列为全国富硒绿茶优势产区、千亿川茶产业川东北名优富硒茶核心产区,巴中茶叶品质成为川茶“三大名片”之一。如何擦亮这些名片,是打响巴茶品牌的重要途径。

6月29日一早,元顶子茶场副场长张伯海来到茶场加工车间,参加2022年川渝地区茶叶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赛前培训活动。和他一起的,还有其他7名来自各县区的选手。培训内容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选手需在茶叶炒制过程中熟悉和掌握手工制茶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炒茶、揉茶、泡茶……年近五旬的张伯海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练习每一个动作。

“这样的学习机会难得,也是向外展示我们茶叶、茶文化的好机会。”张伯海说,品牌的价值是靠市场来说话的,不仅需要“墙里开花墙外香”,更需要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品牌价值才能得到真正体现,而去参加川渝地区茶叶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也正是这样的目的。

对于积极推介巴中茶品牌的重要性,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钧直言:“巴中的茶,品质是没得说的,明前茶基本能卖到每斤上万元,有机茶的价格也在每斤三四千元,还不愁销路。”余钧曾将公司的产品带到江浙一带,很快售罄。

巴州区清江镇大观梁生态茶园负责人何冬梅这些年来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很多客户都是在推广产品时认识的,现在都成了公司的稳定客户。”何冬梅说,坚持“走出去”很有必要,这不仅仅是推广茶叶,还可以看到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促进公司转型升级。

在打响巴茶品牌的道路上,平昌县更是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平昌青芽”区域公共品牌,按照“名茶创品牌、毛峰争市场、大宗茶增效”理念,坚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推进平昌茶产品整体发展。充分利用茶博会、农博会、西博会等节会,展示展销平昌茶产品,全面提升平昌茶市场知名度。通过线下建立平昌茶专卖店、直销店、体验店,线上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同时利用电视、网络、微信、报纸等媒体强化宣传报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

为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我市还积极打造一批集红色文化、巴人文化、农耕文化、茶园康养、茶事体验于一体的精品茶旅路线。通过挖掘巴中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收集汇编巴中茶歌、茶史、茶诗、茶赋、茶艺、茶事,提升“巴中云顶”品牌内涵。


据了解,我市已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在茶事活动举办、产销衔接、品牌宣传等方面深化合作,全面提升巴中茶叶宣传、推介、营销深度和广度。创新举办“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重点围绕茶叶交易市场、茶商代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持续提高巴中茶叶在西北、华北等目标市场的影响力。深入推进巴中茶叶“五进”活动,全面开拓本地市场和农村潜在消费市场。同时,我市还将扶持重点茶企在大中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建立“巴中云顶”网上销售平台,鼓励开展直播带货、线上开采节等新型营销、宣传。计划到2026年,全市新建“巴中云顶”专卖店15个。

巴中的茶叶,正在进入千家万户。

记者手记:茶香也怕巷子深

品牌是信誉的凝结,是形象的展示,是产品、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在茶方面,一提起江苏就会想到碧螺春,一提起西湖就会想到龙井,同样安徽的毛峰、福建的铁观音等早已被大众普遍认可,这正是不断加强品牌建设的结果。

一直以来,“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点被很多人熟知且深信。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这一观点正在被丢弃,而是积极主动地打响品牌、强化推介,茶业发展也应如此。

南江县云顶镇村民王俊种植了几亩茶叶,每年清明前后,他都会采摘茶叶芽自用。如果拿到市场售卖,这些茶叶至少可以卖到四百元一斤。但如果交到当地茶叶公司,每斤鲜叶可以卖到一百多元,再经过加工,这些金贵的明前茶售价则可能增加到近万元,这也正是茶叶公司对茶叶赋予了品牌价值的体现。

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茶叶研究所资料显示,巴中茶叶的品质一直处于中上水平,历年来,我市茶叶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历史上,巴中炒青绿茶品质省内最优,享有“川茶品质看巴中”的美誉。单就这一点来说,过硬的茶叶品质,让我们具备了打响品牌的牢固基础。

“巴中的茶叶质量真的很好,但品牌似乎不怎么响亮”“要想在川茶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加大品牌建设”……采访中,无论是茶农,还是茶叶公司,甚至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品牌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巴中茶产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了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要让巴中茶产业异军突起,实现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这一关尤为重要。

受访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市将茶叶作为优势大品种之一,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但也存在着特色不明显、龙头企业不足、品牌效应不高等问题。中国茶叶品类繁多,在竞争中我市应深入研究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加工工艺和茶叶品质的关系,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出具有巴中特色的茶叶品种。同时,做强卖点,加强品牌宣传,丰富茶文化内涵,挖掘、讲好巴中的茶叶故事,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中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全市将支持企业创新工艺研发新产品,积极参加国内有影响力的名茶评选活动,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力争举办“中国高山茶产业发展峰会”,扩大巴中全域高山生态茶产业影响力。借助茶博会、农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举办新品发布、品鉴会和品牌推介活动等。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光雾山—诺水河等特色旅游,差异化建设茶旅特色小镇、精品园区,串联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线路,这也正是我市打响巴中茶叶品牌的有效路径。(记者 严波)

来源:巴中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