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王片区景观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昆明站·彩茶会:老班章第一高杆古茶王片区熟茶,迎新春全国联品会

  彩茶会|老班章第一高杆古茶王片区熟茶,迎新春全国联品会

  地址:昆明艺筑市政景观工程公司

  时间:2020年1月14日下午2点

  用水:农夫山泉

  主办:熊老师







“2022武夷岩茶三大茶王”“白沙茶产业再获新荣誉”“普洱市推动低氟茶产业”

20221025茶界资讯一览!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文内标题查看~

1、因地制宜谋发展,广西打造千亿元茶产业

近年来,广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积极打造六堡茶品牌,提出以六堡茶为引擎,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着力提升广西六堡茶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推动茶旅文农融合发展,成绩显著。展望未来,六堡茶产业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再次扬帆起航,朝着广西千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砥砺前行!


来源:广西六堡茶网

2、白沙茶产业再获新荣誉持续为“两山”建设添柴加薪

一直以来,白沙都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重点打造,特别是近年来,白沙大力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主动与科学院所开展合作,挂牌成立了全省首个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下一步,白沙将紧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机遇,深入保护挖掘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大力推动有机茶种植,带动群众致富,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赢。

来源:白沙融媒体中心

3、云南省农科院调研普洱市低氟普洱茶工作座谈会召开

10月20日下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方成刚率调研组深入普洱市,详细了解普洱市低氟普洱茶发展情况。双方就加强低氟普洱茶产品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在接下来的科研工作中,农科院将依托科技创新,坚持科企联合,推动低氟茶产业经济做大做强。

来源:普洱杂志

4、普洱“撞上”毛尖,传统茶区共谋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澜沧县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当普洱“撞上”毛尖,注定是一场美好的邂逅。


来源:红网时刻

5、2022年武夷岩茶三大茶王诞生,总额超1500万元!

10月23日,2022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迎来巅峰对决,大赛通过初赛、复赛、预决赛、决赛,最终评选出了大红袍、肉桂、老丛水仙茶王各1名。本届比赛中,主办方更是斥资超1500万元寻武夷茶王,再次证明了本届赛事被誉为“武夷岩茶奥斯卡”的地位。在赛制规则和奖金的双重激励下,本次比赛收样总数达3613个,超86000斤,茶样数同比增长近八成,创武夷山茶业赛事新高。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6、贵州省茶园秋冬管护现场培训会在惠水召开

10月21日,贵州省2022年茶园秋冬管护现场培训会(黔南片区惠水点)在岗度镇石烧村懂榜茶区举行。通过培训,茶农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茶园管护的重要性,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茶园的管理中,期盼来年能产出更加优质的茶产品。

来源:好花红惠水

7、打造建瓯茶文化休闲体验空间  推动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小桥镇统筹“三茶”发展,持续振兴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致力打造的十公里茶文化休闲体验空间将作为有效宣传载体,在各个景观节点上体现茶产业、茶文化特色,不断做大做强品牌宣传,助力“千年建州·北苑贡茶”重现往日的荣耀和辉煌。

来源:美丽建瓯

8、宜宾:“茶叶+土豆“茶园套种新模式实现双赢增效益

10月21日,在翠屏区金秋湖镇的高标准茶园里,茶农们正在种植茶叶,在茶树的间隙,茶农们还种植着土豆。既种茶叶又种土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目前,翠屏区硕农供销社打造的高标准精准示范茶园共五百亩,套种的土豆收获后将继续套种玉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来源:宜人宜宾


紫金蝉茶:一片“小树叶”变成十亿“大金山”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在紫金脱贫攻坚征程中,茶产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据统计,仅2019年,全县共有5791个贫困人口享受茶产业发展红利,分红900多万元,茶产业引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紫金生态环境良好,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是种植茶叶的黄金宝地。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大湾区优质“茶罐子”和建设“全国蜜香茶之乡”为目标,紧抓河源市打造东江上游产业带、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快茶产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紫金茶产业实现规模从小变大、管理从散乱到规范、品牌由弱变强的根本性转变,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紫金茶”,已经成长为广东三大名茶之一,成为紫金的绿色生态名片。

在茶园务工的村民。近年来,紫金茶产业已经成为引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冯晓铭 摄

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4.5万亩,到今年底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总产量达3500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预计超10亿元。紫金茶连续三年(2018-2020年)在广东十大好春茶评选活动中蝉联第一,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4.8亿元,2020年紫金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就业、入股“多渠道”助农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漫山遍野的茶树翠绿欲滴、长势喜人,采茶工人正忙着摘取鲜嫩的茶叶。

“目前,我们的茶叶种植面积为2000亩,下一步,计划扩大至1万亩,打造‘北回归线上的万亩茶旅综合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紫金客茶谷负责人何东波对记者表示。

“客茶谷”是紫金全力打造的万亩茶旅综合体,直接或间接地带动3000多人就业。黄赞福 摄

温杯、醒茶、冲泡、出汤……走进紫金客茶谷,紫金县紫城镇白溪村村民凌伟连正为游客展示沏茶的“十八般武艺”,紫金茶蜜香浓郁、喉韵回甘。

凌伟连的爱人因尿毒症而失去工作能力,家中还有两个小孩,她的家庭也因此致贫。“现在我在茶园工作,不仅方便照顾家庭,每个月还有三四千元收入,加上政府的低保补贴,日子过得也轻松一些。”凌伟连说。

除了带动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入股茶企,是紫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又一举措。

何东波告诉记者,该茶园带动周边30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1781人,吸收“以奖代补”等扶贫入股资金5231万元,土地入股200余亩,已发放分红444.3万元,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劳动就业人数达3000多人。入股农户每年可按照入股本金11%至13%的比例分红,分红期限为10年或15年,贫困户可长期稳定获得分红收益,收入有保障。

紫金客茶谷由紫金县紫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2020年河源市重点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计划打造多彩茶园、林下茶种植、生态康养、客茶产学研及体验、客家文化风情、乡村田园综合和户外运动七大功能区,将建设成为带动紫金县茶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产业扶贫的主要载体。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带动实现绿富“双赢”

位于紫金县龙窝镇彭坊村的龙王嶂,群山叠翠、云雾弥漫,这里土质湿润,空气清新,海拔860多米,昼夜温差十分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龙王绿茶。

“我们通过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本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紫金县承龙嶂龙王绿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东灵表示。

据统计,龙王绿茶种植基地茶叶种植面积1500多亩。近年来,该基地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2750户村民(其中贫困农户255户)种植茶叶,并间接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4850多人就业。其中,龙窝镇的官田、连塘、慎田、洋头、礼坑等省定贫困村共投资入股500万元,每年按入股进行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承龙嶂茶园群山叠翠,海拔860多米,昼夜温差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龙王绿茶。黄赞福 摄

茶企带动、大户示范、农户种植、务工增收、贫困户入股、茶园开展多种经营等,是紫金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为推动茶企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紫金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其中《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对带动农户种茶的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每带动25户协议农户新种茶50亩,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对引资合作新种茶园500亩以上,且能带动50户农户按统一要求新种茶100亩以上的茶企,政府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万元。同时,该方案还积极鼓励农户(含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与其他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茶叶龙头企业签约发展茶产业。

“紫金蝉茶”异军突起

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一指示精神在紫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陆续出台了《紫金县东江上游茶产业带项目实施方案》《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8年)》《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给予资金支持,全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通过几年努力,紫金茶产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质量兴茶、品牌兴茶已经走在全市前列。

据统计,目前,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2019年4.5万亩,已形成以紫城、龙窝、南岭等镇为中心的茶产业经济带,是广东茶叶的主产县之一,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茶产业综合年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9年7.96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0亿元。同时,2018-2020年紫金共20款茶产品荣获“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2018年4款、2019年8款、2020年8款),连续三年在全省各参评县中排名第一。

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紫金展区亮点纷呈,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茶业专家、专业协会、经销商以及广大茶客前来品赏,交流切磋。紫金茶获得了该届茶博会茶王赛金奖,得到了权威人士以及广大茶客的充分肯定。

除了茶叶质量稳步提升之外,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紫金蝉茶”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紫金蝉茶·蜜香万家”的品牌口号深入人心。2019年,“紫金萱—紫金蝉茶”荣获中国优质好茶评选金奖、“中茶杯”第九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目前,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34.8亿元,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五,紫金蝉茶正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名茶。紫金县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加速发展,并成为紫金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打造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紫金县茶山游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以紫金客茶谷为代表的茶旅融合体系建设成效初显,茶旅融合展现强大活力和广阔前景。未来,茶旅融合将是紫金县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今后,紫金将在茶旅基地建设、茶文化提升、品牌推广、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在基地建设上,将加快茶产业基地的融合发展,依托紫金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一批以客茶谷为代表,望得见山、看得见茶、留得住人的茶旅融合基地。在强化茶文化内涵建设上,深挖紫金茶的历史、文化、民俗、制茶工艺、独特的品质,向外界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促进“茶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大茶品牌推广上,以“紫金蝉茶”品牌建设为抓手,规范品牌,统一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营销体系,促进紫金茶与大湾区市场对接为纽带,提升紫金茶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加快市场开拓上,发挥龙头企业在茶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积极引进各种人才,进一步开拓市场,推动茶旅融合。

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同时,未来紫金将根据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和市委“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发展新路”战略路径,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以“一核、一带、四圈、八园”(以紫城镇为核心,以紫城、龙窝、苏区、南岭等镇为茶产业种植带,打造蓝坑村、黄花村、彭坊村、庄田村四个片区示范圈,发展八个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园)为规划,高标准建设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打造紫城、龙窝、南岭等多个茶产业辐射圈,延伸发展茶产业链,逐步形成茶产业生态景观长廊和茶旅一体化发展集聚区,并积极申请紫金蝉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高“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把紫金茶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绿茶发展引领区、全省茶叶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引领区、山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短短几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帮扶单位特别是深圳龙华区的大力支持下,紫金茶这片“小树叶”正成长为一座“大金山”,带动紫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成为紫金争当“融深”“融湾”排头兵的靓丽名片。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