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物流中心

找到约79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打造西南乃至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四川川之南茶城首届茶商大会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2月27日,四川川之南茶城首届茶商大会在宜宾市筠连县举行,标志着四川川之南茶城正式启动运营。启动仪式上还进行了企业集中签约活动,随后召开了茶商座谈会,筠连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筠连县茶产业发展情况,企业家代表围绕茶叶交易及茶城运营作交流发言。活动当天下午,与会嘉宾还对筠连县八一茶山、嘉木茶业、凤鸣茶业、中国红茶博物馆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


“筠州早茶天下先,天下早茶在筠连”。筠连县位于北纬28°黄金产茶区,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低中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土壤富硒富锌,生态条件优越;筠连春季气温回升早,特别适宜种茶,是全国最早的产茶区,一般在农业腊月25左右开始开园采摘,相对浙江等茶叶主产区约早40天,全年采摘期长达210天以上。


近年来,筠连县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茶叶产业作为主要脱贫产业来抓,先后制定“加快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筠连县名优农特产品营销和品牌打造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宜宾茶叶进出口公司落地筠连,有力推动了筠连茶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筠连县茶园总面积发展到27.1万亩,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乌牛早、福选9号、名山白毫131、筠连早白尖等;全县有茶农4.8万户(30亩以上大户201户);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18个,家庭农场35个,茶叶加工企业74个,涉茶企业302家;2020年,全县产茶1.6107.25吨(其中绿茶7040吨,红茶5899.2吨,苦丁茶3168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实现61.68亿元,同比增长14.36%。

据了解,四川川之南茶城是筠连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四川川之南茶叶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2.5亿元,于2019年6月动工,2020年10月竣工,现有商铺188间,拥有茶叶交易、冷链仓储、快递物流、商务洽谈、住宿等配套设施,是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川之南茶城的建成,将为筠连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拓展筠连茶叶营销渠道,助推筠连茶叶品牌打造,让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消费者了解筠连茶叶、了解筠连。

四川川之南茶城是以茶叶集散为核心,集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物流仓储、金融服务、农产品检测等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茶叶综合交易市场。茶城的启动运营,不仅是筠连茶叶走向更广阔市场的载体,更为中国西南地区茶叶综合贸易提供了优质平台。特别是随着宜彝高速公路、渝叙筠高速公路、渝昆高铁、金筠铁路改造、筠盐铁路、高县至筠连快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和境内国道、省道的改造提升,筠连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拓展和宜宾南向开发开放的交流窗口和合作平台,也必将推动川南乃至西南地区茶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川之南茶城将依托巨大的物流集散优势,成为西南地区较大、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

中共筠连县委书记刘朝平表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川红”词条释义为:茶叶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四川筠连。筠连以盛产“早白尖”“黄芽茶”“功夫红茶”“苦丁茶”而久负盛名。近年来,筠连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大力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筠连红茶、筠连苦丁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茶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2020年,筠连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45亿元,筠连荣获“中国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和“中国茶业百强县”,巡司镇银星村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截至目前,筠连县茶园总面积达27万亩,茶叶年产量1.6万吨,综合产值达61.68亿元。

刘朝平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营造公平公正、高效快捷的营商环境,促进茶城及企业健康发展,为西南乃至全国茶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借此机会,也衷心希望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四川川之南茶城,关心支持筠连茶产业发展。”(筠连县委宣传部供图)

注:内容来源四川新闻网,作者何运、周瑜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打造西南乃至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四川川之南茶城首届茶商大会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

四川新闻网消息(何运 记者 周瑜原)2月27日,四川川之南茶城首届茶商大会在宜宾市筠连县举行,标志着四川川之南茶城正式启动运营。启动仪式上还进行了企业集中签约活动,随后召开了茶商座谈会,筠连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筠连县茶产业发展情况,企业家代表围绕茶叶交易及茶城运营作交流发言。活动当天下午,与会嘉宾还对筠连县八一茶山、嘉木茶业、凤鸣茶业、中国红茶博物馆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

签约仪式

“筠州早茶天下先,天下早茶在筠连”。筠连县位于北纬28°黄金产茶区,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低中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土壤富硒富锌,生态条件优越;筠连春季气温回升早,特别适宜种茶,是全国最早的产茶区,一般在农业腊月25左右开始开园采摘,相对浙江等茶叶主产区约早40天,全年采摘期长达210天以上。

筠连县茶农正在采摘茶叶

近年来,筠连县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茶叶产业作为主要脱贫产业来抓,先后制定“加快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筠连县名优农特产品营销和品牌打造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宜宾茶叶进出口公司落地筠连,有力推动了筠连茶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筠连县茶园总面积发展到27.1万亩,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乌牛早、福选9号、名山白毫131、筠连早白尖等;全县有茶农4.8万户(30亩以上大户201户);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18个,家庭农场35个,茶叶加工企业74个,涉茶企业302家;2020年,全县产茶1.6107.25吨(其中绿茶7040吨,红茶5899.2吨,苦丁茶3168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实现61.68亿元,同比增长14.36%。

据了解,四川川之南茶城是筠连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四川川之南茶叶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2.5亿元,于2019年6月动工,2020年10月竣工,现有商铺188间,拥有茶叶交易、冷链仓储、快递物流、商务洽谈、住宿等配套设施,是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川之南茶城的建成,将为筠连茶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拓展筠连茶叶营销渠道,助推筠连茶叶品牌打造,让全国各地的茶商和消费者了解筠连茶叶、了解筠连。

四川川之南茶城是以茶叶集散为核心,集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物流仓储、金融服务、农产品检测等配套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茶叶综合交易市场。茶城的启动运营,不仅是筠连茶叶走向更广阔市场的载体,更为中国西南地区茶叶综合贸易提供了优质平台。特别是随着宜彝高速公路、渝叙筠高速公路、渝昆高铁、金筠铁路改造、筠盐铁路、高县至筠连快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和境内国道、省道的改造提升,筠连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拓展和宜宾南向开发开放的交流窗口和合作平台,也必将推动川南乃至西南地区茶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川之南茶城将依托巨大的物流集散优势,成为西南地区较大、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

中共筠连县委书记刘朝平表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川红”词条释义为:茶叶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四川筠连。筠连以盛产“早白尖”“黄芽茶”“功夫红茶”“苦丁茶”而久负盛名。近年来,筠连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大力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筠连红茶、筠连苦丁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茶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2020年,筠连红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45亿元,筠连荣获“中国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和“中国茶业百强县”,巡司镇银星村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截至目前,筠连县茶园总面积达27万亩,茶叶年产量1.6万吨,综合产值达61.68亿元。

刘朝平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营造公平公正、高效快捷的营商环境,促进茶城及企业健康发展,为西南乃至全国茶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借此机会,也衷心希望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四川川之南茶城,关心支持筠连茶产业发展。”(筠连县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浙江浙南茶叶市场的成功之路

茶叶是松阳县“烟、桑、茶”三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现代农业的发展机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茶业确立为农业主导产业,并积极实践茶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茶业正日益成为松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产业。

浙南茶叶市场始创于1993年初,随着茶叶交易量的不断扩大,曾三易其址。2002年,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浙南茶叶市场”。自2003年起浙南茶叶市场连续被省农业、财政厅等六部门评定为“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被省工商局评定为“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11年起连续被省工商局评定为“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7年起连续被省政府评定为“省重点市场”,2008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2009年被命名松阳县为“中国绿茶集散地”,2010年起连续被省政府评定为“省服务业重点企业”,2012年连续被省政府授予“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2016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2014-15年度全国诚信示范市场”,2015年被中国社科院授予“中国百强市场”,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市场首位,2022年交易量8.17万吨,交易额65.39亿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茶集散中心,是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市场之一。

浙南茶叶市场能有今天的成绩和规模,离不开松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协作支持,离不开市场的规范运营。

一、提升硬件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浙南茶叶市场硬件建设是以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要求进行的。市场座落于县城长虹中路155号,占地面积9.36万平方米,拥有交易店面304间,交易摊位近万个,交易区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配套物流中心(停车场)占地2.3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楼、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用房1万平方米,冷库、宾馆、茶楼、餐饮、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市场在具备交易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以松阳、遂昌、武义、丽水的茶园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在市场开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客户资金流通,保障资金安全。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并积极探索建立“茶农+农业合作社+市场”三者紧密合作的茶叶生产流通一条龙经营模式。

二、产业依托增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浙南茶叶市场联结当地茶园15.32万亩,周边县市遂昌、武义、云和、丽水、衢州、龙游、建德以及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产茶省茶园1836余万亩,惠及茶农300余万人。松阳银猴系列等名优茶通过市场除销往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陕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港澳、欧美、东南亚各国。茶叶上市旺季,日客流量达上万人之多,高峰时日交易额达1亿多元,已成为中国绿茶集散中心。目前,来市场交易的茶叶,15%左右来自当地,85%左右来自周边地区以及全国主产区。浙南茶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了松阳及周边县市的效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当地茶叶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松阳形成了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的格局。市场的创办和提升,使松阳茶遍布全国,走向国际。浙南茶叶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茶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美好。

三、交易行为不断规范。由政府牵头,成立了浙南茶叶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派出得力专门人员进驻市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并以商品准入证、检测、巡查执法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一是整治市场交易行为,打击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实行公平交易,重点保护外地客商,让每个经营户和客商有安全感,让外地客户买得放心、安心、称心。二是建立茶产品准入制,重点保护品牌。首先是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监督站,加强茶产品质量监控,实行平时抽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重点抓农药残留和色素等问题,每年抽查上千余批次;其次是充分利用茶叶质量溯源管理系统,要求所有进入市场交易的茶叶使用IC卡;三是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品牌,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厉打击。

四、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市场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一是导入 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坚持持续改进。二是协同有关部门制订了绿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地方技术标准,并引导茶农、加工企业按该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三是每年与经营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消防安全责任书》《诚信经营承诺书》《商品交易市场商位租赁经营合同(示范文本)》,以约束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四是流通环节推行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统一设置店面广告牌,市场设有公平秤、公平筛,开通投诉电话,开辟公告栏、荣誉栏、曝光台等,坚决打击短斤缺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违法经营行为,使来市场客商都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市场经营户信用等级A级率达到100%。

五、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组团参与“中国名茶博览会”、“济南国际茶博会”、“北京茶博会”等各种茶事活动。近年来政府连续举办、市场协办的几次大型茶事活动——2007年茶文化研讨会、2008-2023年中国茶商大会,对松阳茶及浙南茶叶市场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取得了明显的品牌效应。市场还同苏州茶叶市场、济南茶叶市场、青岛茶叶市场等九家大型茶叶市场结为友好市场,加强业内沟通,交流经营经验。依托浙南茶叶市场的运营经验、行业信誉、茶商资源等核心竞争优势,打造总部经济,加强在湖北、四川等西部贫困省份连锁市场建设布局,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在湖北五峰的湖北西南茶叶市场已于2018年3月投入运营,成为浙南茶叶市场布局开发的第二个全国性茶叶专业市场,在四川宜宾投资的川之南茶叶市场也于2019年3月开始建设,2021年3月开始运营。远在四川的川之南市场是浙南茶叶市场布局开发的第三个全国性茶叶专业市场,将推动西南地区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增收、农民增收的目标。随着浙南茶叶市场在中西部项目的建成和使用,真正形成茶叶批发、区域集散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从而带动当地茶叶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通过市场将全国各地的茶商、茶企“请进来”的同时,也将先进的、前沿的、符合茶产业发展实际的信息与技术带进中西部地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浙南茶叶市场,作为松阳县茶叶销售的枢纽,将松阳茶乃至周边省市县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茶集散中心。富足了一方茶农茶商,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市场也将继续努力朝着做大做强、规范管理、提升品牌的方向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7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