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良种研究

找到约870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沉痛悼念 “大国茶匠” “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 肖时英老先生

2022年8月16日1时30分,普洱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大国茶匠”“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 肖时英在普洱市逝世,享年91岁。我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沉痛悼念肖时英老先生。

惊悉鹤归,学界痛失楷模,茶行扼腕振叹,四海秋声同悲。方今百业兴盛,茶连万户,可说肖老居功至伟。

肖时英因病住院期间,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亲嘱竭尽现有医学之力量,尽全心予以治疗。肖老一生致力良种培育,数与《普洱》杂志社同仁指导交流,共建普洱茶健康、生态茶文化。树高千丈,其生也绚烂,其华也庇荫,其逝也肃然。

2022年8月16日,普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谷雨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向肖时英的遗体进行了告别。

想一时英发,只身南来,许茶以滇南苍莽,与普洱同芳菲、共岁华。虽歧路青山,不改筚路蓝缕;皓首以穷,毕生奉献,化育群体种,绿荫万亩丘。

肖时英老先生的故事,还得从1953年说起。那年的春天,从武汉大学茶学系毕业的肖时英和张木兰怀揣着梦想,主动请缨去云南勐海茶叶试验场研究大叶种普洱茶。从武汉启程,历时20多天才达到昆明,后辗转玉溪、峨山、普洱、思茅、景洪等地,步行近千里,历时一个多月,终抵佛海(勐海)。彼时的肖时英还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少年,意气风发,学业时期对云南大叶种标本的惊鸿一瞥,便永远难忘。

云南,是他人生的起点,工作的起点,更是理想的起点。从青葱年少到白发苍苍,这漫长的人生中,被茶界誉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的肖时英只专注一件事——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

扦插这条路看似简单,真正实践起来成活率却并不高。肖时英选择用不同的土壤,不同年龄的茶树枝条,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扦插,以及各种各样的搭配组合试验来测试成活率。为此,肖时英不停往返各个茶区,跑遍各大茶山,为的是收集选种的优质原始材料。他记不清究竟调查过多少茶树,只是将那无数的枝子不断带回去进行研究和比较。

通常一整座茶山要调查彻底,才能够比对出哪些茶树是健康优良,具备收集条件的。这个过程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一棵小苗长到能采茶需要4、5年,至少采摘2、3年才能知道产量高不高,还要看采下来的茶适合制作什么茶类,以及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等。每一棵树经过这个过程都得花掉十多年,才能够大面积推广变成经济效益,你看我这辈子,从年轻到现在快90岁,也只搞出了7、8个品种而已。”犹记得这位精神矍铄、两鬓斑白的老人生前一边微笑,一边对我们说着。

沧海桑田的背后,却是他对普洱茶半个世纪的守望。20世纪60年代,云南尚无大面积种植茶叶的现代新茶园。肖时英通过试验研究,使用小苗移栽、茶籽直播、弯枝修剪、胶茶人工群落等创新性技术,从1961年到1964年,在他的推动下,当地新建占地5000余亩的高标准现代新茶园,进一步提高了茶园的管理水平,在全省范围内成为现代茶园的范本。

短短几年,从开垦新茶园到建立初制所,从茶树栽培到制茶。肖时英早在当时便提倡生态经济茶园,探寻病虫害防治方法。后来云南茶区广泛种植的矮丰、云瑰、雪芽100号、木兰1号等无性系良种,就是在那时开始选育的。

1973年底,勐海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霜冻灾害,最低气温达-5.4℃,结冰期长达半个月,霜期持续两个多月。受冻的茶园面目全非,95%的茶树树皮开裂,叶片变色卷缩,像被大火烧过一般。但肖时英和同事们选育的一批茶树,却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1987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其中云抗10号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扶持项目而得到迅速推广,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良种。

1993年退休后,肖时英创办时木茶厂,致力于立体生态茶园探索。在葱郁的时木茶园种,肖时英会在同一梯级茶台上配植两个茶树品种,以错开发芽期,让一年四季都有茶可采。他又在茶园中养鸡,配植花果林木引鸟筑巢,做到不施化肥、农药,使立体生态茶园成为绿色茶园的一种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立体生态茶园被普洱市定为今后新建和改造低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执行标准,成为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

2022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四部门发文授予的2022年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10名同志中,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肖时英入选其中。

经过半个世纪的坚守,普洱茶早已经融入了肖时英的血液,灵魂之中,云南这片土地是普洱茶树的根,更是肖时英的根,他早已经如同一棵盘虬遒劲的古树茶,扎根于这片热土上。

嘉木虽逝,犹遗芳晖;茶路迢遥,落叶归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浮梁县茶产业中心开展地方茶树良种选育调研

8月9日,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浩携中心技术骨干一行3人,到经公桥镇、西湖乡开展浮梁地方茶树良种选育调研,浮梁县本地茶叶良种选育协会会长王胜利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来到位于经公桥镇的新家源的良种选育株系综合实验基地、西湖乡杨家坪良种选育株系观测圃,对现有581个种源活体株系样本生长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准备今年选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的进一步观测选育的90余个株系的各项指标进行重点了解。

调研组在协会还认真查看了581个株系的四年观测材料,深入了解了协会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式四技”技术模式。中心副主任徐浩充分肯定了协会在浮梁地方茶树良种选育方面作出的努力。同时强调,现如今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要切实加强对化学除草剂和高残留农药使用情况的监管,对西湖乡大多数茶农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的生产方式,要加大引导力度,鼓励茶农加大夏秋生产。

(来源: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张图让你看懂: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

湖北8位省领导当“链长”

一张图看懂湖北茶叶产业链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湖北农业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8月6日,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湖北茶叶、优质稻米、菜籽油、小龙虾、柑橘、蔬菜(食用菌、莲、魔芋)、中药材、生猪、家禽及蛋制品等十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专家团队名单、产业链产业图谱,由8位省领导担任产业链工作专班“链长”,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及工作举措,对之前提出的具体发展目标进一步量化、细化、实化,以形成有力工作抓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要求,推动全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系统深入调研全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全产业链建设理念,突出重点任务,就未来五年全省茶叶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张图看懂湖北省茶叶产业链

湖北省茶叶产业链实施方案(全文)

ONE

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思路,突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培育领军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完善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TWO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560万亩,产量40万吨;年营收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第一产业240亿元、第二产业560亿元、第三产业210亿元。做强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宜红、青砖茶、襄阳高香茶(备选)等区域公用品牌。

TREE

路线图

未来5年,围绕全产业链提升,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

(一)夯实产业链前端。以茶叶良种选育、生态栽培、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为重点,补齐我省专用茶树良种培育推广滞后、生态茶园建设不够、茶园机械化作业落后三大短板,进一步降本提质、打牢质量安全基础。

(二)做强产业链中端。以茶叶初、精、深加工为重点,突出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强化精准化定向化初加工、清洁化智能化精加工、多样化终端化深加工,配套升级机械、包装、储运等设施设备,补齐品牌不响、龙头不强、产业链不长、产品不对路等短板,推动茶叶产业链“强筋壮骨”。

(三)发展产业链末端。以市场营销、产业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探索“茶+N”多元化融合发展,补齐市场拓展不够、融合发展不够两大短板,形成市场新卖点,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提升价值链。

同时,从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科技支撑、改善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着力,为茶叶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实现湖北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FOUR

重点任务、时间表

及工作举措

(一)强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时间表:至2025年,打造茶叶知名区域公用品牌7个(备选1个),其中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1个、品牌价值30亿元以上3个。

工作举措:(1)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模式,突出重点,全力打造恩施玉露、宜昌毛尖、武当山茶、大别山云雾、宜红、青砖茶、襄阳高香茶(备选)等区域公用品牌,唱响我省茶叶品牌,引导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2)强化品牌保护使用。制定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品牌使用管理,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逐步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三统一”(统一工艺、统一品质、统一包装),鼓励并支持企业以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茶事活动。(3)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组织龙头企业举办高层次品牌推介活动,借力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泛宣传,积极参与重大展览和茶事活动,登陆央视、主销区省级卫视等主流媒体,借力新媒体,冠名重大体育赛事,利用机场、高铁、公汽和城市标志物及高速主干道等,全方位加强广告宣传,通过专场推介、媒体宣传、茶艺展示、市场开拓等综合措施,提高湖北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壮大龙头企业实力

时间表:至2025年,年营收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以上,10-30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进入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0家以上,其中1-2家进入10强。

工作举措:(1)做实做强做优领军标杆型龙头。重点支持市场大、实力强、基础扎实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跨区联营重组及合资合作,整合中小企业、合作社等资源,招引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湖北,培植航母级领军企业。(2)打造细分领域重点龙头企业。支持茶叶产业链中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资本集聚、市场开拓等方面,以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3)培育新业态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智引资、扶持发展,培育以茶资源综合利用、茶食品开发、现代茶饮、深度利用为主营业务,年营收超1-2亿元的涉茶龙头企业2家以上,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三)加强生态茶园建设

时间表:至2025年,全省无性系良种率提升至75%,生态茶园面积200万亩,农业产值超240亿元。

工作举措:(1)制定全省生态茶园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大力选育湖北优势特色茶树品种,支持选用专特优茶树无性系良种,大力推广生态栽培、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农机农艺融合、社会化服务、物联网应用等集成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夯实茶叶生产“第一车间”,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品质保障。(2)建设示范基地。调整优化茶叶优势区布局,重点建成20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一批茶叶绿色生产示范县市。(3)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湖北省促进茶产业条例》有关内容的宣传贯彻落实,严格投入品源头管控,建立从茶园栽培、加工、包装、贮运、营销全过程可追溯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四)推进加工提档升级

时间表:至2025年,新建改造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500条,茶叶加工产值超过560亿元。

工作举措:(1)深度研究细分市场导向。组织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科技人员等,分赴省内外茶叶产销市场,深度调研剖析各大茶类产销情况的新变化,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符合湖北实际的产品结构调优对策,按照市场需求指导加工提档升级。(2)强化加工装备的升级改造。以清洁化、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茶叶加工装备更新升级,全面推进加工清洁化能源改造(煤柴改电天然气)。(3)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时尚、便捷、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满足高、中、低端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别是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面向大众消费、老百姓买得起的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产能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补齐产品不对路的短板。在省内新建改建升级茶叶初、精、深加工生产线480条,在国外建设国际化高标准的精制加工、拼配、小包装仓储配套设施和生产线20条。(4)加大深加工开发力度,加快综合利用步伐。在武汉、襄阳、宜昌、恩施及英山、大悟、竹溪、赤壁等地,开发现代茶饮、抹茶、茶食品、茶生活用品、茶工艺品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五)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表:至2025年,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10个以上,第三产业超过210亿元。

工作举措:(1)打造“茶叶+N”系列产业。引导和支持茶叶第一、二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科普、培训、康养等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茶乡旅游、茶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特色小镇,依托省茶叶协会、学会、商会等权威行业组织和有关媒体联手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湖北最美茶乡和茶旅融合精品线路及景区10个以上。(2)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培育“大茶商”,培养一支勇闯国内外市场营销队伍。内销市场开拓上,依托知名大品牌设立名茶专柜,力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新建区域公用品牌专卖店、连锁店2500家以上。国际市场开拓上,扶持出口茶企建立海外加工、销售基地和营销中心,支持企业在境外市场发展品牌连锁经营,融入境外零售体系。着力搭建展销、贸易两大平台,打造国际知名茶叶博览会品牌,推进国家级茶叶交易中心建设,建设茶贸综合体。支持搭建省级茶叶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为茶企提供国际市场开拓、品牌认证、国际推广、业务培训、信息交流等服务。(3)大力弘扬湖北茶文化。讲好湖北茶文化故事,依托“茶祖”神农、“茶神”诸葛亮、“茶圣”陆羽、“茶使”王昭君、汉口“东方茶港”、武陵山土家族、大别山红色老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鄂茶文化内涵,弘扬传承恩施玉露、青砖茶、宜红茶传统技艺,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出版精品鄂茶专著,创作鄂茶专题片、影视剧、茶歌等,丰富鄂茶文化。

(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时间表:至2025年,健全湖北茶叶生产技术服务网络,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对产业贡献率达到70%。

工作举措:(1)加强茶叶基础研究。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湖北省茶叶重点实验室,围绕茶树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生态种植、初精深加工、功能成分物质基础、大健康产业等开展基础性研究,支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建立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2)组建专家团队。根据当前湖北茶叶产业生产和产品市场需求等瓶颈问题,组建省茶叶产业链专家团队,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动机制,组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为首席顾问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茶叶产业体系、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砖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现有平台专家团队的作用,加强引领型、创新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3)培养专业人才。培育我省茶叶“一懂两爱”专业队伍,培养一大批茶树栽培、加工、审评、营销、茶艺等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构建全省茶叶技术服务网络体系,补齐主产县市茶叶技术推广和营销人才明显不足的短板,在社会营造懂湖北茶、爱湖北茶、喝湖北茶的浓郁氛围。

(七)出台全产业链发展扶持政策

时间表:出台系统性扶持茶叶产业链发展的政策,确定2021年的扶持项目和资金额度。

工作举措:(1)成立专班、明确职责。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协农业农村委、省农科院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方案,明确职责。(2)细化政策举措。针对茶叶产业链发展实际,做好《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中有关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的细化落实。(3)加强督导检查。加强督导,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来源:中国农网、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综合整理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6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